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述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论述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论述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论述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论述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19-08-27T16:23:28.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武洋

[导读]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目前建筑行业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其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武汉东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目前建筑行业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其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能实现对劳动力的有效节约,同时其也极不易受到各类外界因素,诸如气候、环境等的影响。建筑工程实践中,为了进一步保障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降低工程中的安全风险,就必须让相关的技术人员重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为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加精准信息,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会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进行研究,以期为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提供些可参考性借鉴。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论述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集约化、工厂化、装配化的建筑工程技术倾向、节能环保需求的重视、短周期高质量的要求,为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趋势导向。

1、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各阶段中的应用及作用

1.1设计策划阶段

设计单位需对项目的实际规模、具体定位、建设目标、施工环境等内容进行深入考察了解,全面而科学的制定相关技术路线、制定完整的方案,为开展后续相工作提供设计依据。

1.2方案设计阶段

将前期所形成的相关技术策划作为依据,对立面与平面设计方案进行制定。立面设计方案要考虑构建生产加工所呈现出的可能性,并依据装配式建筑特点和具体建造方式,开展多样化设计以及个性化设计。平面设计方案要在有效保障装配式建筑各项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遵循“多组合、少规格”的原则对预制构件进行设计,并尽量增强住宅套型的标准化设计。

1.3初步设计阶段

对协同设计进行加强。在设计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类专业所具备的不同技术要点,严格遵循规范条例,对建筑底部相应的现浇加强区的具体参数进行确定。同时,要优化预制构件的具体种类,并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对设备管线进行预留和埋设。另外,要针对建筑经济性实施科学的专项评估,深入分析成本投入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科学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1.4施工图设计阶段

依据初步设计阶段所制定的相关技术措施,对施工图进行设计。生产企业要对各类设计参数,诸如预制构件、设备设施以及内装部品等进行准确提供。各专业要将设计参数作为依据,在设计施工图的过程中,对各专业相应的预埋预留方案进行充分考虑。另外,要由建筑专业综合考虑并实施完成存在于建筑连接点位置的各类设计事项,诸如防水防火设计以及隔声设计等。

1.5构件加工图设计阶段

加工制作预制构件的企业,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协作配合,对预制构件相应的加工图纸进行科学设计。若情况需要,应由建筑单位对预制构件相应的尺寸控制图进行提供。不仅要对临时的各类固定设施相应的安装孔进行预埋预留,并对现场安装以及生产运输过程中所需的吊钩进行考虑,还要对预制构件相应的门窗洞口以及机电管线等进行精确定位。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2.1规划设计要点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对其住宅单元进行规划设计,要对各项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诸如住宅单元间距、退线以及通风采光等进行有效满足。在此基础上,对套型模块相应的组合规划设计实施科学优化和合理选用。要秉承经济合理,并确保安全的原则开展施工,并提前考虑和统筹策划施工组织的具体开展流程,确保各道施工工序链接的有效性,有效保障施工效率。在实际施工中,对预制构件进行吊装,要将预制构件运送至吊塔相应的覆盖范围内。这就要求在总平面设计中,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对预制构件的运输通道进行科学设置。在临时堆场上对各类预制构件进行临时堆放,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置预制构件的实际堆放面积和具体堆放位置,并适当选择吊塔吨位及其大致位置,并依据施工方案,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吊塔位置进行最终确定。通过上述措施,增强对预制构件运输这一环节控制的精确性,有效提升施工场地实际使用率,增强施工组织工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2平面设计要点

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要优化套型模块的具体种类和实际尺寸,增强住宅预制构件及内部装饰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对配套与住宅产业化的相关应用型技术进行科学完善和有效加强。

一方面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投入的有效降低,另一方面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对布局方式进行选择,要优先对大空间布局进行选用,并统筹规划和科学布置承重墙以及管井的具体位置,增强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对套内各功能空间相应的分区布局进行明确,并合理对结构进行选用,有效减少套内存在的承重墙体。

