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纳滤工艺流程

纳滤工艺流程

纳滤工艺流程

纳滤工艺流程简介

纳滤工艺,也叫微滤工艺,是一种利用纳滤膜对流体进行过滤的技术。它可以提供高效的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分离,并能

够去除微小颗粒、胶体、大分子杂质和有机物等。纳滤工艺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生物工程等行业。

纳滤工艺是一种物理分离过程,通过纳滤膜的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分离溶质。常用的纳滤膜有陶瓷膜、无机膜和有机膜。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溶质特性,选择适当的纳滤膜材料。

纳滤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料处理、预处理、纳滤和后处理四个步骤。

1. 进料处理:在进入纳滤系统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这主要包括去除大颗粒悬浮物、胶体物质、油脂和有机杂质等。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重力沉淀、絮凝剂、草酸清洗等。

2. 预处理:进料处理后,将原料液体送入纳滤设备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纳滤膜的污染和堵塞,保护膜的寿命。预处理方式主要有超滤、沉淀、共混凝等。

3. 纳滤:纳滤即将经过预处理的液体通过纳滤膜进行过滤。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和溶质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纳滤膜。纳滤的过程是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溶液透过膜孔,而较大分子和颗

粒被截留在膜表面,形成纳滤液和浓缩液。纳滤液中的溶质经过膜孔的孔径选择性分离,一般能去除大分子物质、胶体、悬浮物等。

4. 后处理:经过纳滤后的溶液,还需要进行后处理以达到特定的要求。后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浓缩和干燥等步骤。清洗是为了去除膜表面的附着物,以保证膜的使用寿命;消毒是为了防止细菌的滋生;浓缩可以将溶液进行浓缩,增加溶质的含量;干燥则是将纳滤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处理,以便后续的包装和存储。

总结

纳滤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料处理、预处理、纳滤和后处理四个步骤。通过对原料液体的预处理,将符合要求的液体送入纳滤设备进行过滤。纳滤的过程是通过施加压力使溶液通过纳滤膜,截留大分子物质和颗粒,得到经过分离的纳滤液和浓缩液。纳滤后的溶液还需要进行后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浓缩和干燥等步骤。纳滤工艺在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和生物工程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通过纳滤工艺,可以高效地去除溶液中的微小颗粒、胶体、有机物等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直饮水纳滤与反渗透膜技术比较分析

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系统 三种净化水设备在直饮水处理(分质供水)应用比较分析

膜处理技术在饮用水中的应用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的加剧,促使了人们对饮用水问题的关注。优质饮用水在去除原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物质的同时,适量保留了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与常规水处理技术相比,膜过滤技术具有少投甚至不投加化学药剂、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管道直饮水系统的水质保证 8-1卫生规范 作为特殊商品的管道直饮用水,涉及到城市居民的终身健康,其卫生标准很严格,工艺流程严谨,自动化程度高,非专业部门往往难以胜任。因此,国家对实施管道分质供水的单位实行“许可证证书”管理制度,水处理设备必须取得卫生许可批件,对不具备管道分质供水装置卫生许可证的设备制造商,无饮用水化验、监控等直饮水日常管理能力的单位一律不予以生产与送水,以确保广大市民拧开龙头就能喝水无忧。卫生监督部门对管道分质供水系统竣工后的验收和抽检是解决健康饮水的根本,是长远大计。 目前国家颁发的饮用水水质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12]是至今唯一的管道直饮水标准。《纯净水》是解决了城市居民安全饮水,而《饮用净水》是保证了城市居民安全、健康饮水。 8-2技术规范 国家对实施管道分质供水单位的设计、设备生产、施工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1996)》[15]、《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16]、《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2002-2006-审批稿)》[17],建设部《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12];《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13]。

反渗透和纳滤基本知识

目录 3-1 ........................................................................................ 反渗透和纳滤技术发展历史3-2 3-2 ........................................................................................................ 膜法分离过程分类3-2 3-3 ........................................................................................................ 反渗透和纳滤原理3-3 3-4.................................................................... 影响反渗透和纳滤膜性能的因素3-4 3-5........................................................................ 了解反渗透膜元件脱盐率规范3-7

