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向日本人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

向日本人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

向日本人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
向日本人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

向日本人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

最近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丰田陷入“召回门”,其他如本田,日产,三菱等也有召回及日本其他制造实体也爆出了种种丑闻。一时间,有关“日本制造神话破灭论”充斥于网上。记得在国内有家媒体还专门搞了个“头脑风暴”来专门调侃日本的制造,看来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啊?

国内所谓的“砖家”把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到上世纪末称作“日本失去的十年”;最近又有国内所谓的“砖家”把日本从本世纪初到2010年代称作“日本迷茫的十年”。在经济界也有这么一个笑话:说全球需要三个经济专家就可以了,一个懂美国的,一个懂欧洲的,令一个懂中国的;至于日本,还是不用了。在中国大陆,砖家言语不雷人不敢称为“砖家”啊。呵呵,本博主只是一个小公司的一个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日本是否“日本制造神话破灭论”与在全球中需不需要一个懂日本经济的专家不是太清楚。但是很清楚,中国大陆与日本有相当的距离;如果说技术上还可以以相差多少年来评估的话,那么工作责任与态度上,相差不仅仅是多少年的问题了;因为这里面体现是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及距离了。

言归正转,最近由于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关系,与日本的一家知名电子公司的质量管理稽核人员有所接触,作为公司的一个普通的中层管理人员全程参与了这位日本人在公司的稽核过程。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每天工作时间。据我了解到,基本上他是8:00就到了我们公司,简单的查看准备一下相关的资料及安排一下他的一天工作排程与重点。有点不好意思,我一般还是在8:30分到公司。在上午10:00前一般会review昨天工作情况,特别是相关改善报告情况,随后就是进入生产车间查看生产现场了。

一般会从生产日报表的填写,设备保养记录及执行,当天的生产计划等开始逐项进行,在其中他会仔细查看所有的报表包括里面员工所填写的内容是否正确,字迹是否清晰,与相关的文件是否有冲突等等,甚至包括该员工是不是他所需要的班组员工,该员工有没有来上班,他都会通过笔迹对比来检查。顺便解释一下,本博主在电子制造业中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先后接触到的客户稽核有Dell, Apple, Honywell, GE等。能做到如此细致认真的,这位日本人先生还是第一人。同时他会去检查昨天稽核内容改善情况及实际效果,看是否如我们在改善报告中所说;如果与我们在报告中不符,那就可就惨了。在这次稽核前,听经理讲以前就被修理的很惨很惨,呵呵。

在电子制造企业,5S是工厂现场管理的重点。日本人非常重视5S,现场标示及区域划分和物品定位。在他们的理念里,如果现场乱是做不好产品的,对所做的产品的品值也是不放心的。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日本人是怎样检查5S的,设备的表面上,他会用手去touch的;工作台上由进到处必须有明确的标示与动线;所有物品摆放必须有标示与定位;地面上他会蹲下来查看地板是否干净,有没纸屑与杂物等。呵呵,为了检查地面是否干净整洁,他会蹲下来查看的哦。同时在员工作业时是严禁员工之间讲话的,有问题就举手由管理或技术人员前往处理,员工则退在指定区域等候。因为在日本眼中,在工作中只有去按作业指导书作业或有问题有管理及技术人员处理,有喧哗则使员工工作分心。

同时他也会在生产线上查看作业员的作业手法是否与作业指导书(W/I)一致,包括同一工作岗位不同员工的作业手法是否一致;检查产品的品质状况及不良分析;在日本人的眼中,生产产品对生产现场的数量管控是非常严谨的,不许在产品数量上有任何差错,如有差错则表明有不良品流出;并且这种数量管控是及时的。本博主在一家民营企业呆过一段时间,通过对比,中国的企业(相当部分吧),先不说在技术上的差距,在管理与日本人至少有十年以上的差距,

因为很多企业说是一套,做是另一套。我曾在一家民营企业里干过一段时间,参加过他们的一些产品数量上的管控,呵呵,每次盘点后,老板会特别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每次盘完点,老板的账户上就会多出几十万的产品来。老板开玩笑的讲,以后不用开公司了,就多办几个仓库就可以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都在蒙。一个公司连数量管控都做不好,它的发展也不敢太乐观,其发展也只是一时,难以长久。尽管这家企业是目前中国电器开关行业里的发展不错的公司,其他的企业就更别谈了。如果这类企业与日本的相关企业竞争,估计做他的对手资格都没有!

接下就是在现场的改善分析了,一般在20:30左右再开会分析一天的稽核情况,大约在22:00左右会把相关的改善情况发给我们做改善,等我们的相关改善报告完成一般就在24:00了;不同部门再汇总发给日本人review, 为第二天的早会准备。估计日本人的休息时间要在凌晨1到2点了。

这基本上是一天的工作内容了,在现场的陪稽人员有不同的部门,我们工作累了可以换上另外的同事上去顶一阵,可以回到办公室休息会,至少喝点水再上;而日本人在工作中都没见他们喝口水,直到吃饭或回会议室喝点咖啡。年龄上,据我观察,来的都比我们年纪大很多,有50--60岁,

可见日本人的身体素质是不错的。

说实话,今天与朋友分享这些,心里还是有点沉重与不安。我们老在提什么这口号,那口号,这主义那理论,还有什么这观那庙的。感觉我们缺的还是一种实用精神,对日常的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其中的每一分子,每个人对自己工作认真负责,说小是自己负责,说大对国家民族负责。

也许,在一些中国愤青朋友的眼中,从来不耻于与日本人为伍,更别提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不过是仇人而已。即使如此,但千万请记住一句话:对于你的仇人,最好的报复是“比他活得更好”,而不是不计代价地让对方活得更糟。或许是国人相轻吧!而要做到生活得比人家好,光有满腔的热血和喊破了天的口号是不够的,更加需要的是辛勤的汗水、真正的智慧以及扎扎实实的行动,认真负责的工作和对待每一天。

