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刘珣题目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刘珣题目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刘珣题目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刘珣题目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的三个层次()()和()。

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包括()()()和()。

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

4、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视角:()()和()及这几方面综合的独特视角。

5、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包括()()和()三个阶段。

6、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和()。

7、直到19世纪初()兴起,把语言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语言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语言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出现了四个主要思潮代表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和()

9、()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

10、最初是英国学()与1786年提出,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等有共同的来源。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

11、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丹麦语言学家()、德国语言学家()和()。

12、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系谱系树形图。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新语法学派”,主张研究个人语言的特点。

13、德国学者()就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精神以及语言类型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被成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14、()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15、20世纪前半叶,欧洲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30年代出现三学派()()和(),其中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影响最大,创始人为美国人类学家()、人类语言学()和()。

16、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他提出区分“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和“()”——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

17、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法国的()等,中心在欧洲。

18、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19、()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20、()主要是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

21、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在60年代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他还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和()。

22、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M.Canale)等,于1983年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和()。

23()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的规则,也要求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则。

24、()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25、()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说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

26形式主义语言学所涉及到的功能是()和()。

27、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七种功能()()()()()()和()

28、韩礼德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和()。

29、()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30、()”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学者哈里斯(Z.Harris)于1952年最早提出这一术语。

31、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提出“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J.Austin)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同时进

行三种行为,即()()和()。对“会话含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会话中说话者()的研究。

32、60年代中期,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会话能顺利地进行需要双方互相配

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规则。他提出合作原则()()()和()。

33、英国学者利奇(G.Leech)提出了(),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准则。

34、语音方面最大难点在于()。

35、()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难认、难记、难写。

36、智力包括()()()()()和()

等。

37、()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

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38、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称为()。

39、教学过程的模式()()()()和()。

40、()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40、()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

41、()是一种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

程。缺点是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考虑不多。(希腊的夸美纽斯和德国的赫尔巴特代表)42、()是一种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包含了各方面的知识,课程的安排

应与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缺点是对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主义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代表人物是()。

43、()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

44、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和()。

45、主要教学方法:()()()和()。

46、大脑右半球主管()()和()等跟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

47、左半球则主管(),主要是言语、概念和计算能力。

48、伦尼伯格(E.Lenneberg)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的()。

49、()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50、记忆按内容分为()()()和()等;

51、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和()。

5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和()。

53、()第二语言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记并记住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程,是建立暂时神经联系或者叫记忆痕迹的过程。

54、识记按照目的分为()和()。

55、识记依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可分为()和()。

a)()是对没有意义或学习者尚未理解其意义的材料,依靠机械重复进行的识记。

b)()则是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并纳入已建立的知识结构之中的识

记。

56、重现按照有无目的分为()和()。回忆以()为基础。

57、()是指由一种事物想到具有某种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心里活动,分为: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

联想和关系联想。

58、()即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地再认或重现,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不能巩固,也即存

储的信息不能正确地提取出来。遗忘可分为()()()和()。

58、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一是()另一种是这是()。

59、干扰信息保持的因素有两种:一是();二是()。

60、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为标志。

60、构造主义学派奠基人是(),而典型代表人物是其学生英国心理学家()。

61、构造主义学派学派主张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并将人的经验分为

()、()、()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62、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等。

63、机能主义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但更重视客观的实验和测量。

6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和()。

65、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

66、行为主义主要有两个特点:()和()。

67、()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影响,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早期行为主义者的“刺激——反应”模式强调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系,否认人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68、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69()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70、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包括()()()和()四个阶段。

71、80年代初,张占一等人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和()。

72、()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73、()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74、吕必松提出()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特殊文化因素。

75、具体来说,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应该是三个层次,即()()和()。

76、()主要指语言系统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主要隐含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在跨文化交际中制约着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交际误解和障碍。陈光磊把这种文化因素分为()、()和()。、1

77、()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

维方式。(P133)

78、()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

和思维方式。首先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

79、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和()。

80、、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是()和()。

81、所谓()是指主动作用于环境,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的有机体的自发反应。

82、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按学习的复杂程度,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和()。