3-1 反渗透和纳滤技术发展历史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六十年代初期,反渗透(RO)和纳滤(NF)技术产品商品化投放市场,尤其是陶氏化学公司全资子公司发明的超薄聚酰胺复合膜进入实用阶段,使得RO和NF成为实用化的化工分离单元操作,它们的应用领域得到不断地扩展。起初,反渗透主要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脱盐,由于工业领域对保护水源、减少能耗、控制污染以及从废水中回收有价值物质的需求日益增加,反渗透和纳滤的新用途变得更有经济价值。此外,伴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的技术进步,相对于传统蒸馏法,膜法分离浓缩技术更加节省能量消耗,同时也不会引起产品热分解变质。 1963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里斯市开展的膜基础研究,成为成立FilmTec公司和著名的FILMTEC?FT30膜化学的技术基础。1977年成立FilmTec公司之后,于1981年至1984年间复合膜技术和产品以及公司本身发生了长足的发展。1985年8月,FilmTec公司成为陶氏化学公司全资子公司。现在反渗透膜能够在显著地降低运行压力的条件下,实现更高的脱盐率和产水量,纳滤膜也可在相对低的操作压力下提供对某些盐类或化合物的更高的分离选择性。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反渗透和纳滤膜市场对FILMTEC产品的需求,作为美国最大的化工行业高科技公司陶氏化学公司,陶氏公司的巨大资源提升和扩充了其全资子公司FilmTec公司的研发、制造和生产能力,使其成为膜工业界公认的膜技术的领导者,保证了产品具有世界最高的性能和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了FILMTEC产品及其用户在市场上的成功。 3-2 膜法分离过程分类 膜法液体分离技术一般可分为四类: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它们的过滤精度按照以上顺序越来越高。 1) 微滤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有机物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能阻挡住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度的胶体的透过,微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有效推动力)一般为0.7bar。 2) 超滤能截留0.002~0.1微米之间的颗粒和杂质,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将有效阻挡住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征超滤膜的切割分子量一般介于1,000~100,000之间,超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一般为1~7bar。 3) 纳滤是一种特殊而又很有前途的分离膜品种,它因能截留物质的大小约为1纳米(0.001微米)而得名,纳滤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它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大约为200~400左右,截留溶解性盐的能力为20~98%之间,对单价阴离子盐溶液的脱除率低于高价阴离子盐溶液,如氯化钠及氯化钙的脱除率为20~80%,而硫酸镁及硫酸钠的脱除率为90~98%。纳滤膜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的有机物和色度,脱除井水的硬度及放射性镭,部分去除溶解性盐,浓缩食品以及分离药品中的有用物质等,纳滤膜两侧运行压差一般为3.5~16bar。

法国巴黎梅里奥塞水厂纳滤系统工艺调研

法国巴黎梅里奥塞水厂纳滤系统工艺调研 冯霞 摘要:本文以法国巴黎梅里奥塞水厂为应用实例介绍以纳滤膜技术为核心的水处理工艺,对于微污染水源水,纳滤膜技术具有对无机离子的截留率低,回收率较高等特点,将是未来饮用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Actiflo高密度沉淀池、臭氧、助凝剂、保安滤器、纳滤膜 法国巴黎梅里奥塞(Mery-sur-Oise)水厂,位于法国巴黎北郊,美丽的奥塞(Oise)河旁,该厂建于20世纪初,经多次重大改造,目前供水规模已达34万m3/d,其中14万m3/d采用纳滤膜技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纳滤膜技术处理河水的水厂,水厂出水水质安全卫生,口感好,不含氯味,代表了21世纪世界饮用水的方向,该厂的广告语“丢掉瓶装水,打开自来水龙头吧!”,2007年1月我司应邀对该厂进行考察调研。 梅里奥塞水厂一角 一、建设概况 梅里奥塞水厂原供水规模20万m3/d,采用水处理工艺:混合反应沉淀—砂滤—后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碳滤池—氯化接触池。由于奥塞河水质污染不断加剧,1993年该厂安装了一套1400m3/d纳滤中试装置,开始为附近的阿沃斯奥塞小镇提供膜处理用水,两年的试验结果证明了纳滤膜技术是行之有效的。1995年法国水务企业联合集团(SEDIF)决定投资1.5亿欧元增建14万m3/d纳滤膜水厂,并于1999年建成试运行,采用水处理工艺:Actiflo高密度沉淀池—臭氧接触池—双层滤料滤池—保安滤器—纳滤—紫外消毒。该厂建成后,不仅出水水质好,可为巴黎北郊39个区大约80万居民提供优质饮用水,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整个水厂采用了1250台由计算机控制的预报控制屏,950多台在线传感器,140个自动系统,可以连续向控制中心提供600个数据信息,完全实现自动控制,开创了21世纪世界自来水厂的新局面。

纳滤工艺流程

纳滤工艺流程 纳滤工艺流程简介 纳滤工艺,也叫微滤工艺,是一种利用纳滤膜对流体进行过滤的技术。它可以提供高效的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分离,并能 够去除微小颗粒、胶体、大分子杂质和有机物等。纳滤工艺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生物工程等行业。 纳滤工艺是一种物理分离过程,通过纳滤膜的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分离溶质。常用的纳滤膜有陶瓷膜、无机膜和有机膜。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溶质特性,选择适当的纳滤膜材料。 纳滤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料处理、预处理、纳滤和后处理四个步骤。 1. 进料处理:在进入纳滤系统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这主要包括去除大颗粒悬浮物、胶体物质、油脂和有机杂质等。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重力沉淀、絮凝剂、草酸清洗等。 2. 预处理:进料处理后,将原料液体送入纳滤设备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纳滤膜的污染和堵塞,保护膜的寿命。预处理方式主要有超滤、沉淀、共混凝等。 3. 纳滤:纳滤即将经过预处理的液体通过纳滤膜进行过滤。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和溶质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纳滤膜。纳滤的过程是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溶液透过膜孔,而较大分子和颗

