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

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

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
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

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

摘要针对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进行了分析,从农村义务教育定位及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机会及硬件设施、师资情况等方面作了综述。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定位;硬件设施

中图分类号 g5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76-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率先承诺在中国普及“全民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中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学杂费全免的义务教育。2006年6月,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义务教育以县级管理为主,经费投入实施省级统筹,免学杂费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

定下来。但是,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民主化而产生的教育公平观念的逐渐扩大和深入,农村义务教育也成为了我国教育公平的重点和难点。

1农村义务教育定位及管理指导思想的公平性分析

早在1950年3月,政务院在《关于统一管理1950年度财政收支的决定》的规定中就初步确立了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分别管理的体制。对于我国广大农村义务教育,1957年3月18~28日,第三次全国教育行政会议认为:小学教育的发展必须打破由国家包下来的思想,在农村,要提倡群众集体办学[1]。同年,6月3日,教育部发出通知: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张天然悠闲老头看交通2018/7/26 1引言 在伦敦交通规划TfL(Transport for London)中,需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就是连通性(connectivity),也称为可达性(accessibility)。 使用可达性分析的主要目的: [1] 识别因交通改善而得益的区域; [2] 更好的了解新的公交线路、站点和道路规划的影响; [3] 识别就医等公共服务的最佳选址以便居民使用; [4] 了解伦敦的哪些地方更适合居住和办公的开发; [5] 对不同区域的停车配建指标高低提出建议。 可达性分析的主要形式: [1] 基于区域内公共交通的服务距离和频率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 PTAL(Public Transport Access Level); [2] 等时线图,展示特定区域到其他区域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可以到达 的区域; [3] 服务范围分析(Catchment Analysis),描述了特定区域在一定时 间内可以可以到达的工作地点,或不同形式的服务情况。 2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PTAL PTAL的取值范围为0-6,越大表示可达性(连通性)越好。因为历史原因,1类的PTAL值分为1a和1b,6类的PTAL值分为6a和6b,因此一共有9个PTAL值:0,1a,1b,2,3,4,5,6a和6b。PTAL的值用固定的颜色在地图上进行表示。一般来说PTAL值高的地方,具有以下特点: [1] 步行到最近的公交站点距离很近; [2] 最近的公交站点等待时间很短; [3] 最近的公交站点有很多公交车服务; [4] 附近有主要的轨道交通站点; [5] 以上因素的组合。 因此PTAL可以看出是对公交网络密度的度量。PTAL不考虑每个地方可以到达的目的地,也不反映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拥挤情况。PTAL主要针对公共交通,不包含小汽车出行的情况。 2.1 PTAL的应用 PTAL最早是在伦敦的Hammersmith & Fulham行政区引入的,后来被深入和广泛地应用到伦敦的各种规划程序,包括战略规划和区域规划。例如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2031年伦敦战略规划,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确

我国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育公平既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和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具有促进社会平等的重要功能;是政治、经济领域的自由与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 教育公平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社会成员的自身利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教育现状表明:各地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分配厚此薄彼、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等,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突出矛盾之一。 1 我国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等问题均较严重。 1.1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别上,城乡间的教育水平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的落后必然影响全国整体的教育水平提高,无疑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城乡教育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差距较大。义务教育阶段的落后最终将影响农村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进而影响其一生的生活质量。 1.2城乡发展的不理想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农村教育的整体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农村教育仍然落后。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确有持续增加,但无论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亦或是公用经费投入, 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 1.3区域差距较大 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不同区域间的差异上。首先,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于东部地区。根据中国高校招生的惯例,高校每年招生的数量均向学校所在地倾斜,其招生主要面向本省生源。因此,拥有较多高校的地区,享受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从省际来看,同等的学习成绩,户籍在京沪的学生考取高等院

浅析教育公平问题

浅析教育公平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公平的缺失有很多表现形式,从宏观地来看,我将这种缺失分为以下几种: 城乡公平缺失。在一些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这种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地区公平缺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很多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的升学,为了考上大学,只有拼努力、毅力、体力、精力,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发展。此外,在长期倾斜性的经济政策支撑下,造成了我国较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异很大,而我们看到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按照收入来进行的,你要享受高等教育,你必须支付高额的费用(而且这个费用依然在上升),这种状况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 阶层公平缺失。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我国的一个现实是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但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是劳动人民内部出现了分化,很多阶层分化出来。阶层除了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收入越高的人,如私营企业主、民营