83、加涅认为学习行为分为八个阶段()()()()

()()()和()。

84、()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

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85、()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

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86、()指在使用语言时,意识所控制的是话语所表达的内容而不是它的语言形式。

87、()单纯模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88、()指在使用语言时,意识所控制的是话语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它所表达的内容。

89、()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

90、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9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和()五个阶段。

92、刺激——反应论(p159)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盛行于20世纪40、50年代,代表人物是()。

93、先天论(P161)又称()”,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以其于80年代提出的

94、认知论基础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的发生认知论。

95、()儿童遇到新事物、新经验,总希望把它结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其成为自身一部分。

96、()同化成功后,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平衡。

97、()指如果不能纳入原有的图式,儿童就要调整原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同化新

事物。

98、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从语言交际功能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

99、对比分析假说是由()于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期提出的假说。

100、()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有()和()之分。

101、中介语假说美国语言学家()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1972年发表的()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

102、()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伴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语言系统。

103、塞林克把中介语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和()等五个方面。

104、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产生()”现象。

105、()提出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106、()()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1985年在其《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和(),总称输入假说理论。

107、()提出文化适应假说,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看作是逐步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把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看做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该目的语的掌握程度。

108、()是指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因此,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就成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

109、()主要指学习者在情感方面影响到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包括语言障碍带来的焦虑,文化震荡带来的恐惧紧张以及动机、自尊心等。

110、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人因素的研究,研究学习者()、()和()等方面。

111、对语言习得外部因素,即语言习得环境的研究,包括()和()。

112、()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113、负迁移对学习产生两种干扰:一是()指目的语中需要学习的某一种语言项目是第一语言中所没有的,第一语言中所缺少的东西在学习时就要受到阻碍,如汉字的学习;另一是(),即第一语言的某一语言项目虽然在目的语中没有,但在学习过程中要顽强地介入。

114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和()。

115、沃德霍把对比分析假说分为()和()两种。

116、()是以事前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为基础来预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能产生的错误,这种预测常常不能达到目的。

117、()则是从两种语言的相似与不同点事后解释学习者已形成的错误的原因。这样对比分析在更大范围内寻找错误的来源方面仍能发挥作用。

118、()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119、偏误分()和()两种。(科德)

120、()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121、()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122、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语言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

123、偏误的严重程度分为()和()。

124、()根据学习者在学习中由于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全面或因错误推断而造成的偏误。125、()由于第一语言的干扰造成的偏误。

126、()表示学习者对某一语言规则并不了解,这类偏误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纠正。

127、()不一定是对该规则不了解,可能是有其他因素,如因交际中的快速反应二监控不够,也可能是一定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128、科德提出()与()的分类方法。

129、科德还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把偏误分为三类:()指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形成之间的偏误;

()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成的目的语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错误;()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

130、偏误的来源有()()()和()

131、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和()。

132、()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偏误。

133、()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恰当地扩大使用而造成偏误。(目的语负迁移)

134、()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目的语的冗余信息,将复杂的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135、()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136、()要全面研究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和中介语的特征,仅研究学习者一方的语言表现的运用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以研究语言交际活动中双方应接的连贯表达为目的的话语分析。

137、语言习得的有关生理因素主要是()。

137、()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是成功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组成的综合能力。

138、()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语言学能测验,根据卡罗尔的观点主要考察()()()和()四部分。

139、()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140、学习策略大体可分为()和()。

141、()指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包括()()()和()。

141、()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142、()是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143、()是易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部分与整体区分开来,能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受其他部分的干扰。

144、()是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145、()有此性格的的人在学习中善于周密地思考,全面分析,反复权衡以后才做决定或反应146、()是类人在学习中反应快捷,甚至不假思索,在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宁愿用猜测的办法。

147、()是对模糊不清或有歧义的问题的接受与容忍的程度。(P217)

148、()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149、()是个体自身所产生的动力,常常来自个体对所做事情的兴趣和对其意义的认识。