粒被截留在膜表面,形成纳滤液和浓缩液。纳滤液中的溶质经过膜孔的孔径选择性分离,一般能去除大分子物质、胶体、悬浮物等。 4. 后处理:经过纳滤后的溶液,还需要进行后处理以达到特定的要求。后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浓缩和干燥等步骤。清洗是为了去除膜表面的附着物,以保证膜的使用寿命;消毒是为了防止细菌的滋生;浓缩可以将溶液进行浓缩,增加溶质的含量;干燥则是将纳滤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处理,以便后续的包装和存储。 总结 纳滤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料处理、预处理、纳滤和后处理四个步骤。通过对原料液体的预处理,将符合要求的液体送入纳滤设备进行过滤。纳滤的过程是通过施加压力使溶液通过纳滤膜,截留大分子物质和颗粒,得到经过分离的纳滤液和浓缩液。纳滤后的溶液还需要进行后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浓缩和干燥等步骤。纳滤工艺在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和生物工程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通过纳滤工艺,可以高效地去除溶液中的微小颗粒、胶体、有机物等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海水淡化工艺流程

海水淡化工艺流程 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使其变成可以使用的淡水的过程。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海水资源的丰富,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介绍海水淡化的工艺流程。 海水淡化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膜分离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步骤。海水中含有很高的悬浮颗粒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杂质,需要进行预处理来去除这些杂质,以保护后续的膜分离设备。预处理包括砂滤、活性炭滤和微滤等。砂滤是将海水通过一层厚度适当的砂子,砂子能够过滤掉较大的悬浮颗粒物和部分有机物;活性炭滤是将海水通过一层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能够吸附有机物和某些微生物;微滤是通过小孔径的滤膜,过滤掉大部分微生物和细菌。 接下来是膜分离步骤。膜分离是海水淡化的核心步骤,主要包括反渗透和纳滤两种技术。反渗透通过高压力将海水通过一层特殊的膜,膜上仅能通过水分子,而盐分、杂质和微生物被截留在膜外,从而得到淡水。纳滤是将海水通过一层具有较小孔径的膜,可以过滤掉较重的盐分和大部分有机物,得到较低盐度的海水。 最后是后处理步骤。后处理是为了使膜分离得到的淡水质量更好,而进行的进一步处理。后处理包括消毒、补盐和调节水质等。消毒是为了杀灭淡水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通常使用紫外

线照射或加入消毒剂来进行消毒。补盐是将淡水中的矿物质和盐分补充到适当的水平,以保证淡水的适用性。调节水质是为了改变淡水的硬度、pH值和矿物质含量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海水淡化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膜分离和后处理三个步骤。通过逐步去除海水中的杂质和盐分,最终得到适用于各种用途的淡水。海水淡化技术在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已经在许多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纯化水的生产工艺流程

纯化水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原水处理 原水处理是纯化水生产工艺流程的第一步。首先,收集原水,储存于原水池中,进行初步沉淀和自然沉淀。然后,通过预处理方法,如加入絮凝剂、助凝剂等,使水中的悬浮物、大颗粒杂质等凝聚成团,沉降分离。原水处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水中大颗粒物、悬浮物和杂质等。 二、初级过滤 初级过滤是纯化水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机械过滤、棉质过滤等方法,进一步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杂质、微生物等。机械过滤器主要利用滤料的截留作用,将悬浮物、颗粒物等物质去除;棉质过滤器则利用棉质的吸附作用,将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去除。初级过滤的目的是为后续的深度处理提供更为清洁的水源。 三、活性炭过滤 活性炭过滤是纯化水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活性

炭具有高吸附性能,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异味、色度等。活性炭过滤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活性炭内部的微孔结构和吸附性能,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在活性炭表面。活性炭过滤的效果可以通过设置过滤器前后的水质检测点进行评估,判断其对于水中有机物、余氯等物质的去除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水质和用水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颗粒活性炭或纤维活性炭作为过滤介质。 四、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是纯化水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离子交换剂与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反应,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交换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离子交换剂与水中离子的可逆反应,通过控制pH值、温度等因素,使离子交换反应得以进行。影响离子交换速率的因素包括离子交换剂的种类、交换温度、pH值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水质和用水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剂和操作条件。同时,需要定期对离子交换剂进行再生和维护,保证其交换性能和使用寿命。 五、膜过滤