2.3立面设计要点

灵活地对各类外墙组件进行组合,彰显建筑立面效果。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门窗、混凝土预制组件、空调板以及外装饰组件等外墙构件,能实现对装饰效果的充分发挥,外门窗要实现对通风采光要求的良好满足,并对窗口大小、窗口比例等进行科学调整,并选用适宜的窗框形式,对设计方法进行科学应用。对阳台、空调的实际形状和具体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增强建筑立面呈现出的可变性。借助各类装饰组件,增强立面设计的多样化效果。

2.4专业协同设计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实际规模和具体布局要有效满足抗震设计的各项要求。要遵循“多组合、少规格”以及“简化连接”等原则对预制构件进行设计。应采用直上直下的方式对各类垂直构件,诸如承重墙、柱等进行连接,应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将门帘洞对齐排列,并避免采用转角窗。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对公共区域相应的垂直管井的具体空间位置、实际大小以及共享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并尽量将垂直管井设置在检修便捷的相关位置。应秉承相对集中原则对横向管线进行设置,并有效减少交叉。在公共区域相应的管井内部,对供暖系统各类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 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

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 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 (一)面临的机遇 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

“4+3”管控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

“4+3”管控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随着我国建筑发展形式发生转变,建设城市的概念也不单单是追求现代化,而是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人文、智慧以及宜居性,装配式建筑具有符合绿色施工以及环保高效的特点,因此,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成为建筑业的重中之重。 随着我国的装配式建筑逐渐进入规模化、主业化的发展阶段,未来,对于继续加大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施工企业应该如何做呢? 1、做好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计划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不断吸纳外来人才,更要在企业内部设置装配式相关的机构,制订有利于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计划,不断培养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自有专业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专业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队伍,从而在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2、加强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建设 将BIM与装配式建筑结合,通过BIM软件全面检测管线之间与土建之间的碰撞问题,并提供给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调整,同时在构件生产、运输、安装、验收全过程采用芯片管理技术(RFID)或二维码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不断推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3、加大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发 加大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配套部品部件的研发力度,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强化装配式建筑设计对部品部件生产、安装施工、装饰装修等环节的统筹,掌握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并不断熟练掌握吊装、堆放、安放、支撑、防护等工序。同时,形成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监管体系,对材料、构件、关键节点部位拼装、检测、验收等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提升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水平。 4、强化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化程度 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可节水约50%,节约木材约80%,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能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而在实际工程中,更要尽量多地采用环保型木质复合、金属复合、优质化学建材及新型建筑陶瓷等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相结合,并加大太阳能光热光伏、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应用,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绿色程度。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 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 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 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 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 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 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 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 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 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 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 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 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 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 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 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 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 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 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 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 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 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 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 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内容

PC深化设计及技术咨询服务书 我们对PC项目提供从方案设计开始的PC深化设计及技术咨询顾问服务,其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如下: 第一阶段:装配式方案设计阶段 提供装配式体系选择建议,初步确定装配式构件种类及分布,计算装配式面积分布,满足预制率要求,确定主要构件连接方式,并对建筑方案平立面布置及结构布置提出装配式方面的优化建议。 提供方案说明各专业含装配式部分的说明内容。 第二阶段:总体施工图装配式设计 1)总体设计阶段 详细确定装配式构件及分布,根据装配式工艺特点针对结构布置进行优化; 根据建筑、结构总体图纸计算单体预制装配率; 提供装配式构件分布图及装配式连接大样图,检查所有装配式构件的连接合理性,如外墙有混凝土装配式构件时,含外墙接缝防水保温大样。 满足总体及施工图图审及专项评审要求,负责与各专业相关协调工作。 2)施工图设计阶段 区分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的各专业图纸,含大样节点表达; 提供装配式设计说明; 结构图纸中包含装配式构件拆分图,装配式构件连接详图,装配式构件连接用预埋件布置及详图; 提供单体预制装配率详细计算书; 提供装配式构件相关计算书。

