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摘要重点难点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摘要重点难点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摘要重点难点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摘要重点难点

第九讲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

1.内容摘要

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过程,分析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之一是用总剩余是否最大来衡量:如果能够做到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就是有效率的。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值,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实际获得的价格与最低愿意接受的价格(即边际成本)的差值。生产者剩余与利润很类似,但是定义不同,后者是价格与全部成本的差值,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生产者剩余与利润等价。显然,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分别衡量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从资源配置中获得的好处,而效率的标准是这个总好处是否最大,还没有扩大的空间。

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之二是用帕累托最优来衡量:如果资源配置实现了这样一种状态,只要离开这个状态,就一定有人境况变坏,我们就说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有效率的,是帕累托最优的;或者说一种资源配置结果能够做到无论如何改变都不可能在不损害任何人福利的前提下增进另外人的福利,这种资源配置转台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是有效率的。上述两个标准是等价的,是效率的不同定义形式。

简单一点说,有效率是指,不可能做到更好了;无效率是指,还有做得更好的空间。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生产与消费的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收益相等。社会成本由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构成,在没有外部性的前提下,私人成本就构成全部的社会成本;社会收益也是由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构成,同样,在没有外部性的前提下,私人收益就构成全部的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一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由边际成本曲线来表示;私人收益一般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由需求曲线来表示。

如果市场是竞争的,不存在着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也不涉及到公共品,那么私人市场机制就会自动实现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从而使得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这就意味着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但是,在现实世界,市场机制里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垄断,存在着外部性,

存在着公共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市场机制难以做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经济学称这种情况为市场失灵(也翻译成市场失败或市场缺陷)。广义的市场失灵还包括:市场经济难以自动稳定,市场经济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均。

如果出现外部性,资源配置就不再是有效率的。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给未参加交易过程的无关第三方带来的影响,其中好的影响叫做正外部性,不好的影响叫做负外部性;无论是哪种影响,都没有经过市场过程,即带来负外部性时没有对受损害者补偿,带来正外部性时未从受益者那里获得报酬。如果是正的外部性发生,那么边际私人成本高于边际社会成本(或者边际私人收益低于边际社会成本),由于人们根据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确定产量与消费量,所以产量相对于社会需要而言过少,资源配置是无效率的。反之,如果存在负外部性,结果正好相反: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或者边际私人收益高于边际社会成本),由于人们根据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确定产量与消费量,所以产量相对于社会需要而言过多,资源配置也是无效率的。

出现外部性时,有时可以通过私人市场机制来解决其不利影响。一种方式是企业合并,将外部性内在化。另外一种方式时产生外部性的一方与受影响的第三方通过自愿交易,也可以将外部性内在化。所谓外部性的内在化,就是指将外部性纳入到市场过程中来,对负外部性加以补偿,从正外部性中获得报酬。科斯定理描述了第二种处理负外部性的市场机制。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界定清楚,不管产权归属于谁,在交易成本足够低时,人们之间的资源交易总是可以做到资源的有效率配置。科斯定理的一个关键是交易成本,它是为了达成交易而支付的各种费用。现实是,交易成本往往很大,因此借助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全部的外部性。

当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时,政府应该介入,对市场进行干预。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式有:管制,征税(庇古税)或补贴,许可证。管制是直接限制企业造成的赴外部性,如对废物排放量加以限制,但是难以解决正外部性,而且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征税实际上是排污的价格,补贴则是对正外部性的补偿,可以理解为负的税收。征税或补贴的问题在于难以准确确定价格或补贴的标准,同时也会带来另外的效率损失。许可证的方案既可以达到减排的目标,同时通过允许之间交易而实现有效率的减排,即一定会实现让减排成本低的企

