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要点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要点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要点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要点

无公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韭黄颜色鲜黄、风味独特,口感清爽,营养丰富,是冬季餐桌上的美味菜肴。韭黄栽培,是指韭菜在露地养根,后期经多次霜冻营养回根,冬季将韭根移入韭壕、阳畦等保护设施,在弱光条件下利用贮存的养分生产新鲜韭黄的栽培方法。当前正值培育韭黄根株的准备阶段,笔者特将有关技术细节总结出来,供读者参考。 1、培育根株培育健壮根株是韭黄生产的基础,它关系到韭黄的产量和品质。一般选用平韭4、雪韭王和791等耐寒性强、高产抗病的品种,在立夏前后大田直播或麦田套种。播前施足底肥,浇好底水,精细整地,每亩用种2.5公斤左右,按行距20—2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中,用软毛笤帚扫上一薄层土,轻踩一遍,然后浇第一次水,地面见干见湿时浇第二次水,待地面未干时浇第三次水,即“不怕二水晚,三水往前赶”。 立秋前一般不追肥,以防生长过旺或烂秧,要注意小水勤浇,中耕锄草。立秋后开始追肥,发棵壮根。第一次亩追尿素12.5公斤或饼肥50公斤,白露前后重施第二次肥,亩追尿素20—25公斤。整个生育期要勤锄杂草,少割或不割,以利壮根。立冬后至小雪前将枯叶清除,韭根备用。 2、韭壕准备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地块(也可在庭院

内),沿东西向挖壕,壕宽3—4米,深1.25米,长度可根据韭根多少而定,一般长12米,分成7个小畦。壕底土层既要保湿又利于排水,壕内四壁铲平,底部南侧略高于北侧,便于浇水。挖好后,北侧加盖棚顶,宽度为壕宽的一半,以利采光。棚顶铺10—13厘米厚的玉米秸,再盖土抹泥,前沿要高出地面33厘米,搭成南高北低的斜顶,之后立即加盖草苫。 3、韭根入壕将韭根挖起、整理,剔除虫根、病根,选健壮根将茎盘上端理齐,捆扎成33—50厘米的方形捆。将捆好的韭根紧密摆在壕底,用散根将缝隙填齐挤紧。每小畦之间堆好土埂,防水串通。可在畦南边用3块瓦对成1个圆形水道通向壕内。这样浇水时可不必揭苫。一般小雪后入壕,之后先浇一小水,水深为韭根的1/3高度,将畦埂踩实。过1—2天再浇1次大水,水深以没过韭根为宜。水渗后将细碎骡马粪均匀撒在韭根上,厚度为10—13厘米。用铁锨拍实,再将干枯韭叶、谷草麦秸等覆盖10—13厘米厚,覆盖物四周略厚些。这样可使韭根发芽均匀。最后用草苫盖严壕口。 4、韭壕管理入壕后一般不浇水,以提高温度。白天揭苫,夜间盖苫。揭苫后要盖一层苇席,以防寒风入侵。4—5天后,控制马粪发酵的温度在35—40℃,温度过高要去掉一些覆盖物,也可将中间与四周覆盖物调换,以保畦内温度均匀。大约10—12天后,芽5—6厘米高时,温度会迅速上升,要严格控制在48℃以下,并将所有覆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指在未经翻耕犁耙的稻田上进行抛秧的保护性耕作方法,是一项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 技术优点: 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县(市、区)领导不够重视,技术推广力度不强。 部分地方领导认为推广粮食作物新栽培技术、发展水稻生产不如抓经济作物有搞头、见效益、出成绩,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不重视、不积极, 2、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组织模式落后。 在组织体系上,农业部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各省、地、县、乡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和各级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均属于政府的农业部门,二者之间既无经济利益关系,又无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从图1可以看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完全靠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承担,农业科研单位很少直接从事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缺乏科技转化的意识。这种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带有明显的政府行政驱动的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选择与配置取决政府偏好,农业科技成果由政府投资的农业科研部门(包括农业院校)研制,由各级农业推广部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每一级推广部门都在相应层次政府及上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事推广工作。生产队中的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技术的受体,根据政府的计划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一起为政府工作(农民以日薪、补贴等形式获取报酬,农技推广人员以固定工资获取报酬),农技推广人员只负责生产问题,仅仅告诉农民如何使用技术。农民由于没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没有太大的兴趣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且目前乡镇政府及农业部门作为技术推广的第一因此,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技术 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现在,EDI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通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进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UN/ECE)经过多年来的大量工作,于1987年公布了一套EDI 国际标准,命名为UN/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该标准制定了一套语法规则(SYNTAX RULES,ISO9735),UN/EDIFACT是联合国推荐的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交换标准报文格式。EDI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统一报文格式。目前,UN/EDIFACT 标准已占据全球EDI标准的主导地位。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目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一先进的科技成果。航运业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 提高处理速度,减少雇员;准确程度提高;功能趋向多样化。 在集装箱管理中,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把所有描绘集装箱的常用数据,如重量、号码、尺寸等存储后,再输入所有与信息相关的集装箱营运情况尤其是集装箱运行及修理情况,就很容易获悉集装箱在各地的数量。利用这些信息能使运力调配达到最优化。此外,利用EDI还可以进行统计工作,计算出成本、净利润、周转率、总收入并进行收益分析。进而对托运人、集装箱或运输距离作出评价。 EDI通信方式 运用EDI技术实现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有两种方式: 1、直接方式。这种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线路直接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通信线路可以是租借的,也可以是拨号电话线。这种方式的通信能力受到线路通信能力的制约。 2、间接方式。这种方式是将计算机用增值网络(V AN)连接起来,即所有计算机的信息传递和接收都通过EDI中心完成。由于使用了增值网,可以使更多的计算机连到一起。 EDI中心的主要功能是: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及其高产配套技术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及其高产配套技术 作者:儋州农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30 更新时间:2007-3-29 摘要水稻免耕技术的应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抛秧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同时,这两项技术措施结合在一起的成功应用最终得益于水稻的高产配套技术。如水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种子技术等。水稻免耕抛秧栽培优点有:1、免去传统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犁田、耙田,铲秧或拔秧、插秧等重体力、高强度的劳动;2、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单产,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并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机会;3、缩短水稻生产周期,提高耕地利用率,并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在海南,为稻田种植冬季瓜菜提供充分的生产时间,本文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比较系统地探讨,提出该套技术的关键点,如:1、采用除草剂处理田间杂草或前茬稻桩时,要求杂草和稻桩不高于10cm,以利于灌水浸没杂草和稻茬,避免杂草和前茬稻桩再生;2、抛秧的秧龄与免耕备田时间要相配合;3、喷施除草剂处理田间杂草和前茬稻桩的时间应距抛秧移植时间7--10天,温灌浸田的时间确保有5--7天,使浸泡后的田面形成1--2cm的腐泥层。同时,又顾及水稻生

