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梵高教案

梵高教案

梵高教案
梵高教案

【课题】后印象派大师

——文森特·梵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感受梵高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初步了解西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梵高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开阔眼界,提高欣赏和尖山艺术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梵高对绘画的热情和执着,激发学生们的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以及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业类型】:艺术欣赏课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让学生先看梵高的作品

老师提问:让学生猜猜,有位画家受印象派的影响,生前也只卖出去一张画,他最出名的画就是《向日葵》。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回答)

展开

一、印象派、后印象派

1、简单的了解印象派的由来及它的艺术特色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由来:关于“印象派”一词的来历还要从画家莫奈说起,1874年,莫奈的《日出。印象》。

艺术特色:重外光重视觉重瞬间重气氛。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表草率的画法。

2、简单了解后印象派的由来和艺术特色

由来:对印象派的不满而产生的。

艺术特色:“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客观主观

二、梵高的创作背景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艺术特色:梵高的画作,综合了学院派(米勒等)印象派(莫奈等)日本浮世绘(版画)等的精髓,并开创出独具特色的风格,对以后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采用点彩画法,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代表作品:自画像系列、星空、向日葵系列、吃土豆的人等

背景: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29岁才开始自学绘画,早期临摹米勒(现实主义)的画,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吸收了印象派的的技法,走上了一条自己的路,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后来到巴黎。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三四年中完成的。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他最后不堪重负, 于1890年7月27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梵高而生的……

三、作品欣赏

播放多媒体课件,对梵高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

<1>、早期作品:(荷兰 1881.4 - 1883.12 纽南 1883.12 - 1885.11)

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可以说,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

欣赏:《吃土豆的人》(受米勒风格影响)

讲解:这是一幅描绘与文明人不同生活方式的名画。画面中,种土豆的农夫们,在晦暗的灯光下,把粗拉拉的大手伸向暗影里盘子中的土豆。梵高没有让他们去吃土豆,而只是让他们有那个去吃土豆的明显意图。画家抓住了农夫们眼睛里表现出的不同饥饿感,通过用手去拿想吃的东西(土豆)的动作,来完成吃土豆人的心理愿望。这是梵氏的绘画语言:用眼睛的神态与手的姿态的内部传感,实现吃土豆的人的吃土豆。这个吃,是由眼里的想吃,到用手去拿来完成意图上的递进的。这种吃是比真的放在嘴里吃还要生动的吃。因为这个吃是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的吃,这个空间是没有在吃而是准备马上去吃的吃。这是这幅画里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来自吃土豆人的活着的意识流动,这种意识流动是通过吃土豆人的眼神与手的动作来表达的。

《吃马铃薯的人》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

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他在这个时期的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2>、探索时期:(安特卫普1885.11 - 1886.2巴黎 Paris 1886.3 - 1888.2)

安特卫普:梵高接触了日本的浮世绘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梵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提奥(当时在巴黎,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

欣赏:《自画像》

讲解:梵高的自画像具有实验性。和伦勃朗后期做自画像的原因相似,梵高短短几年里如此之多的自画像中,不少是练笔之作,因为生活贫困潦倒,几乎要靠弟弟提奥的支持才能过活,他没有钱去聘请模特儿,只好画自己的肖像作为练习。有资料说,梵高是其实是很喜欢人物肖像画的,因而当他初学绘画时学会画石膏之后,就把石膏砸了,说自己会画出事物的灵魂,画活生生的人物。

在巴黎的两年里,梵高尝试了不少绘画风格和技巧,有些自画像是模拟伦勃朗的明暗处理和笔法,有些采用的点画法的尝试、有些借用了日本版画的风格等,同时也在练习中体验着印象派的绘画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这个时期梵高将自己画的有些纨绔,像文人和绅士的样子,这画作主要出现在他刚到巴黎不久。对于第一类穿着随意的自画像,可以看出梵高洒脱和随意的性格,到后期经历过大量的挫折,但渐渐接受了自己身为社会底层的身份。而之前那些绅士气和文人气的画作,则表现出梵高在初到巴黎时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和渴望。

