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与父母平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1、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深刻认识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2、通过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逆反心理,密切亲子关系,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3、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体谅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激之情,感悟父母“无价”的爱。

教学过程:(用PPT的形式展示)

点击播放动画视频歌曲《小小少年》,请学生回答小小少年为什么会有烦恼?(结合教材上的第一段内容回答,即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含义,并过渡到出现第二框题的标题)

出现一组聊天记录,并请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同时结合教材上的第二段的有关内容讲解。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甲: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唠叨几句:“上学过马路千万要小心,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唉,真是烦死人了。

学生乙:我妈妈更烦,总是拿我与别人比,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如人。有时我真想和她大吵一架。

学生丙:我和妈妈也没有共同语言,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她竟说我的欣赏水平太差。怎么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啊。

学生丁:我有办法对付妈妈“唠叨”。她说她的,我做我的,有时妈妈让我学弹琴,我偏做作业。让我做作业,我偏偏去弹琴……我常对她说:“你烦不烦呀!”

1、这些同学的对话表现出他们对家长的怎样一种态度?

2、这些对话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存在的什么心理现象?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举例说明。

4、出现心灵感悟:我们仅仅对父母有逆反心理吗?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现答案:

事实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绝大多数是在家里与父母经常“对着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发展到对父母以外的人或事,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等都会以“敌对”的态度去看待,形成逆反心理。这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表现出感情用事、渴望独立的情况。这段时期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加上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所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出现PPT的内容,并请学生填在课本上)。

你觉得逆反心理会带来哪些危害?

对自己:_______________

对家庭:_______________

对社会:_______________

对其他方面:___________

通过对教材上提供的一名学生和一位家长的心里话的描述,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活动,使得学生在找原因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和一片苦心。过渡到心灵导航: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结合教材上的P56第一段的内容和P57的有关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相应的对策)。

导航:

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真实用心;把握自我,稳定情绪,克制情绪; 积极沟通,有效解决;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提高文化素养和心理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PPT一一出现对策的内容。

运用以上的对策进行心灵对话,解决一些实际问题(PPT出现问题)。

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

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

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小结以上的内容,进行心灵探究:如何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课堂小结(有时间的话,请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上提供的文章《无价》) 布置作业:举出自己曾经与家长“对着干”的一件事,说说当时的心情、做法、后来的发展和现在的认识。

案例评析:

首先通过动画视频歌曲《小小少年》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以及与父母的交往中出现的烦恼;然后出现的聊天记录,更是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子女对家长的逆反倾向;接着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找出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并运用这些对策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对逆反心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全课过程中一环扣一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在这个年龄阶段克服逆反心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七年级政治克服逆反心理

七年级政治第八课第二课时《克服逆反心理》教案(陕教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克服逆反心理。 ★能力: 掌握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知识: 懂得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 【教学重难点】 调适逆反心理。 【教学过程】 ★导入: 请看三幕生活场景。 ★内容: 1.母亲教育孩子:“要做家务劳动……”孩子说:“好嘛!那我就不上学了,从早到晚都在家里做家务!” 2.一位家长反复提醒孩子注意营养,每天要坚持吃鸡蛋。孩子说:“好嘛!那我每天吃10个鸡蛋!” 3.一位家长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孩子复习功课,结果孩子偏偏要跑出去玩耍,家长无可奈何。 教师:以上是同学们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场景。那么,这些同学在家长面前的表现,都有哪些共同点呢? 学生回答:略。(学生一般可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对家长表现出了不顺从、抵触甚至于抗拒的态度。) 教师引导:对待家长或者老师有抵触、不顺从甚至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教师: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与孩子间难免会产生摩擦或者冲突,在这种时候,父母需要我们的理解和体谅,我们也需要同父母进行平等、有效地沟通。我们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如果从某个角度入手,往往会豁然开朗。下面,请同学们就阿秀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事说理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有关内容。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略。 ★教师引导: 针对问题l,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阿秀的做法属于逆反心理的表现,而且她是不对的,不理智的。 针对问题2,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充分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除了教材上列出的危害,还有诸如曲解父母的爱,同父母敌对,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等。 对此问题的小结:逆反心理对我们的危害相当大,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并且努力克服它。 问题3学生自己回答。 针对问题4,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或者教训的角度来帮一帮阿秀,谈谈如何调整和克服“逆反心理”。学生大多能从“善于控制情绪、换角度思考父母的行为表现、同父母畅谈自身的想法、转化自己的观念”等角度来回答。 教师:同学们对逆反心理的问题都谈了各自的看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及时调整调适自己的逆反心理呢?教材给我们指点了迷津。 ★指点迷津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指点迷津”。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逐条谈感受。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调适逆反心理的办法。如,需要在情感上理解父母,爱父母,在生活中同父母平等、及时、有效地沟通,培养理性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师引导:作为子女,在与父母相处时,简单地采用“逆反”的态度是不对的。但也有这样的观点,不能简单认识和对待中学生的逆反行为,有下述两种观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作者:林枫 【摘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实际在处理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时提出四点建议。 【关键词】逆反心理;教育工作者;对策 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且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 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许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成就了一个学生,也有可能毁灭学生一生。 一、把握教育契机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优良的教育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防止和克服青少年消极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育者要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其心态与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契机,如能在此时此刻对这学生加以引导,就能渐渐消除逆反心理,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再次,是要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只有集体和教师关注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班里的陈同学,成绩中等偏上,性格内向,在老师眼中是个很乖巧的女生,在学校里静静的听课静静的写作业,不会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有一天,蒋同学告诉我,说陈同学在自己的QQ签名上写了“我讨厌这个班级,没人理我。”听后,我恍然大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我却因为她的乖巧懂事把她给遗忘了。我在静等时机,语文单元考试,发现她的成绩