产的其他增产技术措施。特别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中提倡使用低、中毒农药,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在当前海南水稻生产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农药及其使用方法,以期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 总之,本文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免耕备田、抛秧移植、科学管理这三方面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阐述,既是探讨又是总结,使之形成一整套实用的水稻生产技术,并为该套技术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配套技术 免耕抛秧栽培是应用稻茬和杂草处理技术,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完全免去犁、耙田、铲或拔秧、手插秧程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水稻免耕技术的应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抛秧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同时,这两项技术措施结合在一起的成功应用最终得益于水稻的高产配套技术,如水肥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及种子技术等。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利用免耕技术,抛秧技术和水稻的其它高产配套技术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一整套新的水稻生产技术。这套技术经过近几年国内一

几种注塑成型技术要点

几种注塑成型技术要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几种注塑成型技术、技术特点、应用 情况分析研究 系部: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机制 113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 10 月 10 日 绪论 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成型设备也得以相应的发展,塑料成型加工的方法很多,其中注射成型是最重要的成型方法之一,注塑成型占塑料制品占总量的30%以上。注射成型是使热塑性或热固性模塑料先在加热机筒中均匀塑化。而后由柱塞或移动螺杆推挤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成型的一种方法。注塑成型具有一次能成型形状复杂,尺寸精度高和带有金属嵌件等特点。 第一章注塑成型技术介绍 引言 注塑成型即成注射成型或者注射模塑,使热塑性塑料的一种重要成型方 法。迄今为止除氟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采用此成型方 法;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快、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自动化高,因此可以 广泛的应用与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从塑料产品的形状来看。除了管、棒、

