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财政学平时作业

新财政学平时作业

新财政学平时作业
新财政学平时作业

新《财政学》平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1~3章)

一、名词解释

财政分配专卖收入特权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公共需要财政

公共产品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二、填空

1. 国家财政是一个范畴,同时又是一个范畴。

2. 的发展,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条件;、和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是因的产生而产生的。

3.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入主要包括:(1);(2);(3);(4)。

4. 奴隶制国家财政支出有、、军事支出、、、水利等生产性支出。

5. 封建制国家财政的收入主要包括:(1);(2);(3);(4)。

6. 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利用议会同封建贵族争夺政权、财权的斗争中产生了。

它最早产生于。

7.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便利用的形式取得财政收入。

8. 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包括:(1);(2);(3)。

9. 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和,在支出方面要、。

10.国家分配的主体的含义是国家是、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地位、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1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为调节资源在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资源在之间的配置。

12.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进行调节、通过安排,发挥财政“”作用。

13.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支出。

14. 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表现财政支出总量可以是支出数量的,也可以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

15. 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在于:计算

的范围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标准不同。

三、单项选择

1.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 中国古代财政收入思想的核心是应根据()而行,切不可横征暴敛、竭泽而渔。

A、政治力量

B、军事力量

C、经济力量

D、其他力量

3. GDP是从最终产品角度反映各生产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全社会使用的()总量指标。

A、中间产品

B、初级产品

C、最终产品

D、进出口产品

4.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来考察,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A、全部社会产品

B、部分社会产品

C、全部精神产品

D、部分精神产品

5. 相对于私人产品的特征来说不属于公共产品特征的是()。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收益的非排他性

C、取得方式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盈利性

6.在市场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国家财政应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的作用。

A、主角和主导

B、主角和补充

C、配角和补充

D、配角和主导

7. 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的体现是()。

A、财政收入的大小

B、财政支出的大小

C、财政收入占GNP或GDP的比重

D、财政支出占GNP或GDP的比重

8.()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

A、财政支出

B、补贴支出

C、利息支出

D、基本建设支出

9.()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预防性支出

D、创造性支出

10. 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过程。

A、发放补贴

B、利息支出

C、回笼货币

D、资源配置

11.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不包括政府部门用于()的支出。

A、补贴、债务利息

B、失业救济金

C、养老保险

D、基础设施

12.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经济影响结果是()。

A、前者是间接的而后者的影响也是间接的

B、前者是直接的而后者的影响则是间接的

C、前者是间接的而后者的影响则是直接的

D、前者是直接的而后者的影响也是直接的

13. 效益分析中,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采用()。

A、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劳务收费法

D、零基预算法

14.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的经济影响结果是()。

A、前者较强后者则较弱

B、前者较弱后者也较弱

C、前者较强后者也较强

D、前者较弱后者则较强

15. 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下降趋势

的原因不包括()。

A、政策性调整

B、管理水平

C、管理体制和统计

D、经济发展水平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 从价值形态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新创造价值两部分。

2. 在我国,国家财政主要采取税收的形式参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

3.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有企业。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政府。

5. 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五、问答题

1.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特点。

2. 简述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3.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包含了哪些含义?

4. 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5. 试论述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6. 简述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理论。

7. 简要回答财政支出的原则。

8. 简述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次作业(第4~7章)

一、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支出教育事业费定员定额管理间接调控直接调控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财政补贴

财政贴息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国民收入

经验数据法要素分析法财政集中率

二、填空

1.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机关及

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2. 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3. 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渠道主要有:;;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从国外获得。

4. 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

5. 我国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

、、。

6.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

和。

7.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以实行比较适宜。

8. 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对象是;目的是

;性质是。

9. 按财政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它可以分为和。

10. 财政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1.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

