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的发展

浅谈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的发展

浅谈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的发展
浅谈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的发展

浅谈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的发展

摘要:本文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还原论、系统论和医学的概念,并指出医学的两大体系—西医和中医差异的背后是各自起源的哲学基础

不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其方法论上。具体来说,西医是在还原论指导下发展而成的,而中医则是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发展壮大的。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飞速发展,中西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原论指导下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医学发展的需要,显现出不容忽视的缺陷。于是系统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诞生了。在新的医学模式下,西医和中医两大医学体系也逐渐走向了一条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发展道路。中西医结合是医学还原论和系统论有机结合的最佳形式,必将推动医学发展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还原论系统论医学医学哲学基础医学模式还原论是将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的形而上学方法。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本质。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

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创立的。系统论原则是整体性原则、

结构功能原则、目的性原则及最优化原则。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同时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医学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处理人健康定义中有关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的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现在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在漫长的医学发展史上,起源于不同文化的医学体系有着明显的内在的哲学差异。

还原论思维是形成西医学术特色的内在根据,要正确地认识西医学的特色及其与中医学的差异,需要深入地理解还原论思维的性质和特点[1]。还原论思维的思想基础是原子论,原子论的基本观点转化成为还原论思维的基本原理"还原论思维的主要原理是:第一,组合一分解。原理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分散存在的原子组合而成的,因而可以分解,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再把部分分解为更小的部分,直到认为适宜的程度。第二,原子一还原。原理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只要一层一层地降解,还能到其本原—原子,就可找到事物或现象的终极原因和解释。第三,粒子一实体。原理原子论设想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体粒子,因此还原的目标是要寻找到作为事物本原的实体粒子(原子或其化身)。把这样的原理贯彻到科学研究中,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研究,从部分来解释整体;把高层次降解为低层次来研究,从低

层次来解释高层次;把宏观现象降解为微观现象,从微观现象来解释宏观现象。可以说,没有还原论思维方式,就没有现代的整个西方医学。这种思维方式至今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占统治地位。西医学的还原论思维既遵循着还原论思维的一般原理,又具有医学专业的特征,其基本特点可概括为:第一,遵循还原论的组合一分解原理,"认为人的整体由部分组合而成,复杂的高层次由简单的低层次组合而成,因而具有可分解性,可以解剖研究为基础,把人的整体分解为各部分,再把各部分分解为更加细小的部分,从部分微观来解释整体!宏观"。第二,遵循还原论的原子一还原原理,"把作为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高度统一的人还原为生物学客体,再把人的生理、病理内容还原为物理化学过程,最终目标是寻找作为疾病本质的微观实体和作为病原本质的微观粒子"。还原论思维在历史上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它克服了整体论思维的局限,开辟了打开整体向部分微观深入的道路,使科学认识第一次达到了精确严格的程度。这是近400年来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但还原论思维也存在局限性:第一,组合一分解原理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世界和事物不仅有可分解还原的一面,更有不可分解、不可还原的一面,还原论思维无法理解和研究不可分解、不可还原的对象和内容"人也是分化系统,虽然可以把人体分解为器官、组织、细胞,但这些部分离开人体就不能单独存在。整体的性能不能分解为部分的性能,不能把人的整体属性、功能、行为分解为器官、组织、细胞的属性、功能、行为。第二,原子一还原原理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世界本原的原子不存在,世界的本原不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实体粒子。

现代科学认为,能量实际上是构成所有基本粒子的实体,从而也是万物的实体。不能把高层次的现象和规律还原为低层次的现象和规律,在事物的层次结构中,不可能在下一层次找到上一层次的性能及其本质。第三,还原论思维在医学领域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人是最典型最高级的分化系统,虽然从特定的角度可以进行一定的分解、还原研究,但人在本质上是不可分解、不可还原的。人的不可分解、不可还原的特性更基本内容更多样,但都落在还原论思维的视野之外。第四,原论思维不适合研究复杂性现象和规律。还原论思维通过还原、降解,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但是,复杂现象的复杂性内容和机制是不可简化的。例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特性,相互作用、功能性结构等,还原论思维无法涉及这些内容的研究。

朴素系统论思维是形成中医学术特色的内在根据,要正确地认识中医学的特色及其与西医学的差异,需要深入地理解中医学的朴素系统论思维的性质和特点[2]。中医学之所以形成朴素的系统论思维,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方面,在客观上,中国没有西方那样的原子论!还原论思想,虽然早期曾出现过类似的思想观点,但没有得到发展,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元气论—朴素系统论思想。中医学是在这样的思想母体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在主观上,中医学具有其他医学所没有的特殊条件,即几千年的发展没有间断过,并且一直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临床样本,在临床实践中长期地大量地反复地接触和认识世界上最典型的系统—人。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地反映到中医学的认识中,形成其系统论思维。中