板等型材不能采用此方法生产外、其他都可以用此方法成型;它所生产的产品占目前塑料制品生产的20%~30%。 近年来无论在注塑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是在注塑工艺和成型设备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和进展。 注塑时,首先遇到的是注塑的可成型性,这是衡量塑料能否快速和容易地成型出合乎质量要求的品。并希望能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以最短注塑周期进行高效率生产。 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对其加工的工艺条件及设备的感性别很大,材料性和工艺条件将最终影响塑料制品的理机械性能,因此全面了解注塑周期内的工作程序,搞清可成型性和成型工艺条件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注塑加工有重要意义。 在对充模压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高聚物的非牛顿特性越强,则需要的压越低;结晶型比非结晶型高聚物制品有更大的收收缩,在相变中比容变化较大。 在对注塑过程中大分子取向的机理研究证明聚合物熔体受剪切变形时,大分子由无规卷曲状态解开,并向流动方向延伸和有规则的排列,如果熔体很快冷却到相变温度以下,则大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松和恢复到它原来的无规则卷曲的构象程度,这时的聚合物就要处于冻结取向状态,这种冻结取向使注塑制品在双折射热传导以及力学性质方面显示出各向导性。由于流变学和聚合物凝固过程的形变原因,制品取向可能在一个方向占优势形成单轴取向,也可能在两个方向上占优势,形成双轴取向。双轴取向会使制品得到综合的机械特性,所以在注塑制品中总希望得到双轴取向制品。而在纡维抽丝过程中却希望得到单轴取向。 对于取向分布的试验表明:取向最大是发生在距离制件表面20%的厚度处,发现取向程度随熔体温度与模温减小而增加,而提高注射压力或延长注射时间会增加制品的取向程度。 对聚苯乙烯试样表明:拉伸强度在平行取向方向上随取向度增加而提高,在垂直方向上则下降。 对聚甲醛的观察表明:注射时间的加长会使过渡晶区的厚度增加,注射压力的提高会使制品断裂伸长加大。 测试表明:注塑的残余应力与应变对制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注塑制品有三种残余应变形式;A伴随热应力而产生的应变,B与分子冻结取向相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填充——保压——冷却——脱模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而且这4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 1、填充阶段 填充是整个注塑循环过程中的第一步,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实际中,成型时间或者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高速填充。如图1-2所示,高速填充时剪切率较高,塑料由于剪切变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滞加热影响也会使固化层厚度变薄。因此在流动控制阶段,填充行为往往取决于待填充的体积大小。即在流动控制阶段,由于高速填充,熔体的剪切变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却作用并不明显,于是速率的效用占了上风。λ 低速填充。如图1-3所示,热传导控制低速填充时,剪切率较低,局部粘度较高,流动阻力较大。由于热塑料补充速率较慢,流动较为缓慢,使热传导效应较为明显,热量迅速为冷模壁带走。加上较少量的粘滞加热现象,固化层厚度较厚,又进一步增加壁部较薄处的流动阻力。λ 由于喷泉流动的原因,在流动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链排向几乎平行流动波前。因此两股塑料熔胶在交汇时,接触面的高分子链互相平行;加上两股熔胶性质各异(在模腔中滞留时间不同,温度、压力也不同),造成熔胶交汇区域在微观上结构强度较差。在光线下将零件摆放适当的角度用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接合线产生,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熔接痕不仅影响塑件外观,同时由于微观结构的松散,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该部分的强度降低而发生断裂。 一般而言,在高温区产生熔接的熔接痕强度较佳,因为高温情形下,高分子链活动性较佳,可以互相穿透缠绕,此外高温度区域两股熔体的温度较为接近,熔体的热性质几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区域的强度;反之在低温区域,熔接强度较差。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的作用是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缩写EDI)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由于使用EDI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EDI也被俗称为“无纸交易”。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无所不含)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不是用户之间简单的数据交换,EDI用户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消息格式发送信息,接收方也需要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消息进行处理,并引起其它相关系统的EDI综合处理。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要素 1.通讯协议:包括AS2、OFTP(2)、FTP(s)、WebServices、RNIF等。 2.标准格式:包括ANSIX.12、EDIFACT、RosettaNet、ebXML、CSV/TXT、XML等。 3.传输内容:包括订单、预测、订单变更、订单确认、发货通知、对账单、发票等。 不同地区与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同的EDI标准。EDI常用标准包括: 1.ANSI X.12:美国各行业的通用标准——ANSI X.12标准。分别针对不同行业和功能,制订相应的贸易文件格式和标准。该标准在北美得到推广,美国沿用至今。 2.EDIFACT:适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公认的EDI国际标准,支持这一标准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主要是欧洲国家。联合国基于此标准建立了UN/EDIFACT标准。 3.RosettaNet:1998年2月,IBM、HP、Microsoft、Intel等大型电子及高科技企业发起成立RosettaNet(RN),开始运营这一非营利的、独立运作的标准化组织。此后,1999年6月和2000年10月这一组分别织扩展至电子产品产业和半导体制造产业各相关领域,欧美百余家企业和标准推动组织也相继加入此团体。日本和中国也建立了分支机构。 优点 迅速准确 在国际、国内贸易活动中使用EDI业务,以电子文件交换取代了传统的纸面贸易文件(如定单、发货票、发票)双方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格式编制文件资料,利用电子方式将贸易资料准确迅速的由一方传递到另一方,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无纸贸易手段”,也是世贸组织成员国将来必须使用和推广的标准贸易方式。 方便高效 采用EDI业务可以将原材料采购与生产制造、订货与库存、市场需求与销售,以及金融、保险、运输、海关等业务有机的结合起来,集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金关”工程奠定了基础。安全可靠在EDI系统中每个环节都建立了责任的概念,每个环节上信息的出入都有明确的签收、证实的要求,以便于为责任的审计、跟踪、检测提供可靠的保证。在EDI的安全保密系统中广泛应用了密码加密技术,以提供防止流量分析、防假冒、防否认等安全服务。 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没有EDI系统,即使是高度计算机化的公司,也需要经常将外来的资料重新输入本公司的电脑。调查表明,从一部电脑输出的资料有多达70%的数据需要再输入其他的电脑,既费时又容易出错。EDI使贸易双方能够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进行贸易,大大简化了订货或存货的过程,使双方能及时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通过EDI可以改善贸易双方的关系,厂商可以准确地估计日后商品的需求量,货运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综合练习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电子数据交换 2.PTP 3.EDI增值网络 4.开放式EDI 5.物流EDI 二、单项选择题 1.电子数据交换,简称()。 A.ERPB.EOS C.EFTD.EDI 2.电子数据交换EDI是20世纪()年代发展起来的、融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为一体的产物。 A.60B.70 C.80D.90 3.从EDI的定义可以看出,通信网络、EDI软件及硬件、EDI数据标准化是构成EDI 系统的三要素。其中EDI()是实现EDI的关键。 A.通信网络B.软件 C.硬件D.标准化 4.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首先使用EDI。 A.公路货运业B.仓储业 C.航运业D.铁路运输业 5.早期EDI是(),靠计算机与计算机直接通信完成的。 A.点对点B.点对面 C.面对点D.面对面 6.20世纪()年代出现了Internet EDI,使EDI从专用网扩大到因特网,降低了成本,满足了中小企业对EDI的需求。 A.60B.70 C.80D.90

