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机实验一

上机实验一

上机实验一:利用条纹中心线法对干涉条纹图进行处理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条纹中心线法的基本原理;

2. 熟悉干涉条纹图的噪声去除、条纹位置确定和条纹级数确定的方法;

3. 熟悉从干涉条纹图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干涉条纹图形,其基本的光强表达式为

(,)(,)(,)cos[(,)]I x y A x y B x y x y φ=+

(1.1)

其中(,)A x y 表示背景光强,(,)B x y 为条纹对比度或调

制度。很难预知(,)A x y ,(,)B x y ,而自动条纹分解技

术要在这个前提下来寻找条纹相位(,)x y φ。自动条纹分

解或分析通常可以归结为4个步骤,即

(1) 噪声去除

(2) 条纹位置确定

(3) 条纹级数确定

(4) 条纹的数学拟合表示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第四步可以不考虑。分析流程见图

1-1。

1. 噪声去除

当把条纹图用电视摄象机输入到计算机,一个A/D 转换

把光强变为数字信号,或者说这个条纹图成为一个大的

矩阵表达式。去除噪声的目的是排除条纹位置和级数确

定时的任何干扰和模糊。

在许多情况下,噪声与正规信号是混在一起的,并表现

在式(1.1)中。正如前面所述,噪声也表现在式中的

(,)A x y ,(,)B x y 中,但我们并不企图直接去测出(,)A x y 和(,)B x y ,并从中分出噪声,噪声去除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整个图象进行一次整容。几乎所有的噪声去

除都采用图象增强所用的空域的邻域平均法来完成。有两个参数需要选择,即

邻域大小和加权因子,邻域大小比较多选用5?5域;也可根据预选修正指标来

自动选定邻域大小,即设一个(,)I x y ',使原来象素光强与平均后的替代象素光强之差,(,)(,)I x y I x y '-,小于这个修正指标,如不满足应改变滤波窗口、

邻域的大小。对于噪声去除,采用傅里叶变换效果较好,但由于计算复杂故目前应用较少,不过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现在一些图象卡已有用硬件完成滤波以及傅里叶变换功能,这样实时处理就可以实现。

2. 条纹位置确定

条纹位置确定也称条纹骨架、中心线法。它主要采用寻找灰

度的极大值或者过零点来确定。其中大部分都采用灰度的极

大值-峰值来确定条纹位置,通常包含找出条纹骨架(峰值),

细化骨架以及除去错误的骨架和连接断开的骨架。

寻找骨架或峰值的检测是在一个5?5象素的矩阵上,沿着x ,

y ,+45o ,-45o 四个方向比较灰度值,直到在其中至少两个满

图1-1 灰度条纹分析原理图

图1-2条纹级数设定原理图

图1-3二值化条纹自动分析流程图

足最大值条件,其中心点就是骨架点。细化骨架是当峰值检测后尚有多于一个象素存在在骨架时,再做进一步处理,其细化原则是经条纹走向判断后,沿着条纹走向,若条纹象素数目在3个以上则取其中心而除去两边的象素,若只余下两个象素,则除去一边象素(左或右需一致),这样条纹位置最后归结于一个象素的线状骨架。最后的工作是用人机对话方式除去错误的骨架和连接断开的骨架。

3. 条纹级数确定

条纹级数的确定是一件重要但又麻烦的事,因为条纹本身只给出位移的等值线,没有方向信息。例如在一组条纹图中,通常有相同级数的条纹出现,即条纹为非单调的。有几种方法来确定条纹级数,一种是用改变相位比较两组条纹,当有一个小相位变化时,同一方向级数的条纹将在相对方向移动,可以用来判断条纹的实际级数。另一种方法是先设定某一条纹级数n ,且条纹图案满足封闭式,相邻条纹的最大相差级数为±1。其中向峰顶方向为+1,向谷底方向为-1,所有条纹不相交,这样存在着关系式

()0n ?=∑。图1-2及1-3阐述了此方法的原

理。

三. 实验内容

(1) 上机前,参考教材或课堂讲义以及相关参考资料,利用MATLAB 或其他编程语言,熟悉图像处理原理,编写源程序;

源程序:

G=imread('Lena.BMP');

M=[0 1 0;1 -4 1;0,1,0];

I=filter2(M,G)/255;

[m,n]=size(I);