纳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

纳滤膜厂家生产方法及流程 2016/10/12 16:47:57 来源:中国建材网浏览量:157 纳滤膜的表层较反渗透膜疏松得多,较超滤膜的表层又要致密得多。因此,纳滤膜制膜关键是合理调节表层的疏松程度,以形成大量具有纳米级(10-9m)的表层孔。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制备方法。 一、转化法 转化法又分为超滤膜转化法和反渗透膜转化法两种。 1.超滤膜转化法 纳滤膜的表层较超滤膜致密,故可以调节制膜工艺条件先制得较小孔径的超滤膜,然后对该膜进行热处理、荷电化后处理使膜表面致密化,而得到具有纳米级表层孔的纳滤膜。 利用此法,高田耕一等人先制得小孔径的聚β-氯苯乙炔(PPCA)超滤膜,再对该膜热处理,最后用发烟硫酸磺化,制得PPCA纳滤膜。该膜在0.4MPa压力下,对聚乙烯醇-1000的截留率高达94%,水通量为1.3m3/(m2·d)。 2.反渗透膜转化法 纳滤膜的表层较反渗透膜疏松,可以在充分研究反渗透膜制膜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调整合适的有利于膜表面疏松化的工艺条件,如铸膜液中添加剂的选择,各成分的比例及浓度等,使表层疏松化而制得纳滤膜。LP-300低压膜就是在PA-300反渗透膜的基础上制备成功的,低压NS-300膜也是在此思路下制备成功的。 二、共混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进行液相共混,在相转化成膜时,由于它们之间以及它们在铸膜液中溶剂与添加剂的相容性差异,影响膜表面网络孔、胶束聚集体孔及相分离孔的孔径大小及分布,通过合理调节铸膜液中各组分的相容性差异及研究工艺条件对相容性的影响,制备具有纳米级表层孔径的合金纳滤膜。例如将来源广,价格低,成膜性能好,但化学、热稳定性差,易降解,压密性较差的醋酸纤维素(CA)与在乙酰化程度及分子链排列的规整性方面与CA有一定差异,但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同时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热稳定性的三醋酸纤维素(CTA)共混,可制得性能优良的醋酸-三醋酸纤维素(CA-CTA)纳滤膜。 三、复合法 复合法是目前用得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制备纳滤膜的方法,也是生产商品化纳滤膜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方法。该方法就是在微孔基膜上复合上一层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超薄表层。它包括微孔基膜的制备,超薄表层的制备和复合。 1.微孔基膜的制备 微孔基膜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一种是烧结法,可由陶土或金属氧化物(如Al2O3,Fe2O3)高温烧结而成,也可由高聚物粉末(如PVC粉)热熔而成。另一种是L-S相转化法,可由单一高聚物形成均相膜,如聚砜超滤膜,也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经液相共混形成合金基膜,如含酞基聚芳醚酮与聚砜(PEKC-PSF)合金膜。 2.超薄表层制备及复合 超薄表层的制备及复合方法有涂敷法、界面聚合法、化学蒸气沉积法、动力形成法、水力铸膜法、等离子体法、旋转法等。后三者正处于研究中,现主要介绍四种。 (1)涂敷法涂敷法是将铸膜液直接刮到基膜上,可借助外力将铸膜液轻轻压入基膜的大孔中,再利用相转化法成膜。

纳滤操作手册

纳滤、反渗透系统 操作手册

目录

1.纳滤、反渗透膜简介 纳滤NF:纳滤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约150~1000道尔顿。此外,由于其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所构成,故对不一样价态旳粒子存在Donnan效应,对无机盐有一定截留率,约40~90%。纳滤对二价离子旳截留率比对一价旳高,在渗滤液中优先脱色。 NF旳作用:重要是清除超滤单元不能清除旳不可降解有机物、部分总氮、色度、二价离子等。 反渗透 RO:反渗透是最精密旳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它能阻挡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不小于100 旳有机物,但容许水分子透过,脱盐率一般不小于98%。它们广泛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及特种分离等过程 RO旳作用:实际运行过程中若原水旳C/N比不能满足清除总氮旳规定,外加碳源有无及时供应时,因硝酸盐氮旳影响 NF出水总氮就不能达标,这时需要有一最终把关单元,一般采用 RO处理单元,RO单元可保证出水总氮、COD等所有指标达标 2. 过滤机理 纳滤、反渗透膜具有如下三种尤其旳机能。 (1)过滤机能:半透膜中有众多旳微孔以便水分子通过。这些微孔旳直径为微米,与水分子旳直径相称。最小旳细菌和病毒旳直径分别是和微米。杀虫剂666旳直径约为微

米。因而,这些污染物和其他生物污染物以及众多旳有机污染物均不能通过此半透膜,而与纯水分离。 盐类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旳,而这些水合离子旳体积一般比水分子大10-25倍,因此,除了以上提及旳电排斥机能外,膜也可以通过滤机能除去溶解旳盐类。 (2)自我清洗机能:一般旳滤水器在除去污染物旳同步,也将这些污染物留在了滤水器中。在此后过滤旳水都要通过这些污染物,从而对水产生再次污染。同步,细菌也会在滤水器中繁殖,水产生微生物再污染。与此不一样,半透膜在净水过程中将污染物所有留在被排除旳浓水中,以实现自我清洗机能。因此,所得净水就愈加可靠,净水机件旳寿命也更长。 3. 纳滤、反渗透系统简介 纳滤、反渗透膜元件 我企业纳滤、反渗透系统采用旳陶氏膜和海德能膜为复合膜。对离子旳截留率大小与料液旳浓度和构成有关。 重要性能如下: 推荐pH 正常运行:,化学清洗: 耐受温度:持续运行最高温度不超过45 oC 纳滤、反渗透重要是为清除或者浓缩无机盐、有机物、氨氮、总氮和重金属等物质。

