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第八讲: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金牌训练

一、对应训练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6分钟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4分钟到达B地,乙每分钟行40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

3.两个城市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4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他们各自到达终点后立即返回。从出发时开始到返回再次相遇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4.快、慢两车早上6时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中午12时两车还相距50千米,继续行驶到14时,两车又相距170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 A、B两地相距36千米,上午8时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 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返回, 上午11时他们第二次相遇,此时甲走的路程比乙多12千米,问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变式训练

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行程应用题举一反三:第8讲 往返行程问题1

行程应用题举一反三:第8讲往返行程问题1 典型例题1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第一辆汽车到达乙地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 举一反三1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第二辆汽车到达乙地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 2、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880千米,甲车和乙车同时从A城开往B城,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车每小时行50千米,甲车车到达B城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 3、东、西两城之间的距离是6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东城开往西城,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车每小时行55千米,客车车到达西城立即返回,客车从开出到与货车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 典型例题2 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经过4.5小时甲到达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离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举一反三2 1、小黄和小林同时从学校去电影院,小黄每分钟比小林多走20米,30分钟后,小黄刚到电影院立即返回,在距离电影院350米处遇到小林,小黄每分钟走多少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南站开往北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4个半小时到达北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北站30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求两站之间的距离。 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4千米。甲车行驶5小时到达西站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在离西站42千米处于乙车相遇。求东西两站之间的距离。 典型例题3 A、B两地相距21千米,上午8时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

行程问题答案及详解

关于行程问题 一、为什么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学不好? 1 、行程问题的题型多,综合变化多。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行程问题每一类型题的考察重点都不一样,往往将多种题型综合起来考察。比如遇到相遇问题关键要抓住速度和,追击问题则要抓住速度差,流水行船中的相遇追及问题要注意跟水速无关等等。 2 、行程问题要求学生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奥数中静态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学会。打个比方,比如数线段问题,学生掌握了方法,依葫芦画瓢就行。一般情况,静态的奥数知识,学生只要理解了,就能容易做出来。行程问题难就难在过程分析是动态的,甲乙两个人从开始就在运动,整个过程来回跑。学生对文字题描述的过程很难还原成对应的数学模型,不画图,习惯性的在脑海里分析运动过程。还有的学生会用手指,用橡皮模拟,转来转去往往把自己都兜晕了还是没有搞明白这个过程,更别说找出解题所需要的数量关系了。 二、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很多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行程问题的常用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1 、九大题型: 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发车问题;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五大方法: 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 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ps :画图的习惯一定要培养起来,图形是最有利于我们分析运动过程的,可以说图画对了,意味着题也差不过做对了30%!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ps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 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ps :方程法尤其适用于在重要的考试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⑹假设法:在速度发生变化、或提前(晚)出发等数值发生变化的的行程问题中,假设速度没变或时间统一,往往非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极其有利于解决行程问题。 三、怎样才能学好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已开始就会有畏难心理。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力争学一个知识点就要能吃透它。学习奥数有四种境界:第一种:课堂理解。就是说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题目。第二种:能够解题。就是说学生听懂了还能做出作业。第三种:能够讲题。就是不仅自己会做,还要能够讲给家长听。 第四种:能够编题。就是自己领悟这个知识了,自己能够根据例题出题目,并且解出来。

五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 》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5-4)=15(千米/小时)。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5-1)=60(千米)

七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第十讲: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主讲:何老师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 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 甲车共 行使了 xh ,则乙车行使了h x )(60 25-.(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60 25-x =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 ,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 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425 57525575.=-++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解法二: 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竞赛专题:第八讲-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含答案)人教版

知识概述 1、行程问题中的时间(t)、速度(v)和路程(s)三个基本量,它们关系如下: (1)路程=速度×时间简记为:s = v×t (2)时间=路程÷速度简记为:t = s÷v (3)速度=路程÷时间简记为:v = s÷t 2、相遇问题的意义: 两个运动物体(人)分别以一定的速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面对面)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相遇,这类行程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人)在相遇时间内共同走完的路程等于它们原来相距的路程。 3、相遇问题的基本量: 速度和:两个运动物体(人)在单位时间(秒、分、时)所走的路程和; 相遇时间:两个运动物体(人)同时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 总路程:两个运动物体(人)同时出发到相遇所走的路程; 4、解答相遇问题通用公式:。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由于变化较多,而且又纷繁复杂,所以对于学习者而言,相对比较难以掌握。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要关注几个要素:时间、地点、方向、移动物体的个数和路线。但是归纳起来,不管是怎样的行程问题,在找清楚对应量后,最终的数量关系还是:速度×时间=路程。 名 师 点 题 行程问题(一)

