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衡针灸图解一:颈肩腰背痛穴组(看图学针)

平衡针灸图解一:颈肩腰背痛穴组(看图学针)

平衡针灸图解一:颈肩腰背痛穴组(看图学针)
平衡针灸图解一:颈肩腰背痛穴组(看图学针)

平衡针灸图解一:颈肩腰背痛穴组(看图学针)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4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1个。现分为三组介绍

一、颈肩腰背痛穴组

二、疼痛穴组

三、杂病穴组

一、颈肩腰背痛穴组

(一)颈痛穴(液门)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局部出现酸麻胀感。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二)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2寸。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放射性麻胀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症、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

颈肩筋膜综合症,偏瘫癫痫癔症分。

(三)肘痛穴(膝眼)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

皮脂及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按语:在取穴原则上,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此外,上肢臀痛穴亦可治疗肘关节病变,临床疗效相同。故临床用之很少。歌诀:肘痛穴为膝双眼,肘部损伤病变选,

交叉取穴股前支,膝部病变对应点。

(四)肩痛穴(肩周穴,中平穴)

定位:位于足三里下2寸,偏于腓侧2寸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明显得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

针刺方法:3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精神分裂症。

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

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穴位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歌诀:

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偏腓侧。

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五)腕痛穴(光明穴)

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1寸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

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

手法:滞针手法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按语: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病变和眼科疾病为主。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早期混合性白内障。近视主要指青少年假性近视。歌诀:腕痛穴位踝外部,交叉取穴能退热,

腕部病变与近视,眼部疾病用指妥。

(六)腰痛穴

定位:位于前额正中(印堂上1。5寸)

局解: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方法:3寸毫针向下平刺1寸左右

针刺特点:以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淤,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

歌诀: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

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种腰痛症,

椎间盘出腰扭伤,腰积劳损用之灵。(3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痛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

(七)臀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后皱壁连线的1/2处。

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

宜。

针刺方法: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2寸左右。

针刺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2,针感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酸麻胀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症、偏瘫。

按语: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部病变为主。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

歌诀:臀痛穴位桡神经,坐骨神经交叉灵,

梨肌损伤网球肘,臀肌损伤综合征。

(八)膝痛穴

定位:肘关节背侧面的正中点(手心向下,肩关节与腕关节连线的中点,将臂伸直的最高点)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方法:用三寸毫针,直刺两寸2寸左右

针刺特点:桡神经支配区

针刺手法:一部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局部酸麻胀感或向腕关节背侧放射。

(九)踝痛穴(失眠穴/心率不齐穴)

定位:腕横纹中,偏于桡侧1寸,

局解:布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

布,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干。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失眠男左女右,顽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方法:用1寸毫针,向腕横纹中心方向,平刺0.3----0.5寸左右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部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局部酸麻胀感或向中指放射。

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

主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足跟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心率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治疗腕管综合征。

按语:主要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踝关节病变,具有取穴少,

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也称失眠穴/心率不齐穴。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

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穴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穴,穴,穴,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穴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穴穴之称。同时对生殖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穴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穴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平衡针灸附图

平衡针灸附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作者:王文远 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BP-HN2)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2)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目录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和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 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取穴:(77-1 )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

平衡针灸穴位

平衡针灸 一、平衡医学简介 平衡医学亦称主动医学,就是传统医学吸收现代科学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逐步形成国际间得通用医学,其特点就是运用中医整体平衡自然法则,间接依靠病人自己来修复,调节失调得机体心理与生理,由药物得干预被动调节转向机体得自我应激调节,使病人从心理、生理失衡得状态下恢复到原来得整体平衡状态,平衡医学突出自然疗法,突出人体得自身平衡,突出安全无副作用,以其独特得理论体系,显著得疗效,全新得治疗方式,为提高人类得健康水平,提高人类得身心素质,起到关键性得推动作用。 二、平衡针灸简介 “平衡针灸”就是由平衡针灸理论创始人、北京军区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军区分院平衡针灸科主任王文远教授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上万次针感体验,全国两千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创立得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得一门现代针灸医学。 “平衡针灸”把疾病定位于病人得大脑高级中枢调控系统,治疗定位于病人得大脑高级中枢平衡系统,病因定位于病人得心理平衡失调,把中医得心神调控学说与西医得神经调控学说相结合,提出大脑中枢最高调控理论,把几千年复杂神秘得中医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利用现有得38个平衡穴位,已在肩周炎、颈椎病、三叉神经疼、面神经炎(吊斜风)等248种疾病中取得显著成绩。 平衡针灸学得理论核心就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通过直接针刺相应穴位将针刺信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大脑高级调控中枢完成对机体各系统得调控支配作用,使患者自身调整从而达到恢复机体得平衡,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得疾病。平衡针灸还具有安全安全无副作用、见效快、不留针等特点。 1。平衡针灸学得定义 平衡针灸学就是在继承传统医学得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得一门现代针灸学。就是以中医得心神调控学说与西医得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得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得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得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得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得疾病。 2。平衡针灸学得特点 2、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得理论核心就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这种自身平衡系统得实质就就是人体内得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针灸就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得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得良性转归。第二,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得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得合理良性刺激、因此,人体出现得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得反应、平衡针灸得目得不就是去直接治疗病人得疾病,而就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得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得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得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得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得平衡取穴方法。 2。2突出人体信息系统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得信息系统。人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得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为主。平衡针灸就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得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得调控支配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得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米。因此,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