12. 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

三、单项选择

1.行政管理与国防经费支出都属于用于()。

A、社会消费生产性支出

B、社会消费非生产性支出

C、个人消费非生产性支出

D、个人消费生产性支出

2.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资的特征之一是()。

A、无偿拨款

B、商业性投融资

C、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资渠道

D、外商直接投资

3. 在现阶段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家政府财政收入的()左右。

A、50%

B、60%

C、80%

D、90%

4. 所得税也称收益税,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的所得额征税。其税率采用()。

A、累进税制

B、比例税制

C、固定税制

D、固定加比例税制

5. 价外税指的是税款在应税商品价格之外,不作为商品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税种。具有代表性的税种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营业税

C、关税

D、增值税

6. 直接税是指纳税人本身承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的税种。它包含()。

A、所得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筵席税

7. 财政分配包括()。

A、组织收入

B、安排支出

C、发行公债

D、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

8. 中外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税收

B、债务收入

C、上交利润

D、规费收入

9. 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

A、C

B、V

C、M

D、V+M

10.企业固定资产基本折旧基金应归()。

A、国家

B、政府

C、企业

D、个人

11.财政收入中,来源于M的收入,是通过()来实现的。

A、发行公债

B、征税

C、上交利润

D、罚没收入

12.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中,()不能计算为财政收入。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事业收入

13.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价值的比率,称之为()。

A、财政需求率

B、劳动生产率

C、财政集中率

D、基本折旧率

14.90年代以来,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都为()左右。

A、20%

B、30%

C、40%

D、50%

15.()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

A、财政基本需求率

B、财政集中率

C、劳动生产率

D、剩余价值率

四、多项选择

1.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包括()。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司法检查支出

E、外交支出

2. 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是()。

A、转变职能

B、理顺关系

C、增加收入

D、精兵简政

E、提高效率

3. 行政体制改革本身包含()两方面的改革。

A、行政机构

B、行政结构

C、行政职能

D、行政管理

E、行政效益

4.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按用途划分,可以分为()。

A、通讯事业费

B、广播电视事业费

C、人员经费支出

D、公用经费支出

E、全额拨付

5. 公用经费开支主要包括()。

A、公务费

B、设备购置费

C、修缮费

D、业务费

E、工资费

6. 国家可以利用()等多种手段,全方位支援农业生产发展。

A、国家预算的支农资金

B、预算外资金的支农资金

C、银行发放的农业贷款

D、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E、减免农业税

7.()等财政收入形式最后演变成了国家税收。

A、夏贡

B、夏助

C、商助

D、商彻

E、周彻

8. 税收的性质是()。

A、取之于民

B、还之于民

C、强制性

D、无偿性

E、固定性

9. 古今中外,不论社会制度有何不同,税收都具有()。

A、公平

B、效率

C、强制性

D、无偿性

E、固定性

10. 税制三要素是指()。

A、纳税人

B、税目

C、课税对象

D、税源

E、税率

11. 与课税对象关系密切的术语包括()。

A、税目

B、计税依据

C、纳税期限

D、税源

E、偷税漏税

12. 我国现行税率分为()。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E、定量税率

13. 按课税对象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E、资源税

14. 按税收的计算依据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

A、从量税

B、从价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E、实物税

15.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

A、从量税

B、从价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E、货币税

16.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

A、价内税

B、价外税

C、直接税

D、间接税

E、地方税

17. 按税收的管理权限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D、地方税

E、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18. 按税收的形态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

A、对人税

B、对物税

C、实物税

D、货币税

E、农业税

19. 税负转嫁的方式有()。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E、停转

20.我国的税收原则包括()。

A、税收公平原则

B、税收效率原则

C、税收法制原则

D、税收文明原则

E、税收普遍原则

21. 税收效率原则的内容包括()。

A、税收的经济效率

B、税收的实施效率

C、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

D、税收的执行效率

E、税收的节约效率

五、问答题

1.如何控制行政管理费的规模?

