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托物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的区别

托物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的区别

托物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的区别
托物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的区别

托物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

【内含】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或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修辞效果】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托物言志

【内含】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托物寓意

【内含】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一般指借物表意、言外蕴旨的古文诗作的表达方法,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较之直抒胸臆者则别有一番韵致。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界某些事物秉性特殊,容易触发诗人对某些意念的联想;二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故而用托物寓意之法。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作文委婉表情法 《一棵小桃树》《陋室铭》《爱莲说》,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阅读课文的品读,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对于一种新的写作手法的接触学生既新奇又忐忑,他们还有可能把另外一种写作手法“借物抒情”跟托物言志相混淆,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的担心。另外,由于知识面的狭窄和理解上的简单,有可能写得千篇一律、牵强附会或者是无病呻吟,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加强了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写作找到了范文。 2、当堂写作,互读交流推荐展示。 教学过程 开场白:大自然千姿百态,巍峨的山峰,潺潺的溪流,澎湃的海洋,挺拔的青松,奔腾的骏马,怒吼的雄狮……它们无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富有灵性,承载着我们的情思和理想。 同学们,翻到语文书P122,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托物言志是怎样的一种写作方法吗? 托物言志是对景、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也就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 万年青——友谊长存 海鸥——搏击风浪 喜鹊——吉祥如意

百合花——团结友爱 春蚕——奉献到死,象征无私奉献之人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高山——象征严峻雄伟 黄牛——任劳任怨老实忠厚埋头苦干的人 骆驼——任重道远 银杏——文明古老 松柏——坚贞不屈永葆青春 鸽子——诺亚方舟的神话中是鸽子带来了橄榄枝,后来就象征和平 一、美文回顾 明白了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刻画,表现自己的感情、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读过的课内课外的文章诗词,哪些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分别又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呢? 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陋室铭》《爱莲说》 《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通过回忆家门前“稀落”“伶?”的紫藤萝花,隐遇家里曾遭遇的不幸和灾难,紫藤萝成了生命美好和永恒的象征。 《小桃树》一文,作者借小桃树的经历,表达了面对挫折的磨难,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借陋室来表明自己不慕荣华,安食乐道的高洁志趣。 《爱莲说》对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二不妖……描绘,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 二、技法引路 (一)结构思路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文章由表象到思想,从具体到空灵,实现了物态与情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 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 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蝉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作文指导 “托物言志”作文指导 设计者:曾长春 【教学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2.明确“托物言志”的本质是“观物感人”,基本手法是比喻、拟人、象征;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作文。 3.从“致用、比德、畅神”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作文。 2.难点:如何对自然美进行审美。 【教学过程】 一、了解“托物言志” 1.结合欧阳斌《走,看云去》作者在“云”中寄托的主观之志。 2.揭示:“托物言志”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二、探讨“植物四君子”的文化内涵

1.何为“君子”?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2.“植物四君子”文化内涵探究。 “梅花”文化内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梅花具有同人一样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兰花”的文化内涵:高洁、典雅、坚贞不屈。 “竹”的文化内涵:象征气节。 “菊花”的文化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象征高风亮节。 3.自然之物同人的心志相似相通。 三、走近诗文看“托物言志” 1.《石灰吟》。 石灰的形成过程:深山采石——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下清白。 人的相似之处:陋室之人——发奋刻苦——受尽艰难——获得成功。 《竹石》。

竹:坚韧不拔,挑战风吹雨打,不畏一切茁壮成长。 人:要像竹与自然抗争一样去同生活抗争。 《登飞来峰》。 站得高看得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落花生》。 用落花生比喻人生,意味深长。 2.“托物言志”的本质探析。 抓住物的特点,展开联想,发现做人的道理,寄托人生之志。 (板书:物志) 四、“小草”内涵探析 1.出示“小草”图片,播放歌曲《小草》,学生谈自己认识的小草。 2.根据学生对小草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小草的内涵。 出示歌咏小草的内容。 总结小草也有内涵,让学生明白自然之物皆有内涵。 3.总结:观物感志。(板书:观感) 五、走近大自然,感悟人生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一、定义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示例 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 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 以物喻人,是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来比喻某一种人,使其性格、形象更为鲜明。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是间接表现主观