参与装配式相关的技术评审会、招投标答疑会,协助解答各专业提出的问题。 第三阶段:装配式详图设计及后期设计配合阶段 1)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机电及室内相关正式施工图绘制构件加工详图。 详图主要内容: ①装配式加工图设计说明。 ②装配式构件平立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③装配式构件预埋件布置图,包括结构连接及施工辅助用。 ④构件加工图,含各装配式构件、外墙预制墙板、外阳台、凸窗、空调板、连廊、楼梯梯段等所有预制构件。具体范围需根据施工图中确定的预制构件。 ⑤装配式构件详图,包括结构连接详图、加工工艺及施工工艺用连接详图。 ⑥主要材料统计表。 ⑦脱模、运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验算。 ⑧作为阶段性工作成果,乙方进行装配式深化详图设计技术交底汇报,经甲方评审认可。 2)后期设计配合阶段 协助预制构件生产厂掌握质量主控项及解决技术问题。 协助施工方制定预制构件进场工期、卸车与堆场方案、成品保护措施、吊装施工等。 协助施工方协调脚手架、模板、钢筋绑扎等与预制构件吊装施工相关工序及解决技术问题。 协助督查预制构件相关的施工质量。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一、标准特点: 一个概念:装配率,综合反映建筑的装配化程度 两种评价方式: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 两种评价方法:预评价与项目评价 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详见) 装配率评价体系三大评价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 四大基本标准: 装配率---综合评价50%; 主体结构—最低得分20分; 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10分; 全装修—全面实施100% 五类结构: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 十分差值: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之间至少存在十分差值。满足四大基本标准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等级评价。 二、标准细则 标准包括以下几部分的计算: 1.竖向承重构件:详见与节 2.水平构件:详见与节 3.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详见与节 4.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详见与节 5.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详见与节 6.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详见与节 三、术语集合 (1)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本标准 1.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装配而成的建筑。 2.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3.全装修: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4.集成厨房: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厨房;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厨房。 5.集成卫生间: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卫生间;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卫生间。 (3)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1.外围护系统: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成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2.设备与管线系统: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3.干式工法: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 4.部品: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位的统称。 5.部件: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6.管线分离: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 7.集成设计: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 (3)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马涛会议PPT 非砌筑墙体类型:大中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骨架复合墙、新型砌体 非砌筑墙体特征:工厂生产、现场安装,以干法施工为主,适合产品集成

