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论文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论文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论文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论文

海南大学公共选修课《生命的奥秘》

2010—2011学期年度第1 学期试卷学院经济与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班级 1

学生姓名李钊群学生证号20091711310013

论文题目:《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时间: 2010 年 11 月 14 日地点: 5-211 任课教师:符文英

(以上由学生填写)

成绩登记表(由阅卷教师填写)

大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

阅卷教师(签名):年月日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一方认为:转基因食物只要控制得好,其实与天然作物一样,而且能快速大量地收获,所以应对它鼓励和支持;另一方认为:因为转基因技术毕竟起步较晚,其潜在危害尚未被时间验证,而且近几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的报道日益增多,所以应持谨慎态度。笔者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经多方比对,发现转基因食品确实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有时觉得关于“该不该倡导转基因食品”、“该不该让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等问题,就像之前国民探讨“该不该修建三峡大坝?”一样,三峡最终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上马了,可如今暴露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其中一方面就是它对自然的改造太大了。相比之下“转基因食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常说的转基因食品是指:用转基因生物制造、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而转基因生物就是遗传物质基因被改变的生物,其基因改变的方式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而不是以自然增殖或自然重组的方式产生。正因为这种人为改造的生物是原来自然界本来就不存在的。若将这种生物释放进入到环境中,它在环境中如何演变以及对其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起什么作用,特别对其他本土生物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何种影响都是未知问题。

转基因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转基因生物——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烟草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利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94年,延熟番茄的正式商业化意味着人类大规模利用转基因生物的开始。

至今,转基因植物成为转基因生物中最大的类别,全世界已经研究成功的转基因植物估计超过35科120种,涉及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和林木等。

下面我将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具体总结为两个大类:1.对生态环境的危害;2.对人体的危害。

转基因食品对环境的危害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基因污染问题

1998年加拿大西部发现一种Canola油菜,它由“基因污染”而含有抗草甘

膦、抗固杂草(草胺磷)、抗咪唑啉类除草剂等三种转基因堆积而成的“广谱抗除草剂基因”(HT基因)这种基因的产生是不同耐除草剂转基因品种间基因多重变流而自身变异的结果。类似的这种转基因生物可以使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人的基因相互转移,这就给传统的生物具有自然生物所不具备的优势,若释放到环境中,可造成旧有生物多样性的变异,改造物种间竞争关系,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二、产生新病毒

由于不同病毒的基因组和转基因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重组,从而出现新型病毒。

三、增加杀虫剂的使用

由于转基因生物可能使抗药基因按特性选择和转移或漂流到可相容的其他植物中,从而形成抗药性杂草或超级杂草。这必将导致杀虫剂的用量增加和成分的不断更新

四、产生新的作物害虫

由于病原体和转基因植物相互作用,或者是食草动物与转基因植物的相互作用而出现新型转基因害虫。

五、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

1996年《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引起全球关注的报道,J.E.Losey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用加有Bt转基因花粉的马利筋叶片来喂饲大斑蝶幼虫并以加普通玉米花粉及不加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喂饲加有Bt转基因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的大斑蝶幼虫第二天死亡10%以上,四天后死亡44%,而对照组全部存活。

(大斑蝶是非常美丽的蝴蝶,深受美国人的喜爱,而马利筋是大斑蝶的唯一食物。消息报道后,欧盟立即宣布禁止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进口。)

转基因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毒性问题

2002年英国研究称,食用转基因大豆制成的汉堡后,在排出的粪便中仍然含有转基因DNA成分,表明抗除草剂基因可存在于肠道细菌内并没有被完全消化。一旦这种具有某种抗性的转基因移至人体细胞,则可能在其指导下合成毒性蛋白。

二、过敏性反应问题

过敏原一旦进入食物,就将成为危害或隐患,GMO过敏原对儿童和婴儿危险很大,成年人中食品过敏发病率为1%—2%,而儿童则上升为6%—9%。

1996年发现美国国际先锋公司转巴西坚果基因的大豆能引起人过敏,在转花生基因的作物中也有过敏的现象。

三、抗药性问题

在转基因过程中, GMO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如今,在转基因作物中有几种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试验,这种基因只要有单一突变就可产生氨基丁卡那霉素抗性,而氨基丁卡那霉素被认为是人类医药中的“保留”或“急救”抗生素,是国际医药界储备的应急“救危”药物,而现在却为GMO 捷足先登,并滥用于多种GMO作为标记基因,广泛在环境中释放,在各种动物机体内产生抗性。氨基丁卡那霉素还未被世界医药界启用,而仅作为储备急救之用,而GMO的滥用抗生素使得其抗性广为传布,这是无法接受的风险,因为这意味着对人类的疾病是灾难性的,很可能今后一旦患病将无药可用。

四、有益成分问题

英国伦理与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称,与一般天然大豆相比,在两种耐除锈剂或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具有防癌功能的异黄酮成分分别减少了12%和14%。GMO中插入外源性目的基因改变了生物自身原有的复杂生物化学路径,改变了原有的新陈代谢,其生化作用的结果很难预料,还可能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导致变异。

五、免疫力问题

1998年8月,英国科学家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马铃薯后,引起免疫系统破坏。该消息的发布使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生物热潮蒙上阴影,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引人关注。英国王储查尔斯怀疑食用转基因食品会产生预期不到的中毒或过敏,并说:“人类企图插足某种神圣的领域,我绝不打算让家人和朋友食用转基因食品。”王储的言论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并波及全世界。麦当劳、汉堡王、品客等众多食品公司都抵制转基因马铃薯,美国市场普遍不接受转基因马铃薯,2001年孟山都公司被迫放弃在美国市场上销售转基因马铃薯的计划。

面对以上诸多危害,我们中国的消费者的大多还处于“不甚了解”的阶段,以下是一次“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识”调查

通过对北京市12个超市1000位消费者的现场问卷调查,得到信息如下:消费者中有64.9%的人对转基因在生物和产品方面不太了解或不了解,非常了解的仅有2.3%。

在标识方面,有45.3%的受访者不知道我国已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标识,另有42.6%的受访者虽然知道有标识,但不能够辨别市场转基因产品的现有标识,共有96.9%的受访者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标识,其中有48.1%的消费者要求标识醒目。

在消费倾向方面,有69%的受访者信任传统食品;仅有5.2%的受访者信任转基因食品;而25.8%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另有80.5%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应该“适当发展”转基因技术,并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慎重商业化生产”,而认为应该“积极发展”和“不作重点发展”的观点分别为10.9%和8.6%。

【资料来源:《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识调查》作者:薛达元、王玉清(2004年)】

最后,其实大家应该明白这么一点:转基因技术毕竟是一门年轻且不成熟的技术,相较于自然界亿万年的演变过程那是小巫见大巫,如果草率的将这种技术广泛应用,甚至应用于人类的食物,其安全风险是极其巨大的。我们应当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地球有生命以来就从未出现过什么全能物种或超级生命?为什

么地球上没有超人?我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的平衡,它不可能允许极端力量存在。如果人类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打破这一禁区,我们终有一天会自食其果,正是那句话:你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自然,自然就以怎样的方式回应。

参考资料:

《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2004年)《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及其探讨》…………………………李向辉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识调查》…………………………薛达元、王玉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