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与护理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与护理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与护理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与护理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阿霉素心脏毒性心律失常护理

临床资料

本文观察以adm为主的联合化疗的晚期乳腺癌病人6例其中有19例出现程度不同的心脏毒性发生率为9.7%。出现心脏损伤的19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5~65岁化疗前均行心电图检查其中正常的心电图1例偶发性室性早搏1例右束支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例房性早搏例冠心病1例。化疗后出现心脏毒性的19例病人中窦性心动过速6例房性早搏并房颤例窦性心动过速并频发性室性早搏例右束支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例左束支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衰例;化疗前有心脏病变的6例中有5例发生新的异常心电图改变其中有例并发心衰。

观察与护理

心理护理: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多数曾经过手术、化疗或放疗的打击对各种治癌措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虽然adm为治癌的有效药物但因其毒副作用使病人心存顾虑或拒绝治疗。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讲明化疗的必要性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和处理对策使病人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化疗用药前后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脉搏变化如节律、速率及强弱。对房早、室速、偶发性室早等轻度心脏损害应勤观察一般不作特殊处理如出现室速、频发性室早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应行心电监护并停用adm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遵循“迅速处理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

抗肿瘤药物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多种毒副反应。这种毒副反应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了。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了解肿瘤内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安全范围,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可发生,表现多样化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虽然相对于细胞毒性药物而言,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程度较轻,但心血管不良反应已经引起肿瘤学界的关注。200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成为大会讨论的专题之一。美国学者Swain在题为“治疗肿瘤-保护心脏:现代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的演讲中,对已经发表的各类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后指出,各种靶向药物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不同,其中贝伐单抗为3%,舒尼替尼为19%~28%,索拉非尼为3%。因此,Swain强调,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心血管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多种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贝伐单抗和一些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甚至已成为一些多靶点药物最常

见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缺血/梗死(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慢性心力衰竭(HF)、QT间期延长等。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 单克隆抗体,也是最早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乳 腺癌的靶向药物。心脏毒性是曲 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报告表明,曲妥珠单抗心功能障碍和HF的发生率比预期高,尤其当与其他有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此外,既往心脏病史、高龄、既往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史、胸部放疗史等可增加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临床研究报告,单用曲妥珠单抗时,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为4%~7%;而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HF发生率显著升高。如曲妥珠单抗与多柔比星联用,患者HF发生率达到27%,NYHA心功能分级3~4级发生率为16%。近来多项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左室功能监测,并避免与蒽环类等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可有效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 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作为一种人源化VEGF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药物防护+

