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

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

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
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

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

李唐,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徽宗赵佶朝补入画院。南渡后流亡至临安(今浙江杭州),经太尉邵渊推荐,授成忠郎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其山水画对后世影响甚大,且李唐流派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画上。李唐的山水画分为两个时期,以“南渡”为界,北宋、南宋各为前后期。其中,南渡后的作品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对南宋以至后世影响深远。在对李唐的关注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乎所有论及宋朝美术史方面的书籍中,都会提到李唐,而且必然会提到他的一幅巨作—

—《万壑松风图》(图一)。

从意义上讲,《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南渡前山水画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对我们了解李唐南渡前山水画的风格和特点有极大的帮助。之所以说它是南渡前的作品,是根据这幅画左面远峰上的一行隶书题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图二)得出,甲辰是龙年,即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北宋对李唐山水画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宋哲宗赵煦和宋徽宗赵佶两个时期,而《万壑松风图》正是李唐在北宋时期创作水平的一个代表。

一《万壑松风图》—李唐早期崇古山水画的体现

李唐的“崇古”思想,从其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国绘宝鉴》中说:“李唐,字晞古”,另作“希古”,即对古的怀念和敬仰。李唐早期作品是在崇

古的气氛中创作出来的,和李唐同时期及其前后的画家有郑希古、刘宗古、马宗古、张宗古、侯宗古、李崇古、王希古、宋复古、李遵古,其后还有贾师古等,从他们的名字可见当时有一股崇古的风气。事实正是如此,李唐学画时正处于哲宗好“古图”的时代,《画继》卷十有这样的记载:“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熙作,上(指宋哲宗)即位后,易以古图。”可以看出在神宗时代,郭熙的画在画院中地位最高,而哲宗赵煦替代神宗当上了皇帝以后,绘画对古意的追求更浓烈了,郭熙的画在画院中失去了昔日的地位。宋哲宗好“古图”,对画院的创作影响很大。画院画家就是宫廷御用画家,所以必须按皇帝的旨意去创作。在这样的崇古之风下,李唐崇古是必然的。《画继》卷十记载:“图画院,四方召试者源源而来,多有不合而去者,盖一时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则谓不合法度,或无师承,故所作止众工之事,不能高也。”因此,哲宗好古、崇古,带动了画院画家的崇古的潮流。凡是准备考试的画家,就必须取法古人,方能求一试。李唐在进入画院前临摹古画就有一定成就,据《广川画跋》记载,曾经有一位毕文简公得到一幅唐本的名画《邢和璞悟房次律图》,画中“和璞神宁示悟,房琯沉思如真”,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毕文简公的后人要把此图复制为别本以藏,就去请当时年仅37岁左右的李唐临摹,李唐出色的完成了这一难度较大的工作。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崇古摹古的风气以及李唐临摹古画的功力。

宋徽宗当政后对画院的过问更多了,由于宋徽宗对花鸟画情有独钟,而对于山水画兴趣并不是很大,理所当然干涉花鸟画特别多,对山水画过问不多。这导致哲宗时代崇古的风尚继续延续,古意直追唐初李思训的青绿山水,使

从五代到宋初几乎无人问津的青绿山水再一次复兴。现存的山水画中,属于哲宗、徽宗时代的院画有《千里江山图》、《江山秋色图》、《万壑松风图》、《江山小景图》等,皆是着色山水画,而非水墨画。《千里江山图》是在徽宗直接指导下的学生王希孟所创作的巨幅大青绿设色山水画,山石不见勾皴墨骨(图三)。《江山秋色图》正是当年复古气氛下的产物,亦巨幅,青绿设色,全似李思训画法(图四)。《江山小景图》画面中,山石皆以细劲、浓重的墨线勾勒出轮廓,石面施以斧劈皴,再以青绿、赭石薄设色(图五)。《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徽宗画院时所作,浓墨重色,上面的大青绿颜色很重(下文详解)。此外,还有李唐的《长夏江寺图》,为绢本青绿重彩,勾勒挺健而多断折,皴笔横劈竖砍,墨笔和青绿着色相结合(图六)。从这些画迹中可以印证当时青绿山水的繁盛,以及崇古、复古的气氛。

需要说明的是,李唐的崇古、希古,并不是一味的摹古。正如郭熙所说的:“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李唐的画既不是单纯的青绿,也不是单纯的水墨,而是二者的结合,这在画史上是少见的。《万壑松风图》既体现出李唐在崇古之风下对青绿山水画题材的延续,又能揭示李唐作为一代宗师,开启南宋画风的重要性。研究它,也可对北宋至南宋画风的转变有着不可忽视的管窥的作用。

二六法在《万壑松风图》中的体现

根据画史的实际情况分析,谢赫的六法,可能是基于人物画的考虑提出的,据《历代名画记》记载,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表明当时绘画以人物为主,而山水

只是作为背景衬托人物。但发展到后来,便具有了普遍意义,适用于中国画的各个门类。下面具体分析《万壑松风图》中所蕴含的六法。

(一)气韵生动

在绘画中,中国自古追求“气韵生动”,所绘人物或景物,要传神写照,奕奕生动。“气”是中国艺术所追求表现的超乎笔墨之上的东西,表现活泼的动感。在画中气运之间还须更加注重节奏之美,微妙与整体的完美统一,因此引入了“韵”的概念,最后形成了“气韵生动”,成为六法中的重要法则。唐志契《绘事微言》说:“画山水贵与气韵。气韵者,非烟云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也。凡物无气不生……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已然将气韵生动的评价引入山水画中。

《万壑松风图》用双幅绢本、略高的方形巨幅来画,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气势已经先声夺人。看这幅画不仅在于其方位、龙脉,更应重在气势、韵律。其气势又在于构局、笔墨、声情。全幅画得非常厚重、饱满,密不透风,给人以震撼力。高山大壑,顶天立地,屏障天汉,密密层层,却又疏松透气,四面风生。其山势分左中右三路,中局为主而左右作辅助烘托。中局巨大雄浑的主峰傲然屹立,周围有数座挺立奇峭的峰尖削出其间,似乎烘托出主峰的博大、坚实、雄强。其水势分左右两支,悬泉参差相向,从树头挂越而下,向画的左下角涌为流泉溪瀑,汇为水口。涧水穿石过,如闻声响,打破了深山的寂静,使大自然充满着无限生机。山高林密,而水流淙淙,其气透于全幅。近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远处山麓至山顶,也是一片青翠的松林。到处是坚岩峭壁,满山松风,组成了一个宁静的世界。如一阵风拂

