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2016年高考所选古诗中,即景抒情诗有全国卷Ⅰ(李白《金陵望汉江》)、北京卷(陆游《西村》)、上海卷(杜甫《野望》)、天津卷(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即事感怀诗有全国卷Ⅱ(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全国卷Ⅲ(曹翰《内宴奉诏作》)。本文只就即景抒情诗的鉴赏进行解说。

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其提问方式有:

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即事即景抒怀诗鉴赏

唐诗宋词之即景即事抒怀诗鉴赏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即景、即事抒怀诗 【学习重难点】: 掌握即景、即事抒怀的鉴赏方法 【预习案】: 一、即景、即事抒怀诗的概念 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即事抒怀诗。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二、即景、即事抒怀诗的鉴赏方法 1.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探究案】: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如下问题: 1、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思考】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动衬静。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答: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生活情趣 2、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思考:这首诗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中间两句叙事言情,语言质朴、感情强烈 诗歌首尾两句写景,暗淡凄凉、,郁结痛惜、悲愤之情。 “惊坐起”使用细节,体现震惊之巨,如同身受。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 二.当堂练习 1.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3分)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分) 2、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诗歌分类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5 新诗(或称白话诗)

二.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即事抒怀诗鉴赏

即事抒怀诗鉴赏 一、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二、鉴赏技巧: 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怀的事 第二步: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 第三步:分析感怀的表达技巧(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怎样结合)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深挚感人的。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要细加领会。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诗人以浅易的语言抒发了真挚诚恳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三、答题技巧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②“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古代诗歌题材5——即事抒怀与送别诗(打印版)

即事抒怀诗鉴赏导学案 一,概念概述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二,即事感怀诗常见题材 出行偶感、就事抒怀、勉亲励子、念旧怀亲、赠答应求、迎来送往 闲情逸趣、哀伤淡愁、官场变化、人生得失等等。 三,即事抒怀诗的鉴赏方法 1.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四,即事抒怀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情与景:1、以乐衬乐 2、以哀衬哀 3、以乐衬哀 4、以哀衬乐 衬托: 1.以动衬静 2.以虚衬实 3.以景衬情 4.以乙衬甲 描写: 1、动静结合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白描与细节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虚实结合例:《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五,拓展练习 练习1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 即事感怀

2017届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即 事感怀 【高考金脉】 真题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9.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

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讲义(四)按题材分类 2018.3 (一)山水田园诗 1.概述 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4.练习 一、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二)边塞诗 1.概述 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军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即事抒怀、哲理诗、闺怨诗知识点及训练

