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教学内容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教学内容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教学内容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教学内容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 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

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100倍液的402抗菌剂或鲜牛粪2000g、甲基托布津100g、代森锌50g,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5)杨梅赤衣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枝干,严重的病树几年内死亡。此病大多发生在枝干分杈处,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头年先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发生极薄的银白色或粉红色脓泡状物,次年3月中旬开始发病,后呈现痘疮状小泡,连成长条状病斑,不久病斑上即覆粉红色霉层。每年5~6月及10月为发生高峰期,多雨易发病,老树发病重。防治上采用增施有机肥、钾肥,剪除病枝烧毁。病枝上的病斑刮除,后再涂843康复剂或波尔多浆。树冠喷洒

65%代森锌600倍液,70%安泰生600倍液或4%~5%硫酸亚铁溶液等。

(6) 杨梅白腐病:侵害果实,如成熟期遇上多雨天气,则发病严重,果实软腐,果面上滋生许多白色雾状物。防止该病尤以薄膜避雨设施栽培最佳,或喷洒山梨酸钾600倍液和翠康钙宝营养液,提高果实硬度,增强抗病力。

2、非侵染性病害

(1) 杨梅小叶病:属生理性病害,或称缺素症,表现各类枝梢停止生长提前,顶端枝梢节间变短,或焦枯死亡,其侧部抽生短缩的丛生枝,叶片较小、增厚、粗糙、质硬而脆,叶脉凸起木栓化或纵裂,叶片不能转绿老熟,早死,顶芽萎缩,不结果或结果少等症状。防止此病应不施磷肥,增施有机肥,剪除丛生枝。土施硫酸锌、硼砂(3m 直径树冠施50~100g+尿素100~200g,再浇水溶解)。树冠喷洒0.2%硼砂+0.4%尿素混合液,0.2%硫酸锌,或喷液体硼肥、锌肥600~1000倍液,连喷2~3次。

(2) 杨梅梢枯病:该病是因土壤缺少有效硼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出现叶小、梢枯、枝丛生,不结果或少结果。有半株、若干枝或全株发病,也有树冠顶部发病而四周正常。以喷施硼砂溶液0.2%,并加2倍于硼砂重量的尿素;或土施以每株用硼砂50~100g,加入100~300g尿素混用,在树冠外围滴水线附近开沟施入。

二、虫害

(1) 蚧类:蚧类多种,以柏牡蛎蚧、榆牡蛎蚧、樟网盾蚧等为主。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或叶片上危害,被害后落叶,重者枝枯树死。1年发生2代,以雌成虫在树梢、叶片上越冬。4月产卵,5月孵化,即可危害枝叶。防治蚧类害虫应首先剪除虫枝、枯枝,并及时烧毁;清除园内外杂草;加强肥培管理。其次是保护利用天敌。最后喷药,药剂可选用40%速扑杀(杀扑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扑虱灵1500倍液、99.1%敌死虫200倍液、机油乳剂120倍液或25%优乐得1000~1500倍液。

(2) 蛾类:有蓑蛾、小细蛾、尺蠖、毒蛾、拟小黄卷叶蛾及吸果夜蛾等。危害杨梅的袋蛾主要有大袋蛾、小袋蛾和白囊袋蛾三种。防治办法:(1)人工摘除:幼虫和蛹均藏于袋囊中,幼虫危害初期,虫口比较集中,便于摘除,特别在冬季和早春,是捕杀越冬幼虫的好时机。(2)保护利用天敌:蛾的天敌种类很多,因此,在平时必须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药剂防治的关键时间,是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幼虫初龄阶段,以傍晚最好,清晨次之,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大多以危害叶片,取食嫩叶。防治蛾类应以综合治理为主。冬季清园,扫除落叶,铲除园边杂草,集中烧毁;摘虫袋、剪虫叶、灭卵块;保护利用螳螂、瓢虫、草蛉、蜘蛛等有益天敌;灯光或糖酒醋诱杀成、幼虫;喷洒药剂;用5%锐劲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防治蛾、毒蛾、尺蠖;用50%马拉松或50%辛

硫磷800~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5%农梦特1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喷杀卷叶蛾、小细蛾。青虫菌、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也能防治多种害虫。5.7%百树得1000~1500倍液喷树冠,对防治吸果夜蛾较好。