I2=zeros(m,n);

for k=3:(m-2);

for j=3:(n-2);

y1=max([I(k-2,j) I(k-1,j) I(k,j) I(k+1,j) I(k+2,j)]);

y2=max([I(k,j-2) I(k,j-1) I(k,j) I(k,j+1) I(k,j+2)]);

y3=max([I(k-2,j-2) I(k-1,j-1) I(k,j) I(k+1,j+1) I(k+2,j+2)]);

y4=max([I(k-2,j+2) I(k-1,j+1) I(k,j) I(k+1,j-1) I(k+2,j-2)]);

y=I(k,j);

x=0;

if y==y1

x=x+1;

end

if y==y2

x=x+1;

end

if y==y3

x=x+1;

end

if y==y4

x=x+1;

end

if x<=1

I2(k,j)=255;

else

I2(k,j)=0;

end

end

end

imshow(G),figure,imshow(I),figure,imshow(I2);

(2)上机前由指导教师检查源程序编写情况,并对教师提供的干涉条纹图,利用自己编写的程序做相关处理,完成上机调试,获取处理结果;

由于在实验中未找到干涉条纹图,所以选取了一幅Lena.BMP的图来做实验,原图如图所示:

(3)利用处理前后的条纹图对比检查噪声去除情况;除去噪声后的图像如图:

(4)利用处理结果确定条纹中心线;结果如图所示:

四.分析与问题

(1) 分析利用该方法处理条纹图的优缺点以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运用灰度值检测法提取中心线的过程中,复杂条纹的走向难以确定。如我在实验中所使用的图像。

2、在该方式中,细化及去噪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在这种方式中,只要算法确定了,具有很高的自动化度。只要给定输入图像,就可以迅速地提取出中心线,直至完成。

计算方法实验

实验一: 姓名: 学号: 班级:2013级计算机6班实验地点:第二机房 实验时间:2015/3/17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二分法求方程的根 2. 基本迭代法求方程的根 3. 用埃特金求方程010423=-+x x 在1.5处的一个根,精度要求410-。 4. 牛顿下山法求方程的根 求方程013=--x x 的根,初值取6.00=x ,精度满足510-。 5. 牛顿迭代法求解7,精度满足510- 2 实验环境和工具 机房 VC6 3 实验结果 3.1 算法流程图 3.2 程序核心代码 二分法代码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x,a=1.0,b=1.5; for(int i=1;i<10;i++) { x=(a+b)/2; if((a*a*a-a-1)*(x*x*x-x-1)<0) b=x; else a=x; if(b-a<0.01) break; cout<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x0=0.5,x,e=2.718281;

for(int i=1;i<20;i++) { x=pow(e,-x0); if(x-x0<0.00001) break; cout<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 double fun(double x); void AitkenIterative(double(*pf)(double x)); ////////// ////////// int main() { AitkenIterative(fun);

单片机第一次实验报告

单片机第一次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自动化日期:20140327 地点: 实验一实验名称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keil软件和STC-ISP 软件的使用方法 2.点亮第一个发光管. 3.点亮1,3,5,7发光管 4.尝试让第一个发光管闪烁. 2. 主要仪器设备 1.一台pc机 2.一个单片机开发板 点亮第一个发光管. #include void main () { P1 &=0xFE; while(1) } 点亮1,3,5,7发光管 void main () { P1 &=0xAA;

while(1) } 尝试让第一个发光管闪烁.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void delay_ms(uint timer) { uchar j = 0; while(timer--) { for(j = 124;j>0;j--) { ; } } } void main (void) { while(1) { P1 &=0xFE; delay_ms(100); P1 |=0x01; delay_ms(100); } }

实验心得:这第一次试验,没准备,所以这次实验一上机啥都不会,也不知道该做啥,在同学的帮助下安装了程序和驱动,代码也是问同学才明白的。第一个代码,通过很顺利,但是测试第二个代码的时候电脑无法连接板子,后来重新安装了驱动才就能连接了。虽然感觉还是好多不懂的,不过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有一点成就感。