7.我国EDI起步较晚,于20世纪()年代初才开始,但因有了借鉴,故起点较高。 A.60B.70 C.80D.90 8.EDI不同用户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通过通信网络直接进行子报文的互相交换与传递。这种方式称为()。 A.直接方式B.间接方式 C.垂直方式D.水平方式 9.ANSI X.12 标准目前只可用()。 A.汉语B.英语 C.法语D.德语 10.EDI()标准是EDI技术标准的核心。 A.网络通信B.处理 C.联系D.语义语法 11.联合国推荐的EDIFACT标准由UN/ECE印刷为“联合国贸易数据交换指南”(UNEDID),它包括()个部分。 A.10B.11 C.12D.13 12.EDIFACT语法规则于1987年3月制定完成,并于()年9月被ISO接受成为国际标准。 A.1987B.1988 C.1989D.1990 13.()EDI是指在两个计算机系统之间连续不断地以询问和应答形式,经过预定义和结构化的自动数据交换达到对不同信息的自动实时反应。 A.封闭式B.开放式 C.交互式D.网络式 14.美国()曾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EDI的最早使用者。 A.中情局B.国会 C.宇航局D.交通局 15.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的最知名的EDI系统是()。 A.TDIB.EFT

八大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及特点

八大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及特点气辅注塑(GAIM) 成型原理: 气辅成型(GAIM)是指在塑胶充填到型腔适当的时候(90%~99%)注入高压惰性气体,气体推动融熔塑胶继续充填满型腔,用气体保压来代替塑胶保压过程的一种新兴的注塑成型技术。 特点: ?减少残余应力、降低翘曲问题; ?消除凹陷痕迹; ?降低锁模力; ?减少流道长度; ?节省材料; ?缩短生产周期时间; ?延长模具寿命; ?降低注塑机机械损耗; ?应用于厚度变化大之成品。 GAIM可用于生产管状和棒状制品、板状制品以及厚薄不均的复杂制品。 水辅注塑(WAIM) 成型原理: 水辅注塑(WAIM)是在GAIM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助注塑技术,其原理和过程与GAIM类似。WAIM用水代替GAIM的N2做为排空、穿透熔体和传递压力的介质。

特点: 与GAIM相比,WAIM具有不少优势 ?水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比N2大得多,故制品冷却时间短,可缩短成型周期; ?水比N2更便宜,且可循环使用; ?水具有不可压缩性,不容易出现手指效应,制品壁厚也较均匀; ?气体易渗入或溶入熔体而使制品内壁变粗糙,其至在内壁产生气泡,而水不易渗入或溶入熔体,故可制得内壁光滑的制品。 精密注塑 成型原理: 精密注塑是指能成型内在质量、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均要求很高的产品的一类注塑技术。其生产出来的塑胶制品的尺寸精度,可以达到0.01mm 以下,通常在0.01~0.001mm之间。 特点: ?制件的尺寸精度高,公差范围小,即有高精度的尺寸界限精密塑胶制件的尺寸偏差会在0.03mm以内,有的甚至小到微米级,检测工具依赖于投影仪。 ?制品重复精度高 主要表现在制件重量偏差小,重量偏差通常在0.7%以下。 ?模具的材料好,刚性足,型腔的尺寸精度、光洁度以及模板间的定位精度高 ?采用精密注射机设备 ?采用精密注射成型工艺 精确控制模具温度、成型周期、制件重量、成型生产工艺。