医学接受了中国传统的系统论思维方式,把它贯彻到临床实践中,很自然地侧重于研究和掌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形成了中医学的朴素系统论思维。这主要体现在:在学术思想上,所持的观点与还原论思维相反,不是组合一分解,原子一还原观,而是分化一整体,元气一系统观,把人理解为分化系统,强调其整体性、不可分解性、不可还原性,理解和调节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特性。在学术内容上,气化、阴阳、藏象、经络、辨证论治等理论及其在临床的应用,所反映和调节的主要是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人的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有序性等特性和规律,都得到深刻的反映和有效的调节。在防治方法上,是遵循着人的系统特性和规律进行考察和调节,形成了朴素的系统方法。近几十年来,关于中医学思维方式的性质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研究,所取得的基本认识是,朴素系统论思维是中医学思维方式的本质,是形成中医学术特色的内在根据,是中医学在未来发展中具有的一种优势;中西医之间学术争鸣的内在本质是系统论与还原论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3]。

通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由还原论指导下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中,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及局限性造成医务工作者在防冶疾病的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注意疾病的生物因素方面,而忽视了疾病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中介作用,不利于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的生理机体健康。于是当还原论指导下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适应人类医学发展的需要时,也就需要更先进的方法论及更完善的医学模式。系统论及系统

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自然进入了人们的研究领

域[4]。在该模式下,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度统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牵涉到另外两方面,如躯体疾病

可以引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引发的适应不良可导致社会功能障碍,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冲突、压力等又可以导致心理困难出现,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困惑、烦恼等。长期的心理问题矛盾又是身心疾病产生的原因,所以应从生物、心理、社会三轴系统着手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5]。

综上所述,由还原论指导下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化成系统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过程,同时也是中西医克服各自缺陷,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过程。这无疑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长足进步[6]! 人们意识到不但要重视生物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而且开始重视不良的心理、行为以及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作用,从而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疾病的诊疗防治疾病的水平,保障人类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试论医学还原论_顾兆康·哲学与医学·1983年第8期

[2] 探讨中医学还原论思想与系统论思想_郭锐·哲学研究·1002-2589(2014)08-0051-02

[3] 医学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_李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8卷第5期2005年9月

[4] 以系统论为指导全方位贯彻现代医学模式_谭得俅·医学与社会·1999年8月第12

卷第4期

[5] 医学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_苏式兵·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9卷第1期

[6] 中西医结合是系统论与还原论统一的最佳形式_丰哲·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 年第3 卷第1 期

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

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 演化经济学在系统处理方法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导向的演化建模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并对复杂系统建模持抵制态度,尽管在反对主流经济学微观还原论这一点上两者取得了一致,但建立在相似性理论基础上的复杂系统建模更适合对复杂性存在的描述,而强调比较的、历史的和阐释的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的系统分析方法则更接近经验事实。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涌现;演化;批判实在论 演化经济学一直反对正统经济学的系统观,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从根本上无法包容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新奇创生及其扩散现象,但就如何包含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开放特征,演化经济学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以复杂系统建模为导向的演化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主张研究不能脱离经验事实。这两种系统分析方法的关键差异何在?是否完全对立?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微观还原论与综合微观分析——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 按照复杂系统理论的观点,一个复杂系统分析涉及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定义组分(组成部分)?如何刻画组分?如何描述组分之间的关系?在保持系统完整性和其组分的个体性的同时,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述一个大系统的组合? 面对无数个人及其组合,在效用不可比、偏好有差异这些障碍面前,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做法是:赋予个体的同质性,所有家庭均具有一个效用函数,所有企业均具有一个生产函数,通过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家庭和企业的大小同样是无差别的,个体尽管具有多样品味,但其偏好顺序被假定为同样的线性形式。在对组分进行描述时,家庭和企业面临的行为集合被定义为可能性集合(系统论称之为态空间,其旨在描述个体可能产生的行为集合)。在同质前提下,经济学家假设组分以同一模式行动,那就是最优化,经过这样假定之后,只需要数量和价格这两个变量就可以描述组分特征。在解释不同层次上组分聚合现象这一问题上,系统论存在两种区分方法:一种是微观还原论,即将聚合现象理解为组分的加总,这可以凭借数学和计算能力推出组分构成的一切;另一种则是综合微观分析,它认为在组分的结构化过程中存在涌现现象,而涌现往往产生组分不具备的特征。在这两种途径中,新古典经济学选择了前者,在个体同质前提下,宏观经济关系就是个体行为的外推,托宾指出,“宏观经济学的神话就是,集总之间的关系是在个体家庭、企业工厂市场的对应变量关系的扩大类比。”这样形成的宏观经济学无须依赖微观组分的行为,只需关注宏观变量中的因果关系,外推加总使经济学在形式和逻辑上取得了高度统一,但也导致了整个经济学体系中最大的合成谬误现象。 就系统组分是否可以划分为同质,组分要素是否具有统一的可能性集合以及系统层级是否可以直接加总外推这些问题的分歧,最终构成了主流经济学与异端经济学的分界线。针对托尼-劳森对正统经济学封闭系统观的批判,霍奇逊指出,用封闭或开放作为标准并不准确,因为封闭和开放都是相对而言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同质性假设,尤其是偏好的同质。他指出,一般均衡理论也意识到部分间的相互依赖性,但真正的系统论者会走得更远,因为部分的特征和功能会受到整体之影响,整体也受到部分之影响。 从演化的角度看,主流经济学的系统方法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一是同质假设,这陷入了本质论的泥沼;二是还原论,这否定了不同层级间的结构关系。本质论和原子式还原主义所导致的结果,是湮灭了经济现象中的新奇和创生,而新奇和创生不仅在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而且其本身就是系统运行中结构性力量导致的部分质变。阿罗指出:“同质性假设在我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它否定了经济的基本假设,而这是建立在从个体差异中出现的交易的收获之上的,更进一步,它离开了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考虑问题,即收入分布和其他个体特征对于经济运行的影响,同质性假设还排除了经济的涌现结构出现的可能性。”同质性假

