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的民族特色

谈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的民族特色

谈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的民族特色

向敏敏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本文主要从民族化的音乐结构、旋律素材以及和声语汇这三个方面对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钢琴作品《对花》中的民族因素无处不在,可见民间曲调已经完全融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中。

【关键词】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民族特色

钢琴作品《对花》是作者最早把中国音乐的神韵体现在曲中的尝试,取材于民间艺人冯子存的同名笛子独奏曲,河北民歌,竹笛与笙的特色在乐曲中都得到鲜明的体现。自1964年由作者亲自在其母校音乐会的成功首演以来,此曲已被广为演奏,其中郎朗将其收录进他的中国乐曲专集——《黄河之子》。本文主要从民族化的音乐结构、旋律素材以及和声语汇这三个方面对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进行研究。

经冯子存编曲的《对花》全曲共三段,为变奏曲式结构,全曲在速度上,逐渐由慢到快,这离不开冯老的作品特点,冯老95%以上的作品都是一般由慢到快,情绪上逐渐推进。钢琴作品《对花》保留了变奏曲式的结构,后面两段的主题变奏,在主要旋律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速度、节奏型均产生了多种变化。速度的变化与笛曲基本一致,发展越来越快;节奏上更为紧凑密集,越演越热烈,最后尾声部分在慢速中结束。

一、民族化的旋律素材

钢琴作品《对花》的旋律素材取材于同名笛子独奏曲,笛子独奏曲则取材于河北民歌《对花》。由此可见,钢琴曲《对花》的旋律素材是层层加工发展而来。

(一)河北民歌《对花》

河北民歌《对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具有欢快、喜庆的特点,其中每段两句基本唱词,歌词以及旋律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并用衬词“七个隆冬、八不隆冬”来模仿锣鼓,十分热闹。旋律调性为d羽调,音调与节奏比较统一,对比性不大,只是在歌词上稍作改变,使歌曲易于记忆。

【例1】河北民歌《对花》(节选)

(二)北方笛曲《对花》

笛曲《对花》由民间艺人冯子存根据河北民歌《对花》整理改编而来,调性为c羽调,在主要旋律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加入了竹笛的演奏技巧,如顿音、颤音、吐音、历音、垛音与花舌相结合等,这些技法也是冯老善用的技法。旋律调式为羽六声调式,其中

对便音“变宫”使用较多。

【例2】北方笛曲《对花》(节选)

(三)钢琴作品《对花》

“对花”,实则为“对话”,民歌中一问一答的形式在钢琴作品中也可见,如第21-25小节,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不仅在旋律节奏上形成了问答,而且在力度上也有问有答,回答时的语气得到加强。前两小节结构上由两个相同的乐汇所组成,带有疑问似的语气;后两小节则一气呵成,并带有强力度,慢速度,加强回答的肯定性。

【例3】钢琴作品《对花》第21—25小节

钢琴作品《对花》第一段主题中的旋律保留了笛曲的基本旋律,笛曲中的演奏技法与效果在钢琴作品中得到体现,如例4所示,将竹笛吐音的演奏技法变为短倚音。此外,将垛音的演奏技法在钢琴中同样用倚音与保留音记号标记。

【例4】钢琴作品《对花》第1-2小节

主题变奏一,演奏技法由倚音转变为跳音,跳跃性加强;主题变奏二,随着速度的提升,用带有同音反复的技法表现笛曲中的打音效果。尾声的速度逐渐慢下来,力度增强,材料则是河北民歌《对花》中的衬词部分,最后结束时采用了颤音和倚音的演奏技法,使竹笛的演奏技法得到体现。

二、民族化的和声语言

作曲家黄安伦推崇有调性的音乐,并且是具有民族气息的音乐,所以《对花》的民族气息不仅体现在旋律上,也体现在和弦上。《对花》与他其他的作品不同,比如说芭蕾舞剧《敦煌梦》钢琴版选曲三首中的《羽人舞》、交响诗《巴颜喀拉》等这些作品中的有些和声复杂得无从着手分析,而《对花》的和弦如清澈见底的清水一般,清晰明了,这也可见是他早期的一些民族手法运用的尝试。