数据库上机实验题目和答案

试用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王丽同学所学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no ,Cname from 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sname='王丽' ))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 where sex='男' and age>23 3.检索‘c01’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sex='女' 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c01') 4.检索s01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no from c where cno not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s01') 5.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c.sno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having count(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18996519.html,o)>=2 6.每个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 解法一: select so.sno sno,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18996519.html,ount,s.sname from(select sc.sno sno,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 so,s where s.sno=so.sno 解法二: select sc.sno sno,s.sname,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sname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XXXXXX 小组成员: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XXX 任课教师:XXX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前言 通过进行多次的上机实验,我们结合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对我们的指导,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Newton 迭代法、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Newton 插值法、Lagrange 插值法和Gauss 求积公式等六种算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参考课本例题进行了MATLAB 程序的编写。 以下为本次上机实验报告,按照实验内容共分为六部分。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及题目: Newton 迭代法 例2.7(P38):应用Newton 迭代法求 在 附近的数值解 ,并使其满足 . 二、解题思路: 设'x 是0)(=x f 的根,选取0x 作为'x 初始近似值,过点())(,00x f x 做曲线)(x f y =的切线L ,L 的方程为))((')(000x x x f x f y -+=,求出L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 (0001x f x f x x - =,称1x 为'x 的一次近似值,过点))(,(11x f x 做曲线)(x f y =的切线,求该切线与x 轴的横坐标) (') (1112x f x f x x - =称2x 为'x

的二次近似值,重复以上过程,得'x 的近似值序列{}n x ,把 ) (') (1n n n n x f x f x x - =+称为'x 的1+n 次近似值,这种求解方法就是牛顿迭代法。 三、Matlab 程序代码: function newton_iteration(x0,tol) syms z %定义自变量 format long %定义精度 f=z*z*z-z-1; f1=diff(f);%求导 y=subs(f,z,x0); y1=subs(f1,z,x0);%向函数中代值 x1=x0-y/y1; k=1; while abs(x1-x0)>=tol x0=x1; y=subs(f,z,x0); y1=subs(f1,z,x0); x1=x0-y/y1;k=k+1; end x=double(x1) K 四、运行结果: 实验二:

《MATLAB与数值分析》第一次上机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MATLAB与数值分析 学生姓名:李培睿 学号:2013020904026 指导教师:程建

一、实验名称 《MATLAB与数值分析》第一次上机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矩阵的生成、加、减、乘、除、转置、行列式、逆、范数等运算 操作。(用.m文件和Matlab函数编写一个对给定矩阵进行运算操作的程序) 2. 熟练掌握算术符号操作和基本运算操作,包括矩阵合并、向量合并、符号 转换、展开符号表达式、符号因式分解、符号表达式的化简、代数方程的符号解析解、特征多项式、函数的反函数、函数计算器、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的符号解、符号函数的画图等。(用.m文件编写进行符号因式分解和函数求反的程序) 3. 掌握Matlab函数的编写规范。 4、掌握Matlab常用的绘图处理操作,包括:基本平面图、图形注释命令、 三维曲线和面的填充、三维等高线等。(用.m文件编写在一个图形窗口上绘制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图形,并给出充分的图形注释) 5. 熟练操作MATLAB软件平台,能利用M文件完成MATLAB的程序设计。 三、实验内容 1. 编程实现以下数列的图像,用户能输入不同的初始值以及系数。并以x, y为坐标显示图像 x(n+1) = a*x(n)-b*(y(n)-x(n)^2); y(n+1) = b*x(n)+a*(y(n)-x(n)^2) 2. 编程实现奥运5环图,允许用户输入环的直径。 3. 实现对输入任意长度向量元素的冒泡排序的升序排列。不允许使用sort 函数。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题目一: ①在Editor窗口编写函数代码如下:

C语言上机综合实验一及答案

1、编制程序,输入n 个整数(n 从键盘输入,n>0),输出它们的偶数和。 2、 编程,输入n 后:输入n 个数,根据下式计算并输出y 值。 3、输入一行字符,统计并输出其中英文字母、数字字符和其他字符的个数。 4、编写程序,输入一个正整数n ,计算并输出下列算式的值。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total(n)计算1+1/2+1/3+……+1/n ,函数返回值的类型是double 。 5、输入一个正整数n ,求1+1/2!+1/3!+……1/n!的值,要求定义并调用函数fact(n)计算n 的阶乘,函数返回值的类型是单精度浮点型。 答案: 程序1、 #include void main () { int n,i,x,sum=0; while(scanf("%d",&n),n<=0); printf ("请输入%d 个数:", n); for (i=1; i<=n ;i++) { scanf("%d",&x); if(x%2==0) sum+=x; } printf ("sum=%d", sum) ; } 程序2、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 int i,n; float x,y; scanf(“%d”,&n); for(i=1;i<=n;i++){ scanf(“%f”,&x); if(x<-2) y=x*x-sin(x); else if(x<=2) y=pow(2,x)+x; else y=sqrt(x*x+x+1); printf(“%f \n”,y); } } 程序3、 # include void main( ) { int letter,digit,other; ?????>++≤≤-+-<-=2 12222sin 22x x x x x x x x y x 111111...23n k s k n ===++++∑