150、()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别人的影响、奖赏、惩罚等。

151、()是指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具体、局部的动机。如,考试。

152、()与长远目标,特别是有社会意义的目标相联系。

153、()是指为了跟目的语社团直接进行交际,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多的接触,甚至想进一步融合到第二语言社团中成为其一员。

154、()是指把第二语言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如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寻找工作等。

155、()态度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

156、()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自我判断。自尊心强,即充分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持肯定积极的态度。

157、()是个体的一种防御外部伤害、保护自我的心理屏障。

158、()焦虑是一种性格特征。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在做事之前或做事之后都可能产生对能否做好事情的焦急、担心和忧虑的情绪。

159、()是设身处地地领会别人的思想和感情。这是人与人交往中相互沟通、消除隔阂、达到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如,假设、揣摩、推测等。

160、社会环境包括()和()。语言环境包括()、(),特别是在该社会中广泛使用的鲜活的目的语口语是最重要的语言环境。(p228)161、()主要指由教师、教材和学习者相互之间所提供的目的语语言输入以及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的各种操练和交际性语言活动。

162、()可以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称为学科的名称(如,外语教学法),也可以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如,听说法、交际法),还可以指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等)。

163、()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164、影响较大的流派按其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派:()()()()。

165、()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166、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的()(德

C.wolff沃尔夫)。

167、()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与语法翻译法对立的教学法。

168、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否认意识在期间的作用。

169、情景法代表人物为()和()(英国),其语言学理论是英国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强调模仿形成习惯。

170、听说法的教学过程,按特瓦德尔的归纳分为五个阶段:()()()()和()。(P250)

171、自觉实践法的特点:()()()()()和()。

172、认知法60年代产生于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17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强调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而绝不是简单刺激——反应和模仿、重复。

174、团体语言学习法60年代初创立于美国,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

175、团体语言学习法的心理学基础是(),强调整体学习观。

176、默教法是美国教育家()于60年代初首创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177、全身反应法于6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178、()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于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179、正确的暗示主要有两种手段:()和()。

180、()是指教师的威信和信息来源的威信。

181、()是指把成年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看做是小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像家长与孩子,由教师组织活动,扮演各种角色。

182、自然法是7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的新教学法,倡导者为()和()。183、()指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原则。

184、自然法把第二语言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和()。

185、()指功能作用的对象,也就是功能的具体内容,常用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分为普通意念和特殊意念。

186、()指与功能相关的时、空、数量等关系,比如,存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心理关系、指代等,适用于各种话题和背景,是所有学习者都必须掌握的,与功能成为“共核”。

187、()是由话题直接决定的词汇项目,也就是各种词汇,如个人身份、住处、业余爱好、旅行、健康福利、买东西、食物饮料、花鸟鱼虫、家庭社会、服务行业、问路、语言、天气、公共标志等。

188、()、()、()是交际的三大要素。除了这三要素以外,人们的交际活动还涉及到情景、社会、性别、心理等作用,语体或语域,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语言的辅助手段等。

189、语体或语域一般可分为:()、()、()、()和()五种。

190、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和()。

191、()就是指听说读写的技能,言语技能以语言要素为基础,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正确性。

192、()指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言语技能为基础,不仅要求言语的正确性,还要求言语的得体性。

193、()指在一定的语境下语言的使用规则,也就是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

194、()是在教育言语的内容、形式和应对方式进行选择的规则。)目的和具体教学目的的指导下,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根据专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最优化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程,形成合理的、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

195、()学习者心理、生理特点,如年龄、性别、性格,学习者文化程度,目的语起点,母语与目的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教师的水平和经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目的语环境等。196、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和()的要求。

197、()包括未来使用目的语的场景、方式、交往对象、达到的程度、目的语的语域、语体等。对外汉语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大体上分为三类()()和()。

198、()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某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学计划是以课程设计为核心的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方式和学时分配。

199、()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通常分为教材设计()、()和()录三部分。200、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五个原则()、()、()、()和()。

201、教材设计的类型按教材的体例分为()、()、和()三类。202、教材设计的类型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为()()()()()()和()。

