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胆管结石梗阻的具体表现

胆管结石梗阻的具体表现

胆管结石梗阻的具体表现
胆管结石梗阻的具体表现

胆总管结石梗阻虽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但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最严重的后果是危及生命。

20%~40%的胆囊结石病人可终生无症状,称为静止性结石。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胆囊的梗阻,可长期发生症状,病人不任何不适感觉,仅在超声体检时发现。胆结石治疗专家表示,症状出现与否和结石的大小、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梗阻及胆囊功能有关。也有部分病人表现为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如饭后上腹饱胀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在上腹不适及嗳气等消化不良症,易误认为是胃病。有时感到右上腹及肝区隐痛,多为持续性,同时出现一些胃肠道症状,可被误认为是肝炎。

当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则出现典型的胆绞痛发作,表现如下:

1、胆绞痛:因结石嵌顿于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胆汁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发生绞痛、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同时向右肩胛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及呕吐。症状严重时还可发生疼痛性休克。

2、mirizzi综合征: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以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成为mirizzi综合征。其发病率约占胆囊切除术病人的0.7%-1.0%。解剖学变异,尤其是胆囊管与胆总管平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3、胆囊积液:胆囊结石长期嵌顿但未合并感染时,胆汁中的胆色素被胆囊黏液吸收,并分泌黏液性物质而致胆囊积液、胆囊积存的液体呈透明无色,成为白胆汁

4、发热: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发热,当胆囊有化脓性感染时,则可出现发热、恶心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5、其他:小的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并停留于胆总管内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进入胆总管的结石科铜鼓oddi括约肌引起损伤或嵌顿与壶腹部引起胰腺炎,成为胆源性胰腺炎,因结石压迫可致胆囊十二指肠瘘,结石可经胆囊排至小肠引起肠梗阻,称胆石性肠梗阻。结石及炎症的反复刺激可诱发胆囊癌变。

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济南协和门诊部推出的“中医自然排石法”是采用传统医学“子午流注”的原理,发挥中药的特殊疗效,通过药物刺激分泌出的胆汁使胆囊口自动打开,胆管自动放大,由于大多数结石在管内是柔软的,胆囊收缩时,胆结石在压力作用下被挤压变形,通过药物刺激从松弛的胆管排出,然后进入肠道,在肠道的蠕动下以大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8177807.html,/danjieshidezhengzhuan/

肝内胆管结石真的很严重吗

肝内胆管结石严重吗 一、什么是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内胆管结石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可弥漫存在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发生在某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且左叶明显多于右叶。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间歇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黄疸、畏寒、发热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复杂,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B超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此外,CT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和癌变者。肝内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二、临床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很不典型。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 在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间断右上腹痛伴发热为主要特点。无感染症状时,病人可自觉周身发热,往往无明显黄疸。但部分病人胆道感染使整个胆道系统梗阻时会出现黄疸表现。有些病人只有轻度上腹部不适,早期无典型胆道感染症状,后期,结石遍及肝内外胆道系统时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的特点: 1、发病年龄30-50岁; 2、上腹部疼痛,可能为典型胆绞痛或持续性胀痛,有的病人疼痛不明显,而寒战发热非常厉害,周期发作; 3、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4、患侧肝区及下胸部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 5、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6、合并有重症胆管炎时,全身情况比较严重,且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 7、检查时,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胆总管多发结石后残余结石的处置

胆总管多发结石后残余结石的处置 目的分析研究胆道手术以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处置措施。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胆道手术以后出现胆总管残余结石的患者40例,其中包括有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出结石以及采取EST(乳头括约肌切开取出结石),它们依次为23例、17例,取石手术失败和没有取石条件的患者全部再一次开腹治疗。结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出结石出现感染(胆道逆行)、急性胰腺炎,它们依次为1例、1例,没有经过临床手术治疗治愈。开腹手术取出结石患者手术以后出现感染的3例,没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胆道手术以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大部分可以采取内镜取出结石方法,少数患者仍然需要采取开腹手术治疗。 标签:处置;结石;胆总管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其中胆道临床手术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可是在胆道手术以后出现胆道残余结石,并且临床治疗相对困难,以及并发症较多,因此,应该应该引起相关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以及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文笔者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胆道手术以后出现胆总管残余结石的患者40例,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胆道手术以后出现胆总管残余结石的患者40例,年龄为36~65岁,平均年龄为51.6岁。其中手术包括急诊和择期,它们依次为33例、7例。第一次手术方式包括有单纯胆囊切除、胆囊切除、胆囊切口取石以及T管引流手术,它们依次为15例、25例。前者在手术以后3d~6个月出现腹部疼痛、黄疸等相关症状然而再一次进行检查发生者6例。手术以后T管引流液体量每天在500ml以上的有17例,将T管夹闭以后发生腹部疼痛以及腹胀的有8例。通过造影术看见残余结石33例,当中1例在手术以后21d的时候T管脱落。手术以后造影出现漏诊,等到将T管拔除以后再一次发生腹部疼痛,再一次采取B超检查看见胆总管结石4例。 1.2方法采取纤维胆道镜经过T管窦道取出结石有23例,当中有1例手术失败,通过EST有17例,当中有2例手术失败。内镜取出结石失败的2例和没有内镜取出结石条件的有3例,全部采取再一次开腹手术治疗。在内镜取出结石失败的患者当中有1例是由于窦道弯曲过度,造成取出结石失败进而再一次进行手术,还有1例由于在手术的时候患者不合作,停止取出结石手术然而转为开腹手术。再一次手术方法包括有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以及T管引流手术8例,取出结石以后采取胆管-空肠手术3例。3例取出结石以后采取十二指肠吻合手术。 2 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诊疗方案