例1 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东城开往西城,甲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到达西城,乙客车比甲客车迟1小时到达。问: (1)乙客车的速度是多少? (2)如果要使乙客车比甲客车提前1小时到达西城,那么乙客车的速度应是多少? 【解析】 (1)显然甲和乙走的路程都一样,而要求乙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乙的时间, 路程=甲的速度×时间=60×4=240 乙的时间=甲的时间+1=5小时 那么:乙的速度=240÷5=48(千米/小时) (2)现在乙要比甲快1小时。也就是3小时达到。 那么:乙的速度=240÷3=80(千米/小时) 例2 龟兔赛跑,乌龟每分钟爬20米,兔子每分钟跑300米,全程1500米。兔子自以为能得第一,在途中睡了一觉,结果乌龟到终点时,兔子还差了300米。兔子睡了几分钟? 【解析】 乌龟跑完全程的时间:1500÷20=75分钟 兔子离终点还差300米,也就是跑了1200米,用的时间:1200÷300=4分钟 那么兔子睡觉的时间:75-4=71分钟 例3 小豪和哥哥同时从家出发,小豪去离家500米的学校,哥哥去比学校远280米的图书馆,小豪每分钟走50米,哥哥每分钟走60米。问:小豪到学校后,哥哥还要走几分钟到图书馆? 【解析】 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小豪与哥哥走的路程和速度是不一样,但时间是同步的。 先看小豪的情况:小豪到校的时间:500÷50=10分钟,那么这时哥哥也走了10分钟 哥哥走了10分钟的路程=哥哥的速度×10=60×10=600米 而学校+图书馆的路程=500+280=780米,也就是离图书馆还有:780-600=180米 哥哥还需走的时间:剩余路程÷速度=180÷60=3分钟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较复杂行程问题的技巧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较复杂行程问题的技巧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4、 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来构建方程,利用方程解行程题. 知识精讲: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 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 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动体,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若干时间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求这段距离的问题,叫做相离问题。它与相遇问题类似,只是运动的方向有所改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相离)时间=相遇(相离)路程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找出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之差,从而求出追及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

五年级行程问题典型练习题

行程问题(一) 【知识分析】 相遇是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相遇问题中可以这样求全程:速度和×时间=路程,今天,我们学校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1客车和货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8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相遇时距全程中点8千米,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客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8×2=16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90-85=5千米。那么我们先求客车和货车两车经过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然后再求出总路程。 (1)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8×2÷(90-85)=3.2小时 (2)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0+85)×3.2=560(千米) 例2小明和小丽两个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8小时可以相遇,如果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8小时,这时两个人要比原来少行1.5×2×8=24(千米)这24千米两人还需行10-8=2(小时),那么减速后的速度和是24÷2=12(千米)容易求出两地的距离 1.5×2×8÷(10-8)×=12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5小时相遇,如果两车 每小时都比原来多行10千米,则2小时就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2、在一圆形的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反方向而行,8 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形一周需多少分钟?

【知识分析】 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合起来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走了几个全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 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甲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行驶,分别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返回,在离乙地55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a、b两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全程,当两年合走了一个全程时,a车行了95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车一共行了三个全程,a车应该行了95×3=285(千米)通过观察,可以知道a车行了一个全程还多55千米,用285千米减去55千米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距离 95×3—55=23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相 遇,相遇后两辆车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45千米处,求a、b两地的距离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乙站 8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前进,在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又在距乙站8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奥数行程问题大全

奥数行程问题 一、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和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 三个关系: 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 例: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 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 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 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 二、奥数行程:追及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的概念及公式 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比如我们遇到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转化.由此还可以得到如下两条关系式: 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两条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2、多次相遇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

