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谈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谈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谈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谈新生代农民工

【摘要】本文以80、90年代的农民工为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农民工心理情绪、婚恋、社会保障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字】农民工和谐社会问题解决途径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年龄在16岁——28岁,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经商的农村人口”。他们大多是一毕业就进入城市务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大多未婚,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与农村社会生活日渐脱离,而对城市生活则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1】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分析

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民工身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被有关专家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其实新生代民工与上代农民工的区别远不止这些,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需求、文化素质、法律知识乃至人生态度等方面与上代农民工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2】:

1.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新生代民工普遍受到过相对规范的教育,许多人都已初中毕业,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了高中学业,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所以,与上一代大多是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多数人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更多的人接受了职业培训。另外,新生代民工成长在改革开放后较好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受到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报刊、广播和影视的影响,接受了多元化的开放价值观,他们的行为、观念已经相当城市化、现代化了。这不仅使得他

们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来为自己服务。

2.消费观念更加开放。

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城打工,或是从小跟随着打工的父辈在城市成长。也正因为如此,城市人的消费观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影响很大。

3.生活目标明显转移。

生活目标上,老一代农民工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十分记挂,终归要回农村去。而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长大甚至出生在城市,没有什么务农经历,因而他们没有父辈那么强烈的乡土情结。比起父辈,他们更希望留在城市中生活,对于城市的依赖感和归属感要远远大于农村。

4.生活方式差别显著。

从生活方式的变化看,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娱乐活动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农民工从小接触的多是城市的大众文化,他们和城里同代人的差距相对较小,日常穿着、谈吐以及生活习惯基本都与城里人一样。受城市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时尚文化的影响,他们也像城市人一样重视享受生活【3】。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况

1.身份认同的双重边缘化——被农村边缘化、被城市边缘化【3】。

英诺唯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方面, 城乡二元结构的削弱使得农民工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换; 另一方面, 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又阻碍政府对其身份的制度认同, 于是角色转换与身份转换的背离使得农民工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 形成“新二元结构”和自我隔离, 难以

融入城市【5】。总之,新生代农民工在对自己身份作总体性的认知和评价时, 呈现出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内心自我矛盾性。

2.价值取向发生变化【6】。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意识增强【7】,权利意识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增强,市民化意识增强。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之消极表现也很明显。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厌农”、“弃农”思想严重,亲情意识较为淡漠,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迷失【8】。由于各方面原因,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现代城市文明,却遭到了城里人的漠视乃至歧视。强烈的被排斥感加剧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焦虑心理,促使他们更加自卑和敏感,个别甚至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以及仇视社会的心态【9】。

四、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1..心理情绪问题。

(1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人为的然而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

(2失衡心理和焦虑情绪。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反差,使得农民工在心理上有一种政府的疏离感,感到自己过多地承受了改革的代价,是改革中的吃亏受损者,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和对政府、社会的失望、埋怨情绪。

(3孤独心理和受挫情绪。很多农民工只身一人外出务工,缺少家庭温暖。加之他们务工的一些私营企业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业余文化生活贫乏,这种孤独寂寞使不少农民工形成封闭的心理,缺乏人际交往,对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利。

(4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农民工的过客心理使得他们对城市缺少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经常受到个别城市居民的不公正对待。直接伤害了农民工的自尊心,从而容易产生农民工与城里人的对立怨恨情绪。

(5被剥夺心理和抵触情绪。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容易使农民工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这种心理的长期潜伏和蔓延,必然引发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并在个别人身上发展为反社会心理。2.婚恋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出现家乡的“归根”和城市的“扎根”的两难局面,婚恋取向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两栖”婚恋模式为以后婚姻埋下隐患,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当青年农民工在遇到现实的困难时,会经历“脱根”———“扎根”———“归根”的过程,经历文化震惊、心理压力以及“农民”———“农民工”———“农民”角色的转变等。

