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

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

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

在教育领域中,有效教学的概念日益受到。实现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焦点。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这一概念不仅教师的教学过程,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本文将探讨的三大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们在有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环境中进行刺激反应的结果。该理论注重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有效教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醒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是学生如何处理和加工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地处理和加工。在有效教学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

师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认知结构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该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有效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

让我们以一堂英语课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三大理论基础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训练活动,如单词听写、对话练习、阅读理解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积累英语语言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和逻辑,例如语法规则、词汇搭配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教师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

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有效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学生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探讨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有效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通过灵活运用这三大理论基础,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追求的目标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及其意义,旨在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是有效教学的首要内涵。教师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多样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等。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注重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进度的科学把控,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中心是有效教学的第二个内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评价性是有效教学的第三个内涵。自主性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和进行自我评价;创造性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评价性是指学生能够学会对自身和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

会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教师还需要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入探究和实践,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及其意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通过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效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有效教学在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应用情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外语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然而,实际外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应试教育、语言测评过于单一以及缺乏应用导向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语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探讨外语教学的三大情结和语言习得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应试教育是指以考试为目标进行的外语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点和考试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过于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语言测评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过于单一的测评方式往往导致教师和学生只考试成绩而忽略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部分教师和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采用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而不重视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测评方式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发展潜力。外语教学缺乏应用导向是另一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和学生过于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学生可能掌握了大量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在实际交流中却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因此,加强应用导向,将语言教学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语言习得是指通过自然环境和正规教育交替作用而掌握一种新的语言。有效的语言习得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听说读写是语言习得的基本环节。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全面提高语言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的发音和语调。

情境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构建真实语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通过角色扮演、对话、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到外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应用语言规则,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针对外语教学三大情结和语言习得有效路径的建议

为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应试教育。虽然应试教育存在一些弊端,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完全抛弃应试教育,而是要在考试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言测评这一环节。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潜力。通过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遵循语言习得的有效路径。听说读写是语言习得的基本环节,情境教学和自主学习是培养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师应该注重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有效的语言习得。

外语教学的三大情结和语言习得的有效路径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

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外语教学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应试教育、充分利用语言测评、并积极探索有效的语言习得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为全球化时代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总结

1有效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地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计划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过程,致力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活动。 2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学效果(核心)最高统帅、教学目标、教师(能动要素)、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必备要素)。 3国外学者对有效教学定义认识:着眼教学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成就、教学全过程定义 国外有效教学成果主要特征:教学效率效果;学生收获和进步;可测性和量化 4国内对有效教学定义的认识:有效的理解(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与教学关系的定义、多层次多维度理解的定义。 5有效教学的整合性特征:教学目标是多维的,侧重于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教学准备全面充分;教学活动强调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恰当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全面且具有针对性。 6有效教学的内部条件:教师素质、学生特点、师生作用方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心态等 7有效教学的外部条件: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等 8影响教学的四个核心条件:学生特点、教师素质/内、课程资源、教学环境/外 9认识学生特点的意义:一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施教学对象,方式,契合;二是认识学生,发现问题、把握血清,创造有效教学入手点。 10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方面: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经验储备;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11认识学生特点的基本途径:观察、聆听、走访、查阅学生作品成绩 12有效教师:具有教学活动所期待的相应品质的人,是在专业领域: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各方面具有较高修养与造诣的专业工作者。 13一般素养:崇高师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具体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反思研究能力、课程创新能力。 14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关注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15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实践性知识:经验秦香教育机智等;工具性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6认识教学环境的意义:一种人为的育人性环境;一种复杂的共生性环境 17教环对教学活动的特殊功能:激起师生热情;教学活动的主体 18教环的设计与利用: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微笑;民主欣赏姿态;呵护学生主体性保护自主性) 19教学资源类型:现成性教学资源、携带、生成性教学资源 20教学资源对有效教学的意义: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用开发可增强基本教学手段的效能 21教育目的是教学目标最上位概念;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次上位目标 22教学目标制定的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概括性抽象性规范性等特点、可行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行为性目标取向(布鲁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取向 坚持行为性目标取向、取普遍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取向两翼,表现性目标取向的参考 23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全面,生本、弹性、适度、兼容、有机 24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有效教学的核心目标)、方法与过程(伴随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层目标) 25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多层次多维度的设计思路;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策略(分解参照法学生需要分析法)体现多因素兼顾的设计要求;追求个性化和共性化并重的设计思路。 25教学目标:即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上完一个课题后要在学生身上实现的发展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完该节课后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意学习方法等方面所获得的各方面的进步与提高。