胆石病(肝内胆管结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以右上腹胀闷或痛,检查发现胆道结石为主要表现的结石类疾病,可归纳为胆石病。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但要求明确结石部位、数量、大小的分布,还应了解肝内胆管和肝脏的病理改变。 (1)临床表现:反复发作胆管炎、肝区疼痛、肝肿大和黄疸。 (2)实验室检查:急性感染期与肝外胆管结石的化验结果相似。慢性期可有血浆蛋白偏低、血清碱性磷酸酶、Y-谷氨酞胺转肽酶升高或血转氨酶偏高。晚期多有肝功能损害。 (3)影像学检查肝内胆管结石的确切诊断和了解肝胆管系统的病理状况,最终需要依靠现代影像学检查。 ①B超和CT检查:有助于了解结石的大体位置、数量和胆管扩张情况。B超准确率在70%左右。CT准确率平均80%左右。两者均难准确了解具体的位置、数量和胆管病理改变。不易与肝内钙化灶区别。 ②经皮经肝穿刺胆系造影(PTC)和经内镜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成功的PTC和ERCP影像清晰,能明确结石的具体部位、大小、数量和胆管病理现状。准确率可达95%以上。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注意预防。目前仍为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③磁共振胆系成像:可以显示结石和胆管系统的影像状况,无创,有逐渐替代PTC和ERCP的趋势。但不如PTC和ERCP清晰。 ④术中胆管造影和胆管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诊断和了解结石是否取净。 (二)证候诊断

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基于我国肝胆管结石病40余年诊治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需要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未来,随着肝胆管结石病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 概念与定义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为多见。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临床上也可见到原发于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内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肝内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胆管内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流滞缓并有胆道慢性炎症最易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受累区域的肝胆管扩张、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伴有肝实质损害,严重者形成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点是: (1)结石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段性分布。 (2)结石多并存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引起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肝胆管结石合并一级分支以上肝管的狭窄时易导致受累肝段或亚肝段萎缩;合并双侧肝门部肝管狭窄者,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和/或感染可导致肝胆管结石病变区域内胆管树、伴行血管及肝实质弥漫而不可逆性损害,包括胆管壁结构破坏、多发性胆管狭窄和不规则性胆管扩张、胆管积脓、门静脉及肝动脉小分支狭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慢性肝脓肿、继发性肝内胆管癌等毁损性病变,这类病变是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灶。