企业与环境互动关系:一个系统论的视角

企业与环境互动关系:一个系统论的视角 摘要: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企业环境系统进行解析,有利于建立起较完整的企业环境分析的理论框架,也有利于企业全面认识和把握企业环境变量,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决策与环境的互动性和适应性。关键词:企业;环境;互动关系;系统 一、引言企业成长过程中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管理学家倾向于将企业系统理解成为非线性系统、复杂系统,并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企业发展的过程,解决和解释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随着科学范式由牛顿范式向系统范式的转换,管理科学也要进行范式的转换。如何从系统论、非线性复杂系统的角度审视企业,如何将企业的产生、发展演变规律提升到一般管理理论之上进行分析,乃至如何改变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管理行为失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已经成为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将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作为系统加以考察研究,盛行于20世纪的60年代,当时还形成了一股“系统热”,形成了“系统学派”和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级主管人员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基本观念和一般方法,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西蒙(Simon)指出“系统这个术语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指那种特别适用于解决复杂组织问题的科学方法。”孔茨(Koontz)断言“不论哪一种管理著作,也不论哪一个从事实务的主管人员,都不应该忽视系统方法。”斯科特(Scott)甚至称系统理论的引入是管理理论的真正革命,并把这比作是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转变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分析企业系统演化的概念、内涵和企业系统演化的基本原理,研究企业系统演化的模式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复杂环境下企业系统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管理的原则与法则,对开拓现代系统理论与管理理论之间交叉的研究领域、发展系统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企业组织的变革也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系统论思想引入企业管理研究领域,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尝试,概括起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可归结如下: 1)企业内部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因素之间的确定的非线性关系,可以导致简单确定的企业系统行为,比如销售收入的周期性变化,也可以导致复杂的企业系统行为,比如R&D投入与销售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的不确定性变化. 2)确定的决策模式可以产生相同的企业系统行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企业系统行为,仅仅因为环境的细微变化;即使企业所处的环境保持不变,企业系统行为也具有内在不确定性. 3)决策者应该对企业内、外部所发生的变化作出恰当的反应,对于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过分敏捷或者过分迟钝,都容易引起企业系统行为的混沌变化. 4)在一定的管理模式和环境条件下,企业系统行为仍然具有突变性,使得任何基于趋势的预测都是不可靠的. 5)企业系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使得相近的初始条件并不能产生相近的行为,有时甚至是性质上完全不同的行为,因而长期的较为精确的预测是困难的. 6)管理的战略参数(比如,R&D投入占销售收 入的比例)与企业系统动态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研究,为通过战略参数的调整而获得预期的系统行为或避免危险的系统行为,提供了决策依据. 7)企业系统具有的内随机性,可以用来解释诸如企业突然“破产倒闭”这样一类的奇异现象,而不必从企业外部寻找原因。随着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学科交叉性的增强,运用

智慧树知到 《医学心理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医学心理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于( ) ? 答案:1879年 2、所谓医学模式是指 答案:人们对健康的基本观点和对策 3、医学心理学中的医学模式是指 答案: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在饮水中加入矿物质也可以称为矿泉水 5、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 ) 答案:几乎所有医学领域 6、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心理障碍、心身疾病、医患关系、心理卫生 7、对于现代医学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全面了解病人,包括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8、医学心理学的任务包括 答案: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规律、研究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作用、研究人格特征或行为模式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健康中的意义、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治病防病与养生保健的目的 9、在关于医学心理学方法学问题中,调查法又称心理测验法。 答案:错 10、晤谈法与访问法、座谈法、问卷法等属于医学心理学的调查法。

答案:对 11、医学心理学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的意义。 答案:对 12、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的主导作用不符合医学心理学的观点 答案:对 13、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不需要使用分子遗传学、脑影象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的前沿手段。 答案:错 14、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是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之一。 答案:错 15、现代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答案:对 第2章单元测试 1、关于左、右大脑半球高级功能,正确的说法是 答案: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2、人的心理是: 答案: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应 3、人的知觉的选择性不依赖于 答案:主体的视力水平 4、不属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是 答案:地位的需要 5、能够保证人们在外界环境在一定范围变化的情况下,按照事物本来面目去认知的是

