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化学回归课本阅读指南

高三化学回归课本阅读指南

高三化学回归课本阅读指南
高三化学回归课本阅读指南

高三化学回归课本阅读指南

【实验化学】

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课题一: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与检验

1、化学原理:样品灼烧后,在灰分中加水,碘元素以I—-进入溶液,用适量Cl2或H2O2氧化,用淀粉检验I2,用CCl4萃取并分液来分离I2。

2、方案设计:

称取样品→灼烧灰化→溶解过滤→氧化→检验和萃取分液

3、实验注意点:

(1)实验前用刷子将海带刷干净,不能用水浸泡,要不然碘化物会部分溶解于水而损耗。(2)灼烧的目的:除去海带中的有机物,便于用水浸取海带中的碘化物

(3)灰化时,可以加点酒精浸泡。

(4)氧化的原理是:Cl2 + 2I—= 2Cl—+ I22I—+ H2O2 + 2H+ = I2 + 2H2O 但氯水不能过量,否则会氧化I2:5Cl2 + I2 + 6H2O = 2HIO3 + 10HCl

(5)不要向所有滤液中直接加淀粉溶液,否则后续实验无法操作

(6)实验现象:萃取时,下层紫红色,上层无色。

(7)分液漏斗操作要点:检漏;放气;分液时将玻璃漏斗口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下层液体从下面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

[ 例]

(8)步骤①灼烧海带时,用到的实验仪器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酒精灯、坩埚钳。(9)步骤⑥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还需经过蒸馏。最后晶态碘在里聚集在蒸馏烧瓶内。

(10)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 + 2I—+ 4H+ = Mn2+ + I2 + 2H2O

(11)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有如下实验操作步骤:

A、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B、把50毫升碘水和15毫升苯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D、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E、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F、静置,分层

G、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H、将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12)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碘水中萃取碘的溶剂的是AC

(A)热裂汽油 (B)CCl 4 (C)酒精 (D)甲苯

课题二:用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1、 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纸层析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把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吸附在滤纸上的样品的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各组分会在两相之间产生不同的分配现象。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得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快一些;而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得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一些,这样,性质不同的组分就分离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2、 将含有Cu 2+、Fe 3+的溶液涂在滤纸一端,并在这一端用丙酮和盐酸作展开剂,在滤纸的 毛细作用下,展开剂携带待分离的物质沿滤纸纤维向上移动,由于Cu 2+、Fe 3+的移动速度不同,一段时间后,Cu 2+、Fe 3+距起点距离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Cu 2+、Fe 3+可用氨熏显色。

3、 Fe 3+、Cu 2+的显色反应

Fe 3++3NH 3.H 2O=Fe(OH)3↓+3NH 4+ 红棕色 Cu +4 NH 3.H 2O=Cu(NH 3)4+4H 2O 深蓝色 4、层析法的操作方法:

(1)配制试样溶液:取一只表面皿,加入1ml 饱和FeCl 3溶液和1ml 饱和CuSO 4溶液,混

合后作为层析试样。

(2)裁纸:取一张滤纸,裁剪成1.5cm ×20cm 形状。

(3)画原点:离滤纸末端约2cm 处用铅笔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 (4)点样:用毛细管取试样溶液,轻轻点样于原点上,晾干,重复

3~5次。斑点直径需<0.5cm

(5)取展开剂:此实验的展开剂为丙酮(取一定量)。 (6)层析操作:按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滤纸不可触及 试管的内壁,纸条末端浸入展开剂约0.5cm,不能让试样点浸入 展开剂.

(7)显色反应:注意观察滤纸条上色带的变化,滤纸条取下后用氨气熏,观察颜色变化;氨熏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5、实验现象和结果

氨熏后上层红棕色,下层深蓝色。说明Fe 3+移动速度更快一点,所以在滤纸的上方。 6、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a

滤纸吸水性很强,点样操作要求迅速,用毛细管蘸取试样在滤纸条的原点处轻轻点样,晾干后再点,重复3~5次,要求留下斑点的直径小于0.5cm 。

b 、在层析操作中,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果试样点接触展开剂,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c 、纸层析法中的展开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

滤纸

课题三:硝酸钾晶体的制备

1、原理: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工业上制取硝酸钾就是利用了该原理。

2、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溶液,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的方法。此方法主要用于随温度改变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 。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的方法。此方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明显减小的物质 如KNO 3。

4、装置如右图

热过滤装置

5、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

6、影响晶体的生成条件

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小,反之,可得到较大的晶体颗粒 7、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参照蒸发结晶和减压过滤的注意事项P14

热过滤

NaCl 晶体

减压过滤

原料 KNO 3晶体 滤液

滤液

专题二、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题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2Al

【交流与讨论】

1、为什么可以用铝质槽车装运浓硝酸?

铝被浓硝酸钝化,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2、家中的铝锅不宜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清洁球清洗,为什么?

因为金属球会擦去铝片表面上的氧化膜。

3、工业上如何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为原料制取铝,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NaAlO2 + CO2 + 2H2O = NaHCO3 + Al(OH)3↓

2Al(OH)3==== Al2O3 + 3H2O

4、可溶性铝盐(如氯化铝、明矾等)可以作净水剂,净水的原因:

Al3+ + 3H2O Al(OH)3 + 3H+

课题五:乙醇与苯酚的性质

一、乙醇、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

将1ml乙醇溶解到2ml乙醚中配成溶液,然后加入一小块金属钠。现象:钠沉底部,有气泡产生。

将1.5g苯酚晶体溶解到2ml乙醚中配成溶液,然后加入一小块金属钠。现象: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结论:苯酚和钠的的反应较快.说明酚羟基比醇羟基_活泼_。本实验不能直接用苯酚固体,也不能用水来溶解苯酚。

二、乙醇的氧化反应

1、铜丝在酒精灯中灼烧

实验步骤:

(1)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增大接触面积)

(2)点燃一盏酒精灯,把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

焰上灼烧,观察现象:铜丝变黑(生成了CuO)

(3)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观察实验现象:铜丝又变成亮红色△

CH3CH2OH + CuO →CH3CHO + Cu + H2O

4)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外焰移动,观察实验现象:铜丝又变黑(生成了CuO)