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思考 陈逵

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思考陈逵 发表时间:2019-08-02T10:36:04.8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陈逵 [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但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建筑模式,这种建筑自身的优势明显,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建筑功能需求。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但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建筑模式,这种建筑自身的优势明显,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建筑功能需求。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积极解决相关问题,要能够加强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施工效率和质量,以促进其实现创新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装配式建筑设计。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对策 传统的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弊端,它所需要的资源是庞大的,这一点无法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而装配式建筑就能改变这样的现状,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并不顺利,这就需要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优势,缓和建筑行业的负面影响,用更加全新的模式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具体优势 1.1有效节约资源 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构件一般都是在工厂中提前预制好,根据构件的规格来进行流水线方式生产,这样不仅节约了生产的成本,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此外,在施工现场中,传统的现浇方式都是依靠模板和脚手架,这就增加了施工的工序,如果在高层施工中就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危险程度。但装配式建筑就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现场施工只需吊装和拼接两部分就能完成,这就提高了工效,相比传统的建筑方式就节约了更多的资源。 1.2有效降低环境的负荷 装配式建筑的很多工序都是在工厂中就能完成,这不仅可以减少现场的施工量,还能减少现场的施工垃圾。而且装配式建筑不会引起噪音和排出废水,尽可能的把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在进行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传统的施工必然会引起大量的尘土,混凝土也会产生更大的噪音污染,但装配式建筑就不用担心这类问题,它只需要在现场进行拼装,而且也不会在夜晚进行施工,这就不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噪音污染,有效降低环境的负荷。 1.3有效缩短施工周期 传统的施工方法在主体结构上一般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在施工工序上也都是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但装配式建筑就能减少这些工序流程,施工人员可以进行不同楼层的同一种类型的构件施工,这就大大提高了施工的速度,一般情况下,一层的施工只需要一天就能完成。此外,装配式建筑还能降低对人力的依赖,在缩短工期的同时,还能降低人工成本。 二、装配式建筑设计原则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设计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基础上需考虑装配式建筑建造的相关要求,同时需符合建筑模数,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建筑平面应进行标准化、定型化设计,建立标准化部件模块、功能模块与空间模块,实现模块多组合应用,提高基本模块、构件和部品重复使用率,有利提升建筑品质、提高建造效率及控制建设成本,并满足制作及运输能力、交通法规和施工设备的要求。预制构件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量最多的三个构件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个数的比例均不低于50%。平面设计建议采用大开间形式、平面布局灵活分隔,平面的凸凹变化不要过大。 外立面设计应以简洁为原则,不宜有过多的外装饰构件及线脚。同时在简洁中追求完善,在统一中创造多样的美学要求,打造个性化高品质的建筑作品。外围护构件饰面可采用艺术造型面彩色混凝土、清水混凝土、露骨料混凝土、图案混凝土,也可采用涂料、面砖、石材等不同饰面材料展现不同肌理与色彩变化,体现装配式建筑的立面特征,外饰面宜采用一次反打成型工艺。 门窗采用标准化部件,门窗框宜采用预装法。预制外墙板的接缝设计应满足结构、热工、防水、防火及建筑装饰等要求,预制外墙板需考虑防雷接地并应预埋好有效接地导体,确保防雷效果。要预先确定预埋窗及扶手栏杆的相关资料。应协调业主、设计、施工、制备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土建及内装需一体化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对制作、产品保护、存放、运输及施工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三、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提升对策 3.1初步设计标准化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进行标准化设计处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对设计进行合理的协调优化,以专业要求作为切入点,保证初步设计工作能够充分满足实际设计要求。在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现浇底部层数、专业管线布置以及预制构件的运用,这些因素都能够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保证在后期施工之后能够达到应有效果,自身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也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同时还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成本的要求。 3.2施工图纸设计策略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施工图的良好设计,通过施工图将各类结构构件、施工设备以及内部的装饰品设计参数有效的展示出来,直接联系着施工人员对于各项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对施工质量进行合理控制。 3.3施工方案以及初步设计方面的设计策略 在装配式建筑具体施工方案设计中,也应当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保证设计方案当中多个参数指标都能够比较标准的可行,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其出现比较明显的影响以及干扰。这种施工方案当中构建参数指标的标准化控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装配式建设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达到要求。而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考虑各个预埋件的布置情况,结合施工现场现状对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方案进行实时优化。其次,要明确所使用到构件的设计参数。最后,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进行评估,尤其要将重点放在一些细节问题上。 3.4预制构件及构件加工设计方面策略 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充分考虑标准化的理念要求,要对构件的数量进行良好的控制,保证各个构件能够实现精准化设计要求,将工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之研究 卢学芬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之研究卢学芬 摘要: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建造质量,降低工程质量风险,应重视对预制装配式 建筑工程的科学性设计,提前完成设计方案,不断提高设计质量,以便为工程施 工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实施质量。