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饲用酶制剂调节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及作用机理

饲用酶制剂调节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及作用机理

饲用酶制剂调节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及作用机理
饲用酶制剂调节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及作用机理

动物营养学报2017,29(3):762?768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7.03.005

饲用酶制剂调节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及

作用机理

任一文一喻晓琼一翟恒孝一汪仕奎

(帝斯曼(中国)动物营养研发有限公司,霸州065799)

摘一要:近年来,通过运用新的分子微生物学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许多研究证实饲用酶制剂不仅会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会影响肠道中特定微生物的发育三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食糜的物理化学性状以及肠道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量,同时提高具有潜在益生效应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肠道微生态的发育,本文拟总结饲粮添加饲用酶制剂对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理三

关键词:饲用酶制剂;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

中图分类号:S816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6?267X(2017)03?0762?07收稿日期:2016-09-06

作者简介:任一文(1988 ),男,湖北黄冈人,硕士,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工作三E?mail:wen.ren@dsm.com

一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对畜禽的多种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影响,如肠道组织的发育二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等[1-3]三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时,常常伴随着动物生理机能的改变甚至疾病发生,比如大肠杆菌的过量繁殖是仔猪断奶后期腹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

三然而,胃肠

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食糜成分二pH二流通速度以及内源性酶类等[1,5]三以促进饲粮营养物质消化为主要目的饲用酶制剂可以改变肠道食糜的化学组成及物理特性,因此,

肠道微生物因生存的环境的变化而受到饲用酶制剂的影响三然而,近年来饲用酶制剂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其对动物生长性能以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而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三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饲用酶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文献报道,并尝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拓展饲用酶制剂在畜牧生产上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三

1一饲用酶制剂影响肠道微生态状况的理论基础

1.1一通过降解底物影响食糜物理化学性状一一饲用酶制剂能降解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非淀粉多糖类物质,破坏食糜周围的水化膜,从而影响食糜的物质组成以及物理化学特性三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因其对底物的喜好以及生长需要的不同而呈现差异,食糜的组成和结构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三饲用酶制剂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联系(图1)可从2个方面来更好地理解:一方面,饲粮组成自身会影响食糜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胃肠道的生理机能;另一方面,因饲用酶制剂对胃肠道中底物的降解或消化作用改变其含量而起到调节作用三饲用酶制剂的降解或消化作用是发展和应用饲用酶制剂的理论基础,因为其所作用的底物在胃肠道中不能被内源性的消化酶有效降解或者完全不能被降解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三例如,饲粮中非淀粉多糖(non?starchpolysac?charides,NSP)因不能被有效降解而导致食糜黏度增加是引起肉鸡饲料利用率降低最重要的原因[6-8]三食糜黏度的增加会减少肠道运动,从而使

3期任一文等:饲用酶制剂调节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及作用机理得食糜的排空速度降低,消化道内微生物也随之在体内进一步繁殖和代谢,通常伴随着有害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影响肠道功能和机体健康三而在饲粮中添加NSP酶(如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会通过部分或完全地降解可溶性NSP而降低食糜的

黏度,调节消化道后端微生态环境,进而改变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以及代谢状况[8-10]三因此,

饲用酶制剂会通过作用于主要的饲料原料(目标底物),影响食糜的物理化学状态,进而调解或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状态

图1一饲用酶制剂和肠道微生态之间的联系Fig.1一Linkbetweenfeedenzymesandgutmicrobiota[11]

1.2一影响肠道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一一肠道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糜(饲粮和内源性分泌物),食糜中这部分营养物质能耐受消化液降解或者机体对其吸收速率非常慢,使得肠道微生物能成功地与机体竞争并获取它们三因此,酶制剂对食糜底物的降解能力和状况决定了可供微生物利用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三如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肠道中可利用磷的水平[12],从而影响那些受可利用钙磷水平调节的微生物的数量三饲用酶制剂通过降解目标底物而影响肠道微生态所需营养物质的供应,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物质代谢作用是能够降解和发酵小肠未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非消化性糖类等)和上皮细胞产生的黏液素,从中获取能量以保证自身生长繁殖[13]三饲粮中所含的纤维,尤其是可溶性NSP对进入后肠的未降解干物质的流通量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三研究表明,结肠微生物每天可发酵40 60g碳水化合物并且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而VFA也可

以作为能量来源从而促进微生物的增殖[14]三一旦进入后肠的未降解干物质的流通量大大增加,会导致微生物大量增殖并与宿主竞争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引起肠道微生态紊乱和营养性腹泻三由于肠道微生物菌群只能与宿主竞争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并且它们对底物的偏好和生长需要不同,因此饲用酶制剂可以通过影响食糜的消化降解状态而调节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的分布三

1.3一增加具有益生效应的物质一一增加具有益生效应的物质可能是饲用酶制剂影响肠道微生态发育的另一原因三饲料工业中使用的植物及植物副产物中含有几乎所有系列的多聚糖,通过添加特殊的NSP单酶或复合酶,可以在肠道中将这些多聚糖降解生成大量的寡糖三例如,在小麦型肉鸡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后,盲肠中短链木寡糖的含量增加了5倍[9]三研究证实,寡糖能被肠道中有益菌代谢并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产酸的有益菌具有高选择性增殖作用,且对

67

动一物一营一养一学一报29卷

条件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而双歧杆菌通过自身及

产生的代谢产物排斥致病菌,在肠道中保持菌种

优势,并与其他菌群相互作用,调整菌群间的关

系,以保证肠道菌群最佳组合,维持肠道功能的平

衡[15]三Campbell等[16]在研究中发现,饲喂果寡糖和木寡糖后肠道中双歧杆菌的菌群数增加了8%

和17%,总VF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67.7%和74.6%,pH相应地降低了7%和11%,这种环境有助于益生菌的增殖并且抑制致病菌的增殖三此外,生成的VFA中,丁酸能促进部分有益菌的生长,维持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平衡三被有益菌利用后剩余部分的寡糖还可以携带附着的病原菌排出体外,从而防止病原菌在肠道中集群,达到抑制有害菌的目的三

2一不同种类的饲用酶制剂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理

2.1一NSP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一一NSP酶包括木聚糖酶二β-葡聚糖酶二纤维素酶

