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掌腱膜挛缩症培训课件

掌腱膜挛缩症培训课件

骨科常用的名词术语及体征

骨科常用的名词术语及体征 高尔夫球肘(Golfer's elbow) 即肱骨内上髁炎,是由于肘部过度活动引起肘部屈肌附着处疼痛。 Cobb角 Cobb角是用来测量脊柱弯曲的度数。根据X线片确立中立椎体后从弯曲的上、下两端椎各画一条平行于椎体终板的直线, 再各画一条垂直于以上两条直线的第二条直线, 此后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Cobb角的测量值。 DDD(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 手内肌阳性手(intrinsic-plus hand) 手内肌挛缩或作用增强表现,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屈曲,近指间关节过伸,远指间关节屈曲或过伸,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脑瘫或者臂丛神经损伤。 手内肌阴性征(intrinsic-minus hand) 尺神经损伤时出现手内肌麻痹的表现,爪形手,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手指不能内收外展。 肩关节不稳定(shoulder instability,SI) 肩关节不稳定指创伤或非创伤引起的向前方、前下、下方、后下、后方及前上方单向或多向脱位、半脱位。手的功能位 腕背屈20-35,拇指外展、对掌,其他手指略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侧指间关节微屈曲,相当于握小球的体位。是手能够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 Ankylosing Spondylitis(强直性脊柱炎) 是脊柱的慢性炎症,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和畸形。属于血清阴性反应的结缔组织疾病。 Apley grind test (Apley 研磨试验) 病人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使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若外旋产生疼痛,提示为内侧半月板损伤。此后将小腿上提,并作内旋和外旋运动,如外旋时引起疼痛,提示为内侧副韧带损伤。 Brown-Sequard syndrome (脊髓半切征) 指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Codman triangle (comdan 三角) 恶性骨肿瘤顶起骨膜,在骨膜下产生新骨,这种X线片上见到的三角形骨膜反应阴影称为comdan 三角。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 是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压所引起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受压,患手3个半指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严重时手指活动障碍,鱼际肌萎缩。病因有腕横韧带增厚、局部骨折脱位、腱鞘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腱鞘囊肿等。 异位骨化(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 是指发生于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的现象,它可发生于脊髓、大腿、肘关节损伤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骨科损伤控制学(Damage control of orthopaedics, DCO) 此概念提出于1993年,旨在针对于损伤的稳定和控制,减少外科手术操作的额外负担,避免患者因为“二次打击”引起身体情况的恶化。骨科损伤控制学强调使用微创手术操作理念,例如外固定支架固定,有限切开内固定等。另外,骨科损伤控制学关注于出血的控制,软组织损伤的处理,骨折的临时固定,从而避免对于患者造成额外的损伤。 Bohler角

乡镇卫生院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培训课件

XX卫生院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指导和规范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与生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按照快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密控制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救治病人、减少死亡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X县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片区内发生的甲类、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对公众健康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成立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办公。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XX片区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和处置,协调片区传染病疫情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二、应急联动 本院各相关科室及片区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预案要求,在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信息、应急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部门联动、区域联动、上下联动的应急机制,实现卫生应急资源合理调度,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反应灵敏,疫情处置高效,有效控制疫情造成的危害。

第三章预防、监测、报告与预警 一、预防 各相关科室和医疗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管理的方针,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片区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及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做好疾病控制日常管理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减少各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监测 (一)监测机构 XX卫生院负责XX片区的传染病监测、协助忠县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运送工作。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报告信息。 (二)监测内容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监测的其他传染病。 (三)监测网络 在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构架下,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体系,落实村卫生站信息报告制度。 三、报告 积极倡导和鼓励公民、法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和举报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隐患及有关线索,并对有功人员向上级报告予以奖励。各单位和人员报告的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客观、真实,不得缓报、谎报、瞒报、漏报。 (一)责任报告人 所有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和时限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疑似传染病疫情,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立即向XX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报告。 XX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后,要立即调查核实并向医院领导报告,经初步核实后属重

先天性小指弯曲 kirners deformity(kirner畸形)