有效教学的三大原则

有效教学的三大原则 目标、评价、情感是有效教学的三大原则,如果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坚持把这三者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们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了教研教改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而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长足发展有着明显的进步。目前课程改革局部出现了任务化、形式化、表面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上,表现尤为突出,导致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通过对《有效学习——校本研修系列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解决了我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很多困惑。特别是《有效教学三原则》中,帮助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我懂得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下面,我主要谈谈我对有效教学三原则内容的理解和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三原则的问题。 1、确立自主学习目标,及时总结、提升。 确立目标的意义重大,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所以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围绕学习目标,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能逐渐对自己进行合理评价。 2、坚持发展性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 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也是一种面向全体、有利于改进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能够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强调评价教学要从整体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一种面向全员的评价活动;它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表现评价能力的发展;它强调评价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乐学乐教、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积极评价,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考虑到知识的弹性和评价的尺度问题,照顾到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主题及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关系有所侧重,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就让他在这方面有成就感。同时,在学生兴趣浓厚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解决自己短缺的问题。这样,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找回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成功喜悦的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理解与肯定,是师生间相互沟通的原则,而这种沟通,既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它体现就是情感价值,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情感。 简单说,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即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对学习的愉悦体验。 二、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三原则? 1、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各有所得,不断进步。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又充分尊重学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 一. 基本介绍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 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三. 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学生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 1.关注全体学生 每位教师要树立“双全”意识,既要确立“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

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

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 在教育领域中,有效教学的概念日益受到。实现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焦点。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这一概念不仅教师的教学过程,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本文将探讨的三大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们在有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环境中进行刺激反应的结果。该理论注重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有效教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醒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是学生如何处理和加工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地处理和加工。在有效教学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

师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认知结构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该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有效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 让我们以一堂英语课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三大理论基础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训练活动,如单词听写、对话练习、阅读理解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积累英语语言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和逻辑,例如语法规则、词汇搭配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教师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

教育学主要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 模式。主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教学方法有情境法、探索发现法、基于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等。 2、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以学生为本,核心是活动、探究、合作等。 3、美国约翰逊兄弟提出的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互动理论 也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4、库克理论的第一条就是兴趣原则, 5、我根据库克的动机理论,用竞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理念, 7、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 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基于这一定义,加德纳又着重论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他认为: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地存在着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构成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这七种智力分别是: (1)语言智力。(2)音乐智力。(3)逻辑数学智力。(4)空间智力。(5)身体一运动智力。 (6)自我认识智力。(7)人际关系智力。 8、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 教育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他提出了方法论和十七条教学原则。方法论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十七条教学原则是,(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方法论和十七条教学原则,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11、布鲁纳的教学论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我们将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法?其中教些什么又是做主要的,所以布鲁纳的教学论思想主要在于课程论,他还依据这些思想提出了他的教学原则:1、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2、早期教学;3、发现学习等。布鲁纳的教学思想概括的说就是:学习学科基本原理;从小学开始,螺旋上升;凭发现学习;遵循动机、结构、程序、反馈几项原则。实质是把使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育的目标,把教学看做使一个归纳的过程。其积极意义主要有:适应了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把结构引进教学论,改造了传统的迁移说;理论含有较多的辩证因素。 12、奥苏泊尔的教学论思想主要观点: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讲解言语知识,其实质是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接受学习是指学习内容多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个学习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 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任务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任何学习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就是意义学习,否则就是机械学习。

三大 学习理论(写论文用)

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行为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正是这三种学习理论,成为划分三代教学设计并指导其发展的理论界标。正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所说:“教学设计深深地植根于学习理论。从传统的角度看,行为主义的观点在教学设计的应用中占有支配地位。今天,这一领域强调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同时有很多人把建构主义作为进一步的指导原则。”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在刺激→反应之间不靠中介,直接联结。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其主要观点有: (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通过实验,他发现了一种不与已知刺激直接联系、由可操作性动作即可引发的自发性反射(而不是那种由已知刺激直接引发的应答性条件反射),从而为人类学习找到了一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机制。 (3)反应概率强化论。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准确-牢固-速度)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4)程序教学法。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造了“教学机器”,倡导“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的程序教学,导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 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最初尝试就是依据行为主学习理论在程序教学中开始的。起初是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后来逐步拓展到对多种媒体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70年代后,又被广泛用来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设计。可以说,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强调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当作一个“黑箱”,认为学习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他们把观察分析重点放在行为变化上,关心的是如何获得令人满意的输出,而输出是输入刺激的一种反应.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加强,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学生的任务则是做出反应,接受和消化知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比如,教师为了让其他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而表扬一些认真听讲的学生,从而激励认真听讲的学生继续保持,而使那些不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为了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而表现好起来。 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计算机不仅可以提供重复的适当刺激和及时的反馈刺激,而且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善学生的行为,达到教学目标。 二、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

