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傅说(图)

时间:2008-10-28 01:41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进入论坛手机读报我要评论

傅说画像

9月26日至27日,平陆县迎来了全国第二届傅圣文化研讨会的召开。

商朝武丁时期的大臣傅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圣人”称号的杰出人物。《国语·楚语上》载白公子张对楚灵王的谏诤说:“若武丁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广也,其智之不疚也,犹自谓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犹不敢专制,使以象旁求圣人”,于是“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史记·殷本纪》亦叙述道:“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武丁“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魏晋南北朝时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述:“河水又东,沙涧水注之。水北出虞山,东南径傅岩,历傅说隐室前,俗名之为‘圣人窟’。”(《水经注·河水四》)唐代地理著作《括地志》云:“傅险即傅说版筑之处,所隐之处窟名‘圣人窟’。”(《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由上可见,傅说自春秋以来,经历汉朝、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朝,各种历史记载都称他为“圣人”,这是从君王、公卿下至广大百姓一致的认识。《水经注》特别指明,傅说原隐居之地“俗名圣人窟”。这是老百姓所起的“名”,大家都这么称呼,可知傅说是一位受人尊敬、不同凡响的奇才,他被尊为“圣人”要比春秋末年的孔子早了700多年。

本版特编发杨善群先生的考证文章《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傅说》,以期与有志之士商榷。

——编者

何谓“圣人”?按照古代人的理解,约有这样三种含义:一是无所不通的人。《书·洪范》:“睿作圣。”孔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二是道德智慧极高的人。《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赵岐注:“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是为圣人。”三是有某方面专长、造诣至于极顶的人,如诗写得最好的人为诗圣,草书写得最好的人为草圣,对茶叶最有研究的人为茶圣,对兵法讲得最好的人为兵圣,等等。在上述三类圣人中,傅说应该属于第二类。他的道德和智慧超乎常人,他的言论尖锐泼辣,切中时弊,使君王武丁为之倾倒,使天下百姓受其惠泽,因而“殷国大治”(《史记·殷本纪》)。以下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证有关圣人傅说的文献资料、思想言论和事业成就,使中华民族的这位优秀人物、杰出代表永载史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一、《说命》是记录圣人言论行事的不朽篇章

今传《尚书·商书》中有《说命》上中下三篇,详细记录商王武丁如何以托梦的方式,梦见上帝赐予他“良弼”,于是使百官寻求于天下,最后在傅岩之野找到从事版筑劳动的刑徒说(音悦)的传奇经历。当把说请入宫中后,商王武丁立刻举以为“相”,使他伴随在王左右。武丁命他“朝夕纳诲,以辅台德”,“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也就是要经常对武丁进行教诲,辅助其道德行为,使遵循先王的遗训,沿着成汤的轨道,以安定天下亿万民众。而说也不负君望,经常对王进行开导,讲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话语,对于提高武丁的道德修养、谋划兴国安民的大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说命》三篇,叙述细致,情意真切,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通过《说命》的记载,傅说作为“圣人”的思想言论、道德风范,乃高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必须指出,由于流传渠道的不同,现存《尚书》有汉初伏生从自己所藏壁中获得、用汉代文字改写后的所谓“今文”和自西汉以来由各种渠道发现后在民间流传或藏于秘府、至东晋时由梅颐进献的所谓“古文”两部分。《说命》三篇即属于古文《尚书》。对于古文《尚书》的来源,笔者曾经作过探讨,认为它有伏生壁中、孔子宅壁、河间献王、河内女子、宫中秘府、杜林、孔氏家族等七个方面。由各地发现、民间流传到梅颐进献,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到南宋以后,疑古思潮逐渐盛行,某些人凭主观想象,胡编乱造,把大量古籍

定为“伪书”,古文《尚书》即遭此劫难。为此,笔者已作文予以辨析,正本清源,揭其原委。学术界同仁也齐心协力,为长期学术冤案进行重审和辨正。

关于《说命》是真古文献的考证,笔者已作过专题研究,特别是对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中颠倒先后、混淆是非的做法,作了揭露和辩驳。再看《国语·楚语上》记白公子张对楚灵王的谏言,有一段与《说命》相似的文字。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两文叙事详略各有不同。如《楚语》记武丁得傅说“升以为公”,而《说命》记武丁认傅说“爰立作相”。《说命》记群臣谏王曰:“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又记武丁作书曰:“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这些话《楚语》均从略不载。二是两文用词各有不同。如《说命》记群臣曰:“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无所禀令”;《楚语》记卿士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说命》记武丁作书曰:“以台正于四方”;《楚语》记此言为:“以余正四方。”显然,《说命》与《楚语》两文所记各有来历,决非抄袭;《楚语》在陈述时对《说命》较古的用词改成春秋时的用语,因而又有不同。《说命》之为真古文献,难道还不清楚吗?