二次注塑成型技术与常识简介

二次注塑成型技术与常识简介 2007年12月07日星期五11:36 二次注塑不仅可使器械表面充满柔感,还可以增加产品功能性与附加值。 在过去10年中,二次注塑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消费品审美标准、设计思路和功能要求。医疗器械制造商也认识到该技术的潜在优势,不断扩大它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二次注塑技术以创造“柔感表 面”而闻名,但它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例如:人体工学设计、双色外观、品牌标识以及特性改进。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增加产品的功能(例如:减噪、减震、防水、防撞)和附加值。 二次注塑与共注塑、双注塑及夹层注塑一样,都属于多材料注塑技术。多材料注塑的基本思路是将2种或多种不同特性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产品价值。在本文中,第一种注入材料称为基材或者基底材料,第二种注入材料称为覆盖材料。 各种二次注塑技术 在二次注塑过程中,覆盖材料注入基材的上方、下方、四周或者内部,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部件。这个过程可通过多次注塑或嵌入注塑完成。通常使用的覆盖材料为弹性树脂。 多次注塑:如果覆盖材料的构造允许的话,多次注塑是一种很好的医疗器械加工方法。该技术需要配备有多个机筒的特殊注塑机,以便将不同的树脂注入一个注塑模具。机筒应并排或呈L型放置,由一个或多个注入点将树脂注入模具。使用同一个注入点时,称为共塑,生产的复合部件为被外层包覆的核心树脂材料。使用多个注入点时,称为二次注塑,一种材料在另一种材料上面成型,产生多层结构。 但是多次注塑并不适用于所有产品。二次注塑时,必须移动滑块或将模芯移至另一个模腔,还有一个方法是将模芯送入另一台注塑机。 嵌入注塑:要生产完全覆盖的注塑手柄这类产品,就需要使用嵌入注塑。为了达到完全覆盖,基材必须从原来的模腔中移出,放入另一个模芯和模腔,以便注入覆盖材料。在此过程中,另一个模具应该同时在同一台或另一台不同尺寸的注塑机(取决于注塑件大小)上运转。通常基材要比覆盖材料大得多,并且可能需要预热,使表面温度接近覆盖材料的熔点,从而获得最佳粘合强度。 模内组装 二次注塑有时被称为模内组装,因为两种材料最后完全组合在一起,而不仅仅是产生分层结构,不管是单独部件或是组件材料,都可采用此技术。无论应用为何,确保基材和覆盖材料达到所需的机械或化学粘合强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几种注塑成型技术要点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几种注塑成型技术、技术特点、应用 情况分析研究 系部: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机制 113 学生姓名 学号: 110114311 指导教师: 2013年 10 月 10 日 绪论 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成型设备也得以相应的发展,塑料成型加工的方法很多,其中注射成型是最重要的成型方法之一,注塑成型占塑料制品占总量的30%以上。注射成型是使热塑性或热固性模塑料先在加热机筒中均匀塑化。而后由柱塞或移动螺杆推挤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成型的一种方法。注塑成型具有一次能成型形状复杂,尺寸精度高和带有金属嵌件等特点。

第一章注塑成型技术介绍 1.1引言 注塑成型即成注射成型或者注射模塑,使热塑性塑料的一种重要成型方法。迄今为止除氟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采用此成型方法;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快、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自动化高,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与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从塑料产品的形状来看。除了管、棒、板等型材不能采用此方法生产外、其他都可以用此方法成型;它所生产的产品占目前塑料制品生产的20%~30%。 近年来无论在注塑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是在注塑工艺和成型设备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和进展。 注塑时,首先遇到的是注塑的可成型性,这是衡量塑料能否快速和容易地成型出合乎质量要求的品。并希望能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以最短注塑周期进行高效率生产。 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对其加工的工艺条件及设备的感性别很大,材料性和工艺条件将最终影响塑料制品的理机械性能,因此全面了解注塑周期内的工作程序,搞清可成型性和成型工艺条件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注塑加工有重要意义。 在对充模压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高聚物的非牛顿特性越强,则需要的压越低;结晶型比非结晶型高聚物制品有更大的收收缩,在相变中比容变化较大。 在对注塑过程中大分子取向的机理研究证明聚合物熔体受剪切变形时,大分子由无规卷曲状态解开,并向流动方向延伸和有规则的排列,如果熔体很快冷却到相变温度以下,则大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松和恢复到它原来的无规则卷曲的构象程度,这时的聚合物就要处于冻结取向状态,这种冻结取向使注塑制品在双折射热传导以及力学性质方面显示出各向导性。由于流变学和聚合物凝固过程的形变原因,制品取向可能在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的定义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名为电子数据交换。EDI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它是公司之间传输订单等作业的一种电子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它是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结构化的事物数据互换。ISO将EDI描述成“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EDI的特点 EDI单证是通过专用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的。由于EDI单证大多是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商业单证,通过有专门机构管理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点是目前Internet技术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EDI技术也在与包括Internet技术在内的其他先进技术不断融合,为用户提供更灵活、多样、简便的使用方式,使其自身拥有更广阔的电子商务服务领域。不论用户内部MIS系统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格式有何不同,在通过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之前,都采用一种叫做“翻译器”的软件将不同的数据格式翻译成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EDI格式。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在不同用户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自动交换数据成为可能。 EDI标准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一定标准的报文格式从一个应用程序到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电子化的交换,商业伙伴实施EDI,必须遵循一定的EDI报文标准。国际上6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EDI标准。1987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综合了经过10多年实践的美国ANSI X.12系列标准和欧洲流行的“贸易数据交换(TDI)”标准,制定了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EDIFACT)。 EDI标准的三要素 标准报文、数据元、数据段 EDI的操作过程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将数据和信息规范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换和处理的信息交换系统,在国际贸易中,EDI处理的数据和信息是订单、发票、报关单等商业文件,它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工作效率。EDI应用到国际贸易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通过EDI网络中心,把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工厂、公司、海关、运输公司、保险公司、银行联系起来,可以大大加速国际贸易的全过程。

