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整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整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整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整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板书送别,你们还记得之前我们学过李白的一首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好,背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理解课题

1、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他这一个题目里面可包含了很多内容,你看出了什么呢?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举手回答)

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补充: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要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你读懂了孟浩然此行的目的地是广陵,真不简单呀!那你知道广陵是哪里吗?(扬州)你们从哪看出来的?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

师:那你们知道是谁送谁吗?

生3:李白送孟浩然。

师:“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师:这次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跟孟浩然告别。你们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吗?想听吗?那老师就来给你们讲一讲。

三、读通古诗

简介背景资料: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龄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

1、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孟、浩、陵、辞、唯)

3、齐读生字

4、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1)随机纠正字音。(选两个学生)

(2)一直在听你们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我读给你们听听好不好?你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读好一首古诗呢?(要有感情,有节奏,有重音,有抑扬顿挫)

(3)出示节奏(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节奏是怎样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齐读

(5)谁来读一读?

(6)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并结合下面的注释,自己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看能不能解决。还是不懂的就圈出来。

5、逐句讲解

(1)学习第一句诗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故人是什么意思吗?(老朋友)

师:那么这个故人指的是谁呢?(孟浩然)

师:“辞”是什么意思?(告辞、辞别)“西辞”呢?这个问题可不简单,看看哪位同学理解能力最强!(出示ppt上的地图)看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从西边到东边去,所以要向西边告辞。

师:谁来完整地说一下这句诗的意思?(1、2生)

Ppt出示:我的老朋友在黄鹤楼和我辞别,

师:好,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诗和它的诗意。

(2)学习第二句诗的意思

师:齐读一下第二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孟浩然去扬州的时间是在三月。它这里用了一个词“烟花三月”,这里的这个烟花是我们过年的时候家里放的那种烟花吗?(不是)好,那谁来说说这里的“烟花“是什么意思?(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可是花怎么会像烟雾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江南的烟花三月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出示江南春图)

师:这烟花三月美不美?谁能用你知道的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它的美?(万紫千红,草翠花开,百花争艳,杨柳依依……)

师:你能把这么美的季节带到诗句中去吗?齐读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接下来老师有疑问了,李白为什么不说“烟花三月去扬州”而用了

烟花三月“下”扬州呢?(因为那里的地势西高东低,所以孟浩然是乘船自西向东顺流而下)

师:谁来完整地说一下第二句诗的意思?

Ppt出示: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3)接下来谁来说说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和第四句诗。“孤帆”是什么意思?(一条船)

师:在唐朝盛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有很多很多船,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虽然江上的船很多,但是李白心里记挂的却只有他的好朋友孟浩然。)

师:对,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他的好朋友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孤帆”。真可谓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眼中只有孟浩然”!

师:当时的李白孤孤单单地站在那里,看呀看呀,一直看着帆影越来越远在碧蓝的天空里尽了。“尽”是什么的意思?(消失)船怎么会消失了呢?(船越远越小,最后就像消失了一样,看不见了)

师:“唯”的意思是(只),“天际”是(天边)。

师:谁能把这后两句诗的意思一起说出来?

Ppt出示: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师:在这被称作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对。可是他们能吗?(不能)因为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离开了。他非常。指名回答难过(请你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在这美丽的烟花三月他的好朋友却要跟他分别了,他非常。指名回答伤心(请你带着伤心的感觉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从这两句诗里,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浓浓的不舍和依依惜别之情。于是他久久地站在那里,看呀看呀,一直看到帆影消失不见,他也不肯离开。但孤帆虽尽,什么未尽呢?(友谊、情谊)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呀!(板书:孤帆尽、情永在)

师:这是多么深的情谊呀!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练习,排列句子及意思

师:诗意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游戏巩固一下吧。

师:你能说出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分4组,看哪一组答出来的人最多)

师:根据诗句的意思,你能说出相应的诗句吗?

师:天啊,这些句子怎么都乱了,大家能帮老师按顺序整理好吗?(好)那我可要谢谢你们了,拿出练习,写出每个句子相对应的诗句。指名读

将打乱的句子按诗的顺序排列起来。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

(1)齐读古诗

师:接下来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遍,要读出烟花三月的美和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2)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想要考考你们,去掉古诗中的几个词,你们还会读吗?

师:我再提高难度,去掉一整句话,看你们还行不行?