有效教学论

《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著;第一部分什么是“有效教学”;第一章有效教学的追求;第一节寻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一、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提倡的教学模式:适应自然,班级教学;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普通,意在“普遍有效”“一般适用”,教师能迅速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学过程:“明了—联想—系统—;“明了”指专心地注意个别的事物;“ 《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著 第一部分什么是“有效教学” 第一章有效教学的追求 第一节寻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 一、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捷克) 夸美纽斯提倡的教学模式:适应自然,班级教学。夸美纽斯建立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普通,意在“普遍有效”“一般适用”,教师能迅速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技术。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学过程:“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 “明了”指专心地注意个别的事物。 “联想”将个别事物与经验中另外的事物(原有观念)联系起来,其实就是新旧观念之间通过联想而发生联系。“系统”指更进一步看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方法”是指通过“应用”(练习),如作业、写作与改错,温故知新。 赫尔巴特提出四个形式阶段之后,他的学生齐勒把第一阶段的“明了”分为“分析”与“综合”,使原来的四个形式阶段成为“五段教授法”。 后来齐勒的学生莱因又把这五个阶段重新命名为“预备—提示—联想—总括—应用”,此后形成以“五段教授法”为特色的赫尔巴特学派。 三、凯洛夫的“六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第二节建构“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正式的科学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维尔于1972年提出的。 前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论、德国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论”被并称为有影响的“三大教学论流派”。 80年代以来,“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教学步骤——“启—读—练—知—结”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实验强调“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为其操作程序。 第三节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 一、科学主义的思路(加涅) 目前国内外流行两种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一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 二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建议(杜威) 建构主义者的“学习观”:学习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要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 三、多元智能的呼吁(加德纳) (一)多元智能理论基于对传统智力测验理论的批判 (二)智力的本质是多元的、情景化的

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基本介绍 所谓“有效教学”,这是一个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强调的是三个要素,首先是有效果,就是学生把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懂了,学会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应把着眼点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放在教师身上,既不要单纯的看教师的讲解多么博大精深,也不要单纯的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多么条分缕析,更不能单纯的看教学方法多么新颖别致,而要着重看学生到底有多大收获。这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评价的观念和评价标准所发生的根本转变。以前有的教师总在课堂上以“讲”为主、夸夸其谈地喧宾夺主,有些公开课或示范课总出现带有弄虚作假性质的花样翻新,这都是因为教学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出现了偏颇。我们说,任何不管学生实际收获的教学,不论是在课改的背景下,还是在常态的教学中,也无论样式上怎样“新颖”或“创新”,都是失败的。成效才是衡量效果最准确的量化标尺。 其次是有效率,就是让绝大多数或者全体学生都学懂了、学会了。“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由于中高考升学导向的问题,致使

教学的基础理论

讲授教学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对讲授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了全面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等边三角形概念与儿童认知结构中的一般三角形概念的关系不是人为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我们称前者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称后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内因)。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三)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此外还有发现学习。 二、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 (一)、引起注意 引起注意是有效教学的首要事件,它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标志。引起注意除使用刺激变化、引起兴趣等方法,更主要的是利用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机智,激发思维,唤起选择性知觉。 教师在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的学生的实际而不是自己的实际或书本上的案例。 看这样一个例子:《五彩池》,开课时,老师说:“我的黄龙风景区的导游想招几个解说员,我想看一看哪些同学学习和理解五彩池课文更好,我向我的朋友推荐。”我在课后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你真的要向搞导游的朋友推荐吗?”答

培训课程设计三个理论基础八个原则三个方法

培训课程设计三个理论基础 有关培训课程设计的研究理论,主要源自西方的教育实践和企业培训实践。培训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 (1)布鲁纳课程教学四原则 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最有效地使人能牢固树立学习——一般形式的学习和特殊类型的学习——的心理倾向的经验。(动机原则) 教学论必须详细规定需将大量知识组织起来的方式,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结构原则) 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出示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程序原则) 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性质和步调。(反馈原则) (2)戴尔的“经验之塔”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的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 (1)做的层次,包括: 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体经验) 设计的经验(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模型、标本等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都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上应用比真实事物易于领会) 演戏的经验(指把一些事情编成戏剧,让学生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们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中去获得经验。参加演戏与看戏不同,演戏可以使人们参与重复的经验,而看戏是获得观察的经验) (2)观察的经验,包括: 观摩示范(看别人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做的。以后,他可以自己动手去做) 野外旅行(可以看到真实事物的各种景象) 参观展览(展览是供人们看的,使人们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电视和电影(银屏上的事物是真实事物的替代,通过看电视或看电影,可以获得一种替代的经验)