(重点)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填充——保压——冷却——脱模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而且这4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 1、填充阶段 填充是整个注塑循环过程中的第一步,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实际中,成型时间或者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高速填充。如图1-2所示,高速填充时剪切率较高,塑料由于剪切变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滞加热影响也会使固化层厚度变薄。因此在流动控制阶段,填充行为往往取决于待填充的体积大小。即在流动控制阶段,由于高速填充,熔体的剪切变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却作用并不明显,于是速率的效用占了上风。λ 低速填充。如图1-3所示,热传导控制低速填充时,剪切率较低,局部粘度较高,流动阻力较大。由于热塑料补充速率较慢,流动较为缓慢,使热传导效应较为明显,热量迅速为冷模壁带走。加上较少量的粘滞加热现象,固化层厚度较厚,又进一步增加壁部较薄处的流动阻力。λ 由于喷泉流动的原因,在流动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链排向几乎平行流动波前。因此两股塑料熔胶在交汇时,接触面的高分子链互相平行;加上两股熔胶性质各异(在模腔中滞留时间不同,温度、压力也不同),造成熔胶交汇区域在微观上结构强度较差。在光线下将零件摆放适当的角度用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接合线产生,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熔接痕不仅影响塑件外观,同时由于微观结构的松散,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该部分的强度降低而发生断裂。 一般而言,在高温区产生熔接的熔接痕强度较佳,因为高温情形下,高分子链活动性较佳,可以互相穿透缠绕,此外高温度区域两股熔体的温度较为接近,熔体的热性质几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区域的强度;反之在低温区域,熔接强度较差。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的作用是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型,保压阶段要一直持续到浇口固化封口为止,此时保压阶段的模腔压力达到最高值。 在保压阶段,由于压力相当高,塑料呈现部分可压缩特性。在压力较高区域,塑料较为密实,密度较高;在压力较低区域,塑料较为疏松,密度较低,因此造成密度分布随位置及时间发生变化。保压过程中塑料流速极低,流动不再起主导作用;压力为影响保压过程的主要因素。保压过程中塑料已经充满模腔,此时逐渐固化的熔体作为传递压力的介质。模腔中的压力借助塑料传递至模壁表面,有撑开模具的趋势,因此需要适当的锁模力进行锁模。涨模力在正常情形下会微微将模具撑开,对于模具的排气具有帮助作用;但若涨模力过大,易造成成型品毛边、溢料,甚至撑开模具。因此在选择注塑机时,应选择具有足够大锁模力的注塑机,以防止涨模现象并能有效进行保压。 3.冷却阶段 在注塑成型模具中,冷却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成型塑料制品只有冷却固化到一定刚性,脱模后才能避免塑料制品因受到外力而产生变形。由于冷却时间占整个成型周期约70%~80%,因此设计良好的冷却系统可以大幅缩短成型时间,提高注塑生产率,降低成本。设计不当的冷却系统会使成型时间拉长,增加成本;冷却不均匀更会进一步造成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 根据实验,由熔体进入模具的热量大体分两部分散发,一部分有5%经辐射、对流传递到大气中,其余95%从熔体传导到模具。塑料制品在模具中由于冷却水管的作用,热量由模腔中的塑料通过热传导经模架传至冷却水管,再通过热对流被冷却液带走。少数未被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则继续在模具中传导,至接触外