先天性小指弯曲Kirner's deformity(Kirner畸形) 先天性小指弯曲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小指最常见,其次为中指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如发生在拇指,畸形位于掌指关节,称之为扣拇手(thumb -clutched hand)或先天性钩手(congenital clasped hand),中文也称为拇指内收屈曲挛缩。1927年,Kirner最先报道了一种小指末节骨屈曲畸形的病例,故称为Kirner畸形。【同义名】屈曲指(campylodactyly);钩状小指(crooked little finger);下垂指(dropped finger);钩形指(doingtcrochu);远端指节异常;对称性小指末节弯曲(家族性);Kirner综合征。【病因】目前尚不明。但多数学者认 为与遗传有关,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种畸形有很强的遗传倾向,常可合并其他畸形综合征,如Freeman—Sheldon 综合征、眼牙指综合征、口指面综合征。病人小指指浅屈肌异常,无肌腹或发育不良,蚓状肌止点异常、近指间关节背侧伸肌腱发育缺陷、掌侧皮肤短缩、皮下组织存在纤维层等,都是造成畸形的原因。【临床表现】多数患儿幼年发现无痛性软组织肿胀,生长期明显加重,病程缓慢进展。逐渐表现为两侧指末节比其他四肢末节明显变细,并向掌侧桡侧屈曲。除以上变化外,无任何其他不适。X线表现为小指末节骨密度增高,变细,并向掌侧桡侧弯曲,可出现关节半脱位、脱位。可以合并其他畸形表现。Kirner曾报道双侧小指屈曲伴

有末节指骨外翻畸形,同时合并有其他骨骼肌肉畸形的病例。【诊断】由于本病具有独特症状和X线表现,一般不难诊断。多在进行其他疾病检查时偶尔发现。临床上应与多发 关节挛缩、掌腱膜挛缩、尺神经麻痹、蜘蛛指挛缩症、桡侧轴旁半肢伴发的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等鉴别。【治疗】早期 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牵引、按摩、弹性夹板固定。但多数报道非手术治疗仅极少数患儿畸形得到改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畸形复发者,可手术矫形。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包括指浅屈肌腱切断、关节囊松解、软组织松解植皮、指浅屈肌腱移位等手术方法。

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体会(附6例报告)