3.对城市的适应。

农民工融入城市,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渐适应城市生活、从心理上认同城市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生活空间的扩大,交往范围的拓展【13】。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价值观念的适应要高于对城市规则的适应【14】。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愿望倾向于融入城市,成为“新城市人”很多青年农民工的愿景参照系已经由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同龄劳动者转变,由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向拿自己的现在与他人的现在比转变,由个体纵向比较转向群体横向比较转变【15】。

4.社会保障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18】。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大方面

英诺唯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来说,农民工都没有得到应有完善的保障,社会保障问题也会使农民工危机意识加重,从而影响农民工心理,导致一系列随之而生的社会问题。

五、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1.正确对待农民的就业流动, 在户籍制度上有所创新。

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 是我国特殊的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必须拆除城乡户籍的藩篱, 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 剔除附在户籍上的用工、住房、教育等不合理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2.建立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

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比如河北、河南等很多地区采取了工资保障金制度, 即在建设项目开工前, 建设单位( 或建筑企业必须按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交纳工资保障金。如果发生工资拖欠现象, 政府有关部门就从这笔资金中支付给农民工; 反之则如数退还。

3.合理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制定诸如有关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等具体制度, 若延长工作时间, 则依法给予合理的劳动报酬。上海、无锡、镇江、常州四地都将农民工与城市职工一视同仁, 实行同工同酬。农民工的年均收人一般在 1 万元以上, 大体上与城市同等岗位职工的工资报酬相当, 常州市规定每月发放费用不低于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4.完善劳动合同。

目前出现的拖欠和克扣工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不能落实等很多问题, 都与未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有关。应在全面贯彻《劳动法》及国家其他相关法规、政策的同时, 结合本地实际, 相继修订、出台一系列法规、条例、政策和配套措施, 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5.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的政治权利。

依照法律规定,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和市民一样, 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享有表达自己意愿的言论自由。在现阶段, 我国社会应逐步建立让农民工阶层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 完善使政府能够倾听到农民工呼声的机制, 尽快落实我国法律规定的农民工理应享有的各项政治权利。

6.重视农民工的精神生活。

当前, 大多数用人单位和地区对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重视不够, 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农民工特别是青年人不安心工作, 还引发了一些影响城市治安的现象。今后在研究制定农民工政策时, 应注重农民工的业余精神生活, 比如在有关规定中, 要求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 给农民工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和活动机会, 让农民工保持较高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情。

7.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 推进社会保障。

要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民工失业救济和养老保险制度, 保证已经离土离乡, 但没有加入城市户口的原农村居民也能享有社会保障, 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程度, 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逐步享受到与城里人同等的各项社会保障。

8.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

要坚决制止公立学校违背义务教育原则乱收费、排斥农民工子弟入学的情况, 并对打工者子弟学校予以积极引导、承认和帮助。这是在塑造农民工的未来和希望, 创造他们在城市定居的基础。今后应加大落实政策的力度, 推广好的经验, 使农民工子女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均达到所在城市的平均水平。

英诺唯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六、结语

只有社会各方面都尊重农民工, 大力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 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应有的保护, 才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 从根本上激发农民工的创造活力,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融入与冲突: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基于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研究郭科西北大学2009,6

【2】论新生代民工的特点与作用韩振方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4

【3】“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的身份研究季孝龙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8,01(10

【5】社会记忆中的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胡晓红中国青年研究2008,09

【6】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化长子中社会科学报2009,04

【7】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研究唐有财学习与实践2009,12

【8】“新生代民工"的心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连丽霞中国农学通报2006,04(20

【9】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梁宇三农探索2007,04

【10】农民工心理与情绪问题调查及其调适对策康来云求实2004,07

【11】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困境与疏导策略刘亚敏农业经济2009,07

【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许传新社会心理科学2007,01

【13】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及对策时光辉青年科学2009,11

【14】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李伟东北京社会科学2009,04

【15】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意识的几个特点刘俊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3

【16】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转移及就业路径探析潘寄青谭海燕李娜天津理工大学、山东财政学院