2.简述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分类方法。

3.简述财政投资的特点与范围。

4.简述基础产业发展与财政投融资的关系。

5.试论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

6.阐述传统基金模式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

7.试论财政补贴改革的具体设想。

8.简述财政收入的分类方法。

9.阐述财政收入与社会产品价值的关系。

10.如何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11.简述税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2.简述税收转嫁的方式。

13.论述税收的原则。

第三次作业(第8~11章)

一、名词解释

单一税制复合税制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际税收属地原则属人原则地域管辖权居民(公民)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抵免法税收饶让国际税收协定国有资产

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动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

税利分流国债国债规模货币国债实物国债折实国债偿债基金

二、填空

1.税收制度简称税制:一是税收的总称;二是国家按照一定的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的选择和税种的组成。

2. 税收制度组成有两种类型:税制和税制。

3.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在对跨国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税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对税收的关系。

4. 国际税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5. 按照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确立税收管辖权的同时,产生了性质不同的两种税收管辖权,一种是,一种是。

6. 当今,大多数国家都行使税收管辖权。

7. 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或不同纳税人的

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8.国际重复征税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9.国际重复征税减除方法主要包括:(1);(2);(3)

10.国际税收的研究范围是如何协调税收与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如何协调管理_____________交叉和交叉现象;如何防止;如何制定双方互惠的国际。

11. 各国行使税收管辖权力一般不会受到___________的强制约束,可以自行决定税法税规,属于国家的___________。

12. 税收饶让——也称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不再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补征。

13. 税收饶让抵免所免除的,是从未真正缴纳过的非居住国的。

14. 以涉及内容为分类标准,国际税收协定可以分为和。

15. 国际税收协定的分类中涉及主体为分类标准,分为税收协定;以涉及内容为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协定。

16. 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条款为关于确立之间国家关系原则的协定;关于缔约国之间外交和领事关系的协定;关于缔约国之间签订的协定;某些类型的国际协定。

17.各国之间缔结的国际税收协定,在结构安排和条款顺序上基本一致,主要参照、和。

18.一般的国际税收协定文本主要由、、组成。

19. 国债的负担的是指即债权券人的负担,即债务人的负担,纳税人的负担。

20. 国债的限度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或国债问题。

21. 按照国债的计量单位为标准分为、和。

三、单项选择

1. 税收制度组成的类型有()。

A、单一税制

B、复合税制

C、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

D、差别税制

2.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以()为主。

A、所得税

B、流转税

C、人头税

D、土地税

3. 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7%,低税为13%,出口适用()税率

A、17%

B、13%

C、零税率

D、33%

4. 对于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不对的地方是()。

A、国际税收不能脱离国家税收单独存在B、国际税收不能脱离跨国纳税人单独存在C、国际税收严格区别于国家税收D、国际税收是国家税收在地域上的延伸

5. 为协调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关系,世界各国通行税收()权优先的原则。

A、地域管辖权B、居民管辖权C、经济关系D、政治及外交关系

6.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特征――把国有资产的管理变为国有资本金管理是在()年。A、1978B、1984C、1994D、1998

7.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原则上的错误的说法是()。

A、物质利益兼顾原则B、利润分配制度规范化原则

C、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D、公平原则

8. 国家依据有借有还的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称为()。

A、财政透支

B、发行国债

C、银行信贷

D、基建投资

9. 国债的功能之一是()。

A、弥补财政赤字

B、扩大外贸规模

C、削减行政管理费

D、降低利率

10. 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

A、罚没收入

B、规费收入

C、企业收入

D、税收收入

11. 国债规模首先受()的制约。

A、认购者负担能力

B、政府偿债能力

C、企业还贷能力

D、居民消费能力

12. 国债发行时已确定利率基数,但此基数可以随市场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浮的国债,称为()。

A、自由国债

B、固定利率国债

C、市场利率国债

D、保值国债

13. 国债是由()直接举借的债务。

A、中央政府

B、地方政府

C、国有企业

D、居民

14. 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A、设立偿债基金

B、依靠财政盈余

C、通过预算列支

D、举借新债

15. 我国自()恢复发行国债。

A、1980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3年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 税收制度是指税收体系及税收法律制度。