儿子最近逆反心理比较严重怎么办

儿子最近逆反心理比较严重,让我很头疼。 昨晚他要跟我一起洗碗,我让他穿上鞋,因为厨房地板上有水,不象客厅地板,不穿鞋问题不大。可是,他非不穿鞋,就要进厨房。我不让他进,就开始大哭,让他穿鞋,他就说,“我不怕有水”“打湿了脚,会感冒的”“我不怕感冒”……总之,坚决不穿鞋。真不明白穿鞋有这么困难吗?我坚持自己的意见,“妈妈给你三个选择,第一,穿上鞋进厨房跟妈妈一起洗碗;第二,不穿鞋就在客厅玩耍;第三,不穿鞋不洗碗不玩耍,大声哭闹”。结果,他选择了第三条,趴在地上大声哭闹,一听到我洗碗的声音,他就伤心地叫道,“我要自己洗碗,我要自己洗碗”。我不理他,把前面的三条又重复了一遍,他让步了,“妈妈给我穿鞋,妈妈给我穿鞋”我生气了,“自己能穿鞋,为什么要妈妈穿鞋?”坚持让他自己穿鞋(其实,现在想来,我应该给他穿鞋,因为他在给自己找台阶下,我却没有给他这个台阶)。又僵持了一会儿,他又说,“妈妈拉着我的手去穿鞋”。于是,我拉着他的手来到沙发边,看他自己穿上鞋,然后进入厨房,很快就喜笑颜开了。 说说自己的感受,感觉处理不当。如果事先告诉他,厨房有水,应不应该穿鞋?给他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大概就不会发展到后来我命令他穿鞋,他却坚持不穿。而且,后来他让我给他穿鞋,就是让步了,只不过给自己找个台阶,但我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自己是不是太死板了?

“宝贝,真高兴你愿意来帮助妈妈,现在妈妈有一个问题请教你,厨房里又水呢,如果你弄湿了小脚丫,着凉了,生病了,妈妈还要辛苦的照顾你,你也会难过,那么你说该怎么办呀,你帮妈妈象个办法吧?” 儿童逆反期 儿童分别在3岁、6岁、12岁左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一般说来,3岁和进入少年期的逆反心理更明显。 翻一翻书,看一看各类谈逆反期的文章,绝大部分认为逆反心理是不好的,必欲除之而后快。实际上,逆反心理是儿童发育正常的表现,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到这个程度,一定要产生一点逆反心理才算成长了。这段时期,孩子的很多能力都呈跳跃性发展,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孩子本事大了,看世界的角度不同,观点也要跟着变化,心理活动也频繁起来,而幼儿原来的活动大多数是由成年人安排,自由幅度小,现在产生点逆反心理是再正常不过的。 特别注意:孩子在3岁左右进入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的孩子,语言智能和动作智能基本发展成形,开始具有永久记忆能力,精细运动进入构思建构能力发展关键期,大肌肉运动进入控制物体平衡能力发展关键期。从一个不懂事的小人进入一个小大人阶

