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高一地理导学案

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

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学法指导】

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知识】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分析图

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实例分析: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1.桔生XX则为桔,生于XX则为枳。()

2.XX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活动1和2要求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地区相应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XX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

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完成活动3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合作探究:

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案例1并完成P44活动题

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如何进行调整?效果如何?

(结合地中海气候区,对比分析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因素差异并提出对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建议)

【当堂检测】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在C、D、E三个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____。

(4)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

_____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5)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

②东北平原一年一熟,XX岛一年三熟___________。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___________。

④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___________。

自主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

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宜发展:

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

平原地区地区适宜发展:

山地丘陵陡坡地区适宜发展:

丘陵缓坡地区适宜发展:

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发展:

小结:农业区位选择因素及变化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途径:(1)技术改革扩大农作物的区域X围;

(2)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2)生态效益原则:改造应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学习反思】

谈谈你通过这节的学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是怎样?

高一地理导学案

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

【重点难点】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学法指导】

运用案例,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P45第一段:什么是农业地域?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案例探究:

结合图3.3所示内容来分析探究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思考: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在哪里?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重点)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模式、措施和优点?

合作探究: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因素及实质

我国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2010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据此回答1~3题。

1.该果业公司到XX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

①市场需求②消费习惯③环境条件优越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XX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

①欧洲市场需要XX苹果②交通技术进步③保鲜技术的发展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据新华社11月18日报道,2004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但从上述现象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

①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X围②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④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04~2005年XX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第二次月考)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

A.珠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

C.湟水谷地

D.XX丘陵

5.四种农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利润最小的农作物是

A.花卉

B.蔬菜

C.稻米

D.甘薯

6.假如上述四种农产品都提供给同一个消费市场,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城市郊外上述四种作物用地中,离该市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

A.4千米

B.5千米

C.12千米

D.20千米

7.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XX平原的水稻种植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XX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国家政策④地形

8.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

①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发展柑橘、香蕉等水果②在南方山地、丘陵大规模开垦梯田

③在XX高原东部和北部,逐步实行退耕还牧、退耕还草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A.②①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

①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②大力发展造纸工业③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相关的加工工业④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2005年春季,9)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

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

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

二、综合题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以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水果

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Ⅰ处应发展

______________;Ⅱ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Ⅲ处可

发展________________。

(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在该城市市场上能同时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________因素对农业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要在____________条件改善和________等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才得以实现。12.

读“XX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工业,请列举两个以上加工工业部门________________。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技术

D.动力

(4)最近,该地茶叶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你认为还需要加强哪些

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

1.C

2.B

3.D解析:XX劳动力成本低且欧洲市场广大,交通技术进步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得XX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

4.A

5.C

6.D解析:珠江三角洲盛产稻米,蔬菜花卉。稻米的市场距离最远。7:A解析:双季稻与积温、热量有直接关系;XX平原处在干旱区,故其水稻种植影响因素为水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夏季光照强,利于糖分的积累;XX市人口多,对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8:B解析:松嫩平原一带应大力种植中温带作物而非亚

热带、热带作物;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避免造成严重水土流失。9:C解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降水少,不能大面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及发展耗水多而又污染环境的造纸工业。

10.D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粮食安全涉及到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产量两个方面。

二、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图中Ι处地价

高,可以发展单产较高的乳畜业;Ⅱ处可发展单产较高的水果和蔬菜种植业;Ⅲ处距城远,面积大,可以发展粮食生产。乳畜业主要考虑市场条件,该城市市场上可见南方产品,说明市场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前提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答案:(1)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粮食生产

(2)市场市场交通运输保鲜和冷藏

12.解析:本题考查南方红壤丘陵地区,不断发展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

的粮、林、果、牧、渔综合创汇产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达到促进整个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农业与全区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绿色壁垒是少数发达国家欲将其他农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的做法,只有采取措施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

答案:(1)水稻、冬小麦油菜光、热、水资源充足

(2)农业结构单一,增产缓慢;能源短缺,植被破坏严重

(3)水果罐头、食品加工、茶饮料、毛竹加工等 B

(4)①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②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③利用WTO有关条款加以保护等。(答出两点即可)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 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农业区位因素 学案

精品文档农业区位因素 【考纲点击】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设问角度】 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二、分析某区域农业区位条件 三、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五、评价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资料书的“知识框架”;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 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预习检测】 请说出以下农业的主导因素: 《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橘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 海南的天然橡胶()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上海城郊的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 新疆的棉花() 【课上探究】 农业区位因素是否可以改造?若可以,请举例说明。二、如何分析某区域区位条件 [2014·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 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 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 发展。图5示意英国地理 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 各月气温、降水量。 (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 种植的气候条件。 三、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2013高考题海南卷)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 药材。武都(位置见图2)素 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 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4.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 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 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第19讲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概要