2. 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单一税制体系。

3. 税收产生于原始社会。

4. 1994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我国开始实施新税制。

5. 新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关系,进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

6. 流转税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产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7. 现行的流转税主要由增值税、关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组成。

8. 所得税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最早出现于法国。

9. 资源税一般是指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者课征的税类。

10. 行为课税大都归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11. 一般说来,资本金是资产的货币形态,本会带来价值的增值。

1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制度。

1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物质利益兼顾原则。

14.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15. 财政部门具有的职能有:财政收支、税收政策、国有资本金管理。

16. 企业销售收入扣除规定的成本费用后,形成税后留利。

17. 国有企业利润是财政管理制度分配形成的。

18. 按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规定,最后分配股息和红利。

19. 实行国有资本金制度,是要强调实物形式管理。

20. 建立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或出资人制度,是要明晰产权关系。

五、问答题

1. 简述税收制度的组成。

2. 简述新税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主要内容。

3. 试论流转税的对象及特点。

4. 试析所得税的性质和特点。

5. 简述国际税收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6. 解释税收管辖权的基本含义。

7. 简述国际重复征税的类型。

8. 如何确定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9. 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

10. 简述国有资产的分类方法。

11. 简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12. 简述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和程序。

13. 简述国有资本金制度的内容。

14. 简述国债的形式特征。

15. 国债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6. 如何解释一国国债的规模?

17. 试说明偿债的资金来源。

第四次作业(第12~14章)

一、名词解释

国家预算单式预算复式预算基数预算零基预算效绩预算国家预算法预算调整预算外资金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转移支付统收统支

分类分成总额分成大包干财政平衡硬赤字软赤字宏观财政政策

微观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相机抉择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时滞性

二、填空

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一是指,即在国家预算中,中央和地方以及各级

政府形成的预算管理体系。二是指的根本制度,即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各级预算之间的的划分。

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通过的划分,正确各级政府的权责关系,__________在国家预算管理上的集权和分权问题。

3.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二是指

4.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居于。

5.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1),(2),(3),(4)。

6. 分税制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等内容。

7. 分税制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种是。

8. 分税制的主要特点有:(1);(2);(3);(4)。

9. 中央税与地方税划分的标准有:(1);(2);(3)。

10.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采取过的方法主要有:(1);(2);(3);(4);(5)。

11. 我国在预算支出方面采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2)。

12.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2);(3);(4)。

13. 转移支付的模式包括:(1);(2);(3)。

14. 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思路包括:(1);(2);(3);(4)。

15. 分税制是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并辅之以补助的预算管理模式。

16. 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是。增值税地方分享;海洋资源税作为的收入;证券交易税地方分享。

17. 按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分为。

18. 按调节经济的作用划分为政策。

19. 财政政策工具有、、。

20. 货币政策手段有、、。

三、多项选择

1. 国家预算比()的产生要晚得多。

A、税收

B、公债

C、财政补贴

D、企业财务

E、复式预算

2. 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可以分为()。

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基数预算

D、零数预算

E、效绩预算

3. 按预算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可以分为()。

A、投入预算

B、效绩预算

C、赤字预算

D、常数预算

E、倍数预算

4. 我国的国家预算由()组成。

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C、设区的市(自治州)

D、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预算

E、乡(民族乡、镇)预算

5. 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主要包括()。

A、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B、行政事业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C、国有企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D、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E、未列入预算的企业收入

6. 预算外资金具有()的特点。

A、经济性

B、财政性

C、专用性

D、集中性

E、分散性

7. 预算外资金增长变化具有()特点。

A、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

B、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增长较快

C、管理不严,财经纪律松弛

D、划预算内为预算外资金

E、划生产资金为消费资金

8. 预算外资金管理新措施主要包括()。

A、预算外资金范围重新界定

B、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C、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