双膜法预脱盐水处理系统设计

双膜法预脱盐水处理系统设计 一、设计原理 双膜法预脱盐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相结合的淡化处理技术。其设 计原理是通过两级膜过滤的工艺,先用纳滤膜处理原水,将大分子的有机物、胶体等去除,然后再用反渗透膜进一步淡化处理,将盐分、微粒、微生物等去除,最终得到高质量的淡水。 在双膜法预脱盐水处理系统中,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通常会设置一个中间储水罐, 用于调节进水流量、稳定供水质量。系统的设计原理是通过两种膜的组合运用,实现对不 同级别的水质成分的去除,提高淡水的产出率和水质。 二、工艺流程 双膜法预脱盐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原水提升、预处理、纳滤处理、中间储水、反渗透处理、淡水储存等几个主要步骤。 1. 原水提升:将海水或盐水从水源提升至处理系统的进水口,通常需要借助泵站等 设备来完成。 2. 预处理:原水进入系统后,通常需要进行简单的预处理过程,包括沉淀、过滤、 软化等,以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3. 纳滤处理:经过预处理的原水进入纳滤膜模块,通过纳滤膜的过滤作用,去除一 部分有机物、胶体等大分子物质。 4. 中间储水:纳滤后的水通过管道进入中间储水罐,用于调节进水流量、稳定水 质。 5. 反渗透处理:从中间储水罐中取出的水再进入反渗透膜模块,通过反渗透膜的高 效过滤作用,去除盐分、微粒、微生物等,得到高质量的淡水。 6. 淡水储存:经过反渗透处理后的淡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淡水储水罐中储存,以供 日常使用或进一步处理。 三、设备选型 1. 泵站:泵站是整个系统的起动力设备,用于将原水提升至处理系统的进水口,通 常需要选用高效、稳定的泵站设备。 3. 纳滤膜模块:纳滤膜模块是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过滤效果直接影响整个 系统的淡化效果和水质。

纳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

纳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 纳滤膜是一种能够过滤掉微小颗粒和溶质的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水 处理、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纳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 准备、膜材制备、膜片形成、膜组件装配和膜产品检验等环节。以下将详 细介绍纳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 1.原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纳滤膜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添加剂和溶剂。高分子材料通常是聚酯、聚酰胺、聚醚砜等,添加剂包括增塑剂、抗氧化 剂等,溶剂则用于高分子材料和添加剂的混合。 2.膜材制备: 将高分子材料和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溶剂中,通过混合、分散、 搅拌等方式使其充分溶解,并形成均匀的膜材料溶液。然后,将膜材料溶 液倒入膜材模具中,经过挥发和干燥等工艺,使其逐渐凝固成膜。 3.膜片形成: 将凝固成膜的膜材料剥离出模具,经过加工和压制等工艺,将其切割 成所需尺寸和形状的膜片。膜片的形成通常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方式,具 体选择取决于膜材料和产品要求。 4.膜组件装配: 将膜片按照一定规则堆叠在一起,形成膜组件。膜组件通常由膜片和 间隔层交错排列而成,间隔层的作用是支撑和固定膜片,同时使流体能够 均匀地通过膜片。 5.膜产品检验:

对膜组件进行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膜产品的尺寸、厚度、孔径分布、耐压性能、通量等指标的测试。通过检验,确保膜产品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并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结: 纳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膜材制备、膜片形成、膜组件装配和膜产品检验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要求高分子材料能够充分溶解、凝固成膜,膜片能够具备所需尺寸和形状,膜组件能够具备均匀分布的通道,膜产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纳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于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按照规程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纳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