在谈到肖像画时,他说“它的基础多半要靠笔触的直接塑造,从而使肖像有空间感,使肖像的周围有空气流动的感觉、有光落在肖像上边。可见,笔触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梵高受到过印象派画家、点彩派画家修拉及曾共同作画的高更的影响。他喜欢用纯色的点、线作画,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并置、短促笔触的有序密集排列,达到了既粗犷放任又富于动感的效果。尽管受到印象主义画家的影响,但他用自己崭新的手法更抽象地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3>、顶峰时期:(阿尔 1888.2 - 1889.5圣雷米1889.5 - 1890.5奥维尔1890.5 - 1890.7)

阿尔: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阳光、麦田使他“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梵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后来高更前来同住。不幸的是,梵高梅毒进入三期,引发精神时常,他与高更日夜争吵,后发生著名的“割耳事件”。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梵高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

啡馆 - 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圣雷米: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令人惊叹的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树》等。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梵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

奥威尔:梵高来到巴黎与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见面。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但就在7月27日下午,他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当时他只有37岁。关于梵高自杀的原因始终存在争论。个人认为,梵高的自杀并不只是由于精神问题,《麦田上的乌鸦》等作品绝对是画家极其清醒的状态下画的,但这些画暗示了梵高的死亡却是很明显的。梵高在成名前夕突然自杀,也许终是一个谜。

欣赏:《向日葵》重点分析

老师提问:向日葵于梵高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学生回答)

讲解:黄色——向日葵——太阳——温暖——爱,这是梵高赋予向日葵金向日葵的精神主题,深刻的表达了梵高的精神理想。黄色的花瓣, 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加上本人和弟弟提奥两人,一共14人。

向日葵不单单是植物而更多包含的是原始冲动的热情生命体。向日葵背景是用如同奶油般的黄色,表现单色平面,应该这就是日本版画对梵高的影响。而色调统一的同时纵横交错移动,

致的用绿色涂满,画面是涂了两色背景后才补充画的蓝色横痕。这种手法显示受到在深色轮廓线包围的地方涂上亮色的日本浮世绘以及高更的影响。加上细细的蓝线使得花瓶更加突出于背景。其中用蓝色和绿色细腻的勾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形成了浓重的色点和醒目的效果。这些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另外从作品中我们感觉到梵高在激情难以控制的情绪状态下创作的。梵高在花瓶部分也很有特点。花瓶的两个颜色刚好和背景的两色相反,相对蓝线以下的部分看上去很平坦,上半部分却非常立体,而且用厚涂的手法强调厚厚的白色。他的精神意念和画面色调的统一象征太阳的金黄色和向日葵相交融。正如人们所说梵高是一位“扑向太阳的画家”。

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彻底变了形,以适应画家随心所欲表现自我的需要。凡·高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风格,使他把不同类型的人物、花卉和静物,都拿来当作了“习作”的对象,并一丝不苟地把它们直接写生出来的,从这个层面看他是在描写印象,但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极远。变形的物体和鲜艳的色彩正是野兽派画家们所推崇的。

对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的影响

(1)野兽派: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

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涂,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

(2)表现主义: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强调感情的宣泄,而对现实不一定作出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为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在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是他们使用颜色的目的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这些颜色来表现感情。颜色的作用在于其表达能力,而不在于使用它来表达一个物件或者作品。表现主义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

四、课程总结

老师提问:请同学回答梵高绘画的特点

(生答)

纵观梵高的这一生,事业追求上的一度失败,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和感情上的屡屡受挫使得他极度抑郁,他的世界充满阴霾,于是他把所有的内心渴望都变现在作品上,所以他疯狂。文森特·梵高作为后期印象派的杰出代表,他善于运用鲜明的色块和跃动的色调来表达他情绪的激动和内心狂热。从而使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性格艺术感染力。