【17】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的调查与思考颜海林周建武中国青年研究2009,09 【18】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李晓红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10 【19】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家庭养老的影响林静江海纵横2009,02

【20】中国招工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4559731.html, 提供最新的招工资讯、企业招工信息及招工简章;提供技校、职高等中职院校及高职院校实习就业信息;提供全国各地劳动力输出转移机构最新劳务输出信息;致力于建立起企业、学校、劳动力输出转移机构之间即时沟通的网络互动平台,促进校企合作、推广联合办学提高职教水平,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旨在共同构建和谐的招工用工关系。

英诺唯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英诺唯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义乌三地的进 城务工青年的走访调查,以数据分析、研究报告、访谈记录等形式呈现目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旨在引起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问题的了解和重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发现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三 种居住形式。 第一种是在郊区工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杭州, 他们多数是从事服装厂业的工人,这一带的羽绒工业园较多;在温州,从事鞋服制造业的工人较多;在义乌,从事饰品制造业、伞业的较多,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多半是居住在由用工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 第二种是在市区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这类进城务工 青年从事服务业者较多(如餐饮店服务员、洗碗工、发宣传单者等),在杭州和温州,多半是老板为他们提供集体住宿 的旧楼房,或自己与一同打工的同事老乡们合租旧楼房。在义乌,也是如此,但老板一般提供的是商品房,住宿条件较温州好一些。这和义乌市的经济开发模式有关。 第三种是无业游民,人群聚集在义乌市劳务市场一带,

常年以大街或商店门口为居住场所,此类新生代农民工与当地居民隔离程度较深。 一、住房的类型 调查中发现,租房(主要是集中在城郊)和单位宿舍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住房的绝大比例,能够自己购买房子的人数比例为2.60%。 (图4)住房类型 而无论是租房还是住在集体宿舍,新生代农民工周围所居住的人群都是与自己一同打工的同事或者老乡,务工青年的聚居区与城市中的富人区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这两个群体社会、经济关系相隔离的重要屏障和表现形式。 二、住房租金

据统计显示,浙江省务工青年的月工资平均为2297.22元,住房支出为237.56元(包括租金、水电费支出等),居住于单位宿舍的工人则不需要支付费用。可见当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较好,青年农民工们普遍表示与居住条件相较而言,他们更加看重工作待遇和职业环境。 三、居住条件 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居住场所通常为城郊结合部的偏远地区或是市区中较为贫困、缺少管理的旧楼房,居住设施较为简陋。由居住状况、条件而带来的在城市中具有的“身份象征”意义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居民之间的交往造成某种阻碍。对比较为强烈的两种生活方式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造成了某种负面影响。而对于城市中的人们则是习惯了这种优越感,自觉地将自己和农民工人群隔离开来。 表3 居住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落实,农村大量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出生于1980年之后的农民工,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出务工农民工主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策略 中圖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引言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主体,也是建设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一词也由此产生,指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的,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结构开始重组,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其就业压力开始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新科技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普及,农民工对这些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名工的就业前景。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述 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一词被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为“第二代农民工”,是在城市从事非农村产业的80后和90后,这个新群体在农民工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约为7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之间有一定差距,前者出生之后开始上学,上学之后直接去城市务工,也有一部分人辍学进城务工。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对农业、农村的概念比较模糊,甚至完全不熟悉,但是他们和第一代农民工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城市居民并没有完全接纳农民工,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也造成一定的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特点: 第一,数量众多,贡献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农民工总数约为3亿人,其中16-30岁之间的占65%左右,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较高,接近70%左右,他们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有的人学习过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成为主力军。 第二,“三高一低”。“三高一低”指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对职业的期望较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较高,但是工作的耐受力较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是接受过教育的人,有的虽然中途辍学,但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由于接受过教育,掌握一定的技术,从而对职业的期望也比较高,加上接触了新型社会文化,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而言,他们对工作的耐受力相对低一些。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 概念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 就业价值取向,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职业。 提出背景: 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生长在农村,初高中毕业后进入城镇就业,或是自幼随打工父母在城镇长大。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化素质较高(普遍接受了初中、高中、中专或职业教育),视野开阔(能从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易于融入城市(能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和接受城市生活方式)。 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以下特征:年龄轻,未婚率高,受教育程度高,许多人务农经历短,外出动机已经从经济型转到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或者发展型,对制度性身份的认可和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也有专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代表着农民工的主流,正发生着“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寻求谋生”到“追求平等”转