以及β-甘露聚糖酶等,它们可以将高黏度的可溶

性NSP降解成多糖片段或寡糖三研究发现NSP

酶对胃肠道中有益菌有益生作用,而对有害菌具

有抑制作用三胡向东等[17]研究发现,在40%的小麦替代玉米的生长猪饲粮中添加200U/kg木聚糖酶使得结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20%和11%,大肠杆菌和梭菌的数量分别降低了11%和15%三叶楠等[18]在50%小麦饲粮中添加1000U/kg木聚糖酶,结果表明断奶仔猪盲肠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了8.5%三以上研究中NSP酶的添加有效地调节了肠道微生态的状态,其可能的原因是NSP酶的添加一方面降低了肠道内容物的黏度,另一方面将可溶性NSP降解为一系列功能性寡糖,刺激有益菌产生的β-糖苷酶选择性地分解为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作为碳源,降低胃肠道的pH,抑制肠道中病原菌的定植,同时促进有益菌迅速增殖三在类似的研究中,En?gberg等[19]和丁雪梅等[20]发现,在全小麦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使得回肠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3.6%和16.5%三李学俭[21]证明,断奶仔猪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肠道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并降低大肠杆菌数量三Zhou等[22]研究证明断奶仔猪饲喂β-葡聚糖酶对粪便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没有影响,但是可以显著减少大肠杆菌数量(6%)三以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以及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致病菌,这2类微生物作为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对于维持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3]三然而,也有一部分研究发现饲用酶制剂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不明显三O Connell等[24]

研究发现,在70%小麦饲粮中添加NSP酶后,生长育肥猪的盲肠二结肠菌群数量没有受到影响三Smith等[25]和Reilly等[26]在各自的研究中,在全大麦或全燕麦饲粮中添加NSP酶后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三这可能由于此类饲粮中NSP含量较多而添加的NSP酶不足,不能有效调节肠道食糜的物理化学结构或组成,因而不能显著影响肠道微生态三Hübener等[9]研究发现小麦-黑麦混合饲粮中添加400U/kg木聚糖酶能降低细菌总数和特殊细菌种群数,同时也降低了总VFA的含量三因此,针对高NSP含量的饲粮需要提高NSP酶的添加量使其对肠道微生物发挥作用三

2.2一植酸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一一钙和磷是动物肠道微生态发育的重要调节剂,植酸酶的添加可以增加可利用磷的量,进而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发育三Ptak等[12]分别在钙二可消化磷正常和缺乏水平的饲粮中添加5000FTU/kg的植酸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回肠中的微生物种群,发现在钙二可消化磷缺乏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显著增加了回肠中总细菌(5.0%)二乳酸杆菌(2.4%)以及肠球菌(1.2%)菌群数三此外,饲粮中钙二可消化磷的水平与植酸酶的交互作用会影响梭状芽孢杆菌二拟球梭菌-直肠真杆菌二双歧杆菌以及链球菌和乳球菌的数量三钙磷比以及植酸酶各自都会显著地影响菌群结构,并且两者的作用有叠加的趋势,因此植酸酶的添加会通过增加食糜中可利用营养物质磷的含量从而提高肠道微生物可获得磷的量,进而调节肠道总细菌数量三通过对回肠食糜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Metzler?Zebeli等[27]发现在生长育肥猪的低磷饲粮中添加1000FTU/kg植酸酶可以显著提高严格厌氧菌的数量,如拟球梭菌(Clostridiumcoccoides)二柔嫩梭菌(Clostridiumleptum)和拟杆菌属-普氏菌属-卟啉单胞菌(Bacteroides?Prevo?tella?Porphyrmonas),并且有增加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趋势,总细菌数量保持不变三而Wang等[28]对断奶仔猪回肠食糜的微生物菌群进行16srRNA

467

3期任一文等:饲用酶制剂调节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及作用机理

研究发现,2种来源的植酸酶均能增加回肠中双歧杆菌二乳酸杆菌以及梭状芽孢杆菌的数量,但植酸酶同时也增加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三梁陈冲等[29]在钙二磷缺乏饲粮(磷酸氢钙的添加量降低1/3)中添加不同来源的植酸酶后,不同试验组回肠和盲肠中需氧菌二总厌氧菌二乳酸菌二双歧杆菌二大肠杆菌数量与钙二磷正常添加水平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添加植酸酶可以通过增加肠道中微生物繁殖所必需的磷和钙的量以弥补饲粮中钙和磷缺乏对微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维持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稳定三植酸酶对钙与磷的消化率二矿物质消化率二肠道黏液素的分泌以及内源性的损失具有显著影响,这些均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肠道内环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植酸酶在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植酸酶的作用明显受到饲粮中钙二磷添加水平的影响三

2.3一复合酶制剂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一一复合酶制剂能够促使一系列底物发生反应并且能适合一系列饲料,同时不同复合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存在变异性三Kiarie等[30]研究发现,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半乳糖苷酶)可以显著增加回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14%)三这意味着添加复合酶后,在肠道中产生了阿拉伯糖二木糖以及甘露糖残基等水解产物,这些水解产物可以作为肠道中乳酸杆菌代谢的营养物质促进菌群的增殖三Pluske等[5]通过总结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通过在饲粮中添加碳水化合物酶降解生成碳水化合物残基,可以促进胃肠道中有益菌群的增殖三Yi等[31]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复合酶(淀粉酶+蛋白酶+木聚糖酶),发现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加了6%,同时显著降低了结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11%)三Agboola等[32]研究发现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复合酶(淀粉酶+蛋白酶+木聚糖酶)可以显著提高回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三在这2个研究中,添加的复合酶能有效地增加肠道有益菌的菌群数并且降低肠道有害菌的数量,其发挥作用的可能的途径是通过影响食糜的物理化学状态及其组成,调节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的量并增加具有潜在益生效应的物质三同样的,H?gberg等[23]在研究中也发现在谷物饲粮中添加复合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增加了回肠中乳酸的摩尔比例,表明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增加三