30例胆道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30例胆道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3-08-06T09:36:07.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商金明[导读] 术后早期发现胆道残余结石是治疗的关键。在拔除T管以前发现胆道残余结石者,宜保留并开放T管,每周随访。 商金明(江苏省靖江市马桥医院江苏靖江 214500) 【中图分类号】R57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212-01 【摘要】目的总结胆道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总的胆道残余结石率为10.9%;经T管胆道造影和B超检出残余结石28例(92.0%,28/30),25例(83.3%,25/30);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2例,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尽结石仅3例(10.0%);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应该重视术后残余结石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经T管窦道取石及EST是治疗残余结石的重要方法,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关键词】残余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道镜影像学 胆道结石临床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仍有少数残余结石的发生。现对我院收治的30例残余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残余胆管结石30例,占同期肝胆管结石手术病例的17.7%(30/169)。其中男13例,女17例,中位年龄(40.7±19.2) (21~80)岁。 1.2 残余结石的诊断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胆道取石术后的患者,常规于术后9~31d(平均15d)进行经T管胆道造影,未发现残余结石者,根据T管拔除原则和方法拔除T管,3个月内复查B超。对怀疑胆道残余结石而经T管造影和B超均未发现者,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 、内窥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 1.3 残余结石的治疗对发现胆道残余结石而未拔除T管者,持续开放T管引流,6~8周后拔除T管,经窦道行胆道镜取石。对T管拔除后发现残余结石者,如结石位于肝或胆总管,可采用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对结石位于Ⅱ、Ⅲ级胆管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利胆治疗,并定期B超复查。 2 结果 2.1 残余结石的检出经T管胆道造影检出残余结石23例(82.1%,23/28),B超检出21例(75.0%,21/28),二者并用共检出残余结石26例(92.9%,26/28)。经ERCP检出者6例(100%,6/6), MRCP 检出者15例(68.2%,15/22),经胆道镜检出者21例(84.0%,21/25)。 2.2 残余结石分布单发残余结石者16例,其中4例位于肝或胆总管,12例位于肝内胆管;多发者12例,其中1例位于肝或胆总管,2例位于肝内外胆管+肝或胆总管,9例位于肝内胆管。 2.3 残余结石治疗结果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者20例,其中15例取石1次,5例经历2次以上取石。17例(85.4%)例取尽残余结石,3例(14.6%)肝内胆管结石未取尽,其中2例取出胆总管结石及部分肝内胆管结石,1例取石失败。总有效率为92.7%(38/41)。经EST取石者3例,其中1例为胆总管结石,1例为胆总管合并左肝管结石,均取尽结石;1例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尾叶胆管结石,仅胆总管结石被取出。4例患者(包括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及EST取石未取尽者3例)接受中西医结合利胆治疗1~6个月,其中2例于2~6个月后复查B超示结石消失。2例患者于术后6~92个月行再次胆道手术,术中采用B超指导取石、胆道镜取石及肝部分切除术,均取尽结石。2例患者(包括3例始终未经任何取石或排石治疗患者)于随访期间仍残留结石,定期随诊,随访期间未发生胆道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对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现,除密切观察T管引流胆汁的量和性状,黄疸消退情况及患者临床症状外,影像学检查已成为早期发现残余结石的重要手段。术后常规经T管胆道造影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胆道造影仍有一定的漏诊,其原因与造影剂浓度、患者体位及残存胆管狭窄等有关。B超检查是对术后残余结石诊断的有效补充。ERCP及MRCP亦是发现残余结石的有效办法,然而高昂的费用及患者耐受性限制其临床广泛开展。胆道镜检查需要T管窦道较坚实后才进行,往往需要术后6~8周才较安全。 术后早期发现胆道残余结石是治疗的关键。在拔除T管以前发现胆道残余结石者,宜保留并开放T管,每周随访。对拔除T管后发现残余胆道结石患者,EST取石是首选的方法。而对结石位于Ⅱ、Ⅲ级胆管者,往往通过EST也难以取出或取尽结石。对结石位于肝内Ⅲ级胆管者,可考虑暂时观察,定期B超复查。对细小结石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排石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症状或肝功能受损的表现,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再次手术治疗。再次胆道手术复杂而困难,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必须注意掌握胆道再手术的适应证。对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患者,术中应尽量采用B超、胆道镜等方法,或肝部分切除术等,争取取尽结石,防止残留或复发。参考文献 [1]梁力建,韩雨生.肝胆管残余结石的诊断方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521-523.

胆管结石的超声检查

胆管结石的超声检查 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钙结石,少数为混合性结石和脂肪酸钙结石。胆管结石缺乏胆汁的对比 条件,其回声及声影往往不如胆囊内结石清晰。胆管结石可分布于肝内和肝外胆管。 1 肝外胆管结石 1.1 临床表现 本症多见于壮年和老年,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等病史。病情严重程度与梗阻部位、 程度和感染的轻重有关。静止期和慢性阶段可以无症状或出现一些类似溃疡病、慢性胆囊炎 等症状。典型发作症状是:胆道间歇性梗阻和伴发胆道感染症状,如间歇性发作的上腹痛、 恶寒、发热、黄疸、恶心、呕吐。急性发作时则出现腹痛、高热、寒战及黄疸即夏科三联征。重症病例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毒性休克,全身情况迅速恶化,以致死亡。因此,对 于本病要注意及时诊断和治疗。 1.2 超声检查 肝外胆管结石的声像图表现 1.2.1 有结石的胆管一般都扩张。沿胆管长轴扫查时,如发现结石堵塞管腔,可见其近端的胆管扩大,胆管内径大于6mm者占96%。胆管壁增厚、回声较高。 1.2.2 胆管腔内有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并且能在二个相互垂直的断面中得到证实。据统计,肝外胆管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团者占95%。多呈球形,少数为新月形,仅5%为松散的泥沙样 结石,呈中等或较弱的回声团。 1.2.3 强回声团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楚,典型的尚可见细窄的液性暗环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团。 1.2.4 在强回声团后方出现声影。据统计,肝外胆管结石中,79%出现声影,这是诊断结石的重要特征。须注意的是许多胆色素结石声影较淡,甚至不明显。 1.3 鉴别诊断 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结石较胆囊结石困难。产生假阳性的因素主要是: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肝门部的肿大钙化淋巴结、肝动脉右支的横断面、胆管外的术后瘢痕组织。这些位于胆管旁 的强回声病变和结构,尤其与胆管紧贴粘连时,可以形成在管腔内的伪象。注意识别肝外胆 管的解剖特征,纵断和横断仔细观察有助于鉴别。肝外胆管内的肿瘤和壶腹癌,可以表现为 胆管内的高回声团,一般无声影,与管壁分界不清,无移动特征,故不难鉴别。在胆管内的 凝血块、脓团、蛔虫的碎段以及胆泥等,均可呈现类似结石的高回声团,但无声影是其特点。胆管内的气泡有时不易与结石鉴别。 假阴性主要发生于较小的结石以及位于胆总管下段的结石。嵌顿于Vater壶腹部的更易漏诊。胆囊有大量结石时,特别于右前斜位,可掩盖肝外胆管而导致漏诊。当肝外胆管有气泡时, 结石的显示和识别较为困难。 对于肝外胆管扩张,临床怀疑结石而病变未能显示的病人,可试用饮水法、脂餐法或膝胸位、以提高胆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值得重视加压扫查,特别在采用扇扫探头或凸面探头于右上 腹自上而下连续横断,较易显示扩张的肝外胆管和其内的结石。综合应用以上技术,能够使 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超声显示率提高到84%。 1.4 临床价值