《对花》采用的是中国民族调式羽调式,和声上多采用四、五度结构的和弦,其中主题段多用纯五度的音程;主题变奏一(例5)中多用纯五度音程连续进行来模仿笙的音色,这

一音程也是民间笙乐曲中最常用的和音;主题变奏二(例6)中采用四、五度音程结合的和弦,为分散和弦的形式,使五声音调的特色更为鲜明。

【例5】《对花》主题变奏一第31-33小节

【例6】《对花》主题变奏二第66-69小节

钢琴作品《对花》所透露的民族因素,表现在以民族化旋律为主,细微的技法,这在黄安伦的其他作品中也处处可寻,体现了他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的个人特征。

参考文献:

[1]宋奕莹,《现代与传统的出色平衡——关于黄安伦钢琴音乐创作理念及创作技法的研究》,《人民音乐》,2009年12月

[2]周青青著,《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北京第1版,P177

[3]苏夏著,《和声的技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黄安伦《两首前奏曲》音乐特色探析

黄安伦《两首前奏曲》音乐特色探析 黄安伦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在现代音乐领域创作了大量具有创 新性和独特性的作品。其中,他的《两首前奏曲》是一组非常经典的钢琴作品,颇受钢琴 演奏者和爱好者的喜爱。本文将从音乐特色方面对这两首前奏曲进行探析。 一、结构特点 黄安伦的《两首前奏曲》共分为两首组成,分别命名为《第一首前奏曲》和《第二首 前奏曲》。这两首前奏曲在结构上都十分简洁,由几个明显的主题构成,没有太复杂的变 奏和发展。 第一首前奏曲的结构包括主题、转换、中间部分和回旋。 主题段以快速的3/8拍子为主,旋律简短有力,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主题 结束后,转换段出现,它是以长音加上小指颤音的方式,渐次升高的扩展出来的。进入中 间部分之后节拍变慢,旋律变得舒缓,钢琴音色柔和起来,在最后一段抒情之后,回到主 题段的音乐区段。 主题段“飘忽不定”,旋律变化快速,反复强调旋律变化的同时,前奏曲的整个形态 也发生着变化,形成了强烈的衝突和反差。在进入中间部分之后,音乐再次进入冲突状态,但发展方式不同于第一首前奏曲,更多的是通过复调方式表现冲突和对话,给人留下更强 的音乐感受。 二、节奏特点 黄安伦的《两首前奏曲》在节奏上体现出他超前的思维方式,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钢琴演奏者需要全神贯注地掌控复杂的节奏,以达到音乐表现的最佳效果。 第一首前奏曲的节奏风格十分明显,以强烈的3/8拍子为主,同时加入了4连音、2 连音等难度较高的节奏变化。此外,转换段还采用了颤音加长音的方式展现出节奏的变化。节奏变化频繁、节奏贯穿始终,是整首曲子的最大特点和难点。 第二首前奏曲的节奏运用较为复杂,恰当地结合了不同的拍子,以不同的曲调处理铺开。在主题部分中,音乐充满着突兀、急促的节奏,在中间部分中,音乐由充满活力的独 奏转为来回呼应的复调,简洁却又充满了动静交替的节奏。 黄安伦的《两首前奏曲》的奏法非常特殊,要求演奏者充分掌握和运用钢琴的技巧, 用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高中音乐鉴赏上册复习题(答案)