来,仿佛能听到松风的声音。妙的是李唐用白云来作映衬。满山的云气,分左中右从山后岩顶悠悠升起,涌出山头,映现于松林之上,透于山峰之间。松须与云来掩映,方更见其美、其高洁。画中云气的留白,极为自然,又深具匠心,不仅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给欣赏者造成窒息的感觉。右上一片白云,将山头、松阴与后面的峭峰隔开,有层次、有映藏,更见松之青、云之白、山之峻。这片白云是画中最明亮处,是画眼,引人注目。这片云之腾起,将右上与左下的挂泉溪流呼为一气,全幅的山气、水气、青松气,与云气皆融贯于新春的生机活力之中。这是全幅的气韵,动静相生,一派活色。当然,画家的“气”“气息”、个人的独特性,并不是独立隔绝的,而一定会渗透、体现在画中,在画面的空间里、笔墨内、流动的节奏气势之间。

宋画不同于唐代和元代的绘画之处,主要在其空间感。宋画的这种空间美,极为融合、静谧。看似很平易,不知不觉间,已可令欣赏者走进画幅深处。今道友信在分析“气韵生动”时解释为:“第一流的绘画,应该在画面中活生生地表现自然的神韵,它必然将观者自然而然地引入一种境界,即身不由己的感受自然神奇的高声和澎湃。”《万壑松风图》正是李唐对自然流连万象、沉吟视听、感物会心的再现,体现了其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二)骨法用笔

在笔墨上,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也是造诣独绝。白云的自然留白,流泉轻快地勾描,与满幅高山峻石和松林繁复千笔万笔的皴写形成了深刻的对比。

此图为“斧劈皴”的代表作,用笔多用侧笔,“钉头鼠尾”(图七)。画斧劈皴,清郑渍说:“斧劈皴如铁斧劈木劈出斧痕也,斧劈亦是侧笔,亦有大小之分。大斧劈类似马牙。侧按踢挑,头重尾轻。轮廓随皴交搭,一气呵成,此与马牙同;惟马牙笔短,一起即收,斧劈笔长,踢拖直消……小斧劈可以先起轮廓而后加皴。……大斧劈用笔身力,小斧劈用笔嘴力,当分别之。”

此作在用笔上很有力度,以中锋勾勒的同时兼用侧锋。他笔下的山岩用了多种皴法,以直擦、斜擦的变化点线,从不同的方位将山岩的石质表现出来,左右的山石用钩斫之法,中部主山用豆瓣皴层层剔刮,坚硬的如伸手可触。高处山头用的是李唐自创的一种马牙皴,看似轮轮皴纹,极具功力,又称刮铁皴。在下端的坡石间,长钉皴、刮铁皴、钉头皴在随意挥洒之间安排得恰到好处。画中远峰用笔和晕染不像近景稠密厚重,整体上趋于含混,这是远山的自然效果,它使画面显得更加悠远凝重,开阔深邃。山的皴法的不同,是与自然和表现的意蕴不同相关的。

在用墨上,整幅作品都具有典型的北宋山水画“黝黑如椎碑”的特点,墨色虽然深重但在感觉上却不是漆黑一片,而是在统一和谐中显现出一种五彩斑斓的韵味。几株松树是作品的核心,树丛疏密有致,交织穿插,树根多露于石外,树干用中锋勾出,并用鱼鳞皴刻画出结构,节疤浓重(图八)。松针使用细笔,笔笔挺拔利落,(图九)树叶用大面积的浓墨渲染,又破以淡墨,使人感觉满目苍绿,郁郁葱葱,又有各种姿态的小枝穿插其间,不仅避免了大块墨色容易造成的压抑与沉重,而且使整个松林平添了一种有风吹过的动

感。表现泉水的技法突破了前人鱼鳞式的程式,全部用线条完成,笔力既迅捷老练又灵动活泼,有一种错落动荡之感。(图十)

(三)应物象形

从《万壑松风图》中表现的地质地貌可以看出,其所绘山水属北方景色。李唐家乡位于河阳三成,即现在的河南孟县。宋代王存等人编著的《元丰九域志》记载了当时的河南孟州管辖六个县,政府所在地是李唐的家乡河阳。河阳距离太行山、王屋山很近,河阳西北30公里的济源境内就有太行山卞峰,岭山、孔山、王屋山也属于太行山系。因此笔者推断此幅所绘为太行山风貌。太行山跨越了山西、河南两省境。太行山东南部自古就归属河南管辖,《汉书》、《后汉书》和《晋书》都有记载。彭亚就此图的地貌分析:太行山雄伟博大的气势,会让每一位有艺术灵感的人产生震撼。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南交界的地段,最为壮观……地壳运动把此处的山峰一分两瓣,一瓣突起,一瓣下陷,突起的山壁直直地耸立在天地之间,就是人们常常形容的“太行铁壁”。……面对这种岩石地貌,线皴已经表达不了画家的感受,表现不出山石的质地,所以,李唐创斧劈皴来表现山石的结构,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艺术虽然不能做地理志,但自然环境对艺术风格影响则是必然的,李唐《万壑松风图》表现的正是这种地质地貌。

画家面对如此雄伟壮阔的景色作画时,并非立足于某一个固定的视点,而是前后左右上下远近皆可体察,取其精妙,融为一体,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坡的诗也正说明了这点。所谓“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只有这样,画家才能使其精神

居高临下地笼罩于客观的自然山水之上,取精用弘,取长舍短,取其精华而不斤斤于形似体貌。

(四)经营位置

北宋的山水画,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构图。《万壑松风图》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在构图上,《万壑松风图》受到北宋风格的影响很大,郭熙对山水画的章法布置、景物构成方面,曾做了详细的总结,他的《林泉高致》中提出:“凡经营下笔,必全天地。……上留天之地位,下留地之地位,中间方立意定景。”又有“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皴,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于云齐。……石看三面,路看两蹊,……山形不得犯重,树头不得整齐”等等。可以看出,李唐此作在构图方面对前人的继承。另外,也可能受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影响,《万壑松风图》所画山顶多作密林。但画上主峰的安排已偏离中轴线位置,而向左边倾斜,并且重视以斜线分割画面,使构图富有层次。在画面下段,左边的流水,与右边的山间小路,以及画面左右两边的山崖,都有向画面中心走向的趋势,使构图开合有序,中心突出。他的山水画,着重近景与局部的表现,通过对局部的描写来反映出整体的感官效果,这种构图方法已经不同于北宋,是南宋新风尚的滥觞,对后世的影响很深。