matlab第一次实验报告

Matlab第一次实验报告 2012029010010 尹康 1. 编程实现以下数列的图像,用户能输入不同的初始值以及系数。并以x,y为坐标显示图像 x(n+1) = a*x(n)-b*(y(n)-x(n)^2); y(n+1) = b*x(n)+a*(y(n)-x(n)^2) 程序代码: n=input('input the number of pionts:'); a=input('input a:'); b=input('input b:'); x=[]; y=[]; x(1)=input('input x1:'); y(1)=input('input y1:'); %输入点数、初始值以及系数for i=2:n x(i)=a*x(i-1)-b*(y(i-1)-x(i-1)^2); y(i)=a*x(i-1)+b*(y(i-1)-x(i-1)^2); %根据已输入的数据进行迭代end figure;plot(x,y,'linewidth',2) axis equal %横纵坐标等比例 text(x(1),y(1),'1st point') %标记初始点 运行结果:

心得体会及改进:在输入某些数据时,所绘曲线可能是一条折线(如:n=5,a=b=x1=1,y1=2)甚至只有一个点(如:n=5,a=b=x1=y1=1),此时可能出现曲线与坐标轴重合或无法看到点的情况,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曲线,可以使线宽适当加宽并标记初始点。 2.编程实现奥运5环图,允许用户输入环的直径。 程序代码: 函数circle: %在指定的圆心坐标处,用指定颜色、宽度的线条绘出指定半径、圆心角的弧 function f=circle(r,x,y,color,linw,alp1,alp2) alp=linspace(alp1,alp2); X=r*cos(alp)+x; Y=r*sin(alp)+y; plot(X,Y,color,'linewidth',linw) end 主程序代码: r=input('input r:');

大一C语言上机实验试题和答案

实验一上机操作初步(2学时) 一、实验方式:一人一机 二、实验目的: 1、熟悉VC++语言的上机环境及上机操作过程。 2、了解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初步了解C程序的特点。 三、实验内容: 说明:前三题为必做题目,后两题为选做题目。 1、输出入下信息:(实验指导书P79) ************************* Very Good ************************* 2、计算两个整数的和与积。(实验指导书P81) 3、从键盘输入一个角度的弧度值x,计算该角度的余弦值,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屏幕。(书 P3) 4、在屏幕上显示一个文字菜单模样的图案: ================================= 1 输入数据 2 修改数据 3 查询数据 4 打印数据 ================================= 5、从键盘上输入两个整数,交换这两个整数。 四、实验步骤与过程: 五、实验调试记录: 六、参考答案: 1、#include void main( ) { printf(“********************\n”); printf(“ Very Good\n”); printf(“********************\n”); } 2、#include void main( ) { int a,b,c,d; printf(“Please enter a,b:”); scanf(“%d,%d”,&a,&b); c=a+b; d=a*b; printf(“%d+%d=%d\n”,a,b,c); printf(“%d*%d=%d\n”,a,b,d);

计算方法第二章方程求根上机报告

实验报告名称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二分法与牛顿迭代法作编程练习与上级运算,进一步体会二分法与牛顿迭代法的不同特点。 2)编写割线迭代法的程序,求非线性迭代法的解,并与牛顿迭代法。 2 实验内容 用牛顿法和割线法求下列方程的根 x^2-e^x=0; x*e^x-1=0; lgx+x-2=0; 3实验步骤 1)根据二分法和牛顿迭代法,割线法的算法编写相应的求根函数; 2)将题中所给参数带入二分法函数,确定大致区间; 3)用牛顿迭代法和割线法分别对方程进行求解; 3 程序设计 牛顿迭代法x0=1.0; N=100; k=0; eps=5e-6; delta=1e-6; while(1) x1=x0-fc1(x0)/fc2(x0); k=k+1; if k>N disp('Newmethod failed')

break end if(abs(x1-x0)=delta) c=x1; x1=cutnext(x0,x1); x0=c; %x0 x1μYí?μ?μ?x1 x2 è?è?±£′??úx0 x1 end k=k+1; if k>N disp('Cutline method failed') break; end if(abs(x1-x0)

Matlab上机实验答案 (1)

Matlab上机实验答案 实验一MATLAB运算基础 1. 先求下列表达式的值,然后显示MATLAB工作空间的使用情况并保存全部变量。 >> z1=2*sin(85*pi/200)/(1+exp(2)) z1 = 0.2375 >> x=[2 1+2i;-0.45 5]; >> z2=1/2*log(x+sqrt(1+x^2)) z2 = 0.7120 - 0.0253i 0.8968 + 0.3658i 0.2209 + 0.9343i 1.2041 - 0.0044i 2.9,,2.9, 3.0

