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07—09年科研

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07—09年科研

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07—09年科研
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07—09年科研

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07—09年科研成果汇总表

伏牛山药用植物志各卷收录植物名称

《伏牛山药用植物志》 尹卫平等著科学出版社 第一卷 道地药材篇 山茱萸丹参天麻冬凌草北柴胡半夏杜仲 辛夷连翘麦冬栀子桔梗稳木辽东楤木 大宗药材篇 千里光大戟(京大戟)五味子天名精木通牛蒡子王不留行白芍白茅根白首乌艾叶合欢皮地黄百合 红药子防风牡荆叶花椒苍耳子板蓝根苦参 虎杖败酱草金银花青蒿威灵仙茵陈荆芥 草乌香薷益母草铁苋菜索骨丹淫羊藿猪苓 绵马贯众委陵菜野菊花 第二卷 大宗药材篇 土贝母土槿皮大黄女贞子小蓟山豆根山药 山葡萄山楂川续断飞廉马尾莲马勃马鞭草丹皮乌梅五倍子升麻天门冬天花粉木瓜 火麻仁牛膝车前子仙鹤草北豆根玄参玉竹 甘草白头翁白芨白芷白英白鲜皮白薇 石韦石菖蒲节菖蒲决明子华山参地肤子地骨皮地榆老鹳草过路黄吴茱萸杏仁羌活苍术 连钱草佩兰卷柏松花粉泽兰泽泻罗布麻苦木金毛七青葙子前胡柏子仁独活穿山龙络石藤绞股蓝茜草蚤休香附骨碎补党参 唐松草夏枯草娑罗子射干桑椹秦皮透骨草通草商陆猫爪草菟丝子蛇床子银杏黄芩 黄芪黄精紫花地丁紫苏子萹蓄葎草葛根 蒲公英豨莶草酸枣仁 第三卷 大宗药材篇 刀豆十大功劳千金藤土大黄土茯苓大血藤大蓟 小茴香小叶丁香小通草小檗川乌川续断川楝子马齿苋乌药乌莲莓天仙子天师栗无花果木贼 水龙骨牛至半边莲玉米须白前白扁豆石楠 石蒜龙胆龙葵关黄柏延胡索灯心草百部

白屈菜百蕊草红花红豆杉肉桂芍药血见愁防己沙参皂刺芦根补骨脂附子谷精草赤小豆刺五加明党参泽漆知母金樱子厚朴 覆盆子急性子枳棋子洋金花荆三棱草麻黄韭菜子香蒲鬼针草鬼箭羽凌霄花娑罗子桑叶桑寄生浮萍秦艽莱菔子密蒙花常山悬钩子接骨木旋覆花淡竹叶青风藤猫眼草续随子黄芪黄栌 黄药子博落回葱子黑芝麻槐花漏芦糙苏 第四卷 有毒植物 有毒地衣植物 石蕊科石蕊黑穗石蕊金刷把匙石蕊太白花小喇叭松萝科长松萝松萝树发 梅衣科岛衣型地衣中国岛衣型地衣须梅花衣 肾盘衣科肾盘衣属 有毒藻类植物(略) 有毒菌类植物(略) 有毒苔藓类植物(略) 有毒蕨类植物 石松科蛇足石松杉蔓石松石松地刷子 木贼科问荆草问荆木贼节节草犬问荆 阴地蕨科阴地蕨劲直阴地蕨扇羽阴地蕨蕨萁 金星蕨科肿足蕨修株肿足蕨光轴肿足蕨 凤尾蕨科蕨毛蕨 鳞毛蕨科远轴鳞毛蕨暗鳞鳞毛蕨浅裂鳞毛蕨 陕西鳞毛蕨辽东鳞毛蕨豫陕鳞毛蕨 绵马鳞毛蕨华北鳞毛蕨中华鳞毛蕨 稀疏鳞毛蕨两色鳞毛蕨假异鳞毛蕨 阔鳞鳞毛蕨单脉鳞毛蕨 贯众小羽贯众多羽贯众宽叶贯众阔羽贯众 粗齿阔羽贯众 长尾复叶耳蕨刺头复叶耳蕨细裂复叶耳蕨 水龙骨科友水龙骨中华水龙骨水龙骨有柄石韦相近石韦华北石韦石韦光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 有毒裸子植物 苏铁科苏铁华南苏铁 松科金钱松华山松偃松白皮松马尾松油松 银杏科银杏 柏科侧柏千头柏线柏 红豆杉科红豆杉 麻黄科木贼麻黄中麻黄草麻黄 有毒单子叶植物