平衡针灸

平衡针灸技术 由著名中医专家王文远教授发明的平衡针灸临床诊疗技术,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审核批准,于2002年11月被确定为军队系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将平衡针灸为代表的平衡医学临床诊疗技术,确定为首批重点专科项目临床应用单位的推广项目之一,并正式确定推广项目名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平衡针灸项目临床应用单位推广”。这,标志着平衡针灸为代表的平衡医学临床应用的技术转让工作正式启动 平衡医学的临床应用 一.平衡医学 平衡医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形成的融预防保健医学与被动治疗医学为一体的现代中医医学。是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层次、多方位、多学科交*渗透的现代中医学。 平衡医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对疾病的产生条件、发展过程及防治方法都进行了较为深刻、细致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平衡医学揭示了疾病的产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使传统的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与现代神经、体液、免疫学说接轨;平衡医学以阴阳学说为基础,以免疫学说为根源,以经络学说为途径,以自身平衡为核心,摄生物全息之法,纳心理疏泄之术,在临床应用上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目的。二.平衡针灸学 1.平衡针灸学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2.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的自身平衡。这种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同时,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的良性刺激。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和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平衡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 简介: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一)取穴原则 1.特异性取穴 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 2.交叉性取穴

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 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二)持针方法 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临床多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 1.提插手法 2.强化针感手法 3.一步到位手法 4.两步到位手法 5.三步到位手法 (四)针感说明 1.促电式针感:指针刺后出现的类似电击样感觉,向远端放射。

最新胡光董氏奇穴与谐针法穴位最全整理版

综合组穴 一、李旸四针(有称鲍四针或杨四针) 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扎10分钟,做主穴25分钟 治验应用: 1、通督脉:治疗腰痛如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腰突压迫神经髂前上棘疼,特别是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如果杨四针效果差就加上:小节、腕顺1、2(先针,令其动),小节+腕顺1,2可治各种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脱出、突出、膨出,坐骨神经痛。针:健侧,10分左右,令其动。 2、止痛要穴:a、三叉神经痛;b、舌咽神经痛;c、腰痛加五虎擒羊;d、尿闭、尿失禁、遗尿、夜尿多、尿床:秩边+杨四针泌尿系统(肾关三阴交秩边重子、重仙、小大浮外) 3、膝关节炎:杨四针+膝关节周围;如有积液:取穴远一点,不要在膝盖周围渣,可取穴:梁丘、内外膝眼、阳陵泉膝关节疼痛不要脱离杨四针 4、治疗全身冷水过敏 注:原因扩大其治疗范围故仍从其原穴名,现因教学授课改称为“李旸四针”。 二、怪三针 正会穴、次白穴、鼻翼穴 临床应用: 治疗尿床、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神经不集中、口吃、癔病、考前综合症、小儿脑瘫、痴呆、脑发育不良、癫痫、狂躁、怪病。 治验应用: 1、胃痛、小儿疳积:正会、次白(向指侧倾斜45—60°) 2、运动异常病:正会、次白、小节 3、面肌痉挛(眼跳):正会、鼻翼、眼黄 1.顽固性癫痫脑瘫(涉及到运动功能障碍就用小节) 2.多动症 3.抽动秽语综合征(怪三针) 厌食症(脾胃功能——斜次白——厌食) 4.尿床 a. 正会(百会)次白鼻翼 b.杨四针(附睾炎精索炎) c.重子、重仙、小大浮外间(哮喘) d、秩边透水道快速针刺1分钟+杨四针(前列腺炎尿闭、尿失禁) 5.眼黄(小指中节中点处)——斜眼 三、灵、大穴、三重穴 灵骨穴、大白穴为补阳要穴,三重穴可活血化瘀。 治验应用: 这组穴的作用于补阳还五汤疗效相似,用于一切偏瘫。 1.中风后遗症用健侧的灵骨、大白,下三重; 2.如伴吞咽困难:失音+上瘤(脚掌涌泉穴下3——5寸,根据患者的尺寸) 3.可治脑瘤、一切肿瘤,语言障碍、嘶哑、息肉, 4. +三重:甲状腺肿大、甲亢、甲低,留针25分钟 5.脑瘫:木火、灵骨、大白、三重(健侧) 6.三重+ 膻中:治乳腺增生 7.肝硬化:重子重仙+外三关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和视频资料整理)一、头部疾病(一)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 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2 、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3 、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二)偏头痛:1 、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2 、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4 、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5 、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 、侧 三里(足三里后1 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 寸)(三)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四)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 寸为上溪穴,其下1 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六)眉棱骨痛: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 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视频)(七)感冒头痛:1 、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 取两穴、向下斜刺)3 、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