2、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1mL2mol/L H2SO4溶液,再滴加3~5滴5%K2Cr2O7溶液,然后滴入乙醇,振荡,观察实验现象:K2Cr2O7溶液变成绿色, (可用于检验汽车驾驶员是否

酒后 开车)

3CH 3CH 2OH + 2K 2Cr 2O 7 + 8H 2SO 4 = 3CH 3COOH + 2Cr 2(SO 4)3 + 4K 2SO 4 + 11H 2O 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K 2Cr 2O 7溶液有何现象?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三、乙醇的脱水反应

浓硫酸

CH 3CH 2OH

CH 2=CH 2↑+ H 2O (消去反应) 170℃

1、圆底烧瓶内的物质有:乙醇、浓硫酸、沸石(加入的先后顺序)

2、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

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本实验常用的催化剂有:石棉绒、P 2O 5

4、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浸末在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体中 迅速升温到170℃:防止副反应的发生(140℃生成乙醚)

5、洗气瓶中盛2mol/L 的NaOH 溶液:吸收反应中产生的CO 2

6、反应较长时间后,烧瓶中液体可能变黑,产生的气体有一股刺激性气味:

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使乙醇脱水后生成碳,因而为黑;同时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乙醇或碳生成SO 2和CO 2。

7、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mL 溴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溴水褪色 CH 2=CH 2 + Br 2 → CH 2Br —CH 2Br (加成反应) 8、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mL 0.01mol/L 的KMnO 4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KMnO 4溶液紫色褪去,发生了氧化反应。 四、苯酚的性质

65o C 以上苯酚与水__互溶_,冷却后得到的苯酚浊液,可用_分液_的方法与水分离。

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课题六: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一、牙膏中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CaCO 3存在于摩擦剂中,甘油存在于保湿剂中,牙膏的pH 值>7 CaCO 3、甘油的检验化学原理

(1)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不

(2水、坚硬、颗粒较大。

(3)新制Cu (OH )2的配制:向1mL0.5mol/L NaOH 溶液中加入几滴1mol/LCuSO 4溶液。 (4)牙膏中含有一定量的甘油,其主要功能是作保湿剂,检验时加入新制Cu (OH )2,产生的现象是 溶液变成绛蓝色 ,化学方程式为

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1、 火柴起火的原理

安全火柴的火柴盒侧面涂有红磷(发火剂)和Sb 2S 3(易燃物)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 3、MnO 2等氧化剂和易燃物如硫等。当两者摩擦时,因摩擦产生的热使与KClO 3等接触的红磷发火,并引起火柴头上的易燃物燃烧,生成一定量的SO 2。

2、 火柴头中的硫元素检验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

将火柴点燃,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能否使KMnO 4褪色来检验。从燃烧后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推测出是SO 2进一步推测出含有S 元素。

实验一:取两只洁净的小烧杯,标记为甲、乙,在乙烧杯中加入10ml

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将两根火柴伸入甲烧杯里,再用一根

燃着的火柴点燃火柴头(如右图所示),待火柴头燃尽,即将火柴移

出,迅速将_将甲烧杯倒扣在乙烧杯__上,轻轻_振荡_乙烧杯,观

察实验现象:紫色溶液褪去。(利用了SO2的还原性)

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H2SO4

实验二:用漏斗、试管、注射器、导管等组成如右图装置,将两

根火柴放在漏斗下面,用一根燃着的火柴点燃火柴头,使火柴

头燃烧。慢慢拉动_拉动注射器的活塞_进行抽气,让火柴头燃烧产

生的气体通过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紫色溶

液褪去。

注:KMnO4酸性溶液可用品红溶液或溴水代替;但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因为火柴燃烧后产生CO2,影响检测效果。

3、火柴头中的氯元素检验的两种化学原理

方案一: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以检验Cl-。(因为燃烧后KClO3分解产生KCl和O2,Cl 元素转化成Cl-,通过检验Cl-进一步推测Cl元素。)

方案二:将3~4根火柴摘下火柴头,再将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HNO3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元素。

ClO3-+3NO2-+Ag+=AgCl↓+3NO3-

(直接检验,利用ClO3的氧化性转化成Cl-,接着通过检验Cl-来确定Cl的存在)

课题七:亚硝酸盐和食盐的鉴别

NaNO2俗称“工业盐”,其外观与食盐相似,易导致误食而中毒,可通过化学实验加以鉴别。

1、NO2-的不稳定性

向NaNO2溶液中加酸,生成HNO2。HNO2不稳定,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甚至常温下也会分解,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

NaNO2+H2SO4(稀)=NaHSO4+HNO22HNO2=NO↑+NO2↑+H2O

2、N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2NO2-+2I-+4H+=2NO↑+I2+2H2O (I2可用淀粉检验)

NO2-+Fe2++2H+=NO↑+Fe3++H2O (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还原性:5NO2-+2MnO4-+6H+=5NO3-+2Mn2++3H2O (KMnO4紫色褪去)

3、与NaCl的鉴别

NO2-和Cl-中加AgNO3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但AgNO2可溶于稀HNO3,AgCl不溶于稀HNO3。

Ag++NO2-=AgNO2↓

(1)逐一设计鉴别NaNO2和NaCl的实验方案,结合方案1的提示,完成以下填空。

(以含有NO-所产生的现象填空,文字简明扼要。)

2

试纸,其理由是:NaNO2溶液呈碱性,NaCl溶液

呈中性。NO

2—+ H

2

O HNO2+ OH—

(3)在家里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别NaNO2和NaCl?