本文主要就 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相关问题 1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建筑业的意义 (1)有效缩短工期,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构件大量在工厂批量预制,可于施工现场前期同步进行,无需在施工现场完成大量的浇筑养护过程,缩短工期。(2)借助工业化生产建筑构件,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当前建筑行业 发展势头良好。随着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产业化的发展,人为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大量的预制构件在工厂批量生产,质量都优于现场施工方式,因此构件质量 更容易得到保证;(3)推广先进的施工方式,有利于降低行业整体能耗,装配 式建筑,主要通过建筑工厂生产大部分建筑构件,项目现场只是完成简单安装, 仅有少量借助脚手架或模板的人工作业,显著减少了包括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的 使用量,降低整个工程造价,也最大程度减小了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 自然资源的消耗。 1.1预制装配式建筑特点 首先因其中许多建筑配件提前完成,那么现场施工时的垃圾、原材料的浪费 就减少了很多,并且其配件可直接用到建筑中,在建筑施工中就不需要大量的人 员来参与施工,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工期变得较短。而其最大优势在于具 有极强的环保性能,且符合我国持续发展理念,这样的建筑特点对我国建筑的发 展可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采用新形势的建筑也会逐渐成为必然。新型建筑工业 化的主要特征是的工业化,具体体现在5个方面: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 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建造方式的不足,打 破了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环节各自为战的局限性,实现了建筑产业链上下 游的高度协同。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首先需要升级的是行业思维模式和生 产组织方式,因此在“五化合一”之外,应运用“产业化思维”来实现“专业化协同”。 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2.1平面设计要点 模数协调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原则。平面设计应对套型模块的种类 和尺寸进行优化,住宅内装部品与住宅预制构件需实现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加强和完善住宅产业化相配套的应用型技术,在降低工程资本投入的同时提升施 工的效率与质量。在布局方式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大空间布局,并对管井及承 重墙的位置进行合理安排布置,实现灵活可变的住宅空间布局,明确套内各功能 空间的分区与布局,套内的承重墙体可通过对结构的合理选型有效减少。 2.2立面设计要点 利用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套型组合特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 在预制外墙板可以采用不同的饰面材料表现出不同色彩和纹理的变换。预制装配 式建筑住宅大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可通过不同外墙组件的灵活组合,呈现出 工业化建筑立面效果的特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构件,主要包括混凝土预制 组件、外装饰组件、空调板、阳台、门窗等等,可以充分发挥预制混凝土剪力墙 结构住宅外部组件的装饰效果,使其外观设计呈现立面多样化。外门窗以满足通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及发展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及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于传统的施工作业,大多采用现场施工的方式进行。但由于施工方法需要设置 外支撑板和辅助脚手架,且施工过程受施工场地和材料运输的影响,导致施工作 业更加复杂。在这种背景下,预制施工法应运而生。本文首先论述了装配式建筑 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发展 1装配式电气工程设计的概述 1.1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预制施工技术的引进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装配式施 工技术才引入中国。同时,除了我国预制建筑构件缺乏工业化生产技术外,建筑构件的生产 不仅承载力低,而且相应构件的延性和完整性差,不能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20世纪中叶, 我国的建筑业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力,使用先进的机械也不多见。当时混凝土、钢材等重要建 筑材料质量较差,建筑构件生产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直到21世纪,随着国内建筑业的快速 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已逐步向精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于预制构件施工项目,主要是指在施工现场用预制构件进行一系列组装工作形成的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或全部构件需要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根据结构形 式的不同,该结构可分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三种,其中主要预制构件为楼板、梁柱、剪力墙等相关结构或构件。根据预制程度的不同,建筑工程中的梁板结构可以采用全预 制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半预制、半现浇的形式。目前,我国大多数预制房屋采用第二种形式 的梁板结构。 1.2电气设计的原则 一般来说,建筑预制构件大多是在工厂预制加工的。原则上,到达施工现场后,不得进 行钻孔、开槽等作业,以免损坏预制构件。因此,在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要牢牢把握“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维修方便、布局美观”等一系列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设备布置、安装、管道敷设和连接的标准化程度。 1.3设计流程 在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应注意全过程的一体化设计。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首先 要进行方案设计、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然后进行精装设计。然而,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电 气设计过程,首先要论证方案,确定设备配置标准。其次,确定室内专业精装点的位置,提 高定位。电气专业根据精装本的资金筹措情况进行相应的电气设计工作,设计结果经各方确 认后,再进行资金筹措及组装专业深化设计。随后,各方深化图纸,构件厂严格按照详图进 行相应的生产加工工作。对于装配设计工作来说,它融合了传统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在设 计过程中,要求精装设计提前,同时也需要确定精装配置和确定点位,这与传统设计工作有 着明显的不同。 2实现装配式智能建筑 2.1智能建筑技术是否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基础方向与原则总结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 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512G32B-/2T016于今年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两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专家刘东卫具体从“四个基础、五个方向、六个原则“深度解读了标准。 1 、四个基础一是强调装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统组合的特点。 二是解决四大系统之间的协同问题。 三是解决各系统内部的协同问题。