发泡注塑成型技术

发泡塑料是以热塑性(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而且不起化学反应,无论加热和冷却重复进行多少次,均能保持这种性能;线型)或热固性(树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体型)树脂为基体,其内部具有无数微小气孔的塑料。发泡是塑料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塑料发泡得到的泡沫塑料含有气固两项:气体和固体。气体以泡孔的形式存在于泡沫体中,泡孔与泡孔互相隔绝的称为闭孔,连通的称为开孔,从而有闭孔泡沫塑料和开孔泡沫塑料之分。泡沫结构的开孔或闭孔是由原材料性能及其加工工艺所决定的。塑料发泡的技术渊源久远。最早是20年代初期的泡沫胶木,用类似制造泡沫橡胶的方法制取;30年代出现硬质聚氨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40年代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酚醛泡沫;50年代则有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和软质聚氨酯泡沫。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塑料,包括热塑性和热固性的都可以发泡为泡沫塑料。工业上的制备方法有:挤出发泡、注塑发泡、模塑发泡、压延发泡、粉末发泡和喷涂发泡等等。 发泡成型原理塑料的发泡方法根据所用发泡剂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发泡法和化学发泡法两大类。 ◆发泡剂可简单粗分为物理发泡剂与化学发泡剂两类。对物理发泡剂的要求是:无毒、无臭、无腐蚀作用、不燃烧、热稳定性好、气态下不发生化学反应、气态时在塑料熔体中的扩散速度低于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常用的物理发泡剂有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氟利昂等;化学发泡剂是一种受热能释放出气体诸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的物质,对化学发泡剂的要求是:其分解释放出的气体应为无毒、无腐蚀性、不燃烧、对制品的成型及物理、化学性能无影响,释放气体的速度应能控制,发泡剂在塑料中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无机发泡剂如碳酸氢钠和碳酸铵,有机发泡剂如偶氮甲酰胺和偶氮二异丁腈。 1、物理发泡法就是利用物理的方法来使塑料发泡,一般有三种方法:(1)先将惰性气体在压力下溶于塑料熔体或糊状物中,再经过减压释放出气体,从而在塑料中形成气孔而发泡;(2)通过对溶入聚合物熔体中的低沸点液体进行蒸发使之汽化而发泡;(3)在塑料中添加空心球而形成发泡体而发泡等。物理发泡法所用的物理发泡剂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成本低,又能阻燃、无污染,因此应用价值较高;而且物理发泡剂发泡后无残余物,对发泡塑料性能的影响不大。但是它需要专用的注塑机以及辅助设备,技术难度很大。 微孔发泡成型微孔发泡成型属于物理发泡法。常规泡沫塑料的泡孔直径一般大于 50mm,泡孔的密度(单位体积内泡孔的数量)小于106个/cm3。这些大尺寸的泡孔受力时常常成为初始裂纹的发源地,降低了材料的机械性能。为了满足工业上要求降低某些塑料产品的成本而不降低其机械性能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 的学者J.E.Martini J.Colton以及N.P.Suh等以CO2、N2等惰性气体作为发泡剂研制出泡孔直径为微米级的泡沫塑料,并将泡孔直径为1mm~10mm,泡孔密度为109~1012个/cm3的泡沫塑料定义为微孔塑料(Microcelluar Plastics)。注射成型是微孔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方法之一。塑料原料加入注塑机的料筒后,在螺杆剪切力及加热圈外加热作用下塑化,发泡剂直接注入注射螺杆熔融段末与熔体均匀混合,然后高压高速注入模腔。在模腔内突然降压,使熔体中大量的过饱和气体离析出来,发泡、膨胀、成型、定型形成微孔塑料制品。另外,也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形成泡核,与改变压力法相比,比较容易控制,但对于气体溶解度对温度不敏感的塑料不适用。开发微孔塑料注塑技术难度比较大,因为和常规泡沫塑料相比,泡孔的尺寸要小得多,要想得到良好的微孔塑料制品,必须要保证对进入机筒熔体中的超临界流体精确计量,要求塑料熔体必须充分混合、均化、分散,形成均相混合体,保证熔体中的成核点必须多于109个/cm3、及时控制成核气泡的膨胀等等。这对设备本身及注塑工艺参数的要求都非常之高。采用该技术的特点是:● 制品重量约减少50%;● 注射压力

