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震灾情评估

地震灾情评估

地震灾情评估
地震灾情评估

地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发生后,对地震灾情进行应急评估的内容、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灾情应急评估。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742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2011 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

GB/T 24335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 24336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震灾情 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地震的灾区范围、等级,以及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破坏、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对社会影响的基本情况。

注:改写GB/,定义。

灾区范围disaster area

地震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工程结构破坏、环境破坏的区域。

注:相当于地震烈度Ⅵ度及Ⅵ度以上的区域。

灾区等级 grade of disaster area

在灾区范围内,以行政区为单元,综合考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房屋破坏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指标确定的灾害程度级别。

极灾区 extreme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一次地震中遭受灾害直接损失最严重的区域,不包括对社会经济无直接影响的地震地质灾害区域。

注:改写GB/T ,定义。

有感范围 earthquake felt area

以地震时少数人有感(相当于地震烈度Ⅲ度)为边界圈定的区域。

救援区域 search and rescue area

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区域。

救援目标search and rescue site

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垮塌建筑和场所。

灾区人数 population in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地震灾区范围内的人口数量。

极震区 me:zose:smal area

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GB/T ,定义]

4 基本规定

评估内容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a)灾区范围和灾区等级;

b)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

c)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及分布;

d)生命线工程破坏程度及其功能影响;

e)地震地质灾害;

f)地震次生灾害;

g)地震社会影响。

评估步骤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获取地震基本参数及地震动记录、破裂过程、震源机制解等相关信息;

b)收集灾区人文经济、自然地理等基本信息;

c)对地震灾情进行初步估计;

d)调查和获取震害信息;

e)动态修正和评估地震灾情;

f)编写地震应急灾情评估报告。

地震灾情信息获取途径

地震灾情信息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

a)地震、民政、公安、建设、交通、电力、通信、水利、教育、安全监管、卫生、测绘等系统的灾情信息报送;

b)卫星、航空遥感影像解译;

c)现场调查人员及灾情速报员的信息反馈;

d)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12322、即时通讯工具等信息搜集。

地震灾情重要信息快速收集

地震发生后2h内重点收集下列灾情信息,以判断灾情规模,并动态更新:

a)是否有伤亡、伤亡数量和伤亡地点;

b)是否有房屋倒塌;

c)有无桥梁毁坏、是否交通中断;

d)破坏是否波及县城以上城镇;

e)手机通信是否正常;

f)是否停电;

g)是否停水;

h)是否有滑坡、滚石、地裂等;

i)是否有水库大坝裂缝;

j)是否有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火灾、水灾、爆炸等)。

评估时限及要求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工作应在地震应急期内进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不超过10d,重大地震灾害不超过7d,其他地震灾害不超过3d。

按时间顺序,根据最新灾情调查信息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具体要求如下:

a)震后8h内,应给出极震区烈度及分布范围、死亡人数、建筑物破坏情况等的经验评估结果;

b)震后24 h内,应给出极灾区范围、极灾区烈度、极灾区房屋和基础设施破坏概况、重点救援区域的评估结果;

c)震后48 h~72 h内,应给出受灾等级和范围、死伤人数、重点救援目标、重点抢险目标、地震地质灾害、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的评估结果,并动态更新已有评估结果;

d)震后72 h之后,应给出地震烈度分布、救援排查目标,进一步更新已有评估结果。

烈度判定依据

本标准中所涉及的烈度及其判定依据与GB/T 17 742的规定一致。

5 灾区与影响范围评估

评估内容

灾区与地震影响范围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有感范围;

b)灾区范围;

c)极灾区范围;

d)灾区等级。

有感范围详估

综合分析震情速报信息和以极震区为中心至少4个方位调查搜集的有感信息,划定有感范围。

灾区范围评估

灾区范围应依据以下指标综合确定:

a)有人员伤亡;

b)有建筑物破坏;

c)有生命线工程破坏;

d)有滑坡、崩塌、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地质灾害;

e)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水平向峰值大于/s2。

选择判定灾区范围的抽样调查点或烈度调查点应具有代表性,调查点数量要求宜满足GB/T 中的规定。

灾区范围的确定步骤如下:

a)利用所在区域历史地震等震线拟合的平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Ⅵ度区长、短半轴的长度作为参考,并考虑发震构造等因素,估计灾区范围;

b)以灾情速报员的速报灾情为主,参考其他途径获取的灾情信息,初步确定灾区范围;

c)由现场调查人员按照表所列内容开展调查,并填表;

d)按的指标综合确定灾区范围。

极灾区范围评估

极灾区范围评估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余震分布、地震断层展布、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表破裂;

b)人员伤亡数量;

c)房屋建筑破坏;地震地质灾害。

极灾区范围确定步骤如下:

a)利用历史地震极震区烈度统计资料,可按表1给出的极灾区长

短轴估计极灾区范围;

b)根据获取的灾情信息,结合余震分布、地震断层展布、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地表破裂分布等,初步确定极灾区范围;