四是突出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 装配式建筑注重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设计与集成设计、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及运输、施工与安装、验收及其使用与维护等组成。 2 、五个方向全建 筑 提倡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建造,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部品,倡导进行装配式装修。 全寿命 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应满足建筑全生命期的使用维护要求,装配式建筑提倡主体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的方式。 全协同

充分发挥建筑专业的龙头作用,解决了以往一些装配式建筑规范强调结构单专 业,专业间的衔接较差,重结构、轻建筑、轻机电设计等问题。全环 节 装配式建筑按照模数协调,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统一接口,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全过程 在项目前期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强调装配式建筑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 )技术,实现全专业与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 、六个原则 全面完善生产建造体系 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是创新集成建筑设计 以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为基础,统筹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全面发展,推动部品部件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实施阶段的思考

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实施阶段的思考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实现建筑产业化的主要抓手之一,与传统的建筑生产模式相比有非常大的优势,在住宅建筑中采用可以为人们创建更为安全、舒适、环保的居住条件,并大大缩短项目实施的周期。本篇文章就是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实施的要点及优化措施做了一点思考。 标签:预制装配式建筑;要点;优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高峰期,在一味强调速度而给我们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后,我们越来越重视在规划和设计中贯彻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方针,这些理念的贯彻对于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改变原有产业模式,建筑工业化转型显得越发迫切,预制装配式建筑孕育而生。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设计灵活不拘束 在当今阶段,对住宅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房间开间较小、室内的空间没有办法灵活的进行分割。应用装配式建筑就能够增大开间,用户可以按照自身实际的情况来自由的对空间进行分割。 1.2缩短建设周期 装配式的建筑主要的优点就是,能够大大的减少施工周期,非常适合工期比较紧的工程。建造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就可以大量的节省时间,使得工厂制造以及现场施工能够同一时间进行。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当中,上部的结构一定要在基础完工之后才可以进行施工,但是,装配式的建筑就能够在工厂当中进行加工生产结构构件,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施工的周期。 1.3技术可持续利用 人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进行装饰的过程当中因为采用集成式的装配,从而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而采用装配式的建筑经过集成的预制,大大的减少了浪费的情况,也使得环境得到有效的缓解。 2、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开始逐渐盛行起来,发展到现在,除了质量有所保证之外,外观更加漂亮,个性化的住宅越来越多,使用起来也更加舒适。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通过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践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 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

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装配式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13) ?《装配式混凝土表示方法及示例》(15G107-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1~2)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 ?《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201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15G365-1) ?《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技术规程》(JGJ289-2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2016.01浙江省住房和城建设厅)二、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 1.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杭州市相关规范、规定,符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满足业主对 设计方面的基本要求及希望达到的目标。 (2)解决本工程中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使工程的建设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技 术先进等方面能得到综合体现。 (3)充分发挥建筑工业化的相对优势,尽量减小预制构件建筑结构整体性的不利影响,预制装 配式建筑拆分原则是优先选用非抗侧移构件,便于模数协调,易于标准化生产和安装的建筑部品。 2.设计目标 (1)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 (2)与构件生产、施工工艺形成配套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形成符合模数数列的标准化模块。 (4)在标准化套型基础上,充分发挥生产和施工工艺的特点,满足里面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要 求。 3.工业化分析 (1)工业化实现目标 根据浙江省《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预制率不低于 20%,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 K预=(V预+ 0.5V叠)/ V总 V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 V叠──叠合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 1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1一般规定 1.1.1装配整体式建筑电气设计,应做到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设备布置整体美观。 1.1.2装配整体式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布线方式。 1.2供配电系统设计 1.2.1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在室外设置时,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C-S或TN-S系统。配电干线穿结构实体墙进入室内,应在进线处结构实体墙上预埋防水套管。 1.2.2 变电所在室内设置时,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采用TN-S系统。 1.2.3 进入各住宅单元的配电干线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并应采取防范电气火灾发生的措施。 1.2.4 电表箱的配出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1.2.5 分户箱的电源进线应设置切断相线和中性线的保护 电器。并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可自动恢复的过、欠电压保护器。 1.2.6 户内的插座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除挂墙式空调机外,尚应设置剩余电流(30mA)动作保护;厨房、卫生间和空调机的插座回路应独立设置。 1.2.7 户内的照明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并应独立设置,不可与插座回路共用。 1.3电气设备选择与安装 1.3.1 住宅的总电源箱宜选择供电部门认可的箱体,当供电部门无特殊要求时,可选用XL-21或GGD型箱体,落地安装于高出架空地板150mm的混凝土台上。 1.3.2电表箱应选择符合电力公司要求的产品,挂装于首层或其他楼层电气竖井或公共部位的实体墙上,在竖井内安装时,底边距地不宜小于0.5m;在公共部位安装时,底边距架空地板不宜小于1.1m。