?60?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年3月第2卷第1期ChinJofOneolPreyandTreat,Mar2010,VoL2,No.1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药物防护 何晓华△何并文唐步坚 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摘要】阿霉索可治疗众多实体瘤及白血病,但其临床应用受到了心脏毒性的限制。阿霉索一tL,脏毒性的机制主要与自由基、钙超载、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等有关。针对ADM心脏毒性发生的机制,目前研究者对防护药物在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细胞凋亡抑制剂、线粒体保护剂和中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从而为提高ADM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阿霉索;心脏毒性;药物预防 【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识码lA【文章编号】1674-5671(2010)01-03 doi:10.3969/j.iMn.1674-5671.2010.01.21 随着Lefrak于1973年首次报告抗癌药物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心脏毒性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DM可导致剂量依赖性不可逆转的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而临床应用ADM时人们对可能发生的心脏毒性受到了普遍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ADM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包括引起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评估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旨在拓宽其应用范围、减轻毒副反应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现将ADM心脏毒性的药物防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ADM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 目前对ADM心肌毒性的机制尚未彻底清楚,可能包括自由基、钙超载、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形成ADM心脏毒性的恶性网络,共同导致心脏毒性的发生和发展。 1.1氧化应激作用及自由基的形成 由于ADM与心肌组织的亲和力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使心肌组织更易受到损害。ADM进入心肌细胞后,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引起线粒体膜和内脂网的脂质过氧化,导致心肌细胞损伤。产生自由基的通路有酶学途径及非酶过程两种:①酶学途径是指ADM进九D肌细胞后,其蒽醌基团还原为半醌由基并与氧作用产生超氧离子(Q?),02?经歧化酶歧化生成氧(02)和过氧化(H202),H202裂解产生的羟自由基(OH?)较02?更加活泼。这些自由基可以引起线粒体和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对多种细胞产生强烈的损伤作用…②非酶过程涉及到ADM-Fe“复合物形成,通过Haber-Weiss反应或Fenton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瞄J。生理状态下的心肌细胞处于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状态.具有正常活性的SOD、GPx是维持心肌细胞处于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状态的重要因素。ADM降低GSH—Px及SOD在心肌中的含量,使ADM产生的自由基及超氧化物不能被充分清除而损伤心肌细胞p】。 1.2钙超载 心肌细胞调节Ca2+功能障碍,致细胞浆中游离ca2+浓度增高即为心肌细胞钙超载。正常心肌细胞中Ca2+大部分储存于线粒体、肌浆网及肌膜上,C矿+在维持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起重要作用,且细胞内Caz+浓度显著低于细胞外ca2+浓度。Kim等发现ADM激活肌浆网膜上的ca2+通道,使ca2+释放增加与心肌形态学改变有良好相关性,且早于心肌形态学的改变,提示ca2+浓度升高参与了心肌损伤过程HJ。ADM能破坏心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影响膜的渗透性,使膜磷脂镶嵌蛋白解聚,形成新的钙通道,诱发胞外Ca2+内流;ADM抑制Na+.K+.ATPase的活性,使Na+.K+交换减少,Na+-C,+交换增加而加速ca2+内流,从而诱发钙超载;同时ADM还能刺激线粒体和肌浆网,将ca2+释放至胞质。加重Ca2+超载瞄J。1.3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指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自杀过程。在ADM心肌病发病过程中,细胞凋亡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即使暴露在低于微摩尔浓度的ADM中也会发生细胞凋亡¨J。细胞凋亡途径主要通路分别是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或外在)途径和线粒体凋亡途径(或内在)途径。外在途径典型的死亡受体是飚(又称为CD95或Apo?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后启动致死性信号转导,最终引起细胞一系列特征性变化,使细胞凋亡。内在途径是由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介导的。这个过程是通过bcl-2'蛋白家族(抗凋亡因子bcl-2、bcl-XL、mcl一1)调节的。凋亡前体bax、bak和仅含BH3区域蛋白Bad、Bid、Nix和13Nip3,它们通过抑制抗凋亡bel-2蛋白或激活bax、bak凋亡前体引起细胞凋亡¨J。两条凋亡通路最终都要激活共同的凋亡效应物特异的胱冬酶(caspase)。胱冬酶被活化,随后发生凋亡蛋白酶的层叠级联反应,引发不可逆的凋亡。其它途径包括NADPH氧化酶途径【lJ、血红素氧化酶一1下行性调节等pJ。 1.4线粒体损伤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桂科回0991018)通讯作者:何并文。E-mail:bingwenhe@yahoo.COLD.crl 万方数据

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徐修礼仇王斌孙怡群樊新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的发生率及常用抗菌药物对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联合药敏实验。方法细菌鉴定应用 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用D试验检测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结果 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从临床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得到113株葡萄球菌,其中iMLSB表型(D试验阳性)占34.5%;MSB表型(红霉素R,克林霉素S)占16.8%;cMLSB表型(红霉素R,克林霉素R)占41.6%;红霉素耐药克林霉 素敏感表型葡萄球菌58株中D试验阳性率为67.2%;D试验阳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林的MIC90分别为2.0、8.0、 4.0、16(mg/L),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林联合药敏结果MIC90均为1.0(mg/L)。结论医院内感染诱导型克林霉素葡萄球菌的发生率已越来越高,临床应根据细菌实验室的耐药表型检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葡萄球菌;克林霉素;红霉素;抗菌药物; D试验;联合药敏试验;耐药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analyze in vitro activity of the routine antibiotic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gainst staphylococcus. Methods Use automatic system VITEK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bacteria; Kirby Baucer method and agar dilution method to detect drug susceptibility following CLSI standards; and D Test to detect the incidence of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Results In the 113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isolated from the various clinical samples during July, 2005 and April, 2006, among iMSB (D Test is positive.), MSB (ER R, CL S) and cMLSB (ER R, CL S) phenotypes were 34.5%, 16.8% and 41.6%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incidence in D Test was 67.2% with 58 samples of staphylococcus which was susceptible to clindamycin while resistant to erythromycin. The MIC90 of vancomycin, levofloxacin, amikacin and cefazolin against D test positive staphylococcus were 2.0, 8.0, 4.0, 16 mg/L respectively. The MIC90 of combined drug sensitivity result of levofloxacin, amikacin, cefazolin were all 1.0 mg/L when combined with vancomycin.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with staphylococcus was growing, which was possible to induce drug resistance to clindamycin in nosocomial infections. The clinical use