凡高作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将色彩的表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对色彩的单纯感与表现力的追求,其艺术视象获得了一种粗犷的情感宣泄的特性。梵高特别强调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情感和精神,他对色彩的颜色和色调有内在的感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里只是表达主观情绪的象征、载体。伴随着流畅的色彩搭配他的色彩充满了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和富有生气的活力。他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用色彩展示了艺术家内心仿佛永远沸腾的活力和热情。那一团团如太阳耀眼的《向日葵》,星云流水般的《星空》,别具一格的《自画像》等画作都将内心世界变现的淋漓尽致,而且更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和顽强坚定的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色块不仅融入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会和激动。他的画不单是自然的写照而更多的是他生命和内在精神的流露。梵高虽然只活了短暂的37年,但他和他的艺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状态,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他对艺术的态度。

五、作业

播放视频文件,《麦田里的乌鸦》,同学回去查找资料,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

后印象派大师

——文森特·梵高

一、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二、梵高的创作背景

三、梵高的作品赏析1《吃土豆的人》

2《自画像》

3《向日葵》

大| 师梵

姓名:周文婷

班级:1005班

学号:2010107010516

梵高教学设计

《梵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 难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范 板书设计: 梵高 1.自画像 4. 阿尔附近的吊桥 2.吃马铃薯的人 5. 向日葵 3.星月夜 梵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梵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对艺术的执着相互映衬,使梵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如今,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梵高,他的《向日葵》复制品已经成为经典的装饰画,被悬挂到世界各地。你们也许会对这位画家有点滴的了解,二我们正要通过本课是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正所谓从过去欣赏的表皮层面,逐渐深入到欣赏艺术的诠释层,乃至创作层。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笔触和色彩带给我们的快乐。(教师准备水粉纸,水粉颜料,笔) 2.按要求涂色:单色平涂第一颗星,以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第二颗星。 3.谈谈有什么不同感受 4.有一位画家就善于运用粗狂有力、旋转变化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画家“梵高” 意图:利用动手尝试,使学生初步感受用笔用色的不同,引发学生对笔触和色彩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谈感受,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铺垫,并引入课题。 感知领悟 1.播放视频,了解梵高生平事迹 2.欣赏课件梵高作品代表作 梵高绘画中笔触的特点:梵高曾经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梵高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乐中。 学生讨论 第一组图片自画像

印象派作品赏析

印象派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 hpu chang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授课老师:

在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梵高。梵高的画是印象派写实主义的反动。印象派客观地看这个世界,而梵高则不在乎正确地描写。不过他的涂色法多少是由印象派演变来的,他喜欢印象派画家所表现的色光效果。他使用厚涂大笔触.让颜色看来如要爆炸似的,或如漩涡般打转。 梵谷的作品是激烈的个性反映,不安而神经质,对于表现主义和野兽派都有影响。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内心感受。他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自画像《割了耳朵的凡高》、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空》,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凡高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是他画的《向日葵》。 塞尚曾提出过一个观点:“艺术不是真实的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的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那么赏析这幅画之前,我还是查了下梵高的生平经历。在梵高一生中,悲惨、痛苦、混乱和贫困与他如影随形。他从27岁学习绘画,很长时间并没有获得成功,没有人买他的画,甚至没有人欣赏和赞扬他的

画。梵高的艺术道路短暂而辉煌,他27岁学习绘画,37岁去世。在短短的10年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世界性的画家。然而,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却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 转折点发生在梵高去世的前一年,即1888年,在这一年的2月,梵高到了法国南方的阿尔,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梵高一生最重要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阿尔炙烈的阳光下完成的,《向日葵》就是这期间的作品。 向日葵就像太阳,那浓烈的黄色调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但同时也似乎寓意着一种苦难,一种深重的苦难。 难怪他可以用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像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 那是有些神经质和悲情色彩的梵高对生命的狂