孔庙祭祀的_因革损益_观_魏衍华

[收稿日期] 2013-10-11[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孔庙祭祀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 (11CLSJ0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魏衍华(1982年-),男,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博士,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孔庙祭祀的“因革损益”观 魏衍华 (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典活动,它经历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国家通祭的过程,成为隋唐时期以后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在不同时期,虽然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不尽相同,但变化都遵循“因革损益”的原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探寻孔庙祭祀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内在规律,既有利于传承与弘扬此项遗产,也为当前探索其未来走向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孔庙;祭祀;改革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14)01-0107-04 从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记载来看,早在上古时期,祭祀就已经成为时人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避免祭祀过程中出现“淫祭”和“谄媚”现象,先秦时期的祭祀对象有着明确规定,如《礼记·祭法》中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类似说法亦见于《国语·鲁语上》,孔庙祭祀无疑应是遵循此原则的产物。它在继承上古时期庙堂祭祀的传统,也从当下社会的变革与演进中汲取诸多有益营养,成为相对稳定而又随时因革损益的文化生命体。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承、积淀与变革,孔庙祭祀早已成为影响中国、东亚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尽管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舞乐等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但尊重孔子、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贤哲和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这一本质是相通的。在此前提下,梳理孔庙祭祀的形成、发展、兴盛及衰变过程,提炼孔庙祭祀的核心构成,设计出符合新时期需求的孔庙祭祀构想,就成为摆在当下世人面前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孔庙祭祀 孔庙祭祀,顾名思义是一场在固定的场所— ——孔庙———举行的集音乐、歌舞和隆重礼仪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活动。据统计,从山东曲阜出现首座孔庙伊始,至清末废止,中国历史上曾建有1560多座孔庙,分布于自中央政府到偏远山区的各个区域,构成中国的文庙群体。随着孔子思想跨出国门,影响世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也相继建有规模与性质不尽相同的孔庙,构成海外孔庙群体,以韩国成均馆、日本汤岛圣堂等为代表。然而,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此类孔庙建筑虽曾几经修葺、重修,甚至迁建,多数都已消失,但在落成后举行的各类释奠活动,理应属于孔庙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为孔氏后裔、各级政府和文人墨客参谒的专属场所。然而,由于地域、性质和规格的差异,其承载的历史功能则存在明显差异。有的主要是以孔氏后裔为参祭者,如曲阜孔氏家庙和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有的主要是以中央政府官员为参祭者的太学孔庙,其建筑风格基本仿照皇宫规制,规格较高,具有“国庙”性 DOI:10.16140/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3983865.html,ki.ydxk.2014.01.025

伏牛山金钗石斛

伏牛山金钗石斛俗称药黄金,性寒,味甘,淡,微咸。金钗石斛生于海拔1000-2000米石壁上,茎丛生。伏牛山金钗石斛保健功能:滋阴润肺,益胃补肾,建脑明目,降火良药,伏牛山金钗石斛具有生津止渴,补五脏虚劳,清肺止咳,伏牛山金钗石斛有防感冒,抗疲劳的功效。 伏牛山金钗石斛的药用价值: 1、伏牛山金钗石斛抗衰老,提高免疫力 伏牛山金钗石斛兰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华酶(SOD)水平,降低过氧化脂质(LPO),调节脑单胺类神经介质水平,抑制类似单胺氧化酶(MAO),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近些年备受关注的伏牛山金钗石斛兰多糖也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衰老、抗辐身等多种功效。 2、伏牛山金钗石斛活血化瘀,提高心脑血管功能 伏牛山金钗石斛兰含有酯类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及抗血小板凝结,治疗血栓闭塞脉搏管炎,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性闭塞等作用。伏牛山金钗石斛由石斛兰、金银花等药材提取加工的脉络宁注射液,有清热养阴、活血化瘀等功能。 伏牛山金钗石斛抗肿瘤 伏牛山金钗石斛兰中提取的菲类和联苄类物质,有抗肺癌、卵巢腺癌和前髓细胞白血病的作用。伏牛山金钗石斛能促进T细胞生长和淋巴细胞产生抑制因子,起到增强免疫的作用。伏牛山金钗石斛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对人体肺癌细胞、人体卵巢腺癌细胞、人体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特别伏牛山金钗石斛对肺癌细胞有极大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74.7%- 97.2%。从伏牛山金钗石斛兰粗提物中分离鉴定出的2个化合物Lusianthridin和denbinobin,具有与粗提物同样的药理作用,且前者对移植肉瘤S-180也有抑制作用。 4、伏牛山金钗石斛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伏牛山金钗石斛对肠管有兴奋作用,可使收缩幅度增加。药理试验表明,口