值得一提的是《万壑松风图》中的题款。唐宋以前,画中很少题款,即使写名款,也是题在隐蔽处,如《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小,不细观

察无以辨认;《溪山行旅图》则仅书“范宽”两字于密林的一片树叶下,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双喜图》则以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款于远处的树干上:“嘉祐辛丑年崔白笔”;李唐的《采薇图》,款题在峭壁深处的山岩上。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主峰旁边的远山石柱内,用隶书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远观或误以为皴笔。这些都证明了在宋代(尤其北宋),无论创作、审美,都是将画面空间看成一个追求和谐之境的整体,认为空白处也是画的生命和气机,不可破坏那种流转的美与和谐,所以空白处决不可随意题款,唯恐那样会有伤画局,破坏气韵。

(五)随类赋彩

《万壑松风图》从现存的面貌看应为浅设色的着色山水。以墨为主调,山石、松林及山峰分别以赭石、花青、汁绿作点缀。在墨稿的基础上,山石和树干上色以赭石为基调,山峰及松叶上汁绿或墨加花青色,近处松叶再染淡石绿。设色一定要淡,以免破坏墨色。经过多遍渲染,以达到最后效果。

但学术界著名的评论家陈传席先生认为,此图应属青绿山水一派。主要观点及根据:

(1)从前面提到的“李唐作画时正处于复古、崇古的气氛和思想中,复古直追李思训的青绿山水”这点出发论证。“李唐可比唐李思训”大概是作为与被认为是青绿山水形的开创者——李思训相匹敌的画家而提出同姓的李唐吧。李唐所采纳的画法就是具体的青绿山水形式,这也是不足为怪的,《松风图》的现状是浓彩的青绿山水就证明了这一点。

(2)通过亲自访问研究得出。1982年2月,陈先生访问了国立故宫博物院,看到了涉及13枚大版的彩色复制品,并看了其被扩大了的部分图样,用放大镜发现在前景松树树丛中怎么也辨认不清的青绿或石绿的线描。并且这个松树丛,正如现在所见到的那样,只是黑黑的一片,很平板。像是陷入主山之中,效果很不好。在这个限度内,可以说李唐是朝着与徽宗画院的指导方针不同的另一个方向迈进了的作家,即北宋末南宋初的复古风气。

陈传席先生的推断不无道理,但个人认为证据还不是太充分,还不足以让人信服。《万壑松风图》距今时间久远,到底是青绿山水还是浅绛设色山水,已很难考证,给研究者留下一个疑问。

(六)传移摹写

由于李唐身历两宋画院,个人的成就,影响力所及,几可视为画史上南北宋之间的承先启后人物。

《万壑松风图》从技法上看,对前人的继承关系是很明显的。明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谓:“李唐善山水,初法李思训,其后变化愈觉清新。”其墨骨和取景构图是师法荆浩、范宽,用笔尤近范宽。拿《溪山行旅图》和此图作比较,其师承关系,一目了然。这幅画技法最精彩之处,是在下段。画家用短条状的皴笔,画出大小不同的岩石。这种笔法显然来自于范宽的雨点皴,但又不像范宽皴笔那么密,那么条理化。并将范宽的点子皴发展为较大的斫刀皴,(图十一)落笔果断、迅疾,山石的方硬、质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昂扬的激情和充沛的力量。所用皴法,短条、刮刀、钉头、雨点俱有,与范宽之画风一脉相承。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中之作“雨点皴”多为湿笔,

但在李唐笔下,并不像范宽那样皆用湿笔、点法浓密、排列有序,而是干、湿笔混用,皴法较范宽更显灵活多变,轮廓线多以中锋行笔,特别强调每笔之两端,形成起始如钉头鼠尾般的效果,中间则坚挺有力。同范宽的作品相比较,此图显然向山水的视觉空间延续方面更近了一步。由此看出,李唐在继承方面是“不局于一家,取众家之长,而为己所用。也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在继承中求变化,方能自成一家。”

至于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从李唐在南宋风格转变后的作品而言的。最早追随李唐的,要数其南渡途径太行山时遇到的萧照,从他的传世作品《山腰楼观图》,(图十二)看得出他处处以乃师为楷模,一点一画都在李唐的窠臼之中,确实酷似李唐。《画继补遗》中有详细记载。其后是人们熟知的刘、马、夏,就连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也受到李唐画法的影响和启示,从其酣畅的泼墨笔法可以看出,来源于李唐的大斧劈皴。(图十三)明代前期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明中期的“江夏派”及明文人画家唐寅等,皆出于李唐一系或受其影响。

李唐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北宋度过的。《万壑松风图》是他南渡前的作品。这幅绢制的整匹巨作,倾注了李唐的心血,可以看出皴法变革的种种迹象。无论从构图上,还是从笔墨技巧上,都是独树一帜的。看过李唐南渡以后的作品,几乎被更新鲜的画风掩盖的《万壑松风图》,只是南宋水墨山水新风尚在北宋画院里的一次尝试。被强化的钉头皴还属于点皴的范畴,但已开面皴——斧劈皴和刮铁皴的先河。可以说《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南渡后作品转变的基础和前提,是由北宋向南宋过渡的桥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六

法的角度研究这幅作品,对我们了解李唐北宋时的画风以及南渡后风格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谢赫“六法”

谢赫六法 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 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谢赫的六法论是怎样论述的,历代又是怎样理解与发展的,这需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释义。谢赫原文和古代的辗转传抄是不标点断句的,后人点句不同,六法的意思也就有了一些区别。但不论哪种点句法,所包涵的基本内容却是大体一致的。对六法原文的标点断句,一般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种标法主要是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

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今人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论及这段文字,认为应作如下读法,方才符合谢赫原意与古文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 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画论中出现类似的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画中人物形象的,后来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的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张庚《浦山论画》)、“气关笔力,韵关墨彩”(黄宾虹《论画书简》)。这已不是谢赫原意,而是后代艺术家、理论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传神一词在顾恺之乃至后人多指人物的面部尤其是眼睛所传达的内在情性,而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