浅谈整体论与还原论对医学的影响

浅谈整体论与还原论对医学的影响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有些对象可以通过解剖拆分后来认识,有些则不必或根本不可能进行解剖拆分,所以就形成了还原论和整体论两大认知世界的方法。 所谓还原,是一种把复杂的系统(或者现象、过程)层层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过程。如此,复杂系统可以通过它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来加以解释。多数人认为还原论方法是迄今为止自然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人们习惯于以“静止的、孤立的”观点考察组成系统诸要素的行为和性质,然后将这些性质“组装”起来形成对整个系统的描述。例如,为了研究生命,我们首先将其分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各个部分,然后研究其各个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研究组成这些系统的各个器官,为了解器官又必须进一步研究组织,直到最后的细胞、蛋白质、遗传物质、分子、原子等的研究。寻找并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件的做法当然是有价值的,但它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要谈到整体论。 与还原论相反的是整体论,将系统完全分成部分的做法是受限制的,对于高度复杂的系统,这种做法就行不通,因此我们应该以整体的系统论观点来研究事物。比如研究一台复杂的机器,还原论者可能会将机器拆散成几千、几万个零部件,并分别进行考察,这显然耗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很理想。整体论者不这么干,他们采取比较简单一些的办法,不拆散机器,而是试图启动运行这台机器,观察机器的反应,从而建立起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了解整台机器的功能。整体论基本上是功能主义者,他们试图了解的主要是系统的整体功能。这样做可以将问题简化,但当然也有可能会丢失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 由以上的阐释,我们对整体论与还原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医学领域,对很多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特别是精神心理方面的认识,不可能全部实现量化,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确实也没有必要去实现量化,再则人生于天地之间,受天地的影响,存在许多的差异,不可能都去解剖,且尸体与活体本身存在差别。在不可解剖拆分和难以量化这两种情况下,就只能采用整体论来认识世界。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之一在于认识论,即中医在认识上以整体论为主,西医则以还原论为主。受各自的认识论的影响,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形体组织及五官九窍都可纳入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系统,通过经络的联系,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肉筋骨等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医学不但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也是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生命价值观。它强调人要敬畏大自然,要与