高中音乐鉴赏上册复习 题(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音乐鉴赏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 1、钢琴独奏曲《少女的祈祷》是波兰的音乐家芭达捷芙斯卡创作的,音乐风格优美抒情。乐曲由一段音乐主题加上四段变奏组成,主题之前有四小节简短的引子。所以其解构图解是:引子+A+A1+A2+A3+A4 。 2、双簧管、长笛、英国管都属于西洋管弦乐队中木管组的乐器。 3、《1812年序曲》这部音乐作品是以1812年的俄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两军交战的情景,作者是俄国音乐家柴科夫斯基。 4、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舞剧作品《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在乐坛享有盛誉,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如:第六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管弦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也是乐坛上的经典之作。 5、美国音乐家科普兰认为欣赏的三阶段是: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 6、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7、无伴奏合唱《牧歌》由瞿希贤根据内蒙古邵乌达盟同名长调民歌改编而成,原民歌为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旋律优美,宽广悠远。 8、谈谈你对无伴奏合唱的评价。 9、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被誉为是“乐圣”。他的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第三交响曲》又称为《英雄交响曲》,原是献给拿破仑的,《第五交响曲》又被称为《命运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又被称为《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又被称为《合唱交响曲》,当中最著名的曲调就是《欢乐颂》。10、列举出几首你认为表现优美意境的音乐作品,并简述它们在音乐上的共同点。 11、肖邦是波兰的音乐作家,他的作品中无不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他的音乐创作几乎全部都是钢琴作品,主要有极富民族特点的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等。音乐家舒曼曾评论他的作品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12、《彩云追月》的演奏形式是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作者是当时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节目部主任的任光。 13、《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比尔·狄盖特,列宁说“这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14、《大进行曲》选自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乐曲开始用阿依达小号奏出威武雄壮、高亢嘹亮的进行曲主题。

黄安伦钢琴作品《两首前奏曲》音乐创作特征初探

黄安伦钢琴作品《两首前奏曲》音乐创 作特征初探 摘要:黄安伦,作为中国当代严肃音乐创作领域的杰出代表作曲家之一,其植根于华夏民族、中西合璧的音乐创作理念与众多优秀作品深得业界及广大音乐爱好者所推崇。钢琴作品《两首前奏曲》,在某种程度上集中反映了作曲家独到的钢琴音乐创作思维与作曲技法,不失为其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创作作品之一。 关键词:黄安伦;音乐创作;钢琴;前奏曲 黄安伦,当代中国优秀的音乐家、作曲家。尽管旅居加拿大并受邀为加拿大作曲联盟成员,但始终以一名中国音乐家的定位与理念进行其孜孜不倦的音乐创作:紧紧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根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而体现作曲家的艺术良心和正义感。 在黄安伦众多的音乐作品之中,《十二首前奏曲》是其七十年代在塞北军垦时期创作的钢琴作品,其中以前两首最为广为人知(《两首前奏曲》)。第一首C大调题献给挚友崔世光,作品通过描写崔世光家乡青岛的大海,把年轻人在困苦困境中激愤向上的朝气表露无疑;第二首题献给女友欧阳瑞丽,描绘出一幅男女热恋之中的甜蜜画卷与浓浓相思之情。 较之与同时代大量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直接照搬中国传统器乐曲、民间音乐与民歌等元素改编而成的思维与手法,《两首前奏曲》显然走的是另辟蹊径的创作理念:植根民族音乐并提取西方精华元素,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使得作品既富于极具民族特点的音乐色彩,又强烈的反映出作曲家个人音乐创作特征与对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创新。 《两首前奏曲》创作于1971年,属于黄安伦的个人早期音乐作品。尽管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临摹痕迹,但并不妨碍作曲家将中西方音乐内容相兼相蓄,不断尝试在西方的程式之中表现民族的音乐语言,从而创作出一种独具华夏民族特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 黄安伦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多种风格和题材,深受听众喜爱。他的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是广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情和深刻的音乐内涵。