谢赫-六法

谢赫 谢赫作品 谢赫 1.历史人物(画家) 谢赫(公元479—502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事迹不可考。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评价了3世纪至4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 1 艺术成就 ? 2 六法论 ? 3 参考资料 谢赫-艺术成就 谢赫,南齐时代(公元479—502年)的人物画家。他能画时装的妇女。但他的画不如他的理论著作有影响。他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 《古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就是指出了: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这一理论认识的出现是进步的现象。

谢赫的作品 他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顾恺之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言论,以及魏晋以来人们对于人物的鉴赏评论所一致强调的人的精神气质的生动的表现。这些言论是谢赫提倡“气韵生动”的根据。“骨法用笔”主要的是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从古代画论中可见古代画家和评论家对这一点的重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构图。“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也是复制的方法。关于临摹,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技术,是一个画家所必须熟悉的。由此可见,“六法”是古代绘画实践经,提高为理论的。关于“六法”,过去存在着若干混乱的看法。或有意的加以神秘化,例如说:五法可以学,而气韵只能先天的。或者用气韵生动否定其余诸法的必要性,而流为形式主义的掩护。或者把“六法”当作创作实践的技法,用以证明古人的写实技法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诸如此类混乱的看法,都有待用历史观点加以澄清。 谢赫的“六法论”之重要,乃在于他作了这一整理集中的工作。虽然“六法”之间的正确的科学的逻辑的关系没有完全明确起来,然而由于反映了绘画艺术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完整的认识,而此认识既肯定了根据对象造型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理解对象内在性质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笔墨是表现对象的手段。《古画品录》的大部分文字是谢赫评论曹不兴以及他同时代的二十七个画家的作品。他在评论中,把画家分成六品,即六个等级。这一方面也是当时对人品评所采用的方法。对人的评论以精神气质、风度为标准。所以这一分别等第的方法,和“气韵生动”的概念,都和当时评论人的风气有关系的。除画品以外,当时还有《诗品》、《棋品》等,都是借用了评论人物分别等第的方法。谢赫《古画品录》中对于画家的评论的重要意义也在于保留了可贵的史料。在他之后有陈朝姚最的《续画品》,唐朝李嗣真的《后画品》,僧彦悰的《后画录》,这就开始了中国绘画史的最早的著述,至唐代,由张彦远汇集成《历代名画记》。 谢赫-六法论

六法论

“六法论”有哪些内容呢?它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 1.气韵生动:气韵指什么呢?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以前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 2.骨法用笔: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 3.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这可以说是指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 4.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 5.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6.传移摸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核心 六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六法”的基础和核心是以辩证象形思维为特征的天人合一认识论,以及赋予强烈笔墨、色、章法与造型。这些,作为一个艺术体系,它独立于科学之外,表现出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价值和品格。它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同时也将给世界艺术带来极大的启示。

谢赫六法论

谢赫(公元479—502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事迹不可考。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评价了3世纪至4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古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就是指出了: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这一理论认识的出现是进步的现象。 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 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画论中出现类似的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画中人物形象的,后来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的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张庚《浦山论画》)、“气关笔力,韵关墨彩”(黄宾虹《论画书简》)。这已不是谢赫原意,而是后代艺术家、理论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传神一词在顾恺之乃至后人多指人物的面部尤其是眼睛所传达的内在情性,而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质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骨法用笔“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骨法”最早大约是相学的概念,后来成为人们观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语言,在汉、魏很流行。魏、晋的人物品藻,除了“风韵”一类词外,常用的就是“骨”、“风骨”一类评语。“骨”字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骨”、“骨力”乃借助于比喻来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书论上用“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笔阵图》)等,指的是力量、笔力。绘画评论中出现“骨”始于顾恺之,如评《周本纪》:“重叠弥纶有骨法”;评《汉本纪》:“有天骨而少细美”等。这里的“骨法”、“天骨”诸词,还和人物品藻、相学有较多的联系,指所画人物形象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使用“骨法”则已转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当时的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相似)、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这可以由“用笔骨梗”、“动笔新奇”、“笔迹困弱”、“笔迹超越”诸论述中看出。谢赫之后,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这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必然产生的相应的美学原则,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民族风格的完美发展。 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东晋僧肇说“法身无象,应物以形”,是说佛无具体形象,但可以化作任何形象,化作任何相应的身躯。对于画家来说,应物就是刻画出对象的形态外观。这一点,早于谢赫的画家宗炳就以“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画山水序》)”加以说明了。在六法中,象形问题摆在第三位,表明在南北朝时代,绘画美学对待形似、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很重视。但又把它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这表明那时的艺术家已经相当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后代的论者有的贬低形似的意义,有的抬高它的地位,那是后人不同的艺术观念在起作用,在六法论始创时代,它的位置应当说是恰当的。 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说着色。赋通敷、授、布。赋彩即施色。随类,解作“随物”。《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这里的“类”

六法论

“六法论”之气韵生动 摘要:“六法”的提出,为我国造型艺术领域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而具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气韵生动”是“六法”中的第一法,它比较抽象又放在第一位,既是绘画创作的首要目的又是对作品评价的标准。但对“气韵生动”含义的具体解释以及产生气韵的根源,则一向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对这一重要理论进行探讨,对于阐明中国古代画论的真实含义,继承中国文艺理论的优秀传统,以及对当前的绘画创作,都将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气韵生动;六法;理解;影响 南朝梁谢赫著《画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画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评论画家艺术的论著,它与钟嵘《诗品》、庾肩吾的《书品》一样,同是齐梁时期文艺评论和品藻成为一时风气的产物。《画品》在序中首先阐明“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即本书系品评画家艺术高下之著作,又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为“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 “气韵生动”是南齐谢赫在所著《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画有六法”的第一法,是评论一幅作品的最高标准。很长时间以来,因“气韵生动”居于“六法”的第一位又比较抽象,对它含义的具体解释以及产生气韵的根源,未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气韵生动”的含义 “气韵一词,本来是指人的气质、风度等而言”(阮璞《谢赫“六法”原义考》)。“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天地万物生化之本,所谓“精气为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后引申指人的才性气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章、图画之风格、气势等。“生动”二字的涵义,前人亦有很多解释。王微在《叙画》中说“横变纵化,故动生焉”。阮璞