如何制定公平的薪酬体系

如何制定公平的薪酬体系 薪酬制度,是每一个企业都无法逃避的难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与员工利益最直接相关的、员工最能感受到公平与否的便是薪酬制度。 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结果的公平性。主要是指企业职工对于自己的薪酬状态以及加薪多少是不是公平、公正的评价。 二是程序的公平性。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在薪酬体系的方法上、程序上是不是公平、公正的评价。 三是交往的公平性。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职工之间的交往是不是具有公平性。 四是信息的公平性。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职工提供薪酬体系的相关信息,对薪酬体系进行合理的解释。 但现今很多企业在薪酬体系的公平性这一块还做得远远不够: 1.薪酬制度透明性差,忽略了薪酬沟通作用。员工一般都对薪酬制度的公平性高度敏感。不透明的薪酬制度会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在进行暗箱操作,进而使员工对制度公平性产生怀疑,对企业失去信任,降低员工满意度,从而削弱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功能。例如,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均采用薪酬保密制度,甚至严禁员工在内部讨论工资,使得员工很难判断在报酬与个人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联系,从而引起员工猜疑,产生不满情绪。 2.薪酬调整依据缺乏,薪酬调整往往成为领导“拍脑袋”的行为。只会溜须拍马、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那些能力差的员工,薪酬反而更可能得到提升,得到重用。这样会严重打击那些真正好的员工,从而导致企业人才流失。 3.薪酬结构不合理,导致付出努力相同的员工最后拿到的薪酬不一样,容易让员工心理失衡。总之,维持薪酬制度的公平性是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拿捏不当,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没有任何组织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种薪酬体系制度是没有漏洞的,但是制度都是可以被完善和改进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薪酬体系的建立上有以下观点: 1.任何薪酬体系,都会带来误导。因为,我们无法制定出一套既完全合理又“科学化”

基于出行范围的可达性分析

基于出行范围的可达性分析 1.概述: 本篇利用基于出行范围的可达性评价方法,分析城市区域各位置的出行机动能力。研究各路口的15分钟车行范围,计算其面积,并据此生成可达性分布图。 2.所需数据与操作流程: 所需数据: 构建好的道路交通网络模型 操作流程: 3.具体步骤介绍: 3.1 启动服务区分析工具,加载设施点 点击【Network Analyst】工具条上的按钮【Network Analyst】,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默认【新建服务区】,此时系统会显示Network Analyst面板,内容列表面板中也添加了【服务区】图层。 在【Network Analyst】面板中,右键点击【设施点】选项,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加载位置…】,将【加载自…】设置为【交通网络_Junctions】。

3.2 设置位置分配属性并求解 点击【Network Analyst】面板右上角的【属性】按钮,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切换到【分析设置】选项卡,选择【抗阻】为【车行时间(分钟)】,设置【默认中断】为【15】。 点击【Network Analyst】工具条上的【求解】工具,进行计算。 image 3.3 求服务区面积 添加面积字段。

点击【目录】面板,选择【工具箱→系统工具箱→Network Analysrt Tools→分析→向分析图层添加字段】工具,打开对话框进行如图设置,即添加了双精度的【面积】字段。 (注:Network Analysrt工具中所创建的分析图层,不能直接在要素属性列表中添加字段,需利用上述工具。) 计算面积。 打开【面】图层属性表,右键点击【面积】字段,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计算几何…】,显示计算几何对话框,在【属性】栏中选择【面积】,计算得到面积。 将【面】连接到【设施点】上。 【设施点】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面】的连接字段为【FacilityID】。 3.4 生成可达性分布图 在【目录】面板中选择【工具箱→系统工具箱→Spatial Analyst Tools→插值分析→反距离权重法】,打开反距离权重法对话框进行设 置。设置完成系统会生成可达性栅格图。从而进行城市交通路网分析。