1.3.3 电表箱内安装的电度表数量不应超过12块,公共部位的用电应独立设置电度表。 1.3.4 分户配电箱应选择暗装箱体,宜安装于进户处实体墙上,底边标高距架空地板或地坪1.6m,并用工业化内隔墙板封闭。 1.3.5户内插座的选择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插座宜在工业化内隔墙板上开孔暗装,不宜安装在可装配的实体墙上; 2厨房、卫生间应选择单相三孔插座,防护等级应满足IP54要求。厨房电炊插座、卫生间剃须插座和洗衣机插座安装标高,底边距架空地板1.1m~1.5m; 3 有淋浴和浴盆的卫生间,当电热水器挂墙安装于1区之内时,其电源插座安装不应低于2.3m。挂墙式空调机插座不宜低于1.8m; 4 其他用途的插座应选择单相三孔插座,底边距地板0.3m~0.5m。

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一些思考

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一些思考 发表时间:2018-01-23T09:50:32.613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7期作者:薛琳 [导读] 在这里就很有必要对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及探讨。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2 摘要: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的方法中,早已经众多不再局限于之前的较为单一地使用混凝土来进行直接浇筑,而开始较多的使用一些预制的构件来进行对应的装配组合,这样最后构建出所需要的建筑主体。这种新的方式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不仅仅可以为建筑施工技术提供新的能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还可以给整个的建筑施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其本身就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因此,在这里就很有必要对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及探讨,以此来保证这种施工方法在今后的建筑施工当中有着更有广的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结构解决方案 引言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传统建筑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更具节能环保性,所以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还遇到许多瓶颈,需要采取对策突破这些瓶颈。 1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变化 1.1设计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绝对不是传统的建筑设计所涵盖的范围那么局限。装配式建筑需要设计的除了传统建筑设计内容外,还应该包括装配式建筑结构、装饰解决方案适配、装配式部品部件的选择及生产、装配式工艺实施、机电专业协调配合等。为了完善这一设计,要求所有与建筑营造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要在这一阶段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一个通用的平台提出、协商、妥协、实现各自的要求,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说,互联网技术以及BIM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可能。模数协调理论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工业化生产提出标准化的部品部件那么肤浅。它是对“空间限制”特性的极度利用和满足的需要、对装配式工艺下“功能需要”特性的科学解读和认知、对“内外美感”特性如何通过装配式工艺实现的顶层设计和筹划。 1.2观感 装配式建筑给公众呈现的观感更加直接地将其区别于传统现浇施工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作业场地被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即以前的所谓施工现场,是安静整洁、秩序井然的,后台即预制部品部件生产场所,是繁忙有序、机械密集的。观感的改变是缺乏建筑科学常识的社会公众对装配式建筑最直接、简单的了解渠道,为此我们在前期阶段要认真对待、仔细谋划,这也是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的必由之路。 1.3建筑业分工 中国传统的建筑业分工将受到装配式建筑的冲击而发生变革。建筑营造参与单位的选择、各自职责的承担、最终责任的界定都将面临新的要求。各单位将从相对封闭的、独立的、少变量的作业系统中被强行释放出来,被迫参与到一个通用的、互动的、多变量的大系统中来,传统的作业标准、习惯、守则需要进行伤筋动骨式的革新,以满足大系统的开放性需求。国家目前在推行的总承包管理模式就是在强行打破壁垒的一种努力。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预制梁、柱、墙的生产制造 预制构件的生产一般在施工前完成,其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后期施工进度的快慢。而预制构件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预制工厂设备的先进与否以及材料供应情况;二是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预制柱的生产流程如下:首先,作业人员需将模板准备到位,并对其进行清洗,确保表面无杂物等存在,并做好端模定位工作;其次,将模具固定在套筒续接器上,并将其放入钢筋笼中;再次,采取有效的方式安装预埋件并对侧模进行封闭固定;最后,浇筑混凝土,并对表面不平之处进行处理。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管道内无堵塞现象。预制梁的生产流程如下:一是清洗模具并做好侧模定位工作;二是将钢筋笼绑扎到位后将其吊放至固定位置;三是安装预埋件并做好侧模封闭固定工作;四是浇筑混凝土并对模具表面进行抹平处理。预制墙板面砖的生产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实际所需明确砖模的具格,并将其放入面砖内;其次,定制分隔条,使用滚筒对面砖表面进行压平处理;再次,使用专用刷将其进行有效固定,压粘分隔条;最后,制成成品面砖。 2.2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环节是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有效与否,若构件之间连接牢固,则不仅可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而且还能增强施工的成效性。所以,可采取螺栓连接的方式对预制构件进行处理,以提高连接的有效性与精密性。在预制构件安装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是下层板的预留插筋应伸入到内墙预制预留板的螺栓孔内;二是可事先在螺栓孔中注入一定的水泥砂浆,再以螺栓进行固定,使各部分有效连接,自成1个完整的整体;三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将剪力墙的连接螺栓放置在整体结构的中心位置。这样做,一方面可提高剪力墙自身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2.3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1)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众多技术中,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是其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应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预制叠合板安装中应与作业层保持300mm的距离,并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与顺序进行安装,边安装边进行校对,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加以改进,尽量降低安装中所引发的误差。与此同时,还应做好叠合板的保护工作,安装中应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发生碰撞,造成材料的无故浪费,提高吊板安装的有效性。 (2)预制叠合板安装中,还应事先在底部设置一定高度的临时支架,而且要注意每个支架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待叠合板安装工