即事抒怀诗 一、考点解读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谢。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二、技巧点睛 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正因为“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因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的感慨成诗的,在鉴赏这一类诗首先就必须对引发诗人灵感的事要有相对充分的了解,才可能比较准确把握准诗词的内涵。比如唐诗人张继写过流传极广的《枫桥夜泊》一诗而为人们所熟知,他曾写了一道《闾门即事》诗:“耕夫占慕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这首诗中所即之事在首句:因为“占慕”句含义又是指农民估量自己要被征兵而逃亡。从诗中可知,诗人是“试上吴门”,就是由登上城楼眺望而生出感慨来的。他见到田园荒芜,“春草青青”,百姓流散,特别感叹“募农为兵”的政策给农民带来了不尽的苦难。明其事即明其感了。 再如苏轼的词《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词前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全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可知词人作词是因“路上遇雨又无雨具”这么一件小事引发而生的,并致使词人生发出“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不“为喜乐而忘形”(“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词中的“风雨”含双关之意。 鉴赏即事感怀诗,在切实了解了引发诗人感慨的事由的时候,万万不可以粗疏,要仔细分辨出其中的细微差别。因为即使是极为相似的事件,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诗人的笔下会产生出不同的感怀的。怀亲思乡的主题的诗不计其数,其感慨不同者甚多。如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清冷的情景中思念妻子儿女的。但是,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其中的思乡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后痛悼故园的情感流露。而朱弁在抒发怀亲思乡的《春阴》一诗中,透露的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的。由此可知,因为引发感怀诗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所抒发出来的感叹就不一样,而所采用的笔法也是不一样的。鉴赏即事感怀诗时,要注意“其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在注重了“即事”,即所写的是什么事之后,更重要应把握诗人通过此事抒发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怀。赏诗大多为赏情。之所以采用“即事感怀诗”的说法,而不说“叙事诗”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高考指挥决定的。那些由于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感慨的诗,也有些是偏重于叙事的。比如杜甫《三绝句》中有一首:“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肘,回头却向秦云哭。”诗中记叙了一位逃难者的哭诉情形,就是诉说有二十一户人家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往四川,到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这样一首短小精悍的叙事诗,的确堪称精品。但是,像这一类倾向于客观叙述而作者自己没有进入诗中的叙事诗,在古代诗坛中并不多见,尤其那短小的律诗、绝句更为绝少。因其少之又少,被选入高考作为鉴赏的对象的可能性则小。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之所以称之为“即事抒怀”的诗作,就是要特别重视诗中“抒怀”的特征,就是要特别留意诗人在诗中直接抒发出来的自己的情怀。 在鉴赏“即事抒怀”诗应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要辨析诗中的“事”与“情怀”的结合。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先写笛声满城飞扬之事,再写深思故园之浓情,诗人的“故园之情怀”,是由于一曲《折扬柳》“一事”引发出来的,“事”与“情怀”结合紧密,自然贴切。再来看看辛弃疾的词《玉楼春·戏赋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上片写事——浓云遮山,寻山不见,待云散山现,心中欣喜的情怀直露无遗。“事”与“情怀”的结合中又含有跌宕起伏,摇曵变化的情姿,堪称为典范的“即事抒怀”之词。 其次,鉴赏要准确体味出诗人所抒的“情怀”的深情厚意,特别是对那些思乡、念亲、怀友、离别、羁旅、漂泊的诗歌,深入诗中,方能得其要领。一般说来,能够流传千古而至今,都有真挚情感,应细加赏析。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即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浅白的语言,抒发真挚诚恳的情怀。古人评说道:“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又说:“深情赖有妙语达之。”“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等等,都是说诗真情深,不可不细加体味品尝。像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一词(略),词人蔑视金人,于是借友人出使一事,宣泄自己反对议和的观点,抒发收复失地信念,表现大义凛然浩气的浓重之情。全词立意高远,开掘深切,情怀厚重,词中之“情怀”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再次,应辨析此类诗中“感怀”的艺术技巧。古代这类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偶有灵感便冲口而出,亦或是在宴饮时的觥筹交错之中,仓促地一挥而就,不会像一些精雕细刻的诗作那么讲究。但因为诗人艺术功底深厚,凭其长期作诗的经验,同样地显现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个性风格。艺术技巧主要表现在立意、构思、语言和修辞方面,必须多加注意。

即事感怀的诗句以及特点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深挚感人的。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要细加领会。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诗人以浅易的语言抒发了真挚诚恳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答好即事感怀诗歌的鉴赏表述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缘事悟怀,明晰走向。 这类诗作往往是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出感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比如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是写路上遇雨,没带雨具,雨后遂晴,由这么一件小事诗人生发出了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了解了诗中所写之事后,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我们要感悟体味附着在事与物之上的情感因素。而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诗中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背景和一些特定意象的把握。对于这种表现显豁而稳固的情感比较好把握。至于那种流露隐蔽且游移无定的情感,我们得倍加小心,要将诗人感情的发展轨迹梳理清晰。比如辛弃疾的有些词作。 ⑵缘事析怀,演绎成文。 在完成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做到叙、析、评的结合,切忌架空分析,失之悬浮。 根据诗歌所叙事情,来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怀。而事与怀之间的联系就是我们的文字。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它是析的基础,析的前提;析是对诗歌隐含信息的发掘、分解和剖析,它是评的手段,评的条件;评是作者通过具体分析得到的结论,它是析的目的,也是析的归宿。三者彼此渗透,密不可分。 三者中,析是关键。它可以是对选时择地的斟酌,也可以是对前因后果的剖析;可以是对事情脉络的梳理,也可以是对情感走向的探究。但一定要缘事发议,就事析怀。 诗歌鉴赏表述题以“评字当头,边叙边析”的方式为多,当然,也并不排斥其它方式(如“先叙再析后评”等)的存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鉴赏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加进人物形象,即事感怀正是诗人通过事来抒发个人的情怀。 ⑶体巧察妙,表现文采。 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冲口而出的,或者是觥筹交错中仓促挥就的,不像有些诗那样精雕细刻。但是一些诗作凭着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诗歌的形象生动、情感丰富语言凝炼等特点,决定了鉴赏表述题除了同一般文学评论一样讲求表达的准确、周密外,还要注意表述的生动形象,讲究适当的文采,以增强表达情感色彩和吸引力。可以作生动的复述和比喻,可以作适当的联想和类比,可以作形象的描绘和适当的抒情。 在鉴赏表述中,我们应注意一些专业术语的运用,可以从诗歌的情感内容方面入手,也可以从艺术特色方面入手,把握其中的一点。如艺术特色方面的意象组合、抒情方式、烘托映衬、语言特色等,再进行分析,点评。这是写好即事感怀诗鉴赏题的关键。比如诗歌的文体知识,语体风格,抒情方式,形象刻划,结构特点,诗歌语言独到之处,等等,不一而足,需要我们考生在不断训练中加以把握。 【附】即事感怀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来说说〗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4题型2赏析句子