如何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实验中学张吉杰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逆反心理的表现。 2、懂得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掌握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 如何帮助孩子渡过逆反心理 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活动探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青春是多姿多彩的,青春期的我们正在享受人生最美妙的时光。然而进入青春期的我们,也正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从前听话的乖孩子,开始觉得父母、老师的话变得唠叨。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家有儿女》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逆反心理的定义及具体表现 1、《家有儿女》视频片段观看完后回答问题: (1)、“乖乖女”小雪为什么会有反常行为? (2)、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请你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的逆反心理的具体的表现。(教师先讲述自身学生时代的叛逆的事例。)你平时对家长(同学、社会等)有逆反心理吗?具体有哪些表现? 对家长 对同学 对社会 …… 教师归纳总结什么是逆反心理以及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自身事例是积极参与课堂的一种表现,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自然引发学生对自身逆反心理及其表现的思考。) 2、完成心理测验,了解青春期的我们有反常心理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设计意图:心理测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让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的叛逆心理)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很正常,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但是我们是否能听之任之?如果放任不管,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前面提到的小雪,她因

为逆反心理,做出了反常的行为。如果小雪再这样我行我素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二)逆反心理的危害 1、小导演 小雪这样做会有什么遭遇呢? 请你做导演为故事编排后续。 看来,同学们给小雪安排的结局都不那么乐观。由此可见,逆反心理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危害。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逆反心理的危害。 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逆反心理的危害(教师承接自身学生时代的叛逆事例,阐述逆反心理带来的不良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逆反心理的危害: 对自己 对家庭 对社会 …… (设计意图:学生发挥想象,编排故事后续,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叛逆心理的危害。教师自身的例子也更有说服力。) 逆反心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我们不应该听之任之,而要想办法克服它。 (三)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 1、小军师 小雪通过这次事件认识到了错误。她想要克服逆反心理,请你帮她出谋划策。 学生自己思考,总结适合自己的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 (1)、把握自己 (2)、完善自我 (3)、理解父母 (4)、与父母沟通 (5)、换个角度看问题 (设计意图:还是以小雪为例,先请学生给出克服逆反心理的具体方法,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设计便于学生掌握克服叛逆心理的对策,并能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其实,在我们作出努力的同时,我们的父母也在努力。父母不应该是我们的敌人,应该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如果和父母长辈发生矛盾,也要理解父母,爱父母,和他们平等地沟通。 2、欣赏歌曲《报答》: 他从来不善表达她精心呵护我长大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八年级政治上册 52 克服逆反心理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3本教时为第 2教时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深刻认识 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2、通过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采取相 3、应的对策克服逆反心理,密切亲子关系,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体谅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激之情,感悟父母“无价”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难点: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青春是多姿多彩的,青春期的我们正在享受人生最美妙的时光。然而进入青春期的我们,也正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从前听话的乖孩子,开始觉得父母、老师的话变得唠叨。大家看过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吧,里面最乖的是谁?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最乖的小雪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有这样一段,小雪的亲身母亲玛丽给她买了时尚前卫的服饰和名贵的化妆品。小雪开心地打扮起自己,然而小雪的父母却觉得这样的打学生观看短片 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 《家有儿女》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新课。

扮不适合小雪。那么我们的小雪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二、讲授新课 (一)逆反心理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1、《家有儿女》视频片段观看完后回答问题: (1)、“乖乖女”小雪为什么会有反常行为? (2)、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请你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的逆反心理的具体的表现。 你平时对家长(同学、社会等)有逆反心理吗?具体有哪些表现? 对家长 对同学 对社会 归纳:什么是逆反心理以及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2、完成心理测验,了解青春期的我们有反常心理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很正常,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但是我们是否能听之任之?集体朗读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通过联系实际,帮助学 生更好解决问题