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的方法和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在2015年3月~10月诊治的无精症患者96例进行治疗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 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研究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干预 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共有42例手术成功,对照组患者有34例手术成功,研究组患者的 手术成功率更高,从术后伤口情况上看,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渗血、敷料脱落等情 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精 症睾丸穿刺的治疗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术后不易出 现伤口渗血等不良情况,选择BD敷贴进行术后伤口覆盖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有着积极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方法;效果分析 无精症是男性不育疾病的一种,发病率占据男性不育疾病的10%,分为梗阻性无精症和 非梗阻性无精症,对患者进行睾丸穿刺活检可以进行准确的病理学诊断,了解患者的生精能力,了解疾病出现的原因,是当前临床治疗无精症的重要手段[1]。睾丸穿刺具有安全性高、 操作简单的特点,并且手术可重复进行,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提升治疗的 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10月收治的无精症患者96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 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符合临床上诊断无精症的标准,并进行睾丸 穿刺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治疗知情书。患者的年龄在25~35岁 之间,婚后不育的时间在2~7年之间,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时间等数据资料不进行统计分析,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选择综合临床护理干预,首先是心理干预护理,进行睾丸穿刺的治疗需要承 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不仅来自于医疗,还有社会和家庭,并且很多患者需要反复治疗,因此 稳定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2]。在手术之前要加强与患者 的沟通,态度语气温和,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告知患者手术的时间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隐私,保护患者的自尊心。手术前准备好 手术用具,比如针头、注射器、麻醉药等,对疼痛敏感、初次穿刺的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 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稳定患者的紧张,手术操作要熟练,穿刺完成后匀速拔 出注射器枕头,对穿刺点进行压迫和敷料覆盖。本文研究组患者选择BD敷贴和无菌纱布, 覆盖后再次消毒,避免敷料四周粘合等[3]。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临床护理,根据手术治疗要求和临床护理规范进行,选择无菌纱布 进行伤口覆盖。 1.3护理效果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情况,并且统计术后伤口敷料情况,结合患者的护理满意 度进行综合的效果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且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 据进行差异检验,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差异进行卡方检验,当检验结果P<0.05时 可以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共有42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有34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70.8%;慈宁宫术后伤口敷料情况上看,研究组患者共有4例出现敷料脱落、 伤口渗血等情况,对照组患者共有17例出现术后渗血、敷料不适等情况,数据见表一。