通过在断奶仔猪的饲粮中添加NSP复合酶(β-葡

聚糖酶+β-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蛋白酶),柴

建民等[33]发现粪便中乳酸杆菌有增加(14%)的趋势,并且大肠杆菌有降低(9%)的趋势三Bau?rhoo等[34]研究发现复合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木

聚糖酶+β-葡聚糖酶)对玉米基础饲粮中动物肠

道中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没有影响三也有

少数研究发现了相反结果:Smith等[25]发现分别在67%的大麦饲粮和64.5%的燕麦饲粮中添加复合

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显著降低了回肠中乳

酸杆菌的数量(144%和56%),并且有降低回肠中

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以及盲肠中双歧杆菌二肠

杆菌二乳酸杆菌数量的趋势,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三与单体酶制剂相比,复合酶制剂对底物的

降解作用更有针对性并且能适应一系列底物,在

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同时还能更有效地调控

肠道中微生物的发育,因此复合酶制剂将会是未

来酶制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三

3一小一结

一一饲用酶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发育具有重要影

响,有望拓展其功能成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但还

需要继续深入探究三首先,应用饲用酶制剂的主

要研究集中在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方

面,而以改善肠道微生态发育为目的的饲用酶制

剂应用研究缺乏;其次,饲用酶制剂对肠道微生态

发育调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动物机体的

生理状况二饲粮组成以及肠道微生态区系起始状

态等,尚不清楚饲用酶制剂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再次,饲用酶制剂在肠道复杂环境下的酶解

速度二效率以及代谢底物和产物种类对微生物代

谢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手段也相对缺乏,比如,NSP酶降解NSP产生寡糖的过程存在产物和发酵速度不可控性等问题,会影响其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效果三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部分酶制剂可以直接影响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从而达到理想的肠道微生态调节效果,如碱性磷酸酶和葡萄糖氧化酶[35-37]三因此,加强饲用酶制剂在调控肠道微生态发育方面的研究二充分挖掘酶制剂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方面的双重价值,对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三

567

动一物一营一养一学一报29卷

参考文献:

[1]一GASKINSHR.Intestinalbacteriaandtheirinfluenceonswinegrowth[M].2nded.Florida:CRCPress

LLC,2001:609-630.

[2]一CHANDRARK.Nutritionandtheimmunesystem[J].ProceedingsoftheNutritionSociety,1993,52

(1):77-84.

[3]一NIBAAT,BEALJD,KUDIAC,etal.Bacterialfer?mentationinthegastrointestinaltractofnon?rumi?

nants:influenceoffermentedfeedsandfermentable

carbohydrates[J].TropicalAnimalHealthandProduc?

tion,2009,41(7):1393-1407.

[4]一FAIRBROTHERJM,NADEAUé,GYLESCL.Escherichiacoliinpostweaningdiarrheainpigs:an

updateonbacterialtypes,pathogenesis,andprevention

strategies[J].AnimalHealthResearchReviews,

2005,6(1):17-39.

[5]一PLUSKEJR,PETHICKDW,HOPWOODDE,etal.Nutritionalinfluencesonsomemajorentericbacte?

rialdiseasesofpig[J].NutritionResearchReviews,

2002,15(2):333-371.

[6]一ADEOLAO,COWIESONAJ.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inusingexogenousenzymestoimprovenonru?

minantanimalproduction[J].JournalofAnimalSci?

ence,2011,89(10):3189-3218.

[7]一BEDFORDMR,SCHULZEH.Exogenousenzymesforpigsandpoultry[J].NutritionResearchReviews,

1998,11(1):91-114.

[8]一CHOCTM,HUGHESRJ,WANGJ,etal.Increasedsmallintestinalfermentationispartlyresponsiblefor

theanti?nutritiveactivityofnon?starchpolysaccharides

inchickens[J].BritishPoultryScience,1996,37(3):

609-621.

[9]一HüBENERK,VAHJENW,SIMONO.Bacterialre?sponsestodifferentdietarycerealtypesandxylanase

supplementationintheintestineofbroilerchicken[J].

ArchivesofAnimalNutrition,2002,56(3):167-187.[10]一TOROKVA,OPHEL?KELLERK,LOOM,etal.Applicationofmethodsforidentifyingbroilerchicken

gutbacterialspecieslinkedwithincreasedenergyme?

tabolism[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

gy,2008,74(3):783-791.

[11]一KIARIEE,ROMEROLF,NYACHOTICM.Theroleofaddedfeedenzymesinpromotingguthealthin

swineandpoultry[J].NutritionResearchReviews,

2013,26(1):71-88.[12]一PTAKA,BEDFORDMR,S?WIATKIEWICZS,etal.Phytasemodulatesilealmicrobiotaandenhances

growthperformanceofthebroilerchickens[J].PLoS

One,2015,10(3):e0119770.

[13]一ROBERFROIDMB,BORNETF,BOULEYC,etal.Colonicmicroflora:nutritionandhealth.Summaryand

conclusionsofaninternationallifesciencesinstitute

(ILSI)[Europe]workshopheldinbarcelona,spain

[J].NutritionReviews,1995,53(5):127-130.[14]一WRIGHTEM,MARTíNMG,TURKE.Intestinalabsorptioninhealthanddisease sugars[J].Best

Practice&ResearchClinicalGastroenterology,2003,

17(6):943-956.

[15]一ANNUKH,SHCHEPETOVAJ,KULLISAART,etal.Characterizationofintestinallactobacilliasputative

probioticcandidates[J].JournalofAppliedMicrobiol?

ogy,2003,94(3):403-412.

[16]一CAMPBELLJM,FAHEYGC,WOLFBW.Selectedindigestibleoligosaccharidesaffectlargebowelmass,

cecalandfecalshort?chainfattyacids,pHandmicro?

florainrats[J].TheJournalofNutrition,1997,127

(1):130-136.

[17]一胡向东,焦乐飞,李旭彬,等.小麦替代玉米饲粮添加木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二结肠菌群和氮排放的

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26(9):2805-2813.[18]一叶楠,陈代文,毛湘冰,等.不同木聚糖水平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态环

境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23(11):1961-

1969.

[19]一ENGBERGRM,HEDEMANNMS,STEENFELDTS,etal.Influenceofwholewheatandxylanaseon

broilerperformanceandmicrobialcompositionandac?

tivityinthedigestivetract[J].PoultryScience,2004,

83(6):925-938.