还应说明的是,许多注家在提到《说命》时都说“亡”或“佚”:如郑玄注《书序》曰:“《说命》三篇亡”;王逸注《楚辞》云:“《说命》,是佚篇也”;赵岐注《孟子·滕文公上》所引《书》之《说命》文曰:“《书》,逸篇也。”上述这些注家都是东汉人,当时古文《尚书》还在民间流传,不被官方重视,官方传授的《尚书》只有今文,因此这些注家遇到今文以外的《尚书》各篇,都注以“亡”或“逸”。李学勤先生也曾注意到这个问题,指出造成这种注释的原因“是由于《说命》当时没有官方师传”。其实,除了官方师传外,还有民间流传的渠道,这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说命》三篇是极其珍贵的古文献,它记录了圣人傅说的传奇经历,向商王武丁进行谏诤的言论主张和高风亮节,它的价值几可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相媲美。

二、傅说谏诤言论的闪光点

自商王武丁把傅说请入宫中、举以为相,并命他“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后,傅说曾多次向商王进谏,《说命》对此有详细记录。这里,谨择其言论的几个闪光点进行剖析。

其一,君王要从谏如流。傅说告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孔传:“言木以绳直,君以谏明。君能受谏,则臣不待命其承意而谏之,谁敢不敬顺王之美命而谏者乎!”君王作为一国的首脑,智力毕竟有限,往往会考虑不周而出现偏差,必须听从大臣和百姓的进谏才能圣明。如果君王欣然受谏,大

臣敬顺王命而谏其不足,这将是一个多么和谐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孔子也主张对君王进谏。《论语·宪问》记:“子路问事君”,孔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朱熹注:“犯,谓犯颜谏争。”孔子自己就曾通过弟子向鲁国执政者进谏:“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并指出季氏的行为是“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左传·哀公十一年》)。两位圣人主张大臣进谏、君王从谏,前后呼应,一脉相承。

其二,君王要以治民为重,不能贪图享乐。傅说进谏于王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这里的“豫”,意为游乐。傅说向商王郑重告诫:明王奉天道,建国都,下设那么多大小官吏,不是为了安闲游乐,而是为了治理民众。其言斩钉截铁,正气凛然。历史上的许多君王,不懂这个道理,一登君位便沉迷游乐,结果往往国破身亡。因此,傅说的谏言具有极大的针对性和震撼力。孔子当时也常常遇到君主与执政者贪图享乐、不治朝政的情况,他便表示愤慨,进行指责。《论语·微子》记:“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他经常感叹:“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两位圣人对君王不能贪图逸乐的谏诤,也一脉相承,异曲同工。

其三,君王的语言、决策、用兵、授命,必须谨慎。傅说谏王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其意是说:君王如口出不善,引起羞辱,就会带来灾祸;如用甲胄攻伐不当而起戎兵,就会造成大乱;衣裳在箧笥代表职级,一定要慎重发放给称职的人;干戈武器在府库,一定要省察其人德才身堪将帅,然后授予。傅说接着谏道:“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他要君王慎戒此“四惟”之事,信能明政,无不顺美。傅说对于君王的教诲,真可谓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孔子当时也经常教诲君主、执政者:如齐景公问政,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即君主的语言、行为,要像君主的样子。季康子问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两位圣人对君王语言、行为的诱导,如出一辙。

其四,重视吏治作用,防止官场腐败。傅说向商王进谏曰:“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无及恶德,惟其贤。”治理民众要由众官去执行,故官好则治,官坏则乱。在不是民主选举的制度下,提拔官吏往往看重亲朋好友,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则钻营行贿,谋求官爵。傅说义正词严地指出:“官不及私昵”,“爵无及恶德”,选用官吏的唯一标准就是“贤能”。他痛斥官场的腐败作风,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孔子也非常重视官吏的作用,主张任官要用贤能的人。如仲弓问政,孔子曰:“先有司”,“举贤才”,即先要设立主持各种事务的官职,并举用贤才来担任。鲁哀公问:“何为则民服?”孔子答:“举直错诸枉”,即举用正直的人而罢免那些道德败坏者。两位圣人主张整顿吏治,斥责腐败,又是如此默契,步调一致。

其五,对各方面可能发生的事,都应有所防备。傅说向王进言曰:“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孔传:“事事,非一事”,亦即各方面的事,比如外敌的入侵,旱涝等自然灾害,宫廷内部的纷争,官场的腐败等。对于这些可能发生的事,一定要有所防备,如训练军队、积贮粮食、订立制度、加强督察等,有备才能无患。傅说的这些话,言简意赅,表现了一个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智慧和才能。孔子在其言论中,也有备战、备荒、防止动乱的主张。如《论语·颜渊》记子贡问政,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朱熹注:“言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两位圣人政治家考虑全局的防患意识,又是何等的相似!