纳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总 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纳滤膜厂家生产方法及流程 2016/10/12 16:47:57 来源:中国建材网浏览量:157 纳滤膜的表层较反渗透膜疏松得多,较超滤膜的表层又要致密得多。因此,纳滤膜制膜关键是合理调节表层的疏松程度,以形成大量具有纳米级(10-9m)的表层孔。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制备方法。 一、转化法 转化法又分为超滤膜转化法和反渗透膜转化法两种。 1.超滤膜转化法 纳滤膜的表层较超滤膜致密,故可以调节制膜工艺条件先制得较小孔径的超滤膜,然后对该膜进行热处理、荷电化后处理使膜表面致密化,而得到具有纳米级表层孔的纳滤膜。 利用此法,高田耕一等人先制得小孔径的聚β-氯苯乙炔(PPCA)超滤膜,再对该膜热处理,最后用发烟硫酸磺化,制得PPCA纳滤膜。该膜在0.4MPa压力下,对聚乙烯醇-1000的截留率高达94%,水通量为1.3m3/(m2·d)。 2.反渗透膜转化法 纳滤膜的表层较反渗透膜疏松,可以在充分研究反渗透膜制膜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调整合适的有利于膜表面疏松化的工艺条件,如铸膜液中添加剂的选择,各成分的比例及浓度等,使表层疏松化而制得纳滤膜。LP-300低压膜就是在PA-300反渗透膜的基础上制备成功的,低压NS-300膜也是在此思路下制备成功的。 二、共混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进行液相共混,在相转化成膜时,由于它们之间以及它们在铸膜液中溶剂与添加剂的相容性差异,影响膜表面网络孔、胶束聚集体孔及相分离孔的孔径大小及分布,通过合理调节铸膜液中各组分的相容性差异及研究工艺条件对相容性的影响,制备具有纳米级表层孔径的合金纳滤膜。例如将来源广,价格低,成膜性能好,但化学、热稳定性差,易降解,压密性较差的醋酸纤维素(CA)与在乙酰化程度及分子链排列的规整性方面与CA有一定差异,但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同时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热稳定性的三醋酸纤维素(CTA)共混,可制得性能优良的醋酸-三醋酸纤维素(CA-CTA)纳滤膜。 三、复合法 复合法是目前用得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制备纳滤膜的方法,也是生产商品化纳滤膜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方法。该方法就是在微孔基膜上复合上一层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超薄表层。它包括微孔基膜的制备,超薄表层的制备和复合。 1.微孔基膜的制备 微孔基膜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一种是烧结法,可由陶土或金属氧化物(如Al2O3,Fe2O3)高温烧结而成,也可由高聚物粉末(如PVC粉)热熔而成。另一种是L-S相转化法,可由单一高聚物形成均相膜,如聚砜超滤膜,也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经液相共混形成合金基膜,如含酞基聚芳醚酮与聚砜(PEKC-PSF)合金膜。 2.超薄表层制备及复合 超薄表层的制备及复合方法有涂敷法、界面聚合法、化学蒸气沉积法、动力形成法、水力铸膜法、等离子体法、旋转法等。后三者正处于研究中,现主要介绍四种。 (1)涂敷法涂敷法是将铸膜液直接刮到基膜上,可借助外力将铸膜液轻轻压入基膜的大孔中,再利用相转化法成膜。 对无机铸膜液,如氧化钛可先将颗粒细小均匀的Ti(OH)4胶体沉淀在无机膜(如微孔Al2O3基膜)上,再经高温烧结时,由于其在溶胶-凝胶转化时晶型发生变化很容易形成纳米级孔,因此很易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制得具有纳米级表层孔的无机复合膜。

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纯水装备研发生产方案(二)

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纯水装备研发 生产方案 一、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也日益严重。因此,开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纯水装备已成为当前及未来的重要需求。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技术作为当今纯水制备的主流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国内技术发展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开展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纯水装备的研发生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 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都是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膜两侧的压力差,以压力为推动力,使水分子通过膜,而将悬浮物、有机物、无机物等截留在膜的一侧,实现水的分离和纯化。 1.纳滤膜技术:纳滤膜的孔径在纳米级别,可以去除水中 的悬浮物、有机物、无机物等杂质。同时,由于其孔径

较小,纳滤膜的过滤效率较高,截留效果好。 2.反渗透膜技术:反渗透膜的孔径比纳滤膜更小,仅为0.1 纳米。在反渗透过程中,水分子可以通过反渗透膜,而 将95%-98%的离子、有机物、悬浮物等截留在膜的一侧。 反渗透膜的过滤效果更佳,产水质量更高。 三、实施计划步骤 1.技术研究:开展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技术研究,包括材 料选择、膜制备工艺、膜性能检测等。 2.装备设计:根据技术研究结果,设计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纯水装备的结构、流程等。 3.装备制造:选取合适的材料,按照设计图纸制造纯水装 备。 4.装备调试与优化:对制造完成的纯水装备进行调试,根 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优化。 5.产业化和推广:将优化后的纯水装备进行产业化生产和 推广。 四、适用范围 1.工业用水: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纯水装备可用于工业领域 的各个环节,如电子、电力、化工等。 2.饮用水:通过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技术制备的纯水可用于 饮用,保障人民的健康。 3.农业用水:为农业提供高质量的水源,促进农业的发展。

纳滤膜设备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纳滤膜设备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1. 前言 纳滤膜设备在现代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有效过滤能力和 高效的膜分离技术使得许多工艺中的繁难步骤得以简化和优化。不过,安全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非常重视的,因为设备操作不当将会带来巨大 的安全风险。本文将从安全操作和设备保养两个方面出发,为您介绍 纳滤膜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2. 安全操作 2.1 设备检查 在开始操作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需要检查 设备表面是否干净,各处接头是否密封,各个阀门是否正常开关,如 有损坏或故障要及时更换或修理。 2.2 操作设备 在进行过滤操作之前,需要先检查膜和装置。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 以下几点: •检查膜组件是否齐全且无损。 •检查膜组件是否与系统匹配,如有不匹配现象,需先更换或调整膜组件。 •检查滤材是否正常,如有损坏或脱落,需要及时更换。

•检查系统压力和温度,如有异常情况,应向维护部门报告或进行调整。 同时,在操作设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及操作流程。 •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操作细节地方。 •操作设备时,禁止拆卸或调整设备内部部件。 •注意使用合适的工具,以防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 •在操作设备时,必须穿戴好防护设施,如抗静电手套、防护面罩等。 2.3 安全排放 在使用纳滤膜设备时,需要注意废水的排放问题。为了防止对环境 造成污染,必须进行严格的废水处理和排放。在废水排放过程中,需 注意以下几点: •废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排放前必须对废水进行处理,如去除悬浮物、生物或化学成分等。 •废水排放前必须经过安全检查,确保废水的清洁度和安全性。 •废水排放管路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以免管道污染废水。