D、建立预算外资金预决算制度

E、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

2. 财政赤字是国家公债制度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

3. 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即借债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4. 财政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5. 在各种财政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税收。

6. 补贴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7. 银行是经营货币业务的实体,在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8. 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9. 商业银行可以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

10.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提前的现象。

五、问答题

1. 简述国家预算的组成。

2. 简述国家预算法的内容。

3. 试论预算外资金的改革。

4. 试论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实质。

5. 简述分税制的概念和内容。

6. 试析分税制的特点。

7. 试论分税制的改革原则和指导思想。

8. 简述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9. 简介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10. 简述财政政策的内容。

11. 简述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1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搭配?

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谁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案例来源:根据2013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编写 案例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从2006年中国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覆盖城乡”的要求,到2013年在较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全覆盖。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0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39%。总支出为155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91%。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看,全国总计达到了62.85%,比上一年提高了7.91个百分点,上海高达96.05%。而这种支出收入比上升的趋势会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 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但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学者,均回避了当前个人账户巨额空账的偿还问题。个人账户空账带来了巨额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以及记账利率过低等问题,致使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功能的设计初衷无从实现,已成为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根据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大约240亿元。

财政学选择题题库

(A)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 财政 B. 货币政策 C. 税收 D. 国际贸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D) A. 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 B. 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 C. 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 D.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发展和稳定 正确答案:D 市场失灵的表现在(ABCD) A. 信息不完全 B. 公共产品 C. 市场垄断 D. 外部效应 正确答案:A B C D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BCD)。 A. 强制手段 B. 立法和行政手段 C. 财政手段 D.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C D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正确答案:正确 高等教育是一种(B) A. 劣质品 B. 准公共物品 C. 私人物品 D. 纯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是(A) A. 公共定价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收费 D. 征税 正确答案:A 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可采用的公共定价方法是(AB) A. 二部定价法 B. 负荷定价法 C. 平均成本定价法 D. 边际成本定价法 正确答案:A B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包括(BCD) A. 市场自由 B. 政府参股 C. 政府补贴 D. 政府授权经营 正确答案:B C D 若某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正确答案:错误 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正确答案:正确 在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 保证社会安定的职能 C. 资源配置职能 D.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 正确答案:C 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A.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 B. 非均衡增长模型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D. 政府活动扩张 正确答案:C

最新《财政学》试题库(含)答案

练习1 (下列题目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做选择)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价值 B、物论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B、社会主义国家实质: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D、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4、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_____。 A.纳税人B.负税人 C.缴税人D.扣税人 6. 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A.国家主体性B.非营利性 C.强制性D.无偿性 7. 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包括()。 A债务利息支出B福利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D文教行政支出 8.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 A 33% B 25% C 20% D 15% 9. 税负转嫁的两种最主要、最基本形式是()。 A.前转B. 后转C.混转 D.旁转E.辗转转嫁F.消转 10、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 A.单式预算 B. 增量预算 C. 复式预算 D. 零基预算 11、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A. 一国的国民收入 B. 一国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 C. 政府机构 D. 外国投资者 12、下列不是非政府投资特点() A、营利性,首要特点。 B、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为投资提供资金。 C、非政府投资的领域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D、公益性,以社会福利为首要目标。 13、公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财政学试题库

财政学试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国家财政是一个_________,同时又是一个_________。 2.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分配的主体的含义是国家是分配的前提、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地位、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企业 D.市场 2.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A.剩余产品 B.公共需求 C.国家的存在 D.人民的要求 3.财政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中的一部分 C.必要劳动产品 D.剩余产品 5.财政分配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制性 B.国家主体性 C.公共性 D.无偿性 6.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7.现代西方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布坎南 8.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A. 企业行为 B.公共部门经济行为 C.私人部门经济行为 D.中央政府支出 9.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威廉?配第 B.魁奈 C.亚当?斯密 D.阿罗 E.布坎南 10.现代西方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凯恩斯 B.魁奈 C.阿罗 D.大卫?李嘉图 E.萨缪尔森 11.下列属于财政范畴的有()。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公债 D.政府预算 E.政策制度 12.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财政学题库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财政学案例分析1