中国教育公平问题调查问卷

中国教育公平问题调查问卷 这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其中关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问题。为了顺利完成这次活动,希望各位友友们抽出5分钟时间来填写,如有关于这的提议请多加提出,非常感谢! 1. 您所居住的地区在() A.农村 B.城镇 C. 小城市 D.大城市 2. 您居住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怎样?() A.非常高 B.高 C.一般 D.差 3. 您居住的幼儿园硬件设施如何?()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差 4. 您居住地区的小学硬件设施水平()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差 5 您居住地区的小学教师平均学历状况() A.初中以下 B.高中或中专 C.大专专科 D.大学本科 6. 您居住地区的小学教师平均月收入() A.1200以下 B.1200-3000 C.3000-5000 D.5000以上 7. 您居住地区的中学硬件设施水平()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差 8、您居住地区的中学教师平均学历状况()

A.初中以下 B.高中或中专 C.大专专科 D.大学本科 9. 您居住地区的中学教师平均月收入() A.1200以下 B.1200-3000 C.3000-5000 D.5000以上 10.您居住地区是否有高等院校() A.有 B.没有 11.您居住地区的公共教育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等)对外开放程度如何()? A.免费对外开放 B.限定特殊人群 C.不给予进入 D.根本没有 12.您居住的地区最高高等学府级别是() A.专科院校 B.普通高等院校 C.211院校 D.985院校 13.您居住地区的学生大学入学水平() A.高 B.一般 C.低 D.很低 14.您所住的地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多吗?() A.很多 B.多 C.一般 D.根本没有 15. 您认为男女所获得受教育的程度公平吗?() A.不公平,一般男的可以继续接受教育的多 B.公平 C.不知道 16.您认为不同阶层的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差距() A.较大 B.较小 C.没有 D.不了解 17.您认为怎么算达到教育公平?() A.孩子考取理想的学校,不断深造 B.孩子的特长被挖掘,有一技之长 C.人文科学素质全面提高,成绩不是衡量孩子是不是收到公平教育的标准

企业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

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 前不久,笔者在浙江一个民营企业进行咨询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该企业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该公司是温州一家实力雄厚、公众形象较好的企业;其薪酬水平比当地劳动力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奇怪的是,公司员工(特别是中、基层的管理人员)流失率比较高。更让公司管理层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多数离职员工跳槽后的薪酬水平不升反降。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宁愿承受较低的薪酬待遇,也要舍弃这个外部形象好,员工薪酬高的老东家呢?随着我们调研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在这家公司,薪酬方面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相反,在工资较低的那个公司里面,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较公平的对待,所以更愿意在工资较低但感觉更公平的那家公司里面工作。 从很多表面现象来看,大家总是认为员工工作的目的总是会把金钱放在第一位,但是从上面的这个现实的例子来看,“金钱是万能的”这一定理好像失效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产生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在进行薪酬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分别是薪酬的竞争性、合法性、激励性和公平性。关于薪酬的其他三个方面,大家对这方面关注得较多,但是薪酬公平性里面的内部公平性,往往被大家所忽视,上面这个案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公平性是薪酬制度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薪酬制度首先必须是公平的,只有公平的薪酬才是有激励作用的薪酬。所谓公平性,是指员工对于企业薪酬系统以及管理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的看法或感知,这种公平性涉及到员工对于本人薪酬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薪酬状况、与企业内部不同职位的员工以及类似职位员工的薪酬水平之间的对比结果。在薪酬公平性方面,员工不只是关注薪酬绝对水平——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更关注薪酬的相对水平——内部的公平性。员工本人的薪酬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薪酬状况的对比,更容易得到显化,而企业内部不同职位之间的相对公平性,不容易得到显化,而且这种内部的不公平性,往往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所忽略。但是,这种内部的不公平性对员工的伤害最大。“不患寡而患不均”,从影响企业的绩效因素角度来看,内部的公平性比外部的竞争性更为重要。所以,只有在制定薪酬时将这种差别体现出来,才能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薪酬的内部不公平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但是造成薪酬内部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通过对该企业深入的调研,发现造成该企业薪酬内部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职位价值没有进行评估,缺乏公平分配的基础 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里面都存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和管理不规范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职位价值是设计企业薪酬的基础。如果职位价值没有得到科学的评价,就无法建立公平的分配体系。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甚至看到过一个汽车集团的幼儿院的院长和该集团的营销总监薪酬竟然为相同的怪现象。问其原因,回答竟然是:他们的级别一样!如果职位价值大小不进行清楚地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评价不公、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造成公司员工的流失。 2、薪酬的确定没有基于能力与绩效 在现在的薪酬设计里面,绩效薪酬占整个薪酬的比重在不断加大。这样就使得那些,职