平顶山历史文化鸟瞰

平顶山市又名鹰城,位于伏牛山东麓牛首位置。在这里,田野平畴与青山绿水交替迭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相映成趣。“白鹤去寻王子晋,真龙得慕沈诸梁”;“遗老能名唐郡邑,断碑犹是晋文章”。黄山谷《初至叶县》诗中描述的平顶山地方风物,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能说不是人文鹰城最精妙的文字表达? 打开河南地图,在河南省西部,有一座状如卧牛、绵延八百馀里的伏牛山。“八百里伏牛山”地当我国南北分界线,是古生物和远古人类的福地:西峡恐龙蛋化石带遗迹证明亿万年前这里就是古生物的主要栖息地;80万年前的“郧县人”、50万年前的“南召人”、20—15万年前的“大荔人”、10万年前的“卢氏人”、8—10万年前的“许昌人”则表征了此处是华夏先民的乐土。伏牛山又是中华文明的肇始地之一,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山。它左依黄河,右挽长江,南北文化交汇,地域特色鲜明,既有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的风貌,又有巴蜀文化甚或西域文化的基因,经过数千年的融合、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伏牛山文化圈。这里是伏羲、炎帝、黄帝、嫘祖、仓颉、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中华民族始祖的主要活动地带,处处都彰显着中华文化的辉煌。黄帝文化、尧文化、夏文化、龙文化、应文化、墨子文化、观音文化、姓氏文化、瓷文化、酒文化、曲艺文化、魔术文化等在这里都可以寻根溯源。 在那“人猿相揖别”的“小儿时节”,地处早期人类活动地之一———平顶山历史文化鸟瞰 张清廉 4

世凯”、“设立完美政府”的奋斗目标,其英雄气概,将永为后人所敬仰;“五四”时期,出身贫寒的诗人徐玉诺以独具特色的诗文创作,在全国文坛率先发出了中原人的声音,并获得鲁迅、叶绍钧、茅盾、朱自清、闻一多等新文学大师的赞誉…… 除了这些生于斯长于斯、声名远播的历史文化名人之外,还有历代先贤智圣、文人墨客到此为官或漫游,如孔子、诸葛亮、李白、韩愈、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欧阳修、范仲淹等都到过此地。他们的历史文化活动记录了鹰城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或宏阔壮观,或委婉细腻,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鹰城的历史才更显丰满、生动。 回首望去,鹰城古代文化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章节;放眼未来,滍汝大地,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鹰城深厚的文化积淀,还应该有深刻的反思。我们留给后人的,不只是祖辈先贤登峰造极的成就,还应包括我们深沉的自省和不懈的奋进。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家乡美系列之一家乡的伏牛山