其六,对于祭祀等事神活动,不宜过于频繁,应当有所节制。傅说向王进谏曰:“黩于祭祀,时(是)谓弗钦(敬)。礼烦则乱,事神则难。”此言乃有感于时事而发。商王武丁其时经常进行祭祀活动,因而引来野鸡飞上鼎耳鸣叫。大臣祖己及时向武丁训诫曰:“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尚书·商书》)意思是说,君王的主要职责在于谨敬民事,民事无非天所继嗣的常道,通常的祭祀不要用特别丰厚的礼品于近亲之庙。祖己的训诫还比较客气,而傅说称商王的行为是“黩于祭祀”,意即滥用祭祀,这是不敬的行为。礼过烦就会乱,达不到奉事鬼神的效果。傅说的诤谏大义凛然,目的是要君王关心民事,爱惜财物。孔子对于鬼神迷信,亦表示要远离其事。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述而》称:“子不语怪、力、乱、神。”两位圣人对于鬼神的态度和做法,又是如此志同道合。

其七,人要多听各方意见,特别是学习古训,提高道德修养。傅说进谏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非)说攸(所)闻。……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这里傅说反复强调,人特别是君王和各级官吏,要“多闻”,才能“建事”,即办好各种事情。“古训”是祖先流传下来的经验总结,“事不师古”而要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自始至终经常念念不忘学习古训,人的道德修养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这是极其有用的。孔子也经常申述学习和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如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子路问君子,孔子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两位圣人在人要多闻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方面,他们的意见又是多么一致,甚至所用词语也十分相似,这决不是偶然的。

从以上傅说谏诤言论七个闪光点的分析可见,他为人正直,心胸开阔,思想敏锐,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善于学习,知识渊博,有道德修养,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批评当时的不正之风和陈规陋习。以他的学识和德行,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他的许多言论主张,与春秋末年的孔子遥相呼应,成为上古三代最有影响力的两个杰出人物。

三、傅说的出身、故里和事业成就

关于傅说的出身,大多历史记载都说他是“胥靡”,亦即刑徒、奴隶。墨子曰:“昔者傅说,居……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墨子·尚贤下》)《周礼·大司徒》郑注:“圜土,谓狱也。”又“带索”,即用长绳牵着,其行动是不自由的。《吕氏春秋·求人》记:“傅说,殷之胥靡也。”高诱注:“胥靡,刑罪之名也。”《史记·殷本纪》更直接指明:武丁得说,“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后说入宫,当了宰相,“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这表明,说本为奴隶,故只有名而没有姓氏;后身份改变,才以劳役之地作为其姓。关于傅说的身份,历史上还有另一种说法。《说命》孔传云:“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此处谓傅说是“隐”者,当然是自由民,为了“供食”即混口饭吃,便杂在胥靡中筑道。这个说法,与许多记载相悖,且不合情理,可能出于某些人的想象。

既然傅说出身刑徒、奴隶,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学问和道德修养?这可能因为他家道中落,原本有较好的家庭而遭遇到不测之祸,才沦落到如此地步。孔子的祖上原来是宋国的国君,后来在一次宫廷斗争中被杀,才避难来到鲁国。他的父亲原本当过邑宰的小官,却又在孔子三岁时去世了,这使他的少年时代,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孔子自己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正是这种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养成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刻苦学习的作风。傅说的家世虽然在历史上缺乏记载,但肯定要比孔子更加不幸,遭遇的灾祸更多,命运更为坎坷。也许就是这种不幸的遭遇、艰难的生活,磨炼了他的品格,促使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一代圣人。

傅说的籍贯在何处,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他长期在傅岩作胥靡服刑,从事版筑劳动,后又用傅险之“傅”作为其姓氏,因此“傅险”或“傅岩”就是他的故里,应该没有问题。《史记·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傅险即傅说版筑之处,……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唐代陕州河北县即今山西平陆县,现县北有傅岩遗址、傅相祠和商相傅说之墓,还有大臣村,据说是傅说的生地,这里离当时的殷都不远。武丁在青少年时期曾经“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尚书·商书·说命下》)。在这个过程中,他在黄河边上的傅岩结识了从事劳作的胥靡说;登上王位后又派人到傅岩将说请入宫中,举以为相。因此,傅岩是圣人说的劳作之地、养育之地、奇遇之地和发迹之地,对傅说一生的成长关系极大。可以说,山西的平陆和山东的曲阜,都是圣人的发祥之地。

傅说是商王武丁的主要辅佐大臣,而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众多,傅说的活动应该在卜辞中有所反映。近年经学者研究探索,认定武丁时期卜辞中的人名“甫”(即傅),就是傅说。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自商王武丁举用傅说为辅佐后,他曾经指挥王朝的行政、军事、