20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和()四个阶段。

204、()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和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定班级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教学的形式。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有()、()、()和()四个阶段。

205、备课与写教案的具体工作有()()和()三个方面:。

206、根据提问的目的教师的提问类型,()、()、()和()。

207、根据提问的性质,教师的提问类型分()、()、()、和()。

208、语音教学的方法: ()、()、()()、()和()

209、词汇教学方法: A直接法 B翻译法 C情景法 D语素义法E搭配法 F话语联结法 G比较法 H类聚发 I 联想法练习的类型:A机械性练习 B有意义的练习 C交际性练习

210、语法教学方法有()()和()三种方法。

211、()是根据一定的评估目的,以抽样方式通过有限试题来诱导出受试者的言语能力,然后借助于定量描述来推断受试者掌握的该语言的知识和能力。

212、影响测量言语行为的因素有()()()和()。

213、按用途分语言测试的种类()()()和()。214、()()又称潜能测试或性向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和素质。学习语言的潜能包括:()、()、()()、()和()。

215、(又称课程测试,目的是检查学习者在某一教学阶段是否掌握了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上取得什么成果。

216、()又称能力测试,目的是测量受试者现有的整体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评定是否达到胜任某项任务的要求。

217、()是为了了解受试者在学习某一具体内容或在较短的一段学习时间里所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测试,目的是迅速直接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

218、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语言测试分()和()。

219、按命题方式语言测试分()、()和()。

220、按分数解释的方法语言测试分()和()。

221、()测定受试者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标准的一种测试。用其成绩与标准比较,而不与其他人比较。

222、()将受试者的个人成绩与集体考试成绩相比较,以决定受试者的成绩在集体中的位置的一种测试。

223、、按测试的制作要求语言测试分()和()。

224、()是以现代教学测量学的理论为依据,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对考试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处里,对误差进行严格控制,有较高效度、信度,能测出受试者真实水平的测试。

225、()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命题、施测和评分的测试。

226、语言测试的评析标准()()()()和()。

227、()又称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能测试出预定要测量的东西。228、效度分为()、()、()、和()。

229、()指某个测验或考试从表面看来是否测了它旨在测量的东西,有没有缺漏的部分,有没有偏题怪题。

230、()测试内容是否是应该考察的,是否反映了这项测试的要求,或者说试题所包含的内容代表性、准确度和覆盖面如何。

231、()又称理论效度,指考试结果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们根据某种理论做出的预测,而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测试成绩。

232、()指确定一种能反映测试效度的参照标准,然后考察某一考试与该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

分共识效度(指这次考试与时隔不久的作为标准的另一次考试相比较,看两者的相关程度)和预测效度(指这次考试与未来的考试相关程度)。

233、、()又称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或稳定性,也就是考试成绩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234、信度一般从三个方面衡量:()()和()。

235、影响信度的因素()()()()和()。

236、()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知识和能力差别的性能,是试题的质量标准。

237、()指测试是否简便、经济、易于操作、便于管理组织。

238、()测试是用来检查教学效果的,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给教学以影响,这就是测试的后效作用。