装配式建筑监理控制要点

二、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 2 PC专项施工方案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15 4 《装配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DG/TJ08-2069-2010 5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DJ08-2117-2012 6 《混凝土预制装配式住宅构造节点图集》DJ08-2012 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210-2002 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监理工作流程 1、PC构件制作监理工作流程 四、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监理控制工作要点 1、PC构件制作控制工作要点: 1.1审核与PC生产的相关的各施工专项方案,主要有塔吊安装方案,PC现场堆放和吊装专项方案,垂直运输方案,脚手架方案。确定与PC构件相关的吊点、埋件、预留孔、套筒、接驳器等的位置、尺寸、型号,协调相关单位根据相关方案措施进行图纸深化,并与预制厂进行交底。 1.2选定PC加工构件厂,协助甲方在PC预制厂的合格供应商选择加工厂,从营业执照、许可证、生产规模、业务手册(业绩)、试验室等级进行审核。最终选定PC预制加工的供应商。 1.3审核构件加工厂的PC构件生产加工方案和进度方案,方案要体

现质量控制措施,验收措施、合格标准;加工、供应计划是否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1.4模具的制作,模具使用的钢材应符合质量合格的钢材,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具组装正确,应牢固、严密、不漏浆,并符合构件的精度要求。模具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应有积水,模具应清理干净,模具表面除饰面材料铺贴面围外,应均匀涂刷脱模剂。 1.5面砖反打施工,面砖进厂进行验收,在模具铺面砖前,应对面砖进行筛选,确保面砖尺寸误差在受控围,无色差、无裂缝掉角等质量缺陷。入模面砖表面平整,缝隙应横平竖直,缝隙宽度均匀符合设计要求,缝隙应进行密封处理。 1.6钢筋进场后进厂后,进行钢筋的外观验收,取样复试。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钢筋品种、规格、强度、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和验收规文件要求,钢筋骨架入模后不得移动,并确保保护层厚度。 1.7埋件、套筒、接驳器、预留孔等材料应合格,品种、规格、型号等符合设计和方案要求。预埋位置正确,定位牢固。 1.8门窗框安装,窗框进厂进行外观验收,品种、规格、尺寸、性能和开启方向、型材壁厚、连接方式等符合设计和规要求,并提供门窗的质保资料。窗框安装在限位框上,门窗框应采取包裹遮盖等保护措施,窗框安装应位置正确,方向正确,横平竖直,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 1.9PC构件混凝土浇捣,厂家自检合格后,报驻厂监理验收,应对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