(3) 果蝇:杨梅果实成熟期,肉柱间有许多果蝇食害杨梅,并产卵或胎生蛆于肉柱间,影响果实。防治果蝇成熟期不能喷药,只能在地上喷洒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用敌百虫、香蕉、蜂蜜、食醋按10∶10∶6∶3的比例配制成诱杀剂,放在园内诱杀果蝇。

(4)白蚁:有家白蚁、黄翅白蚁和黑翅土白蚁3种。以啃食杨梅树主干和根部,并筑起泥道,损伤韧皮部及木质部,造成叶黄、枝枯、树死。防治办法:(1)人工诱杀。选择白蚁爱吃的食物,如松木、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的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份,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或在白蚁为害区挖穴,每667平方米10穴左右,穴内放入蕨类或嫩草,喷上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2000倍液,加1%红糖更佳,后覆盖泥土。或者耙去树冠下表土,喷上2.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加1%红糖,然后覆土。诱杀白蚁啃食中毒死亡,或白蚁带毒归巢后相互传递致其他白蚁死亡。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的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防治上以堆草诱杀,即在白

蚁为害区挖穴,每667平方米10穴左右,穴内放入蕨类或嫩草,喷上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2000倍液,加1%红糖更佳,后覆盖泥土。或者耙去树冠下表土,喷上2.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加1%红糖,然后覆土。诱杀白蚁啃食中毒死亡,或白蚁带毒归巢后相互传递致其他白蚁死亡。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杨梅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

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注意及时排除树盘积水。b、及时清除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c、药物防治: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药剂可用1:2: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800倍液,或70%防褐灵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猛锌600倍液等。

2、杨梅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

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和叶痕处侵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大枝干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80%420抗菌剂

杨梅主要病虫害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 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和叶痕处侵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发病。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大枝干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62.5%杜邦易保或先正达亮盾或硫酸铜溶液进行涂抹消毒。B、喷药保护,清园后及时全面喷布一次62.5%杜邦易保或巴斯夫百泰或杜邦阿砣或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果实采收后喷一次62.5%杜邦易保或巴斯夫百泰或杜邦阿砣或精甲霜锰辛保护树体。C、注意树体保护,尽量减少伤口。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避免树体机械损伤,以防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农肥代替有机肥一定要发酵即腐熟,含钾高即K≥20的复合肥效果更佳,推荐使用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的史丹利精品优质复合肥——第四元素硫酸钾复合肥),增强树体抵抗力。D、加强检疫,禁止从病树上采穗和出售带病苗木或接穗,严防该病传入新区。E、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使用:先正达亮盾搭配硫酸铜涂布伤口或病树主干伤口。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施∶62.5%杜邦易保或70%日槽甲基托布律或杜邦可杀得叁千或一帆68%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 (2) 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剪除病叶、枯枝;B、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或高钾复合肥搭配有机肥(注:农肥代理有机肥一定需要发酵即腐熟);C、及时有效排水;D、化学治疗: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7-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药剂可用62.5%杜邦易保或70%日槽甲基托布律或80%一帆代森猛锌或一帆