浅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

浅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 [摘要]在任何社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高等教育公平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等协同努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措施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虽然有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后,“教育产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增加的高等教育机会并不是所有人群都相同,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得到的高等教育机会少之又少,阶层差距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一、教育公平的界定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适龄儿童、青少年享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并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其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教育起点公平,即每位公民都能平等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第二,教育过程公平,即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的投放、教学课程的设置、师生关系等方面,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第三,教育结果公平,指人的发展公平,即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特征、才智的学业上的成功。为了深刻地理解教育公平的特定内涵,有必要探讨一下教育公平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一)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 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革命方面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公平的状态,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性质。因此,公平在任何时代都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普遍存在的双轨制学校就是典型代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把现实的物质利益和迫切的政治要求上升为普遍理性化的“自由”、“平等”、“人权”,倡导“人人生而平等”,这种公等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人获得了形式上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过这种教育却受着金钱的限制。那些

浅谈薪酬内部公平性问题

论文 课程名称薪酬管理 题目浅谈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班级与班级代码09人力资源2班专业必修课 任课教师董福荣 学号:09250190302 姓名:陈长远 实验日期:2012 年 6 月 1 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浅谈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一、案例引入 C公司是集药品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国有制药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近五年公司总体盈利水平稳步上升。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为了及时应对市场变化,通过业务重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行了扁平化管理,将公司原有的26个处室合并为9个部门,原有的管理层级由11个降为8个。 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以来,该公司长期实行岗位技能等级工资制: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四大系列岗位的工资结构在总体上呈现为典型的倒“Y”模式。在此模式下,员工薪酬水平的增长必须以管理层级的上升为前提,而非以业绩考核为依据;另外技能工资比重偏高,由于技能工资主要和职称挂钩,同一岗位相同绩效的员工薪酬水平却因职称不同、资历不够而差别较大。 当前,扁平化结构改革减少了中高层管理岗位,进一步加大了靠晋升管理级别而提高薪酬水平的操作难度,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一两年、掌握核心技术之后就离开公司,从而造成研发、销售人员梯队断裂、核心技术流失、市场占有份额逐步下降。2005年至今,C公司所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有47%选择离开。所流失的人员中:管理岗位占5%、研发岗位占51%、生产岗位占8%、销售岗位占36%。为此,C公司付费参与了北京地区制药行业薪酬调查,调查结果却表明该公

司核心技术、研发类、销售类岗位的员工工资水平普遍处于市场较高分位。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C公司员工进行薪酬满意度抽样调查,通过结果分析提炼出影响员工薪酬满意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按影响大小排序分别为:(1)组织内部对岗位的价值判断不一致;(2)薪酬调整的标准不清晰,过于重视资历,未与业绩、能力挂钩。另外,从对部分离职人员进行了离职面谈中发现,绝大部分离职员工都提出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认为资历成了薪酬水平合理调整的最大障碍。 通过以上内、外部薪酬调查结果和离职分析,可以看出薪酬体系内部公平的严重缺失是造成C公司人员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二、薪酬设计的原则 设计薪酬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战略导向、经济性、体现员工价值、激励作用、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等。 (一)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强调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的薪酬政策和制度必须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经济性原则 薪酬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强调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支付能力。 (三)体现员工价值原则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解决企业的三大基本矛盾,即人力资源