[20]一丁雪梅,张克英.小麦-豆粕型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艾维茵肉鸡免疫指标二肠道形态和微生物菌群的影

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9,21(6):931-937.[21]一李学俭.β-甘露聚糖酶对断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沈阳:沈阳农

业大学,2008.

[22]一ZHOUTX,JUNGJH,ZHANGZF,etal.Effectofdietaryβ?glucanongrowthperformance,fecalmicro?

bialsheddingandimmunologicalresponsesafterli?

popolysaccharidechallengeinweanedpigs[J].Ani?

malFeedScienceandTechnology,2013,179(1/2/3/

4):85-92.

[23]一H?GBERGA,LINDBERGJE.Influenceofcereal

667

3期任一文等:饲用酶制剂调节单胃动物肠道微生态及作用机理

non?starchpolysaccharidesandenzymesupplementa?

tionondigestionsiteandgutenvironmentinweaned

piglets[J].AnimalFeedScienceandTechnology,

2004,116(1/2):113-128.

[24]一O CONNELLJM,SWEENEYT,CALLANJJ,etal.Theeffectofcerealtypeandexogenousenzyme

supplementationinpigdietsonnutrientdigestibility,

intestinalmicroflora,volatilefattyacidconcentration

andmanureammoniaemissionsfromfinisherpigs

[J].AnimalScience,2005,81(3):357-364.[25]一SMITHAG,REILLYP,SWEENEYT,etal.Theeffectofcerealtypeandexogenousenzymesupple?

mentationonintestinalmicrobiotaandnutrientdigesti?

bilityinfinisherpigs[J].LivestockScience,2010,133

(1/2/3):148-150.

[26]一REILLYP,SWEENEYT,O SHEAC,etal.Theeffectofcereal?derivedbeta?glucansandexogenous

enzymesupplementationonintestinalmicroflora,nu?

trientdigestibility,mineralmetabolismandvolatilefat?

tyacidconcentrationsinfinisherpigs[J].AnimalFeed

ScienceandTechnology,2010,158(3/4):165-176.[27]一METZLER?ZEBELIBU,VAHJENW,BAUMG?RTELT,etal.Ilealmicrobiotaofgrowing

pigsfeddifferentdietarycalciumphosphatelevelsand

phytasecontentandsubjectedtoilealpectininfusion

[J].JournalofAnimalScience,2010,88(1):147-

158.

[28]一WANGJ,LEIXG.Supplementaldietaryphytaseal?tersgutmicrobiotaofweanlingpigs[J].Journalof

AnimalScience,2011,89(E?Suppl.1):187.[29]一梁陈冲,陈宝江,于会民,等.不同来源植酸酶对猪生长性能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

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11):2705-2712.[30]一KIARIEE,NYACHOTICM,SLOMINSKIBA,etal.Growthperformance,gastrointestinalmicrobialac?

tivity,andnutrientdigestibilityinearly?weanedpigs

feddietscontainingflaxseedandcarbohydraseenzyme

[J].JournalofAnimalScience,2007,85(11):2982-

2993.

[31]一YIJQ,PIAOXS,LIZC,etal.Theeffectsofen?zymecomplexonperformance,intestinalhealthand

nutrientdigestibilityofweanedpigs[J].Asian?Aus?

tralasianJournalofAnimalSciences,2013,26(8):

1181-1188.

[32]一AGBOOLAAF,ODUO,OMIDIWURABRO,etal.Effectofprobiotic,carbohydraseenzymeandtheir

combinationontheperformance,histomorphologyand

gutmicrobiotainbroilersfedwheat?baseddiets[J].A?

mericanJournalofExperimentalAgriculture,2015,8

(5):307-319.

[33]一柴建民,魏荣贵,刘希峰,等.植物乳杆菌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二粪便微生物菌群及

血清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6,28(6):

1859-1866.

[34]一BAURHOON,BAURHOOB,ZHAOX.Effectsofexogenousenzymesincorn?basedandcanadianpearl

millet?baseddietswithreducedsoybeanmealon

growthperformance,intestinalnutrientdigestibility,

villusdevelopment,andselectedmicrobialpopulations

inbroilerchickens[J].JournalofAnimalScience,

2011,89(12):4100-4108.

[35]一MELOADB,SILVEIRAH,LUCIANOFB,etal.Intestinalalkalinephosphatase:potentialrolesinpro?

motingguthealthinweanlingpigletsanditsmodula?

tionbyfeedadditives?areview[J].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ofAnimalSciences,2016,29(1):16-22.[36]一杨久仙,张荣飞,张金柱,等.葡萄糖氧化酶对仔猪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畜牧

与兽医,2011,43(6):53-56.

[37]一汤海鸥,高秀华,李学军,等.葡萄糖氧化酶对仔猪生长性能二粪便菌群和血清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

学报,2014,26(12):3781-3786.

767

动一物一营一养一学一报29卷

Author,RENWen,E?mail:wen.ren@dsm.com

(责任编辑一田艳明)

GutMicroecosystemofMonogastricAnimalsRegulatedbyFeed

EnzymesandItsMechanism

RENWen一YUXiaoqiong一ZHAIHengxiao一WANGShikui

(DSMChinaAnimalNutritionResearchCenterCo.,Ltd.,Bazhou065799,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applicationofnewmoleculartechniquescoupledwithdataanalysismeth?ods,manystudieshaveshownthatfeedenzymescannotonlypromotethedigestionandabsorptioninhostnu?trition,butalsoshowregulatoryeffectsonspecificintestinalmicrobialflora.Feedenzymescanadjustthe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chymeaswellastheamountofnutrientsneededforgutmicrobes,whileraisethecontentofpotentialprebiotics,thusinfluencethegutmicroecosystem.Thisarticlereviewedtheeffectsofexogenousfeedenzymesongutmicroecosysteminmonogastricanimals,anditspossiblemechanismwasdis?cussedinthispaper.[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2017,29(3):762?768]Keywords:feedenzymes;monogastricanimal;gutmicroecosystem

67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2018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单选题】(B)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2 【单选题】通过(B)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A)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4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对)