(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幼儿园大班: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_1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Van Gogh's "Sunflower"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 美术欣赏《向日葵》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中的内容,并试者感知《星月夜》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 2、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学会色彩的初步运用。 3、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 2、凡高的作品 3、水粉颜料、油画棒、纸、笔等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 1、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凡高的《星月夜》——这节课《向日葵》 (2)出示图片,问:看后有什么感觉? 2、仔细欣赏 (1)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3)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什么颜色? (4)向日葵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画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啊? (6)教师小节 4、评价 (1)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2)你喜欢这幅画吗? (3)你觉得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5、听音乐细细欣赏 6、出示《星月夜》和《向日葵》,让幼儿进行比较 (1)同样是凡高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线条、色彩)(2)你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7、引导幼儿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8、作品展示及评议 资料背景: 凡高在阿尔时期的系列作品《向》,是他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实际上他在移居阿尔之前,就在一二周的时间内在巴黎完成了4幅《向》。迷恋鲜艳色彩的凡高,从这时期起就开始意识到夏季之花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在巴黎画的4幅都不是插在花瓶中的,与阿尔时期的完全不同。从其笔法上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这时所交往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枯落的花

对梵高作品的鉴赏

对梵高的作品赏析 周昇1240109135 我是一个热爱美术的人,但是我从没有深入的理解过印象派的作品, 自从上了美术鉴赏这门课之后。我开始关注美术作品和印象派作品,尤其是梵高的作品我尤为的钟爱,我从他的作品看到生活的美。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七月29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拾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台湾译名梵谷。 《拾土豆者》在现存的梵高的油画中,这幅是最早期(埃顿时期)的作品。在这以前,虽然也画过数幅习作,但都没有保存下来,因此这就成为他的作品目录中登记的第一张。1881年秋,他从使用调色板的方法开始学习水彩画的画法,时常从埃顿前往海牙,求教于当时的名画家莫夫。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一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觉。

《塞纳河滨》 在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文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从小就活在妈妈对死去的哥哥的怀念中,或许这就注定了他的性格比别人抑郁和多愁。 文森特·威廉·梵高的一生的艺术之路 早期作品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就在这个时期他的第一幅在他的生命中的著名作品诞生了,《吃土豆的人》。 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啡管- 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新人美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

新人美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美术 全册教案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介绍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以材料的不同区分种类的,在学生能辨识画种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带来更多新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讲授、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心目中树立“大美术”的观念,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美的基本素养,善于发现美,并热爱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美术各门类的代表作品并了解其艺术特点。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并了解各门类的艺术特点。 课前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设备、国画和版画作品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1)视频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沙画》的视频,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不停变化的画面,请同学们分辨一下,艺术家正在用什么材料作画呢? (2)学生回答:沙子,教师进行总结,揭示新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2、欣赏绘画艺术。 (1)课件展示几幅绘画作品,让学生们进行欣赏。 (2)教学进行提问:可以将绘画分为几类? (3)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主要画种。

3、欣赏雕塑艺术。 (1)展示雕塑图片,并提出问题:生活中你们一般在哪些地方见过雕塑呢? (2)了解雕塑所用的材料和特点。 4、欣赏建筑艺术。 (1)展示同学们的非常熟悉的举世闻名的建筑艺术,并了解他们类型。 (2)向学生们讲解建筑所用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了解建筑的特点。 5、欣赏工艺美术。 (1)向学生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2)了解工艺美术的特点,如:创意、设计;功能:实用、美观。 6、总结拓展。 (1)课后收集资料,欣赏一些民间美术,如贴对联和窗花等。 (2)学习建议: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生活中能做个爱美、发现美并创造美的大师。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教案 教材分析: 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生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表演,认识什么是手绘线条图像,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用途和特性,初步尝试利用手绘线条进行交流,传达信息。 2、情感与价值目标: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敢于表达,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学习本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用美术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难点: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 课前准备: 课件,范作,常见产品安装说明图,茶杯等实物。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 Van Gogh's "sunflower" art appreciation lesso n plan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中的内容,并试者感知《星月夜》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 2、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学会色彩的初步运用。 3、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 2、凡高的作品 3、水粉颜料、油画棒、纸、笔等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 1、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凡高的《星月夜》——这节课《向日葵》 (2)出示图片,问:看后有什么感觉? 2、仔细欣赏 (1)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3)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什么颜色? (4)向日葵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画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啊? (6)教师小节 4、评价 (1)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2)你喜欢这幅画吗? (3)你觉得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5、听音乐细细欣赏 6、出示《星月夜》和《向日葵》,让幼儿进行比较 (1)同样是凡高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线条、色彩)(2)你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7、引导幼儿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8、作品展示及评议 资料背景: 凡高在阿尔时期的系列作品《向》,是他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实际上他在移居阿尔之前,就在一二周的时间内在巴黎完成了4幅《向》。迷恋鲜艳色彩的凡高,从这时期起就开始意识到夏季之花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在巴黎画的4幅都不是插在花瓶中的,与阿尔时期的完全不同。从其笔法上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这时所交往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枯落的花瓣、干瘪的枝叶、切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画家凡高》优质教案