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

“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什么是有效课堂?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有效课堂。正如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 1. 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 有效课堂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课堂教学也要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1.老师越“认真”越有效 2.“灌”得越多越有效 3.“磨”得越多越有效 不难看出以上三点都是从教师方面如何“教”出发。有效的教学是不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割裂开来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教的权威,也是决定他们如何学的权威。教师必须在课内外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了解学生的学,研究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认真地教完”内容,而是指学生是否“学到”、

有效教学理论

一、何为有效教学? 观点一:有效一般指单位时间的产量。教学有效一般指:教师必须关注时间和效益,投入与产出,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减负增效。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 观点二: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洋思中学经验及魏书生、斯霞、窦桂梅等都是当代中国追求教学有效的典范。有效教学非常同样关注教学艺术、更讲究教学方法,更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与实施创新教育。 二、现代教学论可以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可以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三、怎样体现这一理念呢? 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动机观) 教学要因材(才)施教、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个性观) 教学要讲求适应性,教学模式的选用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方式和个性特长相适应,反对整齐划一,提倡独具匠心、不拘一格;(生成观) 教学活动要重视教学反馈,提倡课堂教学节节有反馈,作业和测验及时批改,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准确诊断,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反思观) 四、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现象——问题的提出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 然而只要立足课堂,不管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认识论或学习集团论的分析研究,还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技术学的定量分析,都会发现,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观察发现,教师的不少行为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与消极作用。 概括起来有一些几种: ●盲从性教学行为。 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缺乏主见,盲目赶时髦,形式化,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如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滥用表扬,盲目综合,无度开放,曲解对话,削弱基础,等等。学生活动量大了,但思维含量少。显然,这样的教学行为是无效或低效的。盲目化、形式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教师尚未真正完成新课程理念。

浅谈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浅谈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作为教学设计的三大理论基础(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之一,现在基于系统教学设计的提出,又增加了系统理论,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学设计必须要以学习理论为基础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充分发挥人类潜力的基础上促使人类潜力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教学设计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它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提出了系统的论述,对学习领域的知识、学习法则的知识及学习如何发生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教学设计中设计有用、高效的教学过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而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吸收学习理论的精髓,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不同的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行为主义和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强调通过对强化安排的不同组合,从而使学习者把某种行为习得并保持稳定。认为只要分析强化的效果并依此设计控制强化安排得技术,就可以塑造或去除人的任何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的观点以及把知识细分为许多部分,并在学习基础上重新组织起来和划分教学过程

作合理安排等思想对教学设计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但行为主义者把学 习看成是机械、被动过程,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大脑对行为的支配调节 作用,使他们在理论上日渐苍白,对许多具体问题难以自圆其说。因此, 教学设计不得不探求其他派别的学习心理学。 (二)认知主义和教学设计 由于行为主义的局限性,人们开始倾向于另一种学习理论来解释教学 中的问题,这就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布卢姆的掌握学习以及后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 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 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 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 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 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 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 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学习是要依靠学习者的主观构造作用,把新知识同化到他原有认知结构当 中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才能发生。因此学习必须以原有的旧知识 为基础来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也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启迪智力的发展,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要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以保 证发生有效的学习。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的有关理论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首先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意 义和有价值的,甚至可能是无效的,负效的。何种教学就可称为“有效教学”,也就是说,满足何种条件或具备哪些特征就可算作“有效教学”?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有效教学的特征:1、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5、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 望。 ——肖川《有效教学的策略》(三)教学有效性的三重意蕴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_学习总结_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小编收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欢迎阅读。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现在的学习交流讨论中经常提到的教育技术学界的三个学习理论,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三个学习理论,对学习理论有一个感性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理论指导的三个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结过程,主张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或使学习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重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 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 ①高难度进行教学 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