青少年叛逆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叛逆,有的父母能泰然处之、轻松应对;而有的父母却无计可施、痛苦不堪。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关键就要看父母了不了解孩子叛逆的真相! 孩子叛逆的真相就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孩子的大脑开始发育,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逐渐具备了探索世界、自己做事的能力,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或“成人了”,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尊重和信任,反对父母的控制和约束,想要拥有独立的决定权,而父母却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把他们当作年幼无知的小孩来看待,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信任他们的能力,喜欢控制、约束他们,让他们感到内心压抑、没有自由,为了“维权”,他们就会起来反抗,出现叛逆。 一旦父母知道了孩子叛逆的真相是什么,就不会再为孩子叛逆的问题而纠结了。 在尊重孩子方面,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个体,主动放低身段,跟孩子做朋友,平等与孩子相处,遇事多跟孩子商量,多倾听和采纳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尊重他、爱他的,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叛逆了。

在理解孩子方面,父母要多包容孩子的叛逆行为。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发展的高峰期,他们的身体急剧发育,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体内激素大量分泌,激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由于受到激素的刺激作用,孩子常常身不由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本身也是“受害者”,父母要多理解、关心和包容他们。 在信任孩子方面,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天性和潜能。“人之初,性本善”,父母要知道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想学坏的,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喜欢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能轻易怀疑、担心孩子会学坏,而试图去控制孩子,要给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父母对孩子越信任,孩子就容易往好的方向发展。 江西龙虎山文武学校是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管委会作为江西特色教育品牌,集团办学近三十余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由全国武术宗师、道家功夫传承人释延新武术导师创办。特别是针对提升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品德形成了一

《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家长学校教案

别再把我当孩子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基本的科学常识,明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教学难点】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方法】 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家长现身说法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家长作业。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你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坐在一起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愿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 二、情景分享: 家长朋友们:你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存在下列现象吗? 1、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了; 2、总觉得家长在管制着他,开始和家长顶嘴; 3、总对家长说:“你们别总管了行吗,烦不烦!“ 4、抱怨家长和自己有代沟,不理解自己; 5、觉得家长的“苦口婆心”是假的,是为了控制自己; 6、和家长说不到几句就开始吵架; 7、情绪起伏很大; 8、经常自作主张; 9、希望家长不要干涉自己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 10、不在愿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倾诉自己的烦恼。 三、话题讨论: 孩子上初中,长大了,越来越听话,应该越来越懂事才对,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呢?

四、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 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 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平常说的叛逆、阻抗、较劲等都是逆反现象。14-18岁的青少年尤为突出。 我想很多家长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若大人和孩子出现过激行为,会导致这些孩子成为被贴上标签的“问题孩子”,学习失去动力,厌学,逃学,游荡在网吧、娱乐场所,甚至,男女交往偷食禁果,非常危险。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下面,我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①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②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③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密的疑虑。 ②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的要求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急剧增强,孩子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不愿意家长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事务,想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情绪两极化严重。青春期孩子对于情绪非常敏感,两极性十分突出。这是因为自我意识高速的发展,孩子迫切需要通过外界的事物来认可和证明自己。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

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赵健康 八年级的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急剧膨胀,而事实上并没有成熟,他们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自己摆在老师,家长的对立面,表现出种种不良倾向。 面对心理逆反期的学生,采取简单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与愿违,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和交流,以春雨润物的耐心、细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要敌视学生。爱心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教育的底线。人是感情动物,作为对感情非常敏感的十五六岁的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老师对他的态度,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一定能消除逆反心理,但对学生的轻视,疏远必将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爱心和尊重是前提。 其次要多沟通,少训斥责怪。通过观察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应放下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消除距离感,隔阂感,敢于向老师坦露心迹;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其产生成长中的成就感。 第三要注意工作方式。减少简单盲动,学生在成长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作为班主任,尤其应注意工作方式,要冷静的从学生角度分析,切忌简单冲动,这样就会使学生关闭心灵的窗口,逆反心理增长,以前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第四:要冷静分析,智慧应对。逆反心理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学生故意表现出的一种消极对抗情绪,作为教育者这时千万不能冲动,要冷静分析,巧用心理战术,合理采用激将法,大胆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远离苦涩早恋创造美好人生 一、早恋的成因 中学生谈恋爱绝大多数是对异性萌发爱慕之心的结果,可也有一些是为了寻求刺激,弥补心理孤独、精神空虚而谈恋爱的。 在中学生中,什么样的学生容易产生早恋呢? 一般是聪明漂亮,或是成绩相对拔尖的,或是有某一专长的,这类学生比较出众,易引起人注目,成为了被追逐的目标。 另有一类是无心向学,成绩比较差的,这类学生成绩跟不上,往往自暴自弃,精神上无聊空虚,于是企图通过恋爱去填补空虚。 再有一类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讲究吃穿讲究享乐的,他们有能力支付“拍拖”的种种费用,那么,谈恋爱则变成显示自己派头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有的男生为博得女生好感,热衷于扮演“保护人”角色,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 二、早恋的危害 1、磨蚀理想 每个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宏伟的抱负,都渴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材,甚至是栋梁之材。青少年时期的少男少女,充满了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对于新生事物极为敏感,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被恋爱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这无异于置一生远大前途而不顾。这种所谓的爱情,极可能