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 ————谁来填补养老基金缺口 贸易经济11 成员:苏春强 2111802220 王光瑞 2111802221 2013.11.28

题目:《关于“谁来填补养老金基金口”的案例分析》 班级:贸易经济11班 小组成员:苏春强贸易经济11 2111802220 王光瑞贸易经济11 2111802221 讨论过程: (1)仔细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适当展开,以确定分析方向和主体。 (2)通过阅读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按照提示内容,运用所学的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案例所反映和折射的相关问题提出小组成员的见解。 (3)整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演示稿。 一.案例简介: 《新民周刊》2012年第38期刊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的文章说,持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必须得到填补。谁来填补缺口?目前看有4个可能的来源。 一是国企红利。我国约有国有资产33.8万亿元,国企红利每年已经超过1万亿。2012年实际上缴比例约为7.4%,远低于欧美国家的20%-60%。若能将上缴比例提高到20%,则可有近2000亿的补贴用于养老保险。 二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我国有外汇储备约3.4万亿美元,占GDP约5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期望通过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收益补充养老基金是许多国家的做法。 三是社会保障基金。这一基金成立于2000年,主要用于应对今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危机。如果今后有更多的国企红利、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划拨到社保基金,国家财政通过社保基金补贴养老金缺口不失为一种办法。 四是直接增加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是社会公平的需求,也是政府对之前养老金改革中的隐性债务埋单。 二、案例分析: 1、养老基金缺口的形成 (1)、统筹基金占用个人账户资金是形成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 我国从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转变过程中,在探索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满足当期养老基金支付需要;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账户里的钱只能在本人退休时才能发放,可以为将来人口老龄化积累资金。但现在除了部分进行个人账户试点的地区外,其他地区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都是混账核算,大量个人账户的钱被用于当期发放,成了有名无实的空账。 (2)、“中人”的隐性债务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缺口。 国务院 1997 年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了“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种群体对应三种方法的计发方式,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2016年自考财政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2016年自考财政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第1章财政学导论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下述()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A、税式支出 B、公共定价 C、政府担保 D、转移支出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实证分析? A、税负归宿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

C、最优税制理论 D、公共定价理论 答案与解析:选AB。CD两项属于规范分析。 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规范分析? A、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理论 B、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理论 C、税收对劳动、储蓄及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 D、最优税制理论 3、下述()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B、公立大学 C、国有企业 D、国有银行 4、下述()单位属于政府部门 A、卫生部 B、国有企业 C、军队 D、国有银行 5、下述哪些政府行为包含着隐性的收支?() A、间接税 B、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C、税收优惠 D、通过罚款、没收取得收入 第三部分判断题 1、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组织生产。() 2、私人生产的产品一定是私人产品。() 3、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是公共产品。( ) 4、能够通过收费来补偿成本的产品一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 5、私人产品有时也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6、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 7、公共生产是政府改变收入分配的手段之一。() 8、政府规定价格必定会造成销售者的利益转移给购买者。()