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托物寓意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前者是用物来说明一个哲理,道理. 后者是用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理想.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也就是托物言志,即将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具体的浅显的常见的事物中。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意义深刻,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便采用象征的手法让读者自己去意会,由于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能使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以此使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使作品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一、托物言志? 定义: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举例:植物 梅--“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菊--“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兰--“空谷生幽兰”,象征名贵、孤傲、清高 竹-- 象征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动物: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鸿鹄—志存高远事物:宝剑--为国效忠,保家卫国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鄙视,也体现了作者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二、借景抒情?定义借助景物或客观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举例落日、冷月、星星、梧桐、清风、细雨、微草、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花、大江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三、二者有相同点?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四、它们不同之处在于: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C、托物言志一般只围绕一个事物来写(写该事物的特点和遭遇),借景抒情会写到多个景物。D、托物言志一般题目即“咏某某”,借景抒情则不是。举例: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①垂绥,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藉,凭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借全诗是从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等方面来写的。“饮清露”表明蝉低下头所饮的是纯净的露水,而非浑浊之物。三四句表明“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借此表明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咏怀诗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②。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③使心伤。①商风:秋风。②摧藏:受伤。③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二) 鉴赏意境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象征 托物言志 托物寓意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象征 【释义一】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释义二】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托物言志 【释义】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一松柏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源自新高考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主观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 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

散文阅读技巧托物寓意类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技巧 托物寓意类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但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1.托的是何物? 2.为何要在“所托之物”上倾注饱满的笔墨与情感? 3.“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4..言的是何志? 这四个“要件“,理解,剖析,品味得准确与否,全面与否,透彻与否,直接影响着阅 读的质量,影响着对该散文的理解水准。 其一,是何物,是第一层次的理解;是何种情景之中(既要参照作者的协作背景又要盘点文中的具体景况)与何种情态之中的物,是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理解。只有把握了这 三个层面的“所托之物”,方能够说对这个问题有了较全面、细致、深刻的理解。对于 “所托之物”理解、理解得愈全面,愈透彻,就愈有利于以下几个“要件”的理解与把握。 其二,这是一个与表达意图紧密关联的写作技巧问题。在托物言志类散文中,从篇幅 上不难发现,对“所托之物”实行细致刻画,生动描写的文字比例都很大,并且又都饱含 着作者的爱憎与激情,弄清作者这样处理的初衷,对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及主旨是十分重 要的,因为作者“所言之志”必须通过“所托之物”来表达,即“物”是“载体”,“志”是“信息”。作者对“物”的细致刻画与生动描写,其实就是在逐渐地明朗自己的“所言 之志”,就是在逐渐地物化自己的写作意图。 其三,是探究写作意图与写作方法间的关系的问题,对于中学生,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能够借鉴一下欣赏诗歌的方法与技巧,品味作者对“所托之物”的精心描绘及 其饱满激情,然后去“猜”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将可能的寓意都罗列出来,对照文章 的整体思路与侧重点,用筛选法逐一推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选择最恰切、最精 当的“中心意思”,这个过程就是获取二者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在“猜”这个写作意图时,所依据的“谜面”就是作者对“所托之物”倾注的大量笔墨与情感,尤其是其中的一 些重要句子及关键词语,对于破解这个“谜底”特别重要,无疑是一把钥匙。像《紫藤萝 瀑布》一文,只要我们仔细地品味“我仅仅伫立凝望,觉得这个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 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由咏物到咏人 首先作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之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既是咏物对象,对要写的物进行泼墨重彩的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作者的感情在描绘时已经渗透其中,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篇范文。 暗香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温柔的记忆。 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逝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是如此啊! 这篇文章里作者首先描写的是桂花浓烈的幽香和它那隐匿在叶子身后米粒大小的嫩黄的如天空的星星闪烁的嫩黄的花儿。它的幽香就是它对世界的奉献,它的花儿就是不肆张扬的奉献精神写照。作者笔下的桂花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它已经隐含着一种品质一种操守这自然就关涉到了人的品质人的操守。下文中所写的内容是在上文描写基础之上的水到渠成。咏物就是为了咏人,作者由桂花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联想到更多具有这种本质的人。这篇文章氤氲着善良、质朴、不肆张扬的人性之光。读来心中荡起的定是温暖的涟漪。 第二种类型:人融入物中 作者的情绪感情始终弥漫其中,起先可能会因为对物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种情绪化,它是不理智的,孩子气的,但是读者会从他的理由叙述上认同他的心理。随着对物内在品质的解读而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和审美。物的“品质“其实就是人品质的形象化写照。也可以是颂扬的感情一直高涨,借别的物来衬托突显自己所咏之物。前一种构思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抑后扬。作者不在文章里直接联想到人但是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就是在写一类人。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一篇文章。