家乡美系列之一:家乡的伏牛山 我的故乡——中馆驿镇铁树岗村,那里有不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美丽的传说。距中馆驿镇区10公里的伏牛山,就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风景地。 铁树岗村有个小村庄叫张周家,顾名思义,这个名不加经传的村子里,主要住着张周两性的人家,后来亦有其他姓的人家移民到这里落户,现在是一个有着多个姓氏的的住户了。这里历史悠久,相传张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张姓分布极广,帝丘是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约有五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就居住在此。再后来,周姓人氏也迁至如此,两姓和和睦睦,宛若一家,因此取名张周家,并相传至今。 秦朝时期,我国人多地少,有的地方只好在石板上堆土种庄稼,收获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许多穷人经常忍饥挨饿。而官府不是抓丁,就是搜刮钱粮,百姓没有活路,到处都是造反的人。朝中一个奸臣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上朝奏道:“皇上,世上人多容易生是非,不如多杀些刁民。人少了,粮食就够吃了,百姓就不造反了。”秦始皇听了,觉得有理,就派人铸了头万斤铁牛,让官兵们把铁牛拉到百姓家,并规定:铁牛推到谁家,限三天推到别家去,推不走就杀掉全家!这万斤铁牛成了吃人兽,推到哪那儿,哪儿的老百姓就哭声一片。 有一天,万斤铁牛窜到了张周家,人们望着那头吃人兽,眼睁睁望着它为非作歹,只好撕心裂肺地哭喊。正哭哩,感觉有人喊道:“别哭了,让我来制服它吧。”人们抬头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儿,赶忙跪地下磕起头来。白胡子老头儿亮出一样东西,亮晶晶的像根绣花针。他对着绣花针吹了口气,说声:“变!”眨眼间,绣花针变成了一根鞭子。 老头拿着这根神鞭,走到一个英俊的小男孩面前,对他说,这头牛就交给你处置。小孩接过神鞭,对着铁牛猛地抽了一鞭,只见那铁牛“哞”地一声倒在地上。接着又照着老头儿的样说了一声“变”,那铁牛马上变成了一座山。从此,万斤铁牛就留在这里。天长日久,变成了现在的绵延数十里伏牛山。据说送神鞭的白胡子老头儿,是天上的太白金星。见秦始皇杀人太多,为了搭救老百姓,才

河南省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目录 1 引言 (1) 2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2) 2.1 伏牛山概况 (2) 2.1.1 特殊的地理位置 (2) 2.1.2 优越的社会历史条件 (2) 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3) 2.2.1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3) 2.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3) 2.2.2.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和气候、生物景观类三种类型 (4) 2.2.2.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遗产类、现代人文类和抽象人文类三种类型 (4) 3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4) 3.1 开发利用现状 (4) 3.2 伏牛山生态旅游产品特点 (6) 4 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7) 4.1 内乡宝天曼资源开发状况 (7) 4.2 开发过程中突现的问题 (8) 4.2.1 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环境破坏问题突出 (8) 4.2.2 开发建设无特色,旅游市场份额小 (8) 4.2.2.1 开发建设无特色 (8) 4.2.2.2 旅游市场份额小 (8) 4.2.2.3 景区内各景点孤立分散,未形成紧密联系的网络 (9) 4.2.2.4 宝天曼生态旅游景区可进入性较差 (9)

5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及管理措施 (9) 5.1 突出特色旅游,实施品牌战略 (9) 5.1.1 伏牛山最大、最突出的特色是独有的生态魅力 (9) 5.1.2 打造三大旅游品牌 (9) 5.2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化内涵 (10) 5.2.1 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增强促销的针对性、实效性 (10) 5.2.2 突出主题形象,积极开拓市场 (10) 5.3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10) 5.3.1 旅游环线构建快速通道 (10) 5.3.2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10) 5.4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发展“大伏牛”旅游 (10) 5.5 拓宽资金来源通道,形成发展合力 (11) 5.5.1 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11) 5.5.2 广泛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伏牛山旅游开发建设 (11) 5.6 强化安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11) 5.6.1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层层建立和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 (11) 5.6.2 加强人性化服务 (12) 5.6.3 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2) 5.7 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12) 6 结论与讨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3)

伏牛山属于什么山脉 伏牛山地理环境

伏牛山脉,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南部,绵延八百余里,属秦岭山脉东段。伏牛山脉是秦岭延伸到河南省的一条主要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400余公里,宽约40~70公里,三大主峰分别为鸡角尖、玉皇顶、老君山,其中鸡角尖的海拔2225米,是伏牛山最高峰。 伏牛山的地理环境 伏牛山东西走向,是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和中国动物区划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华中、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人为干扰较小,使本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维管束植物有2879种,其中有中国特有属37个,单属种5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等32种;野生动物中兽类有62种,占河南省兽类总数的86%,鸟类有213种,占河南省鸟类总数的71%,昆虫的种类则超过3000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麝、大鲵等50多种。伏牛山还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一些支流的发源地,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伏牛山旅游景点介绍 主要旅游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南阳西峡县老界岭、尧山、老君山、白云山、嵖岈山以及南阳内乡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镇平五垛山、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等景区。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中央山系秦岭造山带东部的核心地段。公园在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天曼国家森林公园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南阳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的基础上整合而成。