财政学案例分析复习题

案例1: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外部效应与市场失灵 20世纪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仍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什么是外部效应?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效应是正的还是负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2)、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4)、为什么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优势? (5)、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列明政府活动的主要范围。 案例:2: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文化三农等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03-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18.8%,较好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8937.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科书,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加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和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附属生活设施。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三批共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财政从本质上看是属于()范畴。 A. 生产 B. 分配 C.交换 D.消费 2、在封建社会,财政分配以()形式为主。 A. 力役 B.实物 C.价值 D.劳动 3. 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 (C ) B. (C+V) C. (V+M) D.(M ) 4、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是()。 A. 惩罚性和无偿性 B.惩罚性和补偿性 C.强制性和无偿性 D.强制性和补偿性 5、财政起源于财政产生相比较,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长 B.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短 C. 财政起源与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一样长 D. 两者的比较视具体情况而定 6、()是现代干预主义的鼻祖。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阿道夫·瓦格纳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7、把政治家描绘成一个“政治企业家”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尔顿·弗里德曼 B.詹姆斯·M ·布坎南 C.约瑟夫·E ·斯蒂格里茨 D. . 阿道夫·瓦格纳 8、说明财政运行在历史、现在及未来的一个区间的发展取食的研究方法属于()。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静态分析 D.动态研究 9、实证分析也称()。 A.主观分析 B.客观分析 C.理论分析 D.经验分析 10、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A.政府为了生财 B.政府为了聚财 C.政府为了维护统治 D.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 1.B 2.B 3.D 4.C 5.A 6.C 7.B 8.D 9.B 10.D 第二章经济形态与政府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是自然经济的特征。 A.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B. 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C. 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D. 自然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A. 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 3、下面哪一个不是计划经济的特征。 A. 国有制占主导地位 B. 经济决策权的部分集中 C. 生产单位从属于行政等级制度 D. 国家通过至上而下的命令协调经济活动

《财政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

《财政学》练习题(1-6章)(含答案)

《财政学》第一至六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B )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私有制的产生 D、阶级的出现 2.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D ) A、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B )。 A、花园 B、国防 C、教育 D、私人住宅 4.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D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 A )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A、市场失灵 B、计划失灵 C、GNP D、GDP 6.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B )。 A、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B、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C、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C )。 A、公务员的工资 B、法院法官的工资 C、企业职工的工资 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 8.若按社会中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分类,以下各项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B )。 A.基本建设支出 B.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 9.按国家职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A )。 A经济建设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积累性支出 10.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D ) 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1.以下各项指标更能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实际状况的指标是( A )。

A.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C.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D. 财政投资占GDP的比重 1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A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 13.尽管政府采购的数额巨大,但它也只是( B )的一部分。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补贴 D.财政透支 14.政府采购中最能体现公开原则的采购方式是( B ) A.询价 B.招标 C.协商 D.谈判 1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B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两文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捐款。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16.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D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17.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A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专项支出 18.用于基础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当由( C )承担。 A.银行 B.金融市场 C.政府 D.微观主体 19.医疗卫生服务应当主要由( C )承担。 A.福利机构 B.金融市场C.政府 D.微观主体 20.我国目前点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为( A )。 A.现收现付制 B.基金制 C.收付实现制 D.社会保险税 21.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 B )。 A.准公共需要 B.纯社会 C.私人需求 D.以上都不对 2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应当( A )全社会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 A.≥ B.≤ C.= D.< 2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 A )农产品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无从产生。。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1)