业减排,减排成本高的企业付费排放。

公共品与共有资源也会带来资源配置无效率。在经济学里,根据商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种类:私人物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商品,公共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俱乐部物品——具有排他性但是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一般由自然垄断企业经营;共有资源——具有竞争性但是不具有排他性的商品。公共品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导致市场机制下公共品的提供不能充分满足社会需要,共有资源则会出现公地悲剧,导致囚徒困境的结局。因此,针对公共品,政府应该提供;针对共有资源,政府应该进行保护。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符合社会利益的市场消失,或者导致资源浪费,从而阻碍帕累托最优的实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隐蔽行为,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危险。逆向选择是指,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会做出不利于信息劣势一方的选择,从而导致后者总是面临错误的交易对象。道德危险是指在实现交易的过程中,信息优势一方总是会采取不为对方查知的行动以有利于自己但是损害对方利益。虽然信息劣势一方观察不到对方的行为,但是能够推理出来,因此很得出结论在信息不对称时和信息优势一方进行交易无论如何都是对自己不利的,处于保护自己利益的考虑,信息劣势一方只好忍痛取消这样的交易。这意味着市场是缺失的,因此从社会需要而言,资源配置就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

针对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一方会想方设法让信息劣势一方了解自己的真实信息,这种做法叫做发市场信号。信息劣势一方也会采取各种办法获取信息,这种做法叫做信息甄别。无论是发市场信号还是信息甄别,都是要耗费成本的,因此带来效率损失。

既然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就需要政府介入。政府应该做的是提供信息,或推动实现信息对称。如果国家产品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就意味着提供信息给信息劣势一方,这些产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如果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也会带来效率损失。在存在垄断时,产量的确定原则为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此时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社会成本,产量相对于社会需要而言过少。针对垄断,政府应该进行管制。这部分内容在第七讲里有讨论。

2.基本概念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效率,帕累托最优,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私人收益,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内在化,科斯定理,交易成本,庇古税,排污许可证,公共品,共有资源,俱乐部物品,私人品,消费上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消费上的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公地悲剧,信息不对称,道德危险,逆向选择,传递市场信号,信息甄别,效率工资。

3.基本原理

1.如果资源配置做到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就是有效率的。

此时也是帕累托最优。

2.帕累托最优或效率的条件是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收益相等。

3.在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品与共有资源时,竞争的市场机制

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率配置。

4.外部性会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其中正外部性的结果是产量过少,负外

部性带来的结果是产量过多。

5.在解决负外部性时,可以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可以做到以最低成本减排。

6.在交易成本足够低时,清晰的产权可以解决外部性的问题。

7.公共品会带来搭便车的动机,导致私人市场机制不能充足提供公共品。

8.共有资源存在着浪费性过度使用的公地悲剧,是无效率的。

9.信息不对称会带来市场缺失,因此导致无效率的资源配置结果。

4.重点难点

1.注意理解效率的定义,效率、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都是

同一个意思,它们简称为效率。

2.注意区分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的区别。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为技术效

率,配置效率则要考虑到是否是社会所需。

3.效率是资源配置的问题,与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无关。

4.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定义的效率与用帕累托最优定义的效率是等

价的。

5.外部性是指没有通过市场交易的影响。

6.不仅负外部性会带来效率损失,正外部性也会。

7.注意区分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

5.即问即答

问:只要是垄断,就会带来效率损失?

答:错。如果垄断企业进行完全价格歧视,也是有效率的。

问:正外部性也会带来效率损失吗?

答:正外部性意味着产量没有达到社会需要的程度。

问:为什么可以交易的排污许可证要比其他针对负外部性的政策好?

答:许可证可以直接根据减排目标给出,能锁定目标。而且它是以最低的社会成本为代价实现目标的。

问: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的区别是什么?

答:道德危险是交易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此时交易对象已经确定;逆向选择是在寻求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此时交易对象正在形成之中。

问: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会带来效率损失?

答:因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人们所需要的市场缺失。

问:效率、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的区别是什么?

答:它们之间没有区别,都是指效率。

问:是否可以说效率包括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种?

问:不可以。在经济学上,一般而言,效率特制配置效率,是和资源配置有关的;技术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问:是否可以通俗地认为,效率就是指蛋糕已经做到最大,不再有进一步变大的空间?

答:是的。

问:如果从A状态变化到B状态时,大部分人收益增加1000元,有一个人收益减少1元。这是不是效率改善?

