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陈国强

(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山东257091)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方面条件或因素的影响如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标新立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木质特征,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激活剂,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原动力,联想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探索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条件

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阶段,也可理解为融于整个意识过程之中的思维形式,就其融于整个意识过程之中而言,它与各种思维形式存在着种种交叉关系,很难说哪些思维形式是它的具体的纯粹的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最木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即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又符合思维发展和运行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它与其他心理过程具有整合性和统一性。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联想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自接动力,而灵感则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契机。

一、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想象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所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建出新形象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因此,它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而这种新颖、形象性是人们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作为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自然也就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各种发明创造的源泉。

作为一种非逻辑思维形式,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想象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想象的起因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就是有目的、按照一定计划自觉进行的想象;无意想象就是无目的、随便的想象,类似于遐想。尽管无意想象是随便的想象,然而许多发现、发明,往往产生于无意想象之中。从想象对创造的作用来看,可以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通过语言、声音、符号、图像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但它木身不具有创造性,只是创造性的前提

和基础;创造性想象不是人们根据现成的描述或引导,而是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是与创造性思维有较强的关联性的想象类型,创造性想象在一切创造活动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发明、就不会出现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而后者常常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成分。在这个意义上,创造性想象可视为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创造性想象渗入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而,作为一种顶级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高度成熟的重要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是以想象为前提和基础的。

想象通过对思维对象进行创造性的加下,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对创造发生作用,同时还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克服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想象能够对感知过的形象进行自由加下,把各种相近甚至相反的在不同的时空的事物、形象连接起来,具有超越性、高度自主性等特点。作为发散性险思维的一种,想象的内容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但是会受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定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的同一情景下或者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情感作用下,都会想象出不同的形象,这些形象有的可能是现实生活中遇见过的,或者一是将来可能出现的,甚至从来都没有过的,通过想象人们可以去感觉一些根本没有办法认识的世界。

阿瑞提认为,处在这种情况的人,其体验和表现都与一般常规的不同他说:“一般人早就学会审查自己的想象力,会比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更加注重现实的实际要求。有创造力的人则不同他会觉得自己处在一种骚动、不安、丧失一切、空虚、无法承受的挫折等状态,除非他用一种或别的什么创造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生活。”这些话的意思,可以换句话说,想象力一旦达到“非常活跃的或者是强烈的”的程度,创造者几乎是难以自置,因此,必须导入创造性思维,研究出创造成果,才能排解那种内心不安、动荡不已的感受这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是想象力的飙升,从而促进创造思维的明显标志。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品质,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

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标新立异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独特性,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即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前提可以是现有事物,对其进行创新,使“有中生新”,也可以是未有事物,经过创造,产生一种新事物,是“无中生有”,它的加工结果是创新,是一种全新的成果,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新的质的飞跃,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能从与众不同的新角度提出问题,积极活跃的探索开拓别人没认识或者没有完全认识的新领域,以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用新的途径、方法解决问题,想象出新的形象,思维过程中能独辟蹊径、标新立异、革新首创。但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活动是不同的,创造活动是体现在客观环境

中的、外显的,因此可以采用一定的客观标准来判断事物是否具有创造性。而相比之下,思维则是内隐的,是在没有实施的情况下,不能用客观标准来评价。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创造性思维放在客观大环境中来判别,而应当把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价值放在他自身的相对条件中加以衡量,只要思维对思维者来说是具有创造性的,就应当看作是创造性思维,这无疑对激发和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从创造学的一般意义来讲,思维的标新立异性可以理解为:新,即思维者自身认为是从前所没有,是一种具有全新或创造意义的思维,诸如发明创造甚至幻想之类,毫无疑问是属于创造性思维的“新”;异,即思维所针对或反映的对象在时间、空间和深度、广度等方面,是与众不同的,诸如“异想人开”或者有关发展、改革、改造、改进、提高、修订等行为活动,也都无不凝结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理解和把握标新立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对于引导、培养和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不仅符合创造教育的一般要求,而且简明扼要,同时也为我们在实践中判别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及其判断创造性质提供了依据。使用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改进、加工、革新和创造,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方法,得出新的结论,推进对事物的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一直把学生的学习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视为一种再现传递与求新探究并存的活动,强调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知识。

三、好奇心——创造性思维的激活剂

好奇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常常会导致探究、操作,应付和追求环境刺激行为,能派生出认知内驱力。