17、画家凡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 难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范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问你们还记得这幅画的名字吗?那他的作者是谁还记得吗?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凡?高及他的作品。 三、讲授新课。 1、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凡高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像》、《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欣赏凡?高的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 3、学生谈感受 通过听凡高的故事,欣赏凡高的作品,现在就请你来谈一谈你对位杰出的画家及他的作

梵高美术鉴赏论文

梵高——一个纯粹的自我 班级:金融1404 姓名:蒋雯学号:2120141051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美术课上总会有一个画家的名字频频出现,他就是梵高。一开始看他的画作,我感受到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癫狂,色彩明艳,表情夸张,尤其是那金灿灿的向日葵,似乎就像一个个闪耀的小太阳,硬是要把光亮深深刺进你的胸膛。但慢慢的我发现即便看过许多名家作品,梵高依然是心头最爱。不,应该是:越是对比,越是觉得梵高可贵,越是爱。 不可否认的,梵高是一个天才,是一个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他的画将情感和美感融入,偏偏特别动情,偏偏特别美。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要结合艺术家创作时的背景和心境。一个艺术家的成就,要看他对后人的启发。 梵高在1880年决定开始正式画画,那时候他27岁,他搬去乡下跟他的父母住。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的单身狗,被爸妈嫌弃是必然的。那时候的梵高,虽然在画画,但是日子过的很压抑,这可以从当时给弟弟提奥的信里看出,他自嘲自己过的连条狗都不如。当时的作品普遍比较灰暗,颜色比较单一。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画出了《吃土豆的人》。准确地说,这幅画是1885年画的,但在那之前,画家已经开始构思练习了。吃土豆的人为什么是名作?蒋勋说,梵高当年画矿工画农民,是一种救赎,他想救赎自己,而他拿起画笔的时候是在画他无法救赎的人。而我最感动的是,梵高在自己被人嫌弃无法救赎的时候,居然还有怜悯之心去同情他人。吃土豆的人里,柔和的灯光,昏暗的房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梵高在1886年去巴黎,可以说,这家伙终于踏上了艺术这条不归路。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莫奈,马奈,毕沙罗,罗丹等等艺术家在巴黎正以“先锋艺术”的形象大展头脚。梵高就像一个小粉丝一样,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住进巴黎

新湘美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美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美术 全册教案 《画画你我他》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们了解绘画人物的过程和重要点。 教学重点:面部特征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五官比例以及性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同学们,很多艺术家都给自己画过像,用自己的画笔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出示《自画像》图片: (1)凡高 (2)伦勃朗 (3)徐悲鸿 (4)鲁本斯 那么,大家来讨论一下老师刚刚所展示的《自画像》,它们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五官和神态;五官动态的细微变化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2、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从上面的图片了解到许多艺术大师用自己的画笔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我们是否也可以用画自画像的方式,带给同学们一份惊喜,一个会心的微笑呢? 出示课题《画画你我他》。 二、自主赏析 欣赏、分析作品: 戴逸如的《自画像·牛博士专利(局部)》 潘丁丁的《自画像(局部)》 1、说说“他们”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幽默、夸张、形象、风趣、生动、令人