两级纳滤分盐工艺流程

两级纳滤分盐工艺流程 第一阶段:预处理 1.去除悬浮固体:盐水在进入纳滤系统之前,会经过一个预处理单元,其中包括悬浮固体去除的步骤。这可以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来完成。 2.调节pH值:盐水的pH值可能会对后续的处理步骤产生影响,因此 需要对其进行调节。这可以通过添加酸碱等化学物质来实现。 3.抑制菌群生长:盐水中可能存在着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它们可能 会对纳滤膜产生堵塞和损坏的影响。因此,在进入纳滤系统之前,需要进 行杀菌等处理。 第二阶段:纳滤处理 1.纳滤膜选择:在两级纳滤分盐工艺中,通常会使用两种不同孔径的 纳滤膜。一般会选择较大孔径的膜进行第一级纳滤,较小孔径的膜进行第 二级纳滤。 2.第一级纳滤:盐水经过第一级纳滤膜后,较大的颗粒和一部分盐分 被拦截下来,而水分和较小的溶质则通过膜孔径。这个过程类似于过滤, 通过压力差使盐水通过纳滤膜,使盐分无法通过。 3.第一级纳滤浓水处理:通过对第一级纳滤后产生的浓水进行处理, 可以回收其中的盐分,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浓水可以通过逆渗透膜等技术 进行处理。 4.第二级纳滤:经过第一级纳滤后的水进入第二级纳滤膜,进一步分 离水分和溶质。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纳滤的效果,并获得更干净的水。 第三阶段:产物处理

1.浓缩盐水处理:通过纳滤工艺处理后的浓缩盐水需要进行处理和回收。这些工艺通常包括盐结晶、电渗析、蒸发等步骤,以获得高纯度的盐产品。 2.淡水回收:经过两级纳滤处理后的水在产物处理阶段,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获得可用的淡水资源。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工艺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总结: 两级纳滤分盐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纳滤处理和产物处理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以达到高效、环保的盐分分离和水资源回收。这种工艺在海水淡化和盐化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滤膜法脱硝工艺的工业运用(纳膜科技有限公司)

纳滤膜法脱硝工艺的工业运用 离子膜烧碱系统要求的盐水精度比较高,盐水中硫酸根含量过高会缩短阳极的使用寿命,使电解槽的电流效率降低;使膜的有效面积减少,影响电流传导增加电耗。一般控制进入电解槽的淡盐水中的硫酸根含量在6~7g/h以下。但是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带出的硫酸根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需要化学或物理的方法除去盐水循环系统中多余的硫酸根,以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膜法脱硝技术 膜法是物理分离方法,是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功能。将盐水循环系统中多余的硫酸根以硫酸钠的形式从盐水系统中分离,合格盐水回到盐水循环系统。整个分离过程中,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不需要加入任何药剂,不会影响盐水水质,对硫酸根离子的截留率稳定,操作和维护简单。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投资和运行成本,而且无污染。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纳滤膜法脱硝工艺原理 纳滤同微滤、超滤和反渗透一样,均以压力差为驱动力,但其传质机理有所不同,其比较见表1。微滤和超滤膜由于孔径较大,传质过程主要为孔流形式即筛分效应;反渗透膜属于无孔膜,其传质过程为溶解扩散过程即静电效应。纳滤膜存在纳米级微孔。且大部分负电荷,对无机盐的分离行为不仅受化学势控制,同时也受电势梯度的影响。对于纯电解质溶液,因Donnan平衡,同性离子会被带电的膜活性层所排斥,如果同性离子为多价,截留率会更高,同时为了保持电荷平衡,反离子也会被截留,导致电子迁移流动与对流方向相反。但是,带多价反离子的共离子较带单价反离子的共离子其截留率要低,这可能是因为多价反离子对膜电荷的吸附和屏蔽作用。 由于纳滤膜的分离区间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故可截留硫酸根离子对钠离子和氯离子有高通量。下面图1是纳滤膜的分离原理图。 对于两种同性离子混合物溶液,根据Donnan理论,与它们各自的单纯盐溶液相比,多价共离子比单价共离子更容易被截留。两种共离子的混合液,由于它们迁移率的不同,使低

纳滤设备简介

纳滤 基本介绍 与其他压力驱动型膜分别过程相比,显现较晚。它的显现可追溯到70时代末J.E.Cadotte的NS—300膜的讨论,之后,纳滤进展得很快,膜组器于80时代中期商品化。 纳滤重要运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纯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流体中有价值成份的浓缩等方面。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衍化而来,如CA、CTA膜、芳族聚酰胺复合膜和磺化聚醚砜膜等。但与反渗透相比,其操作压力更低,因此纳滤又被称作“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透”(LooseRO)。 原理 源水→源水泵→机械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高压泵→纳滤主过滤系统 性能及应用 纳滤在高于渗透压力作用下,水分子和少部分溶解盐通过选择性半透膜,而其他的溶解及胶体、有机物、细菌、微生物等杂质随浓水排出。适用于各种工艺水站的脱盐、软化和生化产品、特别食