心脏毒性作用诊断详述

心脏毒性作用诊断详述 *导读:心脏毒性作用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生存病人都可能出现抗癌药心脏毒性,心脏毒性可以发生在治疗期间,也可以发生在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 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急性的或常见的亚急性疾病,在瓣膜和心内膜壁形成脓毒性生长血栓,随后发展为短暂的或持久的菌血症。血栓形成经常波及主动脉瓣,例如:可能因副主动脉狭窄而损害动物的主动脉瓣。形成于瓣上的赘疣易碎并易形成栓子。损害可能改变瓣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导致心脏口反流和(或)狭窄,最终出现充血性心衰的症状。据报道,在大于4岁的中型和大型雄性犬中,该病有增加的趋势。 嗜心性病毒感染:常见于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数可完全恢复正常,很少发生猝死,一些慢性发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变为心肌病。部分患者在心肌疤痕明显形成后,留有后遗症表现: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持续异常。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是由于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应从所

有感染部位,包括感染的体腔、关节间隙、软组织和病损的皮肤获取脓液或体液作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液培养应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应间隔1小时作2次血培养,每次应从不同部位静脉切开取血。2次血培养用于菌血症的初期诊断已足够,但阴性的染色或培养结果不能排除菌血症,特别是以前已接受过抗生素的病人,更不能排除菌血症。这种最起码2次血培养的标本应取自经过适当准备的静脉切开部位。此外,还可对痰液,导管插入 部位和伤口的标本进行培养。 心包缩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多数由结核性心包炎所致。急性化脓性心包炎迁延不愈而成者约占10%,其他亦可由风湿、创伤、纵隔放疗等引起,占极少数。我国导致这方面炎症最多见的原因是结核和化脓性感染其次为霉菌或病毒感染等。X线检查:心脏阴影大小正常或稍大,心增大可能由于心包增厚或伴有心包积液,左右心缘正常弧弓消失,呈平直僵硬,心脏搏动减弱,上腔静脉明显增宽,部分病人心包有钙化呈蛋壳状,此外,可见心房增大。对病人进行监测和处理是确保癌症病人生存,并长期保持良好心功能的关键因素。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心脏毒性作用的诊断,心脏毒性作用 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心脏毒性作用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的检测

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的检测 孟洁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istance of Staphylococcus spp. isolates to erythromy-cin and clindamycin and detect the percentage for inducible resistance. Methods:Kirby-Bauer method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resistance of erythromycin and clindamycin against Staphylococcus,cef-oxitin disk Diffusion method and D-test suggested by CLSI guidelines were used to detect methicilin 一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MRS)and the inducib1e clindamycin resistant in erythromycin 一resistant Sta- phylococcus. Results: 88 (56.4%) of the 156 Staphylococcus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both erythromycin and clindamycin (cMLS). 37(23.7%) were resistant to erythromycin but susceptible to clindamycin and showed positive D test results (iMLS). Only 31(19.9%) were resistant to erythromycin but susceptible to clindamycin and showed negative D test results (MS). Conclusions: D-test should be conducted regular-ly among Staphylococcus strains in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in order to direct physicians to select MLSB antimicrobial agents correctly.% 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K 一B 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