教育社会学案例分析

教育社会学案例分析 案例 在Ⅹ中学,二年级三位男生在五楼抽烟被教育处老师逮到。进行了教育和批评之后,交由班主任处理。这次是他们半月以来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班主任非常生气。三人之中的李某成绩最差,并且在上期写了数学考不及格就转学的保证书。于是以这个借口,班主任准备轰他回家。 他母亲非常生气一声不响离开学校,留他一人给老师道歉。他在我每节课下课站在办公室外向班主任求情。都被班主任拒绝。中午时他终于离开办公室。班主任在教室工作到下午一点。下午两点半,他又开始出现在办公室外。班主任仍然没有理他。跟他讲了几句话,他流下了眼泪。当时班主任并没有被他的眼泪所打动。(后来想他大约是被同学们感动的)办公室外站了两节课后,他拿给了班主任一张全班同学签名的悔过书。而老师看到全班同学签名的悔过书,就去开班会,讨论该怎么惩罚她。 而他们一起讨论时,老师说按照他之前写的保证书,让他回家,这时候有的女同学哭着求老师给他一个机会,讲到非常动情,有讲他态度诚恳的,有讲他早上主动打扫卫生的,有对他充满希望的,有分析他的心理因素的。说以后全班同学帮老师监督他,帮助他,全班同学都求老师给李某机会,而他也保证以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最后学生们以一个好的班级,优秀的班级为条件预支她们的话语权和信誉。将李保进教室。 分析 社会心理学家对群体心理学怀有浓厚的兴趣,认为群体是表露个人才能,表现个人特征的领域。而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系统、集体、初级群体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促使群体成员结合在一起区别于其他群体成员的一种群体发生作用的所有力量的汇合。 而案例中的李某同学虽然违反了学校的校规,而让班主任非常生气,但是他知道自己错了,向老师那儿道歉,但是老是不理他,而他知错能改的行为得到了班里其他同学的支持,而班里的全部成员都对他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都对老师说,他平时好的表现,都非常相信他,感情非常好,都非常舍不得让他离开这个班级。 与此同时,班里其他同学的行为让李某特别感动,让他觉得有种归属感,他的母亲不仅不帮她求老师,也不管他就离开了学校,但是班里的同学们不仅不批评他,反而用宽容的心接纳他,并且全班一起悔过书给老师,让老师给他一个

薪酬管理制度 (2)

二、薪酬制度的主要形式 1: 岗位工资制---是指按照不同岗位或职务的特点确定工资标准,并根据员工完成岗位职责情况支付报酬的工资制度. 技能工资制---是根据不同岗位或职务对劳动技能的不同要求和员工实际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而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2:结构制---是指由若干个工资部份或工资单元组合而成的一种工资形式. 3:绩效工资制---是根据员工的实际劳动成果或工作绩效来决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4:薪酬制度的比较 三、薪酬制度设计的程序 1.组织付酬原则与政策的制定 2.工作分析 3.工作评价 4.工资结构设计 5.工资状况调查及数据收集 6.工资分级与定薪 7.工资制度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薪酬制度--常称工资制度。是指与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系列原则、标准和方法。包括工资原则、工资水平、工资形式、工资等级、工资标准、

工资发放等内容。 2.薪酬管理 ---是指组织管理者对员工的薪酬形式、薪酬结构、薪酬水平、薪酬等级、薪酬标准等内容进行制定和调整。它主要包括薪酬目标设定、薪酬政策选择、薪酬计划制定和薪酬结构调整四个方面。 3.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简称岗位制,也称职务工资制。是指按照不同岗位或职务的特点确定工资标准,并根据员工完成岗位职责情况支付报酬的工资制度。 4.技能工资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或职务对劳动技能的不同要求和员工实际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而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5.绩效工资制 ---是指根据员工的实际劳动成果或工作绩效来决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6.结构工资制 ---是指由若干个部分或工资单元组合而成的一种工资形式。 7.按劳取酬原则----是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报酬分配。8.同工同酬原则---它要求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支付同样的报酬。 9.外部平衡原则 ----它要求一个组织的工资水平应与其他同类组织的工资水平大体保持平衡。l0.工资结构线----是一条以工作评价值为横轴,以所付工资值纵轴的曲线。二、单项选择题 1.基本工资的计量形式有( B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目前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本文来分析一下教育现状,并且从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1.中国教育现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虽然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只是基本解决了“入学机会平等”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最为凸显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市区学校;二、城乡师资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人力资源;三、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使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 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2.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2.1.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 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教育的困难。 一些中小学校,由于地方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绘画室、雕塑室、游泳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有的还有升降式广场、休闲晨读公园等。而另外一些地方因财政投入困难,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 一些县财政投入困难还造成很多小学不能按国家要求在三年级开电脑课和英语课,直至小学毕业一些学生还没接触过外语和电脑。有的学校没有音乐、美术教师,此类课程也不能开课,导致一些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同发达地区和城市孩子拉开了差距。 2.2.制度设计偏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一是就近入学存在问题。义务教育应该就近入学,但是就近的学校是优质学