239、标准化语言测试的过程()()()和()。语言测试的内容与主要题型有()、()、()()、()和()。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 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 [A] 语法[B] 语音[C] 文字[D] 词汇 2、现代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A] 象形字[B] 指事字[C] 会意字[D] 形声字 3、“长”字的第一笔应是()。 [A] 撇[B] 竖[C] 竖提[D] 横 4、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B] 汉字是语素文字 [C] 汉字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的文字系统 [D] 汉字是音节文字 5、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 [A] 语音[B] 语法[C] 汉字[D] 词汇 6、我国第一部以偏旁部首整理出来的字书是()。 [A]《说文解字》[B]《集韵》[C]《康熙字典》[D]《中华大字典》 7、当前要提高汉字的使用效率,首要的是()。 [A] 继续简化汉字[B] 促进汉字规范化 [C] 实现汉字拼音化[D] 提高汉字书写水平 8、汉字是()。 [A] 语素文字[B] 音素文字[C] 音节文字[D] 拼音文字 9、词里只包含一个语素的是()。 [A] 蜡烛[B] 蝴蝶[C] 著作[D] 桌子 10、元音-i[前]是()。 [A] 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B] 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C] 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D] 前高圆唇舌面元音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 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的历史:东汉、隋唐、明清 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 建国(1949)以来: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创期(1950 --- 1978) 1.初创阶段(1950 – 1961) 1950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任课教师、教材 1952年9月28日,原“清华大学语文专修班”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51 — 1961接受了60多个国家3315个留学生。此外,在广西还为越南培养了数千名留学生 1952年我国政府开始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 教学特点: (1)教师曾在国外任教过,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把教外国人汉语与教本国人汉语区分开来。 (2)名家初期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高起点、实力强特点。 2.巩固阶段(1962 – 1966)、 1962年6月26日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5年1月9日,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62 —1965 接受了3944个留学生。此外,还承担了3000多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4000多留学生被责令回国,少数坚持到1968年6月结束课程才回国。 1971年4月北京语言学院被宣布撤消。 科研:教学法,实践性原则,强调运用,“精讲多练”、“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3.恢复阶段(1972 – 1977) 70年代初,国际环境: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3个国家先后与我国建交。 1972年10月30日,中央重视:总理亲自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 1973年9月北语开学,接受42个国家383名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 (2)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3.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4.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10.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1. 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3. “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一、填空题 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_______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二章 测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二章试题1

————————————————————————————————作者:————————————————————————————————日期: 2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卷(一) 一组:王娟、赵丽芳、刘雪、宋婷婷、张梦竹、刘振东一、选择(15×1′) 1,被称为实验心理学鼻祖的是德国心理学家()A华生 B 斯金纳C皮亚杰D冯特 2,()提出了新的行为主义公式:刺激——反应——强化A斯金纳B华生C巴普洛夫D皮亚杰 3,六十年代乔姆斯基的()理论问世,它是认知心理学的语言理论基础,对于认知教学流派的形成有直接的 关系 A结构主义语言学B机械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 社会语言学4, 20世纪()克拉欣提出了“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5,语法翻译法作为一种古典的翻译教学法,在()得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 A十九世纪初B十九世纪下半叶 C二十世纪40年代D二十世纪50年代6,第一个成熟的科学的教学流派是() A直接法B听说法C认知法D语言翻译法 7,以下()是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

A贝力子B奥伦多夫C弗里斯D古根汉8,()主张按“幼儿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来教外语,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自然法” A叶斯珀森B帕默C贝力子D韦斯特9,第一个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全面掌握和注重观察,分类,判断及作出结论的能力的培养等观点的是()A贝力子B叶斯珀森C帕默D艾克斯力10,口授法的代表人物是() A帕默B韦斯特C贝力子D叶斯珀森11,阅读法的代表人物是() A帕默B韦斯特C贝力子D叶斯珀森12,直接法的教材是() A《新概念英语》B《跟我学》 C《走遍美国》D《基础英语》13,()以编写《基础英语》而著称于世 A帕默B奥伦多夫C艾克斯力D布龙菲尔德14,听说法产生于() A19世纪下半叶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5,听说法在语言发面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语言学B转换生成语言学 C机械语言学D结构主义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就是一门专门得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得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这就是按人们获得语言得先后顺序来区分得两个概念。 2、母语与外语——这就是按国家得界限来划分得。 3、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这就是按言语社团,通常就是按民族得界限来分得。 4、目得语——这就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得语言。 二、学科名称得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教学 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 6、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 三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得提出(P7、8)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任务与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任务 ? 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任务就是研 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教育原 理、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并用来 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 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教育目 得。 ?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得核心内 容就是对外汉语教学。 ?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得主体——学习者与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与教师得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得客体——所教得目得语,即作为第二语言得汉语。 学习与教学活动得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测试评估四大环节得理论与实践。 ? 外部因素: 首先就是一些基础学科,其次就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与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者所产生得影响,还包括国家得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得影响。 二、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体系 1、国内外学者提出得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P10) 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三个层次) ? 第一层次:理论基础。七个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 学科、哲学。 ? 第二层次:学科理论——属于本学科范围内得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 应用研究:总体设计研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研究(P18) ? 第三层次:教育实践。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性质与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得性质与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得性质:对外汉语教学就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就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大题