答:第一,根据帕累托效率标准,不是效率改善。第二,如果只有这两个选择的话,那么A和B都是有效率的,但是不能说哪一个更有效率。第三,这个例子意味着还可以出现第三种状态C,即获益的人拿出一些钱补偿受损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A就是没有效率的。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微观经济学论文——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现象。真正做到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还要靠政府通过发挥经济职能来做到。针对市场失灵表现的七个方面: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外部负效应问题,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问题,失业问题,区域经济不协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以及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等问题,政府应该提高效率,有效治理失业、通胀和经济失衡,增进公平的职能调节收入分配,主要是运用收入再分配来弥补市场失灵。 关键词: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政府。 工厂,它的最终目的是赚钱。为了减少成本,对企业来讲最好的方法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这种外部性是通过市场完全无法解决的,所示市场在这个时候是不能有效作用,称为市场失灵。 那么什么是市场失灵呢?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 原因 竞争性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原因:市场势力、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1) 当生产者或要素投入品的供给者拥有市场势力时,会产生无效率,因为他在生产X产品时选择边际收益(而不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的产出量,并以比竞争性市场高的价格PX出售较少的商品。 2) 不完全信息:可能会给生产者一种刺激,使他们把某些东西生产得太多,而把另一些东西生产得太少。这都可能导致竞争性市场的无效率。 3) 外部性:当某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就存在外部性。 4) 公共产品:它能够便宜地像一部分消费者提供,但是一旦提供就很难阻止其他人也消费它。它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增加额外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除人们使用这件商品。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知识讲解

经济学基础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1、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市场经济 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3、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5、经济学 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 1、需求量 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 2、供给量 卖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某种物品的数量. 3、均衡价格 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 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5、供给价格弹性 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2.无差异曲线 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4、预算线

在消费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 1、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2、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3、等成本线 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4、企业生产的隐成本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5、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 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 第五章市场理论 1、边际收益 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2、垄断竞争 由许多生产和销售相似而不同的产品的企业所组成的市场结构. 3、寡头市场 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 4、不完全竞争市场 泛指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第八章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动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GDP折算数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5、通货膨胀 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 6、失业率 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国家的宏观政策,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级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控制等活动,将公共政策观念付诸实施,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国家公共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完善的政策方案设计,更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只有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的执行,政策目标才能实现,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一)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 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而政策执行则是直接地、实际地、具体地解决政策问题的基本途径。正确的政策方案要变为现实,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如果没有政策执行,再好的政策方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政策目标得不到实现,政策也就失去了其存的意义。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首要的和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二)促进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公共政策解决的是社会公众的问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也是将解决公众问题的对策行动化的过程。这种行为在社会公众眼中,就是地方政府为其辖区解决问题,造福一方,使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得到了更多公众的认同。因此,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三)保障地方社会秩序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内容不仅包括社会治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和地区发展的事务。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关系到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是保障地方社会秩序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目的是解决其辖区内一般社会组织、团体、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本目的就是服务公众。有效的政策执行不仅是地方政府解决公共问题为民谋福利的过程,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得政府与公众间的关系更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与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就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瞧,这就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就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就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就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与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与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就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就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四)失业问题 失业就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瞧,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瞧,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

经济学基础 第十二章 市场失灵与对策

第十二章市场失灵与对策 【旧课复习】 【内容提要】 一、市场失灵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外部性及其解决;掌握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 【知识目标】 市场失灵的概念,市场失灵的原因。 【能力目标】 应用经济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 能运用市场因素和政府作用解释市场失灵问题。 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外部效应做出判断并熟知如何去纠正。 【重点难点】 搭便车问题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案例导入】 【教学过程】 任务20 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充分运作下,不能如预期地圆满实现经济效率的情况。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垄断 1.垄断的影响 (1)垄断意味着效率损失 市场机制的效率来源于它的竞争性,而垄断意味着市场不再具有竞争性,因此,这个市场就不再是有效率的了。 因为垄断厂商通过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可以获得垄断利润,造成收入不公平。垄断阻止了资源进入这个行业,造成效率损失,导致机会不公平。如果取消垄断,则会有更多的人参与竞争,使产量增加,价格下降,消费者剩余增加。因此,垄断是不公平的、低效率的(2)垄断企业不思进取 没有竞争,垄断企业稳获垄断利润,自身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的动力大打折扣,不利于提高效率。 (3)“寻租" 所谓“租”是指垄断价格与竞争价格的差。“寻租”就是追求既得利益。由于有了垄断地位就可以得到垄断利润,于是许多人会千方百计地获取这种垄断地位。这种为获得和维持