第19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技术 季节蔬菜等 分析农业区位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影响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显得十分重要。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详见下表所示: 我国几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选择农业区位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因素。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可见,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作科学预测。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的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例如,我国北方冬季也可以吃到南方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市场 B .劳动力 C .未开垦的土地 D .气候 2.未来我国家庭农场不断发展首先取决于( ) A .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 B .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 C .乡村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 .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家庭农场是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产品就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安排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第2题,根据材 料可知,家庭农场的发展,有中央一号文件的明确鼓励和支持,所以是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 答案:1.A 2.B 考点二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1.基本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混合农业(以墨累一达令盆地为例) (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景观图)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

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 年水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 在这十几年把耕地改了几次: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 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运费率 (元 /kg/km ) 0.5 0.3 0.01 0.01 单位面 积产量 20 15 4 10 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 的因素不是 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社会 经济因素。 学生 自由发言, 总结规律: 由社会经 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 变迁。 充分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获取知 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 生分析图 表,对比归 纳的能力; 理论联系 实际。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1)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 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学习重难点】 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 农业区位的选择 区位含义: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政策、、劳动力 区位 农业 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 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 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 ,对 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 ,对农业区位影响 风气候、地中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下节课提问。 区位

【问题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完成教材P43活动题,根据活动题分析: 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知识点拨】: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基础题组 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部分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2017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乙地附近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升高 “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的一种奇观。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在成都平原拍摄的柑橘照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该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花果同树”景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和水源 B.市场和技术 C.地形和土壤 D.政策和交通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7安徽淮北二模)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5.(2017安徽淮北二模)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第十二届昌平区苹果文化节上,市民们见到树体矮小、幼童伸手可摘的苹果树。“矮化密植”技术使果树树冠缩小,结果更早、更多、含糖量更高。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矮化密植”技术( ) ①充分利用了光热条件②提高了土壤肥力 ③降低了科技投入④改良了作物品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本届苹果文化节上还引入“互联网+”的形式,大量苹果微店的开通( ) A.拓展了销售市场,提高了经济收益 B.宣传了苹果文化,提升了市民素质 C.应用了网络技术,提升了政府业绩 D.便利了产销沟通,提高了产品价格 提升题组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位选择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2.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含义? ?? ??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农业区位的变化 类别 具体因素 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发展变化较快 判断 1.当前我国政府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这反映了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 √ )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典型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主要类型: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 思考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吗? 答案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只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小,故不是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地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海南是北京乃至全国的蔬菜基地。 (1)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2)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3)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试分析寿光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 答案(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3)热量(气温)。寿光冬季晴天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劳动力充足;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政府的大力支持。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 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 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 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

高中地理(新教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01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02季节性和□03周期性很明显。 3.农业区位的含义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自然因素 (1)气候:在自然因素中,□04热量、□05光照、□06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很大,使农业具有明显的□07地域差异。 (2)水源:便于□08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3)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09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10林业

或□11畜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12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5.主要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13类型和□14规模。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15运输、□16存储费用和□17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18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19价格等。 (4)其他人文因素:□20资金、□21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1.判断正误。 (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2.下列各地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B.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C.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D.吐鲁番种植葡萄 答案 A 解析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江南丘陵种植茶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 3.目前,财政部安排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逐年增加。这反映了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示政策。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 第三章 第20讲《农业的区位选择》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第20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程内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 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思维导图] 1.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区位因素主要方面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气候光照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②光照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③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热量 ①热量充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 ②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温差 ①日较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②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 降水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灾害,降水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 农作物生长 地形①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较大,可发展立体农业;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水源水源是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有时会成为限制性条件 土壤①南方酸性土壤适合茶树,西北碱性土壤适合碱蓬、枸杞; ②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等,如黑土有机质丰富,紫色土富含磷、钾 3.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易错易混辨别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概念说明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答题时要全面列举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有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限制性因素不利因素中最严重的因素,瓶颈因素 方法技巧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 渔业湖泊、水库、沿海地区 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 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_2

【学习目标】 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 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学法指导】 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知识链接】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分析图 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实例分析: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活动1和2要求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地区相应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完成活动3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知识整合] 1.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深度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 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 [对接高考] 命题角度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2013·课标Ⅰ,1、3)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完成(1)~(2)题。

2018年步步高大一轮复习地理题库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第1题,巴西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条件逊于美国;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丰富,大豆增产潜力大。第2题,和美国比较,巴西的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巴西大豆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应是劳动力成本低。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大豆的品质下降,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答案 1.C 2.D 3.A 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4~6题。 4.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xyz B.xzy C.zxy D.zyx 5.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市场价格B.交通成本 C.国家政策D.技术水平 6.代表农业部门分界线的字母是() A.oq B.pq C.mp D.np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随着距市场距离的增加,三类农业部门的收益下降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xyz,因此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zyx。第5题,距市场越远,运费越高,因此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第6题,在m以内,x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mp间,y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p以外,z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 答案 4.D 5.B 6.C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年1月平均温度是3 ℃。据此完成7~8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 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媒体 媒体内容要点目标类型 导言激趣课件四地农业景观 图 农业的掌握课件影响农业区位主要区选择的主要因位因素素图及相关景 观图 农业区理解课件珠江三角洲的位因素掌握农业景观的变的变化迁等 农业的理解课件我国的农业坝区位选掌握子农业等 择教学使用 所得结论 占用媒体来 源 作用方式时间 B B 激趣引课1分钟网络F E 理解掌握10 分 自 制 影响农业钟 区位的因 素 G F 理解掌握5分钟 自 制 农业区位 因素是会 变化的 G F 理解掌握10 分 自 制 农业区位钟