从今天(2010-05-30)起向日本人学习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日本人集团意识

日本語学部日本語学科 卒業論文 題名日本人の集団意識について論文作成者張賽箭 指導教官任猶龍 日付2006年4月28日 三江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 日语系日语专业 学号 B02111070 学生姓名张赛箭 指导老师任犹龙 起讫日期2006年3月— 2006年4月

设计地点三江学院 中文摘要 日本人拥有一颗团结的心---日本人的集团主义。日本人把自己看成是属于某个集团的意识,即``集团志向``很强。集团意识可以说是日本人最具特点的国民性,这种集团意识起源于其稻作文化. 在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中,内外有别又是重要的心理特征,又体现出日本人强烈的依赖心理. 日本的集团意识属于一种思想理念.它与集团的行为相结合,会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无论是积极进步的行为还是消极甚至反动的行为、他们的这种集团意识之所以值得我们借鉴,是因为我们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尤其需要增强国家意识,大局意识,团结一心,忘我奋斗,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体现个人价值,实现个人追求. 关键词: 日本人集团意识经济集团内部集团外部侵略战争 日本語概要 日本人が団結な心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である。即ち日本人の集団主義。日本人は自分がある集団に属しているという意識、つまり集団志向が強い。集団意識が日本人のもっとも独特な国民性といえる、この集団意識の源は稲作文化の影響にある。 日本人の集団意識の中で内外に別あることも重要な心理的特色の一つである。また日本人の強い依頼心理か表れている。 いずれにしても、日本の集団意識が一種思想理念に属し、集団行為と結びついて、強い力を生み出すーーー積極的な進歩行為であろうと、消極的反動的行為であろうと、この集団意識は参考になる値打ちがある、われわれは祖国の現代化建設事業の中で、特に国家意識、大局意識、団結の心、努力奮闘する精神をもって、国家と民族の発展進歩中で個人の価値を実現させる。

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一、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不仅表现在行为上,更突出地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 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讲话,都会以极强的内外意识处理好彼此的关系。说话时不仅要搞清对方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的问题,还要分清谈话中出现的第三者是圈内人还圈外人。对待圈内人,自然会有一种伙伴意识,在心理上有一种亲近感,语言表达显得非常亲密融洽;而对待圈外人,则从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语言表达要谦逊客气,行为举止也要彬彬有礼。这种谦逊客气和彬彬有礼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心理上的距离感,是一种冷漠的态度,是疏远排斥对方的表现。有一位多年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曾感叹道:“无论你说的日语多么流利、地道,无论你的工作能力多么出色,你永远都会被日本人当作“外人”来看,你永远都不会被日本人划入他们的那个圈子里,你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融入日本人的社会。” 对于这样的感慨,许多人都有同感。不仅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对日本人的这种内外意识极强的突出表现深有体会,就连日本著名的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也不无感慨地说“日本真是一个内外有别的民族。” 二、从两方面分析考察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1、“ウチ”和“ソト”及其语言文化特征。 在日语里,很少用你、我(你们、我们)这样他们认为是很生硬的代词来做口语表达,而往往是用一些内外之分的言辞,以及用敬语词汇或者授受关系句式来区分你我。在表达意识上,日本人把集团内和集团外严格区分开来。比如,像“ウチの大学”、“ウチの会社”、“ウチの子”、“ウチの人”这样的日本独特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晩御飯はウチで食べます”中的“ウチ”是“家”的意思,其他的“ウチ”是“家”的意义上的引申。日本人将有血缘关系以及自己所属的社

会集团当作“ウチ”,日本人的“ウチ”是属于自己的空间,自己住的地方,自己的工作单位,朋友圈子,熟悉的生活环境。它代表着家人、朋友、信息、知识的共有,精神上的放松等,是属于自己领域的自由境地。中国人是关系网,日本人则是用圆圈出来的“ウチ”范围的圈子,一圈套一圈,由里向外,越靠里关系越密切。与“ウチ”相对是“ソト”,那是一个外部的世界,“秘密がソトに漏れる”(泄漏秘密),是指把秘密泄漏给局外人。日本人常常使用“よそ”和“他人”之类的措辞,都是“ソト”的代表,中国也有“他人”这种说法,可这是一个中性词,没有日语的“他人”所带有的一种见外、疏远的语感。然而,亲疏、远近、内外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我们外国人有时判断不好这种关系,所以经常在敬语和授受补助词的用法上出现偏差。现在日本家庭成员之间一般不用敬语,可以用“ウチ”和“ソト”的语言意识来解释,因为敬语是“ソト”的语言表达方式。 日本人对“ウチ”和“ソト”的认识,是一个思维模式。在做事上注意身份、礼貌、内外有别,表现在语言表达上,有“建前”和“本音”,“晴”和“け”,“よそ行き”和“普段着”等之分,即在场面上说的话是“建前”,知心朋友间的交流是“本音”;在公共场合、众人面前是“晴”,私下的、家常的是“け”;出门穿的衣服是“よそ行き”,在家穿的是“普段着”。即前者为“外”,后者为“内”。在人际交往上也有“義理”和“人情”之分,对于礼貌应酬应是“義理”,例如:“義理で出席する”(参加是碍于面子),而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则用“人情”来表达,例如:“人情のあつい土地”(民风淳朴的地方)。这些词语翻译成汉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汇,这是民族文化的不同形成的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日本人善于根据交示对象和亲疏程度区别使用“建前”和“本音”,即将真心话藏匿于内心,而语言化的信息只是当作场面话,表面文章。那些夹杂了天气、气候的礼节性的套话和谦卑的寒暄语在日语中极为丰富,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日本人在与生人交谈时,一般都使用以下语言: “ええ,そうです。”(嗯,是的。)