把两种固体分别溶于碗中,用手接触碗,有明显吸热的为NaNO2。

(4)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

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D )

A 酸性

B 碱性

C 氧化性

D 还原性

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课题八:Na2S2O3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S2O32-+2H+=SO2↑+S↓+H2O

2、如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可以通过记录出现浑浊所需的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3、实验比较法

实验比较法常常通过平行实验或先后的系列实验作观察和对比,分析影响的因素,值得指出的是,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

【例1】结合以下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比较法是人们研究各类问题常用的方法,但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

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

上述表中可以比较的组合有A和B、B和C 。

(2)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O2↑+S↓+H2O

(3)上述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D ,最慢的是 B 。

(4)判断上述反应速率快慢的实验现象可以是两溶液相混合时开始记时,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十”字完全遮盖时结束,所用时间越少,反应速率越大。

课题九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的有关知识

催化剂通常是参与反应的,只不过反应掉多少,在最后又生成了多少,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注意与中间产物的区别。

2、催化剂是如何改变反应速率的

催化剂能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使得具有平均能量的反应物分子只要吸收较少的能量就能变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所占分数增大,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3、哪些因素会改变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除了催化剂的种类外,还与试剂的用量、浓度、状态、反应温度等因素有关。

例:右图是研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图。某学生研究小组在50m 量筒中盛满水,倒置于水槽中,通过分液漏斗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内中已有适量催化剂),记录各时间段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一: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进行以下四组实验。

第1组:粉末状的二氧化锰0.2g+ 5ml 6% H2O2

第2组:粉末状的二氧化锰0.2g+ 3ml 10% H2O2

第3组:粉末状的二氧化锰0.1g+ 5ml 6% H2O2

第4组:颗粒状的二氧化锰0.1g+ 5ml 6% H

实验二:以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均为5ml 6% H2O2)分解反应速率影响进行研究,记录反应的时间t和相应的量筒内的气体体积读数V,用(V2—V1)/t作为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单位:m l·s-1),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1)写出H2O2分解的反应方程式:2H2O2=====2H2O + O2↑

(2)实验一的几组数据能说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催化剂的用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大。

(3)实验二的几组数据反映出: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速率影响是不一样的

(4)用碰撞理论解释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催化剂能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使得具有平均能量的反应物分子只要吸收较少的能量就能变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所占

分数增大,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5)比较反应速率可以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也可测产生相同体积所需的时间。

课题十、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CoCl2溶液的变色原理

[CoCl4]2-+6H2O[Co(H2O)6]2++4Cl-

蓝色粉红色

溶液稀释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溶液的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粉红色;

加入Cl-,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逐渐转变为蓝色。

2、CoCl2水合物呈现不同颜色的机理

CoCl2.6H2O CoCl2.2H2O CoCl2.H2O CoCl2

粉红色紫色蓝紫色蓝色

取一支试管,加入3mL95%乙醇溶液(乙醇作为溶剂)和少量(2~3小粒)氯化钴晶体(CoCl2.6H2O),振荡使其溶解,再逐滴滴加蒸馏水,到溶液恰好呈粉红色,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该试管(在加热过程中不断地失水),可以观察到颜色:粉红色→紫色→蓝紫色→蓝色

稀释时,溶液由蓝色→蓝紫色→紫色→很快变成粉红色(平衡向左移动);

O

O

1、CuCl2的稀溶液呈蓝色,而浓溶液呈黄绿色,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Cu(H2O)4]2+ (蓝色) + 4Cl- [CuCl4]2- (黄绿色) + 4H2O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进行

验证。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蓝色CuCl2稀溶液,再慢慢滴加6mL浓盐酸,若溶液颜色变成黄绿色,则存在平衡。

2、乙酸乙酯水解的方程式为CH3COOCH2CH3 + H2O CH3COOH+ CH3CH2OH 。

左边试管中加的是水,中间试管中加的是酸溶液,右边试管中加的是碱溶液。

CH3COOCH2CH3 + NaOH→CH3COONa+ CH3CH2OH

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

课题十一、原电池

1、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2、原电池实验

实验步骤:(1)Zn-Cu-稀H2SO4,连接灯泡,可以观察到小灯泡发光5~10s。

(2)一段时间,向烧杯中加入1~2g重铬酸钾(或KmnO4、或H2O2)振荡,此时灯泡又会复明,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

3、极化作用:开始时,Zn片上没有气泡,但不久后,Zn片上慢慢产生少量的气泡,这是

因为反应开始后,Cu片上产生气泡,这些气泡先附着在Cu片上,当反应持续进行时,气泡逐渐变大并离开Cu片上升,但是Cu片上始终有很多微小的气泡覆盖,阻碍H+在Cu片上得e-,Zn片上的电子也就不能顺畅地输送到Cu片上,所以,有些H+就直接在Zn片上夺取电子生成H2,这就是电极的极化作用。

降低极化:可以供给电极适当的反应物(如KMnO4、重铬酸钾、H2O2),由于这种物质比较容易在电极上反应可以使电极上的极化作用减小或限制在一定程度,这种作用称为去极化作用。

5、制作燃料电池

(1)将两根碳棒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立即投入到冷水中,反复操作3~5次,使得碳棒表面变得粗糙多孔(表面越粗糙越好,碳棒能够吸附越多的气体,效果也就越明显)(2)将上面的两根碳棒插入到KNO3溶液中,接通电源电解,两电极上有气泡(提供原电池中的H2和O2)

(3)切断电源,在两电极上接上音乐集成电路,通过发出音乐声说明H2、O2、KNO3溶液构成了氢氧燃料电池。

6、铁的吸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吸氢腐蚀:两支铁钉,其中一支绕几圈光亮的细铜丝。加入盐酸和K3[Fe(CN)6](铁氰化钾、能与Fe2+生成蓝色沉淀),观察绕有细铜丝的铁钉上产生的气泡多,铁钉周围先出现蓝色沉淀。

吸氧腐蚀:铁片上滴一滴含酚酞的食盐水,观察到酚酞变红,说明发生吸氧腐蚀:O2+2H2O+4e-=4OH-

一.原电池实验

1、 如右图所示组装一个原电池装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灯泡发光,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电极反应式为:正极(铜): 2H + + 2e —

= H 2↑

负极(锌): Zn —2e —

= Zn 2+

电池反应为 Zn + 2H + = Zn 2+ + H 2↑

一般来说,电池的极化作用都是很强的,极化作用会使电池的放电和充电变得迟钝。所以上述电池在工作较短的时间后,灯泡会熄灭。当加入一些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或双氧水等强氧化剂时,现象又会变得明显,原因是 强氧化剂降低了电极的极化作用 。 2、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又称丹尼尔电池。请回答:

(1)电极反应式:正极(Cu ) Cu 2+ + 2e —

=Cu

负极(Zn ) Zn —2e —

= Zn 2+ (2)电池反应式 Zn + Cu 2+ =Zn 2+ + Cu

(3)盐桥的作用是 沟通2个半电池,保持其电荷平衡, 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

(4)此电池的优点是 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盐桥(琼脂+饱和氯化钾溶液,作用是离子可以自由通过)

二、燃料电池的制作

1、把两根碳棒放在酒精喷灯上灼烧2—3min ,立即投入到冷水中,反复操作3—5次,其主要目的是 使碳棒表面变得粗糙多孔 。

2、右图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KNO 3溶液,C (Ⅰ)、C (Ⅱ)为上述处理过的碳棒(多孔石墨电极)。 (1)接通S 1后,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其电解的反应式为

电解

2H 2O === 2H 2 ↑+ O 2↑ 。

(2)电解一段时间后,当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多孔石墨 电极上有吸附着许多小气泡时,断开S 1,接通S 2,电流表的 指针发生偏转,电子流动方向如图所示。此时:

C(Ⅰ)的电极名称是 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 O 2+2H 2O+4e —=4OH —

C(Ⅱ)的电极名称是 负极 ,电极反应式是 2H 2—4e —

=4H 。

三、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KNO 3溶液

e -

课题十二、电解和电镀

1、电解饱和食盐水

取一支U型管,向管内加入饱和食盐水,并滴入几滴酚酞,用铁棒和碳棒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接上直流电源进行电解。

现象:在阳极收集到Cl2,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显蓝色。

阴极收集到H2(可用点燃检验),阴极由于H+的消耗,OH—剩余呈碱性,酚酞变红。

2、铁钉镀锌

电镀液的配制:含Zn2+的溶液。

镀件的处理:用细砂纸打磨铁钉,使铁钉光滑→放在80℃2mol/LNaOH溶液中浸泡5min (除去油污),用水洗净→放入45℃的浓盐酸中浸泡2min ,取出洗净→放入V(浓硝酸):V(水)=1:100稀HNO3中浸泡,取出,洗净。

电镀操作:Zn(阳极),Fe(阴极),电渡液进行电镀。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Array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2H+ + 2e—= H2↑。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体产生,溶液变红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2Cl——2e—= Cl2↑,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把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n处,

试纸变蓝色。电解

③该装置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aCl + 2H2O====2NaOH + H2↑+ Cl↑。

④若X极电极材料为铁,Y极电极材料仍为惰性电极,其余不变,则X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2H+ + 2e—= H2↑,简述理由X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Y极为惰性电极,不发生反应,所以电极反应式不变。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纯铜,电极反应式是Cu2+ + 2e—= Cu 。

②Y电极的材料是粗铜,电极反应式是Cu —2e—= Cu2+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3)若X极材料为光滑的铁钉(已经处理),Y极的材料为锌,电解质溶液a为ZnCl2,

①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 + 2e— = Zn2+

②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 = Zn2+

③电解质溶液a的浓度将不变(填“增大”、“减少”、“不变”)

④要组成电镀装置的基本条件是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金属作阴极,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电解液为电镀液。

专题六:物质的定量分析

课题13: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

1、食醋的总酸含量:是指每100mL食醋中含酸(以醋酸计)的质量,也称食醋的酸度。国家标准规定酿造食醋总酸含量不得低于3.5g/100ml。

2、实验用品:市售食醋500mL ,0.1000mol·L-NaOH标准溶液,蒸馏水,100mL容量瓶,10ml

移液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0.1%甲基橙溶液、0.1%酚酞溶液。

3、课题方案设计

(1)配制待测食醋溶液:

用25mL移液管吸取食醋25mL,在容量瓶中配制250mL的食醋溶液。

(2)将样品装入酸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用待测食醋润洗3次,然后装入食醋溶液。

(3)把标准NaOH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

将碱式滴定管洗净后,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3次,然后加入NaOH标准溶液,排除尖嘴部分气泡后,使液面位于“0”刻度或“0”度以下。静置后,读取数据,记录为NaOH标准溶液体积的初读数。

(4)取待测液:

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VmL待测食醋到洗净的锥形瓶中,加2~3滴酚酞溶液。

(5)滴定: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球,右手振荡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锥形瓶内溶液颜色从无色到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说明滴定到终点。重复滴定2-3次。

(6)数据处理:m(CH3COOH)=c(NaOH)×V(NaOH)×M(CH3COOH)则100mL食醋中所含醋酸的质量为

在处理数据时,一定要弄清哪些数据是要舍去的?(第4组数据舍去) 四、注意点

1、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开始时,溶液的pH 通常变化缓慢,当接近完全反应时(即滴定终点),pH 出现突 变,称为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依据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一般根据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来选择指示剂,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选甲基橙作指示剂。 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选酚酞作指示剂。

用NaOH 溶液滴定CH 3COOH 时,宜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

用盐酸滴定氨水时,宜选用的指示剂是甲基橙。

2、在滴定时为什么要将市售食醋稀释10倍?——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3、实验过程中,移液管和滴定管在使用前都要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

4、如果滴定的终点没有控制好,即NaOH 过量,溶液显深红色,如何补救? 再滴加食醋,记录体积。

5、如有I 2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滴定实验,应选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如有KMnO 4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滴定实验,就不用任何指示剂。

6、了解用基准物质来标定标准溶液

配制0.1000moL/LNaOH 标准溶液,由于NaOH 易吸收空气中的CO 2,使得溶液中含有CO 2,使得溶液中含有Na 2CO 3,从而也使浓度不准确。

为了配制不含Na 2CO 3的NaOH 溶液,可先将NaOH 配成饱和溶液,Na 2CO 3在饱和的NaOH 溶液中不溶解,待Na 2CO 3沉淀后,量取一定量上层清液,稀释到所需浓度,即得NaOH 标准液,用来配制NaOH 溶液的蒸馏水,应先加热煮沸后迅速冷却,以除去其中的CO 2。用上述方法配制的NaOH 的准确浓度可以基准物质来滴定,这里可以使用邻苯二甲酸氢钾(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给终点时溶液呈碱性)。

课题14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

【原理与步骤】

▲镀锌铁皮的锌镀层被破坏后,放入盐酸中发生原电池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Zn —2e —= Zn 2+ ,正极 :2H + + 2e —= H 2↑