难忘……) 2、小组讨论: (一)、仔细观察,“他们”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从脸型、五官、发式等角度来分析,我们观察脸型常用的有形态观察法、字形分类法、亚洲人分类法)。 形态观察法: (1)椭圆形;(2)卵圆形;(3)倒卵圆形;(4)圆形;(5)方形;(6)长方形;(7)菱形;(8)梯形;(9)倒梯形;(10)五角形脸型。 字形分类法: 田、国、由、用、目、甲、风、申字形脸型。 亚洲人脸型分类: (1)三角形;(2)卵圆形;(3)圆形;(4)方形;(5)长圆形;(6)杏仁形;(7)菱形;(8)长方形。 (二)、你能不能联想到更多生动形象的形状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呢?(生自由发挥,师总结) 3、说说“我”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分析人物头部,现在我们知道人物头部是反应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很多画家通过对人物头部的刻画传达人物的特征。 三、欣赏评述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面像和性格特点,那么,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能将自己最具特色的个性完全的展现出来呢? 我们来看看艺术大师是怎么样做的呢? 出示不同表现手法的《自画像》: 1、课本中的名家作品(卡通、国画) 2、毕加索蒙克马蒂斯 塞尚《戴帽的自画像》 高更《带光环的自画像》(油画) 3、达芬奇(素描) …… 找一找: 选择一幅艺术家自画像说一说画家运用了什么手法?强调了自己的哪些特征? 师小结: 四、大胆尝试 练一练: 以《自画像》为题,运用合适的材料,画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爱好,向同学介绍自己,

四年级下册美术-17《画家凡高》【教案】

17《画家凡?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与作品风格。了解如何对一名画家及其作品进行专题性研究。学习从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评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描述、分析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述、对比观察、小组合作基础上的自主探究学习方法,进行专题欣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画家凡?高对艺术的热情、执着、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画家凡?高的生平,认识画家的绘画风格,用语言或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 2.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作、油画棒、彩砂纸,课前搜集关于凡?高的信息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凡?高 1.导入新课 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凡?高作品欣赏) 师:刚才的视频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幅?(生答)大家都被这些色彩亮丽的作品吸引了,这些作品都是出自于一位画家之手。他被誉为画坛的传奇。 师生分享信息: 他就是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凡?高。

2.了解凡?高生平 凡?高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大家打开课本40页,默读教材中的《凡?高的一生》。 师:通过阅读,你对凡?高有了哪些了解? 师总结:凡?高的一生是坎坷的、悲惨的。 二、深入了解 1.早期绘画(学习任务:出示并赏析凡?高一生中的第一幅代表作——人物画《吃马铃薯的人》) 师:凡?高早期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常常画什么题材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41页中关于这件作品的资料,并汇报得到的信息。 师:虽然凡?高很贫穷,但他经常帮助路德一家,并且画下了他生平第一件重要的代表作《吃马铃薯的人》。 欣赏人物画《吃马铃薯的人》。 师: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人物的神态如何?色调如何?(学生回答) 生:一家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吃晚餐;人物神态忧郁;色调暗淡。 师:凡?高就是这样一个既勤奋又富有爱心的人,但他的画不被承认,更没人去买他的画,这使他非常苦闷,于是凡?高来到了法国巴黎。 2.巴黎时期(学习任务:了解凡?高绘画风格的转变) 凡?高在巴黎第一次看到了印象派的绘画,并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凡?高向印象派学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们称之为后期印象派。 3.阿尔时期(学习任务:欣赏并评述静物画《向日葵》) 师:凡?高前往法国南部小镇阿尔,他的创作进入了巅峰时期。

大学选修课美术鉴赏文关于梵高

美术鉴赏论文 学院 年纪 姓名 如果要插入图片,请自己对号插入图片(网上找图片)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提起梵高的经典作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它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画面上那种仿佛是从作者内心里流淌出来的金黄色肆意渲染,单纯的陶罐花瓶,粗糙的台布,层层叠叠的阳光交织成的背景,在台布上泛动着光晕;充满朝气的9朵向日葵正值盛开时节,花盘未尽显露出来,甚至带着娇嫩的绿色,而另外几朵向日葵则是苍老的、成熟甚至是行将颓败的,花瓣残缺不齐,枝桠僵硬并扭曲倾斜。这似乎暗示