变。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趋向不明确和不稳定,在社会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将很有可能演变为游民,成为“问题民工”的倾向较大。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得不给予特别的关注。因此促成我们这个小组的这次的调查之行。 文献回顾: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老一辈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较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之积极表现:权利意识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增强;市民化意识增强;培训、学习意识更强。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之消极表现: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厌农”“弃农”思想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消费盲目,责任意识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城市的冷漠症”;功利倾向明显; 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以定性研究为主,根据我们的主题设计了一份问卷,在华农周边的工地上抽取了50个样本,问卷全部回收,并做了数据的分析。 数据分析: 性别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男 28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 1

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

新生代农民工之现状

对新生代农民工现状与问题的调查感想 ——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 如果要问中国最不缺的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劳动力,在广袤的中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的资源,然而伴随着近几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频频出现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日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在乡村适应和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双重障碍和困境;他们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已经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型成为逐渐脱离土地和农业,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 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农民工”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兄弟奔波于城市谋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农民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群体,作为一个数量庞大、情况复杂而又对经济与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影响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以下六大问题: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五、对精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现代性培育,乡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乡村社会, 经济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无论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市民,还是返回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现代性培育和全面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都至关重要。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先代性培育与全面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就业不畅、报酬不公、社会保障不足、社会歧视、教育培训缺乏等等。必须引起政府、城市社会、农村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创造条件,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的有效路径。推动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培育进程,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 人的现代性是指人的现代生活中的文化素质,是一个与传统性相对应的,体现在人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的概念。文化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市民化”信心得到强化。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普遍较高,并且触进新生代农民工“自信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以及个人效能感”等现代性素质的形成。 乡土依念情绪逐渐淡化,城市归属感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绝大部分是从“校门”到“社会门”,没有务农经历,还有一部分是随父辈近城,本身就出生在城市,他们与乡村的联系已经仅仅维系于的家庭亲情,对农村土地,传统乡村文化没有留念,对城市现代化生活充满着强烈向往,这种“向往”是一种“向上”流动的渴求,本身就预示着一种现代性内涵,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乡土依念情结的淡化,来自于他们城镇流动中对城市现代生活的体验和深切的感受。新生代农民工的城镇成长、生活、务工以及流动经历,有助于他们个人现代性的培养。流动以及因流动而获得的社会阅历能够帮助农民脱离土地的束缚,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加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性,尤其对异己事物的宽容性,降低他们的行为保守性和心理封闭性,并增加他们的自我依赖感和自我效能感。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状况是良性的,可以概括为:生存环境正逐步改善,工资待遇正逐步提高,社会不公现象不断减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民工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三低”,“三难”;低报酬、低福利、低保障,平等就业难,权利维护难,发展提升难,“三低”“三难”状况仍然困扰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全面发展和现代素质的培育。 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和全面发展的因素很多,人的现代性作为文化以及思想观念层面的内容,经济收入与生存条件是它的基础和保障,这些基本的条件不能保证,现代性的培育。实现与全面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一直以来,农民工的收入报酬超低,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劳动时间过长,劳动环境恶劣,非正规就业造成的权利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差异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 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不仅充实 了农民工队伍,提高了农民工队伍的素质,而且为整个农民工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 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于新世纪初加入 农民工大军的行列,他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由于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价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 面貌和未来的发展走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差异 新老两代农民工的界定及涵义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定词汇,主要产生于上世纪 80年代,改革开放之际。