【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错) 1.2 霍乱与破伤风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3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A)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4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错)5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错) 1.3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C)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3 【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B)是其原发地。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 【判断题】 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对) 5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错) 1.4 黑死病 1 【单选题】通过(A)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肠道微生物调控动物肌肉的生长和发育

11-05 摘要:栖息于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与宿主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的定植状态、繁殖能力和营养需求受到宿主生理稳态的影响,同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随宿主外部和内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此外,肠道菌群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系统直接或间接参与并调控宿主的信号传递、物质代谢、免疫形成和器官功能。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物的能量稳态和整体生长性能,是决定动物产肉性状和肉品生产的根本因素。当前,大量研究表明动物肠道微生物在促进肌肉生长和维持肌肉机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学者提出了“肠——肌轴”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消化道微生物参与调控人和动物的肌肉生长和发育、肌肉疾病形成、物质与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深和完善关于肠道微生物调控肌肉生长和发育的认识。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哺乳动物胃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古菌、病毒等),其中绝大多数是细菌。单胃动物肠道细菌的数量高达1014个,是细胞数量的10倍以上,由500种以上的细菌组成。仔猪出生后肠道微生物区系迅速发展,出生12 h后结肠中细菌的数量达到109~1010 CFU/g内容

物,以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并在断奶以后逐渐形成稳定的肠道菌群。肠道菌主要分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其中前2类菌门的数量超过全部肠道菌的90%。 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形成了稳定的共生关系。微生物长期稳定的寄居在动物消化道内,它们的增殖和繁衍依赖动物机体提供适宜的环境因子和营养源。肠道菌群的黏附定植、组成变化和代谢活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控制宿主的生长、发育以及各项生命活动。反之,肠道菌的定植和生长随着宿主动物的年龄、性别、生长环境、饮食营养的不同而发生波动和改变。病原菌、药物、应激和外部刺激等引起的宿主的急剧生理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1 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生理功能 当前的研究证实,肠道菌对于宿主的健康生长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除了协助宿主分解和消化进入肠道的各类营养物质(特别是膳食纤维),肠道菌群还能合成和产生多种营养功能物质(如B族维生素和部分功能性氨基酸等)。一些益生菌能够促进肠上皮黏液的分泌,协助宿主形成肠黏膜保护屏障,抑制外源致病菌群的定植。细菌产生的代谢物、菌体蛋白、细菌素等经由迷走神经和循环途径参与宿主各种代谢调控与信号传导。肠道微生态紊乱会引起宿主免疫失衡从而引发机体代谢表型障碍,并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抑郁症、帕金森症和肥胖症等。通过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来促进优势菌群的繁殖,或者采用菌群移植的方式恢复肠道稳态,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菌的数量,恢复或者促进宿主的健康发育。 2 肠道菌群定植稳态影响动物肌肉生长和代谢 骨骼肌是动物重要的组织器官,负责机体的运动和平衡,保护内脏器官,同时还是重要的能量储存和消耗器官。骨骼肌组织可以通过分泌产生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82.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62J】JJPublicHealthandClinicalMedicineV olume6,Number2,May2010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翁幸鐾,糜祖煌 术专家论坛术 通讯作者:糜祖煌(1962一),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1982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现改为江苏 大学),研究员,任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所长;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常务编委,编辑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世界感染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审稿专 家,中华医学会微免学会支原体学组成员,亚洲支原体组织(AOM)理事;先后在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Ⅸ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感染杂志》 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论着,述评,专家论坛栏目文章共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个,省市基金项目多个;参编专着3部.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分子鉴定,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及菌株亲缘性分析等. 摘要:人体肠道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它们就像器官一样行使实质性功能. 一 旦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以及微生物群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并探讨了治疗方案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Q939.121文献标识码:A 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ndDiseasesWENGXing-beM1Zu—huang2(| Departmentof MedicalLaboratory,NingboNO.Hospital,Ningbo,31501~China,2Departme ntofBioinformatics,Wuxi CloneGen—TechInstitu把.Wuxi,214026.Chma1 Abstract:Themajorityof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reharmlessorevenbene ficialbyperforming functionsessentialforoursurviva1.Shiftsinthemicrobialspeciesthatresideino urintestineshavebeen associatedwi也alonglistofpathogenesis.Thereviewprovidedanoverviewontheformationof