“三基”训练——超声诊断学问答题

1.什么是波长? 波长是指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即波在振动一次的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称为一个波长。 2.何谓超声声强和第二次声源? (1)超声声强又称强度,它是指垂直于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cm2或m W/cm2。 (2)超声在传播途中遇到各种大小不同界面产生反射或散射,即再一次向周围发出超声时,则该物体称为第二次声源。 3.试说明逆压电效应。 给晶体施加交变电压后可造成机械变形并产生超声,此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4.何谓声阻抗? 声阻抗系指超声波通过介质遇到的阻力。一般它随介质和声波频率等不同而异,但在平面上的纵波的声阻抗与频率无关,而是等于组织的密度乘以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公式:Z=ρ×C(Z为声阻抗,ρ为物质密度,C为声速) 5.试述超声探头的作用。 超声探头又称换能器,它具有发射超声和接受返回超声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声能),又把声能转变成电能。 6.试述超声束在聚焦区能量的变化。 在超声聚焦区的声束直径较小,胜强是指单位声束截面积上的能量。声束截面积减少,强度增加。 7.试说明超声在软组织中传播的平均速度。 在标准大气压和室温(17~25℃)控制下测定人体不同软组织,具有不同的声速,如肝1549m/s、血1570m/s、肌肉1581m/s…故仪器上对软组织取其平均值1540m/s。 8.超声传播产生衰减的原因是什么? 是由于声速的扩散、散射以及反射造成,也可因组织吸收造成衰减。 9.增加脉冲重复频率(周期)的作用是什么? .增加脉冲重复频率(周期)并不能改善分辨力,但可以增加最大显示深度,故有利于深部位的检查。 10.试说明超声轴向分辨力和横向分辨力的含义。 (1)轴向分辨力是指超声能区分平行于声束的两个物体的能力,也称纵向分辨力。它取决于波长,通常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轴向分辨力越高。 (2)横向分辨力指区分垂直于声束的两个物体的能力,也称方位分辨力。它取决于声束直径的大小,声束直径随离开探头的距离而变化。如声束直径大横向分辨力差。

【保护肝脏疾病常识】肝内胆管结石2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D) PTC、PTCD穿刺路径有前路、后路、侧路三种,以侧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造影时影像清晰。对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者,PTC、PTCD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B超引导下PTC,成功率较高。对于未做手术,而欲确定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考虑选用。 选择性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子母镜等 胆道子母镜 选择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肝内胆管的狭窄或远端扩张。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ERCP时,注入造影剂要充足,充分显示肝内胆管,才能明确诊断肝内胆管结石。 (2)在ERCP胆管显影后,可头低足高位、俯卧位,使肝内胆管充分被造影剂灌注和显影。 (3)可使用带气囊的导管,在ERCP胆管显影后,把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气囊充气或充水,堵住乳头,使造影剂不会流入肠道,肝内胆管充分显示。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价值较大。 最近,有学者报告:ERCP双重造影可提高胆囊结石的诊断。方法是在ERCP胆管显影后,注入适量的空气。对肝内胆管及其2级分支充盈良好,预计对肝内胆管结石应有较好的影像显示。对未切除胆囊的患者,注入空气约5~10ml,若胆囊已切除的患者,注入空气约2~3ml。 胆道子母镜是通过母镜的活检管道放入较细的子镜。母镜的活检管道直径5.5mm,子镜的外径4.5mm。只用母镜行ERCP,然后对十二指肠乳头做高频电切(ECT),一般是小切开0.5~1.0cm或对十二指肠乳头行扩张,便于子镜进入胆总管,可直接观察胆总管、1~2级肝内胆管。可判断肝内胆管结石是否存在及大小、部位、数量,肝内胆管是否有狭窄、扩张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胆道子母镜较贵重,易损耗,不易普及。 胆道镜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种方式。术前胆道镜是光做PTC,每周更换较粗的导管,5~6周后窦道形成。然后从窦道进镜,直视肝内胆管,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中胆道镜是在手术中切开胆总管,从切口进镜观察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后胆道镜是经手术后“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进镜(一般术后6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治疗。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8177807.html,/ebook/e36c467c2b160b4e767fcf60.html 不同于ERCP的全新的检查方法,属无创性检查,不需要做十二指肠镜即可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但MRCP影像清晰度略逊于ERCP,有待于技术上的改进和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大诊断价值,但价格较贵,不易普及。总之,B超、ERCP、胆道镜等方法诊断价值较大,简便易行,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尤其是ERCP和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准确性高于B超。在B超检查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后,应常规进行上述方法的检查,可排除B超的误诊,也可在胆道镜直视下取出结石。 辅助检查 胆道测压 通过胆道测压可以了解胆汁通过胆道排泄是否正常。对于某一分支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测压的临床意义不大。但对左右肝管接近肝门部位的结石伴胆管狭窄,可发现胆汁排泄不良,在病变上方引起胆管扩张、胆汁潴留,胆道压力增高。现在已有电子胆道测压仪精确的测量胆管内的压力,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梗阻性无精症的诊断和治疗