c)根据现场调查的灾情信息,以及航卫片解译、灾情侦查小飞机或直升飞机等灾情侦查结果,确定极灾区范围。

灾区等级评估

灾区等级评估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人员伤亡;

b)房屋建筑破坏;

c) 直接经济损失;

d) 地震地质灾害。

按照地震灾害的轻重程度,将灾区分为 4 个等级,分别为一般灾区、较重灾区、严重灾区和极重灾区。

一般灾区按以下指标综合确定:

a) 个别或无人员伤亡,少数居民失去住所;

b) 房屋破坏轻微;

c) 造成较小的经济损失;

d) 地震地质灾害不发育;

e) 未经抗震设防的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小于,可对应Ⅵ度地震烈度区域。

较重灾区按以下指标综合确定:

a) 人员伤亡轻微,少数居民失去住所;

b) 房屋破坏较重;

c)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d) 地震地质灾害呈零星分布;

e) 未经抗震设防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为~,可对应Ⅶ度地震烈度区域。

严重灾区按以下指标综合确定:

a) 人员伤亡较重,多数居民失去住所;

b) 房屋破坏严重;

c) 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d) 地震地质灾害较发育;

e) 未经抗震设防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为~,可对应Ⅶ度地震烈度区域。

6 地震烈度评估

评估内容

地震烈度评估的主要内容如下:

a极震区烈度和范围;

b)烈度分布。

评估步骤

地震烈度评估的基本步骤如下,

a)利用当地历史地震极震区烈度统计资料或按表2初步评估极震区烈度。当按表2评估时,发生的地震震级接近震级档的上限且震源深度小于10 km,宜取估计烈度的较高值;

b)利用当地历史地震烈度统计的烈度衰减关系,或烈度衰减关系结合地震动观测记录的判定方法,或按表1确定等震线长短轴半径,然后初步评定烈度分布范围;

c)根据余震分布、地震断层展布、震源机制解等信息初步确定极震区范围和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

d) 根据震害调查资料确定极震区,并按GB/T17742评定极震区烈度;

e)以极震区为中心,宜沿至少4个方位确定调查抽样点,按GB/T17742评定各抽样点烈度;

f) 根据各抽样点烈度,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或接附录B烈度等震线修正方法修正各烈度区边界;

g)采用动态修正方法,随实际震害调查数据的增加,对评估结果进行动态修正。

7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评估

评估内容

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评估主要内容如下:

a)灾区人数;

b)死亡人数;

c)受伤人数;

d)失踪人数;

e)受困人数;

f)失去住所人数。

评估步骤

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评估基本步骤如下:

a)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按照受灾范围内各行政区域的总人口数统计得到灾区人口数量;采用附录A中的多种经验估计方法综合估算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失去住所人数的范围;

b)根据表所列内容,通过现场调查或电话询问等方式,从当地政府部门收集统计当地人口总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失踪人数等,并填表;

c)现场调查并估计可能受困人员的数量,重点核实人员大量受困

场所的位置和受困数量,并及时上报;

d) 根据建筑物破坏调查数据,按照附录A中的方法估计失去住所人数;

e)按照基本调查统计单元给出调查人员伤亡的空间分布。在农村以自然村为基本调查统计单元,在城镇以街道或社区为基本调查统计单元。

8 房屋震害评估

评估内容

房屋震害评估主要内容如下:

a) 抽样调查点内房屋的破坏情况;

b) 各种结构类型房屋破坏比例和数量;

c) 学校、医院破坏情况;

d) 重点救援目标。

房屋破坏等级划分

按 GB/T 24335 的规定将房屋破坏等级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毁坏5个等级,并按照其要求进行评定。

房屋分类

房屋类型分为以下4类:

a) 木构架和土、石、砖墙建造的房屋;

b) 单层或多层砌体房屋,包括底框架砖砌体房屋;

c) 钢筋混凝土房屋;

d) 其他类别。

房屋震害评估步骤

房屋震害评估的基本步骤如下:

a) 判断地震灾害分布,确定一定数量抽样调查点。抽样调查点宜覆盖极震区到有结构破坏的各区域,在农村以自然村为基本调查统计单元,在城镇以街道或社区为基本调查统计单元。

b) 按的分类对抽样调查点内各类房屋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并按表的要求填表,按表的要求统计各类房屋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毁坏5个等级所占比例,并填表。

c) 对抽样调查点内的学校、医院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并拍照,记录建筑的结构类型、层数、地点和建造年代等信息,给出可使用、不可使用或需进一步鉴定处理意见。

d) 对抽样调查点内典型房屋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并拍照,记录该房屋的结构类型、层数、地点和建造年代等信息。