垄断地位而付出的代价只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不增加社会财富,是一种纯粹的浪费,是社会的净损失。 对于垄断的利弊,众说纷纭。实际上,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生产竞争性产品的行业,垄断降低了效率,弊大于利;而对于像电力、电信、铁路、供水等自然垄断行业,客观让存在垄断的必要。 (二)公共物品 提问:为什么道路交通设施由政府提供? 社会产品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私人物品—仅供个人使用的、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一类是公共物品—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使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使消费者成为免费搭车者。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对于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来说,通过十字路口时并不需要交费。其他的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都属于公共物品。 (三)外部性 提问:为什么公共草坪会被任意践踏? 1.外部性 外部性指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影响,却对这种影响既不支付代价也不获得报酬。 (1)正外部性 如果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人产生有利的影响,但自身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称,则称为存在“正外部性”。 小例子: 例如,当某个人对自己的房屋和草坪进行保养时,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他周围的邻居从中得到了好处,他个人的支出增加了,而邻居却不会向他支付报酬。又如,教育提高了人的素质,培养了合格的好公民,更多受教育的人会产生好的政府,使教育的好处惠及社会的每一位成员,而受教育者个人往往要承担相应的教育费用。 (2)负外部性 如果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但自身却并不为此支付足以抵尝这种不利影响的成本,则称为存在“负外部性”。 小例子1: 例如一个企业排放废水污染了河流,或者排放烟尘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环境,使整个社会都遭受了损失,却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小例子2: 又如,在公共场所吸烟或随意扔垃圾。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但吸烟者和乱扔垃圾的人并未为此支付任何东西。 小例子3: 再如,在不收费的道路上驾驶。当行驶的车辆数增加到某个“临界点”之后,道路将变得拥挤起来,“拥挤成本”(例如堵车的时间成本、走走停停的损耗成本、焦虑的心理成本,等等)将迅速增加。 2.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1)依靠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解决 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劝诫人们,在决定自身行为时,要考虑

公共政策复习(2)

公共政策:就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等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1)谁来制定公共政策(主体); (2)对什么领域来进行规制(客体); (3)目的何为(价值取向);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分配的基础是不断的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 三、政策的分类 1. 分配性的、调节的、自我调节性的和再分配性的政策 2. 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 2、公共性; 3、价值性; 4、前瞻性; 5、层次性; 6、动态性; (一)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3、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政府公共政策所体现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二是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二)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 1、公共政策的稳定功能 2、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功能 3、公共政策促进社会革新功能 政策系统的划分: 一、信息子系统 二、咨询子系统 三、决断子系统 四、执行子系统 五、监控子系统 第二章 社会问题: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或至少令一部分人感到不满的状态。 2、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 (1)社会福利(2)效率(3)公平 3.社会问题的四要素 (1)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 (2).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 (3).它们持续时间很长。 (4).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作出不同评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也难以达成一致。

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习题

第11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2.外部影响3.外部经济 4.外部不经济5.科斯定理6.公共物品 7.逆向选择8.道德风险 二、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一个购买了财产保险的人不再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其行为属于逆向(不利)选择。() 2.如果一个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那么就应该由政府经营或管制。() 3.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4.由于公共产品不存在市场交换价格因而可以任意定价。() 三、判断题 1.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价格机制。() 2.政府干预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市场失灵。() 3.政府可以采取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