梗阻性无精症的诊断和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由于输精管道的梗阻使精子的运输发生障碍而产生的无精子症。梗阻性无精子症在男性不育中的发生率约为 1% 。在无精子症病人中,梗阻性原因所占的比例也较多,为42.4% - 48% 。 病因及分类 (一)先天性输精管梗阻 输精管道先天性梗阻可发生在输精管道的任何部位,从睾丸内管道系统到射精管都有可能发生。据报道睾丸内梗阻约占梗阻型无精症的 15% ,常常是由于炎症后造成睾丸网梗阻。附睾梗阻是造成梗阻型无精症最常见的病因。而输精管 - 附睾体分离,附睾局限性发育不全或者闭锁等先天性梗阻比较少见。Young's 综合征以附睾近端梗阻和慢性附睾腔感染为特征,是由于近端附睾管内炎症性碎屑造成的机械性梗阻造成。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CBAVD )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约为 1:1600 。约 85%CBVAD 患者存在囊性纤维化病基因突变。因此, CBVAD 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生殖器型的囊性纤维化病。 (二)后天性输精管梗阻 在后天性附睾梗阻中,由于急性附睾炎(例如琳球菌感染)和亚临床性附睾炎(例如衣原体感染)造成的继发性梗阻被认为最为常见。双侧附睾囊肿切除术常可造成术后继发性无精症。 后天性输精管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输精管结扎术。约

2%-6% 实行该绝育术的男性要求输精管复 通。在 5%-10% 施行输精管吻合术的患者中, 由于合并附睾管阻塞必须进行附睾输精管吻 合术。腹股沟区的手术,如斜疝修补术、精索静脉曲张切除术、隐睾固定术以及阴囊内手术如鞘膜积液翻转术,都有可能损伤输精管或附睾,也可以是损伤它们的血管、神经或手术后感染引起继发性损害,这种手术损伤很难通过再次手术修复。 射精管梗阻约占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的 1%-3% 。该梗阻可以分为囊性梗阻以及炎症后梗阻。囊性梗阻是先天性梗阻,表现为苗勒氏管囊肿、泌尿生殖窦 / 射精管囊肿;囊肿位置多位于前列腺和射精管之间。在泌尿生殖窦异常中,单侧或者双侧射精管可以排空到囊腔中;而在苗勒氏管异常中,射精管被囊腔挤压位于靠外的异常位置。炎症后射精管梗阻通常是尿道 - 前列腺炎症后的并发症。 先天性或者后天性射精管的完全梗阻主要表现为射精量减少,精浆果糖阴性以及 pH 值呈酸性。经直肠超声检查往往发现精囊扩张(前后径大于 15mm )。 梗阻性无精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睾丸体积正常(大于15 毫升),附睾增大和质地变硬,附睾或者输精管结节,尿道炎或者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前列腺直肠指诊异常。在睾丸体积和内分泌正常的无精症或者重度少精症患者中,应当怀疑射精管道

电子胆管镜下等离子碎石治疗胆管术后残余结石

电子胆管镜下等离子碎石治疗胆管术后残余 结石 作者:鲜其福,江长清,胡换春,吴荣翔,胡玮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胆管镜下等离子碎石治疗胆管术后残余结石的效果及技巧。方法对2003年5月~2006年12月经电子胆管镜等离子碎石治疗胆管术后残余结石135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35例一次性取尽结石87例,两次取尽结石24例,三次以上取尽结石20例,结石残留4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胆管镜下等离子碎石治疗胆管术后残余结石安全有效,提高了残余结石的清除率。 【关键词】电子胆管镜;等离子碎石;胆管残余结石 胆管术后残余结石高达40%~96%[1],为降低残余结石发生率,临床医生一直在努力,虽然胆管镜的出现,残余结石的治疗有了新的方法,但对胆管残余结石较大或嵌顿性结石往往仍感无能为力。南昌市第五医院从2003年5月引进电子胆管镜及等离子碎石机开展治疗胆管术后残余结石,收到良好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35例,男21例,女 114例,年龄21~83岁。开放手术73例,腹腔镜手术62例,残余结石位于肝外胆管17例,肝内外胆管53例,肝内胆管65例。 1.2 设备日产Pentax-ECN 1530型电子胆管镜,国产DIL-1型等离子碎石机,美国科医人钬激光机及光纤,取石网篮,气囊扩张管。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术后4~6周以后进行,术前常规进行

“T”管造影了解残余结石大致部位,拔除“T”管后常规消毒铺巾,胆管镜经“T”管瘘管边注水边见腔进镜,对小于1.0 cm残余结石,直接用取石网篮套取,对结石较大或嵌顿性结石,用等离子碎石后用取石网篮套取,对伴有胆管狭窄的患者,用气囊管扩张,大多数患者均能忍受碎石取石操作,无需麻醉,对少部分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可让麻醉师适当静脉使用镇痛药物。 2 结果 135例中一次性取尽结石87例(64.44%),两次取尽结石24例(17.78%),三次以上取尽结石20例(14.81%),结石残余4例(2.963%),其中2例因“T”管固定不良致脱出,2例因瘘管过长且弯曲,再次置管不到位瘘管闭合。术中胆管出血31例,腹泻2例,发热1例。 3 讨论 3.1 设备评价电子胆管镜是数字化设备,它图像清晰,头端弯曲度较大,可达180°,有利于发现和观察胆管内病变。等离子碎石是靠光纤头端正、负电极在生理盐水中放电产生等离子波机械碎石,对胆管损伤小,是较为安全的碎石方法,但它对部分硬质结石碎石有些费时。钬激光碎石可靠,但目前应用于胆管碎石较少,缺乏经验,担心损伤胆管。 3.2 取石技巧 3.2.1 难碎结石的治疗等离子碎石对大部分结石有效,但对少部分胆固醇含量较高的结石碎石常需较长时间,甚至无效,对这部分病员需更有效碎石设备,钬激光是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的腔内碎石设