(初中美术教案)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了解圆雕造型的基本特点,运用雕塑语言欣赏、评述圆雕作品,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技的素养。 2、技能目标: 运用雕塑语言概括地表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能通过阅读分析、资料处理和评述,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要领。 3、审美目标: 通过欣赏、评述古今中外圆雕艺术作品,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培 养学生正确、健康、向上的审美观。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圆雕的艺术特征,感受圆雕艺术的美。学会探究性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运用雕塑语言去欣赏、评述圆雕作品。 解决难点的措施: 1、通过大量的古今中外圆雕作品的欣赏,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2、教师及时的启迪和补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述方法。

兴趣点: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的天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优秀的雕塑作品(比如在生活社区、校园、公园和一些城市广场)。驻足观赏之余,他们对雕塑作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这正是学习本课内容的前提。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问议 1、导入(4分钟) 我们深圳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很多地方都设置、装点了精美的城市雕塑。那么大家想一想,你在深圳的哪些地方见到过雕塑?”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一组深圳的城市雕塑,教师提醒大家:刚才看到的雕塑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些雕塑,并互相讨论、商量,再说说它们的区别?” (1)莲花山上的邓小平雕像、__ (省、市、区、县)政府门前的《艰苦岁月》、《拓荒牛》(完全是立体的,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赏。)(2)老东门墙面上《老东门墟市图》(浮雕起伏比较平缓,扁扁的,只能从正面观赏的。) 引出两种形式的雕塑 2、新授(3 6分钟)

《画家梵高 》教案

《画家梵高》教案 教材分析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课标中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这位天才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凡?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应会: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的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自己,成为一个

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资料、范图,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准备 设计《画家梵高》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学生收集凡.高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三、引入 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色彩和笔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教师准备深色画纸、共用的水粉、水彩等。) 2.按要求涂色: (1)单色平涂第一颗星。 (2)以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第二颗星。 3.学生边尝试,边感受。 4.谈谈有什么不同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平涂整齐,呆板;旋转笔触,鲜艳,色彩有动感,活跃,醒目……

美术鉴赏论文关于梵高

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提起梵高的经典作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它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画面上那种仿佛是从作者内心里流淌出来的金黄色肆意渲染,单纯的陶罐花瓶,粗糙的台布,层层叠叠的阳光交织成的背景,在台布上泛动着光晕;充满朝气的9朵向日葵正值盛开时节,花盘未尽显露出来,甚至带着娇嫩的绿色,而另外几朵向日葵则是苍老

人教版初一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全课时共47页)

人教版初一美术下册 全册课件合集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美术》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班级:初一X班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欣赏大师—梵高 教案

《梵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梵高的生平及相关作品的故事背景,感受画家通过画面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2、欣赏《星空》并解读他的作品创作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梵高的作品风格和创作手法 【课前准备】 PPT、视频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放视频 师:大家听过这首歌吗? 师:这个音乐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歌星唐·麦克林(DonMclean)在欣赏了梵高的《星空夜》以及了解了梵高的生平故事后深受感动,于是创作了《Vincent》这首历经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纪念梵高,歌词还是以星空标题开头的。为了纪念梵高逝世127周年,2017年上映了《至爱梵高》的电影,就是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如果大家有空可以在家看看。 师:梵高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有谁能说出他的代表作品?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后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位“神经质”的艺术大师 二、深入认识 ?介绍艺术大师: 梵高的全名是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南部,他的父亲是个传教士。母亲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梵高和小朋友们不一样,他没有从小就表现出对画画特别的热爱,但是他的几个叔叔、伯伯是做艺术品销售生意的,他还有个表哥做画家,再加上妈妈经常会辅导小梵高画画,所以梵高对艺术也算是耳濡目染。