农业、狩猎、外交等各方面的事务:甫发布或传达王命,向诸侯下达商王的征伐之命;前往商都附近的城邑处理政务,处置朝臣;管理王朝的重要农业基地,视察种黍及外出主持籍田礼;代替商王出外狩田,率众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调遣诸侯国的兵力,去阻遏西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等。从各方面的资料来看,这个论证应该是可信的。

从甲骨卜辞的记载分析,商王武丁时期的功绩主要表现在这样两方面:一是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商王对农业、畜牧业生产非常重视,农耕开垦的土地面积扩大,农作物的产量不断增加,畜牧业也繁殖兴旺。人心安定,国力增强;二是对周边经常来侵犯、骚扰的游牧部落给予有力的打击。经过长期不懈的治理与对外征伐,武丁统治下的商朝势力超过以往任何一位商王,成为商朝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样的业绩,当然与最高大臣傅说长期精心的辅佐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傅说那些金光闪闪、刚正不阿的谏言,会使商王武丁头脑清醒,时刻想到一个君王的责任。傅说因为遇到英明的君王,使他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终武丁之世,生产发展,民生改善,四方大部国族被征服和归附,商朝因为傅说的辅佐而得到“大治”,声名远扬。

综上所述可见,傅说是商王武丁最主要的辅相:他对商王的谏诤言论,大胆泼辣,精辟深刻,成为商王治国的座右铭;特别是他亲自实践,辅佐商王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富国强兵,传达王命,调兵遣将,征伐常来侵扰的周边游牧部落和氏族、方国,扩大疆土,四方归服,成为商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傅说以他思想理论的精辟深刻和行政实践的光辉业绩,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圣人”。他与东周时代历来被尊为“圣人”的孔子,在上古三代一前一后、一西一东,各自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突出贡献,在当时及后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由于傅圣的历史资料比较分散,研究和宣传不够,特别是古文《尚书》的冤假错案影响深广,使傅圣事迹的宣传更增添了阻力。今天,学者们稽古钩沉,正本清源,让中国历史上最早“圣人”的思想理论和治政业绩大白于天下,这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杨善群(编辑:张星秀)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三次大迁徙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创新实验学院生科104班孙志明2010014971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而电视剧《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恰恰就是对历史真实的写照,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了逃离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吞下艰辛和无奈,加入规模的迁徙大军去,中国人讲究衣锦还乡,乡土情结特别强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背井离乡?想要知道这些,我们就不能不了解这段历史。 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即今天的东北地区,自康熙初年至十九世纪中叶长达200年的时间内,清廷对关东地区实行封禁,此间黄河中下游诸省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禁令依旧,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只好不顾禁令,冒险“闯”入东北谋生,此即“闯关东”的由来。由于地少人稠灾害频发,兼之地理位置与关东接近,山东圣人之乡心态乡土意识淡化,冒险精神最强,促使流民春往冬归转变为在东北扎根,山东逃荒农民便成了“闯关东”的主流人群。据相关史料记载,“闯关东”的历史源自清顺治元年(1644年),止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共绵延了300余年的历史,先后历经了四次移民高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才尘埃落定。 山东村、河北村等在关东的“复制”,实际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人数占绝对优势,他们有充分理由保持齐鲁文化或燕赵文化,所谓“聚族而居,其语言风俗一如旧贯”即是。他们可以不必改变自己,削足适履,去适应当地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使用当地的语言文字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同样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赵中孚在论及“闯关东”的意义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会意义上,东三省基本上是华北农业社会的扩大,二者之间容有地理距离,但却没有明显的文化差别。华北与东三省之间,无论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大同小异。最主要的是东三省移垦社会成员,没有自别于文化母体的意念。” “闯关东”是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存在特定的“闯关东”路线、存在“闯关东”的特定背景。因此,“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然而,“闯关东”同历史上许多移民活动一样,移民迁徙活动极大地促进的中华大地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对民族团结和和融合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