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配灵骨大白1 、高血压头晕, 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取穴:(77-1 )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 4.5 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 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 寸。二、眼部疾病(一)视力模糊:1 、高血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2 、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配复溜效更佳。(二)麦粒肿: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次即愈。2 、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佳。(三)目赤: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2 、背后肝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加针上白,效果更佳。(四)目干涩:针明黄有效。配复溜效更佳。(五)两眼睁不开:1、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2 、针光明、人皇。(六)沙眼:1、睑骨皮上的红点用针点刺出血效果很好。(七)白内障:1 、针下三皇,长期治疗有效。2、针肾关、光明。(八)迎风流泪:1、针木穴特效。2 、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3、久年老病可点刺三重穴。 4、花骨一穴之四穴(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叉口下每隔5 分一穴) 5、眼发干、流泪:木穴(食指掌侧第一节D 线,四分法取三穴)(九)角膜炎,眼痛、眉棱骨酸痛:三叉一穴(十)偷针眼:灵骨(交刺)(十一)眼跳:1 、针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2、针风市、复溜。(十二)青光眼:针下三皇、光明有卓效。(十三)眼睛诸疾:分白、上白(食指、中指掌骨间上5 分、1寸5分

董氏奇穴针灸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 董氏奇穴再传入室弟子左常波 引言 孔子云:礼失求诸野。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两千年的岁月苍桑,传统针灸有许多精华的东西湮没佚散了,但是在民间,中国针灸之真传命脉却延绵不绝,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月印万川,风流千古。面对董氏先祖的大智慧,我的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 历史渊源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悬壶青岛数载,怀救世之心,挟济人之术,未几,医名鹊起。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1953年,蛰居台北。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算。其医术日见精进,造诣更为深厚。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1971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朝野,时人盛誉其为"当代针圣"。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常规,开门授徒,一时虔诚求师者日众,可谓桃李满天下,董公择其德才俱佳者七十又三人,收为入门弟子,悉心传授。1972年,从师学艺者某公(某大学教授),盗用董氏奇穴之部分,出版《江湖奇穴秘集》,董公深恶而痛绝之。为免众人受愚,以正视听,遂取其祖学之精华,于1973年辑成《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在台湾出版。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董公厥功伟矣! 董公入门弟子七十三人,得其衣钵者乃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杨氏祖籍山东省高密县,家学渊源,自幼学习医药、伤科、针灸,后师从董公潜心研究董氏独门奇穴针法。因杨父与董公素有世交,且杨氏天资聪颖,用功精专,为人厚道,深得董公期许,遂将家传绝学倾囊相授。杨氏克绍箕裘,尽得其传。28岁即出版第一部由张大千先生亲笔题名的著作:《针灸经纬》,以后陆续推出《针灸经穴学》、《针灸五输穴应用》,尤可称道者,杨著《董氏奇穴针灸学》,乃董公原著之后第一部深入阐释董氏奇穴针灸心法的巨著,畅销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及美国等地区国家,引起轰动。 杨氏临证数十载,潜心于董门绝学的研究之中,苦心孤诣,兀兀穷年,将董氏奇穴针灸发扬光大,形成蔚为大观之董杨大成针灸体系。公元1997岁末,常波从青岛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台湾,拜谒董氏嫡传弟子、美国针灸学会学术组长、台湾中医针灸泰斗--杨维杰先生为师,学习董氏奇穴针灸心法。承蒙恩师不弃,拜在杨师门下,并登堂入室,成为董氏奇穴大陆再传入室弟子。徜徉董杨大成针灸之殿堂,神游心印,搜奇揽胜,真可谓玄机妙趣,异彩纷呈。 学术特色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是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王文远主任经过30余年的临床研究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平衡针灸学有以下特点: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2、突出人体信息系统;3、突出单穴疗法; 4、快速针刺; 5、突出即时效应; 6、突出针感效应; 7、突出离穴不离经; 8、突出穴名通俗化; 9、突出安全、无副作用;10、突出临床实用性。 【理论基础】 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即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是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的,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的。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

平衡针灸穴位

平衡针灸38穴位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与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得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 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 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就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得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就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得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得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得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得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得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得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与三叉神经得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

董氏奇穴针灸学 杨维杰著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3、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4、正经奇穴 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杨师常说:“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挥针法内容有四: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不论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董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立见奇效。