托物言志的意义

托物言志的意义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托物言志这一类诗词的创作,常常源于诗人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因此诗人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玩味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行 作文精选: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昙花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初见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脱凡世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但却又如此短暂。 为这惊艳的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倔 强。就这样悄悄地绽放又凋谢,留给人无限的感慨。 再艳丽再娇贵的花,最终的命运仍旧是一天一天老去,仍旧是最终凋谢,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虽然短暂,却可以芳香永留于世,不曾让世俗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只等来年又开出绚丽的花朵。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篇一: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一、定义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 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 的精神。 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 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 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 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 不可抗拒。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 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 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 的感情。 以物喻人,把人的行为、性格、品质、精神等借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以物的形象来比喻、指代某种人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用白杨树来比喻北方的抗战军民。 二、区别 这几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在《白杨 礼赞》一文中,从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上来看,它具有北方抗日军 民的特征,所以用它来指代北方抗日军民,这就是以物喻人;这样 描写,在白杨树的形象上自然赋予了北方抗日军民的品质和精神, 所以说白杨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所以又称为借物抒情。当然,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从以上的分析来看, 提炼这些表现手法时着眼点不同。其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 物喻人的区别在于志、情、人的具体内含不同,志强调志趣、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明确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使之更好的把握文章主题。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托物言志的概念,联系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 负和志趣。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 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 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 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找到了“莲”与君子在“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上的联系,借对莲花的歌咏,抒写了自 己不受污浊社会的沾染、刚直不阿的操守和情怀。 再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通过对自己居住的房屋的描写, 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作者安贫乐道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二)明确托物寓意的概念,联系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托物寓意,是借赞物或评析某一事物,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 运用此法写成的文章,具有寓言性和哲理性,含意隽永深刻,

耐人思索。运用此法应注意物的选择。这个喻理之物应该是人 们熟悉的、常见的、具体可感的,而且物、理之间应有某种本 质上的联系。 例如,韩愈的《马说》,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进 行了猛烈抨击。——托物寓意,抨击现实 (三)二者区别: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例如《马说》。两者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 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 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 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托物寓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2104382.html, 托物寓意 作者:苗文娟 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6年第10期 【片段导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唐]韩愈《马说》 阅读心得 韩愈的名篇《马说》一文,通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着力刻画了食马者不懂千里马的表现,千里马不仅吃不饱,还要受到食马者的责难和惩罚,无辜受辱还没处申冤。面对眼前被作践得不成样子的千里马,食马者还对它发出“天下无马”的妄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如潮水涌来,势不可当,哪里是没有人才啊,实在是面对这群狂妄无知的统治者无处申诉啊!句句在写千里马的遭遇,但字字流露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技法点睛】 托物寓意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要找到某种能寄托自己感情或某种哲理的物,通过对物的描写,揭示其寓意。写物也是在写人,也是在写意。那么托物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寓意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运用联想托物寓意,给平凡的故事赋予深刻的现实意义,使之动情感人。联想可以分为形象性联想,如由光明联想到太阳;相似性联想,如由小草的坚韧联想到人的百折不挠;相反性联想,如由舍己为人联想到自私自利等。金马的《蝼蚁壮歌》,写群蚁被大火包围之后迅速抱成一团蚁球滚动着突围的故事,文尾作家由蚁联想到人:如果人们也能像蚂蚁那样万众一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这就是联想的功效。 二、运用描写突出事物的形象,给确定的事物以具体形象的特点,使之真实感人。对所托之物要浓墨重彩来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同时将自己的感情在描绘时渗透进去,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及外形体现它的平凡,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相一致,白杨树是普通的平凡的树,又是不平凡不普通的树,跟北方的人是多么相似。一個很普通的事物就有了不同凡响的深刻立意,文章的主旨也得到了升华。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一、知识储备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⑵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 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得定义及区别(综合) 一、定义?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得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得态度与对人生得感悟。于就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得志趣、意愿或理想得寄托者。作者得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得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得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得精神。“托”借、假托得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得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在具体得诗中借景抒情得“景”就是指自然风景,而不就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得“物”常常就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得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得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得“志”,所以瞧出此“物”非“景”,咏物不就是写景。托物言志得“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得“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得目得就就是为了抒情,所以就是用了借景抒情得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得目得就就是言志,表现自己得高洁情操,所以就是运用了托物言志得表现手法。 ?示例 我在我未来得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得人。?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得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得挫折与失败,永不言弃!?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得感情、表达得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与微草等,常常就是诗人借以抒情得对象。如白居易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得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就是古典诗歌常见得两种表现手法,各自有其独特得作用,但在具体得诗歌鉴赏中,有些考生易将二者混淆,这与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关,都就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得情感或思想得,但只有仔细分析其区别还就是很明显得。 借景抒情指得就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得描写,抒发得就是情感,表现得就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得就是含蓄得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瞧成就是一种思想。?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得形象得事物暗示特定得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得感情与深刻得寓意,这种以物征事得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得表现效果就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得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得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得实感,能表达真挚得感情。象征得本体意义与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得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得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得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得含义。另外,根据传统习惯与一定得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得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得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与平,鸳鸯象征爱情等。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得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得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得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得联想,增强作品得表现力与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