人体肠道微生态最新研究

人体肠道微生态最新研究 摘要:人体肠道中含有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人体肠道中共同构成肠道微生态。肠道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而微生物也发挥许多有利于人体的功能。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比例随着人体的年龄、饮食习惯等变化而变化。肠道微生态存在微生态平衡和微生态失调两种状态。微生态调节剂可调通过其中的益生菌和(或)其代谢产物对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区进行调整,使其从失调状态到保持平衡状态。随着微生态制剂的迅速发展,益生菌的使用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对人体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及安全性问题展开综述。结合目前最新的研究,对肠道微生态的进行分析及展望。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微生态制剂;益生菌 The latest study of the human gut microecological Abstract:In the human intestine,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microorganisms. These microbes form the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Gut i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microbes , and microbes is so beneficial to human. The typ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will change when human’s age or eating habit was changed.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has two states, one is microecological balance and the other is microecological disturbance. Microecological can be regulated from disturbance to balance by useing probiotic and ( or ) its metabolit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ecologics,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using probiotic are of concern. The research of human gut microecological as well as the security problems and the using of microecologics were been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search, analysis and prospect about gut microecological were giving out. Key words: gut microecological; microecologics; probiotics; 1 人体肠道微生态的概况 人体内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庞大,组成复杂。按照正常微生物群在微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空间不同,通常将人的微生态系统分为以下几类:口腔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泌尿道微生态系统、生殖道微生态系统、皮肤微生态系统和呼吸道微生态系统[1,2]。人类消化道内蕴藏有约1×1014个活细菌,即100万亿个细菌细胞,然而人体细胞总数也不过1×1013个,即消化道内细菌总数比人体细胞总数还多10倍,其种类有100种以上[3,4]。而在周庆德等[5-7]研究表明,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肠道中,定植着60—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其总数可达百万亿个,已证实动物粪便干重的1/3左右为细菌。 从菌种及分布方面,人体肠道栖息着的菌属主要包括有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类杆菌属,真杆菌属等,虽然整个肠腔内都存在大量细菌,但分布、浓度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不为人知地“居住”着许多微生物。在人体内,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0%可以被培养和研究。绝大多数的“人体房客”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还不被理解。 1、基本概念及综述 1.1 肠道微生物的定义:是一类生长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在已发现的生态系统中细胞密度最高的系统之一。该系统中积聚着大量的微生物,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 人类肠道微生物:即生长在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 1.2 肠道微生物的类别: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正常菌群,第二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为外籍菌群。 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约为1014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1.3 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小肠微生物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的微生物结构之间。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1012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作者:李海国文章来源:猪病新干线点击数:85 更新时间:2009-12-5 9:26:05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一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1 肠道菌群及其分布 肠道正常菌群的概念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一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肠道菌群的分布 人和动物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 肠道个体菌群分为3个部分:⑴生理性细菌与宿主共生关系,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是膜菌群的主要构成者,具有营养及免疫调节作用。⑵条件致病菌与宿主共栖,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如肠球菌、肠杆菌,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侵袭性,对人体有害。⑶病原菌多为过路菌,长期定植的机会少,生态平衡时,这些菌数量少,不会致病,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可引起人体发病,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常为韦氏梭菌等。口腔内的菌群高度复杂,但经过胃被胃酸破坏,对胃肠道影响很小。 胃的酸性环境极大地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减少了进入小肠的微生物数目。在无酸的胃中细菌数会明显增多。胃内除了幽门螺杆菌或相关的菌种外,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的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奈瑟菌、乳酸杆菌和念珠菌,细菌浓度通常小于103/ml。幽门螺杆菌是真正的胃内细菌,它是引起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溃疡病的重要致病因子。 小肠是个过渡区,肠液流量大,足以将细菌在繁殖前冲洗到远端回肠和结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对无菌,含菌浓度为0~105/ml,主要菌种是革兰氏阳性的需氧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在远端回肠中,革兰氏阴性菌开始超过革兰氏阳性菌,经常存在大肠菌类和厌氧菌,含菌浓度为103~107/ml。 通过回盲瓣,细菌浓度急剧增加100倍以上,达1010~1012/ml,厌氧菌超过需氧菌102~104倍,主要的菌种是拟杆菌、真杆菌和双歧杆菌以及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正常人结肠中主要菌群是相同的,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这些肠道固有细菌在维持肠道功能健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及机理 肠道菌群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包括抵御病原体侵袭、刺激机体免疫器官的成熟、激活免疫系统及参与合成多种维生素、调节物质代谢等作用。 菌群屏障作用 动物的先天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亦即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各种异物,主要依靠机体的屏障作用,包括正常菌群、机体的皮肤黏膜、补体等体液因子抑菌、杀菌、溶菌等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从现代的研究不难看出,正常菌群在机体的屏障作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转自中科院救星益生菌小组编辑 文章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时间:2015-12-09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不可否认的现实却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家,特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逐步变化及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各种慢性病更是呈井喷趋势。虽然人们常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吃的东西比以前营养丰富了,国人的健康水平却并没有明显改善,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 号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大家不禁要问: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产生的真正原因 又是什么?真正健康的身体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但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有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总数约10的14次方、1000-2000 余种、重量约为1-2 公斤 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 万,约为人类 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 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我们利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高脂肪的饮食可以导致有益的双歧杆菌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物质合成与代谢功能外,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维持

微生态制剂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作为新一代环保型饲料,经有关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在北京、河北、天津、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菌,是从肥沃的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经培育、扩繁而制成,它可以作为猪、鸡、牛、鸭及鱼、虾等养殖业的辅助饲料使用。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基本作用原理:动物的消化系统特别是肠内有上百种、数百亿的细菌形成肠内菌丛,它与动物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肠内菌丛在发挥各种营养生理学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抑制病原菌增殖等防御感染的作用。家畜的大肠菌症、沙门氏菌症以及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的发生都与肠内菌的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使肠内菌丛的平衡保持正常对维护动物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它与畜禽生产中的各项指标的提高和改善有密切关系。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取代或平衡动物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的微生物制品。狭义上讲,它是一种能激发自身有益菌种繁殖增长,同时抵制有害菌系生长的微生物制品。 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作为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后,能迅速繁殖,一方面投入菌种的代谢物中和肠内毒素,抑制了其它有害菌丛的生长,另一方面在宿主体内形成了正常微生物菌群,为宿主合成主要的维生素,提供营养和阻止致病菌的入侵。 微生物进入一个微生态系统(畜禽体内)后,能否在那里定

居,生长繁殖并成为正常菌群而形成一个由微生物、宿主、环境三者之间呈生态平衡的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这要看做生物和宿主双方是否具备定植条件。一般来说,畜禽在幼年时期最容易接受外来有益微生物的影响,加速体内正常种群的建立,有利于有机体的生长和抗病能力的提高。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从幼雏鸡开始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饲料时,其效果最好,其原因也即在此。因此,在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时应掌握好使用时间,例如猪应在产前就对母猪使用,鸡最好在育雏时即使用。 微生态制剂应用最早见于日本,50年代就有“表飞鸣”、“乳酶生”,其成分是粪链球菌,用于治疗肠道疾病。以后相继在畜禽方面开始应用,美国从70年代开始使用饲用微生物。我国对益生菌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但应用则是近几年的事。相对起点高,发展快,以研究乳酸杆菌、芽孢杆菌为主。近年来,在家禽养殖业中,动物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以及对动物营养、农作物生长和环境改善所起的显著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效果显著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养殖业者的首肯。 1、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动物微生态制剂(Animal microecologial Ageent AMEA),又称活菌剂、生菌剂,是以动物体内正常菌群为主体的有益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其商品名称则主要有:生物兽药、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生菌素、益生素、生物发酵剂、生物净化剂、合生素等。1989