凡是科学上重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都在人们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产生的,凡是那些在科学上卓有见树的顶尖科学家,都是对自然界、对科学原理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浓厚兴趣的人。诚如爱因斯所言:“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发明创造,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好奇而专注往往会导致新思想的露头,许多伟人的发明创造常常是从一闪念的好奇开始的。

爱因斯坦说过:“当我们头脑里已有的概念同现实世界中遇到的事物和现象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惊奇,而我们认识的发展就是对这种惊奇的不断摆脱。”强烈的好奇心能够增强人们敏锐的感受外界信息,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作出反应,发现问题,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从而开始创新活动。

对于个人来说,好奇心是每个科学家的必备素质,一个缺乏好奇心的科学家是无法在探索未知的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好奇心更是创造性思维的激活剂,在它的驱使下,人们就会更加自觉地开动思维的机器,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对未知做出准确的判断,没有了好奇心,那么再独到的见解也只能是浅尝辄止,再重要的科学事实也只能在麻木的

人脑前溜过。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由于他好奇,所以他养成了多疑善问的好习惯,一生之中所发明的东西约有1328种之多,给人类做出了巨人的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也正是因为爱迪生对一切充满的好奇心,才使得他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就。

从更广义的科学研究动机上来考察,科学研究的动力主要就是来自于人类对浩瀚无际的宇宙的好奇心,也正是那些具有好奇心的科学家对宇宙不断地探索,科学也就不断向前发展,科学研究的许多副产物——如电视、电脑、航天等技术也就不断产生,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方便。

四、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原动力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而兴趣,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推动”,对“真理”的探求,以及形成的“活动心理倾向”,都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从而促使其“重新组织已有的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这样就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会使人对学习或工作产生一种乐此不疲、如痴如迷的状态。人们一旦对某事物或某项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兴致勃勃、锲而不舍地去进行思考或研究。反之,如果人们对某项学习或工作没有任何兴趣或兴趣不大,他就不可能对它达到入迷的地步,自然也就无法取得对该项工作的创造性成果,兴趣不浓或狭窄不稳定,就会阻碍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成为创造性活动的绊脚石。

阿瑞提说:“创造者的另一种动机可能是来源于他所具有的非常活跃或者是强烈的想象力,这种情况的形成是出于生物学原因或其他至今还不清楚的原因”其中的“原因”我们暂且不去探究,但想象力对创造力有益甚至可以成正比是应该给予肯定的。而非常活跃的、强烈的想象力,没有浓厚的兴趣是不可能产生的。

学生正处于受教育阶段,有着积极向上的心理,可塑性很强。伟人的足迹,英雄的事迹,科学家的成就,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倾慕之心,都可以激发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稳定其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果持之以恒,不断地加以诱发和引导,便会产生持续力,增强学习兴趣的稳定性。排除物质兴趣、精神兴趣中消极因素的干扰,促进学习上的积极兴趣,并逐渐扩大学习兴趣的范畴,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推进创造性思维的深化和发展。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的培养一般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物总会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兴趣也同样会发生变化,诱发兴趣之后,就要使学习兴趣保持稳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持续发展,有了稳定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对某一事物或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对创造性思维

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从而产生一种暴发力,使创造、发明获得良好的成果。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原动力。

五、联想、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1、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也就是把人们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存储在人脑后形成的记忆,通过某种刺激与另外一些表象相联接从而产生联想。联想丰富的人通常都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联想主义者提出,创造性思维所起的作用就是来自观念的联想:即将一般平凡的零星的观念组合起来成为非平凡的观念,从而成为产生创造的途径。

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所以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分类。一般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等。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它相联系的另一事物。英国心理学家哈特莱认为,相关联想是最基木的联想,其他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可看成是相关联想的衍生物。英国心理学家培因认为“创造发明都是由相似联想所引起的”。相似联想也称为类似联想,是指把性质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之间的感知回忆相互联结。人们由形状、颜色、声音、性能等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在创造发明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从事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动。在相似联想中可以找到创造发明的目标,打通创造发明的思路,有很多创造发明的技法都以相似联想为基本思维形式,相似联想与直接类比有某些共同之处。相反联想也称为对比联想,是指把相反特性或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感知回忆相互连接。客观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当人们提到某一事物,极易想到它的反面。相反联想是一种逆向思维,往往在相近、相似联想都不起作用时,采取相反联想会豁然开朗,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以这种联想更具挑战性、新颖性、独特性也正是联想的这种新颖、独特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