1.取三块镀锌铁皮(A 、B 、C ,截自同一块镀锌铁皮),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与宽度。 2.用电子天平(精度0.001g )分别称量三块镀锌铁皮(A 、B 、C )的质量。

3.将镀锌铁皮A 放入烧杯中,加入约40mL 6mol ·L -1

盐酸。反应时用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使铁皮两边锌镀层都充分反应,到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时(产生气泡的速率变得极慢),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皮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掉附着的酸液。 4.将铁片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小火烘干,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量。 5.分别用B 、C 重复进行实验步骤3、4。

6.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求出镀锌铁皮的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 【记录与结论】

-3

12

1、准确判断锌完全反应是本实验最重要的一环。若判断过早则会使锌未完全溶解;若过迟 会使铁部分溶解,都会增加实验误差。判断锌在酸中完全溶解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氢气速率突然变慢,原因是开始时形成了原电池,因此反应快,当Zn 反应完后,速率会明显减慢。

2、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为了让Zn 充分反应掉。

3、检验铁片是否洗净: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AgNO 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说明已洗净。

4、只能小火烘干:如果温度过高,铁会被氧化。

5、以下是测定锌镀层质量的一些方案:

方案1:锌能溶于强碱溶液而铁不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Zn + 2NaOH + 2H 2O=== Na 2[Zn(OH)4] + H 2↑,通过称量反应前后铁皮的质 量,计算两者的质量差。

方案2:把铁与锌看作是双组分混合物,使它们与稀硫酸完全反应,通过测定生成氢气

的体积,计算混合物中锌的质量。

方案3:将镀锌铁片投入到足量的3mol/L 硫酸亚铁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

用水冲洗,烘干后称量。

方案4:将镀锌铁片与石墨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放入

6mol/LNaOH 溶液的烧杯中,当石墨棒上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取出铁片,用水冲洗,烘干后称量。

方案5:用螺旋测微器(精度0.01mm )直接测量铁片反应前后的厚度,则厚度差的1/2

即为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 (h)

专题七:物质的制备与合成 课题15: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1、(NH 4)2SO 4.FeSO 4.6H 2O 的性质 浅绿色晶体,商品名:摩尔盐,是一种复盐,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 4或(NH 4)2SO 4都要小。

2、 制备原理

Fe+H 2SO 4=FeSO 4+H 2↑ FeSO 4+(NH 4)2SO 4+6H 2O=(NH 4)2SO 4.FeSO 4.6H 2O ↓ 将含FeSO 4和(NH 4)2SO 4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后结晶可得到(NH 4)2SO 4.FeSO 4.6H 2O 晶体。

3、 课题设计方案

(1)铁屑的净化:铁屑放到Na 2CO 3溶液中浸泡数分钟,洗涤,晾干。

●Na 2CO 3溶液作用:溶液呈碱性去除油污,CO 32—+H 2O HCO 3— + OH —

(2)制取FeSO 4溶液:称取4.2g 洗净的铁屑,加入25mL3mol/LH 2SO 4溶液,加热,振荡,反应过程中适当补充水,使溶液体积基本保持不变,待反应基本完成后,再加入

1mL3mol/LH 2SO 4溶液,趁热过滤,将滤液转移到蒸发皿中。 ●Fe 屑过量:防止Fe 2+被氧化

●不断振荡:使反应更充分,并使铁屑回落到溶液中反应。

●适当补充水:防止FeSO 4析出,防止加热过程中水分蒸发,使硫酸浓度变大,与铁反应生成Fe 3+和SO 2

●再加入1mL3mol/LH 2SO 4溶液:使溶液呈酸性,抑制Fe 2+水解 ●趁热过滤:防止析出FeSO 4晶体

(3)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称取(NH 4)2SO 4晶体,配成饱和溶液,倒入到FeSO 4溶液中,搅拌,小火加热,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自然冷却,即有 (NH 4)2SO 4.FeSO 4.6H 2O 析出,抽滤,并用少量酒精洗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 ●小火加热:防止液体局部受热而溅出

●出现晶膜为止:不能蒸干,防止出现晶体脱水,得不到绿色晶体

●用酒精清洗:a 减少晶体在洗涤时的溶解 b 洗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 ●铁屑表面的铁锈对制备有无影响

铁锈(Fe 2O 3)与H 2SO 4反应可生成Fe 2(SO 4)3,过量的Fe 屑将Fe 3+还原成Fe 2+,只要保证Fe 过量就可排除铁锈的影响。

课题16 阿司匹林的合成

以下是合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实验流程图,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

1、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难溶于水,白色晶体(分子晶体)

2、水浴加热:易控制反应的温度,均匀受热(要用温度计)。

3、长直导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4、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

5、结晶后用水冲洗是溶解CH 3COOH 和H 2SO 4

6、抽滤时用冷水洗涤晶体:是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并减少阿司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

7、加入NaHCO 3的作用是:把乙酰水杨酸变为可溶性的钠盐,并除去不溶于NaHCO 3的聚

合物杂质。

8、加入盐酸的作用:使可溶性的乙酰水杨酸的钠盐重新变为乙酰水杨酸,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9、制取乙酰水杨酸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10、产品混有杂质水杨酸的原因是:乙酰化不完全或产物在分离时发生了水解产生水杨酸。如何检验:取少量样品,加入盛有3mL水的试管中(也可再加少许乙醇),再滴加氯化铁溶液。如有溶液变成紫色,则说明有样品中含有水杨酸。

11、水杨酸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12、写出阿司匹林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13、根据阿司匹林的结构推测其性质(ABD )

A、与纯碱溶液能反应

B、能发生加成反应

C、能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

D、水解反应

E、能发生银镜反应

F、能发生消去反应

附录:基本操作

一、过滤

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无气泡

二低: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口靠在烧杯内壁上怎样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上用蒸馏水没过沉淀物,待滤液滤出后,重复2~3次

怎样检验沉淀洗涤干净:在最后一次滤出液中加入某些物质,通过现象来判断。例食盐中SO42-的沉淀,可加BaCl2将SO42-沉淀下来,洗涤主要是洗去Cl-、Ba2+等,取其中一种即可,如Cl-,可在最后一次滤出液中加Ag+,若无沉淀,说明已无Cl-,说明洗涤干净。