今天我们将来探讨《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序曲与舞曲》这部钢琴作品。这部作品分为两个部分,即《序曲》和《舞曲》,每一部分都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整个作品在结构上非常完整,将古典音乐的精髓与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相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魅力。 《序曲》部分以平静、悠扬的旋律开篇,渐渐地逐渐展开,引出了整部作品的主题。在这部分中,黄安伦巧妙地运用了和弦和旋律的变化,营造出了一种悠远、深沉的氛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联想空间。整个《序曲》部分的表现手法十分细腻,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意境之中,感受着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而《舞曲》部分则完全展现了黄安伦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与挖掘。这部分以轻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为特点,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仿佛是在舞台上观赏一场精彩绝伦的舞蹈表演。整个《舞曲》部分的音乐编排非常精彩,琴键间的跃动和对位带来了强烈的音乐张力,让听众无法自拔地沉浸跟随着音乐一起起舞。 对于这样一部充满中国文化和音乐特色的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情感表达能力。作为演奏者,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作品中各种旋律和和声。还需要具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够准确把握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通过音乐来表达出来。 情感表达也是音乐演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理解,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准确地传达给听众。在演奏《序曲与舞曲》时,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走向,使得整个演奏过程生动而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音色的表现也是十分重要的。《序曲与舞曲》中所使用的音色和技巧非常丰富多样,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对音色的把握和技巧的运用,使得整个演奏过程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给人以深刻的听觉享受。 对于《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来说,演奏者还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表现经验和创造力。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发挥自己的表现手法和创造力,将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有趣、感人至深。 对于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来说,演奏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精湛的音色表现和丰富的音乐表现经验与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将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听众沉浸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 1. 引言 1.1 介绍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是中国著名钢琴作曲家黄安伦所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结合了序曲和舞曲两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展现了黄安伦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序曲与舞曲》在演奏者的技巧要求上十分高,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部协调能力和音乐表现力。黄安伦在这部作品中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特点。乐曲的结构复杂且丰富,包括序曲部分 和舞曲部分,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形式的巧妙运用。演奏风格和表现 手法也是该作品的重要特点,演奏者需要通过动态的变化和情感的表 达来准确传达作品的意境和情感。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对钢琴演奏者具有挑战性,同时为理解黄安伦作品及其音乐表 现手法提供了范例,展示了黄安伦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独特风格。 2. 正文 2.1 演奏者的技巧要求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十分高,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解能力才能完美演绎。演奏 者需要具备出色的手指灵活性和力量控制能力,因为乐曲中有许多快 速的音阶、琶音和装饰音需要准确而流畅地演奏。演奏者需要具备良 好的节奏感和音色控制能力,因为乐曲中有许多节奏复杂、变化多端