联想思维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生理学家贝弗里奇说过:“独创性常常产生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处之后。而原来认为这些对象或设想之间彼此没有关系。”这些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处是通过联想来实现的,可见,联想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要么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要么成为人们科学创造的直接动力。联想是保证思维畅通的重要条件,丰富的联想使人的思维富有连动性和流畅性。因此,联想法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奥斯木说:“研究问题产生设想的全部过程,主要是要求我们有时各种想法进行联想和组合的能力。”联想在创意设计过程中起着催化剂和导火索的作用,许多奇妙的新的观念和主意,常常由联想的火花首先点燃。事实上,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联想又是孕育创造幼芽的温床。

2.灵感是新思想产生的火花

灵感思维,是指人在长时间思考某个问题得不到解答,由于某种偶

然的原因,突然间得到崭新的、正确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成,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和高级反映形式,它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是一种非理性因素。灵感虽然内涵非理性因素,但灵感思维也是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是人们科学认识所必须具备的高级认知方式。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将灵感思维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灵感思维触发信息的形态可以将其分为概念灵感思维和形象灵感思维。激发信息是概念的灵感思维称之为概念灵感思维;激发信息是形象的灵感思维称之为形象灵感思维。按触发知识的来源又可将灵感思维分为外界激发型灵感思维和内部闪现型灵感思维触,发信息来自思考者自身以外的灵感思维称之为外界激发型思维;触发思维来自思考者大脑内部积淀意识(包括各类知识)的灵感思维称之为内部闪现型灵感思维,虽然不同类型的灵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是它们发生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它们内在的结构模式是相同的。一般来说,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瞬息性和独创性三方面的主要特征。正是因为灵感思维具有独创性,因而它也是活跃在认识中不容忽视的飞跃方式。

实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灵感位于人脑的右半球,右半球与知觉和空间有关,它具有音乐、绘图、综合、整体性的几何空间鉴别能力,但它把对行为的驱动主要留给左半球。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灵感思维表现出的整体空间性能最突出,而且是最赋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灵感能使一个人顿悟,顺利解决长期思考而不能解决的难题,使人轻而易举地做出发明和创造,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系统整合的结果,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其中,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并与人的心理和思维环境密切关联着。人有意识的、可控制的思维,即除抽象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实际上人的思维活动过程都不会是单纯的一种思维在起作用,而是多种交错的在起作用。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灵感思维的作用十分突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人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就得有灵感、得有自觉可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各种基本思维形式对于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来说,都是不能离开的。创造性思维的标志是标新立异,即新颖、独特,要想实现突破,就必须有灵感的参与。

同时,从灵感思维的定义中,我们也可以明确的看出,灵感思维的作用就是促使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完成创造、创新、创作最为艰巨的任务。因此可以说,灵感思维促使创造、创新和创作的成功。灵感也是一种思维状态。似乎是突如其来,飘忽而至,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花,是创造性思维的契机,是创造或发明成果的先兆,但它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只要它一出现,便要牢牢地抓住它,让它成为创造性思维的暴发力。

数学家高斯曾经求解一个问题,数年未得其解,但是正如他在得到解之后的记述中说的那样“终于在两天以前我成功了……象闪电一样,谜一下解开了。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导线把我原先的知识和我成功

的东西连接了起来”。实践证明,凡在灵感思维参与下的发明、创造活动,一般地说对某些关键性的思维环节是不被创造者本人所能意识到的。凡在灵感思维参与下的发明、创造,都具有非线性的独创性。这个特征既是灵感思维区别于其他思维形式的本质特征,又是灵感思维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性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可见,灵感是新思想产生的火花,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受多方面的影响,而想象、好奇心、学习兴趣、联想以及灵感等等,都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力平.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非逻辑思维形式[J].山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143- 144.

(2)董振域.标新立异——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J].发明与革新,2002,(9):13.

[作者简介]

陈国强,男,1976年2月生于山东东营,汉族,现执教于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4776079.html,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更尕代阳 来源:《学园》2013年第20期 【摘要】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笔者从三个 方面浅谈体会: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尝试研究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情境心理辅导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86-01 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飞速,学生的学习性质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原来的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和创新性,而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体会: 一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理论总结出,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出能结合社会现实和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刺激学生的思维,让思维向更宽阔的范围拓展,带着问题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反复阅读课内教材或课外教材,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信息,促进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去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当然,在阅读材料中,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或启发,通过阅读自学课本教材或补充教材,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取了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又发现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习惯转变为主动独立思考习惯相当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提出新的看法或想法,要打破陈旧的学习观念,打破现实中先入为主的成长,冲破过分追求秩序的情感障碍。过分追求秩序就会使思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导致解决问题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怕犯规矩、怕失败或怕担风险是最常见的基本心理障碍,这些障碍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不