e) 对抽样调查点内房屋总数、人均房屋面积和各类房屋数量进行调查。

f) 通过当地规划、房管、建设及有关部门获取房屋数据,或根据烈度区内人口数量进行估计,确定各烈度区内房屋数量。

g) 计算各烈度区内各类房屋不同破坏等级的破坏比例的均值,进而求出每一烈度区内各类房屋各破坏等级的房屋破坏数量,最后求出整个灾区房屋破坏总数。也可以将一个烈度区分成若干子区域,采用抽样调查点的破坏比例数据直接计算,最后求和。破坏总数应随调查数据的增加和烈度区的修正同步更新。

h)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判定重点救援区域和重点救援目标。

9 生命线工程系统灾情评估

评估内容

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评估的对象及内容如下:

a)电力:发电厂土建设施、发电设备、变(配)电站土建设施、变(配)电站电气设备、地上输电设施、地下输电设施、供电情况等;

b) 交通: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线路、公路站场、铁路桥梁、铁路隧道、铁路线路、铁路站场、机场设施、港口设施、交通情况等;

c)供水:水厂建(构)筑物、水厂设备、主干管网、庭院管网、供水情况等;

d)燃气:气源厂和门站建(构)筑物、气源厂和门站设备、主干管网、庭院管网、供气情况、次生灾害等;

e) 通信:通信建筑物、通信机房设备、通信基站设施、应急通信设备、通信光(电)缆、通信管道、通信杆塔、通信配套设备、临时通信措施、通信情况等;

f) 广电:广播电视台、中短波元线发射台、调频电视发射台、有线电视前端、有线电视网、临时广播电视设施等;

g)堤坝:破坏现象、功能状态。

生命线工程破坏等级划分

按GB/T 24336 的规定进行生命线工程破坏等级划分,并按照其要求进行评定。

评估步骤

生命线工程系统灾情评估的基本步骤如下:

a)根据地震影响场的估计结果,初步估计各行政区(市、县、镇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受灾情况;

b)根据经验估计得到的生命线工程系统受灾情况初步结果,确定一定数量抽样点。抽样点宜覆盖极震区到有生命线工程破坏的各区域,以行政区(市、县、镇等)为基本调查统计单元;

c) 对抽样点内的生命线工程震害开展现场调查,按照相关内容要求填写调查表(表 ~表),并及时上报;

d)调查抽样点内重大生命线工程破坏情况并及时上报;

e) 汇总各调查点生命线系统受灾信息,判定重点监控和抢修目标。评估结果应随调查数据的增加同步更新。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最新)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 一、目的 为建立并保持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调查、分析,落实防范设施,并按法规要求逐级报告,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事故报告、调查与应急处置。 三、职责 1、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处理工作,确保该制度的有效运行。 2、事故单位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故,要根据本制度要求尽可能迅速地进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以确保工作效率。 四、事故调查工作原则 1、事故报告 (1)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2)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当事人并需在3天内填写好《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表》,交于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单位负责人接到重伤以上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用电话、电报、电传等快速方法报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当地安监部门和公安等部门。 (3)在报告事故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制度》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及事故损失扩大。 (4)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发生生产、设备、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职能部门报告,并尽快通知公司有关领导和其他相关部门。 2、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和责任,坚持?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受不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措施不放过、职工不受教育不放过。 (1)一般性事故由保安部调查。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讲解

中国地震烈度表 32

前言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之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全社会共同关心防震减灾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地震监测预报是基础,地震灾害预防是重点,地震紧急救援是关键。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地震安全环境,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任务。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和社区自救互救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在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起步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群众性基础工作,它包括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社区地震应急和乡(镇)民居抗震设防指导,涵盖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工作。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对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曾指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发挥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尤其是在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中的作用。”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从柳州市具体情况看,加强群测群防的工作,可以弥补我市专业地震监测台网的不足,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利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柳州市非常重视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专门下发了《柳州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实施办法》,对全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编写的本手册,内容涵盖了防震减灾常识,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衷心希望本手册能够为大家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32