题型二赏析句子 (2016·浙江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其一)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 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这首诗中的画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 学生甲这两句诗情景交融,通 过描写石马的残破、铜 驼的哭泣,描写了陵园、 废殿的一派荒凉衰败的 景象。 1分 该生不明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思路。只是描绘了诗 句的画面,既没有点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也没 有表明诗句抒发的诗人的情感。 (短板一:不明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思路) 学生乙 运用对偶、拟人的手法, 借陵园、宫殿的衰败凄 凉的景象,抒发了生不 逢时、壮志未酬的伤感 之情。 2分 该生不会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该生明确此类题 的答题思路,修辞、画面特点概括准确,但对这 两句诗的表达效果“抒发了生不逢时、壮志未酬 的伤感之情”的分析不准确。 (短板二:不会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 本诗是关于北宋亡国的感悟诗,作者通过石马、铜驼、旧京女等意象,表达了一种沧桑 悲凉的心境。大意如下: 一提起东都汴梁的事来,人们便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白发。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

即兴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 一、概念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二、主题思想 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三、鉴赏要领 1、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2、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

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3、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

即事抒怀诗 导学案

《如何鉴赏即事抒怀诗》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课前任务 从标题(作者)、注释、意象、手法、思想感情五个方面分析这首诗并完成下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 二、真题训练 (2017高考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①焚香暖吹②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③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注:①紫殿:指京都贡院。②暖吹:暖风,指春风。③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

问: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请你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来当诗人 材料: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逾5844万例 截至北京时间11月22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8446140例,累计死亡病例1385505例,116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超过万例。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美洲地区,美国床位不够改造停车场接纳病患,巴西确诊病例已超过600万例;欧洲地区,英政府宣布12月开始新冠疫苗接种,德国疫情仍无好转迹象;亚洲地区,印度部分地区升级防疫举措,伊朗在多个城市实施宵禁。 要求:看完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写一首小诗抒发你的感怀。(四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对 雪①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本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事抒怀诗教师版

即事抒怀诗 【学习目标】 1.熟悉即事抒怀诗的常用意象、理解情感内容、明确常用手法。 2.掌握即事抒怀的解题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得分。 【活动一】例题引路 (2008·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象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象。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1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2010-2020广州语文中考古诗赏析归类分析(含答案)

2013-2020广州中考诗歌赏析汇编 1、2020(羁旅思乡、边塞征战诗)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 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 1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和解析: 13. “雁”和“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即:西北边塞的秋景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毫无停留之意。“羌管悠悠霜满地”即:羌笛悠悠吹响,天气寒冷,霜雪满地。作者通过这两句中的“雁”和“霜”点明了季节——秋天。) 14.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但又外患未除,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词的下片主要是抒情,: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这样复杂且矛盾的思想感情。) 2、2019(山水田园诗)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和解析: (1)画面:此句描绘了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的田园气象。(先找出意象,再描绘意境:“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农人放牧归来的田野景象。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诗人从颈联的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此时内心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3、2018(哲理诗)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3分)