如何保证薪酬公平性

如何保证薪酬公平性 课程描述: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对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可见一斑。薪酬公平性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才能确保薪酬公平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为您阐述保证薪酬公平性的重要性,同时,为您提供解决之道。 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各行各业保证薪酬公平性的方法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下面我们从实战经验中给大家总结一些方法流程,以便大家参考,帮助我们少走弯路,直达成功。 保证薪酬公平性,一般要做好三部分工作。 1.解决薪酬内部公平性问题。 2.解决薪酬外部公平性问题。 3.解决薪酬个人公平性问题。 解决薪酬内部公平性问题;

首先应做岗位价值评估,然后根据岗位价值评估设立薪酬等级。岗位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CRG方法和因素比较法。 影响岗位价值的关键因素有影响力大小,所承担责任,要解决问题的难易度,工作经验和学历以及工作环境要求。 设立薪酬等级应注意,薪酬等级应符合岗位价值排序,并且薪酬等级应有级别区间,一般同级别的岗位处在相同薪酬区间内,但根据个人能力不同,对企业贡献程度不同,可能有细微区分,并且设立薪酬级别区间能为处在同一级别的员工预留涨薪空间。此外,为了避免大锅饭现象,设立薪酬等级时还应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确保不同能力水平和不同努力程度的员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薪酬公平。 解决薪酬外部公平性,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好识别,合理调整薪酬策略。

个人公平性包括薪酬内容和措施两个部分。 薪酬内容分为保健薪酬和激励薪酬:保健薪酬一般由固定工资和员工福利组成;激励薪酬又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两部分,物质激励主要有奖金或者奖品,非物质激励有职位晋升,换到一个更好的岗位,获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解决个人公平性的措施主要是在做好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公平性的基础上,还应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与员工有效地沟通。 在员工参与薪酬制定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结合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和解决内部公平、外部公平的一些措施来制定薪酬制度,然后向员工做薪酬制度介绍,根据员工的反馈意见对薪

教育社会学2

《教育社会学》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17年出版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的是 A.佩恩 B.哈里斯 C.詹姆斯 D.史密斯 2.法国的涂尔干在1903年发表论文强调研究教育要吸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该论文是 A.《教育社会学导论》 B.《教育百科全书》 C.《教育社会学文选》 D.《教育与社会学》 3.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晚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初中期 4.一门学科独立或制度化的标志是在大学设立专门的讲座、有专业化的学会组织和 A.有专门的研究队伍 B.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C.有公开出版专业性的书报期刊 D.有特殊的研究方法 5.帕森斯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培育个性 D.社会化 6.以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和墨顿为代表的理论对教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理论是 A.“结构一功能主义”理论 B.符合互动理论 C.常人研究理论 D.批判社会学理论 7.冲突理论发端于 A.马克思 B.恩格斯 C.佩恩 D.哈贝马斯 8.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试图证明教育能促进社会变迁,最先在这个命题上提出支持理论的是 A.“教育投资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经济发展理论” 9.国外社会学者开展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 A.声望方法 B.能力方法 C.知识方法 D.出身方法 10.向戴维斯—穆尔分层理论首先提出挑战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A.柯林斯 B.图明 C.哈贝马斯 D.金提斯 11.梅塞尔认为精英是一个与其人数相比特别有权发号施令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包括的核心要素是凝聚力、共谋和 A.群体意识 B.自我意识 C.共同策略 D.共同利益 12.符号互动论的真正创立人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家 A.库利 B.华纳 C.米德 D.墨顿 13.对于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的争论涉及三个基本理论,即“趋同化”理论、“多极化”理论和 A.“综合化”理论 B.“混合化”理论

教育公平的定义及其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 通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三个层次 (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此外,对教育公平的正确认识还包括: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和追求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效率是统一的这两个方面。 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 这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受限制、完全意义上的绝对公平,它必然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存在,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教育公平观念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原始社会的教育公平是一种涉及全体成员的低层次的公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则成为一种特权被局限于一小部分人中间,广大劳动人们的子女极少有受正规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工业社会以来,教育才逐渐走向大众,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才慢慢经历了从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到结果的公平。因此,教育公平是人们追求的永恒理念,是人类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统一的。 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往往处于难以兼得的冲突状态。教育发展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但与社会、经济领域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这一矛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研究表明,在教育阶段,这两者的目标是高度重合的。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教育公平问题的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发展初期,最重要的是普及教育,保障广大儿童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初