? 754?中N垛&现论与实践 2008 年 8 月笫丨4 卷策 8 期 Chin J Rchabil Theory Pract. A UR. 2008. Vol. 14, No. 8 ?临床研究?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 宫艳丽,张清媛 [摘要] 目的观察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防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连续6个周期CEF方案化疗+ GSH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EF方案化疗。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及6个周期后,利用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1 (cTnⅠ)、常规超卢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两组患者化疗后的心脏毒性。结果化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心电改变、cTnⅠ损伤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E峰流速时间(DT)、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间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无显著性差异(P >0.05),舒张功能参数Em/Am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6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EF、FS、心肌酶CK、CK-MB、LDH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改变、cTtiⅠ损伤悄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张功能参数E/A、DT、Em/ Am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SH对表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有防治作用,机制可能与GSH的抗氧化及抑制钙超载有关。 [关键词]还原细谷胱甘肽;表阿筘索;心脏毋性;顼防作用 Prophylactic Effect of Reduced Glutathione on Cardioloxicity Induced by Epirubicin GONG Yan-li f ZHANG Qing-yuan. Tumor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Vniuersity * Harbin 150040.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exogenous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on cardiotoxicily induced by epirubicin (EPI). Methods 60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imcm group received 6 cycles of chemotherapy with CEF regimen plus the reduced GSH. The control group also received 6 cycles of chemotherapy only with CEF alone. The cardiotoxicity of all patients were estimated by the ECG? myocardial enzymes, troponin I (cTn I ), ultrasoundcardiogram and tissue Doppler technique before hemother apy and after 3 cycles and 6 cycles of chemotherapy. Results After 3 cycles of chemotherap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CG f cTn I ? 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 (EF), fraction shortening (FS)? E/A. decline time (I)T) and myocardial creatine kinase (CK).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 containing M and B subunits 0. 05)? Whi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m/Am between two groups ( P0. 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CG, cTnl,E/A. I)T and Em/Am between two groups ( P <0. 01). Conclusion The reduced GSH can prevenl the cardiotoxicicy induced by EP1? which may be related with the ability of GSH against the oxidant injury and inhibiting calcium overload. Key words: reduced glutathione;epirubicin;cardiotoxicilyiprophylactic effect [中图分类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71(2008)08-0754-03 [本文著录格式]宫艳丽,张淸嬡。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8): 754—756. 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mhracycline.ATC),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但由于该药有剂量累积心脏毒性,故不能广泛和长期使用。近年来,国内外在预防ATC心脏毒性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尤其注重研究和开发保护心脏的药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作为一种氧自由基淸除剂和钙拮抗剂,对ATC引起的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1资料与方法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40.作名简介:宫艳丽(1970-),女,黑龙江牡丹江市人,主治医师,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恶性肿瘤化疗.通汛作者:张清嫒, 1.1临床资料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 年8月?2008年2月住院患者60例,均为女性,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9例、小叶癌6例、髄样10例、单纯癌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需

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一)

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一) 作者:胡淑玲李亚娥张利侠谢龙归巧娣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为临床提供比较可靠的药敏状况,指导用药。方法:应用生物-梅里埃-VE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GPS及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2004年版“增加对检测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注释”对红霉素耐药菌进行D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占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占24%。结论:检测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避免盲目使用克林霉素而导致治疗失败,防止将大环内酯类耐药误认为克林霉素耐药而失去克林霉素的治疗机会。 【关键词】葡萄球菌;诱导型耐药;红霉素;克林霉素 葡萄球菌是临床常见的引起化脓性甚至全身性感染的致病菌,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菌素类B(MLSB)抗生素是广泛应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和链阳菌素类常用来治疗严重的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并作为对青霉素过敏的首选替代药物。但在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时,克林霉素有可能存在诱导型耐药,须经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试验(D试验)测定,才能为临床提供比较可靠的药敏状况,以便指导用药。 1材料和方法 1.1菌株来源 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5株。 1.2细菌鉴定 应用生物-梅里埃-VE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GPS及 法进行药敏试验。 1.3D试验 根据NCCLS2004年版“增加对检测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注释”对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进行D 试验。 2结果 1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的有29株,占28%,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结构型)的有55株,占52%,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D试验阴性)(泵出型)的有3株,占3%,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18株,占17%。13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为20株,占15%,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结构型)有68株,占50%,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D试验阴性)(泵出型)的有15株,占11%,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32株,占24%。