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体会(附6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12-05T14:42:59.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侯培利 [导读] 掌腱膜挛缩症是由于掌腱膜的增生和挛缩引起的远端手掌和手指的屈曲畸形,又称Dupuytren挛缩。 侯培利(郯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山东郯城 276111) 【中图分类号】R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108-02 掌腱膜挛缩症是由于掌腱膜的增生和挛缩引起的远端手掌和手指的屈曲畸形,又称Dupuytren挛缩。此病在欧美多见,国内少见,我院自1996年至今共收治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6年至今,共收治6例掌腱膜挛缩病人,其中男4人,女2人。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平均43岁。5例是农民,1例学生。右手5例,左手1例。病变部位:环指3例中指2里,小指1例。病程3个月-3年。治愈5例,一例功能改善效果不明显。 临床表现 纵行纤维条索2条,手指屈曲挛缩3例,手掌皮下结节1例,伴有手指麻木1例。3例手掌有外伤史,余均无外伤史或家族史。1例有20年糖尿病史。1例误诊为尺神经损伤,1例误诊为狭窄性腱鞘炎,均经手术证实为掌腱膜挛缩症。本组6例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5例实行掌腱膜部分切除,1例为全部切除。随访时间:3个月~15年,痊愈4例,好转2例。 讨论 病因: 病因不明,但其发病与种族,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欧洲高加索白人患此病较多,亚洲人较少,黑人罕见,男性多于女性,约为4:1。多发生在中年或老年,平均年龄在50-60岁以上。遗传遗传因素明显。本病可能与全身素质有关,某些疾病如痛风、风湿病、癫痫、糖尿病、肝病以及大量饮酒者,常伴有掌腱膜挛缩。半数患者常为双侧性,个别病例同时有蟅腱膜挛缩或阴茎海绵体筋膜挛缩。Dupuytren认为本病由外伤引起。但Noble提出生化平衡失调可能是引起本病的原因。 病理: 镜下观察,病变处皮肤角化层显著,棘状细胞层变薄,真皮乳突消失。早期结缔组织中有圆形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晚期只有致密的瘢痕组织,脂肪及皮肤的深层组织被挤压渐消失。Bazin的研究表明,在挛缩掌腱膜中含有增多的Ⅲ型胶原。 临床表现: 发病早期,常在换纸掌指关节平面掌侧皮肤出现小结节,皮肤增厚,皮下逐渐形成挛缩带,远侧掌横纹附近产生皮肤皱裿,并呈现月牙状凹陷。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掌指关节和进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而远侧指间关节很少受累。病变皮肤失去原有的弹性,变得粗厚硬韧,与深面之挛缩的掌腱膜紧密粘连。最常受累的手指是环指,其次是小指,再次是中指,示指受累较少,拇指更少。约半数为双侧患者,病程进展大多数缓慢,少数发展较快。McIndoe将本病分四期:Ⅰ期仅有掌腱膜结节而无手指挛缩,功能正常。Ⅱ期1指或数指有小挛缩,或可触到条束而无真正的挛缩,手掌皮肤有小凹形成。Ⅲ期多个手指挛缩,皮肤广泛受累,但指关节仍正常。Ⅳ期受累手指关节已有继发性改变,手内肌受累而使手指末节指骨背伸障碍,若纤维变性向四周扩散,可使手指外斜,产生冻结指,此期功能常不能恢复。本组按此分期:Ⅰ期1例,Ⅱ期、Ⅲ期各2例,Ⅳ期一例。本组治疗失败者属Ⅳ期。 诊断 本病诊断不难,但应与一般瘢痕挛缩、屈腱短缩、手部先天性挛缩、痉挛性挛缩、植入性表皮样囊肿等鉴别。 治疗: (一)保守治疗:对Ⅰ期患者可先期给予物理疗法、激素局部注射,有时可使早期结节消失。 (二)手术治疗: 1.掌腱膜皮下切断术,适用于掌腱膜索条状挛缩,。本法操作简单,但术后复发率高;且因皮下分离广泛易引起术后血肿、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不宜采用。 2.掌腱膜部分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掌腱膜索条状挛缩并以累及手指、近侧指间关节有挛缩者,或老年患者。本组6例患者均采取此法,最初4例中有2例(Ⅲ期患者)术后3年复发,与术后感染及病变严重、手术松解不彻底有关。总结经验,最近2例患者在切除掌腱膜后掌横纹处的切口不鏠,开放,其它伤口均一期缝合,切口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后加压包扎,术后隔日换药,鼓励患者作伸屈手指活动,术后3-4周伤口均愈合良好,1年后复查掌部皮肤柔软、无结节手指功能正常。应用手掌开放技术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的方法。值得借鉴。 3.掌腱膜全切除术,适用病变范围较大,功能障碍明显的年轻患者。切除所有挛缩的掌腱膜和正常的掌腱膜,包括手掌部的腱膜和延伸致手指部的腱膜以及向掌深面发出的筋膜隔。本组患者均未采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等.主编.《实用骨科学》掌腱膜挛缩症,人民军医出版社. [2]王树寰,等.北京积水潭医院.《受外科学》,掌腱膜挛缩症.

指掌侧推进皮瓣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一)