论企业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性问题

论企业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性问题 企业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性问题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与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薪酬内部公平性的常见问题,然后分析企业薪酬内部公平性失衡的原因,进而提出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主要途径,希望能对相关行业提供帮助。 标签:企业职位;薪酬设计;内部的公平性 一、企业薪酬内部的公平性的常见问题 (一)内部职位间的公平性失衡 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不同职位之间的公平性的失衡,如果企业采用的是无差别的薪酬策略,那么对企业做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因为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却没有得到更高的工资,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二是相似职位之间的公平性失衡,如果企业在相似的职位之间采取了差别较大的薪酬策略,那么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内容相似,但是工资却偏低的员工,往往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二)员工间的公平性失衡 一是相同职位的员工间的公平性的失衡,可能做着同样的工作,但与员工之间的个体素质存在差异,比如学历、工作经历等,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会因为获得的薪资相同而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二是个体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安排了相对较简单的工作,分配的薪酬也相对较低,而个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员工,安排了相对较难的工作,而分配薪酬也相对较高,也会在员工之间产生不公平的情绪。 二、企业薪酬公平性的失衡原因 (一)企业在职位分析上缺乏准确定位 一方面,如果企业在制度管理上不够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就容易出现职权不清的情况,对各个职位的职责没有清晰的定位,对职务所需要的工作技能没有准确的标准,没有体系化的完整的分析职位和评价能力标准,所以难以做到企业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没有深入的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市场中某一职务所需人才的供给情况,也不了解其他同类或相似企业该类职位的薪酬状况,导致对该类职位不能准确地评价,给出合理的薪酬,没有给企业内部的不同职位的薪酬待遇差异提供参考的依据,就容易发生不公平的问题。 (二)固化、设计不合理的薪酬体系 固化的薪酬体系,是指企业内部一直沿用固定的薪酬模式,没有根据市场的

社会学案例3

社会学案例3

案例十:在全球化贸易中,我国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的利润是微薄的,尤其是在制衣和制鞋等方面,能够获得的利润很少,农民工“虽勤劳而不富裕”。讨论:分析这种现象? 答:所谓的勤劳而不富裕,实际上研究的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亦即为什么在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大量投入却产出偏低。 1.福利制度苛刻阻碍技术革新 我们应该承认,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中国人是勤劳而不富裕。的确,中国人均的许多资源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福利制度非常苛刻。无业人员没有救济金,失业者最多只能领到2年的救济金,且金额低得可怜。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失业救济金的支撑,那么便宜的劳动力将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失业救济金的保障,许多中国人不得不在没有资金实力的条件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公司或企业,响应政府鼓吹的“创业”号召,与需求内的企业抢饭碗,大大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数企业不仅没有资金开发先进技术与设备,而且也没有资金奖励技术革新者,导致社会生产力水平长期地、远远地低于发达国家。如果中国无条件地发放最低标准的无业救济金与失业救济金,那么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大部分超过实际需求的企业会因付不起工资而倒闭,大大减少企业“吃不饱”的现象,提高工业企业追求技术革新的能力。人们往往指责中国的企业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没有忧患意识。 2、福利制度苛刻导致人口泛滥 西方经济学只承认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的才能对财富的