日本人的敬业爱业精神

日本人的敬业爱业精神。 1)日本人喜爱工作,忙于工作,固然与激烈的竞争有关,不好好干就有可能丢掉饭碗。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日本的各种企事业单位,都非常重视对职工进行敬业爱业的教育,关心职工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企业里,企业家不仅关心生产经营、管理,更关注人材的培养和成长。他们清楚,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因此,他们对职工是否有敬业爱业的好作风十分重视,采取多种方式对职工进行教育熏陶。对工作创出一流水平的员工,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更给予精神表彰,从而使员工产生极大的荣誉感。同时,公司想尽一切办法为职工排忧解难,关心职工的生活,使职工依赖公司,不愿也不能脱离公司,以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公司。 2)有的日本学者则指出,日本人敬业爱业,最大的动力源自日本民族永远追求第一的那种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精神。是的,田中键次、长谷川、秋雄乃至众多的日本人不知疲倦地工作,绝不单单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端稳自己的饭碗,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更高的职务和薪金,他们还想到了要创一流工作业绩,并将其视为一种完善的德行。在日本,员工想争当第一,企业更是瞄准、盯住第一,产品要拿第一,管理要拿第一,服务要拿第一,技术要争第一。创一流,争第一这种发奋进取意识,构筑了日本人敬业爱业的基石。 四、日本敬业意识的影响 1、身雇佣制度还是年功序列制度都跟工作年限的长短密切相关工作年限越长待遇越好,职位越高,中途换工作只会得不偿失。本来日本人就有“从一而终”的观念,日本社会以及企业的文化制度又保障了员工对于企业的“从一而终”,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耻”文化中长大的日本人只能而且只有将工作做好才能生存并且生活得好,这使得日本人本来就有的敬业意识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得以强化。社会分工也使得日本人能够保有敬业意识并能按照自己的意识兢兢业业地工作。 2、发达国家社会分工都很细致 日本也不例外,秘书有秘书资格证,电梯维修工有电梯维修工的资格证,连家庭主妇都会自豪地称自己为“专业主妇”。细致的社会分工不仅促使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保障每个人都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老人有非常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专门的社会机构保障老年生活,家务事有家庭主妇料理,日常生活所需各种用品更是能够很方便地购买到,就餐有各种各样的料理店,出行有多种方便的交通工具可供选择。 (1)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只要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无需担心其他方面的问题。 (2) 另外,敬业行为在日本社会一直是受到推崇的,敬业并且事业有成的人会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敬业的人也会因为自己将工作做好而感到自豪,两者相辅相成,对日本人敬业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3) 社会影响在这种令人吃惊的敬业意识的推动下,日本人在工作中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态度。前日本邮政大臣大学在五星级酒店打工时曾经把马桶洗得干净到自己可以从里面舀一杯水喝;会津的“泉水荞麦面”的师傅唐桥宏可以将一碗什么都不放的“泉水荞麦面”做到全国的荞麦面师傅都慕名而来;日本人在他们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下培育出了“天价大米”,制造出了夏普液晶电视、大金空调、佳能数码相机等数不胜的畅销世界的产品,经营出了数量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2006年为68家,2008年为102家)日本人的敬业意识、敬业精神,创造了日本战后经济振兴的神话,使大多数国民都过上“中流阶级”的富裕生活。但是日本人会因此而感到幸福吗?在为企业作出奉献的同时能够带来家庭以及社会的和谐吗?敬业意识强烈的日本人把工作看得很重要,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的压力,为了排解压力有很多人下班后出去喝酒聊天,而不是回家陪伴妻子儿女,再加上经常加班,早出晚归,跟妻子儿女交流的时间被工作占据。甚至因为有些人一早出门,很晚回来,双休日和节假日也去加班,导致有些家庭被邻居误以为是“单亲家庭”,而“父亲不在”(父亲不在)也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说法,“熟年离婚”现象的日益突出也与日本人埋头于工作而忽略了妻子有很大的关系。日本政府发表的报告显示,日本人对工作的满意度有所下降,薪水增长速度满意的职员比例从1990年的15.7%降至2005年的6.2%,对休假情况满意者的比例从1990年的22.4%降至2005年的18.3%。长期以来以工作积极、愿意为公司牺牲个人生活而闻名的日本职员,现在更注重报酬和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可见,尽管日本人工作优先并且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尽管他们越来越看重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但他们对薪水以及休假等的满意度依然不是很高,他们的敬业意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 3、随处都能感受到那种争先恐后的欲望与劲头。