枸杞树的病虫害防治

以下是枸杞树的病虫害防治: 病害:(1)枸杞黑果病,为害花蕾、花和青果。可在结果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射;雨后立即喷50%退菌特可温性粉剂600倍液,效果较好。(2)根腐病,可用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液或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浇注根部。 枸杞的病虫害及防治: (1)枸杞实蝇,防治可在越冬成虫羽化时,在杞园地面撒50%西维因粉45kg/hm2,摘除蛆果深埋、秋冬季灌水或翻土杀死土内越冬蛹。 (2)枸杞负泥虫可在春季灌溉松土,破坏越冬声所杀死虫源,4月中旬于杞园地面撒5%西维因粉(1kg 兑细土5-7kg),杀死越冬成虫,敌百虫800-1000倍1.枸杞黑果病,又称炭疽病。危害果实和叶片。 ①果实发病,先在绿果上产生圆形不规则的褐色微凹陷的病斑,上有小黑点,排列成轮纹状,有的在病斑上出现橙红色粘质物。后期,病果变黑,僵死早落。 ②叶片发病,初期为黄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病斑,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有小黑点,有的破裂穿孔。7~8月高温多湿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冬季修剪时,剪除的病虫枝连同残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 ②开花前喷洒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结果期喷洒80%退菌特1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③夏季控制水肥,重剪枝,放弃伏果;秋季加强肥水管理。④发病初期用1∶1∶120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枸杞灰斑病。危害叶片,病叶上出现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的病斑,后在叶片背面出现淡黑色的毒状物。 防治方法: ①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 ②从6月开始喷洒1∶1.5∶3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枸杞根腐病。危害根茎部,发病初须根变褐腐烂,后蔓延至主根发黑腐烂,严重时外皮腐烂剥落,只剩下木质部,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①发现叶片发黄、枝条萎缩、侧枝枯死的植株,立即拔除,病穴用5%的石灰乳消毒,以防蔓延。 ②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 枸杞负泥虫,又名金花虫,肉旦虫。是一种头、胸部黑色,生有一对黄褐色鞘翅的小甲虫。成虫和幼虫均为害叶片,造成千疮百孔,严重时叶肉全被吃光,仅留叶脉。 防治方法 ①冬、春季进行灌溉、松土或耕翻树盘,可杀灭部分越冬虫。 ②4月中旬,趁越冬虫出土时,用5%西维因粉1kg拌细土5kg向地面撒施,每667平方米用药2kg。 ③发生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收果前20天禁用。 其它害虫。对小地老虎、蛴螬、蛀果蛾、卷梢蛾、实蝇等害虫,可用40%乐果1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进行人工捕杀液防治。还有枸杞蚜虫、枸杞瘿螨等为害。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大豆病害; (一、大豆灰霉病: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危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危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毫米,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相互合并使叶片干枯。 田间防治方法主要是叶片发病后及时打药防治。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效果较好的防治农药有: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0克;2、40%多菌灵胶悬剂,亩用量100克;3、80%多菌灵超微粉,亩用量50—60克;4、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量80—100克。5 40%灭病威胶悬剂,亩用量100ml。喷药时间要选在晴天上午6—10时,下午3—7时,喷后遇雨要重喷。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侵染而致,属病原细菌。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染病,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三、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东北大霜霉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黏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

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

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 (2016年) 2016-05-11 发布 2016-05-11实施 浙江省杨梅产业协会 联合发布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 1 范围 本建议规定了杨梅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农药选用原则、农药使用与质量安全要求。 本建议适用于浙江省杨梅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3 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杨梅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 ——农业措施:应选用抗病虫品种、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清洁田园、平衡施肥等;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采取断根控制树势;及时清除病虫为害枝条,冬季清园,改善杨梅林的生态环境。 ——物理和生物措施:1、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色板、昆虫物理诱粘剂、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2、人工捕杀尺蠖、蓑蛾类幼虫、卵块和虫茧。3、采前40天覆盖防虫网防止果蝇等害虫。采用防虫网加避雨栽培防治杨梅落果腐烂。 ——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在病虫发生且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4 农药选用原则 4.1 按照“生产必须、防治有效、安全为先、风险最小”的原则,选择可使用农药。 4.2 优先选用杨梅上已登记,或有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或在同类作物上登记的农药品种。 4.3 通过生产调查、田间试验、残留检测、风险评估等程序,筛选出允许使用的其他农药品种。 4.4 农药剂型宜选用水剂、水乳剂、微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 5 农药使用 5.1根据主要病虫的发生情况,适期防治,严格掌握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提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主要病虫的用药建议见附录A。 5.2 不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B。 5.3 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C。 6 质量安全要求 上市前,应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农药残留结果应符合GB 2763等有关规定。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 大旦锈病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在发病后期可产生冬孢子堆,内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产生孢子粉。在温、湿度适于发病时,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司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籽粒,成株叶片土;病斑敞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有灰霉,呈星芒状,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周围深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发病重时,病斑汇成大斑。叶片干枯早期大量脱落。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层,病粒健粒大小差异不大,但百粒重与含油量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病荚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防治:(1)选用无病种子,用50%福美双按种重的0.5%或用70%敌克松、乙磷铝按种重的0.3%拌种,可以控制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延缓全田发病。(2)实行秋翻轮作,以消除田间病株,减少苗源。(3)用5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