解释:“动字在这里则作名词,其含义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动势之类……”。“生动”是以具体的形式语言,通过具体的形、线、面或色彩等等进行有机的变化组合,形成与作品内在精神相吻合的一种势,也就是与创作者的情感相统一的形式节奏。 谢赫在《古画品录》品评画家时多次谈到“气、韵”。如“颇得壮气,陵跨群雄。”(评卫协)“神韵气力,不逮前贤。”(评顾骏之)“非不精谨,乏于生气。”(评丁光)“体韵遒举,风彩飘然。”(评陆绥)“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评戴逵)关于气有“壮气”、“气力”、“生气”等,看来和一般所谓人的“神气”或内在的“精神”有些近似。但在画论中,或在哲学的范畴中,它们又有所区别。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之中”,就不能以气代之。在某些文献中,虽有时说“气韵”,有时说“神韵”或“神气”,这大多属于泛论,也或有综合二者的含意。一般解释“韵”是指音韵和谐,也常用于描写人物潇洒自然的风度或赞美一件艺术作品清逸优美的格调。在绘画上一谈到“韵”,既有节奏和谐的含义,又自然联系到“雅韵”或“逸韵”;在美学上,正是和“壮美”相对立的“秀美”的范畴。所以谢赫把“气韵”列到“六法”的第一位,既继承并发展、扩大了顾恺之“传神论”的内容含义,适应了当时的审美要求和各类创作题材逐步兴起的需要。 二、“气韵生动”产生的基础条件 与谢赫大致同时的刘勰(约465—约532)在所著《文心雕龙》一书中,不仅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并提出作为构成文章的要素和批评的标准“六观”:“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钟嵘(?—约518)的《诗品》把一百多位诗人分列上、中、下三品,并在他们的名下各有评论。 从南北朝以前的哲学基础看,儒家和道家都谈“气”,重视“气”。《管子》①中以为

复变函数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解答 (一) 1 .设2z =z 及A rcz 。 解:由于32i z e π- = 所以1z =,2,0,1,3 A rcz k k ππ=- +=± 。 2 .设1 21z z = = ,试用指数形式表示12z z 及 12 z z 。 解:由于6 4 12,2i i z e z i e π π - += == = 所以( )646 4 12 12222i i i i z z e e e e π π π π π - - === 54( )14 6 12 2 6 112 2 2i i i i z e e e z e π ππππ+ - = = = 。 3.解二项方程440,(0)z a a +=>。 解:1 244 4 (),0,1,2,3k i i z a e ae k ππ π+= ===。 4.证明2 2 2 1212 122()z z z z z z ++-=+,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证明:由于2 2 2 1212 122Re()z z z z z z +=++ 2 2 2 121 2 122R e () z z z z z z -=+- 所以2 2 2 12 12122()z z z z z z ++-=+ 其几何意义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长平方和等于于两边长的和的平方。 5.设z 1,z 2,z 3三点适合条件:0 321=++z z z , 1 321===z z z 。证明z 1,z 2,z 3是内 接于单位圆1 =z 的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 证 由于 1 321===z z z ,知 3 21z z z ?的三个顶点均在单位圆上。 因为 3 33 3 1z z z == ()[]()[]2 123221121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2 1212z z z z ++= 所以, 12121-=+z z z z , 又 ) ())((1221221121212 2 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3 22121=+-=z z z z

《复变函数论》试题(B)

得分评卷 人 上装订线 院(系)名:班级:姓名:学号:考生类别: 考试日期: 下装订线 复变函数论(B)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答卷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接在试题卷上答题。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字迹要清楚、工整,不宜过大,以防试卷不够使用。 4、本卷共 4 大题,总分为100分。 Ⅰ. Cloze Tests( Points) 1. If ,then . 2. If denotes the circle centered at positively oriented and is a positive integer,then . 3. The radius of the power series is . 4. The singular points of the function are . 5. , where is a positive integer. 6. . 7. The main argument and the modulus of the number are . 8. The square roots of 1+ are . 9. The definition of is .

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10. Log= . Ⅱ.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 Points) 1. If a function is differentiable at a point ,then it is continuous at .() 2. If a point is a pole of order of ,then is a zero of order of .() 3. An entire function which maps the plane into the unite disk must be a constant.() 4. A function is differentiable at a point if and only if whos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are differentiable at and the Cauchy Riemann conditions hold there.() 5. If a function is continuous on the plane and 0 for every simple closed contour , then is an entire function. ( ) Ⅲ. Computations ( Points) 1. Find . 2. Find the value of .

中国画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解衣般礴:未必真有其事,借助虚构故事说明哲理为其目的。说明了绘画创作的特殊性,借绘画的故事表现道家无为,“任自然”的思想,成为后世艺术家的口头禅,强调艺术创作需要更好的表现自我,而不受任何拘束。不仅成为转子哲学的形象化说明,也成为中国画论的重要范畴。屡屡被后人引用。如清初的辉南田在其画礴中就说过“作画需要有解衣般礴若无人之意,然后画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将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 2.笔墨当随时代:语出石涛《大涤子提画诗跋》。傅抱石说:‘思想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笔墨不仅仅是对画家生活,感情的反映,时代变化了,思想也变了,笔墨就反映新的时代,歌颂新的时代和生活。 3.心师造化: 姚最(公元535-602年),是南梁至陈时的画评家,在他的作品《续画品录》中提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性』指的是『现象』。意指对事物外的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彻的认识,用自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这里的『造化』,除了指自然风景外,有多少含有精神层面的『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之义。 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出自唐代的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简单地说”造化“是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

内心的感悟,然后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5.气韵生动:是指把对象的精神生动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6.荆浩山水画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7.谢郝绘画”六法:指南齐谢赫在《中国品录》中总结的绘画创作的六种原则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默写 8.顾恺之画论“六法”:传神、用笔、造型、敷色、结构、制作技巧。 9.“摄情”说:笔墨本无情,不能使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10.南北宗论:是董其昌提出,是文人思潮的一个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由于他“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以后画坛宗派繁兴。画家门户之见得加保,于是有了”正宗邪派”之分,缩小了画家的眼界,沉滞了画法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理论的混乱,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定的消极的影响。 11.庶兔马首之络:明代王履在绘画美学中说道对这句话的见解,意思就是说不要把一个马套驾在任何一个马嘴上,其意思在今天当代艺术中可以说已经失去了它自身存在的意义,纵观当代艺术,抄袭、模仿无处不在,而这归咎一点就是在