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伏牛山位于河南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3°50",北纬: 32°45"~34°00",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绵延长约400km,南北宽约40~70km,面积约1万km2,素称“八百里伏牛”之称,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推进,对绿化树种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园林绿化树种已不能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现实要求。通过对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对策,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特别是中原城市园林绿化、村镇绿化提供资源支撑。 一、伏牛山区自然特征 伏牛山是秦岭向东延长进入河南境内的最大的一支山脉,它位列于豫西山地的最南侧,是我国唯一的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一些支流的发源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我国南北自然过渡地带的典型地段。伏牛山区气候、土壤均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与此相适应的森林植被也表现为典型的过渡性特征,中山地带是华北、华中与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森林类型多,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型。由于伏牛山山体较高大,峻峰林立,随着山体海拨的升高,气候、土壤及森林都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垂直带谱,但南北坡也有一定的差别,南坡带有亚热带植被特色,而北

坡则有暖温带的植被特征。总之,伏牛山区地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 二、伏牛山区植物资源概况 据统计,伏牛山区维管植物共计有175科,892属,2879种(包括10亚,206变种,12变型). 其中,蕨类植物25科、73属、202种;裸子植物6科、15属、28种;被子植物144科、804属2649种。从表1中不难看出,它是河南省维管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汇集了全省蕨类植物98%以上的种,裸子植物近40%的种和被子植物70%以上的种。就全国来说,其蕨类植物占全国的近8%,裸子植物近15%,被子植物近11%(详见表1)。 表1 伏牛山维管植物数量与全省和全国的比较 三、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资源调查 伏牛山区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因而保育了种类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是河南省植物多样性分布和发育中

逯玉克《冬走伏牛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冬走伏牛山 逯玉克 山寒水瘦之冬月,伏牛山满目枯黄,背阴处积雪斑驳,偶有松柏几株,绿竹一丛,苍翠着一点生机。 车如小舟,在波峰浪谷间游弋。至一山高处,文友红枫说,嵩县白河乡很神奇,它处在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脚下这座山,便是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路边一碑载有此事,我们拂去积雪,却拂不尽薄冰,只好作罢。 至云岩寺,满地落叶踩踏成泥,晴空下,几棵高大粗壮筋骨毕现的千年银杏傲然向天。山谷正中,有一座朝阳的古庙,这就是云岩寺。些许意外,云岩寺为初唐自在禅师所建,是伏牛山佛教中心,而眼前的寺庙,孤寂、落寞、破败,像孩子外出打工独守空巢的风烛老人,让人心生怜悯。循墙绕柱,方知乃明代重修。 寺庙背后,两棵参天银杏,裸露的苍劲枝干,像黑色的闪电虬曲在冬日的晴空。 村民说,这是下寺,再往里6公里还有上寺。我们嗟叹着,开始步行。 谷中一溪,满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乱石,溪水淙淙,在乱石间跌宕喧闹。我们踩着乱石,逆流而上。 谷中,零星散住着人家,不见青壮劳力,只有几位白发老者在门口或溪边翻拣或淘洗银杏果、山茱萸。门口的竹席,溪边的卧石,到处晒着那些黄白红艳的山果。山里少土地,这些大山和金秋的馈赠,是山民赖以生存的一项收入。 溪畔、崖壁,一些未及采摘的山茱萸繁星般红果满树,摘一颗尝尝,凉凉的酸酸甜甜,似山楂的味道。而那些不曾采摘的柿树,因没了婆娑摇曳欲露还藏的绿叶,满树的柿子一览无余地醒目着。柿子太稠,树枝被压成弧线;经霜后的柿子红得透亮,那浓缩进阳光的诱人红艳,张扬成荒寒中的一抹诗意。 山上谷中,千年银杏随处可见。与恐龙同时代的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其他植物都已灭绝,它却奇迹般活了下来。云岩寺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聚落着400多棵古银杏树,因而创造了“寺庙内千年古银杏树最多”的吉尼斯纪录。中午,在农家吃饭,品味一种难得的“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的意趣。山里人居然还用着烧柴禾的灶台,四壁土墙和屋顶满是烟熏火燎的黢黑,浓浓的烟火味弥散着一种久违的亲切,让人回想起童年的味道。 冬日午后,山村寂寥,土墙古瓦的老屋茅舍间,散发着古旧的气息,不时有家鸡、黄狗、老猫的身影出没,让人恍若时光倒退了一个世纪。偶尔也有几间贴有瓷砖的洋房,它