枸杞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枸杞主要病虫害 10.3.2.1枸杞蚜虫(Aphis sp.) 10.3.2.1.1 防治时间4、5、6、7、8月下旬。 10.3.2.1.2 农药品种以生物制剂为主,辅以高效低毒的广谱性杀虫剂。 10.3.2.1.3 最佳防治期蚜虫(干母)孵化期和无翅胎生蚜。 10.3.2.1.4 防治方法枸杞展叶、抽梢期用2.5%扑虱蚜35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开花坐果期使用1%苦参素12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 10.3.2.1.5 注意事项树冠喷雾时着重喷洒叶背面。 10.3.2.2 枸杞木虱(Trioza sp.) 10.3.2.2.1 防治时间3、4、5月下旬。 10.3.2.2.2 农药品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农药。 10.3.2.2.3 最佳防治期成虫出蛰期、若虫发生期。 10.3.2.2.4 防治方法成虫出蛰期,使用40%辛硫磷微胶囊500倍液喷洒园后浅耙,喷洒时,连同园地周围的沟渠路一并喷施;若虫发生期使用1%苦参素12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 10.3.2.2.5 注意事项使用辛硫磷时间掌握在下午3时以后。 10.3.2.3 枸杞瘿螨(Aceria macrodonis Keifer) 10.3.2.3.1 防治时间4月下旬、6月中旬、8月中旬。 10.3.2.3.2 农药品种内吸性杀螨剂。 10.3.2.3.3 最佳防治期成虫出蛰转移期。 10.3.2.3.4 防治方法成虫转移期虫体暴露,选用40%乐果1000倍液树冠及地面喷雾防治。 10.3.2.3.5 注意事项提高防治效果,注重于虫体暴露期的虫情测报,在短时间内集中药械防治。 10.3.2.4 枸杞锈螨(Aculops lycii Kuang) 10.3.2.4.1 防治时间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 10.3.2.4.2 农药品种触杀性杀螨剂。 10.3.2.4.3 最佳防治期成虫、若虫期。 10.3.2.4.4 防治方法成虫期选用硫磺胶悬剂600~800倍液,若虫期使用20%牵牛星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 10.3.2.4.5 注意事项此期日照长、气温高,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着重喷洒叶背面。 10.3.2.5 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 10.3.2.5.1 防治时间4月中旬、5月下旬。 10.3.2.5.2 农药品种内吸性杀虫剂。 10.3.2.5.3 最佳防治期化蛹期、成虫期。 10.3.2.5.4 防治方法4月中旬,40%辛硫磷微胶囊500倍液拌毒土均匀的撒入树冠下及园地后耙地,灌头水土壤封闭。成虫发生期喷洒乐果1000倍液防治。 10.3.2.5.5 注意事项用过筛细土做毒土,拌药均匀。 10.3.2.6 枸杞负泥虫(Lema decempunctata japonica Weise) 10.3.2.6.1 防治时间4、5、7月。 10.3.2.6.2 农药品种40%乐果、3%乐果粉。 10.3.2.6.3 最佳防治期成虫期和若虫期。 10.3.2.6.4 防治方法成虫期选用40%乐果1000倍液,若虫期用3%乐果粉全园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2469980.html,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作者:李维东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0期 大豆原产于我国,国内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黑龙江省产出的大豆最为著名。生产中,危害大豆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斑病、斑枯病、病毒病、灰霉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红蜘蛛、食心虫等。无论发生那种病虫害,都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减质。本文主要介绍霜霉病、灰斑病、斑枯病、地老虎、红蜘蛛、食心虫等的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霜霉病。霜霉病是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各产地均有发生,尤以黑龙江、吉林发病率高且发病重,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发病后一般可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时减产可达30%~50%。 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幼苗、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均可染病。幼苗发病,初期叶片基部生出褪绿病斑块。发展后逐渐沿主脉及支脉扩展。后期全叶褪绿。严重时全株叶片褪绿。成株发病,叶片生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病斑。气候潮湿时,病叶背面生有灰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豆荚染病,在荚内出现黄色厚霉层。病籽粒色白无光泽,表面附有黄白色粉末。霜霉病高发于生育期气候凉爽的地区。品种抗性差、昼夜温差大,雨水多、湿度大、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等都易引起霜霉病的高发流行。 2、灰斑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称为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属真菌性病害,是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以东北三省为重。发病后,一般可造成5%~10%的减产,严重时减产可达30%~50%,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 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籽粒,茎、荚也可染病。苗期发病,子叶上出现稍凹陷的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呈深褐色。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病健分界明顯。高湿环境下,病斑背面布满灰色霉层。严重时一叶片上可生几十个病斑,导致叶片早脱落。荚发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种粒上的病斑为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的圆形至不规则形,似蛙眼。温度和湿度是灰斑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1~26℃,相对湿度为80~90%,湿度越大发病率越高。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发病初期是7月初,8月下旬~9月初达到高峰。 3、斑枯病。大豆斑枯病属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