《有效教学论》全书整理

《有效教学论》全书整理 ——新课程的视野 高慎英刘良华著 目录 上篇什么是“有效教学” 第一章有效教学的追求 第一节寻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 第二节建构“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 第三节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 第二章有效教学的过程 第一节有效“备课” 第二节有效“指导” 第三节有效“激励” 第三章有效教学的组织 第一节班级教学的流行 第二节小组教学的努力 第三节个别化教学的追求 中篇有效教学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从“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 第二节“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 第二节“范例教学”与“发展性教学” 第三节“情境教学”与“发现学习” 第五章从“八字教学法”到“自学辅导教学” 第一节“八字教学法”与“异步教学” 第二节“尝试教学法”与“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第三节“自学辅导教学”与“有指导的自主学习” 第六章有效教学的新方向 第一节隐性学习 第二节体验学习 第三节研究性学习 下篇有效教学的资源 第七章课程物质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教材”的再度开发 第二节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节走进“社区资源” 第八章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二节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三节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课程资源 第九章反思教学: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第一节反思教学的由来 第二节反思教学的特点 第三节反思教学的途径 前言 1、本书的基本追求、重点思想: 一:转换一种“教学论”的写作方式,比如不以“下定义”为写作的起点,代之以“教学事件”、“教学历史”的叙述和解说。 二:转换一种“知识观”(或认识论)假设,比如虽然不简单地否定传统的“旁观者”知识观,但更倾向于“参与者知识观”或“建构主义知识观”,尊重“个人知识”。 三:转换一种“人才观”(学生观)假设,比如虽不迷信所谓的“多元智能”,但本书愿意义无返顾地尊重“多元智能”所提出的“另类人才”。 四:直接关注教师如何有效地备课、讲授、提问、激励等日常教学行为。 五:努力比较完整地介绍和分析近现代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新理念” 六:倡导“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将“有效教师”的基本使命定位在“为学生提供足够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什么是“有效教学”?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 怎样才是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 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 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有效的教师是那些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课程资源的教师,是一个课程资源开发者。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人生信念”? 一是个人的“生活实践”及其“体验”;二是对他人的生活实践的“观察”和“领会”。而积极的“人生信念”却在这两种活动的“关系”中形成。二者相互推动而形成自己的“阶段性”的“人生信念”对于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观察和领会他人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态度并从中获得“自我超越”的激情。 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走出自己的教科书。 要有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的思想,教育与育人想结合。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教育的海洋中探航,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追求实效与高效。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第二章有效教学的过程 什么叫备课?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备课”实际称为“教学设计”。所谓“设计”,意在“设”想和“计”划,教师要对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统筹兼顾。 一、“备课”要有三种计划 1、长期计划(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2、中期计划(“单元计划”), 3、“课时计划”它大致规定了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 二、“备课”的三个要素 “备课”要素有三: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一)学习者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 (三)学科内容及其结构 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 (三)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应适应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应该以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地学习为标准。 有效的课时计划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即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第二节有效“指导”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 一、有效“讲授” (一)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技巧之一是使教师引入话题是新颖而有趣的。 技巧之二是“把目标告诉学生”。 技巧之三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使“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 二、有效“提问”与“倾听” (一)有效“提问” (二)有效“倾听” 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第一,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第二,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 第三,不能进行“满堂问” 第四,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 “满堂问”的教学现象 “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受益不多。 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满堂问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倾听 没有关注学生,没有把学生的思维纳入到教学中。 什么是有效“倾听” 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第一,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 第二,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 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面对错误答案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回答。 教师需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 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 什么是有效“激励” 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一、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 热情的教师自信和友好;用丰富、生动的手势强调重点;富有创造性,指导方法多样化; 教课时全身心投入,富于表现力;与学生保持眼神的交流;用不同的音高、音量、变调、停顿等来控制教学的节奏;教学时饶有兴致和情趣; 热情的教师坚定地认为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知道并能迅速处理学习任务外的事情;保持比较快节奏的课程进度, 热情的教师有幽默感,能嘲笑自己;热情的教师通过走动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期望 有效教师总是能够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 高期望的教师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目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清晰地连接起来; 设定合理的标准,并经常修改它们;保持一致的训练和任务方向;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经常微笑、点头,保持眼神交流; 经常地、公正地让所有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或不充分的回答; 高期望的教师不经常批评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常的、具体的反馈信息; 做到持续地鼓励、支持学生,相信并尊重学生。 三、可信任感 “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一是教师的人格。 什么叫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有时显示为“分层教学”或“复式教学”。即将一个班级学生按成绩或能力划分几个小组,同一水平的学生结成一组。即小组成员为同质。 (一)分组教学的策略 分组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同质分组”、“复式教学”。 分组教学往往需要以学生自学、自动作为支持。 对学生分层时,分组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各个学科的差异。 在备课时考虑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将教学目标分层,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一般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辅导”。放手让进度快的学生自学;在中等学生自学时适当点拨;进度慢的学生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由好学生帮助。 分组教学采取的另一个策略是“分层练习”和“分层测试” (二)分组教学的变式 1.班内分组教学与年级分组教学 2.同教材分组教学与异教材分组教学 3.显性分组教学与隐性分组教学 4.能力分组教学与兴趣分组教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