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是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 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社会群体,同时也是推动城镇化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对于“农民工”这个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农民工概念的内涵是 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其外延一般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即流动的 农民工——农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回乡务农。广义上说还包括在农村就地被企业或者其 他单位或者个人雇去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农村人口,即非流动的农民工。国务院《中国农民 工调研报告》中的定义为:“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 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广义的 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城内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第一代农民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始进入城市,加入建设城市大军的队伍。他们一般生于50、60年代,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一般从事于建筑行业等低技能行业。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于 90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务工的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又称为新生代流动人口,现了 随时代变迁的新一代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2010年,中共中央在第七个指导“三农”工作 的一号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由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明确 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即第二代农民工。而近年来,随着“90后”一代的迅速成长,年轻的“90后”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的主 力大军,是推动农村发展、农村转型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庞大且充满生命力,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和未来发展的走向,也影响着我国工业化、 城市化的进程。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基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 经济1103班张菁指导教师潘晔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农民工这个群体在城市中生活发展状况的相关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社会关注焦点,但根据我的阅读及资料查找中,我发现社会很少具体的对某个单独的农民工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相关深入的调查,再且,对于本身也是90后的自己,我的家乡也有许多早已走入社会工作的同学,在平常的联系与交流中,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多少有个大概的了解,由此,我产生了对他们这个群体做一个严肃的问卷调查与深入了解的想法。以下是我在假期的调查中得出的相关结果,在呈现调查报告中,我将基于他们的基本信息来重点陈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相关内容,以此来了解他们的生活风貌和价值观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针对性的提出我的建议和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调查过程的相关处理: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基本信息、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以及维权方面。问卷总共分发了150份,实际回收67份,考虑到调查样本相对较小的局限而对调查分析有所影响的因素,本文在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以期达到一个对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生存状况的了解和对其存在的问题能提出相应有效地解决措施的目的。 摘要:90后进城务工青年作为现在的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群体将在农民工的队伍中处于不断壮大和上升的趋势,而对于目前经济的发展依旧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而非资本运转的中国来说,90后务工青年的发展与生活风貌将对城市发展及三农问题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社会和政府都应对之进行深入了解和关注,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满足他们在城市生存发展的需求,90后务工青年也应结合当下实际来发展自己,努力使自己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更好。 一、基本信息 1、调查区域的信息 三门坡镇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它的土地广袤而肥沃,土地面积119.2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4万人。目前全镇种植橡胶3.6万亩,荔枝8.3万亩,胡椒3200亩,槟榔9700亩,香蕉11000亩,各种瓜菜130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已初步具有基地化和规模化。另外,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乡镇人民带来了创新性的收入。且三门坡镇地处通往海口、三亚、文昌三叉路口上,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和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使三门坡镇成为琼山区南部较为繁荣的商贸和文化中心。这也为“回乡型”农民工在家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地和产业保证。而对于由于学业不佳放弃求学的90后的青年,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够让自己经济独立的同时能见些世面、学些本领﹑谋求个人的发展,通过在城中的生活来更好的认识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以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另外在城市中打工也是比较受青年们心仪的交际和求偶的方式。当然,不排除由于家庭困难而被迫过早的走入社会的工作岗位的90后青年,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致使年轻的他们离开家乡,离开校园,走进城市打工,通过调查,我发现在不同的工作生活中,他们有着相似的工作生活感受和需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职业发展论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职业发展论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 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的不可忽略的群体。他们的职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研究发现,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三个方面,并就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作了论述。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就业能力 一、相关概念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及特点。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的年龄在18-25周岁之间,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成长起来的农村年轻人开始涌入城市,相对于以前外出打工的老一代农民工,他们被称为“新生代民工”。 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民工身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被有关专家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首先,新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有知识,有思想,他们除对工资薪酬有要求外,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注重工作环境的文明与企业的人文关