4.政府治理垄断的目的是降低商品价格和提高产量。() 5.可以通过物品分割的方式解决公共物品问题。() 6.严格监督可以杜绝公共物品的搭便车现象。() 7.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来生产。() 8.污染具有负的外部不经济,所以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手段来禁止这种行为() 9.外部性问题涉及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10.解决负的外部性问题的各种手段的本质是社会成本的个人化。() 11.“科斯的灯塔”属于垄断问题。() 12.交易费用都是事前的费用。() 13.不完全信息是现实经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不对称信息的一种典型情况。() 14.保险市场和二手商品市场上存在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15.“劣币驱逐良币”属于道德风险问题。() 16.逆向选择都是由事先的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 17.由于不完全信息,物品的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

18.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具有委托--代理的性质。() 19.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可以彻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20.寻租活动是腐败的经济学原因。() 四、单项选择题 1.当利润最大化时,垄断会降低经济效率的原因是()。 A.此时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B.此时总收益超过总成本 C.此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D.此时价格超过边际成本 2.市场失灵是指() A.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资源配置不均B.不能产生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 C.以市场为基础的对资源的低效率配置D.收入分配不平等 3.当人们承担了不是由他们导致的额外成本时,称作()。 A.公共物品B.外部不经济C.交易成本D.外部经济 4.在()时,存在着外部经济。 A.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B.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及 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D1、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 由于收入水平低,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 [B]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C] 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D] 提倡汽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合我国国情 A2、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了,该商品为()。[A] 低档商品[B] 互补商品[C] 替代商品[D] 一般商品 C3、政府规定最低价格,有可能导致()。 [A] 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B] 供给不足现象消失 [C] 供过于求现象加剧[D] 供不应求现象加剧 A4、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A] 企业数量很少[B] 进出该行业容易 [C] 存在产品差别[D] 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B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 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 劳动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供给不仅不会增 加反而会减少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

(TonySaieh)所指出的,“中国地方政府研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质量,提高公民的政策满意度和政府满意度,进而对公共政策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政府政令畅通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不够广泛,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各地的和谐社会和政治文明建设。因此,深入分析当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探索扩大公 民有序、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机制与措施,对地方政府治理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方政府未将利益群体、民间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体等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作为塑造当地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力量,与公民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息息相关。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学家詹姆斯·E.安德森教授(James E.Anderson)就指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人们直接地和间接地、显而易见地和难以言表地被范围广泛的大量公共政策所影

响”。因此,相对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者而言,尽管利益群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体等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较为间接,但同样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而且是理所当然的参与主体。事实上,公共政策作为地方政府权威性地分配社会价值、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手段,其主体不可能是单一的。除了最直接的制定主体——地方政府以及可以施加重要影响的地方党委等这些官方主体外,还应该包括利益群体、民间思想库、大众传媒以及公民个人等这些参与主体。这样官方主体和非官方主体就构成了一个完备的公共政策主体系统,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有序有效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协调和谐运行。这样才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方式,也是地方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但当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体不够完备,利益群体、民间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体等非官方主体在实践中并未被地方政府明确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 (二)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比较少,而且不够通畅。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目前主要有三种制度化渠道。一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公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和推荐政协委员的方式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二是地方政府下属的参事室、政策研究室、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等官方、半官方政府智囊机构,通过政策建议等方式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三是地方政府开设的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不定期的座谈会等渠道。地方人大、政协会议是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渠道,是有法律保障的最高层次的参与

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

论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摘要:作者从分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出发,提出必须坚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同时对何谓公共利益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分析了政府利益对公共利益的影响。最后认为要有效地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必须建立有效政府,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间的关系,强化组织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利益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公共利益取向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从其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换言之,“一项政策的实质在于通过那项政策不让一部分人享有某些东西而允许另一部分人占有它们”。这一定义突出了3个思想:1.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2.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3.分配的影响力具有权威性。很显然,这种理解是从政治学原理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这里关于“价值”的理解是最宽泛的,它包括了一切有用的资源。但由于“价值”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比较含糊的,因此“为免于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即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对于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问题,一般有三种观点:第一是公共利益取向,即认为公共政策应代表公共利益;第二是团体利益取向,即认为公共政策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妥协的产物;第三则是个人利益取向。 那么公共政策究竟应该致力于哪种利益呢?安德森认为,“政府的任务就在于增进和服务公共利益”。凯尔曼也指出:“政府的功能之一,就是用公共精神教育人,更多地发挥人的主动性,使公共精神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占优势。”有人认为公共政策过程,就是政府针对从利益觉醒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利益差距的扩大到新的利益矛盾的产生,不断来调整现实利益关系,实现公平分配以及努力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还有人认为作为政府管理社会的基本制度规范,公共政策的存在象其他一切构成相互依存社会关系的公共规范一样,其对社会的凝聚和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有赖于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如果说政策是联结