指掌侧推进皮瓣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一) 摘要:目的介绍指掌侧推进皮瓣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的新术式。方法临床应用该方法10例15指,均在患指及其近侧手掌设计皮瓣,皮瓣在近侧于掌部位形成V-Y推进成形,手掌皮瓣可随手指伸直推进到指掌侧,血管神经挛缩轻者通过自身牵伸延长增加长度,重者通过切断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解决其短缩问题。该组畸形重者远、近指间关节均属屈曲接近90°、皮肤近端推进距离最长达3cm。结果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患指均可充分伸直,患指被动屈伸活功好,经康复锻炼或二次手术松解主动活动均恢复满意,指掌侧皮肤质地好,患指皮肤感觉正常。结论该术式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对于手掌及指掌侧皮肤无瘢痕区或瘢痕区较轻的手指屈曲挛缩畸形是一个良好选择。 关键词指屈曲挛缩外科皮瓣 手指屈曲畸形在临床上较常见,原因大多为指掌侧的创伤、烧伤、伤后固定不当、感染等引起瘢痕挛缩所致,其手术矫正伸直后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上修复缺损的方法很多,如植皮、局部成形、局部或远位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等,各有其局限性及适应症。我们自2005年2月应用了一种新手术方法——指掌侧推进皮瓣法,皮瓣近侧在手掌部位形成V-Y推进皮形,将手掌皮肤推进到指掌侧,筛单有效地解决了指掌侧皮肤软组织不足的问题,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组10例15指,男6例8指,女4例7指。年龄12-50岁。示指5指,中指3指,环指4指,小指3指。指掌侧创伤或感染挛缩6例8指,烧伤瘢痕挛缩3例5指,掌腱膜挛缩症1例2指。病程最短1年,最长9年。患指各关节均呈不同程度屈曲挛缩畸形,以近侧指间关节为主,被动伸指(MP+PIP+DIP)-180°-120°,患指掌侧皮肤基本正常8指,轻微瘢痕化7指,掌侧皮肤长度较健侧短缺1-3cm。X 线检查骨关节发育均无明显畸形。1.2手术方法 1.2.1皮瓣设计及切取测量患肢及对应健指掌侧皮肤长度,在患指及其近侧手掌设计皮瓣。取中近节指侧方正中直切口或锯齿形切 口,通过指蹼向近侧延长,手掌部皮瓣宽度应和指掌侧皮瓣宽度一致,皮瓣近侧至指端长度同健指掌侧长度,皮瓣继续向近侧延续为三角瓣,其尖端呈30°-45°角,根据手纹方向可适当偏斜。切开皮肤,锐性分离皮下组织,双极电凝仔细止血,自双侧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背侧,屈肌腱鞘表面解剖入路,游离时将双侧固有血管神经一均包含在皮瓣内,同皮瓣一并掀起,指背神经及较大的神经关节支作干支分离后保留,背侧动脉分支向远侧游离保留或结扎,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解剖操作。近侧均解剖至指掌侧总神经及掌线弓。最终将包含双侧固有血管神经束的皮瓣自近侧至远侧指间关节全部掀起。 1.2.2屈肌腱及滑车的处理解剖松解浅深屈肌腱以利伸直关节,肌腱及滑车缺损者一期重建。有2例滑车缺损者重建了两个滑车,在近节指骨中远平面,近侧滑车最远部,一在中节指骨中央,为防止弓弦状

关于手的资料

关于手的资料 手:最早的象形文字""中特别突出掌纹,因而写作""后来人们根据实际特点突出了手指的形态,写作""。最后又突出了其中竖写的一笔""而成了今天我们所用的表示五指长短不一的"手"字。正如谚语所言"十指之中,有长有短"。另外"手"还是十分有用的字根。"手"的变种"才"和""是十分常见的形旁。 手是人最灵巧的器官之一,有着丰富的神经和感受器。 直立行走将人手从爬行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更多地操作工具。甚至制造工具。 这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指纹||指(趾)甲||指骨 手掌 (一)表面解剖 1.三条腕横纹腕近侧纹平尺骨头;腕中纹不恒定,约平尺、桡骨茎突;腕远侧纹相当腕中关节线,适平屈肌支持带的近侧缘,其中点正对掌长肌腱隆起,是正中神经人掌处。 2.三条腱隆起当用力握拳、屈腕时,腕前可见三条纵行肌腱隆起。掌长肌腱居腕前中线,其深面有正中神经,其桡侧为桡侧腕屈肌腱;该腱与桡骨茎突之间有桡动脉,是常用诊脉的部位;尺侧腕屈肌腱居最内侧,其末端止于豌豆骨。 3.三条掌纹鱼际纹斜行干鱼际尺侧,其深面有正中神经通过。掌中纹斜行,型式不一,其桡侧端与鱼际纹重叠;该纹与掌中线的交