浅谈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浅谈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张婷婷 [摘要]国人对于日本人的反感,我是很有感触的,但若深究其反感的本原,便很难于理解.基本上无非是近百年来日本对于中国的欺凌造成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无非是南京大屠杀罢了.诚然,百年来中国的落后很与日本有关,中国在明治维新之际同日本的差距远不如现在这么大, 然而在我认为,所谓物腐虫生,正该好好认识一下自己不足之处,做出改进才好. 作为中国人,可以为南京大屠杀恨日本人;而作为日本人,却好象不曾为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而去恨美国人。相反,他们与美国似乎相处的非常好,日本这个国家虽小,却很有学习自己对手的志气,当年,唐朝时被中国打败后,日本曾派了大量人员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现在,他们又在向美国学习。所以我觉得日本虽小,不能被征服啊。 [关键词]日本敬业一丝不苟喜忙厌闲 一谈到日本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儿时“八格牙露”的电影形象:秃头、小胡、跨个洋刀、穷凶极恶﹍﹍直到学习了日语,慢慢了解了日本,知道了日本人的生活、工作情况,深为其敬业精神影响,也改变了从小已经缔固根深的印象。除去日本人最多的微笑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日本人的鞠躬。简单计算一下,一个日本百货超市的电梯口的迎宾员,一天要鞠躬2500多次。让日本人长年累月如此坚持的就是他们的“敬业精神”。 何为敬业精神?就是在公司不用任何制度(比如上班打卡)来记录考勤的时候,自己也会在一天之内上满8小时的班,甚至还会加班加点;在没有主管或同事在场的时候,自己也不会利用上班时间干私活,或者闲逛打瞌睡;在自己没有能够准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会主动不计报酬地加班把工作完成。在同一个企业、同一个车间、同一个岗位、同一台机器旁以“同一个姿势”坚持到退休,这就是敬业精神。 一、令我印象深刻发生在日本的故事 1、一股匪夷所思的精神 故事主角,是一个利用暑期到东京帝国饭店打工的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在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电影《忠犬八公》讲述了一只日本秋田狗对主人的忠诚和爱,从侧面也反应出了一些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最为明显地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忠诚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公司忠于员工。 日本企业不仅推崇能力,更看重忠诚。 同时,日本企业员工也同时把忠诚企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荣耀。 在日本,不忠诚的人是被人唾弃的。 日本员工时时处处维护自己企业的荣耀,不允许任何人有辱自己的企业。 日本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企业是员工的家,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跳槽的现象也也十分罕见,从一而终任劳任怨是日本企业员工所只能从的道德准则。 此外,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 日本员工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无条件服从企业,为企业发展忍受各种苛刻的条件。 日本人的忠的意识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自身的忧患意识浓重,日本的耻感文化特色,资源短缺,受灾频繁,是日本人必须强调一种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生存,从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企业,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日本民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叫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细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 正是这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爆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企业重视团队能力,个人能力被置于其次地位。 日本企业采取年供序列工资制,晋升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 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 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要成长为一名受重用的优秀员工,要被派往多个地点去任职,要经历多种岗位和工种,虽然有些工作貌似琐碎无聊,与企业似乎无关,但能否安心兢兢业业地做好这些工作,却是企业考察员工的适应性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手段。 日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的机制,要求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过分的自我表现会收到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事物,二是要以群体的和谐为评判标准。 在日本,集体活动甚至于下班后去喝酒都不能够轻易不参加。 三、精细日本作为地域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为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人养成了精细的文化习惯,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人太过于拘泥小节。

论日本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的民族精神 聂帅南 民族精神代表着一个国家主要的精神支柱,是巨大的无形文化资产和生存影响力,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面貌、性格、意志、活力。一个国家民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其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起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国土面积不足38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云南省还要小。日本的天然资源匮乏,矿石、石油、煤炭、粮食等主要的生产资料基本都是依赖于进口。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是地震、海啸的多发地。在这样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了日本人民所特有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和迫切需要出人头地的自尊意识,在这种意识下,也深厚培育了日本民族天然的对内积极奋发图强、创新思变的进取精神,以及对外不断寻求拓展,甚至不惜声誉去掠夺侵占他人资财的野性。 近代历史上,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是日本开始吸收西方文明,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主张,走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重要转折,长期的孤立与对西方工业强国的依赖,使日本产生了强力的危机感,为了摆脱这种危机感,日本在这一时期,大力开展西化教育制度,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到了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1904-1905年,日本又在中国的东北旅顺发动了日俄战争,强烈的占有欲望深入

了日本人的骨子里。现代史上,日本尽管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但日本几乎同时是在与中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朝鲜、美国及苏联交战。日本战败后,用了一、二十年的时间战争赔偿和恢复重建,再之后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经历了经济的高速成长期和稳定期发展,奠定了日本稳居世界经济文明强国的领先地位。 日本何以能死而复生,从战败国的废墟瓦砾中崛起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国?在二战后的六十多年复兴中,日本何以先进的工业化技术引领世界的潮流?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本人利用今年暑假的日本实地考察感受,谈谈对日本民族精神的一些认识,并希望在国人举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汲取日本民族精神中有益的成分。 一、日本天然的忧患危机意识忧患,激励了世代团结奋斗精神 长期以来,日本人有一种生存危机和前途渺茫的不安感,地震、火山、海啸不断,时刻给日本人带来不确定的创伤。日本资源匮乏,使得日本人缺少生存为继的依托,有今天不知明日事的忧愁。日本由众多岛屿组成,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缺少平地,生活、开垦极是问题。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资料统计,这些年基本上有60%多的粮食需要依赖进口;几乎没有石油,原油99.7%依靠进口;四分之一的天然气需要从周边国家购买;铁矿石、铁矾土100%进口,铜、锌、盐等地矿资源需要大量进口等。所以,日本人感到自己远没有资格和资本去与其他一些资源国家相提并论,要想自己过得比别人好,就只能

日本人的文化精神

作为中国人,可能有这样一群人是我们最熟悉的,他们鞠躬成习,事事礼节周到,整个社会对礼仪秩序极度推崇评价他们是真正的礼仪之邦一点也不为过。但是有据说他们时常生活都很压抑能经常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他们卧轨自杀的视屏他们那里的体力劳动者德月收入远高于白领...而且随处可见仍战斗在一线的老人...关于他们的传说太多... 那个插着太阳旗唱着《君之代》的国家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既喜欢也不喜欢 ...向往隔膜羡慕嫉妒恨....对于日本我绝谈不上熟悉但却有着强烈的兴趣..(希望同胞们不要骂我与日本开战那天我也参军去..)日本才是礼仪之邦?非也非也日本人强调公德在外在的言行举止上礼节繁多哪怕流于虚伪做做至于内心是否真诚并不注重“礼”便成了便利的装饰 .....反而中国人强调私德只要心是好的外在言行可以不拘甚至放诞..瑕不掩瑜即可..在这一点上中国比日本强很多 日本人从小就重视情报资讯有了数据自然就能排榜数据排了榜就更有说服力所以日本人喜欢排榜事无巨细的排榜..其中有一个是美国PRC发布的一个调查 2007年对中国有好感的日本人占国民总数的21% 厌恶的则高达69%...我想这个数据在中国同比会更高吧...顺便提个小花絮每年的8月9日是日本右翼一定要纪念的反俄日为何定在这天?.....1945年8.9苏群进入中国东北击溃日本关东军的日子早在1941年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有效期是五年 1945年4月苏联单方面通知日本不再延长此条约与日本开展...日本认为这是“背信弃义”的举动... 日本人作为个体片中社会关系和角色轻视家庭关系和角色的特点随着当代社会的变迁出现放大与扭曲..所以我认为日本人严重缺乏人情味..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女性摆脱不了一种“恶”的特质..他的生殖力她的激情她的诱惑对男人来说是邪恶神秘而可畏的男人可能会被耗尽精力或被摆布命运因此产生巨大的焦虑和恐惧...所以在日本的某些音像制品中常见的就是SM...