>> a=-3.0:0.1:3.0; >> z3=(exp(0.3.*a)-exp(-0.3.*a))./2.*sin(a+0.3)+log((0.3+a)./2) (>> z33=(exp(0.3*a)-exp(-0.3*a))/2.*sin(a+0.3)+log((0.3+a)/2)可以验证z3==z33,是否都为1) z3 = Columns 1 through 5 0.7388 + 3.2020i 0.7696 + 3.2020i 0.7871 + 3.2020i 0.7920 + 3.2020i 0.7822 + 3.2020i Columns 6 through 10 0.7602 + 3.2020i 0.7254 + 3.2020i 0.6784 + 3.2020i 0.6206 + 3.2020i 0.5496 + 3.2020i Columns 11 through 20 0.4688 + 3.2020i 0.3780 + 3.2020i 0.2775 + 3.2020i 0.2080 + 3.2020i 0.0497 + 3.2020i

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1.用Newton 法求方程 X 7-X 4+14=0 在(0.1,1.9)中的近似根(初始近似值取为区间端点,迭代6次或误差小于0.00001)。 1.1 理论依据: 设函数在有限区间[a ,b]上二阶导数存在,且满足条件 {}α?上的惟一解在区间平方收敛于方程所生的迭代序列 迭代过程由则对任意初始近似值达到的一个中使是其中上不变号 在区间],[0)(3,2,1,0,) (') ()(],,[x |))(),((|,|,)(||)(|.4;0)(.3],[)(.20 )()(.110......b a x f x k x f x f x x x Newton b a b f a f mir b a c x f a b c f x f b a x f b f x f k k k k k k ==- ==∈≤-≠>+ 令 )9.1()9.1(0)8(4233642)(0)16(71127)(0)9.1(,0)1.0(,1428)(3 2 2 5 333647>?''<-=-=''<-=-='<>+-=f f x x x x x f x x x x x f f f x x x f 故以1.9为起点 ?? ?? ? ='- =+9.1)()(01x x f x f x x k k k k 如此一次一次的迭代,逼近x 的真实根。当前后两个的差<=ε时,就认为求出了近似的根。本程序用Newton 法求代数方程(最高次数不大于10)在(a,b )区间的根。

1.2 C语言程序原代码: #include #include main() {double x2,f,f1; double x1=1.9; //取初值为1.9 do {x2=x1; f=pow(x2,7)-28*pow(x2,4)+14; f1=7*pow(x2,6)-4*28*pow(x2,3); x1=x2-f/f1;} while(fabs(x1-x2)>=0.00001||x1<0.1); //限制循环次数printf("计算结果:x=%f\n",x1);} 1.3 运行结果: 1.4 MATLAB上机程序 function y=Newton(f,df,x0,eps,M) d=0; for k=1:M if feval(df,x0)==0 d=2;break else x1=x0-feval(f,x0)/feval(df,x0); end e=abs(x1-x0); x0=x1; if e<=eps&&abs(feval(f,x1))<=eps d=1;break end end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插值

实验名称:插值计算 1引言 在生产和科研中出现的函数是多种多样的。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实际问题中,虽然可以断定所考虑的函数f(x)在区间[a,b]上存在且连续,但却难以找到它的解析表达式,只能通过实验和观测得到在有限个点上的函数值。用这张函数表来直接求出其他点的函数值是非常困难的,在有些情况下,虽然可以写出f(x)的解析表达式,但由于结构十分复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面对这些情况,构造函数P(x)作为f(x)的近似,插值法是解决此类问题比较古老却目前常用的方法,不仅直接广泛地应用与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 设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在n+1个不同的点a≤x0,x1……,xn≤b上分别取值y0,y1……,yn. 插值的目的就是要在一个性质优良、便于计算的函数φ中,求一简单函数P(x),使P(xi)=yi(i=0,1…,n)而在其他点x≠xi上,作为f(x)的近似。 通常,称区间[a,b]为插值区间,称点x0,x1,…,xn为插值节点,上式为插值条件,称函数类φ为插值函数类,称P(x)为函数f(x)在节点x0,x1,…,xn处的插值函数,求插值函数P(x)的方法称为插值法。 2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matlab定义分段线性插值函数、分段二次插值函数、拉格朗日插值函数,输入所给函 数表,并利用计算机选择在插值计算中所需的节点,计算f(0.15),f(0.31),f(0.47)的近似值。