中介语的特点:(三大特点:可渗透性,动态性,系统性)P169 1.中介语在其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语言系统。中介语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有的特点和功能,可以作为交际工具。 2.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替工,中介语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逐渐向目的语靠拢。 3.赛克林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五个方面。也可以说中介语是学习者在未完全掌握目的语情况下所做的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 4.中介语存在一定的偏误并且有反复性。中介语曲折发展并靠向目的语,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有可能规律的重现。 5.中介语的偏误具有顽固性,语言中的一部分会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僵化,特别在语音方面。大部分学习者可能一辈子使用的都是中介语。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完整,不知道具体考啥) 起点:1957《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在一般的语言习得规律之外探讨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建立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体系, 对比分析:(P185-191完整版) 1、目的: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语言分析方法。 2、理论基础: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 3、步骤: ○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基础 ○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3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4、意义&局限: 意义:通过目的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两种语言差异中发现第一语言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干扰,给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信息。 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便于更有效地制订大纲、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与测试。在老一辈的倡导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一直坚持汉语与外语的对比研究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局限: 1.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越大。但其实并非如此,两种语言差别虽大但干扰小,学的准确(举例子) 2.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错误并不只来自第一语言干扰 3.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不全面。

对外汉语教学法-模拟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①语言的______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 语言交际能力。 ②______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法国。《新概念英语》是这种教 学法的典型教材。 ③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______。 ④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所以形成各种流派,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 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产生了严重作用外,_____________及其他相邻学科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⑤话语分析是对话语的_______分析,是一种动态的分析。 ⑥教学单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是依据教材的_______划分的。 ⑦学习语境主要指课堂、教材、教师和_______。 ⑧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区分失误和_______这两种例外性质的错误。 ⑨在一本教材中包括了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训练内容的称为_________教材。 ⑩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_________试题。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建国以来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0年成立于: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北京外国语学院 D.北京师范大学() 2.《语言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也是______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A.直接法 B.听说法 C.自觉实践法 D.功能法 () 3.最早提出“中介语”概念的是 A.奥苏贝尔 B.皮特.科德 C.塞林格 D.克拉申 ()4.进行教学总体设计的关键是______与_______相一致。 A.教学原则、教学类型 B.教学目标、教学类型 C.教学原则、教学内容 D.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 5.会话教学最根源的原则是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整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知识点目录 绪论篇 第一章 1. 什么是第一语言?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母语?什么是外语?什么是目的语? 第一语言是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这里所说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是两者不能等同。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1)一个在美国出生的香港孩子首先学会了英语,他掌握的这种语言是他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外语 (2)李明学习汉语之后,又继续掌握了法语。法语是他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母语 (3)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汉语是他的()。 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 (4)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英语是他掌握的()。 A母语 B外语 C第一语言 (5)人们正在学习并且希望掌握的语言被称为()。 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 答案: (1) A (2) B (3) A (4) B (5) C 2.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称呼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只适用于中国。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的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从1982年提出后一直使用至今。但是这一名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1)中国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被称为()。 A中国语教学 B对外汉语教学 C华文教学 (2)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除外国人外,还包括()。 A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B外国人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甚至更多,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注意:不能把第一语言与母语完全等同起来,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如移民国外的子女,学习的第二语言倒可能是自己的母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能叫做外语,只能叫非本族语。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英文缩写TCSL)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名称 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 6、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向)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而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们应当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任务二: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国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外国语:指外国的语言 2(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民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3( 目的语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二、判断正误 1. 母语就是第一语言。错 2. 对我校的英语系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对 3. 中国移民在英国学习英语,英语是他们的外语。错 4. 对正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目的语。对 5. 汉族的孩子出生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入学后,他学习蒙语或者藏语,那么蒙语或者藏语是他的第二语言。对三、问答题 1( 对外汉语专业的理论基础(支撑理论)有哪些, 理论基础包括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紧密的7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这七个学科本身是独立学科,其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于本学科的语言教学,但是他们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主要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当然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对这些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或者叫做支撑理论。