向日本人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

向日本人學習認真負責的精神 最近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豐田陷入“召回門”,其他如本田,日產,三菱等也有召回及日本其他製造實體也爆出了種種醜聞。一時間,有關“日本製造神話破滅論”充斥於網上。記得在國內有家媒體還專門搞了個“頭腦風暴”來專門調侃日本的製造,看來真的是無知者無畏啊? 國內所謂的“磚家”把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到上世紀末稱作“日本失去的十年”;最近又有國內所謂的“磚家”把日本從本世紀初到2010年代稱作“日本迷茫的十年”。在經濟界也有這麼一個笑話:說全球需要三個經濟專家就可以了,一個懂美國的,一個懂歐洲的,令一個懂中國的;至於日本,還是不用了。在中國大陸,磚家言語不雷人不敢稱為“磚家”啊。呵呵,本博主只是一個小公司的一個中層管理人員;對於日本是否“日本製造神話破滅論”與在全球中需不需要一個懂日本經濟的專家不是太清楚。但是很清楚,中國大陸與日本有相當的距離;如果說技術上還可以以相差多少年來評估的話,那麼工作責任與態度上,相差不僅僅是多少年的問題了;因為這裏面體現是民族,文化上的差異及距離了。 言歸正轉,最近由於在一家小公司工作關係,與日本的一家知名電子公司的品質管制稽核人員有所接觸,作為公司的一個普通的中層管理人員全程參與了這位元日本人在公司的稽核過程。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他的每天工作時間。據我瞭解到,基本上他是8:00就到了我們公司,簡單的查看準備一下相關的資料及安排一下他的一天工作排程與重點。有點不好意思,我一般還是在8:30分到公司。在上午10:00前一般會review昨天工作情況,特別是相關改善報告情況,隨後就是進入生產車間查看生產現場了。 一般會從生產日報表的填寫,設備保養記錄及執行,當天的生產計畫等開始逐項進行,在其中他會仔細查看所有的報表包括裏面員工所填寫的內容是否正確,字跡是否清晰,與相關的檔是否有衝突等等,甚至包括該員工是不是他所需要的班組員工,該員工有沒有來上班,他都會通過筆跡對比來檢查。順便解釋一下,本博主在電子製造業中有十年的工作經驗,先後接觸到的客戶稽核有Dell, Apple, Honywell, GE等。能做到如此細緻認真的,這位日本人先生還是第一人。同時他會去檢查昨天稽核內容改善情況及實際效果,看是否如我們在改善報告中所說;如果與我們在報告中不符,那就可就慘了。在這次稽核前,聽經理講以前就被修理的很慘很慘,呵呵。 在電子製造企業,5S是工廠現場管理的重點。日本人非常重視5S,現場標示及區域劃分和物品定位。在他們的理念裏,如果現場亂是做不好產品的,對所做的產品的品值也是不放心的。在這裏給大家講一講日本人是怎樣檢查5S的,設備的表面上,他會用手去touch的;工作臺上由進到處必須有明確的標示與動線;所有物品擺放必須有標示與定位;地面上他會蹲下來查看地板是否乾淨,有沒紙屑與雜物等。呵呵,為了檢查地面是否乾淨整潔,他會蹲下來查看的哦。同時在員工作業時是嚴禁員工之間講話的,有問題就舉手由管理或技術人員前往處理,員工則退在指定區域等候。因為在日本眼中,在工作中只有去按作業指導書作業或有問題有管理及技術人員處理,有喧嘩則使員工工作分心。 同時他也會在生產線上查看作業員的作業手法是否與作業指導書(W/I)一致,包括同一工作崗位不同員工的作業手法是否一致;檢查產品的品質狀況及不良分析;在日本人的眼中,生產產品對生產現場的數量管控是非常嚴謹的,不許在產品數量上有任何差錯,如有差錯則表明有不良品流出;並且這種數量管控是及時的。本博主在一家民營企業呆過一段時間,通過對比,中國的企業(相當部分吧),先不說在技術上的差距,在管理與日本人至少有十年以上的差距,因為很多企業說是一套,做是另一套。我曾在一家民營企業裏幹過一段時間,參加過他們的一些產品數量上的管控,呵呵,每次盤點後,老闆會特別高興,為什麼呢?因為每次盤完點,老闆的帳戶上就會多出幾十萬的產品來。老闆開玩笑的講,以後不用開公司了,就多辦幾個倉庫就可以了。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都在蒙。一個公司連數量管控都做不好,它的發展也不敢太樂觀,其發展也只是一時,難以長久。儘管這家企業是目前中國電器開關行業裏的發展不錯的公司,其他的企業就更別談了。如果這類企業與日本的相關企業競爭,