浅谈创造性思维(转)

儿童思维能力 思维看上去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儿童的学习生活,还是其长大成人后的工作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儿童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应注重以下方面:创造性 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突出表现在:一独立性、二分散性、三是新颖性。思维训练小贴士是:一,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二,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系统性 系统性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要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系统思维,可以使一个人变得非常理智,而且统筹能力及预见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系统思维能力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专家介绍,在给孩子进行思维训练时,应训练孩子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深刻性 深刻性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一是鼓励孩子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二是鼓励孩子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每当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其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假象所迷惑。” 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作出决定、解决问题。专家建议:“孩子要熟练掌握适宜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不要一味图进度快、难度高。在课堂上,要争取超前思维,在老师抛出问题后主动思考,把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思维训练的过程。而且要限时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灵活性 “灵活性”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即能否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按照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是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即能否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 三是概括和迁移能力,是否愿意和善于运用规律,能否触类旁通;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清河育才小学潘志新 要实现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为创造性而教”,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如何认识创新思维?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就是本人此文要研讨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涉及许多问题。诸如:要求学生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注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调结合;注意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协调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开展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与适当的数学竞赛等。这里,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创新动机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人的认知内驱力。居里夫人把好奇心看成学者的第一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对许多事物习以为常,好奇心逐渐减退。于是,许多科学家提出要保持“童心”,要像儿童那样具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有时会误认为是“调皮”、“愚蠢”的表现,因而常加以限制、谴责、嘲笑。据说爱迪生在小学上数学课时,因为好奇地问“2加2为什么等于4?”,被老师认为是有意调皮捣蛋而被赶出了学校。现在,年龄小的学生爱问,越大反而越不爱问,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应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敢于各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是幼稚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简单批评制止,而应积极点拨诱导。 二.鼓励创新精神,重视创新个性的培养 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志向。要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一些教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斥责,这是窒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极大,一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谈道:“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智力、好奇心测验中成绩中等以上,他们的学生的创造性能在三个月以内有显著提高,而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教师,其学生便没有进步”。教师往往会偏爱心理类型和自己一样的学生。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缺乏创新才能的教师则不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新才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取得极好的成绩;如果教师很缺乏创新才能,那么创新能力低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反而会被埋没。 按理讲,教师应该喜欢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不大喜欢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或者由于精力充沛、好动好问、被视为“淘气”、“调皮”;或者独立思维能力强,不墨守成规,思想行为常超出教师意料;或专注地钻研、为创新吸引、不善交往、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因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喜爱。研究创新思维的德国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许多调查表明,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确实,如果不改变对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的错误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只是空谈而已。 三.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创三个特征。流畅性是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培养(上)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培养(上) 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有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创造性思维范畴。 一、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分为表现特点和发展特点两部分。 (一)表现特点 对小学生来说,其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 1、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且有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从自己解题中得到满足;学习上有不服输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不太看重分数却迷恋于自己的爱好;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对小制作特别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

2XXX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XXX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 思维能力 示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鼓励质疑问难,激发求异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思路才会开阔。 1、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求异思维的开端。例如,教学“倒数”概念时。我先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中他们产生了不少的想法,所以在上课时提出了不少问题,有的说:书上为什么讲零没有倒数?有的说:为什么1的倒数是1,而零的倒数不是零?等等。由于学生开动了脑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所以他们从各个方面提出了问题,这就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在教学时,我不仅对所提问题做了恰当解答,还鼓励学生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促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习惯。我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经常运用小组相磋和大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开展辩论,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2r S 。然后向学生提问: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大多数同学回答必须知道半径r 才能求出圆的面积。我作了肯定和小结,有一个同学举手表示不同意老师的意见,认为2r S ,知道r d ,知道r d c ,对于这个同学的回答,我立即向全班学生做出肯定,并向学生说明使用2r S 的最终结果是知道r ,但我们在求r 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这件事对我很有启发,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会燃起智慧的火花。 3、鼓励学生咬文嚼字。数学中的各种结语用词科学,逻辑严谨。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结语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咀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例如,在讲授带分数乘法的法则“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酌,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时,我要求学生领会“通常”一词的含义,不少学生认为“通常”的意思就是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做,还有的同学做出深刻的剖析,认为书上用“通常”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可这样计算,但不是绝对的,一定还有另外情况下的特殊算法,接着我出示4016243 22412432124 的简便算法,使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不把1化成5,/3去做,而是用乘法的分配律来进行计算的道理。也使学生懂得遇到带分数乘法时,避免不作分析,一律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的现象。 二、注意多向求解,发展求异思维 在思维上注意多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发展求异思维的有力措施。 1、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包括正向和逆向)到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主要是通过逆解题进行训练的,逆解条件含蓄。叙述间接,需要学生反向推理才能解决。在教学中如果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呆板性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有许多可逆成份,如公式的正反运用,某些概念