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各个时间段的

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各个时间段的,详细如下: 一、播种出苗时期(5天左右 1、生育期特: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140%,胚根和两片子叶长出。 2、主攻目标: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主抓措施: (1整地施肥、保墒: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团,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N、P、K 总含量在20% 以上50公斤。 (2药剂拌种:按25克天达2116(拌种型加10克适乐时混合兑水0.75公斤拌10公斤豆种,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线虫病。 (3播种:夏大豆麦收后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第亩5公斤,播深在3-5厘米。 (4补苗:刚一出苗时发现缺苗,立即补苗。 二、细苗时期(16~20天 1、生育特点:光照反应敏感,根系生长快于地上茎叶生长,主茎达60厘米左右,根瘤逐渐形成。 2、主攻目标:确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3、主抓措施: (1间、定苗:出苗后及时剔除疙瘩苗、弱苗、杂株,第一片复叶长出前根据亩留苗密度定苗。一般早播、肥地宜稀,晚播落地宜密的原则。 (2中耕除草:人工、机械天茬、除草或用5%快锄乳油每亩50毫升,兑水40公斤在大豆3-5叶期喷雾或用8.8%草威特30-40毫升,兑水35公斤喷雾。

(3浇水:此期缺水极易形成“小老苗”,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应立即浇水。 (4病虫害防治:亩用25克天达2116(抗旱壮苗型加10%蚜虱速克5克混合兑水15公斤喷雾,可防治大豆叶斑病和兼治蚜虫。亩用辛硫磷颗粒剂1公斤,兑土40~50公斤,可防治蛴螬、地老虎。 三、分枝时期(15-18天 1、生育特点:营养行长逐渐进入旺盛期,根系生长仍明显快于地上生长,花芽开始分化,根瘤菌固氮能力加强,是营养生长好快的关键时期。 2、主攻目标:植株健壮、花芽分化良好,叶面积稳步增加,土壤疏松有利根瘤菌生长。 3、主抓措施: (1中耕培土,有利防治倒伏,排涝及控制徒长。 (2浇水施肥,遇旱浇水,叶片短小,发黄要追肥(复合肥每亩20公斤。 (3病虫害防治:此期是大豆叶斑病、成虫病和豆科蝇、蚜虫混合发生期,可用天达2116(豆科专用型50克加40%氧化乐果85毫升混合兑30公斤喷雾。 四、开花结荚时期(22-34天 1、生育特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生长旺盛,是决定单的株荚数的关键期。 2、主攻目标:根深叶茂、花多荚多,防止徒长,防止郁蔽和倒伏。 3、主抓措施:

杨梅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茶叶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3、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

鳞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4、茶短须螨:以成、若螨刺吸成叶或老叶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常有紫色斑块,主脉及叶柄变褐,后期霉烂,引起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1)做好茶园抗旱工作,清除茶园落叶及杂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2)秋茶结束后,害螨越冬前喷施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3)在害螨发生高峰前喷 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或73%克螨特2000倍或25%喹硫磷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5、茶蚜: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2)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 6、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台刈、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其发生。(2)生物防治: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公斤/亩喷施或用挂菌枝法即用韦伯虫座孢菌枝