怀。其次他们就业期望值高。他们不愿做苦力,想进大企业、学专长、搞管理、当白领,追求较好的工作环境,讲究体面。第三精神享受高。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生存需要,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把打工作为寻求进城的机遇和途径。最后工作耐受力低。虽然他们出生农村,但是和父辈相比,自幼生活条件好,从小娇生惯养,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 (一)微观个体因素。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体 受教育水平、人口特征和个体适应能力。个体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获取就业机会影响较大,其中受教育水平排在第一位。文化程度越高,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越“体面”。受教育程度不仅局限于在学校中接受的知识,还包括掌握的工作技能。例如深圳市政府规定深圳高级技校毕业生可享受大专学历待遇,实践中用人单位也倾向于招收有特殊技能的技工。第二是人口特征。主要指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性别、个体品格和外部特征等。性别影响个体从事工作的性质,而个体品格和外部特征更易影响个体获取就业的机会。第三,个体适应能力。它是当前职业不稳定时代获取成功的关键。有较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员工职业发展更稳定和长久。总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 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如何应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如何应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xx年苏州市农民工工作调研论文 如何疏通“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节 费学强陈洁王斌 【摘要】 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进入xx年,“缺工”、“抢人”,这些类似的词一直充斥在我们面前,有关这方面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xx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据统计,这些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进入xx年,“缺工”、“抢人”,这些类似的词一直充斥在我们面前,有关这方面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不断成长和“上一代农民工”的逐步退去,如今“用工荒”形势大有预演预热之势。“缺工”现象业已常态化,原因究竟是什么。 每逢春节前后,全国许多地方“缺工”呼声迭起。我市作为沿海发达地区自然也不例外,区域内部分企业也遭遇了同样的窘境,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增加。调查显示,xx年我市企业用工总量在80万人左右,节后各类企业新增用工和补充节前流失用工需求预测有1.2万人

左右的缺口,主要缺工对象是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对此,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千方百计为“用工荒”出谋划策,创造性地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招工,主动应对“用工荒”,做到了用工不“慌”。 一、“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特征 当前,企业缺工主要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但是这一群体在就业观念上与上一代农民工差异较大,他们属于发展型农民工,更加注重自己的权益和应得的各类保障。该群主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一)职业生存需求提高。当80后也迈入而立之年的时候,90后打工者冲进了城市的求职大军中,“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把外出务工作为谋求发展的途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工作的择业要求较高,除了薪酬待遇要求外,他们重视劳务关系、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作时间等综合条件,看重劳务付出与劳务报酬的对等,对就业环境、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有自己的要求。 (二)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一般来讲,待遇既包括薪水工资,也包括其他福利和工作环境、精神生活、发展机会等软件。我市在xx 年“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2200元左右,低于周边地区。xx 年,我市调整了基本工资,大多数企业提高了工资待遇,全市60—70%的企业涨幅达到15%—20%,部分企业提高了30%,但是上涨幅度还是跟不上生活成本提高的幅度,城市生活成本普遍较高,丧失了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西部地区也加入争抢“新生代农民工”

谈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谈新生代农民工 【摘要】本文以80、90年代的农民工为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农民工心理情绪、婚恋、社会保障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字】农民工和谐社会问题解决途径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年龄在16岁——28岁,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经商的农村人口”。他们大多是一毕业就进入城市务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大多未婚,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与农村社会生活日渐脱离,而对城市生活则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1】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分析 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民工身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被有关专家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其实新生代民工与上代农民工的区别远不止这些,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需求、文化素质、法律知识乃至人生态度等方面与上代农民工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2】: 1.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新生代民工普遍受到过相对规范的教育,许多人都已初中毕业,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了高中学业,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所以,与上一代大多是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多数人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更多的人接受了职业培训。另外,新生代民工成长在改革开放后较好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受到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报刊、广播和影视的影响,接受了多元化的开放价值观,他们的行为、观念已经相当城市化、现代化了。这不仅使得他