多柔比星说明书

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药典] 【英文名称】 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药典]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多柔比星。 其化学名称为:10-[(3-氨基-2、3、6-三去氧-a-L-来苏已吡喃基)-氧]-7,8,9,10-四氢-6,8,11-三羟基-8-(羟乙酰基)-1-甲氧基-5,12-萘二酮的盐酸盐。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27H29NO11·HCl 分子量:579.99 辅料为乳糖。 主要成份相关链接:盐酸多柔比星D 《妊娠期用药分类注释》 【经乳汁分泌】C ontraindicated 【性状】 本品为橙红色的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 用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骨及软组织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膀胱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癌、睾丸癌、胃癌、肝癌等。 【规格】 10mg 【用法用量】 静脉冲入、静脉滴注和动脉注射。 临用前加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浓度一般为2mg/ml。 1、成人常用量 单药为50-60mg/m2,每3~4周1次,或一日20mg/m2,连用3日,停用2~3周后重复。联合用药40mg/m2,每3周1次或25mg/m2,每周1次,连用2周,3周重复。总剂量按体表面积不宜超过400mg/m2。分次用药的心肌毒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包括口腔溃疡)较每3周用药一次为轻。 2.联合化疗

①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碱和达卡巴嗪),主要用于霍奇金淋巴瘤; ②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主要用于乳腺癌; ③CA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④FAM(氟尿嘧啶,多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主要用于胃癌; ⑤AC(多柔比星和阿糖胞苷),主要用于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⑥AOP(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主要用于淋巴母细胞型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 ⑦ACP(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和顺铂),主要用于卵巢癌和肺癌以及头颈部癌、膀胱癌等; ⑧COA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达卡巴嗪),主要用于软组织肉瘤和成骨肉瘤; ⑨CAO(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主要用于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为多柔比星的主要副作用。白细胞约于用药后10~14日下降至最低点,大多在三周内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一般不严重。 2、心脏毒性:可出现一过性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及ST-T 改变,一般不影响治疗,少数患者可再现延迟性进行性心肌病变,表现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累计剂量密切相关,大多出现在总量>400mg/m2的患者,这些情况偶尔可突然发生而常规心电图无异常现象,多柔比星引起的心脏病变多出现在停药后1~6个月,心脏毒性可因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加重。 3、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也可有口腔黏膜红斑、溃疡及食道炎、胃炎。 4、脱发:发生率在90%以上,一般停药1~2个月可恢复生长。 5、局部反应:如注射处药物外溢可引起组织溃疡和坏死。药物浓度过高引起静脉炎。 6、其他:少数患者有发热、出血性红斑、肝功能异常与蛋白尿、甲床部位出现色素沉着、指甲松离,在原先放射处可出现皮肤发红或色素沉着。个别患者出现荨麻疹、过敏反应、结膜炎、流泪。此外多柔比星还可增加放疗和一些抗癌药毒性。 7、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本品时,特别是初次用多柔比星者,可因瘤细胞大量破坏引起高尿酸血症,而致关节疼痛或肾功能损害。 【禁忌】 1、曾用其他抗肿瘤药物或放治疗已引起骨髓抑制的病人禁用; 2、心肺功能失代偿患者、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4、周围血象中白细胞低于3500/μl或血小板低于5万/μl患者禁用。 5、明显感染或发热、恶液质、失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者禁用。 6、胃肠道梗阻、明显黄疸或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7、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的肾排泄虽较少,但在用药后1~2日内可出现红色尿,一般都在2日后消失。肾功能不全者用本品后要警惕高尿酸血症的出现;痛风患者,如应用多柔比星,别嘌醇用量要相应增加。 2、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引起黄疸或其他肝功能损害,有肝功能不全者,用量应予酌减。

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

时间:2017年01月12日 题目:心跳骤停患者的护理 主讲人:李宏 参加人员:门诊输液室全体人员 内容: 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秒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秒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秒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分钟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一、病因 1.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其次冠状动脉痉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而缺少显著的、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已较肯定,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足以使ST段抬高,且可以是无症状性的,也可以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自发性ST段抬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同时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3)其他如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2.非冠状动脉性疾病 (1)原发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常发生猝死。 (2)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少部分可致猝死 (3)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以法洛四联症,尤其是术前有严重肺动脉瓣狭窄者猝死多见,其次为艾生曼格综合征。 (4)其他心肌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急性弥漫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危险性很大。心肌炎为猝死的第2位病因,多系统性结节病不少见,少数病例可有心脏受累。