的部分,需要精准的节奏把握和清晰的音色表现。演奏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理解作曲家的音乐意图,并通过自己的演奏将这些意图表现出来,使听众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演奏《序曲与舞曲》需要演奏者具备全面的音乐素养和技巧水平,在音乐性、技巧性和表现力上都要具备出色的表现才能完美演绎这部作品。 2.2 音乐风格特点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具有明快活泼的特点。序曲部分在音乐旋律和节奏上呈现出轻快而欢快的氛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舞曲部分则更加活泼动感,节奏明快,旋律飘逸,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起来。 作品中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黄安伦在音乐创作中善于吸收各种音乐风格的元素,将传统和现代的音乐元素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在《序曲与舞曲》中,可以听到一些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子,这使得作品更具前卫性和时尚感。 音乐风格还体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形式的独特理解和处理。作品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和声丰富多变,节奏感强烈,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形式的精湛把握和创造力。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具有活泼、现代、丰富多变的特点,展现了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上的独特见解和风格。这

谈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的民族特色

谈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的民族特色 向敏敏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本文主要从民族化的音乐结构、旋律素材以及和声语汇这三个方面对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钢琴作品《对花》中的民族因素无处不在,可见民间曲调已经完全融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中。 【关键词】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民族特色 钢琴作品《对花》是作者最早把中国音乐的神韵体现在曲中的尝试,取材于民间艺人冯子存的同名笛子独奏曲,河北民歌,竹笛与笙的特色在乐曲中都得到鲜明的体现。自1964年由作者亲自在其母校音乐会的成功首演以来,此曲已被广为演奏,其中郎朗将其收录进他的中国乐曲专集——《黄河之子》。本文主要从民族化的音乐结构、旋律素材以及和声语汇这三个方面对黄安伦钢琴作品《对花》进行研究。 经冯子存编曲的《对花》全曲共三段,为变奏曲式结构,全曲在速度上,逐渐由慢到快,这离不开冯老的作品特点,冯老95%以上的作品都是一般由慢到快,情绪上逐渐推进。钢琴作品《对花》保留了变奏曲式的结构,后面两段的主题变奏,在主要旋律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速度、节奏型均产生了多种变化。速度的变化与笛曲基本一致,发展越来越快;节奏上更为紧凑密集,越演越热烈,最后尾声部分在慢速中结束。 一、民族化的旋律素材 钢琴作品《对花》的旋律素材取材于同名笛子独奏曲,笛子独奏曲则取材于河北民歌《对花》。由此可见,钢琴曲《对花》的旋律素材是层层加工发展而来。 (一)河北民歌《对花》 河北民歌《对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具有欢快、喜庆的特点,其中每段两句基本唱词,歌词以及旋律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并用衬词“七个隆冬、八不隆冬”来模仿锣鼓,十分热闹。旋律调性为d羽调,音调与节奏比较统一,对比性不大,只是在歌词上稍作改变,使歌曲易于记忆。 【例1】河北民歌《对花》(节选) (二)北方笛曲《对花》 笛曲《对花》由民间艺人冯子存根据河北民歌《对花》整理改编而来,调性为c羽调,在主要旋律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加入了竹笛的演奏技巧,如顿音、颤音、吐音、历音、垛音与花舌相结合等,这些技法也是冯老善用的技法。旋律调式为羽六声调式,其中

从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发展看中西音乐文化钢琴协奏曲是谁创立的音乐体裁

从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发展看中西音乐文化钢琴协奏曲 是谁创立的音乐体裁 中国的钢琴音乐艺术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它的存在形式与时代精神、国家发展以及领导者的政治倾向有密切关系。在这种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之下,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的特殊历史时期1966-1976年为分界点,把新中国钢琴协奏曲音乐的创作历程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在建国开始时的初期繁荣时期”、“停滞沉默与兴起时期”、“百花齐放时期”。 一中国钢琴协奏曲发展的初期 1 “初步繁荣时期”(1949-1966)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钢琴协奏曲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阶段。由于这个时期社会变得繁荣与稳定,大家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这给新中国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新中国出现了新的风貌,这些良好的社会背景给作曲家们建立了创作的空间与基础。因此,这一阶段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初步的繁荣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青年钢琴协奏曲》采用了汉族民间的五声调式,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结构特点,呈现出正宗的汉族风格,并且将西方音乐文化中的钢琴与民乐队相融合,具有松散不严格的曲式结构,类似于单乐章的奏鸣曲。此外,在体裁形式上,这一时期基本上是以欧洲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体裁形式为主,寻求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创作时期。音乐风格质朴,贴近群众生活。 2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钢琴协奏曲发展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全世界不仅经济领域交流愈来愈密切,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不论哪种文化的发展都不是静止孤立的,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追求自身的创新,也会借鉴外部文化的精髓,其实正是因为