2(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作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以后研究及运用影响深远。 3( 对外汉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有何区别, 对外汉语语言学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也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客体的研究。而汉语语言学因为已经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将对对外汉语语言学研究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替代,因为对外汉语语言学需要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这一新角度描写研究汉语。 不同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 1.研究目的培养运用汉语交际对语言规则系统的 的能力理性的认识 2.研究内容通过与学习者母语追求理论知识的系 对比得出的汉语特统性与完整性 殊规律,并研究如 何将这些规律、知 识转化为学习者的 技能 3.研究的侧重点从意义表达出发,单纯从语言结构出 突出用法和功能研发,集中于描写、 究,多讲句子条件,分析语言现象 建立汉语组装规则 体系 4.研究的角度从语言学、汉外对从语言学角度 比、跨文化交际、 语言习得、学习者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 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2、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 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想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3、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是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文化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 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 4、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 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 . 【流程:[教学流程] [1] 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 [2] 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新词的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学生跟 教师朗读单词。教师说出母语意思,学生说了英语单词。 [3] 讲授语法:讲解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语 法规则进行转换等。 [4]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学生分析语法与译成母语。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 [5] 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 [6] 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 5、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 模式和思维方式。 6、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 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 ·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P133) 2、语义文化(P135)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3、语用文化(p136):A称呼、B问候和道别、C道歉和道谢、D敬语与谦称、E褒 奖与辞让、F宴请与送礼、G隐私与禁忌】 7、暗示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 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于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 所谓暗示,是指建议或诱导,正确的暗示主要有两种手段:威信和稚化。 8、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 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练习题 配答案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一、填空 1、一个在香港出生的美国孩子首先学会了粤语,他掌握的这种语言是他的__第一语言_。 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__交际_____能力。 3、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是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____课堂教学_______和语言测试。 4、来华留学生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老师根据学生学过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样的测试叫___成绩测试______。 5、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大脑发育过程确定的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段被称为____临界期__。 6、如果一个人不太善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事物,而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我们则说他是属于____场独立性___型认知风格的人。 7、美国语言学家拉多1957年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______行为主义心理学_____是其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8、先天论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__语言习得机制__。 9、___交际法__法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有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0、目前有许多学者建议区分学习和习得。一般认为,成人在学校里通过课堂教学掌握目的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学习_____. 都是资格证上的原题 二.判断: 1.《基础汉语课本》是第一部结合功能法的对外汉语教材 2.听说法是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对 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不仅…… 三、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通常表现为为达到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在学习上达到某种学习目标的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学习的态度、努力行动四个方面 2.中介语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在目的语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学习者通过自身学习策略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又不同于第二语言,并随着学习进度的发展,不断向目的语过渡的独立的、动态语言系统 3.失误——偏误 是错误的两种形式,失误就是偶然发生的笔误或者口误,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说话者一旦发现,可以自行改正,而且相同的错误一般不会再发生第二次,即使是母语学习者也会犯类似的错误,这种错误不反应说话者的语言水平;偏误是由于目的语掌握得不好,经常性的、规律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偏移了目的语的语言轨道,说话者不能不行更改,甚至无法察觉错误的存在,它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水平。 4.迁移 是过去学习的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对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那么就是正迁移,如果起阻碍作用,那么就是负迁移。 四、大题 谈谈对"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教学原则的看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论述题