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作者:张美玲杜震宇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01期 摘要:动物体消化道栖息着一个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生理代谢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国际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与高等动物相比,水生动物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水生动物肠道共生微生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特点、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策略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取得的进展,阐述了消化道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在水生动物营养代谢、免疫及发育调控中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水生动物;益生菌;免疫调节;营养代谢 中图分类号:Q93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5641.2016.01.001 0引言 动物体消化道内栖息着一个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约含1000~5000种微生物,并由此在宿主肠道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目前已知,消化道菌群与宿主及消化道环境(如食物、体温、pH值等)三者之间构成了相互作用与依赖的“三角”关系,共同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能量代谢的过程,在高等动物中,已有很多研究阐明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营养代谢或免疫调节.新近的研究工作发现,人体肠道内的拟杆菌具有独特的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可以有效地提高细菌对于膳食纤维的结合能力,增强其降解多糖的效率,帮助宿主利用膳食中的多糖类物质,人体肠道内的柔嫩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通过分泌特定的代谢物阻断NF-κB的激活及IL-8的产生,从而抑制肠道炎症疾病的发生,随着对肠道微生物功能解析工作的逐步深入,现在学界已逐渐认识到,在动物生理学尤其营养代谢研究中,必须充分考虑肠道细菌的作用。当前,高等动物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生理代谢的相互关系与调控机制已成为国际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生理的关联与调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于陆生脊椎动物,水生动物处于更为复杂的生态环境之中,其肠道微生物结构和陆生动物相比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也给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带来了挑战。尽管如此,国内外仍有一些学者对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1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与其它动物相类似,目前的研究表明水生动物的遗传背景、饲养环境、饲料组分均可以显著影响其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关于宿主的遗传背景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目前在国内外均有报道,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生长环境中的斑马鱼肠道存在一个核心菌群,而生活在同一淡水环境

动物肠道微生态系统及益生菌的营养功能

动物肠道微生态系统及益生菌的营养功能 [2009-11-6] ????? 动物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每克肠道内容物中含超过100亿个细菌,它们大部分与机体细胞密切接触,交换能量物质,相互传递信息,对宿主有营养、免疫、刺激生长和生物颉颃等作用,在肠道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在定性、定量和定位等方面保持平衡状态,形成微生态平衡。益生菌是一种含有活菌及成分和产物的微生物制剂,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机体健康。益生菌能合成,形成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也能加强肠道先天免疫系统。益生菌在肠道内能建立一个正常的共生菌群,防止潜在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 1肠道微生态系统的概念 ??? 肠道原籍菌、外籍菌和其上皮细胞等生物成分与食源性非生物成分(未被消化的食物)及来自胃、肠、胰和肝的分泌物(如激素、酶、黏液和胆盐等)共同构成肠道微生态系统。当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其肠道内微生物按一定的种群比例定植在肠壁上,处于一种稳定的菌群平衡,它们对于宿主有益无害,是动物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动物肠道内存在着约有30个属500多种微生物,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兼性厌氧菌、肠道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和需氧菌3部分。肠道中以厌氧菌组成为主,革兰阳性菌占主要部分,主要是乳酸菌(乳酸杆菌、链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和双歧杆菌。在大量细菌共生的环境中,不同菌种间的颉颃作用,宿主与细菌间借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在消化道内相互作用,维系着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平衡。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原籍菌,能通过与肠上皮表而特异性的受体结合,有序地定植在肠上皮表,构成有层次的厌氧菌,与其他厌氧菌一起构成膜菌群。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课程名称: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学生姓名:xxx 学号:ssssss 所在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所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所在班级:vvvvvvv 任课老师:懒洁玲

摘要:微生物对人类重要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有的好就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作为可以思考的人类,我们的身体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那刻起,我们便不是作为单独的生命存着。 关键词:微生物、健康、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星元、《发酵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 2.程伟、《生物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正文: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一、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1炎症性肠病: 推荐意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500 mg,3次/d,疗程≥4周)。 2肠易激综合征:

推荐意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 g,3次/d,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3急性感染性腹泻: 推荐意见:老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1260 mg,3次/d),症状控制后益生菌继续服用1~2周。 4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推荐意见: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 mg,3次/d,服用至症状控制后2周)。 5慢性便秘: 推荐意见:老年便秘患者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2 g,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摘要胃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存在着动态平衡,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就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因素以及饮食、胃肠道微生物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腹泻、慢性回肠末端炎、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儿童孤僻症等急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从而引起人们对胃肠道微生物平衡的重视,也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胃肠道微生物平衡:急性疾病: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主与外部环境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而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亦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们易受饮食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1)。近20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体内低度的、全身性的慢性炎症是肥胖、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衰老和老年疾病以及很多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最近有学者发现,饮食不当造成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可能是这些慢性炎症的根源(2)。由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疾病包括多种肠炎、肥胖、肠癌甚至肝癌。有数据显示,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临床患病的概率约为2%-3%(1)。因此,饮食结构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以下我们拟队饮食结构或饮食中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极其导致的人体健康变化进行探讨。 1 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道是一个通过食物与外部坏境频繁接触的器官,自口腔至直肠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从口腔接近中性的环境到胃的酸性环境(pH2.5-3.5)对多数微生物有破坏作用,此时每克消化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为10000,而且主要以革兰阳性的链球菌、乳杆菌和酵母菌为主。进入十二直肠后,由于消化液的增加(如胆汁、胰液)以及停留时间短,十二指肠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此时微生物的组成不稳定,仅以极低的限数存在(3)。进入空肠和回肠后,微生物的数量开始增加,而且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小肠末端,除了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的数量级增长外,其他一些革兰阳性兼性氧菌如大肠菌科的细菌以及专性厌氧菌群,如拟杆菌和梭杆菌也开始出现,甚至在回盲部之前严格厌氧微生物已开始出现,此后(即在盲肠之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在数量上超出兼性厌氧的微生物100-1000倍,此时细菌的数量可达到10^12cfe/g(3)。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肠道菌有7个门的细菌组成(4)。这种构成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共同并且双向进化的结果。其中,宿主因自然选择压力要求肠道微生物群趋于稳定。这些压力包括宿主在生理方面的存活压力、外界生存条件形成的肠道环境压力等(5)。因此,人体成年后肠道中菌群的门类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只是优势菌“种”存在个体差异。 2 食物中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 一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摄入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并致人体患病。目前,发现能引起食源性胃肠道疾病的致病菌有10种左右。另外,病毒也能引起肠道菌失衡。 残留在动植物产品中的兽药、抗生素、苯酚、对甲酚、吲哚等化学物质,也会对人体肠道的平衡长生影响,还会对肠道定植菌的屏障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肠道菌群失衡。Jeong等(5)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梭杆菌和乳酸菌对黄霉素最为敏感,真菌和梭杆菌对奥奎多司最为敏感(奥奎多司为光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中众多细菌