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之音乐分析

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之音乐分析 一、作者生平 黄安伦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他生于1949年,五岁起岁父母学习钢琴,七岁完成第一部钢琴曲集,十一岁时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钢琴,十九岁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在张家口清水河劳动,同时在当地歌舞剧团工作,师从陈紫先生学习民间音乐及作曲。这些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1976年他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并任中央歌剧院专职作曲家。80年他赴加拿大留学,先后求学于多伦多大学、匹兹堡大学、及耶鲁大学。他于83年获得英国圣三一音乐学院学士,并于86年以“最优秀奖”获耶鲁大学音乐硕士学位。 黄安伦已入选《世界名人录》及《中国百科全书》,他同时还受邀成为加拿大作曲联盟的成员,但他一直坚持自己是中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严肃音乐的所有领域,包括歌剧、芭蕾、合唱、声乐、器乐、协奏曲、以及二十多部交响乐。他的芭蕾舞剧《敦煌梦》被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一。 二、创作背景 黄安伦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98~1999年间,题献给其挚友许斐平。当时黄安伦旅居加拿大,每天天没亮就起来作曲,一种“孤寂的长廊”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时许斐平和阿镗都分别打电话给他鼓劲,因此这部作品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这部协奏曲首演于1999年7月4日,由作曲家本人指挥,许斐平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在上海音乐厅举行。2001年4月,由俄罗斯指挥家康斯坦丁·克里缅茨指挥俄罗斯爱乐乐团在莫斯科演奏,许斐平独奏,并录音。录音后作品最后定稿,全曲约48分钟。在2001年许斐平车祸罹难后,这部作品由龙音唱片公司出版,CD名为《斐平绝唱》。

2003年,这部协奏曲在李心草的指挥下,由中国交响乐团于许兴艾于2002年11月底在北京首演并引起轰动。当时有乐队队员说这部钢琴协奏曲“怎会‘这么中国’,一点也不像在国外做的?旋律好像用不完——现在已很少有人这样作曲了……”。黄安伦虽然离开祖国多年,但他的中国心一直未变;同时,在现代作曲技法铺天盖地席卷全球的这个时代,他仍旧在坚持“在伟大先辈的传统基础上继往开来”的信念。 三、作品分析 《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三乐章协奏曲。三个乐章有机地统一在一个音核上,即第一乐章开头的C、bE、C、F四个音上。 (一)结构与内容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 此乐章为c小调,主部主题建立在弗里吉亚下行小调上。该乐章采用双呈示部奏鸣曲式,整个呈示部从开头至第321小节,充满了张力。它的两次出现均采用了不同的展开手法,在调性及结构布局上都有所变化。展开部从地322小节直至405小节。展开部中使用了主部主题第二乐句结尾的一个十六分音符的动机。这个动机是整个展开部里最为激动人心的一笔。再现部的结构与第二呈示部的结构基本类似,但在音乐展开的手法上比呈示部更加开放大胆。从第522小節至结尾为尾部。尾部中有以简短的华彩段,此华彩段在强烈地交响性展开段后边。华彩段中大量的双三度,这是特地为许斐平而量身定做的,因为许斐平11岁时就以肖邦“三度练习曲”震惊乐坛。 此乐章的音乐充满了张力,开头的第一个八小节乐句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此乐句庄严厚重,并开门见山地把整部作品所有的核心要素都交待了清楚。连接部的音乐倾向性非常明显,绵延不断的定音鼓给整个连接部笼罩上了一层阴暗的气氛。 副部宛如一首抒情女高音的浪漫曲,其旋律带有塞北风格。 展开部由一个响亮的乐队全奏开始,音乐形象开阔大气,充满了动力。由第一乐句构成的动机贯穿了整个展开部,这个把展开部推向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

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的音乐演绎 〔关键词〕序曲;舞曲;演奏分析 一、《序曲与舞曲》的写作背景 1966-1976年,中国处于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文化落后时期,钢琴则作为“小资”乐器遭到封杀。这期间的钢琴作品大都属于“改编曲”,原创作品数量并不多,很多作曲家选择了改编古代传统器乐曲或者采用民间音乐加以丰富其织体、和声使之成为钢琴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黄安伦于1974年完成了《中国畅想曲第二号》的创作。据黄安伦回忆:这首作品是在我师姐魏立的影响下诞生的。当时,魏立特地跑过来让我看她收集的台湾家乡民歌,对于耳边总是听大陆歌曲的我,其中几首高山族的《阿美组曲》引起了我的注意,生动新颖,加之魏立还激动地为我展现了当地的舞蹈动作。她对家乡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几天后,这首《中国畅想曲第二号》便诞生了。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政治环境因素,这首不可多得的原创作品并没有当即问世。直到1977年,刘诗昆首演了此作品并改名为《序曲与舞曲》,才在当时脱颖而出,成为这时期钢琴作品的“佼佼者”。 二、《序曲与舞曲》的演奏分析 《序曲与舞曲》给人一种动静一体的音乐性格,既有感人至深的旋律线,又有棱角分明的节奏点。许多钢琴演奏者凭借此作品获得世界钢琴比赛大奖,所以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音乐层面,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加之《序曲与舞曲》这部作品对技术、节拍、力度、音色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使这部作品在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的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感,对演奏者来说难度很大。 1.技术特点序曲乐章是一首复调音乐,全曲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音D。在高山族民歌中,最常见的就是以这种持续主音进行来衬托主旋律歌唱,序曲中很多段落正是采用了这种歌唱形式。 乐曲开头持续主音D(第1—8小节)是单独出现的,而后左手