点,标志掌浅弓的顶点。掌远纹横行,适对第3~5掌指关节的连线。少数人,此线与掌中纹连成一线,称“通贯手”。(二)浅层结构1.皮肤与浅筋膜腕前区皮肤及浅筋膜薄而松弛,有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掌支,以及前臂内、外侧皮神经的分支分布。掌部皮肤厚而坚韧,角化层较厚,无毛囊及皮脂腺,但汗腺丰富。浅筋膜在鱼际和小鱼际处较薄,但掌。已处致密,由纤维隔将皮肤与掌腱膜紧密相连,分隔皮下组织成无数小叶,浅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穿行其间。 2.浅血管、淋巴管及皮神经浅动脉分支细小,数目多,且无静脉伴行。浅静脉及浅淋巴管多吻合成网。尺神经掌支、正中神经掌支和桡神经浅支分别分布于掌内侧1/3、外侧2/3和鱼际外侧部皮肤,彼此间分布互有重叠。 3.掌短肌位于小鱼际近侧部的浅筋膜内,属退化的皮肌,受尺神经浅支支配。具有固定浅筋膜、保护深面尺神经血管的作用。(三)深层结构 1.筋膜与肌肉(1)腕部深筋膜:为前臂深筋膜在腕前区的延续,并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 1)屈肌支持带:是腕前深筋膜增厚形成的扁带,厚而坚韧。桡侧附着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的结节;尺侧附着手豌豆骨和钩骨钩;近侧续前臂深筋膜;远侧连掌腱膜。其近侧缘位于腕远侧横纹深方。它与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掌长肌腱、尺神经和尺动脉经屈肌支持带浅面入掌;指浅、深屈肌腱及其滑膜鞘,拇长屈肌腱及其滑膜鞘和正中神经均经其深面入掌;桡侧腕屈肌腱穿过屈肌支持带在大多角骨附近

第九章 腕及手部检查

第九章腕及手部检查 第一节腕及手部的物理检查 一、问诊对腕、手部疼痛患者应注意询问以下几点:(1)问疼痛的部位。(2)腕、手部不适感出现的时间及加重时间,不适感是否为持续性。(3)加重疼痛的动作与姿势。(4)生活、工作及运动对腕、手的影响。(5)昼夜节律变化对不适感的影响。(6)有无其他疾病,如糖尿病、中风、痛风、关节炎及全身结缔组织病等。 (7)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可能引起手部的症状,因此还应注意询问整个上肢及颈部的情况。 二、视诊(一)肿胀 1.关节肿胀 (1)腕关节肿胀:表示病变侵及关节囊、滑膜或腕骨。常见原因及其特点是: 1)腕关节结核:多为单侧腕关节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以腕背最明显,晚期可产生窦道。 2)风湿性关节炎:多为数个关节同时受累,常是对称性,急性发作时其肿胀也呈梭形,多以腕背桡侧明显,晚期则发生关节畸形与强直。 3)腕关节损伤:关节呈弥漫性肿胀,受伤处常有明显压痛。 (2)鼻烟窝肿胀:鼻烟窝在腕部桡侧,窝底为舟骨。因此,若该处肿胀伴有明显压痛时,多为腕舟骨骨折。 (3)腕背正中肿胀:见于月骨缺血性坏死、软组织损伤、伸指肌腱腱鞘炎。 (4)腕背尺侧肿胀:见于腕尺侧副韧带损伤或三角软骨损伤。 (5)掌指关节肿胀:常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扭伤所致,少数为结核性病变。 (6)指间关节肿胀:常见于近侧指间关节,关节肿胀呈纺锤状,伴轻度屈曲。若肿胀仅限于1~2个关节,且关节两侧有压痛时,表示侧副韧带损伤或断裂;如为多个指间关节同时受累,常属类风湿性关节炎。 2.软组织肿胀有些疾病或损伤,主要累及腕和手部的软组织,常见的原因及 其肿胀特点如下: (1)创伤:腕与手部受外伤或手术后,腕部、手背及手指便会发生弥漫性肿胀,以手背肿胀最为明显,严重者表现为凹陷性水肿或血肿。 (2)手指腱滑囊结核:发生腱滑囊结核时,滑囊增厚并形成结核性肉芽组织和渗出液,使整个腱滑囊鞘明显肿胀。在掌面的滑囊结核,由于腕横韧带的约束,肿胀在手掌面和腕屈面最显著,形似“葫芦状”肿胀(图9 -1)。若在腕部肿胀处加压,则在手掌面肿胀部位感到波动感,反之亦然。在背面,由于受到腕背韧带和前臂深筋膜的约束,肿胀在腕背显著。由于滑囊内肌腱的粘连与坏死,手指屈伸运动常受限制,晚期还可产