谈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之我见 安丘市实验中学于金元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严格的界定,我们之所以把“即事感怀诗”列为一类,是从高考的实际出发。因此除了上面所分列的“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这几类有明显特征的诗词外,还有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内容的诗歌被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也不小,这里不便再细细分类,所以笼而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 这类诗作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的时候,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例如流传甚广的《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曾写过一首《阊门即事》:“耕夫占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诗人的感慨是由登上城楼眺望而起,只见田园荒芜,百姓流散,于是诗人有感于募农为兵的政策(“占募”句是指农民估量自己要被征兵而逃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又如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是写路上遇雨,没带雨具,雨后遂晴,由这么一个小事,诗人生发出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在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由的时候,不能粗疏,因为即使相似得事,在不同的情形和不同的作者笔下会有不同的陈述。例如同是怀亲思乡,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清冷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于引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取的笔法也不一样。 在了解了诗中所写的是什么事以后,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我们之所以不用“叙事诗”的说法,也是从高考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这种因一点小事发感慨的诗,也有偏重于叙事的,像杜甫的《三绝句》中的一首:“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诗中记录了一位难民的哭诉,即二十一户人家为躲避战乱逃往四川,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这可以看做一首短小的叙事诗,确是精品,但这类倾向于客观叙述而作者自己没有进入画面的叙事诗在中国古代并不多,尤其是篇幅短小的律诗、绝句更少见。所以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较小,一部分叙述历史故事或征战故事的作品,已归入前面的类别。这里称为“即事抒怀”的作品,重点在其“抒怀”的性质,也就是作者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地叙述,而是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 在赏析这类作品的“抒怀”特点的时候,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又如辛弃疾的《玉楼春·戏赋云山》,以浓云遮山、寻山不见、云散山现、心中欣喜的思路来即事抒怀,“事”与“怀”的结合又是另一种跌宕起伏、摇曳变幻的姿态。 其次,要体味诗人所抒发之“怀”是否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要细加领会。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别的对象是作者游览此地时结交的一位朋友,常酿美酒款待李白。当李白离开时,汪伦前来送行,李白以此诗相赠,恰如前人所言:“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以浅白的语言,抒发真挚诚恳的情怀。又如韦应物思弟、白居易念友的诗,如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从友人使虏的屈辱性事件出发,抒写收复失地的信念,表达大义凛然之气,并看到前途的光明,立意高,开掘深。 再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冲口而出的,或者是觥筹交错中仓促挥就的,不像有些诗那样精雕细磨,但是一些诗作,凭着作者深厚的艺

即事抒怀诗练案及答案

高三年级 =一、阅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 陆游 忆昔西征鬓未霜,拾遗陈迹吊微茫。 蜀江春水千帆落,禹庙空山百草香。 马影斜阳经剑阁,橹声清晓下瞿唐。 酒徒云散无消息,水榭凭栏泪数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中的“安流亭”表明地点,“俟客不至”表明了诗人在等朋友,“独坐”则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寂寞之情。 B.首联前一句从回忆过往征战的生活写起,“鬓未霜”三字暗点诗人已老,叙述中寄予了无限的感叹与沧桑。 C.首联后一句写过去之事十分迷茫,在诗人的心中并不留什么痕迹,即使要凭吊过往,也实在是难以回想起来。 D.颈联实写了两个场景:骑着马在斜阳夕照中路过剑阁,而马的影子被拉长;清晨则摇船伴随橹声去瞿唐。 E. 末联写以前与自己在一起喝酒的朋友没有消息,诗人只好在水榭上依栏潸然泪下,抒发情感的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2.请赏析“禹庙空山百草香”一句中“空”字的抒情艺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②病来,病愈之后。③黄华,菊花。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次句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愉悦转为感伤。 B.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不知满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C.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刹,芳草萋萋,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情景交融。 D.本诗突破常见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十分灵动;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高适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高考诗歌鉴赏之即事感怀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季节、天气变化、遇友、落第、登科、被贬、遇赦、访友、探幽、登高、渡江等等)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往往是诗人兴之所至,妙手偶得。 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接触过许多即事感怀的作品,如《客至》《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喜雨》《登高》《逢入京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都属于这类作品。作为高考鉴赏材料,即事感怀类诗歌也是入选频率最高的。 阅读这类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是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因此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最后才能赏析评价诗歌的写作妙处及艺术手法。 做该类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第二,要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第三,要紧扣文本,不论是写事、写人、写物、写景,最终都是为感怀服务。(即事是为了感怀) 真题训练 1.(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2.(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补充: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②总角——形如今之小辫而短。③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