师:果真是聪明的学生,我还有更高的一招,再看大屏幕,还能读吗?(表扬表扬你们自己。但是老师还是不服气,谁能自己站起来背一背,我就彻底服你了。

五、拓展

1、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多么的情深意长呀!

2、一首诗就是一首歌,老师给你们推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这首诗是怎么唱的吗?(播放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作业

出示作业:

1、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可能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动笔写一写。

2、回家把这首诗背给家长听。

六、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诗

孤帆尽情永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学会品诗、赏诗。 难点:诗中“烟花三月”的美,李白送别时间长。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送别》歌词并播放歌曲,学生自由朗读并谈谈感受。师总结:这首诗是李叔同在送别朋友时写下的,词中离别的伤感和忧伤从舒缓的音乐中慢慢的流淌出来。 2、师:有人说朋友就像夏天里的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朋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柴火,温暖我们的全身。的确是这样,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当有一天,我们要和我们最好的朋友分别了,我们的心里该是怎样的滋味呀!今天,我们就要乘着时光机来到一千多年前,看看那时的古人是如何送别朋友的。 【设计意图:在进入正题前为学生创设一种离别、送别的情景,是学生能更快融入课堂。】 一、知诗人 1、出示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远行的图片,提问: (1)你们猜猜站在江边的是谁?(对猜出来的学生进一步提问是否对李白有所了解,师再出示李白生平资料作为补充) (2)他为什么伫立在江边呢?(送朋友)原来他刚刚送走了他的好朋友。 (3)他的好朋友是谁?(学生讲完后出示孟浩然的资料) (4)在哪里送别呢?(板书:地点:黄鹤楼)(请学生讲讲课前收集有关黄鹤楼的资料,教师再做补充)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哪里呢?(板书:广陵,今:扬州)(适当表扬:同学们很棒,课前的预习很充分!) 2、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问“之”的意思并叫学生解释题目意思,教师带读题目一遍,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对诗中的人物,地点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能理解题意,为解诗意做铺垫】 二、读诗文 师:李白即将和好朋友孟浩然分别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相机板书:读诗文) 1、学生自由读,并找出生字词(出示课件:全诗) 2、师:我们在读诗时,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课件)现在我们先把这只拦路虎消灭掉(学习生字词) 3、指名读诗 4、男女生分度 5、齐读 【设计意图:读诗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在读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对诗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1、2生) 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你还会背哪些送别诗呢?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指导写“孟”和“陵”字。 二、理解课题 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让我们一起来读2次。 2、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课件展示: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 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可不简单呀! 3、交流作者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简介背景资料:话说,李白年青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龄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而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 三、读通古诗: 1、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孟、浩、陵、辞、唯) 孟浩然: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让我们一起来呼呼他的名字。 广陵: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扬州市。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1)随机纠正字音。 (2)怎样才把这首诗的节奏美读出来呢?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诗是怎样停顿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

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 六、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 2、并背诵这首诗。 3、《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 5、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其诗中多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二)文意赏析 注释:故人:就是老朋友,指孟浩然; 辞:辞别,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所以说是“西辞”; 烟花:阳历三月是春天最好的时节。春天百花盛开,田野上常有迷蒙 蒙的雾气,古人称为“烟花”,形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下:顺流直下,可见船走得很快; 碧空:湛蓝的天空; 尽:消失; 天际:天边; 译文:在春光烂漫的时候,老朋友孟浩然要离开李白,到扬州去了。孟浩然的船出发了,李白站在黄鹤楼前,眼看那挂帆的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浩荡的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不同于其它的送别诗,诗中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仅点明了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两人的关系——两人是好朋友,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 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字义 1、之:往、到达。 2、广陵: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辞:辞别。 5、下:顺流而下。 6、孤帆:一只船。 7、尽:尽头。 8、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9、唯见:只见。10、天际流:流向天边。 二、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三、中心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字义 1、之:往、到达。 2、广陵: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辞:辞别。 5、下:顺流而下。 6、孤帆:一只船。 7、尽:尽头。 8、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9、唯见:只见。10、天际流:流向天边。 二、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三、中心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字义 1、之:往、到达。 2、广陵: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辞:辞别。 5、下:顺流而下。 6、孤帆:一只船。 7、尽:尽头。 8、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9、唯见:只见。10、天际流:流向天边。 二、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三、中心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积累送别诗。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 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 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逐步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 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 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所以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 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 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 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 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 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 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 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 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 这个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 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实行的。李白心里 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 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 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 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 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个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所以一提到黄鹤楼,