创造性思维与其培养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 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它是人创造力的核心成份,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创造性思维既具有一般思维活动的某些特点,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 独特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维结果的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以提供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为标志。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没有现成的可供借鉴的解决问题方案,必须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将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改组 或重建,独辟蹊径,创造出不同寻常的思维成果。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 平同志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代表。它在香港、澳门回归 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必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产生积极影响。这一划时代的伟大构想,新颖独特,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必将记入社会发展的历史史册。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当然,对于以掌握继承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主的学生来讲,如果所解决问题对其来说是新颖的,在解决问题活动中不因循旧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尽管不一定提供前所未有的、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创造产物,也属于创造性思维。 2.运思过程的非逻辑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遵循思维的逻辑规则,对事实材料进行 分析,通过一步一步地推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一般思维。创造活动需要一般思维,但更需要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探索未知的实践领域,提出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主体经验以及物质条件的限制,使未知事物带有较大的模糊 性和不确定性,给创造性思维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仅利用一般思维就很可能缩手无策,人们就需要打破思维的逻辑规则,发挥创造想象的补充和预见功能,通过自由、灵活地联想,把抽象模糊的概念具体化、明朗化,提出预测性假说或模型,确定创造 性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向。这就是说,创造性思维带有极大的非逻辑性和跳跃性。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主要表现形式是直觉和灵感。 3.思维形式的综合性。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不是靠某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由 多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度统一的结果。其中,既有与事物具体情境相联系的形象 思维,又有与抽象概念相联系的抽象思维;既有作为新观点、新设想产生基础和准备阶段所 进行的分析思维,又有新观念产生瞬间所表现出的直觉、灵感和顿悟等非逻辑性思维形式(它们和逻辑思维前后为序、相互补充);既有为力求创新而进行的发散、多向思维或求异思维,又有为攻克难关而进行的收敛、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形式多样,表现各异。各种思维形式之间都分别构成一组对立面,其中都存在着既互相区别、否定、对立,又互相补充、依存、 统一的矛盾关系。在这一对对的矛盾关系中,各种形式的思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富有活力、逐步深入。 4.强烈的目标指向性。在整个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所要解决的创造性问题会象磁石一 般地吸引着创造者,使其着迷,使其忘掉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创造活动中。对于一个着了迷的创造者,创造就是其生活的最终目标,其它的一切都会被放到注意的范围之外。正如普希金在谈其创作体会时说过的“我忘掉了世界”;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也说过“当我写什么东西的时候,吃饭、睡觉以及与别人谈话时,我都想着它”;牛顿在专心研究问题 的时候,竟把怀表当作鸡蛋放到锅里去煮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对问题的迷恋和强烈的目标定 向作用的结果。如果创造的成果对整个社会的意义越重要,对创造者的吸引作用也越大,其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全国继教网文/湖北省郧县城关一中 / 唐启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的兴趣。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有着很强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好奇心和兴趣是创