大豆三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1、大豆孢囊线虫病 1.1 危害及症状 大豆孢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它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主要大豆生产同:美国、巴西、中国和日本都有大面积发生。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尤以东北三省西部干旱地区如辽宁省康平、吉林省白城地区、黑龙江省的肇东、安达、大庆、齐齐哈尔等地区发生严重。一般使大豆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70%-90%,甚至绝产。 大豆孢囊线虫主要危害根部,被害植株发育不良,矮小。苗期感病后子叶和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感病地上部矮化和黄萎,结荚少或不结荚,严重者全株枯死。病株根系不发达,侧根显著减少,细根增多,根瘤稀少,发病初期(黑龙江省6月末-7月初)拔起病株观察,可见根上附有许多白色或黄褐色小颗粒,即孢囊线虫雌成虫,这是鉴别孢囊线虫病的重要特征。孢囊线虫以卵在孢囊里于土壤中越冬,孢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第二年春二龄幼虫从寄主幼根的根毛侵人.在大豆幼根皮层内发育为成虫,雌虫体随内部卵的形成而逐渐肥大成柠檬状,突破表层而露出寄主体外,仅用口器吸附于寄主根上,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大豆根上白色小颗粒 1.2防治措施: 大豆孢囊线虫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经济有效措施。在没有抗病品种的地方应采用3年以上的轮作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可用3%5%涕灭威颗粒剂,每亩4-5千克,施入播种沟内,然后播种。 2、大豆食心虫 2.1危害及症状 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黄褐至暗褐色。前翅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中心银灰色,有3个纵列紫斑点。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雌蛾前翅色较深,翅缰3根,腹部末端较尖。卵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橘黄色。幼虫体长8-10毫米,初孵时乳黄色,老熟时变为橙红色。蛹长约6毫米,红褐色。腹末有8-10根锯齿状尾刺。 食性较单一,主要为害大豆。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地下结茧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动化蛹,7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成虫于下午3时后在豆田活动,有成闭翱翔现象。雌蛾喜产卵在有毛豆荚上,散产:幼虫孵化后多从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 9月中、下旬脱荚入土越冬。冬季低温越冬死亡率增大。成虫及其产卵适温为20- 25℃,相对湿度为90%。在适温条件下,如化蛹期雨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土壤含水量低于5%时成虫不能羽化。天敌有赤眼蜂、中国齿腿姬蜂、食心虫白茧蜂等。 2.2防治措施: 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成虫发生期用敌敌畏熏杀成虫,或用菊酯类药剂向荚和叶背喷雾防治成虫和幼虫,药剂及公顷用量:2.5%功夫300ml,5%来福灵300ml,20%速灭杀丁450ml,21%灭杀毙450ml,40%毒死蜱1000-2000倍液。 3、大豆蚜虫 3.1危害及症状 大豆蚜虫又名腻虫、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我县大豆产区主要害虫,近两年发生期有所提前,且危害也有所加重。大豆蚜虫具有趋嫩性,大豆蚜虫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植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嫩荚。植株受害严重时,叶卷缩,根系