产技术真的有价值,那么只要它存在于产品中,产品就会有这部分价值。但是,现代社会的产品成本里都不包含已过期的专利技术价值。所以说,中国改革30年,仅仅提高了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而生产技术没有根本性的提高。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竟然远远低于30年前欧美日的水平。30年来,从国外转移到中国的生产技术,科技含量并不高,这种改革当然会维持祖传的勤劳而不富裕的局面。 案例十二:在历史上,为了争得社会权力和声望,牧区牧主会大量地增加自己所有的牲畜数量,以此为基点,哈丁提出了著名的公共资源灾难理论,对草场资源的非理性使用及其造成的恶果给予进一步的阐发。由于个人所得好处超过他所分担的成本,每个私有者都被鼓励增加自己畜群的数量,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过牧超载和草牧场退化。 讨论:草牧场历来是牧区公共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森林、河流、海洋等资源均具有类似的性质。结合熟知的某类公共资源,讨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中部崛起应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作用,应鼓励资本向中部转移,适当加大投资力度,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作用。 同时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中部地区在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吸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坚决避免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牺牲资源和环境求发展等情况。发挥投资作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发挥投资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 p Li Yanfang1.2 (1.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2.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45001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fairness has become increasing severe.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fairness, conclud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fairness in China,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fairness; positive countermeasures 1 教育公平的含义 作为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全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尤其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产生了一些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作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应该认清形势,客观的看待问题,正确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对策,最大限度的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2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公平的范围似乎比从前扩大了;但过去的一些隐性问题却在高等教育领域日益突显。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现状并不乐观。首先,从教育起点的公平来看,不同区域,社会不同阶层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不均等;从教育过程的公平来看,地域间、各等级高校之间以及受教育个体间由于经济差异影响,受教育条件相差悬殊;从教育结果看,教育投资回报低,教育结果的公平受到质疑。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着教育公平问题,但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则不尽相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乡村发展—交通可达性及其影响研究》评述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9卷第6期 2014年6月V ol.69,No.6June,2014877页《中国乡村发展—交通可达性及其影响研究》评述 刘开智 (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 曹小曙等2014年出版的著作《中国乡村发展—交通可达性及其影响研究》回顾了过去30年中国乡村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广东乡镇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历史数据分析,系统探讨乡村地区发展的时空差异、乡村交通与经济发展、乡村可达性评价与空间格局、乡村可达性与土地利用、乡村居民点类型与整治等问题,致力寻求可持续且充满活力的乡村地区发展方式。该书内容丰富,数据扎实,研究时段跨度长,宏观微观尺度兼备。 该书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乡村交通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发展速度将其划分为缓慢增长阶段(1978-1991)、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2)和量与质并重发展阶段(2003-)三个阶段。该书以省(市、区)为单位,于1980-2010年间每5年为一个时间点,共7个时间点,考察中国乡村发展以及乡村道路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该书从国家政策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两方面分别定性定量地分析影响乡村公路建设的因素。作者系统地回顾2000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发展农村交通建设的政策和实施目标,如“修好乡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和水泥路”,“五年千亿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等,并选取了乡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乡村人口、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等13个指标,对乡村公路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主成份分析。研究得出第一阶段乡村公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投资和乡村的生产能力;第二阶段主要是乡村经济的规模;第三阶段主要来自各省(市)整体交通运输状况的发展。 该书以广东省为案例探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乡村交通可达性的空间格局以及乡村交通可达性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先综合考察广东省区域乡村发展,得出其从非均衡态到低均衡,再到高均衡,又再次进入非均衡状态的发展格局,并将88个市县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6个等级,每个等级选取两个市县分别探讨乡村经济优势地区、一般地区和较差地区的道路空间结构变迁特征,以及各等级乡村经济发展与道路建设的相关性。对于第1等级的乡村,道路建设有利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于第2至第5等级的乡村,道路建设有利于促进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和带动农业结构调整;而第6等级道路建设与地区的发展相关性不显著。该书进一步通过对广东省连州市和云安县的案例研究,探讨乡村可达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和可达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者综合便捷度、隔离度、偏远度等基本指标提出测度可达性指标的公式和测度体系,并应用于连州市的可达性分析。研究得出,各乡村到连州市中心可达性大致以连州市为中心,向外呈圈层扩展,越向外层其可达性越低;各乡村到国道省道的可达性和干线网络密度沿国道省道呈轴向分布,可达性和干线网络密度具有一定的距离衰减规律。乡村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可达性带来了直接影响是客货流量的增加和车辆等级的提高,间接影响是运输时间减少、成本减少以及运输中人力的节约。总体来说,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小,尤其与土地利用变化间的相关性整体较弱。 该书提出通过交通的发展塑造空间的战略,即通过改善交通条件促使地区间的可达性提高,创造区位优势,吸引人口和产业的聚集,进而引发社会经济与空间的转变。一方面,交通支撑乡村地区在更大区域内形成影响力,实现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衔接;另一方面,通过交通衔接市县可达性均质化,引导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该书为当前中央农村政策,即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假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提供了实证支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