胆道系统解剖与生理特点

胆道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怎样? (1)胆道:由各级胆管和胆囊组成,具有输送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胆管起始于肝脏汇管区的胆小管,它们相互汇合,逐渐形成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图8-1)。 (1)胆囊:通常位于右锁骨中线和第九肋软骨交叉处,借结缔组织连接,附着于肝脏的胆囊窝内,长7-9CM,宽2.5-3.5cm,容量约35-40ml,可分为底、体和颈三部。底部突出在肝脏下缘,通常指向前下方,贴近十二指肠和横结肠,与前腹壁相连接。体部呈漏斗状,紧贴在肝脏的胆囊窝内。颈部在胆囊窝的最深处,常呈s状弯曲,与胆囊管相接处有一囊状凸出,称为哈德门氏袋,通常胆囊结石多藏在于此。胆囊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均有较大的变异,并且与胆囊内胆汁充盈情况和体位的改变有关。 (2)胆管:肝内胆管由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组成。左肝管平均长1.6cm,右肝管平均长0.8cm。左、右肝管直径为2毫米,肝内胆管在肝脏内呈树枝状分布,与相应门静脉伴行。 肝外胆管分为以下几部分:

?肝总管在门静脉右支起始部之前上方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长3-4cm,直径0.4-0.6cm。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其左为肝动脉,左后方为门静脉。 ?胆囊管由胆囊颈向左后下延续而成,长2.5-4cm直径0.2-0.3cm.胆囊管内的粘膜有螺旋式粘膜皱壁有节制胆汁的出入功能。 ?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长7-9cm,直径o.6-0.8cm,管壁内含大量的弹力纤维,有一定的舒缩能力,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位于门静脉之前,肝动脉之右侧,下段位于十二指肠第一段和胰腺头部之后,约2/3的人贯穿胰腺头部,其余1/3在胰腺头部后面的沟内,末端到达十二指肠第二段的后内侧,在肠壁内扩大形成胆道口进入肠腔。约70%胆总管壶腹部和胰管互相汇合,构成同一出口,出口处有括约肌围绕,谓之胆道口括约肌,出口的口径约0.9cm. 166.B超胆道检查的适应证有哪些? (1)胆道感染如急、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胆囊积液)。 (2)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3)胆道肿瘤:胆囊良性肿瘤、胆囊癌、胆管癌(高位胆管癌、胆总管下段胆道口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 (4)黄疸原因不明,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5)胆道寄生虫病,如胆道蛔虫症。 (6)先天性胆道疾病的胆囊畸形,胆总管囊肿、胆管闭锁和胆囊憩室。 (7)其它需排除胆道疾患者。 167.胆道检查前需作哪些准备? (1)禁食8-12小时以上,可减少胆道周围肠腔气体的干扰,使胆囊达到生理性充盈,以致充分显示胆道,一般上午空腹检查。 (2)检查前3天停服利胆药,不吃或少吃易产气食物,24小时内严禁高脂餐。 (3)检查前1周不作X线钡餐透视或钡灌肠检查。 (4)肠道胀气严重者可于检查前一天服用消胀片或缓泻剂,也可两种药配合使用。 168.B超检查胆道系统观察哪些内容? (1)胆囊大小、形态,囊壁厚度及其光滑程度、胆汁的透声情况,有无异常回声以及胆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

公务员录用体检—再说肝内胆管结石

公务员录用体检—再说肝内胆管结石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公务员录用体检—再说肝内胆管结石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第十七条?有梗阻的胆结石或泌尿系结石,不合格。 17.1?条文解释 3)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内有结石,结石可原发于肝内,也可继发于胆总管结石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胆管狭窄。结石可散在分布于左右肝叶的各级胆管内,或局限于肝内的一处或数处。本病易阻塞胆管造成胆汁引流不畅,产生严重并发症,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还可继发肝叶萎缩、胆汁性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等。现症患者不合格。 17.2.3?肝内胆管结石 1)病史询问要点:既往有无胆结石病史,有无胆绞痛、高热、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及手术史。 2)查体要点:不发作时一般阳性体征不明显,有时右上腹、剑突下可有压痛。 3)辅助检查要点:腹部B超检查是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其诊断准确率达80%以上。典型声像图表现为肝内胆管内出现强回声光团,多伴有声影。结石多发时可见多个强光团分布于1支或多支肝内胆管内,上段胆管扩张,但若结石填满某支肝内胆管时可无上段管腔扩张的表现。 体检难以诊断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一些特殊检查方法,如胆道造影、MRI等,了解有无肝内胆管狭窄、阻塞或局限性扩张,从而进一步确诊。 17.3?注意事项