心灵沟通——消除叛逆心理主题班会教案

心灵沟通——消除叛逆心理主题班会教案 ——《关爱心灵,从沟通开始》 程龙中学黄溪 一、教学内容:中小学生班主任读本《好班主任是这样炼成的》第一章——走进心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中小学生班主任读本《好班主任是这样炼成的》第一章内容——走进心灵。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对学生家长提出要求,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学习。但是,很多家长感到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力不从心,问题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少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一些孩子不是与父母没话讲,就是逆反心理很强,与父母对着干。而学生也在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对他们的约束、限制太多,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他们心里想什么,他们感觉难于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不少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牛、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等等。由于缺乏对老师、父母的信任,导致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愿意与人沟通,最后无法排解而走入歧途。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学会信赖,学会沟通,学会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消除叛逆心理,我将此次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为心灵沟通——消除叛逆心理。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学会处理矛盾与冲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理性地对待父母的爱;学会回报爱,学会感恩。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学会适当地表达内心情感。 2、让学生在各种亲子活动中逐步建立对父母信赖感,慢慢学会如何与父母无障碍沟通。教 育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学会处理矛盾与冲突。四.教学重、难点 (一)活动重点:正确引导学生学会信赖,学会沟通,学会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消除叛逆心理。 (二)活动难点: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学会处理矛盾与冲突。 五、学情分析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生理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与变化,使他们有了成人感,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进入成人世界。他们努力寻找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全新的社会评价,渴望老师及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独立,摆脱父母及老师对他们的监护。他们不愿意听取父母及老师的意见,常常处于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他们有了新的依恋对象,即对伙伴的依恋,对父母的依恋减弱,甚至疏远了父母。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很少,他们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但是,他们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希望有人来理解和关心他们,因此,他们有心事喜欢和伙伴交谈,不愿意和父母交谈,他们觉得父母不能够理解他们。 但是,中学生毕竟还没有成熟与独立,心理活动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他们既反抗父母,又依赖父母,他们渴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精神上的理解、支持与保护,他们既感到与父母沟通困难,又渴望父母能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得家庭的理解与帮助。 六、教法学法 本次班会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境设置和体验式教法,学生运用情境迁移法和榜样分析法达到学习目的。从学生生活点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会主题,

孩子逆反心理太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逆反心理太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有阶段性的,一是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由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观点会产生冲突;第二个逆反时期是在青春期前后。 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宝宝的这种逆反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宝宝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他的心理需求也跟着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父母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宝宝,要求宝宝,宝宝就会用他的行动来反抗。反抗是宝宝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这个时期宝宝的发展受到压抑,他的个性就无法得到发展,就可能影响到宝宝今后的成长。因此,经历“反抗期”是宝宝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 其次要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犟过孩子头”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动却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这么对他讲:“你看那边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会比他差吧?”孩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路了。这种方法用得得当,不亚于正面说教。 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当然,发现孩子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并讲明道理。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幼儿逆反心理这一现象,并耐心地教育、诱导,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对待存在逆反心理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的与他进行交流,如果方法不当,孩子很容易在抗衡中积累着经验,看看事后所对人产生的影响,从而进行更好的应对,所有提升孩子的心智水平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