3算法描述 1.分段线性插值流程图

2.分段二次插值流程图

3.拉格朗日插值流程图

4程序代码及注释 1.分段线性插值

并行计算第一次实验报告

并行计算上机实验报告题目:多线程计算Pi值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时间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集群任务提交方式; 2、掌握多线程编程。 二.实验内容 1、通过下图中的近似公式,使用多线程编程实现pi的计算; 2、通过控制变量N的数值以及线程的数量,观察程序的执行效率。 三.实现方法 1. 下载配置SSH客户端 2. 用多线程编写pi代码 3. 通过文件传输界面,将文件上传到集群上 4.将命令行目录切换至data,对.c文件进行编译 5.编写PBS脚本,提交作业 6.实验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tic double PI=0; static int N=0; static int numOfThread=0; static int length=0; static int timeUsed=0; static int numOfThreadArray[]={1,2,4,6,8,10,12,14,16,20,24,30}; static int threadArraySize=12; static int nTime=4; static int repeatTime=30; static double totalTime=0; struct timeval tvpre, tvafter; pthread_mutex_t mut; clockid_t startTime,endTime;

计算方法上机实习题大作业(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1 舍入误差及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上机编程,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及上机操作指令; (2)通过上机计算,了解舍入误差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 二、实验内容 1、用两种不同的顺序计算10000 21n n -=∑,分析其误差的变化 2、已知连分数() 1 01223//(.../)n n a f b b a b a a b =+ +++,利用下面的算法计算f : 1 1 ,i n n i i i a d b d b d ++==+ (1,2,...,0 i n n =-- 0f d = 写一程序,读入011,,,...,,,...,,n n n b b b a a 计算并打印f 3、给出一个有效的算法和一个无效的算法计算积分 1 041 n n x y dx x =+? (0,1,...,1 n = 4、设2 2 11N N j S j == -∑ ,已知其精确值为1311221N N ?? -- ?+?? (1)编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计算N S 的程序 (2)编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计算N S 的程序 (3)按两种顺序分别计算10001000030000,,,S S S 并指出有效位数 三、实验步骤、程序设计、实验结果及分析 1、用两种不同的顺序计算10000 2 1n n -=∑,分析其误差的变化 (1)实验步骤: 分别从1~10000和从10000~1两种顺序进行计算,应包含的头文件有stdio.h 和math.h (2)程序设计: a.顺序计算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sum=0; int n=1; while(1) { sum=sum+(1/pow(n,2)); if(n%1000==0)printf("sun[%d]=%-30f",n,sum); if(n>=10000)break; n++; } printf("sum[%d]=%f\n",n,sum); } b.逆序计算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sum=0; int n=10000; while(1) { sum=sum+(1/pow(n,2)); if(n%1000==0) printf("sum[%d]=%-30f",n,sum); if(n<=1)break; n--; } printf("sum[%d]=%f\n",n,sum); } (3)实验结果及分析: 程序运行结果: a.顺序计算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与实习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李翠平 班级:160093 姓名:黄芃菲 学号:16009330