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教学讲读课文《愚公移山》时,学生会好奇地问,愚公带领全家人去移挡在自己屋前的两座大山,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方法 ---- 搬家呢?这时,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疑问促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爱动脑筋,然后请同学们共同探讨原因,再予以点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又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如果一开始教师采取的是批评的态度,批评学生上课打岔,那么以后学生就不爱提问题了,自然也不会去思考更多的问题。这样,创造性思维便受到抑制。 二、打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陈国强 (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山东257091)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方面条件或因素的影响如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标新立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木质特征,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激活剂,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原动力,联想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探索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条件 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阶段,也可理解为融于整个意识过程之中的思维形式,就其融于整个意识过程之中而言,它与各种思维形式存在着种种交叉关系,很难说哪些思维形式是它的具体的纯粹的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最木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即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又符合思维发展和运行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它与其他心理过程具有整合性和统一性。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联想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自接动力,而灵感则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契机。 一、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想象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所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建出新形象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因此,它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而这种新颖、形象性是人们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作为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自然也就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各种发明创造的源泉。 作为一种非逻辑思维形式,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想象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想象的起因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就是有目的、按照一定计划自觉进行的想象;无意想象就是无目的、随便的想象,类似于遐想。尽管无意想象是随便的想象,然而许多发现、发明,往往产生于无意想象之中。从想象对创造的作用来看,可以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通过语言、声音、符号、图像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但它木身不具有创造性,只是创造性的前提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讲课教案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意识。研究显示,人类有80%的潜能被埋没。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联想,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训练。排除创新思维中的障碍,营造创新教育气氛,改革考试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共同探讨、尝试创新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 随着全国高校连续几年扩招以及社会办学迅速崛起,技校招生就显得极其困难,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这对技工教育是个挑战。要摆脱困境,技校的出路只能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任何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源于创新意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有创新欲望和要求,才会有探索研究,才会有成功。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科研成果面前不屑一顾地说:“这还不简单,谁都会!”或许,人人都具有创造力,但是,不是人人都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去观察生活、反复思考生活中引人注意的问题,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要创造、要发明的愿望。创新意识比创造力更重要,若把创造力比作钞票,那创新意识应该就是验钞机了,它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试想,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任何新生事物毫无兴趣的人,决不会想到去创造发明,所以,从小就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引发创造性成果,它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制度的不断完善,都离不开创新意识这个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有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土都受益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道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技校生将来是各企业技术岗位操作的主体,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条件,因此,技校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为学生将来的创新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在技术改革、设备创新中,技校生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多无限美的想像空间。 一、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按常规的思维方法要么是不能解决,要么是太繁琐,太费时、费力。是否能寻求一种简捷、高效的办法来解决呢?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 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题:“从1到100的数依次相加,和是多少?”别的同学一个劲地计算加法,而高斯则静静地独立思考,他从排列有序的数字上发现了规律:即首尾两个数依次相加其和相同。如:1、2、3……98、99、100,于是他很快算出了答案:101X50=5050。高斯摒弃了繁琐的演算,利用数字的组合,找到了最快捷的计算方法,这是典型的创新思维。如果他没有改变旧算法的意愿,也就是没有创新意识,他也不会获得成功,而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思维形式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思维形式 摘要:面对现代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诸如思维的敏感性、灵活性、流畅性、抑制性、独特性、深刻性等。 关键词:创新怀疑思维思考联想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先大致了解这些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思维形式: 一、怀疑 怀疑是人类优秀的思维品质。任何新的理论的诞生,都有一个怀疑的过程。盲从和因循守旧永远不会产生新的理论成果。 二、寻找怀疑的根据 只怀疑而不去寻找怀疑的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幼芽就枯萎了。为了使怀疑这棵幼芽生长、开花、结果,就必须寻找怀疑的根据。寻找怀疑的根据,就意味着否定过去的学说、理论,建立新的学说、理论;寻不到根据,也可加深对自己已有理论的理解、认识。伽利略、戴维、莫顿、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寻找出怀疑的根据。怀疑和寻找怀疑的根据,是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 三、逆向思维 就是背逆常人思维的方向去思考。这表现了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人们歌颂小草,说它不用灌溉,不用施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尽绵薄之力打扮春天”。而我们则批判小草,说它与庄稼争水分,争肥料,造成庄稼减产,应该“除恶务尽”。这样思考,符合客观实际,因而是正确的。逆向思维,应仔细斟酌是否符合实际,否则逆向思维的结果便是错误的。因此,在运用逆向思维时,必须深入了解所否定的理论、学说是否具片面性或是否错误。如果怀疑、否定不符合社会实践的理论或学说,则必然产生错误。 四、多角度、多侧面思维 这种思维也包括逆思维。它的思维模式是:在寻找答案时不是只沿一个方向去思索。一道几何题的证明,往往不只一种方法,可以用几何法,也可用代数法和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嘉积中学曹慧勇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播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与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史上的费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曾激发了多少数学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大胆联想、猜想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要知道学生猜想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这种意识与习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教与学必须是一个和谐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和委婉的语言时刻感染着学生,多用一些鼓励语言,多表扬、多肯定、多指导,多给学生提供展现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表达他们的独立个性、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让每一位学生在点滴中取得进步,享受自我创造、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根据教材创设情景很关键,以境激情,应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景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学习《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漂亮的衣服(有上衣、裤子、裙子),让学生进行搭配,问他们从中能配出多少套的衣服,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从而本节课的课题。又如在学习《等比数列》之前给出印度国王与国际象棋的故事;学习《线性规划》之前讲信贷事例,在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且每个人必须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上津镇初级中学阮家利 人之初,每个人都一样,知识和能力如同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成人后,有些成了专家、学者,对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而有一些却不学无术,成了无能之辈。这样的结果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就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所造就出来的。但是,同等的先天条件,同样的学校和授课教师,其结果为什么还是有天壤之别呢?其实,每个人所接受到的教育和培养还是不同的,学校教育和培养仅仅是他所接受到的教育和培养的一部分,每个人所处的教育环境不同,而正是这种教育环境的不同造就出不同的学生,这种教育环境包括了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归根结底是一个人际关系的问题。他从他周围人群中,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的效果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强于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在人的思想观念上起到一个根基的作用。也就是说,不同的教育环境可以造就出不同的学生。 本文想从教育环境的角度浅析目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的问题。 回顾我们那代人的成长经历,看看现在学生的所处的教育环境,很容易发现现在教育环境的不足之处。 以我为例,我1951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刚上小学就碰上了大跃进,大炼钢铁,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学校参加过三街镇西峰山建造炼铁土炉的工地劳动,绿化学校种果树,种水稻,种蔬菜,打烧水泥的石头,上山砍柴烧炭等等集体劳动,在家里做过椿米做饭挑水洗衣等等家务劳动。寒暑假还要帮生产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学时还要交上生产队出具的劳动表现鉴定书。(以上所述,已退休的灵川县教育局长庾绵训可以作证。当年他是我们的小学校长。)这些经历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是绝对不相信的。 另外,自制玩具也是极好的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好途径。现在的孩子几乎不自制玩具,想玩什么就闹着要买,我在小时候,家里就从来没帮我买过玩具,想玩就得自己做,不做就没有过玩。儿童时期自制的玩具如陀螺,转轮、风车、弹弓、木制手枪、弓箭、鱼枪、直升飞机、打结子炮的手枪、用子弹壳做的火药枪、用榄木籽作子弹的连发冲锋枪、笛子、二胡、万花筒、望远镜等等。制作每一样玩具时,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喻说,做笛子时,发现了音阶不准与孔距有关,做望远镜找不到透镜,做二胡时找不到鼓