?他的一生 16岁左右被叔叔带到位于海牙的一所画廊从事卖画工作。梵高在海牙的画廊一做就是四年,四年间同事和顾客都很喜欢他,他对这份工作也充满了热爱,也热衷于与人交往。 鉴于梵高工作表现优异,又是老板的亲戚,所以公司把梵高派到了伦敦工作。工资自然也给梵高涨了不少。梵高在伦敦经历了他人生的初恋,但往往初恋都是让我们回忆的,是的梵高失恋了。失恋让梵高备受打击。加上梵高本来就有点抑郁及轻度精神问题,失恋后从此梵高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身体也日益消瘦,工作更是没有心思。不久后梵高不仅失恋还失业了。 离开叔叔的画廊后,梵高做过很多工作,他做过老师,做过图书销售,还做过传教士,但是都做得不长久。比如做传教士,梵高被派去贫困的矿区做传教士,梵高太过同情那些贫民,把自己的钱、衣服、食物、房子让给当地穷人,自己和穷人一样生活,结果被领导认为没有把本分工作做好,而且和贫民一样生活,穿得破破烂烂不修边幅影响他们组织形象而被辞退。 没有了收入,没有朋友,他只能回家啃老。他回到乡下跟他的父母同住。但是作为一个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而且性格脾气还不好的大龄单身狗,被爸妈嫌弃是必然的。那时候的梵高,日子过的很是压抑,他写给人家的信里还自嘲自己过的连条狗都不如呢。那个时候为化解郁闷,这个时候梵高开始画画,不过当时他的作品普遍色彩比较灰暗,颜色也比较单一。在他27岁的时候在弟弟的鼓励下决心要成为名专业画家。尽管年龄老大不小了,不过为了追求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对不对? 梵高要成为画家的这个决定受到了弟弟的全力支持,无论是精神上还是金钱上。可以这么说,没有弟弟的支持,就没有艺术史上如此伟大的梵高。 这个表弟不仅精神和经济上帮助梵高,他还凭着自己的艺术圈人脉介绍了很多大艺术家给梵高认识。这个时候梵高受法国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画风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去画那些P民、饥饿、妓女等下层社会的主题,画面上也开始用一些鲜艳的颜色了。 ?他的作品 《星空》《向日葵》《红色的葡萄园》 但对于我们刚刚欣赏的这些作品,主要是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的小镇后创作出了大量的绘画像《向日葵》,在梵高的疗养院生活期间也是梵高创作的黄金时期。刚刚老师提到梵高在这里创作了他艺术生涯中的巅峄之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作品吧。(PPT 展示作品《星月夜》)

赏析梵高星空

梵高《星空》赏析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海一样的蔚兰色,色调柔和宁静。但所画的星空和星空之下的人间却让人激情澎拜。也许是夏夜也许是秋夜,总之夜空的星星不再沉寂,却在涌流奔腾旋转。而人间呢,却显得出奇的静。村庄非常小,匍匐着,几乎要在视野里消失,而教堂的尖顶却非常高,直指天庭。画面一侧的树扭动着,扶摇直上,直插星空。凡高把整个天宇画成动态的,显得激情洋溢,热血沸腾。1889年,梵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此后,他被送入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他仍然勤奋作画,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梵高在这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像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那点点黄色灯光,均画成小块方形,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星空》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画有一种儿童画的特征,这幅画的基调以蓝、黑为主。凸显出画内的压抑、冷调,夜幕笼罩下的小村庄虽然一副静谧的模样,但天空中呈现的漩涡状气流让人有一种沉默即将爆发前的那种压抑与可怕的寂静。画面的星空。画家运用大量的明黄色来凸显星星,就好似那梦想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再次,这幅画的天空呈旋涡状,貌似有很多气流,再加上图画颜色的基调,就给人一种扭曲痛苦、冷漠的感觉,就好像得伤寒病病人的脸。此画虽然表达了画家长期压抑扭曲的心理,但是明黄色的大片繁星也正是衬托出画家心里的那一点希冀与梦想,明明灭灭,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在这幅画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既有希望,又有绝望。还是那句话,远方星空中明亮美丽的繁星,看似很近,最终却遥不可及。 有人说: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恒。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