从中医系统论到医学系统论_读祝世讷新作_系统医学新视野_

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5月第30卷第5期 [3]刘孔江.针刺在中风ICU 中的早期干预和思路[J ].中国针灸, 2003,23(10):616. [4]田青,马俊,刘又香,等.电针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及 SOD 水平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02,21(2):36. [5]李金坡,张静.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患者脑地形图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6,16(4):5-6. [6]梁明,刘伟华,赵少华,等.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1995,11(8):29. [7]乔晋萍.电耳针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1996,15(l ):6. [8]邢艳丽,姚凤祯,杜莹莹,等.头穴针刺对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4,14(4):37. [9] 胡国强,田菲,李平,等.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自由基病理学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6,8(1):5-7. [10]马惠芳,孙华,任君秀,等.电针水沟与井穴对全脑缺血大鼠脑 组织钙调素活性影响的对比研究[J ].针刺研究,2002,27(2): 102. [11]许贞峰,姜建伟,吴根诚,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肠IL -1RamRNA 表达的调节[J ].针刺研究,2002,27(1):14. [12]陆任云,徐文武,李君荣,等.针刺对缺血性脑组织形态结构和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针刺研究,2002,27(1):8. [13]许能贵,马勤耘,侯思伟,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9,19(7):431. [14]田青,马俊,刘又香,等.电针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及SOD 水平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02,21(2):36. [15] 马岩蟠.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组织 K +、Na +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J ].中国针灸,1997,17(9):562.[16]徐汤平.中风初起的急救措施———手十二井放血影响脑血流 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4):44.[17]翟那.针刺干预大鼠实验性脑梗塞形态学研究[J ].针刺研究, 1993,15(3):209. ·书评· 从中医系统论到医学系统论 ———读祝世讷新作《系统医学新视野》李心机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医学;祝世讷;书评[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 (2011)05-0359-01 20世纪70年代恩格尔提出医学模式转变时, 强调生物医学基于还原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基于系统论,要实现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需要医务工作者具备系统论的素养。我国医学界对这种发展趋势早有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把系统科学应用于医学的一股“热”,只是这股“热”并没有“流”起来,多数曾“热”于其中的诸君,渐渐地收起了曾经打过的旗子,后来证明只是赶个潮流罢了。而祝世讷先生是个例外,他从那股“热”中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至今。 认识祝先生已有30多年了。1978年我读研究生时,聆听过先生讲授《自然辩证法》,从此受益至今。30多年来,他除了教书,还一直在埋头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是医学系统论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说:“将系统科学应用于医学,研究和建立医学系统论,推动系统医学的发展,是我30年来努力的一个目标。” 完整意义的医学系统论研究应当涵盖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乃至整个医药领域,它不是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的简单套用,而是要研究和驾驭在人的健康与疾病中,落在还原论视野之外的那些复杂性机制和规律,即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要从人身上找出来,并从人身上加以阐明。这需要专门的相当艰苦的研究。祝世讷先生正是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着探索和开拓,其努力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中医系统论”研究,出版了《系统中医学导论》、《中医系统论》、《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三部专著,从1983年起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医系统论”课程;此后又深入到中西医比较、中西医结合领域,对于中西医的差异及其交融和统一,做了系统的探讨和解析,出版了《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想与方法学》两部专著;在此基础上,拓展到面向整个医学领域的“医学系统论”研究,于2010年6月出版了《系统医学新视野》。 新书中提出并阐明了“医学系统论”和“系统医学”两个重要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着重阐述了六条基本原理。医学系统论是系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原理,系统医学是医学系统论在临床和科研的贯彻和展现,其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视野,远 远地超越还原论,发现和驾驭还原论所无法认识和企及的深层次复杂机制和规律。系统医学的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人的健康与疾病,它不是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而是以方法论为特征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医学的方法模式由还原论为主导,转变和发展为以系统论为主导,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 把系统科学应用于医学,是已经开始并迟早要完成的一个发展过程,它将带来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该书是关于医学系统论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一部难得的系统医学科普著作,书中从阐述系统医学新视野的角度,来介绍医学系统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它从哪些方面为系统医学开辟了新视野,思想深刻,可读性强。 系统医学和医学系统论都是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刚刚开垦的医学处女地,足迹罕至。从书中可见,系统医学到处是诱人的创新点,到处是充满希望的突破口。本书的作者希望在这块地上翻开一锹新土,做一点起步的探索,研究性地讨论几个热点,因而提供的不是结论,只是进行新思考的线索。 笔者认为,有关系统医学的思考或研究,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课题,也是医学实践方面的问题,作为方法论,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收稿日期]2010-12-23 (上接第358页) 359··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 主讲:周雪亮2008年4月11日同学们,孙宏昌同学代表研究生会,请我这个西医来和大家谈谈对于中医学的认识,为大家打打气。般门弄斧啊!我犹豫再三,还是来了,因为,这样可以为中医的振兴而做出一分努力。同学们,中医衰微呀,从来没有这么衰微,同学们中间,甚至整个中医界,都弥漫着一种颓废的气氛,许多同学都很迷茫,不知道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古代印度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众人或以为象如树干,或以为如墙壁,或以为如绳索,或以为如扇子,各执一偏,争论不下,最后牵象人忍不住了,告诉了他们象的全貌如何,他们才恍然大悟,知道原来大家都搞错了。同学们,不知大家用接触过盲人没有,这么愚蠢的,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个愚言所警示的是视力正常的盲人,由于所面对的事物比较复杂,大家各执一偏,所得有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犯了睁眼瞎的毛病,同学们,现在的中医,就是那只可怜的象呀。有什么知识可以给我们一双慧眼,使我们能看清中医的全貌呢,我想就是系统科学。 我们现在强调学习中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那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到底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学到什么?实际上,这也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叫作“求中和”,陈立夫先生曾经为一本中医书写序言,强调的就是这“求中和”。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多年。开始觉得有点可笑,以为老先生读孔孟读多了,后来,我才理解,中国古代文代的精髓就是这和。现在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的也正是这和字。邓小平说:“现在我们既要防止左,又要防止右,但主要的还是防止左。”同学们,防左防右,追求什么?对,和!一个和字,看起来简单,细想起来却很复杂,我们进行中医的临床,所难求的也正是这和。一和难求呀,疗效不能保证,临床大大痿缩,病人与家属也不那么信任中医了,许多中医医生便没有自信了,同学们学起中医来更是将信将疑了。 一个和字,为什么这么难以理解,难以达到呢呢,我想,是由于没有从适当的角度去看待的缘故。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磁器活。”那么,从什么角

2018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2018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1) 第一章主要理论 (4) 第二章人的心理 (7) 第三章心理应激 (12) 第四章心理评估 (16) 第五章心理治疗 (19) 第六章心理健康 (22) 第七章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24) 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27) 第九章临床其它心理问题 (31) 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33) 第十一章医学心理咨询 (36)

绪论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1.从教材的概念描写,医学心理学最象是:()I A 交叉学科 B 心理学学科 C 医学学科 D 精神病学科 [答案] A 2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I A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 B 临床医学 C 基础医学 D 几乎所有医学领域 [答案] D 3 .医学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可以在以下部门工作中得到应用:()I A 医院 B 康复与预防机构 C 心理门诊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4.医学模式是:()II A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B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 C 对医学各门类的总称 D 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 [答案] A 5.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I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答案] A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I A 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B 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C 认为人是多层次的和完整的连续体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7.以下不符合医学心理学观点的是:()II A 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的主导作用 B 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的意义 C 强调疾病过程中心身相关作用的意义 D 强调临床医学模式改变的迫切性 [答案] A