小学总复习古诗文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 练习一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 2、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作者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试着默写两首。 题目__________题目__________ 作者______作者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填写诗句。 1、补充下列诗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 (3)春风得意马蹄疾,______________。 (4)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此物最相思。 (6)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7)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8)________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2、补充下列有关“惜时与勤奋”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2)三更灯火五更鸡,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 (4)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用恰当的诗句来描述下列景物。 (1)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青天。() 2、莫愁前路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诗句。 1、描写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夏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山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歌颂情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主题、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 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主题: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的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

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3、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理解诗意

(完整word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解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 代著名的大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意深厚。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了一个诗意的情节;孤帆 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 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 而余味无穷。 选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 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孟、浩、陵、辞、唯” 5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 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 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 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与作者的关系,背景轻音乐《泪花》。 学生准备:回忆或搜集写送别之情或其他真情的古诗,选自己最喜 欢的几首背下来。 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相关内容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主题。 1播放歌曲《送别》。 2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师:这首伤感惆怅的音乐能不能激起你情感的浪花,让你想 起送别的诗来? 4学生在说时,教师用“你觉得他们的情谊深厚吗?诗中的哪几句可以表现出来?” 这样的话来引导学生说出诗中表达情谊深厚的诗句。 5师: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一旦分离,再见非常不易,甚至可能从此再也见不到了,因此,在分别的时候,往往以送诗相赠,这已成为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古人流传下来的送别诗非常多,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我们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后练习题,希望大家学习愉快!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广陵指的是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 3、诗人与友人送别的地点是广陵的黄鹤楼。( ) 4、“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李白。( ) 5、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阳春三月。( ) 二、选出下列诗句所有的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三、倾心交流。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_________诗,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黄鹤楼在_____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3、从“__________ ”一句中能看出来这首诗是在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的春天写的。 四、小练笔。如果你是李白,你想对孟浩然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面对小学,各位学生一定要放松心情。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后练习题,希望给各位学生带来帮助。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注释、译文) 《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送sòng 孟mèng 浩hào 然rán 之zhī 广gu ǎng 陵l íng 》 作zuò 者zhě:李l ǐ 白bái 故gù 人rén 西xī 辞cí 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 烟yān 花huā 三sān 月yuè 下xià 扬yáng 州zhōu 。 孤gū 帆fān 远yuǎn 影yǐng 碧bì 空kōng 尽jìn , 唯wéi 见jiàn 长cháng 江jiāng 天tiān 际j ì 流liú 。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老朋友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能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奔流。

小学四年级语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____(省、市、区、县)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检测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检测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广陵指的是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3、诗人与友人送别的地点是广陵的黄鹤楼。() 4、“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李白。() 5、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阳春三月。() 二、选出下列诗句所有的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_________诗,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黄鹤楼在_____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3、从“__________ ”一句中能看出来这首诗是在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的春天写的。 4、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5、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词语。 (1)故人:________ (2)下:__________ (3)尽:__________ (4)惟:__________ 五、小练笔。如果你是李白,你想对孟浩然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及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及板书设计 2016-02-26 09:21 288次 地区:湖北省 - 十堰市 - 竹溪县 学校:竹溪县城关镇第二完全小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5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理解“西辞、下、烟花、尽、唯、天际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送别情谊。 部分学生对黄鹤楼很陌生,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黄鹤楼。但是对于李白都很熟悉,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初步学会了一些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城关二小高俊秀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理解“西辞、下、烟花、尽、唯、天际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送别情谊。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法和学法 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2、品词析句,体会诗的情感: 3、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送别的诗歌、李白生平资料,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古诗、板书诗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专题八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专项练习 一、选择。 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 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 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 2.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3.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 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 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 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 二、填空。 1.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诗人表达和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朋友出使安西时,写下诗句表达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册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代农村勤劳的农民的农忙生活,如《田园四时杂兴》中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乡村四月》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作于玄宗开元十六年,即公元 728 年(一说作于开元十三年)。该诗 是李白 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七绝, 古往今来, 备受推崇, 明人陈继儒曾誉之为“ 送别诗之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 的天际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 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 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 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 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1/7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 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 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 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 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 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 八年(730 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 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 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 《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 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 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 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 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 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 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 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 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 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 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 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 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 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 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 更因为黄鹤楼是
2/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