二、减压过滤

原理: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造成瓶内与布氏漏斗液面上的压力差,从而加快过滤速度。操作步骤:1、安装好仪器,将滤纸放入布氏漏斗内,用蒸馏水润湿滤纸,微开水龙头,抽气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瓷板上。

2、用倾析法先转移溶液,开大水龙头,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

3、当吸滤瓶内液面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

4、洗涤沉淀时,应关小水龙头,使洗涤剂缓慢通过沉淀物。

注意事项:

(1)过滤时放入布氏漏斗内的滤纸大小应小于漏斗内径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

(2)倒入布氏漏斗内的溶液量应不超过漏斗容量的2/3。

(3)当过滤的溶液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时,会腐蚀滤纸,此时可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或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

(4)吸滤完毕或中途需停止吸滤时,应注意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以防倒吸。

(5)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胶状沉淀在快速过滤时易透过滤纸;沉淀颗粒太小则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

三、结晶(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原理: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

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从而

达到提纯的目的。

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

适用物质: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质。(如氯化

钠)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适用物质: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如硝酸钾)

例:将一定浓度的NaNO3和KCl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使溶液浓缩,将有NaCl析出,趁热过滤,即可分离出NaCl晶体,将滤液冷却至室温,可使KNO3晶体析出。经减压过滤分离出的KNO3粗产品可用重结晶法加以提纯。

注意事项:A、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

B、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C、当大量固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D、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四、萃取

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进行分离的的方法

注意事项:充分振荡,适当放气,充分静止,然后分液;分液时保持漏斗内与大气压一致;

下层溶液下口出,上层溶液上口出。

萃取剂的选择条件:1、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2、萃取剂与溶剂不混溶、不反应

3、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任何反应

五、蒸馏

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在支管口附近或略低于支管口2、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3、溶液体积不超过蒸馏烧瓶体积的2/3

4、投放碎瓷片防暴沸

六、渗析

原理:离子和小分子(H2O)能透过半透膜,但胶体不能。

注意事项:蒸馏水要不断更换

怎样检验渗析完全:在最后一次渗出液中加试剂,通过现象来判断。如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的分离,可在最后一次渗出液中加AgNO3,若不出现沉淀,说明渗析完全。

专题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原则

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的杂质。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

2、分离、提纯时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分离、提纯时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高三化学教材基础知识高考考前必读 必修一 必修一: 1.P4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主要知道常见

物质的性质与标志相对应。如酒精为易燃液体、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腐蚀品、KCN为剧毒品。如P10习题第二题选B。2. P6-7 熟记过滤、蒸发、蒸馏装置图,分别需要哪些仪器?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 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水流方向(若冷凝管竖直冷凝水流方向)。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的区别。 2+2+2-等杂质,MgSO 除去粗盐中的Ca、、3. P7 4先加入过量的BaCl,至沉淀不再

产生后,再加入过量2的NaCO、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322-,其原因是SOBaSO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442-COKsp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和BaCO的33时,BaSO就会部分转化为BaCO。其中NaCO的作32432+2+。所以试剂加入顺序Na和过量的BaCOCa用是:除32在之BaCl 后。24. P9 萃取和分液:分液装置图,分液漏斗的结构(两活塞、两小孔)。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4橙红色。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呈紫红色。萃取42 后分液,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上下口倒出。注意实验1-4的第(2)步、(4)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规范的文字表述。P9关于CCl 的注解①42-2-的检验方法。和氯离子、COSO 5. P10 第6-7题

4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 P16 ()。重点注意步骤、图示、注解、注意事项、学与问等。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P18习题6(包括只保留一位,量筒量取液体时也只保留一位。容量瓶查“”)。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漏”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课本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课本 摘要:数学教材是教育专业人士从多角度考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教学授课方式、数学教材的特点等多种因素花了很多的心思精编写成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明确学眼;弄清表象;质疑解惑;旁征博引;举一反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阅读方式,不能用教师的理解来替代学生的阅读行为。”但我们很多数学教育者却把阅读看成是语文课程的专利。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主体是学生,离不开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与文本的交互作用必须在阅读中完成。然而,新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师只注重情境的创设,多媒体花样的翻新,学生合作学习的热闹……数学课本的使用往往被忽视了,只是学生做习题时才偶尔翻一翻,久而久之,学生慢慢丧失了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和能力。我以为,数学教科书是诸多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本文拟从数学课本上的课题、插图、例题、结语、习题等内容谈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课

本,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一、读懂课题――明确学眼 著名教育家邱学华先生在谈到数学课堂教学时,曾说过:“数学课堂教学应以点激发,以问激发,让学生抓住课堂的‘眼’。”那么,什么是课堂的“眼”?课题就是教学或学习内容的重要的“眼”。课题是一个课时的授课或教学内容的精华,引导学生去理解课题的内涵,去研究课题所讲的内容,明确这节课讲的什么知识内容,可能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从中可能学到什么样的知识,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积”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 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以前的哪些知识?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请你们每人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同桌说说它们的特征。 学生做完后,教师稍作总结,再问:今天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关于面积你们已知道了什么呢? 让学生充分说完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材料,从教材中寻找答案,这样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课题进行反思的习惯,达到自学的良好效果,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化学之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大全

2010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最后整理材料 ——回归课本 必修1 1.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P4 2.稀释定律 P17 3.丁达尔效应 P26胶体具有介稳性(原因是什么)电泳现象(原因是什么) P27 4.如何在实验中使用金属钠 P47 5.未来金属—钛 P53 6.氢氧化铝的用途 P58 7.明矾净水 P59 8.合金 P64 9.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研究领域为稀土金属)P 67 10.SiO2的空间构型(熟练掌握) P75 11.硅胶 P76 12.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 P77 13.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重点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P77~79 14.新型陶瓷 P79 15.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历史上制取氯气的几种方法)P82 16.日平均最高不允许氯气含量超过m3(如何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计算)P85 17.成盐元素—卤素 P86 18.中毒的处理方法 P91 19.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P92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重点识记 20.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P93 21.防治酸雨的措施 P94 22.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P89(了解,每次使用之后必须擦干) 23.王水 P102 必修2 1.核素与同位素 P9~10 2.人造元素 P18掌握原理和简单的构造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 P24图1-12 横坐标和纵坐标对比 HF的熔点图1-13 会作图 4.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 P34 5.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P41~43 6.神奇的催化剂 P45 7.炼铁高炉尾气之迷 P46 8.石蜡油分解实验(装置图考试出现较少识记)P61 9.人造血液P64 10.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P65 (识记) 11.海水提溴(着重流程的操作方法) 12.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P86