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的三个梯级详细概述

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的三个梯级详细概述 摘要:莫兰认为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它们代表着科学方法论依次达到的三个梯级。 复杂性研究从20世纪末叶兴起,目前在国内外已成为许多学科领域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它涉及又一个新型的跨学科的方法论。虽然人们对“复杂性”概念还缺乏严格一致的定义,但大家都意识到复杂性方法是为弥补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科学的简化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下面我结合分析国际上复杂性研究的主流的三个阶段或流派的学说的内容来探讨一下复杂性方法的基本内涵。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是当代系统地提出复杂性方法的第一人,他追求在人类思想领域里实现一个关于“复杂性范式”的革命。他的复杂性方法主要是用“多样性统一”的概念模式来纠正经典科学的还原论的认识方法,用关于世界基本性质是有序性和无序性统一的观念来批判机械决定论,提出把认识对象加以背景化来反对在封闭系统中追求完满认识,主张整体和部分共同决定系统来修正传统系统观的单纯整体性原则,等等。莫兰提出复杂性思想的标志时间可以定在他发表《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一书的1973年。1979年,比利时著名科学家普利高津首次提出了“复杂性科学”的概念。普利高津实质上是把复杂性科学作为经典科学的对立物和超越者提出来的。他说:“在经典物理学中,基本的过程被认为是决定论的和可逆的。”(普里戈金、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42页)而今天,“物理科学正在从决定论的可逆过程走向随机的和不可逆的过程。”(同上书,第224页)普利高津紧紧抓住的核心问题就是经典物理学在它的静态的、简化的研究方式中从不考虑“时间”这个参量的作用和无视自然变化的“历史”性。他所提出的关于复杂性的理论就是不可逆过程的物理学的理论,主要是揭示物质进化机制的耗散结构理论。普利高津说这个理论研究了物理、化学中的“导致复杂过程的自组织现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普利高津所说的“复杂性”意味着不可逆的进化的物理过程所包含的那些现象的总体:在热力学分岔点出现的多种发展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动态有序结构的不断

系统论视野下的中国环境危机

《前沿》 2009年第1期 系统论视野下的中国环境危机 张秀芬3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将环境问题置于由自然环境子系统和人类社会子系统构成的人地 复杂巨系统中,讨论了我国当今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环境危机的根源、实质与发展过 程,提出人类应尊重自然,积极调整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人地系统诸要素间的结构,保持系 统的稳定性,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及清洁生产,优化产业 结构,实现人地系统的总体最佳。 [关键词]系统论 环境危机 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9]1—0096—03 一、系统论管窥 系统论最初为一般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非(1901-972)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他将生物的总体及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把生物和生命现象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同该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联系起来,并成功地将该理论运用于生态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许多领域。一般系统论与几乎同时代兴起的信息论和控制论一道,开辟了“对复杂系统进 行整体性综合研究的崭新道路”[1];上世纪60年代,普里高津进一步论述了形成系统稳定结构的具体机制,创立了耗散结 构理论(自组织理论);哈肯进一步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内部的诸要素、诸层次、诸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调节,自发组织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目的、产生宏观协同行为的协同系统,创立了协同学;与此同时,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混沌学、分形等新的系统理论也日趋成熟;70年代各学科领域内掀起了一股“系统运动热潮”;如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系统论已逐渐臻于完善,并在各学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 系统论一般指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的类型、一般性质、运动规律及演化机制的理论,也称一般系统论。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组织性(或相关性)、结构性、功能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即系统以外对该系统有影响、有作用的诸因素的集合称为环境,环境与系统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系统存在与生成演化的必要条件和土壤,开放系统与环境之间通常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整体性等特征以及其特殊的 自适应、自学习等功能。“环境塑造着环境中的每个系统,环境又是组成它的所有系统共同塑造的。”[3]此外,宇宙万物是普 遍联系的动态之网,其中要素、系统和环境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世界上不存在完全封闭的孤立系统。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层次性原理、系统开放性原理、系统目的性原理、系统突变性原理、系 统稳定性原理、系统自组织原理、系统相似性原理等。[4]系统论是科学思维的一个新范式,广义地说,它包括三个主要领 域,即系统科学、系统技术和系统哲学[1]。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体系为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在传统科学和方法论视域下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深入研究系统论理论及方法论体系对于中国环境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人地系统及其层次结构 本文所指的环境,是根据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定义,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相互作用的自? 69?3[作者简介]张秀芬(1974-),女,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业谈谈你对整体医学观的认识和理解