百年屈辱史的感言

百年屈辱史的感言 时间:2018-07-24 12:32:26 | 作者:风箱里的猫i 我曾想过,若是中国历史上将近一百年的屈辱史中,没有那些卓越的思想家,革命家,以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没有他们敲醒警铃。中国的屈辱史是不是将不止一百年? 还记得辛亥革命前吗,清末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而鸦片,几乎可以称为那个时代摧残人肉体甚至是精神的利刃。国家彻底沦为西方掠夺者们的洋朝廷。 终于,有人挺身而出了,他清楚地看出了鸦片对国家的危害;他大胆请旨销毁鸦片;他做出了虎门硝烟这一伟大举动,这是那个时代第一次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为了摆脱现状而做出的举动。他失败了,也成功了。他失败了,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换来了西方列强的变本加厉,强制通商口增多,更多鸦片被运进国门。他也成功了,他成功地让部分人看到了鸦片的危害,成功地让部分人逐渐对国家现状有了认知;成功地使部分人在无形中有了站起来的念头。他叫林则徐,他成功开始敲醒中国人心中的警铃。 紧接着是辛亥革命的炮声响起,它终结了一段历史。鲁迅先生凛然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数革命家也提笔写下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懑,写下他们的救国之道。 紧接着是真正的战争,这其中也有一批伟大人物的诞生,赵登禹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后遭到日军伏击,死时才39岁,临终前有一句遗言是;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 七七事变后,佟麟阁与赵登禹死守南苑,佟麟阁腿部被机枪射中,下属苦劝不退,负伤作战,从黎明破晓打到烈日当空,头部又受重伤,最终壮烈殉国,临终时45岁,他曾对人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他们的事迹,无一不如警铃般震撼着人心。 实在是有太多太多英雄烈士,对于他们,我只有最虔诚的敬意及感谢,现在的中国实力如此强盛,堪称大国,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的鲜血铺垫成我们的强国之路呢。我知道,我们一路光明,是因为他们竭力抵挡黑暗。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 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 **“二大”(1922,上海), 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意**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时间:1954年9月 第一届○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全国人大内容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时间:1956年9月 。 八大

中国古代圣人一览表

中国古代圣人一览表 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如孔子在汉以后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又如: 画圣——吴道子 医圣——张仲景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 武圣——姜子牙,关羽,岳飞,项羽(姜太公作为中国韬略鼻祖、千古武圣,其文韬武略、经国治军,理民化俗之论、之策、之术,都为后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华夏民族所称颂、效法。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其实中国人在清朝以前真正最崇拜武圣人是关羽和岳飞,但因为什么岳飞一 直属于民间武圣人,主要是明朝小说三国演义把大部分关羽事件夸大,而且明政府就一直加封关羽职位,到了清朝忌讳岳飞是抗金名将,更大肆宣扬,加封关羽为武圣人.在岳飞之前最崇拜的武圣人是项羽). 酒圣——杜康 史圣——司马迁 文圣——欧阳修 乐圣——李龟年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曲圣——关汉卿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佛家圣人——释迦牟尼 道家圣人——老子(李耳) 儒家五圣: 至圣——孔子(孔丘) 复圣——颜渊(颜回) 宗圣——曾子(曾参)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历史上说中国古代有"十圣",但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以下十位: 至圣孔子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

亚圣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尊为“诗史”、“诗圣”。 词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宋代著名的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以往的词内容狭隘,他扩展了词的内容。他写的词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故被尊为“词圣” 酒圣杜康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丞”,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法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画圣吴道子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 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药圣孙思邈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茶圣陆羽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夏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慕荣华,毕生研究茶事,终于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而开茶叶研究的先河,所以后人誉他为“茶神”、“茶圣”。 -------------------------------------------------- 除了以上的“十圣”以外,还有不少人被后世称作“圣人”:

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3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新课标卷Ⅲ)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5.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改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

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 1.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被蛮族所灭 2.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文化大革命”。从公元前213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 3.最软弱的王朝结局:公元316年西晋悲惨地灭亡 4.王朝的丧钟:公元612年隋军远征高丽的惨败 5.靖康之难:“南京大屠杀”的翻版,1127年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金人在开封犯下的暴行,堪称又一次“南京大屠杀”的翻版。 6.第一次被外族统治:1279年南宋灭亡,1279年3月19日,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在广东崖山被蒙古军队包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杀。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南宋的抵抗势力宣告瓦解。 7.领导人被俘的最大耻辱: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 8.辫子引发的血案:公元1645年清军血洗扬州 9.近代耻辱的开端: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 10.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帝王排行榜

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洪量宽容。宋仁宗赵桢即位后,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皇帝对属下的不同意见,或任之,或贬官,或免职,而从不杀戮,也从不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造就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词人,写出了流传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有了宋词之盛。 赵祯生于帝王世家,12岁即位,23岁亲政。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两万八千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后来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只因为我的一碗饮食,而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我于心不忍,因此宁愿忍一时之饿。”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赵祯治国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有一次,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四川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便写诗煽动造反,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自觉怀才不遇,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机会,看一下他的表现吧。"于是就给了他个官做。 宋仁宗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在其在位之时就已跨越了国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围敌国在宋朝边境的驻军逐渐全部撤除。仁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丧礼必须从简。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就连乞丐也都焚烧纸钱大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整个都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讣告送到周围敌国,敌国百姓竟然自发沿街痛哭悼念,就连辽国皇帝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大哭到:我们已经42年没有兵戎相见了啊。 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将国家的文治艺术推向了古代社会的巅峰,造就了古代中国一世繁华,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 第九名:绝代女皇----圣神皇帝武则天