常压储罐定期检验及结果评价

常压储罐定期检验及结果评价 1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钢制焊接常压储罐的定期检验和结果评价的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储存石油、石化产品及其他类似液体的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罐体及其基础的定期检验,包括年度检验和全面检验。 1.3其它常压或低压(工作压力小于0.1Mpa)储罐的定期检验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应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应于本文件。 SHS 01012 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维护检修规程 SY/T 5921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原油罐修理规程 JB/T 10764 无损检测常压金属储罐底板声发射检测及其评价 JB/T 10765 无损检测常压金属储罐底板漏磁检测方法 JB/T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 一般要求 3.1年度检验,是指为了确保常压储罐罐体在检验周期内的安全而实施的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常压储罐罐体的年度检验可以由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也可以由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的专业检验人员进行。 3. 2全面检验,是按一定的检验周期对常压储罐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检验。对于常压储罐全面检验,检验单位应当根据常压储罐的使用情况、失效模式选择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可采用在线检验方法或停工检验方法,对于储罐群或罐区内的储罐,其定期检验还可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方法。 3.2.1在线检验是指常压储罐在运行过程中的检验。储罐顶板和壁板的在线检验是指从储罐外侧进行的宏观检查、腐蚀状况检测和焊缝无损检测等,其检测结果评价方法与停工检验相同。储罐底板的在线检验是指底板的腐蚀状况检测,检测方法执行JB/T 10764-2007《无损检测常压金属储罐底板声发射检测及其评价》,检测结果评价方法执行本标准第6章有关条款规定。 3.2.2停工检验是指常压储罐停工清罐时的检验,其检验结果评价方法执行本标准第6章有关条款规定。 3.2.3基于风险的检验是指对储罐群或罐区内的储罐逐一进行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失效机理分析并进行风险计算,根据可接受风险的大小和风险的发展趋势,决定储罐的检验周期和检测手段。 3 .3定期检验应当由专业检验机构进行,其检验周期的确定根据采用的检验方法按本标准第6章进行。 4年度检验的方法与要求 4 .1常压储罐年度检验包括使用单位常压储罐安全管理情况检查;常压储罐罐体、及运行状况检查等。 年度检验以外部宏观检查为主,以目视和锤击法检测,必要时进行外侧的壁厚测定。 4. 2每年应对罐体做一次测厚检查。测厚检查应对罐壁下部二圈壁板的每块板沿竖向至少测2个点,其他圈板可沿盘梯每圈板测1个点。测厚点应固定,设有标志,并按编号做好测厚记录。有保温层的储罐,其测厚点处保温层应制做成活动块便于拆装。 4. 3进行常压储罐年度检验,除非检查人员认为必要,一般可以不拆除保温层。 4. 4检查前检查人员应当首先全面了解被检常压储罐底板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认真查阅

信息获取复习资料

信息获取 一、信息 1、信息的含义 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 2、数据的含义 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加工处理——信息。 二、有用信息 1、有用信息的特征及具体内容 (1)高质量 ①高质量的信息必须是精确的 ②排列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③信息传递的媒介对质量有重要影响 (2)及时 ①及时提供 ②反映当前情况 (3)安全 ①范围广泛,从而可以使得管理者较全面的了解现状 ②尽可能简洁,但应该尽可能详细 三、信息系统的要素 1、一般信息系统所包含的五个基本要素 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2、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的内容 输入:系统所要处理的原始数据。 处理:把原始数据加工或转换成有用的信息的过程。 输出:系统处理后的结果。 反馈:当管理者对输出的结果不大满意时,对输入进行调整。 控制:对输入、处理、输出、反馈进行监视,使得这些过程正常。 3、一般信息系统五要素的相互关系 四、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1、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步骤 (1)系统分析: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①考察分析当前使用的系统,评估组织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内部条件,评估最终用户的要求; ②系统设计人员确定一系列功能要求 (2)系统设计 ①设计用户界面或人员和信息的交互点

②产生数据,及其属性和结构以及不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将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 ③设计软件系统——各种计算机程序 2、系统开发周期五个步骤的相互关系 (1)系统调查:组织确定是否存在一个能被信息系统处理的问题或机会。 (2)系统分析: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①考察分析当前使用的系统,评估组织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内部条件,评估最终用户的要求; ②系统设计人员确定一系列功能要求 (3)系统设计 ①设计用户界面或人员和信息的交互点 ②产生数据,及其属性和结构以及不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将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 ③设计软件系统——各种计算机程序 (4)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包括:购置、安装并调试各硬件;编写和调试程序;培训用户和其它人员;转换数据文件;调试和转换系统等。 各工作可同时展开,互相交叉,要协调一致。每个分阶段要写实施进度报告。测试后要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5)系统维护:主要指系统投入运行的工作。 包括:日常运行管理,维护,评价及局部调整,修改,终止,使用新系统等。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 制度正式版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安全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报告: 1.在施工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必须按以下规定报告。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有关人员必须立即向本企业的负责人报告,同时将事故上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报告时限1小时。 2)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项目的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事故发生后应当根据权限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事故发生后,应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

获取类的元数据信息

package classhandle; impor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0459813.html,ng.reflect.Field; impor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0459813.html,ng.reflect.Modifier; import java.sql.Timestamp; import java.util.Calendar; public class GetMetaDataInformationOfClass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Calendar birthday = Calendar.getInstance(); birthday.set(1988, 1, 11, 0, 1, 0);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0002", "人参", true, new Timestamp( birthday.getTimeInMillis()), 1.80); // System.out.println(birthday.getTimeInMillis()); ClassInfo classInfo = new ClassInfo(); System.out.println(classInfo.getClassInfo(stu)); } } class ClassInfo { public String getClassInfo(Object obj) { StringBuffer result = new StringBuffer(); // 得到参数变量的Class引用变量 Class cls = obj.getClass(); // System.out.println(cls); // 得到参数类变量的信息 Field[] fields = cls.getDeclaredFields();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1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1号) 2009年6月16日公布, 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置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置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的应当报告和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以下简称事故信息),是指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第四条事故信息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和完整,信息的处置应当遵循快速高效、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煤矿的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 第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制度,设立事故信息调度机构,实行24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信息报告和举报。 第二章事故信息的报告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其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在依照第一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在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可以立即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抗震救灾应急方案样本