日本精神及信仰

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日本的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而不是类似西方社会的“罪感文化” 其社会强制力来源于外部社会而不是人的内心 狭小的国土和资源的稀缺产生了大和民族扩张的本性和武士道精神,同时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他们不得不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所以他们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日本在世界民族坐标中是个有特色的民族。以往,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从事以种稻为主的单一种植型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从春种到秋收若无整个家族及邻舍的彼此照料帮忙,势必举步维艰。这就是日本民族文化核心??集体本位主义形成的始因。日本文化可说是一件“百纳衣”,主要由中国、英美及本土诸种因子构成。日本人自身创造力依靠引入外来文明得到启发,进而推进本国发展。日本文化的继发性形成了该民族学习和接种其他文化的价值取向。战后日本更是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地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略,且与传统文化相整合,陶冶成一种新质的颇具东方特色的日本式的文明。 一位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说:“我们日本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哲学。”日本人具有“亲自然”的情感倾向,在思维方式上重感觉、轻抽象;重经验、轻思辩。日本文化具有重学习、模仿和综合再创造的倾向。说到底是它文化的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而形成实用主义。“家”是日本文化的基质。日本传统的整体结构是“家”的联合,其顶端是皇室,这种多层次的同组关系形成作为日本社会整体的政治组织即国家。这种纵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等级特征。传统日本社会除皇族和宫廷贵族以外,依次的等级是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和贱民。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日本人的“忠”与“孝”与中国人的理解不相一致。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男女生来负有“恩情债”。有债就需要报恩,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世人皆知的日本人的“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忠”的价值基础上。因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日本才能踏上其成功的现代化之路。 羞耻感将日本人牢牢地束缚在道德律令中,因此在日本人看来,知耻就成了德行之本。只有对耻辱敏感才会实践善行的一切准则,"知耻之人"成了"有德之人"和"重名誉之人"的同义词。所以本尼迪克特会说:"耻感在日本伦理中的权威地位与西方伦理中的‘纯洁良心'、‘笃信上帝'、‘回避罪恶'的地位相等。"(第155页)同西方的"罪感文化"相对,日本形成了独特的"耻感文化"。 "罪感文化"来自于人类对自己及其世界的有限性、不完美性的体验。面对超验的、完美的上帝,人类为自己的脆弱及其在世界上犯的种种错误充满了负罪感,这就促使西方人不断的努力和自我提升,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分享完美的永恒的生命。上帝的训诫同样是绝对的,强制的,然而却没有给西方人的心灵上投下过度羞耻的阴影。为什么呢?因为在上帝信仰中,人和此世是有限的,他永远也达不到上帝或神的境地。人可以无限的接近神,却不要奢望成为神。由此上帝那绝对的律令也是人所难以实践的,为了不至于让人陷于绝望或自我折磨之中,西方人拥有了独特的忏悔机制。当人们无力践行上帝的诫条或犯了错误时就可以向神父忏悔,神父代替上帝宽恕他们。由此他们就不必陷入羞愧、自我折磨和内疚中,他们得以卸下了包袱并拥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而且恰是意识到人的有限,西方人才没有将此世的责任和义务绝对化,绝对的关系只存在于人和上帝之间,而且这一绝对关系也因上帝的宽恕而不那么强制。于是纯粹的、绝对的人对人的约束就不存在了。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有了强制的绝对的义务的话,也是上帝准许的,人自身无权决定这样的关系。因为在上帝面前,

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

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 集团意识,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社会关系中处于集团内部的人们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社会存在,集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作为集团内部的人们的集团意识则依据其组织结构、功能及规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许多研究日本人“国民性”的学者都承认,日本人有一种“集团意识”。所谓“集团意识”,大概就是说日本人总是意识到自己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这个整体是利益共同体,甚至是命运共同体,自己与这个整体息息相关,同命相连。[1 ] (P10)所以,日本人常以“我家”来称自己的工作单位、所属的组织、办公处或学校,而以“你家”、“府上”来称对方的工作单位、组织等,这种情形就反映出了他们的集团意识。日本人把公司或企业叫做“会社”,“会社”这个词,就是集团意识的表征。“会社”并不意味着许多个人被契约关系约束在一个共同企业里,而在思想感情上各不相干;相反,会社是指“我的”或“我们的”公司,是指一个人主要隶属的社会集团,因而也是其生活中占首要地位的事物。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公司似乎是自己的生命所在,自己的一切都系于公司一身了。所以,一般日本人是“以社为家”的,在他们之间有一种类似家庭感情的纽带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在这里,日语“家”一词的含义,要远胜过英语中的household 或family 的含义。因而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就表现为“家”的观念形态,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某个组合中的一分子,而这种浓厚的集团意识,使他们把个

人的命运与集团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忠诚于集团成为每一个集团成员的最高准则。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接受汉民族的习俗与儒学的忠、信、义思想熏陶的结果。 *日本的集团意识产生于11 、12 世纪武士兴起的时期,后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战国时期,及至江户幕府,一步步深化,凝结成为日本人的普遍的心态。在武士兴起时期,源赖朝为吸引众多的武士对自己的忠诚,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实行“御家人制”。成为御家人的武士,必须宣誓对源赖朝的忠诚,源赖朝则保证武士原有的土地财产不受侵犯,有功者还要依功劳大小授予“新恩地”。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御家人制”进一步完善,成为幕府的阶级基础。御家人与幕府将军之间的主从关系,起初只是彼此经济、政治利益的一时需用的结合,而镰仓幕府以后,则引入了儒学的“忠”、“信”思想,即御家人对将军要忠,将军对御家人要信。这种“忠”、“信”为基础的封建道德,后来贯彻到1232 年制定的第一部武士法———《贞永式目》之中。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泰时曾明确地说,他主持制定《贞永式目》,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仆忠主,子孝父,妻从夫。”室町幕府制定的《建武式目》,继续遵循这一中心思想。随着幕府势力的衰弱,15 世纪中叶地方武士纷纷割地自据,出现了战国争乱。战国大名们为了战胜强敌,相继实行领国内的整顿和改革。他们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建立“家臣团”,使领国内的大大小小的领主与自己结成主从关系,纳入自己的统治体制。家臣团的组织按照与战国大名的关系的亲疏,分设上层家