三大名医与伏牛山天蝎的渊源

三大名医与伏牛山天蝎的渊源 华佗伏牛山天蝎治伤 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少时在游学, 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深入民间,足迹踏遍中 原大地和江淮平原。 华佗在游学南阳时,拜南阳当地名医,学会 了用伏牛山天蝎治伤,故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治伤时,缝好伤口后,用伏牛山天蝎及中草 药和鸡蛋清摊于麻纸上,制成药膏敷上,四、五 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愈合复原。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描写关公在樊城战曹仁中箭落马后,回营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众将只得四方访问名医。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到寨前。自言姓名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因闻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账上账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展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 据史资考评,华佗所敷之药,乃伏牛山天蝎制成。 张仲景与伏牛山天蝎 张仲景,南阳郡涅阳人(河南南阳邓州市穰东镇), 东汉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年轻时,曾跟同郡名医宗族 权父张伯祖学医,尽得其真传。 张仲景勤奋好学,医术精湛,广泛收集医方,写出 传世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定的辩证论治原则, 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南阳属伏牛山腹地,是伏牛山天蝎的道地产区,张仲景对伏牛山天蝎有系统的研究,在《金匮要略》(后世把《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后半分叫《金匮要略》)专著中专门设立一个篇幅叫《金匮要略·痉湿蝎篇》,详细记载有伏牛山天蝎治疗中风及寒湿痹痛的方剂,并在现代临床上得到可靠的验证。 据传,南阳多蝎子,张仲景回到乡下听人说涅阳镇上张万金原来患有顽痹,走路都很困难,不小心被蝎子蛰住,疼痛难忍,全身肿胀,三天后剧痛消失,关节不肿胀,疼痛减轻后,他就捉活蝎子吃,二个月后,类风湿关节炎好了,张仲景很惊奇,他认为蝎子能治痉湿痹症。后经验证,蝎子不但能治寒湿痹症,还能治疗破伤风,中风等症,张仲景就把伏牛山天蝎治疗痉湿等症方剂收入《伤寒杂病论》并专门成篇。 李时珍与伏牛山天蝎 李时珍,湖北蕲州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 学家。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 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曾参考 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走遍千山万水,“搜 罗百氏”,“采访四方”。 在伏牛山采访一个多月,对伏牛山天蝎的药理药性有 了详细记载,提出了蝎子中伏牛山最好,伏牛山天蝎又称会全蝎,会全蝎即最好的全蝎。 并把在伏牛山老中医杜壬的天蝎治耳聋神方写进了《本草纲目》。 “肾虚耳聋,十年者,二服可愈,小蝎四十九个,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同炒,姜干为度,研末,温酒服之。至一二更时,更进一服,至醉不妨。次日耳中如笙簧声,即效。”

伏牛山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

伏牛山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 一、伏牛山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条块分割严重,旅游发展滞后。伏牛山贯穿多个市县,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旅游区涉及多个市县和多个相关部门,条块分割明显,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和整体优势发挥。另外,伏牛山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的引进、利用渠道与伏牛山地区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的实际需要不匹配,投资分散,回报率低,自我积累能力低,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优化和市场宣传、促销严重滞后。 (2)开发深度不够。伏牛山独特旅游资源仅仅以观光为主,集中在了石人山、白云山等少景区,目前旅游业却偏好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特点,景区的旅游产品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入境游客少。 (3)人才短缺,思想落后。目前,伏牛山区旅游管理机构,从业务人员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并不多,毕业于旅游专业的更是寥寥无几,这无疑给导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至于对旅游资源和景区策划、开发、营销和科学管理高级人员更是廖若晨星,严重制约了伏牛山旅游业的发展。 二、伏牛山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原则 (1)全局性、整体性原则。全区各景区的开发建设都要服从全局性、整体性原则,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分批有序开发,避免条块分割、多头领导、急于求成,乱开发乱建设,以致影响投资效果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可持续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对资源进行全面管理的指导性方法,目的是使各类资源免遭破坏,使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伏牛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应把对自然景观资源、自然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做到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保护性开发。 (3)市场导向原则。伏牛山地区旅游发展应当把伏牛山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把旅游的未来发展视为一种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明确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威胁,面向旅游者进行设计、开发、生产、包装和行销。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4)循序渐进原则。对于经济实力落后的伏牛山地区,虽然其旅游资源众多,但不能不加选择地盲目开发,更不能不分先后地全面开发,应该选出特色突出、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快速启动伏牛山地区旅游业,然后再分期分批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形成滚动式发展。保持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平衡,是保持伏牛山风景区资源特色、使其旅游业持续性吸引游客的前提之一。因此,考虑到旅游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影响的能力,伏牛山的旅游开发应当循序渐进。 三、伏牛山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战略 (1)双七战略。双七原则即“七个结合”和“七化开发”。从以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向多方位、综合化的开发形式转化。在开发建设中,不仅要注重观光旅游的开发,更要注重休闲度假旅游、科考教育旅游、