抗震救灾应急方案

XX乡抗震救灾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综合反应能力,明确乡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援救资源的作用,减轻灾害损失,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以及XX县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4、工作原则 (1)、自动启动 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乡人民政府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本行政区域地震灾害事件。 (2)、统一行动 乡人民政府是处置本行政区域地震灾害事件的主体,乡级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行动。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乡抗震救灾指挥部 发生重大地震灾害及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自动转为乡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

乡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如下: 指挥长:XXX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第一副指挥长:XXX 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指挥长:XXX 党委副书记、人大副主席 XXX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XXX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XXX 党委委员、副乡长 XXX 副乡长 XXX 党委委员、组宣委员 XXX 党委委员 XXX 纪委专职副书记 成员:XXX 机关支部书记 XXX 经法办主任 XXX 党政办主任 XXX 民政办主任 XXX 综治办主任 XXX 计生办主任 XXX 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XXX 经法办副主任 XXX 派出所所长 XXX 国土所所长 XXX 住建所所长 XXX 畜牧站站长 XXX 片区水务站站长 XXX 供电所所长 XXX 卫生院院长 XXX 司法所所长

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pdf

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 TC19014X1与TC190151T中标地震专业设备 运行稳定性测试方案 为保障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有效推进,依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新改建基本站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招标编号:TC190151T)》和《四川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新建基准站与基本站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招标编号:TC19014X1)》招标文件第五章采购需求2.3.3节要求,参照《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目录》,对中标商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提供的同泰华光HG-P001型智能电源控制器(2套)、HG-D6型数据采集器(2套)、JS-A2力平衡式加速度计(2套)、JS-120宽频带地震计(2套)进行运行稳定性测试。 一、概述 1.1测试目的 在中国地震局党组的关怀下,同意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在我省开展“先行先试”工作,确保项目在2019年初步建成并应用。2019年5月24日,在法人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认可和支持下获得《关于先行开展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专用设备招标采购的复函》(震台网函〔2019〕181号)同意,先期自行组织开展项目地震专业设备采购工作。 在此情况下,依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新改建基本站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招标编号:TC190151T)》和《四川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新建基准站与基本站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招标编号:TC19014X1)》招标文件第五章采购需求2.3.3节要求,参照《地震台网专业设备定型检测规程》,对中标商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提供的同泰华光HG‐P001型智能电源控制器(2套)、HG‐D6型数据采集器(2套)、JS‐A2力平衡式加速度计(2套)、JS‐120宽频带地震计(2套)进行运行稳定性测试。 1.2测试内容 依据目前四川省地震局既有基础条件与技术力量,同时依据本次测试主要包

立式圆筒形储罐质量检验计划与检验试验要求内容

立式圆筒形储罐质量检验计划及检验试验要求一、前言 为规定钢制焊接常压储罐检验及验收的技术要求,确保储罐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储存石油、石化产品及其他类似液体的常压(包括微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及与储罐相焊接附件的检验和验收。 储罐的检验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要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要求依据NB/T 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和GB50128-2005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 二、质量检验计划 监督检验项目分为A类和B类,其要求如下: (一)A类,是对储罐安全性能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项目,在储罐制造、施工到达该项目时,监检员现场监督该项目的实施,其结果得到监检员的现场确认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二)B类,是对储罐安全性能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项目,监检员一般在现场监督该项目的实施,如不能及时到达现场,受检单位在自检合格后可以继续进行该项目的实施,监检员随后对该项目的结果进行现场检查,确认该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监检工作见证包括监检员签字(章)确认的受检单位提供的相应检验(检测)、试验报告和监检记录。

立式圆筒形储罐制作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计划见附录1。 三、检验及验收要求 储罐的检验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3.1 材料验收 3.1.1 列入GB150的钢材均可作储罐用钢。 3.1.2 建造储罐选用的材料和附件,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并符合相应国家现行标准规定。钢板和附件上应有清晰的产品标识。按质量证明书对钢材进行验收,必要时尚应进行复验。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制造储罐的材料进行复验: a) 钢材质量证明书提供的材料性能数据不全; b)焊接材料无质量证明书; c)图样注明对钢材有特殊要求。 3.1.3 焊接材料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并符合相应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3.1.4 钢板应逐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应钢板标准规定。 3.1.5 钢板表面局部减薄量、划痕深度与钢板实际负偏差之和,不应大于相应钢板标准允许负偏差值。 3.1.6 钢管的标准及许用应力按NB/T 47003.1-2009中表5-2的规定。 3.1.7 锻件的标准及许用应力按NB/T 47003.1-2009中表5-3的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等有关责任人员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 第五条《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四)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第六条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下列规定决定: (一)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 (二)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三)对发生较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地震灾情评估