气辅注塑成型技术介绍

气辅注塑成型技术介绍 一、前言 气辅注塑工艺是国外八十年代研究成功,九十年代才得到实际应用的一项实用型注塑新工艺,其原理是利用高压隋性气体注射到熔融的塑料中形成真空截面并推动熔料前进,实现注射、保压、冷却等过程。由于气体具有高效的压力传递性,可使气道内部各处的压力保持一致,因而可消除内部应力,防止制品变形,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模腔内的压力,因此在成型过程中不需要很高的锁模力,除此之外,气辅注塑还具有减轻制品重量、消除缩痕、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制品设计自由度等优点。近年来,在家电、汽车、家具等行业,气辅注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看好。科龙集团于98年引进一套气辅设备用于生产电冰箱、空调器的注塑件。 現應用比較廣泛的是英國Cinpres的气体輔助系統, 現在已經和香港气体輔助注塑有限公司(GIL)合并, 現公司名稱為CGI. 目前有TCL, 東江, 格力(珠海), 新加坡富裕,神龍汽車(武漢)應用此技術. 二、气辅设备 气辅设备包括气辅控制单元和氮气发生装置。它是独立于注塑机外的另一套系统,其与注塑机的唯一接口是注射信号连接线。注塑机将一个注射信号注射开始或螺杆位置传递给气辅控制单元之后,便开始一个注气过程,等下一个注射过程开始时给出另一个注射信号,开始另一个循环,如此反复进行。 气辅注塑所使用的气体必须是隋性气体(通常为氮气),气体最高压力为35MPa,特殊者可达70MPa,氮气纯度≥98%。 气辅控制单元是控制注气时间和注气压力的装置,它具有多组气路设计,可同时控制多台注塑机的气辅生产,气辅控制单元设有气体回收功能,尽可能降低气体耗用量。 今后气辅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将气辅控制单元内置于注塑机内,作为注塑机的一项新功能。三、气辅工艺控制 1.注气参数 气辅控制单元是控制各阶段气体压力大小的装置,气辅参数只有两个值:注气时间(秒)和注气压力(MPa)。 2.气辅注塑过程是在模具内注入塑胶熔体的同时注入高压气体,熔体与气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两相作用,因此工艺参数控制显得相当重要,下面就讨论一下各参数的控制方法:a.注射量 气辅注塑是采用所谓的“短射”方法(short size),即先在模腔内注入一定量的料(通常为满射时的70-95%),然后再注入气体,实现全充满过程。熔胶注射量与模具气道大小及模腔结构关系最大。气道截面越大,气体越易穿透,掏空率越高,适宜于采用较大的“短射率”。这时如果使用过多料量,则很容易发生熔料堆积,料多的地方会出现缩痕。如果料太少,则会导致吹穿。 如果气道与流料方向完全一致,那么最有利于气体的穿透,气道的掏空率最大。因此在模具设计时尽可能将气道与流料方向保持一致。 b.注射速度及保压 在保证制品表现不出现缺陷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较高的注射速度,使熔料尽快充填模腔,这时熔料温度仍保持较高,有利于气体的穿透及充模。气体在推动熔料充满模腔后仍保持一定的压力,相当于传统注塑中的保压阶段,因此一般讲气辅注塑工艺可省却用注塑机来保压的过程。但有些制品由于结构原因仍需使用一定的注塑保压来保证产品表现的质量。但不可

各种复合注塑成型技术特点及优势

各种复合注塑成型技术特点及优势 多组份注塑成型:传统技术 多组份注塑生产为塑胶加工提供了新的可能,即在单次成型中组合不同材料或颜色。生产可以在一个工序中完成,而无需其他装配或机器外后处理加工步骤。多组份注塑成型是全自动过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特别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早在1961年,ARBURG公司就成功运用了此项技术。 最终成型零件可具备多种功能和特性。使用这一过程,可以生产出具有高度耐压性、耐热性或耐化学性的着色零件。利用ARBURG ALLROUNDER可制造的零件从工艺上讲有软硬材料组合,三明治和复合式元件,利用交替注塑工艺还可以制造表面具有可重复性色彩的零件。 多组份注塑成型概念涵盖多个独立过程。这些过程的共同点是用两个或更多注塑装置将相应数目的不同材料同时注入模具,通过一系列步骤生产出最终产品。最终零件无需后续处理即可直接使用。 根据浇口数,可分为两组: - 运用单浇口的系统,包括三明治式和交替注塑工艺。 - 多浇口的系统,可根据抽芯和转送过程进行初步划分。转送过程包括由机械手系统在两台标准机器之间转移,在特定多组份机器中通过机械手系统和模具的旋转进行转移。模具旋转包括通过旋转装置对可移动半模的旋转,对模具内件的旋转及绕垂直轴的旋转(GRAMTM过程)。 应用优势 多组份注塑成型的优势 在多组份注塑成型中,成型零件的各组份之间是完全分离的。所有组份都是表面可见的,体现出零件的外观和功能。比如,键盘按钮、带标志的开关或具有柔软区域以增加舒适性的把手。除了可以在一个过程中生产多种颜色或材料的注塑成型零件,无需其他装配或后续处理这一优势之外,成型技术的不断改进还可以带来持续增长的效益。注塑零件对外部影响(如机械效应、热效应或化学效应)具有耐受力,它通过适当的材料组合和高粘合强度来实现。双组份结合表面的粘合度可通过化学粘合或机械链接来实现。如果使用化学相容材料,还能通过熔化或焊接过程实现永久分子结合。机械链接的类型从在表面上可被固定的玻璃纤维到零件上的实体连接元素(如孔和侧凹),不一而足。 在加工技术方面,ARBURG ALLROUNDER模组化设计可实现相对广泛的制造工艺。包括含TPE或LSR的软硬组合零件、三明治式或复合式零件、或者用交替注塑工艺制造的表面色彩可重复的零件。 双组份注塑成型 全自动双组份注塑成型的模具有两站式,成型零件预注后经过另一个注塑阶段完成零件的生产。预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