经济学市场失灵的原因考点整理

关于市场失灵问题,首先要知道产品的分类。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它带给人民安全,公民甲享用国家安全时一点都不会影响公民乙对国家安全的享用,并且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 影响市场失灵有以下原因: 一、垄断 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方面的干预属于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 二、外部影响 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例如,甲为乙提供了物品或服务,甲就有权向乙索取补偿。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 三、非对称信息 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公共政策概论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案例分析 第一题.某县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失误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 名的位置。1998 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的落后帽子,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 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10000 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凋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政策还做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很严重。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都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到了计划外生育的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计划生育罚款作为了一种创收的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还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请根据以上现象,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分析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导致该项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 (1)政策目标。目标与执行措施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2)政策内容。内容设计不合理,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上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呢!(3)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者欠缺职业素养,受经济利益驱动,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4)政策目标群体。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对政策目标缺少认识和理解。(5)执行环境。缺少有效的制度安排,如监督和控制机制等。 第三题。.案例:据5 月23 日《人民日报》报道,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率先在全省施行免费婚前检查,婚检的实际费用由政府承担。据了解,普陀区免费婚检的项目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小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X 光胸透、梅毒、艾滋病血清学检查(HIV)等,每对夫妇检查费用为213 元,全部由政府承担。除了免费婚检,普陀区还对准妈妈们的孕前检查实行免费服务,费用也由政府承担,并承诺为新人保密。在一定意义上说,普陀区政府部门的做法为由新《婚姻登记条例》所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争论画上了句号。背景分析:自2003 年10 月1 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我国取消了强制婚检,婚前医学检查制度遵循自愿原则。结婚不必出示婚检证明,公民欣喜的是隐私权得到保护;而随之产生的忧虑是一些人将婚检变为“不检”,减少了一道筛查疾病的关口,给下一代的健康留下隐忧。一年间,全国各地的婚检率下降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卫生部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婚检工作量不足往年的十分之一,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零婚检”。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陀区婚检人数大幅度下降。据普陀区妇幼保健所统计,今年1~3 月前来婚检的只有5 对,占实际结婚数的5%以下。同样,杭州的婚检率为2.3%,浙江全省的婚检率仅为1.94%。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舟山市普陀区推出了“婚检费用政府埋单”的新举措。社会效应:政策出台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大多数民众支持。虽然每对夫妇婚检所需费用不过213 元,但由政府承担后,立即产生收效。从简单的数据对比看:“免费婚检”前 3 个月只有 5 对夫妇进行婚检;“免费婚检”后,11 天时间就有6 对夫妇接受婚检(5 月24 日《新京报》),增幅可谓惊人。当婚检作为结婚的前置条件时,新婚夫妇感到的是义务;当婚检变为自愿,而且免费,新婚夫妇感到的是权利,而且是由政府贴钱的权利。在这样的义务与权利之间,人们的选择取向是不言而喻的。作再多的宣传,讲再多的道理,都不如掏213 元钱来得干脆。一两百元的费用影响了许多人(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素 5 质较低的国民)参与婚检的积极性。不仅是农村青年,一些新闻报道中还提到,许多城市青年表示,要等到新《婚姻法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才去登记结婚,以节省下婚检费用。由此可见,今后婚检费用将是婚检推广的一大阻碍,所以免费婚检成为国民福利,由公民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婚检是推广婚检的有效手段之一。法律依据:一个即将领结婚证的新人,可能面临这样的尴尬境遇:依照新《婚姻登记条例》,当事人是否婚检完全自愿,婚检将不再成为领取结婚证的必要条件;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又明确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医学鉴定证明”。10 月1 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姻登记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申请结婚当事人提交婚姻登记条例规定以外的任何证件和证明材料。从两部法律的通过和实施时间来看,《母婴保健法》在前,新《婚姻法》在后,按照我国的后法优于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关系原则,如果发生冲突,应适用新《婚姻法》条款。