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思考

[专题研究与新论] [摘要]文章界定了伏牛山文化圈概念内涵和外延,阐述了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发展思路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来思考如何建设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关键词]伏牛山文化圈; 馆藏建设;思考[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9-0158-032012 年 第·9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134期 Sep2012 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思考 张庆玉 (平顶山学院图书馆,河南平顶山 467000) 一、伏牛山文化圈概念的界定 平顶山学院为整合校内人文社科研究力量,采用以 文献整理与理论探讨相结合、 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伏牛山文化圈的历史变迁、 语言文学、文化生态、 民间艺术等展开全面的研究,并于2009年上半年成立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对于伏牛山文化圈概念内 涵和外延的界定,平顶山学院党委副书记、 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主任张清廉教授认为,伏牛山文化圈是指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所产生的人类历史文 化现象。其范围包括三门峡、 洛阳、平顶山、南阳、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黄河以北的济源和焦作、新乡的部 分县市,湖北的襄樊、 十堰的部分县区。伏牛山文化圈概念是近年来对伏牛山区域考古发现、古籍整理、旅游开 发、墨学研究、尧文化、夏文化、应文化、姓氏文化、观音文化、佛文化、瓷文化、酒文化、曲艺文化、魔术文化认识 的概括,是源于对伏牛山的地理位置、 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气候(光、热、水)等诸要素对人类影响的综合分析。 二、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 依据伏牛山文化圈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其馆藏建设,促进伏牛山文化圈的深入研 究,完善文献资料的收集、 整理、保存工作,有助于科研队伍建设,有效地扩大伏牛山文化圈的影响,更好地吸引社会人士积极投身文化圈的建设。 (一)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遵循的原则1.突出特色 一是地域特色。伏牛山文化圈是以其地域为依据而 建设的,应有其地域特色。 地域是特定的,它有其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积淀等等地域性特色,突出强调地域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即这种文化首先必须隶属于伏牛山区,而且这种文化必须是 精华、 具有持久的影响力等。二是具有时代特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如秦 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滋润着中华民族思想,所以应抓住文化的现实性,坚持与时俱进。现代文化在宏观上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坚持科学民 主大众的文化。文化的载体具有多样化,历史发展到今 天,文化的表现形式多姿多态。 而文化是时代的感应器,与时代同呼吸、 共患难,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今彰显其时代特色的和谐文化、生态文化等先进文化, 也应在伏牛山文化圈中体现。 2.符合实际 一是馆藏建设要避免“高、大、全”。“高”是指“口号高”,如“争创一流”、“国际领先,国内独创”等,不是“起点高、规格高、标准高”;“大”是指“规模大、开销大、工程量浩大、建筑物宏大”;“全”是指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面面俱到, “眉毛胡子一把抓”。追求“高、大、全”只能制造轰动效应,导致劳民伤财。二是涉及的人、事、物必须具有真实性。如墨子研究,墨子的籍贯或 流传事迹在鹰城有据可查;如 《歧路灯》作者李绿园籍贯在鹰城,应千真万确。避免拉虎皮扯大旗,随意借助历 史人物来提高伏牛山文化圈的知名度。 三是目前馆藏建设项目具有适应性。馆藏建设要适应当地政治、经济、文 化发展的需要,既具有经济效益,更应具有文化效益、 文化价值。 如:为了旅游开发的需要,近年来在尧山脚下新建一尊佛像,号称“中原第一大佛”。这大佛姓啥名谁,是否适应尧山景区的需要?尧山,原名石人山,因顶峰最突出的一块巨石,状似人形,故名石人山,后来专家认为 石人山名字较俗,才取名尧山,蕴含历史悠久的意味。 但取名尧山有什么根据?是“尧”在此居住,还是“尧”在 此建功立业,还是 “尧”在此有惊人的壮举?改山名、立大佛,与当地“水土不服”,很难赋予当地深厚的文化意蕴,有时会“不伦不类”。所以,当地政府部门要建工程 项目,应考虑项目的适应性。 只有具备适应性,才能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图书文献资料才符合馆藏建设的需要。 3.循序渐进 馆藏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收集、整理的过程。首先,要有长远的规划。平顶山学院作为伏牛山文化圈的载体,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立应符合平顶山学院“十二五”规划要求,肩负着“文化平顶山、魅力平顶山”的历史重任。针对这种情况,馆藏建设也应制定五年的发展规划,从而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其次,馆藏建 158 ··