主要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

主要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 日期:2013-10-14 10:40 作者:来源:湖南湘阴县农业局点击:2103 一、辣椒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苗床期主要病虫害。①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炭疽病。分别用速克宁和甲基托布津防治,每隔15天喷一次药液。②主要虫害是蚜虫,可用敌蚜螨、克螨特等药物进行防治。 2、生长结果期的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真菌性疮痂病、炭疽病、疫病可选用可杀得或甲基托布津、瑞毒霉或百菌清防治;病毒病一般引起花叶、卷叶,可用病毒A或辣椒卷叶灵喷雾预防;白绢病、青病重在预防,加强土壤消毒,多施石灰。在发病初期分别5%多菌灵500倍液淋蔸进行防治。 二、茄子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①育苗初期易发生猝倒病和真菌性病害,防病药剂有速克宁、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 ②生长发育期后的病害有黄萎病、绵疫病。防治重在轮作,严格土壤消毒,重施生石灰。发病始期用可杀得喷雾防治。 2、主要虫害。主要有蚜虫、棉铃虫、十八星瓢虫、茶蟥螨等。蚜虫可用敌蚜螨、乐果等药防治;棉铃虫、十八星瓢虫用功夫或甲维盐等药防治;茶蟥螨用哒螨酮、克螨特防治。 三、白菜类病虫害防治 1、病害有很多,但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有软腐病、霜霉病和病毒病。①软腐病,发病初期及时拨除病株,并在周围土壤撒少量石灰;②霜霉病,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防治:75%甲霜灵800倍喷雾,40%乙磷铝150-200倍喷雾;③病毒病,苗期及时防治蚜虫,用吡蚜酮1000倍喷雾。 2、虫害的防治。虫害主要是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等虫害,可用敌杀死、甲维盐等药剂防治。 四、莴苣类病虫害防治 1、莴苣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和软腐病。①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800倍或45%代森铵900-1000倍喷施,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②软腐病,发病初期及时拨除病株,并在病穴四周撒少量石灰,同时,可用农链霉素200克/升或敌克松500-10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液喷施,每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2、莴苣的主要虫害是蚜虫和蜗牛。分别用敌蚜螨、蜗牛灵进行防治。 五、芹菜的病虫害防治 1、病害。苗期主要有猝倒病,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撒施药土。可用35%多菌灵拌细土25千克撒施,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用50%代森铵1000倍液或70%百菌清800倍液喷雾。成株病害主要有叶枯病和早疫病。可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雾,隔5-7天交替用药。 2、主要虫害。芹菜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和蚜虫。斜纹夜蛾可用25%灭幼脲3号500倍液或功夫或甲维等药防治。蚜虫可用蚍蚜西酮、吡虫啉单剂防治。 六、黄瓜病虫害防治。 1、黄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可分别用代森铵、可杀得、甲霜灵、农用链霉素防治。 2、虫害主要有黄守瓜虫、蚜虫等,可用敌蚜螨或拟除虫菊酯类等药物喷雾防治。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

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100倍液的402抗菌剂或鲜牛粪2000g、甲基托布津100g、代森锌50g,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各个时间段的

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各个时间段的,详细如下: 一、播种出苗时期(5天左右) 1、生育期特: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140%,胚根和两片子叶长出。 2、主攻目标: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主抓措施: (1)整地施肥、保墒: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团,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N、P、K总含量在20% 以上)50公斤。 (2)药剂拌种:按25克天达2116(拌种型)加10克适乐时混合兑水0.75公斤拌10公斤豆种,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线虫病。 (3)播种:夏大豆麦收后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第亩5公斤,播深在3-5厘米。 (4)补苗:刚一出苗时发现缺苗,立即补苗。 二、细苗时期(16~20天) 1、生育特点:光照反应敏感,根系生长快于地上茎叶生长,主茎达60厘米左右,根瘤逐渐形成。 2、主攻目标:确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3、主抓措施: (1)间、定苗:出苗后及时剔除疙瘩苗、弱苗、杂株,第一片复叶长出前根据亩留苗密度定苗。一般早播、肥地宜稀,晚播落地宜密的原则。 (2)中耕除草:人工、机械天茬、除草或用5%快锄乳油每亩50毫升,兑水40公斤在大豆3-5叶期喷雾或用8.8%草威特30-40毫升,兑水35公斤喷雾。(3)浇水:此期缺水极易形成“小老苗”,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应立即浇水。 (4)病虫害防治:亩用25克天达2116(抗旱壮苗型)加10%蚜虱速克5克混合兑水15公斤喷雾,可防治大豆叶斑病和兼治蚜虫。亩用辛硫磷颗粒剂1公斤,兑土40~50公斤,可防治蛴螬、地老虎。 三、分枝时期(15-18天) 1、生育特点:营养行长逐渐进入旺盛期,根系生长仍明显快于地上生长,花芽开始分化,根瘤菌固氮能力加强,是营养生长好快的关键时期。 2、主攻目标:植株健壮、花芽分化良好,叶面积稳步增加,土壤疏松有利根瘤菌生长。 3、主抓措施: (1)中耕培土,有利防治倒伏,排涝及控制徒长。 (2)浇水施肥,遇旱浇水,叶片短小,发黄要追肥(复合肥每亩20公斤)。 (3)病虫害防治:此期是大豆叶斑病、成虫病和豆科蝇、蚜虫混合发生期,可用天达2116(豆科专用型)50克加40%氧化乐果85毫升混合兑30公斤喷雾。 四、开花结荚时期(22-34天) 1、生育特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生长旺盛,是决定单的株荚数的关键期。 2、主攻目标:根深叶茂、花多荚多,防止徒长,防止郁蔽和倒伏。 3、主抓措施: (1)浇水:此期大豆需水量最大,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应立即浇灭水,同时遇涝排水。 (2)防徒长倒伏,植株生长过旺,应及时控制,喷洒天达2116或助壮素。 (3)病虫害防治:此期豆类螟、食心虫叶病和大豆花叶病毒病常发生,可亩用50克天达2116加25%灭多威50亳升混合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如大豆已封垄,亩用量应加大到75~100毫升,兑水浓度仍按600倍。 此外,大豆兔丝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有可能大发生,发生时应及时拔除深埋。 五、鼓粒成熟时期(32~38天) 1、生育特点:营养生长基本停止,生殖生长旺盛。这个阶段前期决定粒数,中后期决定粒重,根茎生长减弱,根瘤固氮能力开始下降。 2、主攻目标:保根、护叶,增荚、增粒,提高粒重。 3、主抓措施: ①遇旱及时浇水。大豆鼓粒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此时正处于山东“秋旱”季节,所以要及时浇水。 ②补施肥料。此期强叶片发黄,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5公斤或喷洒3%的磷酸二氢钾1-2次。以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粒重。 ③此期大豆主要害虫有食心虫、豆荚螟。可结合增强叶片后期功能,增强光合能力,提高粒重,促进早熟,每亩可用50%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加天达2116(豆科型)75克兑水45公斤混合喷雾或用70%晶体敏螟虫700-1000倍液加入天达2116(豆科型)75克混合喷雾。可防消费品市场虫害,又能早熟、增产。