初三作文:百年屈辱史的感言作文700字

百年屈辱史的感言 我曾想过,若是中国历史上将近一百年的屈辱史中,没有那些卓越的思想家,革命家,以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没有他们敲醒警铃。中国的屈辱史是不是将不止一百年? 还记得辛亥革命前吗,清末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而鸦片,几乎可以称为那个时代摧残人肉体甚至是精神的利刃。国家彻底沦为西方掠夺者们的洋朝廷。 终于,有人挺身而出了,他清楚地看出了鸦片对国家的危害;他大胆请旨销毁鸦片;他做出了虎门硝烟这一伟大举动,这是那个时代第一次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为了摆脱现状而做出的举动。他失败了,也成功了。他失败了,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换来了西方列强的变本加厉,强制通商口增多,更多鸦片被运进国门。他也成功了,他成功地让部分人看到了鸦片的危害,成功地让部分人逐渐对国家现状有了认知;成功地使部分人在无形中有了站起来的念头。他叫林则徐,他成功开始敲醒中国人心中的警铃。 紧接着是辛亥革命的炮声响起,它终结了一段历史。鲁迅先生凛然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数革命家也提笔写下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懑,写下他们的救国之道。 紧接着是真正的战争,这其中也有一批伟大人物的诞生,赵登禹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后遭到日军伏击,死时才39岁,临终前有一句遗言是;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 七七事变后,佟麟阁与赵登禹死守南苑,佟麟阁腿部被机枪射中,

下属苦劝不退,负伤作战,从黎明破晓打到烈日当空,头部又受重伤,最终壮烈殉国,临终时45岁,他曾对人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他们的事迹,无一不如警铃般震撼着人心。 实在是有太多太多英雄烈士,对于他们,我只有最虔诚的敬意及感谢,现在的中国实力如此强盛,堪称大国,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的鲜血铺垫成我们的强国之路呢。我知道,我们一路光明,是因为他们竭力抵挡黑暗。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公元前21世纪,启继承父亲禹的皇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汤建立商朝,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 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四年之战 丝绸之路:汉武帝两次差使张骞出使西域 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期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称帝:690 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吐蕃) 陈桥兵变:北宋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定都东京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 红军起义:朱元璋(’明太祖)应天称帝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为了巩固清朝统治 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南京就职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召开建立中国共产党1922年中国二大召开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标志全面爆发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45.8.15 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 1946. 内战爆发 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 外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文艺复兴:14世纪意大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 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杰斐逊《独立宣言》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并建立联邦政府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巴黎人民-----巴士底狱 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谋杀事件德国投降,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德国袭击波兰德国投降标志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标志大战结束 联合国的建立美国旧金山《联合国宪章》

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圣人

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圣人” 圣人可汗:隋文帝杨坚传奇(2012-03-06) 孔子行记:一代圣人的成长轨迹(2012-02-29) 孔丘,孔老二,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代的著名的家和教育家。美军仅海外基地多达750个中国没有差距很大(2012-03-11) 希拉里要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崛起符世界利益(2012-03-11) 连载《谜藏》悬疑探险解开历史和宗教那些鲜为人知的谜团(2012-03-11) 随风飘散的历史碎片(2012-03-11) 刘备太虚伪(2012-03-10) 佛教道德让可怜的老百姓逆来顺受,是非常虚伪的不要脸(2012-02-29) 中国历史上历朝明君的反贪手段(2012-03-10) 中国历史的四次毁灭-六国,陈,宋,明(2012-03-09) 首曝09年中国最虚伪明星組圖(图)(2009-11-14) 在中国最虚伪的5个字(2009-04-05)他被后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捧上了天有的统治者神吹他是万世师表,有的学术家则瞎捧他是伟大的圣人 孔丘虽然个别的,少量的言论有一定的文化和真理价值,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名言对后人的教育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从其整体而言,从其历史作用而言,尤其是从他以及他的徒子徒孙炮制的一系列谬论,对中华民族的祸害而言,他是一只残酷杀害革新者的反动剥削阶级的鹰犬;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急先锋;是一个毒害的精神麻醉巫师;是一个典型的企图永远奴役的反革命、反科学、反人权、反自由的官迷;孔丘作为剥削阶级的精神领袖和毒害的精神麻醉师,已经并将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必须彻底的打倒之,具体分析如下: 1.屠杀邵正卯 邵正卯,春秋时代的鲁国大夫,他和孔子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孔老二还亲自去他的私塾听过他的课,是一个才华横溢,能言善辩,知识广博,政治积极进取的有志青年然而,在他刚刚上任不过七天的时间里,就被孔老二以残酷的手段将其血腥的镇压了,还被送到菜市口上暴尸三日以警戒世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孔老二给他列出五条莫须有的罪状来:心达而险(通晓古今之变,敢于革命)、