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 它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反抗现象,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增强以及情绪波动较大等原因造成的。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在接受教育时,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种种“障碍意志”,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对青少年的这种逆反心理必须加以调适。 一、案例描述 接手这个班后,前任班主任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哈,我终于摆脱了李小军,从苦难中逃生出来了。”仔细一询问,我才知道:李小军,今年12 岁,性格外向且倔强,思维敏捷,喜欢玩电脑游戏,学习成绩一般。父亲忙于生计,每天早出晚归,几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母亲初中文化,没有工作,一门心思希望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为自己争口气,一听说孩子不听话很恼火,连骂带打。因此他认为自己是家中“多余的人” 。孩子在学校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无视他人的好言相劝,我行我素,常以抵触情绪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故意顶撞、激怒老师,老师越生气,他就越高兴。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微笑着叫起小军,让他回答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问题,可是,小军站起来的回答却让所有人十分震惊,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 ”说完,他一屁股坐下去,旁若无人地看起故事书来。同学们问他原因,他振振有辞地说:“我没举手,凭什么让我回答问题?老师这是故意整我。”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典型案例,形成这种心理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观方面在于他看问题片面和偏激。青少年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往往不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知偏差度较大,因此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行为极端,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父母没有时间照管他,他说自己是“多余的人” :把班主任看成是“仇视”他的人,把好言相劝、谆谆教导当作是给自己“卖乖” ,把严格管理看成是“泄私愤” ,因而怀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和敌对情绪,把自己放在班主任的对立面,继而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客观原因在于家庭和教师。在家庭方面父母忙于养家糊口,操持家务,因精力有限而无暇与他进行沟通,在得不到父母关怀与疼爱,心理障碍无法消释的前提之下,常常泡在游戏室弥补心理上的缺陷。在教师方面班主任缺乏耐心,说教多于疏导,惩罚多于宽容,对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异常心理缺乏了解,看其缺点居多而不注意挖掘闪光点,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事实上,对学生过多的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和不信任的程度,从而降低教育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该生逆反心理是对教师某些不切实际的教育方法的一种示威。 当我们发现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逆反心理时千万不要急躁,需正确地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这样就会取得 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辅导过程 (一)正确认识,理解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

逆反心理教案

《逆反心理的平抑——克服与父母的沟通障碍》教学设计 周素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能力目标: 学会沟通技巧,掌握克服逆反心理的策略,能以平等的态度与父母沟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矛盾,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构建和谐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习平抑逆反心理的办法,并能够正确对待。 【教学难点】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视频、文字材料等资料,情境体验法为学生创设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教学时数】 两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查找相关的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制作教学课件。为进一步的分析奠定基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情分析】

职高学生,他们是带着初中的失落走进职中的,也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眼中都曾经是“问题学生”,他们曾经不喜欢让他们心酸的文化课,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诲,甚至对家长和老师充满了敌视,但他们对情感的感悟能力和对是非的判断力还是可以期待的。所以,针对我们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将学习平抑逆反心理的办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作为重点。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变形计》导入,让学生感受逆反心理,了解逆反心理。 问题:什么是逆反心理(ppt打出)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常会发现青少年中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二、认识自己 让学生做《中学生逆反心理测试题》,了解自己,正视自己。 测一测你是否有严重的逆反心理(ppt打出) 是否 1、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一次叮嘱同一件事,你就厌烦吗()() 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孩子叛逆怎么办

孩子叛逆怎么办?6个“代替”要牢记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进入青春期的90后孩子普遍有逆反心理,这和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消除孩子逆反心理,关键是真正尊重孩子的人格,其次才是方法和技巧要有效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以身教代替说教 父母习惯于对孩子的说教,而且带有教训的口吻,令孩子十分反感。比说教更有效的是身教,比如家长天天玩电脑游戏没节制,却训斥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孩子当然不服气。所以,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尤为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以肯定代替否定 一些家长总是无意中用否定句来否定孩子,这样的否定标签会使孩子感到十分反感。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我们何不放过孩子不好的一面,抓住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呢?让孩子看到希望,孩子也会在家长的不断肯定、表扬、欣赏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否定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肯定会使孩子坚定信心,以至于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以关爱代替唠叨 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那么,相信家长这种无条件的爱足可软化孩子与自己的对立。 以商量代替命令 许多家长习惯于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如睡觉的时间到了,孩子还在看电视,就下命令说:“你应该睡觉了,听到没有?”青春期的孩子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会公开反抗。如果换成商量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对孩子说:“你是不是该睡觉了,你看这么晚,明天能按时起床吗?”如果担心孩子不听,则可以用选择句,比如“你是八点睡呢还是八点一刻睡?”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以配角代替主角 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家长习惯于在前台当“指挥”,但孩子大了,家长就应该移身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空间,赋予了孩子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以放手代替管制