3.电生理异常 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传导系统病变。 二、临床表现 ①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②大动脉搏动(股动脉、颈动脉)消失;③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④急性苍白或发绀,继之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肛门括约肌松弛。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心脏骤停时做的心电图常有3种类型: (1)心室颤动最常见,占绝大多数;表现为QRS波消失,代之以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室扑动或颤动波; (2)心室停顿占极少数,因心室电活动停止,心电图呈一直线或尚有心房波; (3)电-机械分离占少部分,表现为缓慢,宽大,低幅的QRS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室机械性收缩,一般认为,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复苏成功率较低。 2.脑电图脑电波低平。 四、处理措施 1.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CPR)是针对心脏骤停而采取的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的一系列措施。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时间的早晚。 整个复苏抢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基本的生命支持;二是进一步的支持生命活动,争取恢复心跳;三是复苏后处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其处理原则大致相同,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有效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心输出量,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处理心脏复跳后的各种后遗症及原发病。心脏骤停的复苏处理大致可分为3期:

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检测和分析

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检测和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17T11:36:48.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谢筱莉林群英[导读]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和大量使用,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在体外敏感,但临床无效的病例不断上升。谢筱莉林群英(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330200) 【摘要】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状况。方法:收集本院2012-2013年分离到的47株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临床分离株,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04年推荐的双纸片法做克林霉素诱导耐药(D-试验)。结果:47株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耐药株16(34%)。结论:我院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较高,应提高对诱导耐药葡萄球菌的监测和控制。 【关键词】克林霉素红霉素葡萄球菌 D 试验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150-01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和大量使用,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在体外敏感,但临床无效的病例不断上升。多数葡萄球菌属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机制是靶位的改变和外排泵机制。msrA基因编码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是产生一种外排泵;erm基因编码使细菌核糖体23sRNA大亚基2058位的腺苷酸甲酰化引起的,造成细菌核糖体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菌素B(MLSB)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对克林霉素产生诱导耐药,同时也对链阳菌素B耐药,因此也称为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菌素B(MLSB)耐药;少数是产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磷酸转移酶,使抗生素失活。检测葡萄球菌的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的经验用药和了解流行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收集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临床分离株47株,其中金葡菌1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株。标本种类包括痰液、咽拭子、脓液。 1.1.2试剂葡萄球菌的细菌鉴定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分司;药敏试验培养基为MH培养基(江门凯林贸易公司);克林霉素、红霉素纸片(英国BBL公司产品)。 1.1.3方法:双纸片法检测出克林霉素诱导耐药(D试验):根据2004年NCCLS[推荐在MH琼脂培养基上贴克林霉素(2μg/片)纸片和红霉素(15μg/片)纸片,纸片边缘距离为16~26mm,孵育16~18h。D试验阳性结果是克林霉素抑菌圈在靠近红霉素的一边出现钝化,抑菌圈呈现“D型”,显示为诱导耐药。 2 结果 2.1双纸片法检测出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结果 从2012.1-2013.12期间分离到的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47株临床分离株中12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见下表)。D试验阳性的分别为5株和11株,用x2修正检验得出在P=0.05的水平上,两者有统计学差异。诱导耐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 2.2 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Test result Staphylococcus Coagulase-negtive aureus(12) staphylococus(35) D test(+) 5 11 D test(-) 7 24 x2=4.164 P=0.037 3 讨论 克林霉素具有口服吸收好,对胃肠道刺激小,对肾脏没有不良作用,适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特别用于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青霉素类过敏的社区感染病人。由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具有的多重耐药基因,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多发生在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中。因此在MSS的药敏结果中,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中敏或敏感的菌株,不能直接报告“克林霉素敏感”,必须进行D-试验,以排除诱导型耐药引起的临床治疗失败;在MRS中,由于不能完全排除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存在,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中敏或敏感的菌株,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做克林霉素的D-试验。诱导耐药的漏检会造成临床治疗的失败,目前微量稀释法和自动化药敏仪尚不能检出此种诱导耐药机制,D试验做为一种表型初筛方法,虽然灵敏度低和有假阴性的存在,尚不能与基因检测结果完全符合,但其做为一种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方法对于常规实验室非常重要,2004年NCCLS,建议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中敏或敏感的葡萄球菌必须做D试验。纸片边缘距离对结果的影响非常明显,纸片距离在16~20mm之间的D圈明显比20~26mm组产生的D圈更为清晰,在26-28mm组之间会造成漏检。 参考文献 [1] NCCL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14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M100-S14,2004,24;40-47. [2] 薛作英,陆惠香,范伟伟.克林霉素的临床运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3:291-291.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 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最 常见的就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她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就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不?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就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就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就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3夏小艳护士长:很不错,陈思吉老师分析的很详细。那有谁知道心脏骤停的的临床表现不?那就请陈晓兰老师为大家讲解。 心脏骤停就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与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