大豆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一)大豆根腐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染病。初期茎基部或胚根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 发病条件 1 连作地,土质黏重、偏酸,土壤中积存的枯萎病菌多的田块, 2 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病菌从害虫危害的伤口侵入根部危害, 3 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粪蛆危害根部,病菌从伤口侵入而危害。 4 氮肥施用过多,磷、钾不足的田块, 5连阴雨后或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或时晴时雨、高温闷热天气。 最易感病温度:24——28℃左右。感病生育期:幼苗至成株期。感病盛期因病原菌而异。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防治大豆根腐病选用2%的菌克毒克水剂(宁南霉素)拌种,药种比例为1:100,阴干后播种。 2 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3 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 4 提倡轮作,最好水旱轮作; 5 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及腐烂物; 6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7合理密植,及时去除病枝、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8 适当增施磷钾肥。 9防治用药(浇灌):4%农抗120水剂1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二)大豆菌核病 是大豆在种植到七月下旬之后易发作的真菌病害。危 害的真菌核盘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 病斑,以后病斑上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 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

茄科蔬菜苗期病害

茄科蔬菜病害 茄科蔬菜种类很多,主要有番茄、辣(甜)椒和茄子等。国内已发现的茄科蔬菜病害约有70多种。如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白绢病、青枯病、病毒病、茄子黄萎病、辣(甜)椒疫病、根腐病、番茄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和灰霉病、茄子褐纹病、绵疫病、辣(甜)椒病毒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等。 茄科蔬菜苗期病害Seedling Diseases of Solanceous Fruits 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以及由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 症状 猝倒病: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均能受害。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后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病情发展迅速,常在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折倒贴伏地面,但幼苗仍呈青绿色,故称之为“猝倒”。低温高湿时,病苗及其附近的土壤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丝状物。 立枯病:患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最后病部缢缩,植株枯死。由于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称之为“立枯”。在湿潮的条件下,病部常有淡褐色的、稀疏的蛛丝网状霉。 沤根:幼苗期或移栽后幼苗不发新根,根部表面初呈锈褐色,后逐渐变褐色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生长停滞,幼苗极易拔起。 病原 猝倒病:由多种腐霉菌引起,以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Fitzp.为主,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 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侵染引起,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菌丝体初期无色,后期逐渐变淡褐色,分枝处往往呈直角,分枝基部微缢缩,近分枝处有一隔膜。菌丝交错纠结形成菌核,菌核无定形,大小不等,淡褐色至黑褐色,质地疏松,表面粗糙。病菌不产生无性孢子。 沤根:生理性病害。苗床土温过低,高湿、光照不足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发病规律 猝倒病:病菌的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越冬: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或腐殖质中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孢子囊继而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 传播: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的堆肥和农具传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