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举个例子,曹冲称象。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何发挥创造性思维呢?思维主体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思维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发挥创造性思维,所需条件大致有四个: 1.社会实践。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源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案,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学科的创立,都是由社会实践本身提出的要求。这种客观的要求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同思维主体的需要相结合,便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量。 2.原型启发。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所谓原型,就是与创造性思维主体所设想的事物相似,并能够引起联想的东西。通过原型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达到创造的目的,就是原型启发。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现实生活中能够作原型启发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无中生有”。 3.积累知识。积累和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发展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问题意识是头脑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头脑总经常想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才会乐于勤思苦想,排除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达到创造的验证阶段。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引言 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口号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但即使作为社会思想非常活跃的大学校园,创新思维依然对于很多大学生比较陌生与遥远。现在大学中有关创新的组织社团不在少数,同时各种创新平台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方式。我通过自身经历及调查了解了同济大学的现状:现在同济的社团组织中有校团委科技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学校创新活动的组织工作,同时有些小型社团也在围绕某些特定方面有创新活动,如我校汽车协会等。作为材料学院团学联科技部的一员,我和团队其他同学也会和相关院系,比如机械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一些科技节等活动来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但这些组织社团等主要是作为一个组织联系或提供服务平台来鼓励学生创新,本身缺乏专业性。这些活动多数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在整个同济的影响不大。 再看各种平台,如上海市创新实践项目,挑战杯,陈嘉庚杯,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SITP)等有关创新的竞赛或项目等,虽然报名学生数量或项目数量很多,但最后结题率很低,而竞赛得奖也只是凤毛麟角,在大学中的影响力还是很有限。所以我想通过自身创新体会及对学校创新制度的分析来给出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普遍培养方式的建议。 二、分析原因