实习题一 实验1 拉格朗日插值法 一、方法原理 n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L n(x)=y0l0(x)+y1l1(x)+y2l2(x)+…+y n l n(x) n=1时,称为线性插值,L1(x)=y0(x-x1)/(x0-x1)+ y1(x-x0)/(x1-x0)=y0+(y1-x0)(x-x0)/(x1-x0) n=2时,称为二次插值或抛物线插值,精度相对高些 L2(x)=y0(x-x1)(x-x2)/(x0-x1)/(x0-x2)+y1(x-x0)(x-x2)/(x1-x0)/(x1-x2)+y2(x-x0)(x-x1)/(x2-x0)/(x2-x1) 二、主要思路 使用线性方程组求系数构造插值公式相对复杂,可改用构造方法来插值。 对节点x i(i=0,1,…,n)中任一点x k(0<=k<=n)作一n 次多项式l k(x k),使它在该点上取值为1,而在其余点x i(i=0,1,…,k-1,k+1,…,n)上为0,则插值多项式为L n(x)=y0l0(x)+y1l1(x)+y2l2(x)+…+y n l n(x) 上式表明:n 个点x i(i=0,1,…,k-1,k+1,…,n)都是l k(x)的零点。可求得l k 三.计算方法及过程:1.输入节点的个数n 2.输入各个节点的横纵坐标 3.输入插值点 4.调用函数,返回z 函数语句与形参说明 程序源代码如下: 形参与函数类型参数意义 int n 节点的个数 double x[n](double *x)存放n个节点的值 double y[n](double *y)存放n个节点相对应的函数值 double p 指定插值点的值 double fun() 函数返回一个双精度实型函数值,即插值点p 处的近似函数值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 100 double fun(double *x,double *y, int n,double p); void main() {int i,n; cout<<"输入节点的个数n:"; cin>>n; double x[N], y[N],p; cout<<"please input xiangliang x= "<>x[i]; cout<<"please input xiangliang y= "<>y[i]; cout<<"please input LagelangrichazhiJieDian p= "<>p;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组成原理上机实验 班级1237-小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5月 成绩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根据运算器逻辑功能表1-1进行逻辑、移位、算术运算,将运算结果填入表1-2。 表 1-1运算器逻辑功能表 运算类 A B S3 S2 S1 S0 CN 结果 逻辑运算65 A7 0 0 0 0 X F=( 65 ) FC=( ) FZ=( ) 65 A7 0 0 0 1 X F=( A7 ) FC=( ) FZ=( ) 0 0 1 0 X F=( ) FC=( ) FZ=( ) 0 0 1 1 X F=( ) FC=( ) FZ=( ) 0 1 0 0 X F=( ) FC=( ) FZ=( ) 移位运算0 1 0 1 X F=( ) FC=( ) FZ=( ) 0 1 1 0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0 1 1 1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算术运算 1 0 0 0 X F=( ) FC=( ) FZ=( ) 1 0 0 1 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1 X F=( ) FC=( ) FZ=( ) 1 1 0 0 X F=( ) FC=( ) FZ=( ) 1 1 0 1 X F=( ) FC=( ) FZ=( ) 表1-2运算结果表

C#上机实验题目和答案8

(1)创建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在程序中定义一个公共接口IMyInterface,该接口中包含两个方法,一个是DoSomething(),另一个是DoSomethingElse();另外再定义一个类MyClass,该类实现了接口IMyInterface,在DoSomething()方法中向控制台输出“Do something.”,在DoSomethingElse()方法中向控制台输出“Do something else.”在Program类中的Main()方法中实例化MyClass 的对象和定义一个接口变量,通过对象和接口变量来访问这两个方法。 (2)创建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在程序中定义了一个接口IIfc1,该接口包含一个无返回值,且带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参数的方法PrintOut();在程序中定义了另一个接口IIfc2,该接口中也包含一个无返回值,且带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参数的方法PrintOut();程序中还定义了一个类MyClass,该类以类级别和显式接口成员两种方式实现了这两个接口。在Program类的Main()方法中分别以类对象的引用和两个接口对象的引用来调用PrintOut()方法。 (3)创建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求一个方阵的对角元之和。 1.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1 { public interface IMyInterface { void DoSomething(); void DoSomethingElse(); } class MyClass : IMyInterface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Console.WriteLine("Do Something.");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Else() { Console.WriteLine("Do Something Else."); }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Class MC = new MyClass(); MC.DoSomething();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计算方法 实 验 指 导 书 彭彬 计算机技术实验中心 2012年3月

· 实验环境: VC++ 6.0 · 实验要求:在机房做实验只是对准备好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因此上机前要检查实验准备情况,通过 检查后方可上机。没有认真准备的学生不能上机,本次实验没有分数。实验中要注意考察和体会数值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误差的估计,算法的稳定性、收敛性、收敛速度以及迭代初值对收敛的影响等。 · 关于计算精度: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在计算的过程中,小数点后保留5位数字,最后四舍五入到小数 点后四位数字。迭代运算的结束条件统一为 51 102 -?。在VC++ 6.0中,可使用setprecision 在流的输出中控制浮点数的显示(缺省显示6位)。演示如下: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输出6位精度,输出左对齐 cout<

华南农业大学C语言实验上机实验第四版参考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C语言实验上机实验第四版参考答案 (4) 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实验教学与练习 参考答案(第4版) 实验1 C语言程序初步1、实验目的 (1)了解所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2)了解如何在系统上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C程序(3)通过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程序的特点。(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在线评价系统 2,实验内容 1。运行第一个C程序 [标题:第一个C程序] 将下列程序输入visual c++,编译、连接并运行该程序# include \ main(){ printf(\ } [具体操作步骤] (1)在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2)保存程序,命名为a1.c (3)根据第1章中描述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按照第3章描述的方法将代码提交到在线评估系统,系统返回“通过”,问题完成