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父母平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及评析

与父母平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1.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深刻认识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2.通过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采取 相应的对策克服逆反心理,密切亲子关系,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3.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 体谅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激之情,感悟父母“无价”的爱。 教学过程:(用PPT的形式展示) ●点击播放动画视频歌曲《小小少年》,请学生回答小小少年为什么会有烦恼?(结合教材上的第一段内容回答,即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含义,并过渡到出现第二框题的标题) ●出现一组聊天记录,并请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同时结合教材上的第二段的有关内容讲解。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高山: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唠叨几句:“上学过马路千万要小心,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唉,真是烦死人了。 流水:我妈妈更烦,总是拿我与别人比,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如人。 有时我真想和她大吵一架。 蓝天:我和妈妈也没有共同语言,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她竟说我的欣赏水平太差。怎么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啊。 白云:我有办法对付妈妈“唠叨”。她说她的,我做我的,有时妈妈让我学弹琴,我偏做作业。让我做作业,我偏偏去弹琴……我常对她说:“你烦不烦呀!” 1.这些同学的对话表现出他们对家长的怎样一种态度? 2.这些对话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存在的什么心理现象?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举例说明。 ●出现心灵感悟:我们仅仅对父母有逆反心理吗?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现答案: 事实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绝大多数是在家里与父母经常“对着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发展到对父母以外的人或事,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等都会以“敌对”的态度去看待,形成逆反心理。 这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表现出感情用事、渴望独立的情况。 这段时期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加上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所以……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出现PPT的内容,并请学生填在课本上)。 你觉得逆反心理会带来哪些危害? 对自己:_______________ 对家庭:_______________ 对社会:_______________ 对其他方面:___________ ●通过对教材上提供的一名学生和一位家长的心里话的描述,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活动,使得学生在找原因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和一片苦心。 ●过渡到心灵导航: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结合教材上的P56第一段的内容和P57的有关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相应的对策)。 导航: 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 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真实用心;把握自我,稳定情绪,克制情绪; 积极沟通,有效解决;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提高文化素养和心理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PPT一一出现对策的内容。 ●运用以上的对策进行心灵对话,解决一些实际问题(PPT出现问题)。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学生情况】 梁同学,男性,年龄为17岁,中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聪明伶俐,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并且经常迟到、旷课,甚至提出休学不读书的态度。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现在课回来上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并报读大专班。 【关健词】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教育 【分析原因】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两同学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内容与方法】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他谈谈心,能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 2、关爱学生,树立战胜自我的自信心 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见像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没有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3、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此学生是家中独生子,幼小时候家长对其十分溺爱,上学后又有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现象,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回家后就遭到责骂、惩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心。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进入初中孩子,随着接触范围扩大,知识面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反对,得不到父母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即产生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青少年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无好坏之分,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

种客观存在心理问题,对于社会发展以及青少年自身成长却有着不可忽视影响。 青少年逆反心理消极影响:1、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或脱离主体需要时,就会使主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有些青少年对学校、老师、家长进行思想教育采取盲目抵触情绪,认为这些只是些大而空话,远离现实生活,与我们需要毫不相干形式而已;2、对社会、学校、家长倡导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方向思考,以偏概全看待社会上出现个别阴暗面,片面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某些不完善地方和资本主义制度某些可取之处,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3、在他们眼中,抗洪抢险、见义勇为英雄人物是爱逞能、爱冒险“傻帽”,为了百姓谋利益而鞠躬尽瘁人民公仆却被看作是在收买人心,学术上硕果累累学者是不会享受生活“学习机器”,对于身边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同学,他们则讽刺为故意和老师、同学“拉关系”“伪君子”等,他们无端怀疑先进人物动机,对别人先进事迹和成绩都持否定态度; 4、有些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不敢做出一些“过分”行为,但对那些与老师公开对抗,在同学中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却颇为认同,对那些乐于助人、爱护集体同学则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无人赞,正不压邪局面,在同学中造成极其不良影响,也破坏集体组织团结。 青少年逆反心理积极影响:1、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独立意识增强。此时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处处需要家长和老师照顾孩子,他们不仅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感受,而且绝大多数能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