在引言中提到,我校在学校组织方面主要由校团委科技服务中心负责,本人曾是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一个团委服务部门,校团委科技服务中心主要是负责组织一些科技活动及参与到各项竞赛答辩的宣传及后期工作中,其面对的受众主要是对科技创新有兴趣的学生。由于资金有限,在组织活动方面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能力有限。绝大部分学生无法以学校组织活动的形式培养创新意识。 再看对创新较为热情的同学:以材料学院为例,第五期SITP项目中申报的项目数多达50多个,但最后能够完成项目答辩并最终结题的仅有不到十个。之后我又针对这个学期的上海市创新实践项目做了一个网上问卷调查,发现有高达%的项目来自于本专业导师的引导,%的项目来自于相关过去的未完成项目,仅有不到30%的项目是来自于学生自己的创新想法。又通过分析学生报名参加该项目的动机发现,大多数学生是以跟风的态度报名参加的,参与人数中%的同学是完全参与到立项人的活动中,起初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有%的参与学生称自己有自己的创新想法并进行了本次实践。这样的创新实践能有多大作用值得怀疑。可见即使去参加有关创新活动的同学其创新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再将视野转向全校,我调查了身边的一些同学,他们对于创新的看法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以下是摘取的一部分回答记录:刘同学(我院奖学金获得者):“创新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把考试考好,绩点上去才是硬道理”; 王同学(同寝室的同学):“创新就是那些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做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它是人创造力的核心成份,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创造性思维既具有一般思维活动的某些特点,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独特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维结果的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提供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为标志。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没有现成的可供借鉴的解决问题方案,必须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将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改组或重建,独辟蹊径,创造出不同寻常的思维成果。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代表。它在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必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产生积极影响。这一划时代的伟大构想,新颖独特,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必将记入社会发展的历史史册。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当然,对于以掌握继承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主的学生来讲,如果所解决问题对其来说是新颖的,在解决问题活动中不因循旧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尽管不一定提供前所未有的、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创造产物,也属于创造性思维。 2.运思过程的非逻辑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遵循思维的逻辑规则,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通过一步一步地推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一般思维。创造活动需要一般思维,但更需要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探索未知的实践领域,提出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主体经验以及物质条件的限制,使未知事物带有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创造性思维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仅利用一般思维就很可能缩手无策,人们就需要打破思维的逻辑规则,发挥创造想象的补充和预见功能,通过自由、灵活地联想,把抽象模糊的概念具体化、明朗化,提出预测性假说或模型,确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向。这就是说,创造性思维带有极大的非逻辑性和跳跃性。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主要表现形式是直觉和灵感。 3.思维形式的综合性。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不是靠某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由多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度统一的结果。其中,既有与事物具体情境相联系的形象思维,又有与抽象概念相联系的抽象思维;既有作为新观点、新设想产生基础和准备阶段所进行的分析思维,又有新观念产生瞬间所表现出的直觉、灵感和顿悟等非逻辑性思维形式(它们和逻辑思维前后为序、相互补充);既有为力求创新而进行的发散、多向思维或求异思维,又有为攻克难关而进行的收敛、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形式多样,表现各异。各种思维形式之间都分别构成一组对立面,其中都存在着既互相区别、否定、对立,又互相补充、依存、统一的矛盾关系。在这一对对的矛盾关系中,各种形式的思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富有活力、逐步深入。 4.强烈的目标指向性。在整个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所要解决的创造性问题会象磁石一般地吸引着创造者,使其着迷,使其忘掉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创造活动中。对于一个着了迷的创造者,创造就是其生活的最终目标,其它的一切都会被放到注意的范围之外。正如普希金在谈其创作体会时说过的“我忘掉了世界”;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也说过“当我写什么东西的时候,吃饭、睡觉以及与别人谈话时,我都想着它”;牛顿在专心研究问题的时候,竟把怀表当作鸡蛋放到锅里去煮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对问题的迷恋和强烈的目标定向作用的结果。如果创造的成果对整个社会的意义越重要,对创造者的吸引作用也越大,其迷恋的程度也会更深。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涟水县东胡集中心小学尚海红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时代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1、发挥想象,激活创新。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 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维 是智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 3、改变学法,促于创新。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的 发展,同时教师加强学法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词】:激发激活创新思维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小学语文教育是以中国几千年所沉积的最优秀的文化作为载体,以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提高作为前提的。而教育又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略谈几点: 一.设疑启思,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任何卓有成效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学习《七律长征》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红军在春天渡金沙江?而在冬天飞夺泸定桥呢?”显然这个学生对长征的知识了解不多。针对这个学生提出的疑问,我没有急于让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而是讲述了《巧渡金沙江》的有趣故事,播放《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场面。这是在理解、讨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能够说多少就是多少,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成。有的说:战士们太高兴了感觉那些“云崖”也与自己同乐呢;有的说:红军战士没有花费一枪一弹,没有流血牺牲就渡过金沙江,就觉的“云崖”这位老兄帮了大忙,看到、想到“云崖”,就感觉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接着,又有人说: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哪里是桥,只是高高的悬挂在奔腾咆哮的河水之上的铁索。一般人不要说是从上面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粟,并不是什么春天与冬天,而是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些见解中,有的刚提出就遭到同学的反驳,有的也受到同学的赞同,在这里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说的对的给予肯定,不对的找出原因,在这样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里,学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