不管是《母婴保健法》还是新《婚姻法》,针对的都是每一个普通公民,它们实施的效果,取决于公民个人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新《婚姻法》的诸多规定,实际上都是让公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求一个公民成为守法公民,普遍具有某种意识观念,不是强制他去做什么,而是为他完成这些责任提供保障。从一点上讲,提供免费婚检服务比强制婚检更有意义。 分析: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怎么样的政府? 1.责任政府。从近来的“问责制”到普陀区政府部门为婚检费用“埋单”,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正在向责任政府迈进。从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角度来说,“问责制”只是一种消极的、事后的责任理念和制度。而普陀区政府部门为婚检费用“埋单”,主动承担政府应尽的社会责任和应该履行的政府职能。可以说,这从更高的层次很好地诠释了责任政府理念,即作为公共权力主体的政府,不但要为自己的不良行政行为负责,更应该富于公共管理者的进取精神和服务意识,“勇于担责、善于担责”,努力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本地区、本国的全面发展。 2.政府责任。婚检制度由强制改为自主选择以来,政府执政责任经历了两次递进。第一次,随着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强制性婚检在鼓掌声中悄然下课。但是随后不久,由于婚检率急剧下降,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丧失,导致了医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担忧。在今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甚至出现了强制婚检“重返” 婚姻门槛的提(议)案。第二次,是今年5 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率先在全国施行免费婚前检查,实行婚检的实际费用由政府承担的政策,使大家看到婚检争论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现在,随着国内有更多的地区实行免费婚检制度,舆论呼唤政府能够进行第三次递进,把免费婚检作为政府给百姓的超额“福利政策”,转变为政府的一项基本执政责任。 3.创新能力。普陀区政府部门在公共政策创新方面为所有行政机关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不管是责任政府理念,还是处理公共管理问题的高超能力,体现到政府行为上,都必须表现为该政府有效地制定和执行、适时地创新公共政策的能力。普陀区政府部门面对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出现的婚检人数锐减的尴尬局面,为了合法合理地实现当地社会发展的目标,毅然抛弃过去行政命令的固有模式,转而采用经济优惠方式引导社会公众的集体行动。这在事实上为地方政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运用行政权力的灵活性进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创新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4.以人为本。取消强制性婚检的意义在于强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公权力不能强行进入私权利调整的范围内。但在私权利的领域内却强调的是自我责任,要不要婚检是当事人双方的自由,但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也要由当事人双方来承担。普陀区政府部门为婚检“埋单”,引导公民理性行使自己的权利,反映当地政府在处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平衡,既保护婚姻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权利,又保障人口的质量、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普陀区政府部门并没有回到以往的“直接管制”老路上去,而是采取“政府埋单”的方法,运用间接的行政引导方式实现调控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体现出普陀区政府处理多元社会中利益冲突、价值冲突的复杂公共管理问题的高超水平,也表明其行政行为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划桨行政”到“掌舵行政”的转变。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内容提要:政策执行作为将政策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凸显出来,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来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职能。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地方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情况,运用政策执行相关理论,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地方政府的政策有效执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方政府政策执行原因 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利益 Countermeasures: As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he content of policy into realit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ublic policy. More and more complex social problems have become promin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need to set up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mechanisms through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policies, and play a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i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public policy, which have affected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real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alyzing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local government. Keywords:Government policy, reasons for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making, public interest 一、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意义而言,从政策科学理论来看,公共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作为公共政策的中间阶段——政策执行,在政策科学理论研究初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政策效果往往与政策预期目标相距甚远。在经过那么多论证后而形成的公共政策,缘何会 出现达不到预期效果?关键在政策执行上。政策学家们也因此开始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研究。现实中,现代社会的管理活动,最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