手外科诊疗的指南

手外科诊疗指南

目录 第一章手部皮肤损伤 第二章手部骨关节损伤 第三章手部肌腱损伤 第四章掌腱膜挛缩 第五章前臂及手筋膜室间隔综合征及缺血性肌肉挛缩第六章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卡压 第七章手、臂部血管性疾病 第八章肢(指)体离断伤 第九章前臂、腕、拇、手指缺损 第十章手部感染性疾患 第十章手部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十二章手部肿瘤 第十三章手部先天性畸形 第十四章手部的其它疾病

第一章手部皮肤损伤 第一节手部开放性损伤 手与外界的接触最多也最频繁,从而易受伤害。手部损伤的防治是外科领域内的重要课题。特别必须强调对复杂的急诊手外伤的早期处理,对这类损伤,必须持积极态度。如果早期处理正确常可避免再做二期手术。如果损伤严重不能在早期进行修复,也应在早期手术时尽量为晚期修复创造条件。 【临床表现】 手部损伤依损伤类型表现的特点如下: 1. 压砸伤对骨支架的破坏和软组织损伤均较严重,伤口多呈不规则形状,神经、血管、肌腱的连续性存在,但有挫伤,手内在肌损伤严重。此类损伤处理比较困难, 伤手多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 2. 切割伤伤口多比较整齐,常造成肌腱、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依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可表现出相应的功能障碍。 3. 撕脱伤常引起指背、手背皮肤撕脱或手指、全手皮肤的套状撕脱,深部组织裸露或损伤。有深部组织损伤者,预后较差。 4. 刺伤、子弹贯穿伤此类损伤的特点为伤口不大,可伤及深部组织,必须仔细地检查,结合局部解剖,作出正确判断,避免遗漏。 5. 绞扭伤轻者只有皮肤撕裂伤,偶尔有骨折,早期常被忽视,数小时后由于出血或水肿可造成严重肿胀。严重时多造成皮肤撕脱,神经、肌腱扭转牵拉,肌肉及血管床广泛破坏,严重骨折,肢体离断等。此类损伤很难处理。 6. 爆炸伤常造成手掌侧不规则皮裂伤,组织损伤严重,可致屈指肌腱自抵止部断裂,亦可造成多个手指缺损。伤口污染严重,并存有大量异物。 【诊断要点】 1. 询问受伤经过,了解致伤物、受伤机制及损伤性质的特点,结合局部解剖知识,临床检查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 2. 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3. 手部苍白、手指不饱满、毛细血管无充盈表明无血运或血运不良,提示血管损伤。局部皮肤苍白、毛细血管无充盈表示此处皮肤无血运或血运不良。 4. 手部畸形提示骨折或关节脱位。 5. 手部伸屈活动检查,确定伸屈肌腱有无损伤。 6. 手部感觉检查,确定有无神经损伤。 7. X线检查:手部正斜位,腕部正侧位检查,了解骨折脱位情况。必要时做CT佥查。

手外科诊疗指南

手外科 诊疗指南 目录 第一章手部皮肤损伤 第二章手部骨关节损伤 第三章手部肌腱损伤 第四章掌腱膜挛缩 第五章前臂及手筋膜室间隔综合征及缺血性肌肉挛缩 第六章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卡压 第七章手、臂部血管性疾病 第八章肢(指)体离断伤 第九章前臂、腕、拇、手指缺损 第十章手部感染性疾患 第十一章手部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十二章手部肿瘤 第十三章手部先天性畸形 第十四章手部得其它疾病 第一章手部皮肤损伤 第一节手部开放性损伤 手与外界得接触最多也最频繁,从而易受伤害。手部损伤得防治就是外科领域内得