17.3.4?关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应注意与肝内钙化灶相鉴别。肝内钙化灶与结石在声像图上均表现为强回声团,伴有声影,但钙化灶位置不定,不沿胆管走行分布,且周围无扩张胆管。一般来说肝内胆管不扩张者不能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 具体操作实务 1、关于肝内胆管结石的定义。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内有结石,结石可原发于肝内,也可继发于胆总管结石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胆管狭窄。 2、关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1)病史(2)查体(3)辅助检查 3、一般来说肝内胆管不扩张者不能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 4、关于现症患者,不合格的解释。现症患者是指患有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也即是说能够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一般来说肝内胆管不扩张者不能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说明肝内胆管是否扩张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必备条件。

无精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

无精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 文献检索 ①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②中国知网(CNKI) 1.((主题=中英文扩展(无精子症) 或者主题=中英文扩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精确匹配)找到 3,126 条结果 2.((主题=中英文扩展(无精子症) 并且主题=中英文扩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精确匹配)找到0条结果 ③维普资讯(VIP) 共同检索没有发现相关文献 ④Embase ⑤Ovid MEDLINE ⑥PUBMED

综述正文 摘要:无精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存在着遗传异质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已成为了现阶段研究复杂疾病与基因关系比较有效和方便的一种方法,为无精症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对无精症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发现,并总结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Abstract:Azoospermia is a complex multifactorial disease,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Besides, there is obvious genetic heterogeneity.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complex diseases and gene, 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to study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azoospermia.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important findings in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on azoospermia, and summarizes som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肝内胆管结石的饮食

肝内胆管结石的饮食 一、肝内胆管结石饮食原则 1、多饮水。最好是少量多次地饮水,这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使胆汁稀释,从而减少胆汁 的淤积,有利于消炎排石。 2、长期限制脂肪的摄入量,维持理想体重。这项是患者必须长期坚持的饮食原则。限制高 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鱼子、鱼虾及动物的内脏等。 3、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甜食、辛辣,海鲜,太油腻的东西如酒、咖 啡、浓茶、胡椒等。 4、注意补充碳水化合物。患者应多吃些易消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如谷类、豆类、水果、 芋头、山药、玉米粉、高粱粉、土豆、蜂蜜等。 5、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胆道上皮的生长和维护,可起到防治胆道疾病 的作用,如胡萝卜、菠菜、白菜、青椒、西红柿、黄瓜、鲜枣、山楂等。 6、适当食用植物纤维类食物,如绿叶蔬菜、粗粮、豆类、水果、香菇等。植物纤维有利胆 作用,并能促进肠蠕动,使肠道内的有害物质顺利地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预防肠道感染的作用。 7、要注意的还有饮食的温度应以温热为宜,不要食用过热和过冷的食物,对消化系统不利。 8、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 要。 9、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10、修心养性: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精神舒畅。 二、饮食保健 1、尽量减少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食用量,不吃肥肉、油炸食物,尽可能地以植物 油代替动物油。 2、有相当一部分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过高和代谢障碍确有关, 因此要限制鱼子、各种蛋类的蛋黄及各种食肉动物的肝、肾、心、脑等胆固醇含量 高的食物。 3、烹调食品以蒸、煮、炖、烩为佳,切忌大量食用炒、炸、烧、烤、熏、腌制食品。 4、增加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食用 量,以保证热量供应,从而促进肝糖元的形成,保护肝脏。 5、多吃西红柿、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胆囊上皮细胞的健全, 防止上皮细胞脱落构成结石核心,从而诱发结石,或使结石增大、增多。 6、若条件许可,平时可多饮新鲜蔬菜或瓜果汁,如西瓜汁、橘子汁、胡萝卜汁等,并 增加饮水、吃饭的次数和数量,以增加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减轻炎症反应和胆汁淤 积。 7、少吃大头菜、芹菜等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免因难以消化而增加胃肠蠕动,从 而引发胆绞痛。 8、戒烟酒及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浓烈调味品,如芥末油等,以免刺激胃肠道,诱发 或加重病情。 9、宜进清淡、易消化、少渣、温度适宜、无刺激性、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三、治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