复变函数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1.设 z 1 3i ,求 z 及 Arcz 。 解:由于 z 1, Arcz 2k , k 0, 1, 。 3 (z 1 z 2)( z 1 z 2) z 1z 1 z 2z 2 (z 1z 2 z 2z 1) 2 z 1z 2 z 1 z 2 3 第一章习题解 答 (一) 2.设 z 1 i , z 3 1 ,试用指数形式表示 1 2 2 z 1z 2 及 z 1 。 z 2 4 i 6i 1 i i 解:由于 z 1 e 3 4 , z 2 3 i 2e 1 2 2 i i ( )i i 所以 z1z2 e 4i 2e 6i 2e ( 4 6)i 2e 12i i z 1 e 4 1 e (4 6)i i z 2 2e 6 2 5i 1 1 e 12 。 2 3.解二项方程 z 4 a 4 0,(a 0) 。 2k i 解: z 4 a 4 (a 4e i )4 ae 4 ,k 0,1,2,3 。 4.证明 z 1 2 2 z 1 z 2 z 1 z 2 证明:由于 2 2 z 1 z 2 z 1 2 2 z 2 2 z 1 z 2 2( z 1 所以 z 1 z 2 其几何意义是: z 2 ) 2 2 ,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2 2 Re(z 1 z 2) z 2 2Re(z 1 z 2) z 1 z 2 2( z 1 z 2 )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长平方和等于于两边长的和的平方。 5.设 z 1, z 2,z 3三点适合条件: z1 z2 z3 0 z 1 z 2 z3 1 。证明 z 1,z 2, z 3是内 接于单位 圆 z 1 的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 证 由于 z 1 z 2 z3 1 ,知 z 1z 2z 3 的三个顶点均在单位圆上。 因为 所以, z 1z 2 z 1z 2 1 , 所以 z 1 z 2

复变函数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一、 选择题 1.当i i z -+= 11时,5075100z z z ++的值等于( ) (A )i (B )i - (C )1 (D )1- 2.设复数z 满足3 )2(π = +z arc ,6 5)2(π = -z arc ,那么=z ( ) (A )i 31+- (B )i +-3 (C )i 2321+- (D )i 2 123+- 3.复数)2 ( tan πθπ θ<<-=i z 的三角表示式是( ) (A ))]2 sin()2 [cos(sec θπ θπθ+++i (B ))]2 3sin()23[cos(sec θπ θπθ+++i (C ))]23sin()23[cos(sec θπθπθ+++-i (D ))]2 sin()2[cos(sec θπ θπθ+++-i 4.若z 为非零复数,则2 2z z -与z z 2的关系是( ) (A )z z z z 222≥- (B )z z z z 22 2=- (C )z z z z 22 2≤- (D )不能比较大小 5.设y x ,为实数,yi x z yi x z +-=++=11,1121且有1221=+z z ,则动点),(y x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6.一个向量顺时针旋转 3 π ,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对应的复数为 i 31-,则原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 (A )2 (B )i 31+ (C )i -3 (D )i +3

7.使得2 2 z z =成立的复数z 是( ) (A )不存在的 (B )唯一的 (C )纯虚数 (D )实数 8.设z 为复数,则方程i z z +=+2的解是( ) (A )i +- 43 (B )i +43 (C )i -4 3 (D )i --43 9.满足不等式 2≤+-i z i z 的所有点z 构成的集合是( ) (A )有界区域 (B )无界区域 (C )有界闭区域 (D )无界闭区域 10.方程232= -+i z 所代表的曲线是( ) (A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B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C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D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11.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中,不是圆周的为( ) (A ) 22 1 =+-z z (B )433=--+z z (C ) )1(11<=--a az a z (D ))0(0>=-+++c c a a z a z a z z 12.设,5,32,1)(21i z i z z z f -=+=-=,则=-)(21z z f ( ) (A )i 44--(B )i 44+(C )i 44-(D )i 44+- 13.0 0) Im()Im(lim 0z z z z x x --→( ) (A )等于i (B )等于i -(C )等于0(D )不存在 14.函数),(),()(y x iv y x u z f +=在点000iy x z +=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 ) (A )),(y x u 在),(00y x 处连续(B )),(y x v 在),(00y x 处连续 (C )),(y x u 和),(y x v 在),(00y x 处连续(D )),(),(y x v y x u +在),(00y x 处连续

书画理论家一

张彦远 张彦远(815—907年)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出身宰相世家,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著《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 张彦远出生世宦书香之家。高祖张嘉贞,开元年间官至中书令,生平喜收藏书画,善 张彦远 书法,尤长于大字。曾祖张延赏,大历年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亦雅善书画,人称“妙合钟(繇)张(怀瓘)”,墨迹高古。其祖父张弘靖,累官至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太子太师。善书法,“书体三变,为时所称。”亦喜藏书法名画,轴帙满架。自张彦远高祖至祖父,一门三代都官至宰相,故当时号“三相张氏”。其父张文规,官至殿中侍御史,“少耽墨妙,备尽楷模,彦远自幼及长,习熟知见”。张彦远初为左补阙,在大中初年(847年),迁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乾符初年(874年),任大理卿。 张彦远出生在三代相门,钟鸣鼎食的宦族,其家又世代喜好和注意书法绘画的艺术实践和收藏鉴赏,拥有大量的古今字画佳作,几乎可以与皇室的收藏媲美。在这种家庭文化的氛围中,使张彦远在书法及绘画方面,尤其是在书画理论和书画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可是,张彦远用力最勤,笃于成癖的主要还是在书画收藏鉴赏及书画理论、书画史著述方面。他自云:“余自弱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粝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爱好愈笃,近于成癖。每清晨闲景,竹窗松轩,以千乘为轻,以一瓢为倦。身外之累,且无长物,唯书与画,犹未忘情。既颓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观阅。”这段自述真实地反映出张彦远对书画艺术热爱之深和在体验艺术的神奇境界时超然物外的胸怀。 2背景 古代关于绘画艺术的著作,自顾恺之对于前代若干重要画家及作品的论述,谢赫提出“六法”并对于南朝前期画家进行了系统的评论以来,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第一部重要的著作。 张彦远是宰相世家,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曾先后作过宰相,对于绘画和书法都有浓厚的兴趣,张家的世交李勉父子也是身居显职,而且爱好书画。他们和当时的皇室及其他贵族一样,承继了南朝的重鉴赏收藏的传统。这样的社会条件培养了张彦远对于绘画和书法的研究兴趣,他的两部著作:《历代名画记》和《法书要录》分别就绘画和书法搜集了丰富的前代的材料,尤其前一书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是对于中国古代美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贡献。 3著作