作业:谈谈你对整体医学观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整体医学观的认识和理解。我的医学整体观。在古代无论西方医学还是中国传统医学思维方式都属于整体 论的范畴。整体论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人的整体性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人的整体水平考察和调节在人的整体水平 呈现的健康和疾病的过程总结和掌握整体性的规律。整体性是人的一种根本特性整体论思维方式符合人的这种特性因 而在本质上是合理的其临床意义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1。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沿用这种整体论的思想至今并成为中国传 统医学的一大特色。整体观也是现代系统论的核心思想。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但系统的整 体性能可以大于各要素的性能之和。因此在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从整体出发立足于整体来分析其部分以及部分之间的 关系再通过对部分的分析而达到对整体的深刻理解2。我的整体观是建立在现代系统论基础上的整体观。躯体是一个整体人体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和分化而成的有机整体不像机械那样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因此有学者认为人的整体是元整体不是合整体3。元整体原理揭示了人所特有的、不同于机器的整体性整体内的部分离开整体不能独立存在。人体这一元整体是一个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 的动态系统。系统内八个子系统都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相互联系着彼此密不可分。子系统功能正常彼此之间就能维持一种正常的关系整体就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反之亦然。一个子系统

功能异常将会通过神经和内分泌影响其他子系统进而影响 整体的功能。临床上常常见到的是一个系统出现了病变可以在其他系统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有时候甚至疾病所在的 系统未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之前其他系统就已经出现了症 状和体征。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而各组织、器官和致病因素作用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的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而机体的 全身功能状态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的病变的发展 和经过4。心身是一个整体人体不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是一个心身合一的整体。在人体这一整体内心身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躯体疾病可以引起心理的变化心理疾病可以在躯体上出现一系列的症状甚至可以引起躯体的病理变化。心身医学是研究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 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心身相关的医学分支学科。现代医学用整体的观点看待健康和疾病现象把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看 成是生命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再将二者完全 割裂开来。这样一种医学认识论上的进步对于临床工作有现实意义。由世界卫生组织组织14个国家参加、15个城市为中心的全球合作研究“综合医疗机构中的心理障碍”的报 告中99.1的心理疾病患者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到综合性医院各个科室就诊5 。从此研究结果中心身的关系可窥一斑。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题目: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系统论与还原论究竟孰优孰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先分析了系统论与还原论思想在机械若干领域的应用,并指出其在分析问题时的优缺点,进而指出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是应用两者相结合的思想,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关键词:系统论还原论机械 系统论和还原论是自然辩证法中两大相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观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能简单地从狭隘的一方面去论证两者之一的优越性,任何观点的成立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并且不同的观点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机械学科,本文将从机械的观点去理解系统论与还原论。 系统论,亦称“机体论”。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察有机界的理论,由贝塔朗菲所创立[1]。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本书,一个工厂,一台机器,甚至整个地球等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在机械系统中就是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2],即整体的部分之间不是线性关系,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各个部分之间有耦合作用。在机械中最典型的就是黑箱模型,黑箱模型又称系统辨识。例如,我们知道可以将一个振动系统简化为惯性原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组合,利用理论方法可以求得其固有频率或者各阶次的模态,但是当系统比较复杂时,或者简化的假设不成立时,就只能利用系统论的方法。通过对整个系统激励,进而得到它的响应,从响应和激励的关系可以建立传递函数,如果下次想要得到某个特定的响应,则可以根据响应值和传递函数推导出所需要施加的激励,同理如果施加特定的激励,也可以求得此时的输出。在此过程中不关心系统中某个部分有什么特性,只是从整体考虑,不考虑内部结构,将系统看作是一个暗箱,这种优点是还原论所不能企及的。在信号处理中,全息谱,全矢谱等都是利用全信息对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综合考虑各个方向上的信息,而不是从某个方向去考虑,能够更好地把握整体特性。 随着设备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系统论起的了加快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正渗透到每个领域。 还原论认为复杂的事物均有简单的事物构成并可分解为简单的事物[3],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它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谈到要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知道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

医学生自然辩证法课后心得

医学生自然辩证法课后 心得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自然辩证法课后心得 自然辩证法师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技术观。二这些正是我们观察的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必不可少的。 一、我对自然观的理解与体会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人对自然是有认识的,对这种认识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观。人们的自然观是有差异的,是发展变化的。 20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科技成果,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已由恩格斯所说的基本点发展到新的阶段,即自身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阶段。其一是系统论的提出使我们对自然界由19世纪的一般性阐述上升到今天的高度自觉性理论阐述;其二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它自身理论化有了科学哲学基础;其三是自然辩证法基本范畴的研究和基本确立,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正在向自身理论化的道路迈进。现代(二十世纪以来),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当然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直接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基于以上学习,我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我们对周围自然界产生愈来愈不可低估的影响。自然不在时纯粹自然的状态,我们对它的作用的范围愈来愈广,程度愈来愈深。自然界如何发展变化,已经和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至少我们周围的自然是如此。人类对自然的无序的过度的利用,导致了

中医学概论

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器、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保持协调平衡。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靠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生理平衡。人体各个部分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因此,中医认为,人体局部的病理变 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诊断时,可以通过外在的变化,判断内脏的病变。治疗时,对于局部的病变,也从整体出发,确定治疗方法。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因此,人要主动地适应环境。在治疗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成为重要原则。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 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同一疾病 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 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第二章 (一)整体观念 1.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 客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整体是由其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的。一般说来,各组成部分(元素)之间相对稳定的本质的联系称之为结构关系。具有一定结构关系的整体谓之系统。整体性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整体性表现为整体联系的统一性,即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联系的统一性。人类对整体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中国古代朴素的整体观念,是同对世界本源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把自然界看成是由某些要素相辅相成组成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及辩证的层