复杂的奥数行程问题

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多人行程例题 多人行程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的人数为3人,主要考察的问题就是求前两个人相遇或追及的时刻,第三个人的位置,解题的思路就是把三人问题转化为寻找两两人之间的关系。 例1.甲乙丙三人同时从东村去西村,甲骑自行车每小时比乙快12公里,比丙快15公里,甲行3.5小时到达西村后立刻返回。在距西村30公里处和乙相聚,问:丙行了多长时间和甲相遇? 例2.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和48千米/时。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他们出发后6时、7时、8时先后与甲、乙、丙三辆车相遇。求丙车的速度。 例3、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来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经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张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例4: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例5、AB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到B,而且要求同时到达。现在有两辆自行车,但不许带人,但可以将自行车放在中途某处,后来的人可以接着骑。已知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甲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乙和丙每小时4千米,那么三人需要多少小时可以同时到达? 例6、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8.如图3-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 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 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分析与解】 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 12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 圈的路程.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 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 32 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 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欧阳庆红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 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 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 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 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 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甲车共行使了xh,则乙车行使了h x) ( 60 25 -.(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 ( 60 25 - x=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 4 25 575 25 575 . = - + + 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解法二: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575+25)t=600×2.2=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说明:飞机顺风与逆风的平均速度是575km/h,则有6 4 575 2 . = x ,解得x=1322.5.错误原因在于飞机平均速度不是575km/h,而是) / (h km v v v v v x v x x 574 550 600 550 600 2 2 2 ≈ + ? ? = + ? = +逆 顺 逆 顺 逆 顺 例3:甲、乙两人在一环城公路上骑自行车,环形公路长为42km,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21 km/h、14 km/h. (1)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反向出发,那么经几小时后,两人首次相遇? (2)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那么出发后经几小时两人第二次相遇? 分析:这是环形跑道的行程问题. 解答:(1)设经过xh两人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21+14)x=42, 解得:x=1.2. 因此,经过1.2小时两人首次相遇. (3)设经过xh两人第二次相遇. 依题意,得21x-14x=42×2, 图1

第八讲 行程问题(二)

第八讲行程问题(二) 【知识要点】 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要求:学会画图解行程题;能够利用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能够利用比例解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1.两地相向出发: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第2次相遇,共走了3个全程;第3次相遇,共走了5个全程;……,……;第N次相遇,共走了2N-1个全程。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米,以后每次都走2N米。 2.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几个全程,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路程差。 【典型问题】 【问题1】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52千米/时和40千米/时,它们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出发后6小时,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1小时后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求这辆卡车的速度为_______。 【问题2】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

【问题3】甲、乙、丙三人每分钟分别行60米、50米和40米,甲从B地、乙和丙从A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遇到乙后15分又遇到丙。求A、B两地的距离为_________米。 【问题4】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处的冬令营报道。半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道。结果三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______千米? 【问题5】张、李、赵3人都从甲地到乙地。上午6时,张、李两人一起从甲地出发,张每小时走5千米,李每小时走4千米。赵上午8时从甲地出发。傍晚6时,赵、张同时达到乙地。那么赵追上李的时间是_________分? 【问题6】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向B跑,当甲跑到B时,乙离B还有20米,丙离B还有40米;当乙跑到B时,丙离B还有24米。问:(!)A、B相距________米?(2)如果丙从A跑到B用24秒,那么甲的速度是_________?

行程问题分析情况

一、行程问题学习方法综述 1. 学习行程问题时有哪些坏毛病会阻碍你进步? (1)不画线段图学习行程问题最重要的当属画图!很多同学不喜欢画图、没习惯画图,甚至懒得画图,这是阻碍一个人学习行程问题最普遍的问题。很多同学在处理行程问题时,往往是简单题目不屑于画,难题却又不会画,结果学了半天也没有机会用上线段图,而这恰恰是行程问题的基本功。试想一下,连线段图都不去用,怎么可能学好行程问题?! 那么为什么很多同学在画图时,感觉难以下笔、不知所措呢?这就涉及到了下一个问题。 (2)缺乏对机械运动的想象力行程问题无一例外都是考察一系列物体的机械运动,因此对整个运动过程的想象和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读题过程中,很多人仅仅只是把题目像流水账一样的过目一遍,很少有在脑子里想象运动场景的习惯,即使会去想象的,也往往没怎么想清楚就草草了事。这样一来,看似读了半天题,其实也还是一头雾水。就凭这样的读题效果,怎么可能下手画图?就算画出来,也不是线段图,而是"鬼画符"! 相反,有想象力的人在读题时,往往能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想象整个行程过程,在读完题目后就对整个行程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再下手画图自然能组织好图形的结构,画得比较到位。 机械运动想象力的重要性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得很明显,通常男生做行程问题要比女生强,其实就在于男生对于机械运动的兴致高于女生。平常喜欢的车、船、炮、球等等事物都和机械运动有关,因此男孩子在处理行程问题时会比女孩子更能想象。从某种程度上说,男孩子对机械运动的想象力是在平时生活中"玩"儿出来的,而至于女孩子,那就必须加强在机械运动方面的想象力才行。 (3)缺乏耐性很多同学在面对过程有点儿复杂的行程问题时,不是静下心来好好想,而是满脑子只想尽快把问题搞定。为了能尽快解决问题,稀里糊涂地在那里乱凑一通——这样的解题习惯极具破坏性。不仅破坏了自己的解题品味,也破坏自己的做事习惯。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讲,还是从学习做事的角度讲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4)缺乏勇气由于在行程问题的学习上屡遭挫败,很多同学已经认定自己在行程问题上不可能有所作为。只要一遇到行程问题,主观上就在退却,结果明明能做的题目也给放弃了。经常听有人在感慨:"早知道这道行程问题那么简单,我就多想想了。"正是由于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才使得很多得分机会与自己失之交臂。可以说,克服对行程问题的恐惧是攻克行程问题这座堡垒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2. 如何学好行程问题 (1)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要想学好行程问题,首先得相信自己能学好!行程问题不是尝试着学一下,看能不能学好的问题,而是必须学好的问题!它太重要了,如果你没有信心和勇气攻克它,就意味着你的小升初已经输掉了一半。难道你愿意接受自己作为半个失败者吗?!如果不愿意,那就鼓起勇气,相信自己能行! 行程问题由不得你对自己没信心!一定要勇敢些,不要怕!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 相遇问题(直线)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相遇问题(环形)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追及问题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追及问题(直线) 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 追及问题(环形)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流水问题 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题关键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设后面一人速度为x,前面得为y,开始距离为s,经时间t后相差a米。那么 (x-y)t=s-a 解得t=s-a/x-y. 追及路程除以速度差(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v1t+s=v2t (v1+v2)t=s t=s/(v1+v2)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罕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六年级奥数-第八讲.行程问题(二).教师版