2。在线测评系统中提交了一个程序 [话题1001:计算a+b] ,实现了计算a+b的功能。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计算并输出两个整数的和。实现该功能的程序如下,#include \main() { int a,b; scanf(\ printf(\ } (1))在程序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2)保存程序,命名为a2.c (3)根据前两章描述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4)在程序操作过程中,输入1530 ↙ (?表示输入回车) (5)如果看到以下输出结果,则表明15+30的结果是正确的。如果您无法获得以下结果,您需要检查并更正程序45 (6)根据第3章介绍的方法进入在线评估系统。 (7)显示主题列表,点击标题为1001且标题为“计算a+b”的主题 (8)查看主题要求后,点击页面底部的“sumbit”,参照第二章提交程序的方法提交程序a2.c。 (9)检查判断结果,如果获得”接受”,则问题通过,否则返回第一步检查程序是否正确。3 实验2基本数据类型、运算和表达式1、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整数和实变量,以及如何给它们赋值(2)掌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分配规律 (3)学会使用C的相关算术运算符和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尤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册

实验一——插值方法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上机实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各种插值算法的理解;学会使用用三种类型的插值函数的数学模型、基本算法,结合相应软件(如VC/VB/Delphi/Matlab/JAVA/Turbo C )编程实现数值方法的求解。并用该软件的绘图功能来显示插值函数,使其计算结果更加直观和形象化。 二 实验内容 通过程序求出插值函数的表达式是比较麻烦的,常用的方法是描出插值曲线上尽量密集的有限个采样点,并用这有限个采样点的连线,即折线,近似插值曲线。取点越密集,所得折线就越逼近理论上的插值曲线。本实验中将所取的点的横坐标存放于动态数组[]X n 中,通过插值方法计算得到的对应纵坐标存放 于动态数组[]Y n 中。 以Visual C++.Net 2005为例。 本实验将Lagrange 插值、Newton 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实现为一个C++类CInterpolation ,并在Button 单击事件中调用该类相应函数,得出插值结果并画出图像。CInterpolation 类为 class CInterpolation { public : CInterpolation();//构造函数 CInterpolation(float *x1, float *y1, int n1);//结点横坐标、纵坐标、下标上限 ~ CInterpolation();//析构函数 ………… ………… int n, N;//结点下标上限,采样点下标上限 float *x, *y, *X;//分别存放结点横坐标、结点纵坐标、采样点横坐标 float *p_H,*p_Alpha,*p_Beta,*p_a,*p_b,*p_c,*p_d,*p_m;//样条插值用到的公有指针,分别存放 i h ,i α,i β,i a ,i b ,i c ,i d 和i m }; 其中,有参数的构造函数为 CInterpolation(float *x1, float *y1, int n1) { //动态数组x1,y1中存放结点的横、纵坐标,n1是结点下标上限(即n1+1个结点) n=n1; N=x1[n]-x1[0]; X=new float [N+1]; x=new float [n+1]; y=new float [n+1];

计算方法实验(c语言_六项试验)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实验一 舍入误差与数值稳定性 目的与要求: 1、 通过上机编程,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程序设计语言; 2、 通过上机计算,了解舍入误差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 3、 通过上机计算,了解运算次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从而尽量避免大数吃小数的现象。 实验内容: ● 通过正反两个实例的计算,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中舍入误差 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深入理解初始小的舍入误差可能造成误差积累从而对计算结果的巨大影响。 ● 通过实际编程,了解运算次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了解实数运算符合 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在计算机里不一定成立。 ● 1 对 n = 0,1,2,…,20 计算定积分 y n = dx 5x 1 n x ?+ 算法 1 利用递推公式 y n = n 1 - 5y 1n - n = 1,2,…,20 取 =+=? dx 5 x 1 1 y ln6- ln5 ≈ 0.182 322 算法 2 利用递推公式 5 15n 1y 1n -= -y n n = 20,19,…,1 注意到 1051dx 51dx 5x dx 6112611 20 1 020 1 020x x x =≤+≤=??? 取

730 008.0)126 11051(201y 20 ≈+≈ 算法一: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stdlib.h" void main(void) { float y_0=log(6.0)-log(5.0),y_1; int n=1; system("cls");/*清屏*/ printf("y[0]=%-20f",y_0); while(1) { y_1=1.0/n-5*y_0; printf("y[%d]=%-20f",n,y_1);/*输出*/ if(n>=20)break; y_0=y_1; n++; if(n%3==0)printf("\n"); } getch();/*保持用户屏幕*/ } 算法二: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stdlib.h"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