地震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发生后,对地震灾情进行应急评估的容、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和特别重震灾害的灾情应急评估。一般和较震灾害可参照使用。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742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18208.4 2011 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T 24335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 24336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震灾情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地震的灾区围、等级,以及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破坏、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对社会影响的基本情况。 注:改写GB/T18207.1-2008,定义7.1。 3.2灾区围disaster area 地震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工程结构破坏、环境破坏的区域。

注:相当于地震烈度Ⅵ度及Ⅵ度以上的区域。 3.3灾区等级grade of disaster area 在灾区围,以行政区为单元,综合考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房屋破坏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指标确定的灾害程度级别。 3.4极灾区extreme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一次地震中遭受灾害直接损失最严重的区域,不包括对社会经济无直接影响的地震地质灾害区域。 注:改写GB/T 18208.4-2011,定义3.6。 3.5有感围earthquake felt area 以地震时少数人有感(相当于地震烈度Ⅲ度)为边界圈定的区域。 3.6救援区域search and rescue area 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区域。 3.7救援目标search and rescue site 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垮塌建筑和场所。 3.8灾区人数population in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地震灾区围的人口数量。 3.9极震区me:zose:smal area 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GB/T 18207.1-2008,定义3.8] 4 基本规定 4.1评估容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应包括以下容:

事故上报和处置规定教学内容

事故上报和处置规定 本办法于2011 年月日颁布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联合公司事故上报和处置管理,依据国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联合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制度规定,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联合公司深度战略管控模式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 第三条和企业应根据本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制订本级事故上报和处置管理的细化规定,报质量安全部备案。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的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安全生产事故。 第五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本规定将事故分为生产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其中,生产事故按伤害程度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第六条生产事故遵照本规定“第二章”至“第五章”执行,火灾和交通事故遵照本规定“第六章”执行。 第二章事故快报 第七条事故快报要求 (一)企业发生事故之后,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初步判定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按照本企业事故上报和处置管理的细化规定向企业总经理汇报。 (二)企业总经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同时遵照本章第八条“事故快报程序” 上报质量安全部。 (三)企业还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事故级别同时向本企业所在地的政府部门报告事故。 第八条事故快报程序 (一)发生轻伤及轻伤以下事故,企业应在 1 个工作日内填写联合公司《事故快报表》

(详见附件一),以电子邮件、书面或电子扫描件的形式报质量安全部。 (二)企业发生重伤事故,企业应在30 分钟内以电话方式上报质量安全部,并在24 小时内填写《事故快报表》,以书面或电子扫描件的形式报质量安全部。 (三)企业发生死亡事故,企业应立即以电话方式上报质量安全部,并在24 小时内填写《事故快报表》,以书面或电子扫描件的形式报质量安全部。由质量安全部上报至公司总经理。 第九条企业事故快报的内容应真实可靠,汇报内容参照本规定第三章第十三条第(二)款进行描述。 第三章事故处置 第十条现场处理 (一)企业发生事故,事故当事人或现场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汇报,必要时通知当地医疗救护机构(电话:120),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二)企业作好保护事故现场的工作(包括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等),应救援需要而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应做好现场标志。 (三)企业应及时启动相关事故救援的应急预案和措施。 第十一条组建事故调查组 (一)事故调查组组成人员应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且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 (二)企业工会成员应作为事故调查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 (三)具体事故调查组的构成方式如下: 1. 企业发生轻伤及以下事故,由企业总经理组织或委托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建调查组,实施事故调查。 2. 企业发生重伤事故,由联合公司质量安全部组织或委托/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组建事故调查组,实施事故调查。 3. 企业发生死亡事故,由政府安监部门依据国家有关制度规定组建调查组,质量安全部、 和企业协助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最新整理地震通知.docx

最新整理地震通知 地震通知,地震灾害近年来都有在侵害人们,特别是那些地震高发区域,为了防止地震的侵害,必须要做好地震预警。以下准备了两篇地震通知,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下面两篇文章由资料站提供。 地震通知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各直属单位: 地震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严重的地震灾害促进了地震预警技术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xx。当前,中国地震局正在全面推进国家地震预警体系建设,相继启动了地震预警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地震预警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以及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立项申请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与此同时,一些市县地震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利用简易烈度计在部分地区建设了地震预警试验观测系统,并初步开展了地震预警试验工作。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但由于预警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和预警服务对象的社会性、特殊性、多样性,致使地震预警行业管理工作更为迫切而艰巨,亟需加强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地震监测管理条例》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地震预警管理相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地震预警系统是地震监测台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由国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各级各类地震预警系统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设和运行。 二、根据《地震监测管理条例》规定和地震行业管理制度要求,