高中化学回归课本必修一必修二

必修二课本回归BY LITTLESUN 1.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七横十八纵。 2.碱金属都有延展性,密度小,熔点低,导电性好。导热性好: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3.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即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4.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的比率算出的平均值。 5.化学键分为: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 6.沸点:水>氟化氢(标况下液态)>氨气(不是本族沸点最高的) 7.Ba(OH)2·8H20和NH4Cl 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8.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电力,蒸汽)。电能是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 9.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锌锰电池放置久后,锌外壳逐渐变薄,内部糊状的电解质会泄露,后来人们采用在外壳套上金属筒或塑料筒的方法改造成了防漏电池。 铅蓄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铅蓄电池的不足:比能量低,笨重,废弃电池污染环境(2016四调) 10.催化剂具有高度选择性。酿酒用的酒曲也是一种酶。 11.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煤矿坑道气,瓦斯的主要成分。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少的清洁能源。 12.在进行甲烷燃烧实验时,必须先要验纯。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产生,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措施。家用或工业用天然气中,常掺入少量特殊气味的杂质气体,警示气体泄漏。 13.一氯甲烷标况下是气体。 14.碎瓷片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产物有烯烃,也有烷烃。 15.四氟乙烯可能成为未来是人造血液原料。因为多氟碳化合物 可以吸收氧气。四氟乙烯还可以制取家用不粘锅的保护膜氟纶 (聚四氟乙烯),氟纶不溶于有机溶剂。(2016海南) 16.法拉第首先发现苯,将其命名为“碳的重氢化合物”(2017 四调)。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经典的凯库勒式。苯分子中 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 键。苯可以从石油(催化重整)和煤焦油(分馏)中得到。苯有毒,燃烧时发生带有浓烟的火焰。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课本推荐课外阅读主要内容

课本推荐课外阅读主要内容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19世纪中期,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密苏里州圣彼得斯堡(St. Petersburg,为故事中虚构的城市)。住着一位叫汤姆?索亚的少年。汤姆幼年双亲去世,由波莉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波莉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试试胆量,可是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还有一次,汤姆、哈克带着乔埃·哈波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去世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在法庭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挺身而出,指证了凶手,而这时凶手印江·乔埃已逃之夭夭。后来,汤姆和哈克在鬼屋中挖假象的宝藏时遇到了凶手印江·乔埃!他们听见印江·乔挨要把他的金钱放在二号十字下面。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的同桌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受尽了煎熬。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在山洞里看到了凶杀案的凶手——印江·乔埃!最终,汤姆靠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找到了出口,走出了山洞。村里人发现他们,他们讲述了在洞中的经历,之后,村里人用铁板堵住了山洞口。汤姆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江·乔埃,当村里人在洞中找到他时,他已经饿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成了这个镇子的英雄。 人物介绍 汤姆·索亚 原名托马斯·索亚,本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姨妈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汤姆也足智多谋,他和哈克一起破坏了杀人犯乔伊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哈克贝里·费恩 圣彼得斯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他的父亲是个酒鬼,不会照顾哈克。但是哈克却心地纯良,他不受约束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寡妇收养。 波莉姨妈 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平时戴个老花镜,但是看人的时候喜欢从镜框上看,不通过眼镜看人。对于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莫夫·彼得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七上课本阅读U1

初二上课本阅读练习 Unit 1 An interesting job Joe Brown has a very interesting job. He is a police artist. Some people see crimes a nd then talk to Joe. They tell him what the criminal looks like. Then Joe draws a picture of the criminal, and the police put it in newspapers and on television to find him. He wants to draw a good picture of each criminal, but this job is sometimes difficult. Many people don’t always see things the same way so they may describe the same person differently.Also, they don’t always remember well. “The criminal is of medium build and young. He has long straight brown hair and big eyes,” says one women.Another women says,“He is tall and thin, and he has curly blond hair.”He’s about thirty years old. A man says, “He is of medium height. He has a long nose and small eyes. He wears a brown jacket.” In the end, the real criminal is a short and heavy old man, and he has short black hair. 1.What does Joe Brown d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s this job easy or difficult? Wh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ow old is the person with curly blonde hai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at's the real criminal look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it 1 An interesting job A.criminal B. sometime C. Another D. talk to E. each criminal F. straight long brown hair G. different H. crime I. real J. differently K. long straight brown hair L. sometimes M. thirty Joe Brown has a very interesting job. He is a police artist. Some people see 1______ and then 2._________ Joe. They tell him what the 3.________ looks like. Then Joe draws a picture of the criminal, and the police put it in newspapers and on television to find him. He wants to draw a good picture of ___________ , but this job is 5__________ difficult. Many people don’t always see things the same way so they may describe the same person6.___________ .Also, they don’t always remember well.“The criminal is of medium build and young. He is tall and thin, and he has 7.___________ and big eyes,” says one women. 8__________says,“He is tall and thin, and he has curly blond hair.”He’s about 9_____________ years old. In the end,the10 ________ criminal is a short and heavy old man, and he has short black hair.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 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 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 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 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高考回归教材化学必修1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 《必修1 》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需要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2.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主要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含铁圈)。 蒸发是加热溶液使溶剂挥发的操作,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含铁圈)。 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而加热使其分离的操作,主要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时添加试剂的顺序: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4.萃取是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液体或溶液的操作, 萃取分液的主要仪器有__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含铁圈)___。 萃取碘水中的碘,对萃取剂的要求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不与碘反应。 5.[P110 附录二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溶解性规律:①都溶于水的盐是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 ②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AgCl__; ③硫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BaSO4、PbSO4__、微溶于水的是__ CaSO4、Ag2SO4__; ④碳酸盐可溶于水的是__K2CO3、Na2CO3__、微溶于水的是_ MgCO3__; ⑤碳酸氢钙与碳酸钙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碳酸氢钙__;碳酸氢钠与碳酸钠中, 溶解度较大的是_碳酸钠_。 ⑥不溶于强酸的盐有:BaSO4、PbSO4、AgCl、CuS 。 6.检验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 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检验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或HCO3-); 7.浓溶液稀释:c1·V1= c2·V2或ω1·m1=ω2·m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c B=1000ρω/M 。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必须选用具体规格的容量瓶(如100 mL、250 mL 、500 mL和1000 mL),容量瓶上标有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三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分散系及其分类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与溶液。 4.什么叫渗析法?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操作 5.生活中的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土壤、血液、河水、肥皂水、豆浆、烟、雾等。6.(p42-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④。 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稀硫酸③蒸馏水④墨水 7.电解质: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 8.酸:_________时生成的离子________是离子的_____________。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2002年我校对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课本让学生读,规律让学生找,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发,小结让学生说。按照此要求,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粗读:即组织学生做好预习。 在我学校,每天都有两节自习课,这正好为学生做好预习提供了时间保障。通过预习,粗读略知教材梗概,把不懂的与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听课,使听课有的放矢。一般情况下,每天一次。 二、细读:即在做作业前要有重点地读。 数学,一般来说,每天都有作业,或多或少。要求学生做作业前有重点地读。这样既可以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又为顺利完成作业创造了条件。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正常情况下,也是每天一次。 三、系统读:即学完一单元后,把整个单元联系起来读。 阅读之前,教师先写出阅读提纲,注意事项等。把整个单元联系起来读,不仅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这样安排的原因,体会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视情况而定,总之是放在学完一单元后。 四、有选择地读:即期中考试前重点阅读。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组织学生翻看目录,先默想一下在本目录下