重要课题、特别必须强调对复杂得急诊手外伤得早期处理,对这类损伤,必须持积极态度、如果早期处理正确常可避免再做二期手术。如果损伤严重不能在早期进行修复,也应在早期手术时尽量为晚期修复创造条件、 【临床表现】 手部损伤依损伤类型表现得特点如下: 1。压砸伤对骨支架得破坏与软组织损伤均较严重,伤口多呈不规则形状,神经、血管、肌腱得连续性存在,但有挫伤,手内在肌损伤严重、此类损伤处理比较困难,伤手多遗留严重得功能障碍。 2.切割伤伤口多比较整齐,常造成肌腱、神经、血管等组织得损伤,依据损伤得不同部位可表现出相应得功能障碍、 3.撕脱伤常引起指背、手背皮肤撕脱或手指、全手皮肤得套状撕脱,深部组织裸露或损伤。有深部组织损伤者,预后较差、 4.刺伤、子弹贯穿伤此类损伤得特点为伤口不大,可伤及深部组织,必须仔细地检查,结合局部解剖,作出正确判断,避免遗漏。 5.绞扭伤轻者只有皮肤撕裂伤,偶尔有骨折,早期常被忽视,数小时后由于出血或水肿可造成严重肿胀、严重时多造成皮肤撕脱,神经、肌腱扭转牵拉,肌肉及血管床广泛破坏,严重骨折,肢体离断等。此类损伤很难处理、 6.爆炸伤常造成手掌侧不规则皮裂伤,组织损伤严重,可致屈指肌腱自抵止部断裂,亦可造成多个手指缺损、伤口污染严重,并存有大量异物。 【诊断要点】 1.询问受伤经过,了解致伤物、受伤机制及损伤性质得特点,结合局部解剖知识,临床检查等,进行全面得分析判断。 2.注意病人得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得变化、 3.手部苍白、手指不饱满、毛细血管无充盈表明无血运或血运不良,提示血管损伤。局部皮肤苍白、毛细血管无充盈表示此处皮肤无血运或血运不良。 4。手部畸形提示骨折或关节脱位。 5。手部伸屈活动检查,确定伸屈肌腱有无损伤、 6、手部感觉检查,确定有无神经损伤。 7.X线检查:手部正斜位,腕部正侧位检查,了解骨折脱位情况。必要时做CT检查。 8.术中经清创后,根据解剖顺序,再次仔细检查损伤情况,验证急诊时得诊断,以避免失误,使受伤组织均能得到及时处理。 【治疗原则】 1、彻底清创,严格地进行对各种组织彻底清创既就是全面进一步地了解组织损伤情况,也就是将Ⅱ类伤口或创面相对变为较清洁得Ⅰ类伤口或创面,以利术后组织得愈合。 2、尽可能地修复各种组织得解剖连续性:对损伤断裂得各种组织,只要条件允许均应争取一期修复其正常得解剖连续性、例如一期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断裂得神经、

传染病培训课件

XXX卫生院传染病知识培训课件 一、甲、乙、丙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报告种类还包括: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它地方性传染病;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 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

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填报要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的要求填报。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碳素笔或圆珠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传染病病例报告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 对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4、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分急性和慢性报告。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医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

传染病知识培训课件

传染病知识培训课件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 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 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 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 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 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 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肝炎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可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经胃肠道传播,如甲型;另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医疗器械、输血及血液制品等)及性传播等,如乙型、丙型肝炎。人类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

骨科名词解释

骨科名词解释 高尔夫球肘(Golfer's elbow)即肱骨内上髁炎,是由于肘部过度活动引起肘部屈肌附着处疼痛。 Cobb角Cobb角是用来测量脊柱弯曲的度数。根据X线片确立中立椎体后从弯曲的上、下两端椎各画一条平行于椎体终板的直线, 再各画一条垂直于以上两条直线的第二条直线, 此后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Cobb角的测量值。DDD(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 手内肌阳性手(intrinsic-plus hand)手内肌挛缩或作用增强表现,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屈曲,近指间关节过伸,远指间关节屈曲或过伸,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脑瘫或者臂丛神经损伤。 手内肌阴性征(intrinsic-minus hand)尺神经损伤时出现手内肌麻痹的表现,爪形手,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手指不能内收外展。 肩关节不稳定(shoulder instability,SI)肩关节不稳定指创伤或非创伤引起的向前方、前下、下方、后下、后方及前上方单向或多向脱位、半脱位。 手的功能位腕背屈20-35,拇指外展、对掌,其他手指略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侧指间关节微屈曲,相当于握小球的体位。是手能够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 Ankylosing Spondylitis(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的慢性炎症,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和畸形。属于血清阴性反应的结缔组织疾病。 Apley grind test (Apley 研磨试验)病人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使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若外旋产生疼痛,提示为内侧半月板损伤。此后将小腿上提,并作内旋和外旋运动,如外旋时引起疼痛,提示为内侧副韧带损伤。 Brown-Sequard syndrome (脊髓半切征)指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Codman triangle (comdan 三角)恶性骨肿瘤顶起骨膜,在骨膜下产生新骨,这种X线片上见到的三角形骨膜反应阴影称为comdan 三角。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压所引起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受压,患手3个半指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严重时手指活动障碍,鱼际肌萎缩。病因有腕横韧带增厚、局部骨折脱位、腱鞘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腱鞘囊肿等。 异位骨化(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是指发生于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的现象,它可发生于脊髓、大腿、肘关节损伤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骨科损伤控制学(Damage control of orthopaedics, DCO)此概念提出于1993年,旨在针对于损伤的稳定和控制,减少外科手术操作的额外负担,避免患者因为“二次打击”引起身体情况的恶化。骨科损伤控制学强调使用微创手术操作理念,例如外固定支架固定,有限切开内固定等。另外,骨科损伤控制学关注于出血的控制,软组织损伤的处理,骨折的临时固定,从而避免对于患者造成额外的损伤。