案例分析题 1.资料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近3万2千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债权国,而现阶段,招商引资仍然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2008年GDP修正为31.4万亿人民币,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至9.6%,调整后我国08年的GDP为4.6万亿美元。09年日本经济处于萎缩状态而中国经济增幅达8.7%,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从2003年的2.9%到2009年的1.1%,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正与国际通常要求的警戒线渐行渐远。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赤字率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赤字率逼近3%,其中2003年、2004年财政赤字一直维持在3198亿元这一建国以来的最高位。国民经济近几年连续向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蛋糕也越来越大,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变小,财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2007年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给了民众一个惊喜,2007年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将增长相当大的比例,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全体民众身上。在2007年中央财政主要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卫生支出,增幅86.8%,达312.67亿元人民币,以用于免费防止重大传染病、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用于教育的支出858亿元,增长42%,以免除1.5亿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三农支出继续增加,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对就业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增加投入。2007年初财政报告多次提到公平、正义的理念,洋溢着政府对民生的殷切关注。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人民日报》消息,《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50万亿元,达到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相比2011年虽继续有所回落,但仍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0%。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012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第二产业占GDP的45.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4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解读《统计公报》时表示,国际上,欧债危机仍然没有找到稳定解决的有效办法,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增长动力疲弱;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成长显著低于预期。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总格局,实属不易。要求: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 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 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第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 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 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 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 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讨论总结报告3 ---------地下通道为何受冷落题目:《关于“地下通道为何受冷落”的分析》 班级:贸易经济11班 小组成员:白刘涛--- ---- 苏春强---经济18---20 刘前---- ---- 讨论过程: (1)仔细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适当展开,以确定分析方向和主体。 (2)通过阅读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按照提示内容,运用所学的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案例所反映和折射的相关问题提出小组成员的见解。 (3)整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演示稿。 一.案例简介 2002年,F大学某系一著名教授因跨栏杆横穿邯郸路而被高速行驶的汽车撞到,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事故发生后,该校校报详尽报道了整个过程,并将近年来发生在邯郸路上由于乱穿马路而发生车祸的事故刊登在同期报纸上。触目惊心的文字和让人窒息的悲哀充斥着整个校园。或许此次交通事故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对于近年来横穿马路,车祸发生不断的F大学来说,这已不是新闻。据说,邯郸路与国权路交界处本无红绿灯,如今在路口的人行信号灯是在1998年由于一学生、一教授先后在此出车祸而换来的。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名牌大学生和那些为为师表、知识渊博的教授会无视交通法规而乱穿马路、酿成车祸?难道前几年连马路上小朋友都熟背的“七不规范”早已成为过去? F大学国年路人行地下通道早在几年前已经建成。然而,在给各老师、各同学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能坚持过邯郸路时走地下通道的师生比例很低。往返于邯郸路步行的师生很少愿意多走几步路去走地下通道,更不用提那些骑自行车的了。其理由是人行地下通道设置的不合理,不仅要弯很多路,对于上下课时人人争分夺秒的学生老师而言,十分不便。而且设施简陋,一到雨天就积水。加之,管理不善使整个地下通道一直处于脏乱差之中。无奈之下,学校在上下课高峰时间只能派出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路面交通,吹哨舞旗,防止由于赶着上课而横冲直撞的学生遭遇车祸。 同样,人们也会问:为何学生愿意冒出车祸的风险去和时间赛跑,而不去选择不受红绿灯限制的地下通道?纯粹是为了保障师生过马路安全而建的地下通道为何发挥不了作用而形同虚设? 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在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一方面是政府出资建造了不少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另一方面是不少人坚持乱穿马路。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一种嘲笑。 无论是F大学的地下通道还是交通繁忙处的人行天桥,它们都是政府为人们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且普遍存在,为什么它们不能吸引行人去使用,而行人为什么会冒生命危险这样一

财政学题库(共52页)

第一章导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A.个人 B.企业 C. 政府 D.社会公益组织 3.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2013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 B.2015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 C.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 10% D.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说明( ) B.物价稳定的重要性 B.减税重要性 C.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维持自由的重要性 5.现代财政学之父是( ) D.凯恩斯 B.哈耶克 C. 费里德曼 D.亚当.斯密 6.下列分析属于规范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是171500亿元 B. 2015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1200亿元,赤字比例低 C. 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D. 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7.下列分析属于实证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赤字水平不高。 B.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实施并适当加大力度。 C.我国宏观税负合理不存在税负过重问题。 D.我国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8.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 A、无法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价格由供求决定 D、信息不完全 9.财政伴随()出现而产生 A.人类 B.国家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10. 亚当.斯密主张政府的职责是()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依法治国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11.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主动通过扩大政府投资等主动干预经济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二、多选题 1.财政的职能是( )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 稳定物价 D.稳定经济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A. 不能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竞争失灵出现垄断 D. 收入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失调 3.财政如何履行资源职能() A. 提供公共品 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节收入差距 C.矫正外部性 D. 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4.财政如何履行收入分配职能() A. 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B.解决外部性 C.通过超额累进的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收 D. 对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5.国际公认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