国家省、市县地震机构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应当实行逐级审批制度。社会组织和专用地震预警系统(主要指高铁、核电、学校等社会企业组织)应当将建设情况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同时将地震监测信息及时报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地震预警发布级别应由xxx或者xxx确定的部门制定,预警信息应由县以上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供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发布。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以“试验”、“演练”等名义自行发布和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省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未取得政府授权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行为应及时制止并依法责令整改。对于任何未获得政府授权擅自发布预警信息的行为,一旦引发社会恐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国家有关法律,预警信息发布方须承担相关经济和法律责任。 四、中国地震局即将启动覆盖全国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有关单位要加快预警系统工程建设需要的各类观测站点建设规程、仪器设备入网技术要求、烈度算法以及预警信息服务等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并充分考虑国家地震预警系统与区域预警台网之间的技术衔接和整体功能。 五、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将对xxx省、xxx城市圈和首都圈等地区地震预警试验系统的功能性能指标进行统一测试评估,评估结果将为国家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对符合要求的预警试验系统将纳入国家地震预警体系。监测预报司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省市县地震部门进一步扩大地震预警试验和示范试点。

地震烈度速报方法

目录 第三章地震烈度速报方法 (2) 第一节烈度速报方法概述 (2) 第二节烈度的计算 (3) 2.1 国外关于仪器烈度计算 (3) 2.2 我国关于烈度计算的研究现状 (12) 第三节烈度分布图生成 (15) 3.1 速报烈度的空间分布拟合 (15) 3.1 插值计算 (20) 3. 2 场地修正 (22) 第四节大震及预警烈度速报 (30) 4.1大震烈度速报计算 (30) 4.2地震预警烈度算法 (32) 第五节几个问题的讨论 (38) 影响地震烈度速报的因素 (39)

第三章地震烈度速报方法 如前所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了使救援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灾区,并按照不同地区的受灾情况合理分配救援力量,需要及时地得到可靠的地震破坏程度空间分布情况,即烈度等震线图或烈度分布图。以往的烈度分布图的获得,主要通过三种途径:(1) 通过震后组织人工实地震害调查,获得宏观烈度分布图;(2) 通过震源参数依据衰减关系估算烈度分布图; (3) 利用强震观测得到的地震动参数估算地震动强度(或烈度)分布图。 地震烈度速报就是利用地震台站观测记录,无需现场调查而快速计算各观测点的地震影响程度(仪器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进而给出完整的地震影响场,在震后数分钟内向政府和社会发布,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评估、应急救援决策和工程抢险修复决策提供依据。 本章论述烈度速报一般方法,并对其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还针对M6.5级以上大震及只用部分波形迅速估算烈度这两种特殊情况介绍了;此外对烈度速报几个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第一节烈度速报方法概述 地震烈度速报是利用地震观测的仪器记录,通过一定技术处理,快速得到反映地面运动强弱程度以及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可以为损失评估和应急救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算法上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方法: (1)地震学方法:根据地震测震结果,即地震震源信息,震中位置(经纬度和深度)、震级大小,根据地震学模型(点源或线源),通过衰减关系及场地放大估算一个地震动强度的分布结果。这种方法不需要太多的地面震动信息,简单而理想化。 (2)强震观测方法:根据地面布设的强震台站给出的地震动强度信息,拟合出来的地震动分布图,该方法没有考虑震中信息,很大程度上受到强震台站分布的影响。 (3)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考虑丰富的震源信息,根据衰减关系给出基岩地震动分布,场地放大校正、同时结合地面的强震动台站,进行数据修正,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分布的地震烈度图。 现在一般都采用第三种,即混合方法计算地震烈度,纯粹采用第一或第二中方法的比较少,详见第二节。但第三种方法根据地震大小程度及提供结果的时间,还可以分为:(1)一般地震的烈度速报,较小地震考虑点源模型,在本章第三节中介绍; (2)大地震(7.5级以上),仅仅用点源模型不能完全描述地震破坏形态,必须考虑地震的破裂方式,破裂长度等更多地震信息,在本章第四节中介绍; (3)根据P波估算地震烈度分布图,这种算法可以迅速给出地震烈度的估算分布,用于快速预测地震损失,李山有把它称为地震“预警烈度”,第四节中介绍。 烈度速报,离不开烈度值计算、关键点确定、分布点插值计算、场地校正、趋势面合成这几个关键的步骤,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目的: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避免 重复发生同种事故。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安全事故管理。 三、内容: 1、事故的类型及等级划分: 根据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同将事故分为:伤亡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将事故划分 为不同的等级。 A伤亡事故: ①公司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为伤亡事故。具体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 劳动,但由于公司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 环境不良,以及公司领导指派到公司外从事本公司活动所 发生的人身伤亡(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 ②急性中毒事故指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在短期内通 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使人体突然发生病变,处于危险状态,职工中断工作,并需进行急救的或致使死 亡的中毒事件。 ③等级划分: 一般事故即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1个工作日以上, 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㈠较大事故即重伤事故;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为重伤 事故。

a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有可能成为残废的。 b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c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非要害部位的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1/3以上的。 d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e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 f手部伤害:大姆指轧断一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姆 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断一节的,局部肌肉受 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由伸屈,残废的。 g脚部伤害: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局部肌源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 h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i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款,由公司行政办公室会同安 全科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查确定。 j中毒:三人(含)以上中毒事故按较大事故处理。 ㈡死亡事故:包括重大死亡事故和特大死亡事故。 ㈢重大死亡事故(含伤后一个月内死亡)指死亡1~2人的 事故。 ㈣特大死亡事故指同时死亡3人或3人以上的事故。 B火灾事故: 公司所属范围内发生着火,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或发生 火情,虽未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但性质严重的为火灾事故。等级划分:

地震烈度速报产品可靠性分析_张红才

第36卷第5期 2016年10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DYNAMICS Vol.36No.5Oct.2016收稿日期:2016-03-19;修订日期:2016-04-21 基金项目:测震台网青年骨干培养专项资助项目(20140313);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6020Y ) Supported by :Special Project for Youth Backbone Members in Seismometry Networks ,CEA (20143013);Science for Earthquake Resilience (XH16020Y ) 作者简介:张红才(1983-),男,高级工程师, 博士,主要从事地震预警、烈度速报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E-mail :zhanghc@fjea.gov.cn 文章编号:1000-1301(2016)05-0065-11DOI :10.13197/j.eeev.2016.05.65.zhanghc.007 地震烈度速报产品可靠性分析 张红才, 王士成(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借鉴美国ShakeMap 系统中产品可靠性分析方法, 结合福建地区现有地震烈度速报系统,讨论了影响烈度速报产品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给出评估烈度速报产品可靠性的分析方法,研发相应分 析模块。以福建仙游地震、四川汶川地震、台湾集集地震为例,分别展示了烈度速报产品分析结果, 并对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台站稀疏地区,烈度速报产 品的可靠性主要受所选用经验衰减关系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影响;而在台站较密集的区域,产品的可 靠性受到震源机制的详细程度等用于修正烈度速报产品结果的参考条件详细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烈度速报;可靠性;影响因素;震源过程 中图分类号:P315.9文献标志码:A Research on seismic intensity rapid report products reliability ZHANG Hongcai ,WANG Shicheng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China ) Abstract :Reference to the product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 in ShakeMap system ,combined with seismic inten-sity rapid report system (SIRRs )in Fujian region ,we discussed main effect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products quality and proposed an evaluation method ,and a running modul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it.Taking the Xianyou earthquake of Fujian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Chi-Chi earthquake in Taiwan for examples ,we showed the analysis results and discussed influence degree of each factors.Results show that ,in regions with sparse seismic monitoring stations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 of chosen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is the main affecting factor for seismic intensity estimation.But when big earthquake occurs ,details of seismogenic fault may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or such product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quake may accurate esti-mated based on it ,even if dense seismic monitoring stations around the epicenter. Key words :seismic intensity rapidly report ;product ability ;effect factors ;focal process 引言 2009年起,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研究与示范应用》的支持下,福建省 地震局借鉴美国ShakeMap 系统,自主研发完成了一套地震烈度速报系统。该系统基于福建地区现有实时 传输地震观测台站,能够在震后迅速产出一系列产品,如PGA 等值图、PGV 等值图、地震仪器烈度分布图、不

罐体车检测报告

报告书编号: SZ-GCD-2013-12-00963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 货物罐式车辆(罐体)检验报告 使用单位:张家港沿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罐车名称:重型罐式半挂车 行车执照号:冀JJS015挂 使用证编号:CGZJG1923 罐体编号:11Y014L-0056 检验类别:事故检验 检验日期:2013年12月14日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报告编号:SZ-GCD-2013-12-00963 报告目录 序号检验项目页码附页、附图页码 1 罐车检验结论报告 1 2 罐车基本情况检查报告 2 3 罐车安全检测报告 3 4 罐体壁测定与外观检查报告 4 5 罐体气密性试验报告 5 6 压力试验报告 6 7 焊缝线检测7 8 置换检测报告8

报告编号:SZ-GCD-2013-12-00963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检验结论报告 使用单位 张家港沿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罐车名称 重型罐式半挂车 罐车车号 冀JJS05挂 单位地址 张家港市 主要检验依据: 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GB18564.1—2006《道路运输液体货物罐式车辆》 检验发现的缺陷位置、程度、性质及处理意见(必要时附图或附页): 无 检验结论: 继续使用 允许/监控运行参数 (监控或报废依据): 介质:苯 酮 醇类 行驶证核定充装量:33500Kg 下次检验日期:2014年12月24日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机构核准证号:TS7110213-2015 检验机构检验专用章:(章) 日期:2013年12月14日 检验:孙军 日期:2013年12月14日 审核:魏苏文 日期:2013年12月14日 签发:陈公义 日期:2013年12月14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