肠道微生物调控动物肌肉的生长和发育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9):3976?3982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一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8 肠道微生物调控动物肌肉的生长和发育 吴一敏一刘作华一齐仁立?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农业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养猪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2460) 摘一要:栖息于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与宿主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三肠道菌群的定植状态二繁殖能力和营养需求受到宿主生理稳态的影响,同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随宿主外部和内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三此外,肠道菌群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系统直接或间接参与并调控宿主的信号传递二物质代谢二免疫形成和器官功能三骨骼肌的生长二发育和代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物的能量稳态和整体生长性能,是决定动物产肉性状和肉品生产的根本因素三当前,大量研究表明动物肠道微生物在促进肌肉生长和维持肌肉机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学者提出了 肠-肌轴 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消化道微生物参与调控人和动物的肌肉生长和发育二肌肉疾病形成二物质与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深和完善关于肠道微生物调控肌肉生长和发育的认识三关键词:肠道微生物;肌肉;猪;代谢;调控 中图分类号:S828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6?267X(2019)09?3976?07收稿日期:2019-03-1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500404);重庆市农发资金项目(19513) 作者简介:吴一敏(1993 ),女,四川南充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猪肠道微生物的生理功能研究三E?mail:1545218573@qq.com?通信作者:齐仁立,副研究员,E?mail:qirenli999@sina.com 一一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三哺乳动物胃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二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细菌二真菌二古菌二病毒等),其中绝大多数是细菌三单胃动物肠道细菌的数量高达1014个,是细胞数量的10倍以上,由500种以上的细菌组成三仔猪出生后肠道微生物区系迅速发展,出生12h后结肠中细菌的数量达到109 1010CFU/g内容物,以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并在断奶以后逐渐形成稳定的肠道菌群[1]三 肠道菌主要分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其中前2类菌门的数量超过全部肠道菌的90%三 一一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形成了稳定的共生关系三微生物长期稳定的寄居在动物消化道内,它们的增殖和繁衍依赖动物机体提供适宜的环境因子和营养源三肠道菌群的黏附 定植二组成变化和代谢活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控制宿主的生长二发育以及各项生命活动三反之,肠道菌的定植和生长随着宿主动物的年龄二性别二生长环境二饮食营养的不同而发生波动和改变[2]三病原菌二药物二应激和外部刺激等引起的宿主的急剧生理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三 1 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生理功能 一一当前的研究证实,肠道菌对于宿主的健康生长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三除了协助宿主分解和消化进入肠道的各类营养物质(特别是膳食纤维),肠道菌群还能合成和产生多种营养功能物质(如B族维生素和部分功能性氨基酸等)三一些益生菌能够促进肠上皮黏液的分泌,协助宿主形成肠黏膜保护屏障,抑制外源致病菌群的定植[3]三细菌产生的代谢物二菌体蛋白二细菌素等经由迷走神经和循环途径参与宿主各种代谢调控与信号传

肠道微生态制剂市场研究报告

肠道微生态制剂市场研究报告 来源:中国数字医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4726092.html,浏览次数:36日期:2012-06-08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报告说明(请详细阅读): 一、本报告撰写来源于两套数据库: 一套数据库侧重于零售药店,来源于10个地区、1200多家药店的销售数据。十个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福建、新疆、河南、湖北、江苏、重庆。 另一套数据库来源于16个重点地区、500家多抽样医院的销售数据,16个重点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武汉、长沙、郑州、石家庄、沈阳、哈尔滨、济南、南京、杭州、西安。 二、本报告将医院和零售两套数据结合起来对肠道微生态制剂进行分析,其中对于产品全国销售额的计算是依靠医院进货价和批发商的批发价格进行计算的; 比如妈咪爱,按照医院和药店的进货价计算,2007年销售额在2.8亿元左右。若按照厂商的出厂价计算,则2007年销售额应该在2.3亿元左右,若按照医院和要点的零售价格计算,则妈咪爱2007年的销售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三、报告中对产品的地区销售分析以原始抽样数据为主(相关的图表下方均有说明),其中零售市场和医院市场的统计数据来源于不同渠道,因此两套抽样数据之间的对比没有意义(如妈咪爱在北京医院市场监测数据和零售市场检测数据之间的对比没有意义)。 报告正文: 1 肠道微生态制剂市场概述 1.1 肠道微生态制剂产品介绍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1977年由德国人Volker Rush首先提出的。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边缘科学,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是由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可分成三大类: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合生素。1989年Fuller把益生菌定义为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1994年在德国召开的会议上对益生菌的定义作了再次修订:“益生菌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分和产物的细菌制品,经口或其他粘膜途径投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我国1996年公布了6种菌,即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岐杆菌、酵母菌、DM423腊样芽胞杆菌、SA38腊样芽孢杆菌等可用于动物微生态调节剂。微生态制剂临床上可用于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止泻和防止便秘)、抑菌或杀菌作用(细菌素)、护肝(内毒素)、降压、调脂(甲羟戊二酸单酰辅酶A)、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有着较广的应用范围。 本报告中所述的微生态调节剂重点分析益生菌类,包括下列产品: 复合菌株制剂:贝飞达、金双歧、美常安、妈咪爱; 其它产品为单菌株制剂。 就菌种选择上,主要有: 含双歧杆菌制剂:贝飞达、金双歧、丽珠肠乐、培菲康; 含方乳酸菌制剂:贝飞达、金双歧、乳酸菌素; 含蜡样芽胞杆菌制剂:肠复康 含枯草杆菌制剂:美常安、天悦婷、妈咪爱 含地衣芽孢杆菌制剂:整肠生 本报告所述微生态调节剂的适应症均为菌群失调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其中妈咪爱主要用于小儿腹泻的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