黄安伦《两首前奏曲》音乐特色探析

黄安伦《两首前奏曲》音乐特色探析 一、黄安伦与他的钢琴作品 (一)黄安伦生平 黄安伦,1949年出生于北京。当代中国作曲家,自幼随着父母自学钢琴,7岁时就创 作了自己的第一册钢琴曲集。就没了当时的音乐大师马思聪评论他存有很多样的想象力。196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小学自学钢琴,1968年黄安伦被分配至塞北地区张家口 军垦局的农村的农场,在那期间,他邂逅了歌剧作曲家陈紫,已经开始和陈紫民间作曲家 自学民间趣以及歌剧作曲。陈紫的观点对黄安伦的音乐创作存有非常大的影响。并使他明 白了“扎根民族的土壤、先进经验西方的技术、反应时代的心声”的道理。在1989年, 他又先后回去了多伦多大学、匹兹堡大学以及耶鲁大学进修。1983年赢得了圣三一音乐院院士。曾经参选三届加拿大安大略省华人音乐协会主席,只为了在海外鼓吹中华音乐文化。1992年间,在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评选活动中他的作品芭蕾舞《敦煌梦》被推举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二)黄安伦钢琴作品特征 在2007年,黄安伦的钢琴曲集《黄安伦钢琴作品新编》正式宣布出版发行,这本书 涵盖了黄安伦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至现今创作的所有钢琴作品,里面共计11首。做为中 国一位多产而又擅于写下歌剧和交响曲的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一出,的确使国内专业人 士感觉到耳目一新。关上钢琴曲谱目录,发生的都就是前奏曲、芭蕾舞剧、赋格曲和钢琴 音诗,纯粹的来看,黄安伦的钢琴体裁都就是西方音乐中常常看见的,但是在中国崭新音 乐创作中,黄安伦一直秉持着中国民族传统旋律的读法,并且将中国民族性的音乐元素深 深植入至自己的血液当中,这也就是他的标签特征之一。西方的钢琴体裁又加之中国民族 性的音乐体裁,也使黄安伦的钢琴作品独树一帜。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黄安伦的钢琴作品有以下几个特征:以民族音乐作为创作 的根基;灵活多变的演奏性与高度的艺术性;在音乐中表达了充分的热情;作曲技术多元化。 二、黄安伦前奏曲音乐特色 (一)黄安伦前奏曲与传统前奏曲的不同点 在《黄安伦钢琴作品新编》中的第一篇就是黄安伦在1971年创作的两首前奏曲。分 别就是以c小调和c小调创作而变成的。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听见早期塞北小调的音乐 成分,作曲家把这些音乐因素带进至西方乐器钢琴键盘,创作出来作曲家的独有的音乐风格。而且黄安伦曾多次提到至他的音乐启蒙运动与巴赫存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大多与他小 时候就已经开始听到巴赫的作品并且深深钟爱上巴赫的作品有关。就在他的钢琴作品前奏 曲两首《c大调前奏曲》和《c小调前奏曲》也受巴赫的许多的影响。而在这首作品中的 调性原产很似乎的受巴赫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