品、染料等的精制。 应用进展 纳滤分别作为一项新型的膜分别技术,技术原理貌似机械筛分。但是纳滤膜本体带有电荷性。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和截留分子量为数百的膜也可脱除无机盐的紧要原因。 纳滤分别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电子、食品和医药等行业,诸如超纯水制备、果汁高度浓缩、多肽和氨基酸分别、抗生素浓缩与纯化、乳清蛋白浓缩、纳滤膜—生化反应器耦合等实际分别过程中。与超滤或反渗透相比,纳滤过程对单价离子和分子量低于200的有机物截留较差,而对二价或多价离子及分子量介于200~5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高脱除率,基于这一特性,纳滤过程重要应用于水的软化、净化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在百级的物质的分别、分级和浓缩(如染料、抗生素、多肽、多醣等化工和生物工程产物的分级和浓缩)、脱色和去异味等。重要用于饮用水中脱除Ca、Mg离子等硬度成分、三卤甲烷中心体、异味、色度、农药、合成洗涤剂,可溶性有机物,及蒸发残留物质。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认得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在整治废水的同时实现有价物质的回收,比如:大豆乳清废液中含有

实验三--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

实验三--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

实验三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掌握膜分离流程。 4.掌握电导率仪等检测方法。 2. 基本原理 2.1 膜分离简介 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其推动力可以为压力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膜分离过程有多种,不同的过程所采用的膜及施加的推动力不同,通常称进料液流侧为膜上游、透过液流侧为膜下游。 微滤(MF)、超滤(UF)、纳滤(NF)与反渗透(RO)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当膜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差时,可使一部分

溶剂及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四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被分离物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微滤膜的孔径范围为0.05~10μm,所施加的压力差为0.015~0.2MPa;超滤分离的组分是大分子或直径不大于0.1μm的微粒,其压差范围约为0.1~0.5MPa;反渗透常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或其他小分子物质,所施加的压差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有关,通常的压差在2MPa左右,也有高达10MPa的;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为纳滤过程,膜的脱盐率及操作压力通常比反渗透低,一般用于分离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几百至几千的物质。 2.2 纳滤和反渗透机理 对于纳滤,对于超滤,筛分理论被广泛用来分析其分离机理。该理论认为,膜表面具有无数个微孔,这些实际存在的不同孔径的孔眼像筛子一样,截留住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应当指出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孔径大小是物料分离的决定因素;但对另

纳滤特性及分离过程精

纳滤膜分离特性及使用与 维护 一,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新的制膜方法(如界面聚合法)的出现与制膜工艺的不断改进,一批新型复合膜(如疏松型反渗透膜与致密型超滤膜)得以问世,并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现在人们习惯上将该类膜称为纳滤膜。纳滤膜分离过程无任何化学反应,无需加热,无相转变,不会破坏生物活性,不会改变风味,香味,因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超纯水的制备,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的各种分离与浓缩过程。 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纳滤膜在其分离应用中表现出下列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其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与超滤膜之间,为200~2000。故推测表面分离层可能拥有1nm左右的微孔结构,所以称之为“纳滤”;另一个是纳滤膜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留率,因为它的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所构成,对离子有静电相互作用。从结构上来看纳滤膜大多是复合型膜,由表面分离层与它的支撑层组成,两者的化学组分不同。 二.纳滤膜的分离机理 纳滤膜对无机离子的去除介于反渗透膜与超滤膜之间,它对不同的无机离子有不同的分离特性,分离规律:1)对于以下阴离子,截留率依次升高:NO3- ,CL-,OH-,SO42-,CO32- 2)对于以下阳离子,截留率依次升高:H+,

Na+, K+, Ca2+, Mg2+, Cu2+ 3) 1价离子渗透,多价离子截留. 纳滤膜对无机盐的截留可以用Donnan平衡模来解释:将纳滤膜置于含盐溶剂中时,溶液中反离子(所带电荷与膜内固定电荷相反的离子)在膜内浓度大于其在主体溶液中的浓度, 而同名离子在膜内的浓度则低于其在主体溶液中的浓度.由此阻止了同名离子从主体溶液向膜内的扩散,为了保持电中性,反离子也被膜截留.纳滤膜中荷电基团大多为带负电的磺酸根及羧酸根。 纳滤膜的分离溶质的机理与反渗透膜是一样的,通过反渗透的方式进行分离:如图所示以一选择性透过溶剂水的膜将两溶液隔开,左边为纯溶剂水(A),右边为含溶质的稀溶液(B),开始时两边液面等高,即两边等压,等温。则纯水将透过膜向含溶质的稀溶液侧移动,则B溶液的液面将不断升高,这一现象称为渗透。待纯水的渗透过程达到定态后,溶液B的液位升高h 不再变动,ρgh即表示B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也可表示为∏= CBRT(CB为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浓度)从这可以看出渗透压与溶质的浓度是成正比关系的。若在右边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静压力△P,使△P > ∏则纯水从右边向左边渗透,此称为反渗透。这样就可利用反渗透现象截留溶质而获得纯水,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的目的。因此进行反渗透的二个必要条件是:1,选择性透过溶剂的膜。2,膜两边的静压差必须大于其渗透压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