山西省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西省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 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据此判断,羸政时,铸“半两”意在 A. 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________ B. 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 C. 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________ D. 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 2.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永乐年间该地区乡村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吋增至8处;建宁县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材料反映了 A. 明朝地方行政机构钉所发展________ B. 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________ D. 江南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不大 3. 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洪秀全“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________ B. 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C.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________ D. 文化氛圃凼拮跃转为沉闷 4. 下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e zhi),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据此说明

A. 法权神圣不可侵犯________ B.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C. 神权为王权服务________ D. 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 5. l896年6月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同告白》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 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同时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这反映了 A. 徐同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________ B. 西方电影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 C. 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________ D. 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 6.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这反映 了 A. 近代中W工业地E发展不平衡________ B. 人们对西方事物的认识差异 C. 近代新兴力景南方多于北方________ D. 近代中国工业兴起于南方 7. 下表分别为1940年12月25日刊登在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第―卷第十二期上和 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战史室编写的《平北治安战》中关于抗战时期,百团大战中日双 方统计的日方伤亡情况p 8. 中方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日方伤1719人,亡302人,皇协军失踪1202人。 这一差异说明 A. 中方的统计数据相对接近事实________ B. 日方减少伤亡数字以鼓舞士气 C. 历史的真相无法还原________ D. 双方的统计与各自的立场有关 9. 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 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是 A. 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________ B. 中美关系的发展以俄罗斯为出发点 C. 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________ D. 中俄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主 要因素 10. 下图为今西方的法院随处可见的女祌雕像,沿用了古罗马的造型,紧闭双眼,一手 持剑,一手持天剑,这一雕像体现的西方理念是

1840年至1949年的耻辱及演讲稿

1840年至1949年的耻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共与列强签订了近1000条不平等条约,每一条都是我国被欺负侵略的证据。 耻辱有哪些光列举是没有用的,而且也很难做到全面,以战争宏观的角度,我国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赔偿英国军费白银2000万两,被迫开放5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偿军费白银给英法各800万两,开放营口、天津、大连、南京、镇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11处为通商口岸,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1867年日本挑起战争侵略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就是这样,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是赔偿了日本军费50万两 1877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法国战败,而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允许法国将铁路修进中国内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索取军费白银两亿两,割占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日本商船可以进入重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屠杀,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偿10 国白银共9亿多两,分36年还清。中国政府保证严厉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惩办对镇压不力的官员。在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颜无耻地向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表现了她投降卖国的奴才嘴脸。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场竟然设在中国,清政府表示中立,无数中国人在这样列强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中丧生。 1931年“918”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三省,并向中国内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伤亡人口3500多万人。 1950年朝鲜战争中国伤亡100多万,但最后我们赢了。 这就是我国1840~1949百年国耻的梗概,南京大屠杀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中国的三十四位“圣人”,你知道几位-

中国的三十四位“圣人”,你知道几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发展史,出现了无数名冠翘楚的历史圣人,他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至全人类的精英典范和宝贵财富。 提到圣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孔子他老人家。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圣人,他们因为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必须是开创性的),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因此,被称为圣人。《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关于圣人的描绘:“才德全尽谓之圣人”。由此可见,一个人必须德行、才能都得到世人的认可,才能够称之为圣人。 历史圣人深受中国人的敬仰,也被世界人民所尊崇,在绘画及国家名片”邮

票”、”钱币”中多有表现。那么,从古到今,中国到底有多少位圣人呢?他们又是因何成圣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民族史上的各位圣人吧! 一、大圣(老圣) 老子 老子(约前571年——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dan)。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是世界百位名人之一,其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因为孔子曾数次问礼、求道于老子。因此,自古就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紫气东来三千里,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文圣(至圣)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