平顶山成语文化探析

收稿日期:2011-02-13 作者简介:王俊刚(1964-),男,河南省禹州人,平顶山学院副教授。 平顶山成语文化探析 王俊刚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 要:平顶山地处中原,具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与这里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也创造了许多成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平顶山成语文化现象。 关 键 词:平顶山;伏牛山文化圈;成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G 1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11)03-0094-05 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中千百年来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炼、形象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材料。它能以寥寥数字说明一件事实,一个道理,或比喻一种形象,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同时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成语又是中华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载体,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巨大的无所不包的思想宝库,可以说中国人想表达任何一种思想,一种感情,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恰当的例子。平顶山地处中原,具有光辉灿烂的悠久历史,远自黄帝的传说故事,近到当代的历史事件,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这片大地上萌生了丰厚的成语文化资源。平顶山市又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对产生于本区域内的成语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必将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一、平顶山成语的界定 平顶山成语文化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是对“平顶山成语”的界定,即平顶山成语的收录标准。应该说,这个界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有一个绝对严格的标准,因为一则成语的产生一般都要涉及多种因素,既与历史事件有关,又与人物有关,有些甚至与众多的人物有关,历史事件大多也会横跨许多地区。因此,同一则成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归属多个地方。如“长驱直入”这则成语是这样产生的:三国的时候,关羽曾在襄樊一带水淹曹魏七军,俘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不得已亲率主力部队进驻摩坡(今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青龙寨一带),在这里设置行宫,坐镇督战,前线作战则由大将徐晃指挥。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出 其不意突袭关羽兵力薄弱之处。关羽引兵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关羽退回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关羽的营寨本来非常牢固,从营寨之外强攻极为困难。现在徐晃已杀入营寨,由内突袭,大获全胜。不久,东吴偷袭江陵,关羽兵败被杀。曹操得知胜利的消息后,亲自出营七里迎接徐晃,并在摩坡开庆功大会,发布嘉奖徐晃的《劳徐晃令》。曹操在嘉奖令上说:“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1] “长驱直入”自此 出典。 “长驱直入”出自《劳徐晃令》,《劳徐晃令》发布于平顶山,因此这个成语毫无疑问属于“平顶山成语”的范围;同时这个成语与曹操(亳州人)、徐晃(洪洞人)都有关系,说成是亳州成语、洪洞成语也无不可;“长驱直入”故事的直接发生地在襄樊,说成是襄樊成语同样有道理。 由此,笔者认为“平顶山成语”的界定范围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与历史事件有关的成语 历史事件发生在平顶山地区,成语是在此历史事件中产生的,则此成语为平顶山成语。如:“死不瞑目”、“如坐春风”、“从善如流”、“拨烦之才”、“除狼得虎”、“握蛇骑虎”、“长驱直入”等。 (二)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分三种情况:(1)历史人物本身就是平顶山人的,则与此人相关的所有成语均为平顶山成语。如与墨子有关的成语:“一毛不拔”、“快马加鞭”、“量体裁衣”、“齐心协力”、“墨守成规”、“以卵击石”、“买椟 第26卷第3期2011年6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26N o .3 J u n .20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