日本人的五种意识

日本人令人佩服的五种意识 日本人的敬业意识 从到达日本的第一天开始,团员每天就会收到第二天的日程安排,几点到几点干什么,行程安排几乎能精确到分。铃木是个个子不高的女士,在陪伴我们时,大家发现她几乎一直在奔跑,谁有一个问题要问她,只要叫一声“铃木”,她就会立刻跑过来听你讲话;无论是我们在乘坐地铁还是在参观旅游,铃木的眼神总是在警觉地张望,惟恐落下了谁;车一停靠站台,她第一个跑下车,站在那里挥舞手臂,让大家跟她走。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是完全体现在他们对工作的精细安排之中的。在日本,“迟到”两字从我们的生活辞典中完全删去,我们每天按照日程表上安排的时间进行活动。更精确的是,每天活动结束的时间也能如日程表所示。 日本人的服务意识 在日本,在任何场合是不用担心“露怯”的,因为任何地方都有详细说明。在坐新干线的列车时,每个座位的背后都表明了所在车厢和周围几节车厢的设施,注明厕所、垃圾箱、电话的位置,这些设施都用图案表示,如一男一女并列的图案,在燃烧的烟头上打上斜杠的图案,在说明的最后一行,又用日文、英文特别说明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如一男一女并列表示厕所。 日本的地图也十分周到体贴。走过一两条街,在街口就会有一张指示周围区域的地图,地图的设置不是上北下南之类的,而是空中俯拍式的,人冲着地图,就能立即找到前面、背后、右手边、左手边是什么,有人戏称,这是傻子都能看懂的地图。

日本的饮食可能不一定对中国人的胃口,但进日本餐馆点菜却绝对没任何担忧。每个饭馆门口都有一个橱窗,里面是用蜡做的完全逼真的食物,展示出来的食物内容、形状、数量和实际端出来的完全一样。橱窗里没有陈列的,还可以看餐馆内的拍成照片的菜谱,要花多少钱、是什么菜品,在吃之前就已了然于胸。 日本人的质量意识 刚到日本上街购物,面对满大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知孰优孰劣,同行的“日本通”告诉记者,日本没有假货,你只管放心购买就行。28天下来,发现这位“日本通”所言不差。从外表看两条一模一样的珍珠项链,一条标价2000日元,一条标价20万日元,那2000元的一定是人造珍珠,而20万的则是天然珍珠。看看商品的标价,消费者大致就能猜出商品的档次。 仅仅用不卖假冒伪劣产品来评价日本,恐怕还远远不够,实际上,日本人的质量意识几乎已深入到骨髓里。 在日本,最舒适的是上厕所。无论是在饭店、商场,还是地铁车站或街边小饭馆,进到任何一家厕所,墙壁、地砖、卫生洁具等都锃亮洁净。在日期间,没有见到一个水龙头跑冒滴漏,也没有马桶漏水或厕所门插销坏了之类的“别扭”之事,而且所到之处,厕所均无异味。日本劳动力奇贵,公共场所的厕所很少见到有人站立一旁随时清洁,笔者曾好奇地询问一位日本工作人员:厕所为什么没有异味?她回答说:这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洁具本身具有除臭功能,二是洁具表面制造得非常光滑,水能将污物冲洗干净,三是下水道设计得非常科学,不返味。 铃木三惠子曾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日本人的质量意识,她说,如果美国人首先发明了电梯的话,那他们可能会满足于电梯能上能下就行了,但日本人一定会改造它,让电梯在停靠时,与楼层完全处在同一平面上。 日本人的自律意识

日本人的合作精神

日本人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是一句让每个中国人听起来都颇感无奈的话,即使在人人都呼吁合作的前提下,中国同行间的不合作、甚至自相残杀的历史也很难被改写。从2000年中国彩电业的价格同盟,到后来还未结盟就胎死腹中的中国空调业同盟,中国企业的合作总是难以成功。加入WTO后,跨国企业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中国企业再不合作,那生存机率还剩下多少呢?中国家电业两次不成功的合作使人们不得不怀疑——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就会合作了吗?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中国人民还在进行文攻步卫的时候,日本企业就已经开始在全球范 围内迅速崛起。在很多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中,美国公司在全球企业界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日本人强有力的挑战。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气、摩托罗拉、柯达、施乐等大多数美国王牌企 业都不得不在日本人面前俯首称臣,美国的家用电器产业甚至被日本人彻底打垮,直到今天也不能恢复元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帝国大厦等美国的标志也先后被日本企业所购并。当时的 美国国民纷纷惊呼:“总有一天,美国也会被日本人所收购。”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海外市场开创出一片天地,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基础。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国际市场开拓虽然潜在利益巨大,但是风险重重,于是,在共同利益的面前,日本企业变得空前团结。日本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时能够做到通力协作,即使 是最尖端的技术也能完全共享。从下面这两个案例中,人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个案例:佳能从施乐手中夺取复印机市场 施乐公司是美国产业界的巨人之一,从195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复印机开始,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一直保持着在世界复印机市场实际上的垄断地位。施乐公司复印机关键 技术的专利保护期限截止到1976年。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来自潜在竞争者的 压力,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日本的竞争者──佳能公司。为此,施乐公司开展了竞争情报研究。研究的结果让他们颇感宽慰,因为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项制造复印机的关键技术佳能公司 并不能够掌握,并且在全日本也只有一家小型公司才有。佳能公司如果想通过研发获得这项技术,则需假以时日。如此,施乐公司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令施乐公司感到震惊的是,当其