肿瘤放疗及化疗的心脏毒性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损伤 2013-05-20 07:20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作者:杜向慧等 2010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个“医学创造了奇迹但与风险并存”的典型病例。一位40 年前曾接受过颈胸部斗篷野放疗的56 岁霍奇金淋巴瘤(HD )女性,突发呼吸困难和休克,虽予积极抢救但仍在入院5h 后死亡。尸检报告显示: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同时伴有肺、甲状腺、食管、脾等多脏器病变,所有病变特征均符合放射性损伤。尸检的最后结果表明:患者最终是死于40 年前放疗引起的损伤而不是原发恶性肿瘤。近十几年来,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呈现了显著上升趋势,随着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得以长期生存。心脏毒性是最威胁患者生命的毒副作用之一,如何对放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尽可能地降低心脏毒性损伤的风险和程度,以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了肿瘤医师和心血管医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分类和主要表现 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现代肿瘤治疗的趋势。蒽环紫杉类化疗、赫赛汀靶向药物及放疗等提高了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疗效,但治疗相关的心脏毒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心脏毒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药物种类、每次的剂量、周期数、累积剂量、给药方案途径、是否与其他有心脏毒性药物联合应用,是否合并放疗、是否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史及是否有纵隔放疗史等。 1. 肿瘤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损伤:肿瘤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对人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等等,蒽环类等化疗药物可引起心脏毒性。药物性心脏毒性可分为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 种。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非特异性ST-T 异常、局部缺血、心力衰竭(心衰)等。急性毒性可能是心肌损害或电生理紊乱的结果,患者可以发生传导的障碍(如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损伤常以心肌酶升高、局部缺血等心电图改变为特征,而慢性毒性则主要表现为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传统抗肿瘤药物主要分为烷化剂类(环磷酰胺和顺铂)、抗代谢药(如5- 氟尿嘧啶)、抗肿瘤抗生素(如蒽环类)、抗肿瘤植物成分药(如紫杉类、长春碱类)、抗肿瘤激素类,近年来还大量涌现出一批靶向治疗药物。化疗药物心脏毒性首推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是一类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具有高效作用的抗癌药物,包括阿霉素、表柔比星、阿克拉霉素、柔红霉素、米托蒽醌等。抗代谢类药物5- 氟尿嘧啶、烷化剂顺铂和环磷酰胺、抗微管类药物紫杉醇和长春瑞滨、靶向药物赫赛汀和贝伐单抗等多种常用化疗药物也有一些心脏毒性报道。 多柔比星是最早进入临床应用的蒽环类药物,其心脏的毒性反应程度与累积剂量有关。多柔比星剂量为500~550mg/m2时,心脏毒性发生率为4% ~36% ,剂量超过550mg/m2时,心衰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蒽环类药物早期的心脏毒性可在给药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晚期毒性可在给药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发生。多柔比星早期的毒性反应可逆,通常具有自限性。早期毒性常见于老年人,或大剂量应用时。2004 年,美国FDA 修改了多柔比星的安全性标识,特别警告了多柔比星的心肌损害和心脏毒性问题。表柔比星是多柔比星的衍生物,抗肿瘤活性与多柔比星相似,但对化疗的耐受性更好而心脏的毒性程度则更低。表柔比星累积剂量900mg/m2时心衰发病率为3% ,900mg/m2被视为最大治疗量。累积剂量 1000mg/m2时心衰发病率为10%,剂量越大心衰发病率就越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