还原论整体论系统论

还原论方法由整体往下分解,研究得越来越细,这是它的优势方面,但由下往上回不来,回答不了高层次和整体问题,这又是它不足的一面,所以仅靠还原论方法还不够,还要解决由下往上的问题。这也就是复杂性研究中所说的涌现问题。 较早意识到这一点的科学家是彼塔朗菲,他是位分子生物学家。当生物学研究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时,用他的话来说,对生物在分子层次上知道得越多,对生物整体反而认识得越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整体论方法,强调还是要从生物整体上来研究问题,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论方法没有发展起来。但整体论方法的提出,不失为对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 上世纪70年代末,钱学森明确提出把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结合起来,并形成了他的系统论方法,这是钱学森综合集成思想在方法论层次上的体现。 综合集成方法的科学价值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钱老又先后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及其实践方式——“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两者简称为综合集成方法)。这就将系统论方法具体化了,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和实践方法。其实质是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这个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它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及以人为主的信息、知识与智慧综合集成的方法与技术,它能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统统集成起来,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 综合集成方法既超越了还原论方法又发展了整体论方法,它的技术基础是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基础是系统科学与数学,理论基础是思维科学,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认识论。 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所形成的理论就是综合集成理论。钱学森创建的系统学,特别是复杂巨系统学就是这方面理论的体现。把综合集成方法应用到技术层次上,就是综合集成技术,系统工程就是用于系统管理的综合集成技术。把综合集成理论与技术用于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就是综合集成工程。

整体论和还原论,归纳和演绎

现代系统科学名词。亦称“机体论”。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察有机界的理论。由贝塔朗菲所创立。强调生命系统的组织化、目的性特征,反对机械论把世界图景归结为无机系统微观粒子无序的、盲目的运动,但忽略了偶然性、随机性在生命发展中的作用。后来成为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1.组织化观点。2.自调节观点。3.动态性观点。4.开放性观点。5.渐进性集中化的观点。 整体论holism是指一个系统(宇宙、人体等)中各部分为一有机之整,而不能割裂或分开来理解。根据此一理论,分析整体时若将其视作部分的总和,或将整体化约为分离的元素,将难免疏漏。最常被认为重视整体论的是中医学;它将人体各部份视为一有机整体,而不单是器官的整合。要医治病人须保持整个人阴阳调和,而非单一器官的问题。 整体论不仅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看,并且认为它与其所处的环境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考察、认识它的本质;所用的基本思维形态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推演,因此,得到的结论虽然不是很准确,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但却比较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 整体论的的主要特点与优势是:1,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整体的属性与功能,这种整体的属性与功能是只有整体才具有、其部分或成分所没有的。2,经验(而非实验)在认识与处理问题时起重要作用,经验虽然不如实验那么清晰、准确,但是实验的使用却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是任何事物都能够进行实验,而经验却不受那么多条件限制地广泛应用:3,只为整体具有、不为部分具有的那些属性到底是怎么涌现出来的,还没有弄清楚,不是逻辑分析与推演解决得了的,只能凭借形象思维从宏观、整体的角度。以经验为基础,运用体验、顿悟、直觉、灵感来认识,靠模拟、类比、象征、比喻来说明。4.整体论所得的结论,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定性结论,具有模糊性,不是定量结论,不具有精确性,但却应用广泛,因为有许多事物还难以甚至根本不能定量化。 众所周知,在生物学的发展中,曾一度出现过机械论(还原论)和活力论。机械论力图用分析的方法,把生物运动简化、还原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用物理和化学原因来说明生命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它虽然正确地指出了要搞清生命现象的奥秘,必须研究生命现象赖以发生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过程,但是把生命现象归结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过程则是错误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经指出:“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的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意识和思维是人类大脑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涌现性,不是物质原子、分子本身固有的,它是物质的一种组织特性。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早在1924年至1928年,为了反对当时在生物学理论和研究中的机械论方法,就强调应当把生物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察。30年代,他进而提出了机体系统论概念以及用数学和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这就是他的一般系统论萌芽。到4()年代贝塔朗菲把他的萌芽思想推而广之,有意识地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类比同构的方法,对于各种现实系统,如社会集团、个人、技术结构等等进行全面考察和比较研究,提出了“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借助数学和逻辑工具把系统的因素、层次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综合复杂联系定量化、精确化、模型化,从而创立了,一门称之为一般系统论的新学科。这就是他的‘般系统论由萌芽到诞生。 其一般系统沦的基本范畴有:系统、要素、层次、结构和功能等。其基本理论原则有: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因素相互作用原则、动态原则等。自贝塔朗菲创立并倡导系统论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此间,由于研究者们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建立理论的目的与方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深度不同,先后形成了几种一般系统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