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视听法十分强调创造和利用情景进行语言教学,故而也被称为情景法。 ●视听法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外语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是为了培养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因而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四项技能的掌握才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模仿和操练是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而口语又是教学的第一目标,口语也是读写的基础,因此要听说读写全方面培养提高言语水平。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都是在一定情景中进行的。语言教学结合情景是真实地再现实际的交际活动。情景的出现一方面使学习者形象直接完整地体会语言材料的意义、使用对象和场合等,不必通过分析语法在拼凑组合中理解。另一方面,结合情景学习的语言材料,易于记忆,因为图像可使语言和意义紧密联系,录音有助于学习者整体感知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因素,增强感染力易于学习者掌握记忆。 3. 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视听法充分利用视听手段,在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时,辅以图像等实物直观和动作手势等语言直观。把外语教学变成了语言和意义图像直接联系的交际过程,培养了学习者通过外语的声音来直接理解表达思想。从而避免学习者因为依赖母语、文字为中介,追求目的语和母语的关系,过分以来文字符号而减弱对语音、语调的的表达练习。 4. 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要使学习者学习的词语和语言结构,能达到充分的、经常性的使用,就要对教学的常用词汇和结构进行一番选择,尽量挑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词语结构。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视听法的评价 1、视听法的主要优点 : (1)视听法的最大贡献是广泛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把语言和形象充分结合起来了,对以后的语言电化教学影响很大。教学方法活泼,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重视在情景中教学,强调整体感知语言的结构,在语流中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学材料贴近真实生活和实际的交际需要,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对后来的功能法有一定的影响。 (3) 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予以操练。 2、视听法的主要缺点 : (1) 有人为地割断口语和书面语的倾向,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2) 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3) 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 (4) 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也导致学生的理解可能有误。

精心整理打印版-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

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这一名称能统指以上各名称,但名称太长不上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与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与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 [A] 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 2、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来划分的。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 [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3、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A] 《基础汉语课本》[B] 《基础汉语》 [C] 《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 4、()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 口语训练[B]技能操练[C] 教材编写[D] 课堂教学 5、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 语法讲解[B]课堂教学[C] 听说训练[D] 教材编写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 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B]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 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D] 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7、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 观光期[B]挫折期[C] 逐渐适应期[D] 完全复原期 8、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 《初级汉语课本》[B] 《基础汉语课本》 [C] 《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 11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前言: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育一一第二语言教育一一对外汉语教育一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or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 2、第一语文和官方语言 (1)第一语文: (2)官方语言:是一个国家通用的正式语言或认定的正式语言。它是为适应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在国家机关、正式文件、法律裁决及国际交往等官方场合中规定一种或几种语言为有效语言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一般从该国使用范围最广或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如中国为普通话,日本为日语,法国为法语。有的国家只有一个官方语言,如德国,有的国家有好几个官方语言,如印度,有的国家没有法定的正式的官方语言,如美国。在一些国家的某些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官方语言。 3、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1)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母语≠第一语言) (2)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外语≠第二语言) 4、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1)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2)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5、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6、母语、本族语、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在有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了“次要语言”,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但也可能成为“主要语言”。 7、西方学者们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作了分工: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外语。 8、“第二语言”的含义?“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复杂关系? (1)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 (2)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没有关系);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本学科的名称: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本学科的正式名称也是用得最多的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但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只适用于中国。(补充:海外对本学科的称呼,美国称“中文教学”;日本称“中国语教学”;东南亚国家称“华文教学”。(2)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本来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包括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但在特定情况下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国际场合用的较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学术上较能准确指称本学科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缩写为TCSL。这一名称既能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能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还包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它涵盖了国内外所有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也显示了它本身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 “汉语教学” (特定情况专 指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教 学)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即“我国母语文教学” “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教 学” 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本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中国国内对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即“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2、本学科上位学科的名称: (1)应用语言学:这是使用得最早、最普遍的名称。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第二语言教学。 (2)外语教学:这是国外语言教学界广泛使用和我国外语教学界长期使用的名称。 (3)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 (4)第二语言教学:这是使用得愈来愈多的名称。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1、“教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 2、“教育”的内涵要比“教学”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对教育的研究,除了教学过程和规律以外,还要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全过程和教育规律。 3、为什么提出用“对外汉语教育”取代“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名称更规范?P8 因为本学科研究的任务不仅限于教学,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更能体现本学科的性质。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一项任务,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 3、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的内部因素: (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的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3)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 4、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外部因素: (1)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2)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3)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社会及具体的教育单位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