平衡针灸穴位[1]

平衡针灸穴位 平衡针灸 一、平衡医学简介 平衡医学亦称主动医学,是传统医学吸收现代科学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逐步形成国际间的通用医学,其特点是运用中医整体平衡自然法则,间接依靠病人自己来修复,调节失调的机体心理与生理,由药物的干预被动调节转向机体的自我应激调节,使病人从心理、生理失衡的状态下恢复到原来的整体平衡状态,平衡医学突出自然疗法,突出人体的自身平衡,突出安全无副作用,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显著的疗效,全新的治疗方式,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的身心素质,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感谢聆听... 二、平衡针灸简介 “平衡针灸”是由平衡针灸理论创始人、北京军区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军区分院平衡针灸科主任王文远教授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上万次针感体验,全国两千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医学. “平衡针灸”把疾病定位于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调控系统,治疗定位于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平衡系统,病因定位于病人的心理平衡失调,把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

与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相结合,提出大脑中枢最高调控理论,把几千年复杂神秘的中医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利用现有的38个平衡穴位,已在肩周炎、颈椎病、三叉神经疼、面神经炎(吊斜风)等248种疾病中取得显著成绩。...感谢聆听...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通过直接针刺相应穴位将针刺信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大脑高级调控中枢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使患者自身调整从而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还具有安全安全无副作用、见效快、不留针等特点....感谢聆听... 1.平衡针灸学的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感谢聆听... 2。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

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着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四)心法特色: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

董氏奇穴特效针灸速成班讲义[最新版)

1997.12.9 师公董景昌先生常波与恩师杨维杰博士摄于台北市 ●董公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杨师曰:“只有一流的人品,才能成就一流的学问。” ●常波语:“董氏奇穴,永远相信奇迹。” 目录 1.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 (3)

2.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 (9) 3.董氏奇穴特种针法 (23) 4.董氏奇穴针道原理 (26) 5.董氏奇穴特效刺血术 (33) 6.董氏奇穴临床应用 (35) 董氏奇穴疏导促通法治疗痛症 (35) 董氏奇穴特效美容针拨术 (36) 董氏奇穴治疗妇科病 (36) 董氏奇穴治疗疑难病 (36) 7.附录:董氏奇穴系列培训班 (44) 8. 后记 (45) 一、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

引言 孔子云: 礼失求诸野。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两千年的岁月沧桑, 传统针灸有许多精华的东西湮没佚散了, 但是在民间, 中国针灸之真传命脉却延绵不絶, 一脉相承, 生生不息。 月印万川,风流千古。面对董氏先祖的大智慧, 我的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 1、历史渊源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在青岛悬壶数载,一时名声鹊起。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数。其医术日见精湛,造诣更为深厚。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

-董氏针灸常见处方表

病症处方手术 头痛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 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 的掌骨间 偏头痛 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前头痛 针火菊立止头痛公孙 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 目干涩 针明黄有效。配复溜效更佳两眼睁不开 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 眼跳针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针风市、复溜 鼻出血 针肩中立止 耳鸣泻驷马补肾关即可停止泻曲陵补明黄,亦可停止 牙痛灵骨(左病针右,右痛针左,下 针立止,大白若痛不止加心灵一 穴 灵骨(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 心灵一穴,(前臂腕横纹上1.5 寸 鱼骨刺喉 针足千金有特效 喉痛1、耳后青筋放血。 2、三重放血。 3、足千金放血。 项强(颈痛) 针正筋、正宗立效

肩颈痛 针肾关上、髀关。 落枕 1、针重子、重仙。 2、针正筋、正宗。 3、针重子、承浆。 4、针后溪、束骨。 失枕穴掌面小指第二节中央偏内侧二 分上二分处{尺侧} 重子穴配承浆穴落枕时颈 项强硬涌左右转动者取后溪,不 能前后俯仰则取束骨,或刺正 筋、正宗亦有殊效。 手掌面,重子与合谷相对,重仙 与灵骨相对 手酸 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腕关节痛, 手腕扭伤 侧三里侧下三里 肩关节扭伤1、针肾关特效。(对侧) 2、针四花中亦特效(同侧)。 3、针足千金、足五金。 手抽筋火串穴配火陵,火山火串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寸 火陵:火串上2寸 火山:火串上4寸 针对侧火山 肘关节痛1、灵骨特效。 2、针四花中亦特效。 手脚扭伤外陵,内陵外陵:承山外侧1.5寸 内陵:承山内侧1.5寸 脚抽筋 针正筋、次白 足跟痛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2、针五虎五。 足踝扭伤1、委中点刺出血特效。 2、针五虎四。 小腿酸胀痛1、针次白特效。 2、针肩中亦佳。 3、精枝放血尤佳。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带图 (1)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一、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BP-HN2)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 技董氏奇穴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

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着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四)心法特色: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