中国古代史期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与禹无关的是() A.治水有功B.以世袭来继承王位C.建立夏朝D.定都于阳城 2.下列关于商朝历史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殷是商朝前期的都城B.殷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C.迁殷使商统治不稳固D.二里头文化反映商代 3.西周统治者实行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共同目的是为了()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B.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C.巩固奴隶制的统治D.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4.据《史记》记载,周厉王“暴虐侈傲”,引起国人暴动,“厉王出奔”,西周政权出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外地,这是() A.公元前855年B.公元前854年C.公元前828年D.公元前827年 5 下列关于西周井田制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西周奴隶制的土地制度B.因耕地阡陌纵横而称为井田 C.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D.受田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6.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A.青铜铸造业 B.畜牧业C.农业D.工商业 7.下列关于商周时期农作物品种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后来习称的“五谷”都是这时育成的 B.后来习称的“五谷”这时都已种植了 C.这时人们把全部农作物称为“五谷”D.这时的“五谷”已包括后世所有品种 8.据历史记载:“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的目的是()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B.促进诸侯国间的交流 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D.尊崇周王的最高地位 9.春秋后期的霸主是() A.齐桓公和郑庄公B.晋文公和楚庄王C.秦穆公和宋襄公 D.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10.下列战役发生在今天山西境内的是() A.晋楚城濮之战 B.晋楚邲之战C.齐魏桂陵之战 D.秦赵长平之战 11.著名的都江堰是() A.航运水道工程B.防洪灌溉综合工程C.灌溉渠道工程D.防御体系的一部分12.春秋时,齐国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其实质是() A.确立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B.巩固与维护周王的所有权 C.承认私田主人土地所有制 D.打击高利贷者与商人利益 13.下列先秦诸子典籍中,其内容包括较多物理学知识的是() A.《论语》B.《墨子》C.《荀子》D.《庄子》 14.鲁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诸侯国,以文化昌盛著称。下列各项文化成就,与鲁国有关的是() ①孔子兴办私学②老子担任史官③记载哈雷彗星④曾侯乙墓编钟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15.《诗经》中的“国风”是() A.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民歌B.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 C.商周时期宗庙祭祀舞曲D.商周时的政治讽刺诗 16. 在中医“四诊法”中,战国名医扁鹊最突出的是() A.善于望气色 B.善于听声音 C.善于问病 D. 善于切脉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1.身份最高的民族英雄: 齐桓公姜小白 春秋五霸之首,雄才大略.在戎狄八部纵横中原无一抗手的情况下,九合诸侯,尊王攘夷,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2.最无争议的民族英雄: 卫青霍去病. 没说的,千古名将,无论什么名将排行榜都少不了这两位.汉族这个名字,有大半是他俩的功劳吧. 3.最悲情的民族英雄 冉闵 中国五千年第一条好汉. 五胡乱华时代,汉族被北方少数民族屠杀至仅存五百万人.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冉闵一道杀胡令,汉族人民奋起,展开了血腥的民族报复.羯族与匈奴被汉族杀绝.在与鲜卑的决战中,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被害后慕容儁封冉闵为武悼天王.

4.最没政治头脑的民族英雄 岳飞 岳飞政治上实在是笨得可以.非要迎回二帝.您把赵构童鞋放哪啊?哪怕您换个借口也行啊.就冲这一点,我是赵构我也得杀你.还有战绩挺匪夷所思的.五百破十万....这和完颜阿骨达两万破七十万可是两个概念.把五百人放十万人里可真是把水倒海里,一点浪花都翻不起来.太不可思议了.这和陈庆之七千人一个月宰了五十万一样传奇. 5.最有担当的民族英雄 于谦 于谦作为一介文臣,实在是太男人,太有担当了.土木堡一战英宗被擒,想要挟我大明?我们直接换皇帝.北京保卫战,于谦作为兵部尚书亲自上阵守于最危险之处德胜门,身先士卒死战不退,最终成功战胜也先. 6.最不为人知的民族英雄 李成梁 李成梁的时代,几乎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杀得努尔哈赤抱着李成梁大腿管人家叫爹.完全而彻底地掩盖了同时代另一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戚继光,却没几个人知道李成梁.大概是清酋们怕丢人吧?

历史必修三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识梳理】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井田制趋向瓦解、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形成了诸子百家。 (2)主要流派 儒家: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孟子主张实行“”、提出“”;荀子主张施政。 道家:老子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提出“”的政治主张。 法家:韩非子主张和建立制度。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发展的基础。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影响:他的主张适应了加强和的需要。 (2)儒学成为正统 措施:起用儒学家参政,以为教科书〔诗书礼易和春秋〕,兴办和郡县学。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和中国的主流。 3.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格物致知”;朱熹特别强调“,”。 (2)陆王心学: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提出“”和“知行合一”。(3)理学影响 消极影响:用纲常伦理约束人们,维护,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积极影响:注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政治上的渐趋衰落;经济上产生;文化上钳制了思想。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离经叛道的异端:认为是非标准应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思想。 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的民主思想;经济主张。 顾炎武:提出思想,主张到中求真知。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的,物质是可知的;物质是的,运动是绝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840年 - 1949年)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840年- 1949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 时间:1840年6月 - 1842年8月。 起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过程:清中叶以后,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1838年,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于次年三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2万余箱。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鸦片战争自此开始。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要内容有: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勒索赔款,协定关税,干涉司法等。中国伤亡人数:22,790人伤亡。英国伤亡人数:523人伤亡。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 时间:1856年- 1860年。 起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为扩大掠夺利益,列强多次提出全面修改多项条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拒绝。于是列强再次发动战争。 过程: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结果:【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二】,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