复变函数课后习题答案(全)

习题一答案 1.求下列复数的实部、虚部、模、幅角主值及共轭复数: (1) 1 32i + (2) (1)(2) i i i -- (3)13 1 i i i - - (4)821 4 i i i -+- 解:(1) 132 3213 i z i - == + , 因此: 32 Re, Im 1313 z z ==-, 232 arg arctan, 31313 z z z i ==-=+ (2) 3 (1)(2)1310 i i i z i i i -+ === --- , 因此, 31 Re, Im 1010 z z =-=, 131 arg arctan, 31010 z z z i π ==-=-- (3) 133335 122 i i i z i i i -- =-=-+= - , 因此, 35 Re, Im 32 z z ==-, 535 ,arg arctan, 232 i z z z + ==-= (4)821 41413 z i i i i i i =-+-=-+-=-+ 因此,Re1,Im3 z z =-=, arg arctan3,13 z z z i π ==-=-- 2.将下列复数化为三角表达式和指数表达式: (1)i(2 )1 -+(3)(sin cos) r i θθ + (4)(cos sin) r i θθ -(5)1cos sin (02) i θθθπ -+≤≤解:(1)2 cos sin 22 i i i e π ππ =+=

(2 )1-+23 222(cos sin )233 i i e πππ=+= (3)(sin cos )r i θθ+()2 [cos()sin()]22 i r i re π θππ θθ-=-+-= (4)(cos sin )r i θ θ-[cos()sin()]i r i re θθθ-=-+-= (5)2 1cos sin 2sin 2sin cos 222 i i θ θθ θθ-+=+ 2 2sin [cos sin ]2sin 22 22 i i e πθ θπθ πθ θ ---=+= 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5)i - (2)100100(1)(1)i i ++- (3 )(1)(cos sin ) (1)(cos sin ) i i i θθθθ-+-- (4) 23(cos5sin 5)(cos3sin 3)i i ????+- (5 (6 解:(1 )5)i -5[2(cos()sin())]66 i ππ =-+- 5 552(cos()sin()))66 i i ππ =-+-=-+ (2)100 100(1) (1)i i ++-50505051(2)(2)2(2)2i i =+-=-=- (3 )(1)(cos sin ) (1)(cos sin )i i i θθθθ-+-- 2[cos()sin()](cos sin ) 33)sin()][cos()sin()]44 i i i i ππ θθππ θθ-+-+= -+--+- )sin()](cos2sin 2)12 12 i i π π θθ=- +- + (2)12 )sin(2)]12 12 i i π θπ π θθ- =- +- =

从“六法”中得到的启示

从“六法”中得到的启示 摘要: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绘事“六法”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全方面概括了造型、用笔、用色多个方面,由其发展出多个绘画理论。本文以六法论为主线,试探讨创作过程中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六法论谢赫笔墨线性象形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的象形文字的发展,到之后发展在器皿用具上做画,直至纸上、绢上绘画的出现,历经千年,因而中国绘画的品评画论也是博大精深。自东周开始,农耕文明得到大力发展,人们开始有了固定的住处,有了完整的家族制度,人物开始被作为主体描绘。自两汉以来,中国画发展的主体为人物绘画,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品评准则。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南朝著名画家谢赫从以往人物画实践中总结的“六法论”。 所谓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就人物而言是指人物的风范神态,与风景花鸟来说则是指优美的韵味意境,是绘画者思想高度的表露。“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品评标准,也是“六法”的精髓。二曰“骨法用笔”,“骨法”指的是形象的结构,强调在用笔的过程中“笔”的力度。其中“线”是中国画独特的造型语言,早期中国绘画主要是以

人物画为主,人物的结构衣纹都用线条来描绘,线条不仅要表现人物的外在结构,还需要表现出人物的神情。三曰“应物象形”,绘画是造型的艺术,如果没有了形准,也就很难提及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了。四曰“随类赋彩”,字面意思而言就是在作品定稿之后根据对象本身在大自然中的颜色 进行上色。五曰“经营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构图。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观察方式截然不同,构图自然也不同。西方绘画重写实,提倡焦点透视法,往往采用近大远小与光影变化的画法。而中国“乘物游心”的传统思想直接反映到了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中去。比如“三远法”中的平远、高远、深远,将千里江山收于画卷之内,正可谓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六曰“传移模写”,“传模”是指通过临摹古人的绘画作品学习其技法,移写则是在掌握技法之后融汇自己的写生心得进行再创作。 可见“六法论”将用笔、构图、设色、形神之法的精髓用短短数语精炼概括了出来,也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品评中国画的准则。由于“六法论”的影响,隋唐五代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人物画家。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都无疑是“六法论”最好的体现。顾恺之在《画论》与《魏晋胜流画赞》中虽然也谈及了用笔、用墨、形神之法,终不及“六法”来的简明扼要、字字珠玑。 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已经高度概括的绘

《复变函数论》试卷一

《复变函数论》试卷一 一、填空(30分) 1. 将复数()πααα≤≤+-=0sin cos 1i z 化为三角表示式,则=z 把它化为指数表示式,则=z 2.=+i e π3 ,()i i +1的辐角的主值为 3. =z 0是()44sin z z z f =的 阶零点. 4.0z 是()z f 的()1>m m 阶零点,则0z 是 () z f '1 的 阶极点. 5.已知()()2323cxy x i y bx ay z f +++=为解析函数, 则___________________===c b a 6.方程0273=+z 的根为 , , 二、简要回答下列各题(15分) 1. 用复数i 去乘复数i +1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 函数()z f 在0z 解析有哪几个等价条件? 3. 设函数()z f 在单连通区域D 内处处解析,且不为零,C 是D 内的任一简 单闭曲线,问积分()() dz z f z f c ? '是否等于零,为什么? 三、计算下列积分(16分) 1. c zdz ?,c 是从点1i -到点1i +的有向直线段 2. 20 2cos d πθ θ +? 四、(12分) 求函数() 1 1z z +在圆环112z <-<内的洛朗级数展开式.