与日本人相处的礼节

鞠躬 1.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 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 2.对日本人来说,鞠躬的程度表达不同的意思。如:,弯15度左右,表示致谢;弯30 度左右,表示诚恳和歉意;弯90度左右,表示忏悔、改过和谢罪。 3.在日本,平时熟人见面很少握手,大都鞠躬问候。尤其是男女之间一般是不握手的。 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触碰别人的身体是失礼的。他们认为男女当众接吻是可耻的行为,拥抱也是不允许的。这一点与我国类似,当然与西方就大不相同了。 4.在国际交往中,日本人也习惯握手礼,尤其是年轻人或和欧美人接触较多的人,也开 始有见面握手的习惯。 礼物 1.日本人是十分讲究人际关系的。公司之间互相往来,一般都要带一包点心。处次见面, 递上一包小点心,主客之间一下子就熟悉起来了,等到交换名片时,就象是老朋友一样了。不过,日本人送的点心,一般是规格化了的,即便宜,又好看。 2.日本人送礼,总是喜欢说:“一些粗东西,很是对不起。”回国时,日本人来送别,送些 礼物也说:“不是什么好东西,反而给您添麻烦了。”,让人听起来很是舒服,接受礼品的人也不会感觉有什么负担。这和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也是差不多的,可是近年来,一部分中国人相互送礼时,总是要告诉人家一个信息:“这是中国最好的,很贵的。”让接受礼物的人心理很是有负担,觉得这么贵重的礼物,该怎么回礼呢?在这方面2我们不妨学学日本人,他们逢年过节互相赠送的礼品,只是在普通的商店买的毛巾,酱油之类的东西,即使用又简单,仅仅是为了表示“我还想着你呢”这种心情而已。 3.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 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 4. 语言 1. 2.日本人不喜欢针锋相对的言行与急躁的风格,把善于控制自己的举动看作一种美德,他 们主张低姿态待人,说话时避免凝视对方,弯腰鞠躬以示谦虚有教养。在社交活动中,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精神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精神 贺杰婵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樱花,纯洁美丽,然而又浓烈绚烂、气势宏大。在日本,樱花被赋与了深厚,沉重,美妙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对 樱花的热爱体现了哪些日本民族精神呢?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樱花;日本精神;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审美意识【Abstract】Cherryblossom is beautified with purity as well as spendidness and grandness.In Japan,it is identified with significant and deep historical cilivization and humanity spirits.The tremendous love of Japanese people toward Cherryblossom can embody many of their national spirits. And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explain those national spirits,including collectivism,warriorism,ethic of death and the sense of beauty through the illustration of Cherryblossom. 【Key words】Cherryblossom;Japanese national spirits;Collectivisim;Ethic of death;The sense of beauty 日本把每年的3 月15 日至4 月15 日定为“樱花节”。春天一到,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樱花的气息之中。在漫天飞舞的“花吹雪”中,总是看不厌那刹那间辉煌的怒放与其后干脆利落的凋谢。樱花的生命很短暂。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 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 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在社会学家的眼中,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复杂而又矛盾,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忠诚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日本人的性格不是仅靠樱花就能形容的,但从日本人对樱花的感悟,和热爱,可以看到日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花开时,心系团队,绚烂精彩;花落时,果断干脆。作为个体的内敛、作为团体的张扬,这是樱花的性格,也是日本人的民族精神。以下,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从樱花可透视的日本民族精神。首先,从集团主义这方面进行叙述。1.从樱花透视集团主义 日本人的国家意识自古就相当强烈。国土狭窄、四面环海从而易于整和的特色是其原因之一;此外,特别重视“纵的序列”也是一个重要理由。强烈的国家观念在现代社会里直接反映为集团化。在世界各国的国民当中,若是比较一下各自的才能或性格,日本人并非是出类拔萃的。而战后却经济上取得了奇迹般的飞跃,就应该归结到起集团性了。 日本人较之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更为具有强烈的集团指向和紧密的团结心。日本人重视集团的做法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过去曾因此而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玉碎或集体自杀的悲剧;现如今,在强调企业管理的工薪阶层社会里更

向日本人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

向日本人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 最近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丰田陷入“召回门”,其他如本田,日产,三菱等也有召回及日本其他制造实体也爆出了种种丑闻。一时间,有关“日本制造神话破灭论”充斥于网上。记得在国内有家媒体还专门搞了个“头脑风暴”来专门调侃日本的制造,看来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啊? 国内所谓的“砖家”把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到上世纪末称作“日本失去的十年”;最近又有国内所谓的“砖家”把日本从本世纪初到2010年代称作“日本迷茫的十年”。在经济界也有这么一个笑话:说全球需要三个经济专家就可以了,一个懂美国的,一个懂欧洲的,令一个懂中国的;至于日本,还是不用了。在中国大陆,砖家言语不雷人不敢称为“砖家”啊。呵呵,本博主只是一个小公司的一个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日本是否“日本制造神话破灭论”与在全球中需不需要一个懂日本经济的专家不是太清楚。但是很清楚,中国大陆与日本有相当的距离;如果说技术上还可以以相差多少年来评估的话,那么工作责任与态度上,相差不仅仅是多少年的问题了;因为这里面体现是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及距离了。

言归正转,最近由于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关系,与日本的一家知名电子公司的质量管理稽核人员有所接触,作为公司的一个普通的中层管理人员全程参与了这位日本人在公司的稽核过程。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每天工作时间。据我了解到,基本上他是8:00就到了我们公司,简单的查看准备一下相关的资料及安排一下他的一天工作排程与重点。有点不好意思,我一般还是在8:30分到公司。在上午10:00前一般会review昨天工作情况,特别是相关改善报告情况,随后就是进入生产车间查看生产现场了。 一般会从生产日报表的填写,设备保养记录及执行,当天的生产计划等开始逐项进行,在其中他会仔细查看所有的报表包括里面员工所填写的内容是否正确,字迹是否清晰,与相关的文件是否有冲突等等,甚至包括该员工是不是他所需要的班组员工,该员工有没有来上班,他都会通过笔迹对比来检查。顺便解释一下,本博主在电子制造业中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先后接触到的客户稽核有Dell, Apple, Honywell, GE等。能做到如此细致认真的,这位日本人先生还是第一人。同时他会去检查昨天稽核内容改善情况及实际效果,看是否如我们在改善报告中所说;如果与我们在报告中不符,那就可就惨了。在这次稽核前,听经理讲以前就被修理的很惨很惨,呵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