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想不起来的地方,就是重点进行复习的地方。这样做的好处是专攻薄弱环节。一般情况下,一学期两次。 五、归纳读:即期末考试前系统阅读。 一般放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学期末。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根据提纲系统复习,巩固提高。 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做作业的速度,又可用省下来的时间阅读不少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成绩也提高很快。但数学课本毕竟不同于其它文学书籍,在实施每一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关键句、关键词。 在实施每一步时,面前一定要放好纸和笔。把阅读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来,把需记忆的概念或计算,推理的过程在纸上重写或推演一遍,重要的地方可以直接在书上批画或圈点。 二、要学会思考。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思考应贯穿学习始终。怎样思考呢?对于概念,要抓关键词,反复推敲。并从概念与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去掌握。比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对于公式、法则、性质等。要着重思考结论的准确意思是什么?成立的条件是什么?成立的理由是什么?使用的范围是什么?例a0=1(a=0),学生往往忽略成立的条件a=0,对于例题,要自己先动手做一做,再与书上解答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化学选修4

回归课本之选修4 1.化学反应与能量 P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该实验中,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采取了哪些措施?每一次实验一共要测量几次温度?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时是测量最高温度。除大小两个烧杯外,还有有两种重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什么?注意观察它们的位置。50mL 0.5 mol/L盐酸温度为t1℃,50mL 0.55mol/L NaOH溶液温度为t2℃,混合溶液最高温度为t3℃,写出生成1 mol H2O的反应热的表达式(注意单位)。为了使盐酸充分中和,采用0.55mol/L NaOH的溶液,使碱过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生成液态水);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除有H+、OH-外,如弱酸、浓硫酸、弱碱或生成沉淀的反应热与中和热的对比)。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299 K时,合成氨反应 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0 kJ。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P18 实验2-1,明确实验目的,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内)拉(压)针筒活塞,松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不漏气。] P20 实验2-2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草酸为弱酸,生成的Mn2+作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越来越快。 P21 实验2-3,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硫酸起酸的作用,Na2S2O3发生歧化反应。P22实验2-4,P23科学探究1,H2O2分解的催化剂可以是MnO2,也可以是Fe3+。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热效应。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温度和催化剂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浓度和压强只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P26 实验2-5,Cr2O72-和CrO42-的颜色及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实验2-6中,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在血红色溶液中加入NaOH颜色变浅。[血红色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3++3SCN-℃Fe(SCN)3,加入NaOH时,Fe3++3OH-= Fe(OH)3↓平衡左移,Fe(SCN)3浓度变小,血红色变浅。] P28 实验2-7,记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阻止温度升高,但温度最终比原来高,颜色变深;降低温度,平衡右移,阻止温度降低,但最终比原来低,颜色变浅。理解只能减弱不能抵消。 P29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的正确书写,只与温度有关。 P36 自由能的变化。具体某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时,判断外界条件。如: 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P56科学探究。在该探究实验中,共有____种方法能够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其中第一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其他的方法鉴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P57 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P58 实验3-7中,制备Al(OH)3,用________和________(药品)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P58,实验3-8,为了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所得的Al(OH)3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P60,在实验3-9中,FeSO4和NaOH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摘要:学法指导逐步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学法指导的形式很多,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化学课本内容很多,有文字叙述、化学用语、图表等部分。在阅读时,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法指导阅读化学教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总是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于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直线下滑,甚至感到自己不会学习了。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过去一直被忽视的学法指导也逐步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什么是学法指导呢?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与学习中。简单的说,学法指导即教会学生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思维。

学法指导的形式很多,除了系统介绍一些科学学习方法的知识外,主要途径还是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方法指导。学习方法的内容也很多,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学习方法就是记忆的方法、解题的方法,这就把学法研究狭义化了。广义上的学法研究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导学生智力的开发,二是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途径多种多样,但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法模式,让他们去模仿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高中阶段应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思维的方法等。下面我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说到阅读课本,有的人会说“谁还不会读书呢”。学生们是怎么读化学课本的呢?有的人根本就不看课本,只看参考书;有的人只是不会做作业时,才去阅读有关的课文,认为它就是查阅公式的手册;有的人象看小说一样快速浏览一遍,对重要的概念等毫不留意。很多学生对阅读课本不够重视,更没有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其实我们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就是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课本要讲究方法。初学时,参考老师发给自学提纲或导学案,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