五、(12分) 证明方程24290z z ++=在单位圆1z =内及其上无解. 六、(15分) 求映射,把带形区域0Re 2z <<共形映射成单位圆1w <,且把1z =映 射成0w =,把2z =映射成1w =. 《复变函数》试卷二 一、填空题(20分) 1. -2是 的一个平方根 2. 设2 1i z --= ,则,=z Argz = =z Im 3. 若2 2z z =,则θi re z =满足条件 4. =z e e ,() =z e e Re 5. 设1≠=θi re z ,则()=-1ln Re z 6. 设变换βαβα,,+=z w 为复常数,则称此变换为 变换,它是由 等三个变换复合而成. 7. 幂级数∑∞ =1 2n n n z n 的收敛半径=R 8.函数 b az +1 在0=z 处的幂级数展开式为 ,其收敛半径为 9.变换z e W =将区域π<

张彦远《论画六法》(附译文)

张彦远论画六法(译文) 昔日谢赫说:“画有六法,一是气韵生动,二是骨法用笔,三是应物象形,四是随类赋彩,五是经营位置,六是传模移写。自古以来绘画的人很少能六者兼得其妙。” 张彦远试论之曰:古代的画,往往放弃对象的形貌之似而推尚画的风骨气韵,从形似之外去追求画的意境,此中奥妙难以与俗人说清楚。现在人的画,即使得到形貌之似,但是气韵不能产生。通过气韵来讲求作画,则形似已经包含在里面了。上古时代的画,笔迹简略意味清淡,但典雅纯正,顾恺之,陆探微之流画家的画就是这样的;中古时代的画,细密精致而光彩焕发,展子虔、郑伯仁之流的画就是这样的。近代的画,焕然光灿而追求六法完备;现在之人的画,错综杂乱,没有一定宗旨,许多画匠的画都是这样的。 象物之形当然在于形似,而形似必须保全事物的风骨气韵,形似和骨气,都以立意为本,但归根结底又在于用笔,所以善画者多善书法。既然如此,那么,古代的嫔妃臂细而胸束,古代的马嘴尖而腹细,古代的台阁肃然耸立,古代的服饰容与拖曳,所以古画不只是变态,而是具有特别的意义,也可能是因为物象本身有所不同。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没有生动之态可以比拟,没有气韵可以追求,特别重要的就只是构思位置和处理好向背阴阳关系。顾恺之说:“画人最难,其次是山水,再次是狗、马,而台阁是有一定形状之器,更容易画。”此话得其要领。至于鬼神人物,具有生动之态可以表现,必须画出神态气韵之后才算完全,如果气韵不周全,只是白白表现其形似;如果笔力不遒劲,只是徒然善于涂抹色彩,可以说是不好的。所以韩湟说:“画狗马难,画鬼神易。狗马乃是民众常见之物,而鬼神乃是谲怪之形。此言得其道理。至于经营位置,则是绘画的整体枢要。自顾恺之、陆探微以来,画迹很少保存,全面考察之,只有吴道玄的画,可称得上六法俱全,包罗万象,好象是神仙假手于他,完全达到了造化之妙。所以他的气韵雄伟之状,几乎在缣素之画纸上难于容纳,他的笔迹磊落峻伟,于是纵意发挥于墙壁之上,但他的小画又特别稠密,这真是神异。至于传模移写,乃是画家微不足道之事。然而现在画画的人,稍微善于写貌,获得形似,却没有应有的气韵;具现事物的色彩,却失去应有的笔法,怎能称为画呢。呜呼,现在的人画画不得当啊! 宋朝顾骏之,常构筑高楼,用做绘画的处所,每次登上楼则去掉楼梯,家里人很少见到他。若是当时景象融洽而晴朗,他就含毫作画,如若田地阴森凄惨,则不操笔。现在的绘画之人,笔墨和灰尘相混,颜料和泥沙相杂,白白粘污绢素,怎能说是绘画呢?自古善于绘画的,莫不是士大夫世家贵族,隐逸之士、高超之人、名声大振、妙绝一时,传美名于千年,而非里巷鄙陋俗贱之人所能为。

第二学期 复变函数论期末试卷A

黄冈师范学院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课程:复变函数论 考核类型:考试A 卷 考试形式:闭卷 出卷教师: 考试专业:数信学院数教 考试班级:数教200701-02班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复数i z 45-=,则=2Re z ( ) A 、40 B 、9 C 、-40 D 、-9 2、关于复数z ,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2z z z = B 、)Im()Re(iz z = C 、z Argz arg = D 、z z sin )sin(-=- 3、已知xy i y x z f 2)(22+-=,则)(z f ''是( ) A 、2 B 、y x 22- C 、2z D 、0 4、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0cos 111z dz z B 、02111=?=dz e z z z C 、??=dz z f k dz z kf )()( D 、? =z z e dz e 5、下列级数收敛的是( ) A 、∑∞ =+1)21(n n i n B 、∑∞=??????+-12)1(n n n i n C 、∑∞=02cos n n in D 、∑∞=+o n n i )251( A 卷 【第 1 页 共 2 页】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2(i Arg ____________; 2、函数z e z f =)(是以 _______为基本周期; 3、幂级数∑∞ =12n n n z 的收敛半径R=____________; 4、函数()z z f cos =在0=z 处的泰勒级数是_________ ; 5、计算积分?==1||1 2 z z dz e 二、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几何上,θi re z =与)2(πθk i re z +=表示同一个复角.( ) 2、当复数z=0时,则有0=z 和0arg =z .( ) 3、可导函数一定处处连续,连续函数不一定处处可导.( ) 4、若)(z f 在区域D 内解析,则)(z f 在D 内存在无穷阶导数.( ) 5、收敛级数的各项必是有界的.( ) 三、 计算及证明题(8+8+10+12+12,共50分) 1、若0321=z z z ,则复数321,,z z z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8分) 2、已知解析函数iv u z f +=)(的虚部为222121y x v +- =,且0)0(=f ,求)(z f (8分) 3、已知c 为从z =0到z =2+i 的直线段,求?dz z c 2(10分) 4、将z e z -1在0=z 处展成幂级数(12分) 5、将函数2 )(+=z z z f 按1-z 的幂展开,并指出它的收敛范围.(12分) A 卷 【第 2 页 共 2 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