第八讲 行程问题(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4、 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来构建方程,利用方程解行程题. 知识精讲: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 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 ;;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 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 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 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行程问题教案知识讲解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教育内部教材六年级《行程问题》。 一、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联系,正确的分析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判断出题目是属于哪类行程问题,利用线段图求出对应时间、速度或者AB两地之间的距离,本节课贯穿了行程问题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掌握解答行程问题的基础,是行程问题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小升初考试的必考知识点。 二、学生分析(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相遇问题,会根据路程和速度,求出相遇时间,对于行程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较为复杂的行程问题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正确的分析出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借助线段图数形结合来理解题意,说出解题步骤,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答应用题。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相遇问题的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答相遇问题。 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四、教具、学具准备: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出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补差,满足不同的需求。” 六、教学过程(说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用约3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用约1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前三道例题的学习。最后,用

小升初数学冲刺---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小升初数学冲刺---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基础达标 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3.5小时两车相遇。求两地之间的距离。 2.两列火车相对行驶,在两地间的中点相遇,甲车每小时行76千米,相遇是行了5小时。乙车每小时行95千米,他比甲车迟出发了几小时? 3.甲、乙二人在一个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从同一点,同时反向而行,甲每分钟走45米,乙每分钟走35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4.同一条公路上依次排列着A、B、C、D四个车站,B、C两站相距32千米,从B站开出一辆客车,开向A站,每小时行48千米,同时从C站开出一辆货车开向D站,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兄妹两人由家到学校,妹妹步行每分钟走45米,哥哥骑车每分钟行195米。妹妹走20分钟后,哥哥骑车离家,几分钟后追上妹妹? 6.客、货车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两车都按原定速度行驶,那么4小时相遇;现在两车都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5千米,结果5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能力达标 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3千米,乙每小时9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24千米处相遇。求两地间的距离。 2.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经过8小时相遇。如果甲每小时少行1千米,乙每小时多行3千米,这样经过7小时就能相遇。东、西两地相距是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40分钟后相遇。相遇后以原速继续前进,乙车又经过5分钟到达A,B两地之间的中点。甲车行完全程共需要多少分钟? 4.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两车在距B地7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向前行驶,当两车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返回时在距离A地4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丙三个小分队都从A地到B地进行野外训练,上午6时,甲、乙两个小队一起从A地出发,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丙队上午8时才从A地出发,傍晚6时甲、丙两队同时到达B地。那么丙队追上乙队的时间是上午几时? 6.王明从A城步行到B城,同时刘洋从B城骑车到A城,1.2小时后两人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刘洋到A城立即返回,在第一次相遇后45分钟又追上了王明,两人再继续前进,当刘洋到达B城后立即返回。两人第二次相遇后多长时间第三次相遇? 趣题荟萃 1.快、慢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两车分别用了6分钟、10分钟追上骑车人。已知快车每分钟行400米,慢车每分钟行320米。骑车人每分钟行多少米? 2.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4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东侧9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同时从某地出发驾车行驶,甲每天行100千米,乙第一天行70千米,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行3千米。乙出发后第几天追上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