2020年肌张力障碍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肌张力障碍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1911年Oppenheimsh首次提出变形性肌张力障碍一词,描述具有异常运动、姿势扭转及肌张力波动变化的一种疾病[1]。1984年国际肌张力障碍医学研究基金会顾问委员会提出了肌张力障碍的定义: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合征[2]。这个定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临床医生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普遍接受并采用。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定了我国首个肌张力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肌张力障碍领域的规范诊断和治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 近10年来,国内外在肌张力障碍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特别是在遗传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4-5],以脑深部电刺激为代表的治疗方法在疑难病例的治疗上获得突破[6-7],对于肌张力障碍的定义、分类、诊断、评价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组的临床经验,制定了《肌张力障碍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一、肌张力障碍的定义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运动障碍,其特征是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引起的异常运动和(或)姿势,常重复出现。肌张力障碍性运动一般为模式化的扭曲动作,可以呈震颤样。肌张力障碍常因随意动作诱发或加重,伴有肌肉兴奋的泛化[8]。“肌张力障碍”可用于描述一种具有独特表现的不自主运动,与震颤、舞蹈、抽动、肌阵挛等类同;也可用于命名一种独立的疾病或综合征,其中肌张力障碍症状是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肌张力障碍是神经系统运动增多类疾病的常见类型。 肌张力障碍作为不自主运动的一种形式,常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9]。 1.缓解技巧/感觉诡计(alleviating maneuvers/sensory tricks/gestesantagonistes):用于纠正异常姿势或缓解肌张力障碍性运动的随意动作,通常是涉及受累部位的简单运动,而不是用力对抗肌张力障碍症状。 2.镜像肌张力障碍(mirror dystonia):一种对侧运动诱发的单侧肢体的姿势或运动,与肌张力障碍的特征相同或类似,常见于受累较严重的一侧肢体。 3.泛化(overflow):常在肌张力障碍性运动的高峰出现,在邻近的身体区域较正常运动范围扩大的肌肉兴奋。 4.动作特异性(action-specific):仅在特定活动或执行特定任务时出现肌张力障碍,例如某些职业(如书写痉挛、音乐家痉挛)或运动,以局灶型肌张力障碍多见。 5.零点(null point):异常的肌张力障碍性姿势在不刻意纠正下充分展现的身体位置,此处肌张力障碍性运动往往减轻。 6.肌张力障碍性震颤(dystonic tremor):一种自发的振荡性、节律性运动,常不恒定,由肌张力障碍性肌肉收缩导致,试图维持正常姿势时常加重。在“零点”时,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往往减轻。肌张力障碍性震颤有时可能需要与原发性震颤相鉴别。 二、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肌张力障碍多以异常的表情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而引人注目。肌张力障碍所累及肌肉的范围和肌肉收缩强度变化很大,因而临床表现各异。但某些临床特点有助于肌张力障碍与其他形式的运动障碍相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肌张力障碍时不自主动作的速度可快可慢,可以不规则或有节律,但在收缩的顶峰状态有短时持续,呈现为一种奇异动作或特殊姿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