们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来为自己服务。 2.消费观念更加开放。 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城打工,或是从小跟随着打工的父辈在城市成长。也正因为如此,城市人的消费观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影响很大。 3.生活目标明显转移。 生活目标上,老一代农民工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十分记挂,终归要回农村去。而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长大甚至出生在城市,没有什么务农经历,因而他们没有父辈那么强烈的乡土情结。比起父辈,他们更希望留在城市中生活,对于城市的依赖感和归属感要远远大于农村。 4.生活方式差别显著。 从生活方式的变化看,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娱乐活动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农民工从小接触的多是城市的大众文化,他们和城里同代人的差距相对较小,日常穿着、谈吐以及生活习惯基本都与城里人一样。受城市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时尚文化的影响,他们也像城市人一样重视享受生活【3】。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况 1.身份认同的双重边缘化——被农村边缘化、被城市边缘化【3】。 英诺唯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方面, 城乡二元结构的削弱使得农民工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换; 另一方面, 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又阻碍政府对其身份的制度认同, 于是角色转换与身份转换的背离使得农民工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 形成“新二元结构”和自我隔离, 难以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

河北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参考教案之一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 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几年前,当我们说到农民工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皮肤黝黑,扛着蛇皮袋,眼神迷茫的农村汉子的形象,他们奔波在城市中,靠体力吃饭,身上的乡土气息和城市的高楼格格不入。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形象似乎和我们渐行渐远。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取代了第一代农民工,成为进城务工农民的主体。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并对他们给予高度关注,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从此,“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概念进入了更加广泛地公众视野。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从四个方面来走进和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分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和贡献;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发生的重大转变;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和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和贡献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力量。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是我们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前提,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公正与和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全局。 1、新生代农民工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并在具备劳动能力后选择外出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之所以称他们为新生代农民工,一是因为他们出生、成长、受教育、工作的全过程都在改革开放后,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老百姓得实惠最多,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年代;二是因为他们的户籍仍然在农村,但是就业基本上在城市,或者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成长经历和环境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从幼年到少年阶段,在农村受教育,成年后外出到城镇务工的人,他们或许保留着一定的“土地情结”;第二大类是自幼跟随父母外出,甚至在城镇出生、长大、上学,成年后留在城镇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农村已经非常陌生。 社会上有人反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理由是这一称谓具有很强的歧视性。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也不喜欢社会上对他们的这一称呼。但是,从现实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共性问题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因此。无论是从反映时代重大现实问题的角度,还是从有助于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还是从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角度,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群体去命名和研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报告

劳工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作者姓名:振山 指导教师:孟繁元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东北大学 2011年5月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振山)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位及发展现状 (一)定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很大。(风田,2010)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提出“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这一判断非常重要。 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左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而外出就业1.53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美国《时代》周刊在2009年把年度人物的第三名授予了中国的农民工,原因是他们拯救了世界金融危机。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美国人并没有按我国的约定称呼叫农民工,而是把他们叫做“产业工人”。时代周刊给中国农民工这么高的荣誉,他们实至名归。我国经济增长的70%靠出口拉动,而出口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农民工低廉的工资。另外一个是对稳定的贡献,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刻,虽然有2500万的农民工失去工作,但他们并没有威胁政府与老板,而是老老实实地回家。放在任何国家,上千万人同时失业,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中国的农民工却没有,这也堪称世界奇迹。 (二)年龄及婚姻状况 1、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2、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三)发展现状 1、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与生活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城务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农村外出劳动力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1[1]的数量已经达到14533万人。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通常我们也将其称为“新生代农民工1[2]”,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已经成为制定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迫切需求。 为了全面和准确地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状况,国家统计局在常规的农民工监测调查1[3]的基础上,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1[4],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外的工作、生活状况、主观满意度和城市融入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2)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3)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在“市民”和“农民”的身份认同中处于尴尬境地。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具体情况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和结构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达到8487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 根据2009年对全国31个省的农民工监测调查,在所有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即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占到58.4%。按照2009年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533万人来推算,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8487万人。 从图1所示的人口金字塔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农村人口、农村从业劳动力和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的分布。与农村从业劳动力相比,外出农民工的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在农村从业劳动力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6.4%、19%、25.3%和29.3%;而在外出农民工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8.4%、23.8%、13.1%和4.7%。也就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