高中地理 3.1农业区位的选择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课前预习学案】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3.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政策、科技等。 (3)探究讨论:农业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 答:不是。自然因素发展变化比较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探究讨论:同一农业地域内,有何共同特征? 答: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发展方向等相同。 3.成因:是发展农业、农业土地的结果。 【课内探究学案】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的区位因素: 读P42图3.3,说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1)自然条件: :

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 典型例题一:影响某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很多,但其中必然会有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主导因素)。找出下列某地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限时训练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必修教学设计:31农业的区位选择3 含答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3.了解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五、教学难点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课时安排建议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列举有关农业生产和农业布局的案例,设置相关探究性问题,以此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美人与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时有感而作。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的保质期特别短,为了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唐玄宗就下令用驿马从南方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 【思考】荔枝为何要从南方运入,而不进行北方种植? 1.识记:农业区位的概念、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应用:掌握评价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路与方法。 学生用书[P41]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九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9扬州模拟,13)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答案 B 据题意分析可知,“蓄水菜棚”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2.(2019扬州模拟,14)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和水源 B.热量和水源 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 答案 B 据题意分析可知,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热量和水源。 规模优势指数(SAI)是指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的比值。下表为“2006、2015两年我国某农作物规模优势指数表”。读表完成以下两题。 规模优势指数2006年2015年SAI>2.0 吉、辽吉、辽、黑 1.5

0.52.0的省级行政区种植该农作物最具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更平坦 B.土壤更肥沃 C.热量更丰富 D.水源更充足 答案 B SAI>2.0的省级行政区有吉、辽、黑,土壤主要是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0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三)教学思路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是区位理论的开篇。通过对区位理论的探究,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思路。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从以下环节做起: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使学生对农业区位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为其后的理论分析作出铺垫。 2、运用学生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推理,将感性的现象转化为理论,同时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可变化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分析所得的理论转换反馈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

高,区位理论思想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能力目标: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1课时(40分钟) 九、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时间分配:3分钟。其中歌曲2分钟) 播放MTV,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 【教师】歌曲赞美了我们家乡的哪种特色水果? 【学生】马水桔。 【教师】我们家乡阳春在200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马水桔之乡”。请大家回忆初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19---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 第19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 考纲呈现] 1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 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 1 .综合思维:通过对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农作 物生长习性的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2.区域认知:通过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 的分析,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思维导图] 1.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区位因素 主要方面 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变化较快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气候 光照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②光照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③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热量 ①热量充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 ②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温差 ①日较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②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 降水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灾害,降水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农作物生长 地形 ①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较大,可发展立体农业;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水源 水源是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有时会成为限制性条件 土壤 ①南方酸性土壤适合茶树,西北碱性土壤适合碱蓬、枸杞; ②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等,如黑土有机质丰富,紫色土富含磷、钾 3.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完整版)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位于( D ) A.中央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西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 B.湄公河三角洲、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 C.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 D.湄公河三角洲、中央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西欧平原 2.影响丙地两大农业部门生产结构作出调整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保鲜冷藏技术 B.国际市场需求C.气候不断变化 D.交通运输条件 车厘子(一种水果)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味道鲜美,但容易腐烂。某网店采用“先订购,后采摘”的预售方式销售美国车厘子,力求进口水果从源地直达消费者。下图为销售流程,回答3~4题。 3.美国最适宜种植车厘子的地区是( A ) A.西部高原区 B.佛罗里达半岛C.中央大平原 D.密西西比河口 4.智利也是著名的车厘子产区,如果该网店欲预售智利车厘子,最佳时间在( A ) A.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 B.2月中旬—2月下旬 C.6月下旬—7月上旬 D.8月中旬—8月下旬 瑞士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陡峭的石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读“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景观图”及“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A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6.有诗人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C )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的形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节,是农业生产知识的开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区位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区位分析综合性强,依托于丰富的地理背景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应用价值很高。同时区位分析问题的命题素材非常丰富,往容易出能有效考查出学生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稍复杂一点能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与阐述问题等多种能力,难一些则能考查出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地理知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理素养,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同时又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三、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本校学生大多住在城郊结合地带,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 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高中地理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亚市第一中学麦萍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其它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于整章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教材p43的活动1和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课本p43活动3,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