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作文之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美国作文之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美国作文之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美国作文之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论美国的民主》】

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

姓名:周培班级:09电信学号:20090505105 其实作为一本名著

级别的政治学著作,这本书中有很多精彩之处,下面我就列举几处。上卷:

第一部分第四章《人民的主权原则》——权力的源泉是社会,除此

之外,不会再有其他的权力来源。人民通过推选代表参与立法进程,通过选举行政人员参与执法活动。人民在授予政府一定权力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权威地位和监督责任一并告知。人民向上帝统治宇宙一

样统治美国的政治。凡事皆源于人民,人民是诸权之本。

小评:在当时美国的民主无论从原则还是方式无一不领先于封建统

治下的主流欧洲社会。相对于当时的欧洲,美国的民主的确是“新事物”,我们不能否定。但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的民主俨然已成为“旧事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下卷:

第二部分第十九章《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实业活动》——在我看来,周而复始的工作危机将会成为现代民主国家的固有顽疾,它的产生是民主国家的本性所致。它的危害可能被减轻,但却

无法根治。

小评:我不得不佩服托克维尔先生惊人的预测能力。的确,经济危

机在所谓的民主国家周而复始的发生。但关于经济危机无可救药的

说法我不敢苟同。当美国1929—1933处于“大萧条”时期,当时的苏联却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以,要想根除经济危机,就必须消

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说实话,通读全书,我体会颇深,让我了解了不少关于美国民主的

内容以及起源,了解到民主对美国的影响。其中关于民情的部分让

我来了解民主在美国可谓无孔不入:大到民族性格,小到女子学校

为妻之道。

【篇二:读书笔记之论美国的民主时辛】

09电气1 时辛 20090508128

读书笔记之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不是一本教科书性质的书籍,比较容易读,很适

合当代大学生作为课外读物,曾涨自己的见识。

《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是托克维尔目睹了1830年的七月革命,因

与家庭发生政见分歧,他与好友古斯塔夫.德.博蒙商定,借考察美国

监狱制度之名,去美国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1831年,他们在

美国游历了九个月零几天,访问了上至美国总统,下到街头报童的

美国各阶层人民,这一游历使他完成了成名之作《论美国的民主》。本部著作的学术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另一方面它是第一部

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托克维尔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

的基本原理,他对平等与自由的关系的观点。此外他还在这部著作

里提出了一些极为著名而且后来果真应验的社会学预测。比如,关

于资产阶级民主的前途的预测,关于美国北方和南方将来可能发生

战争的预测,关于当时尚属于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将来必被美国吞并

的预测;尤其是关于美俄两国将要统治全球的预测,引起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研究托克维尔的热潮。卡连斯基称他为未来学的奠基人,是不无道理的。

本书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

不可挡。他说:“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

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

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 他对两种制度

进行比较时说:“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

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

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

断财富和权力。

我们可以从本著作的基本思想来分析概括一下托克维尔的基本观点: (一)现代性的挑战

现代性问题是经典社会理论的主题,托克维尔把现代社会看作是贵

族社会被摧毁以后所形成的民主国家。他所面临的现实是世界范围

内的民主化(平等化) 趋势,而他所最珍视的价值则是自由。同时托克

维尔也看到,民主的社会状态隐含着对自由的巨大威胁。于是,他的基

本问题便是如何在不可避免地到来的民主时代守护自由。民主国家

带来了人们身份的平等,但也使人的自由和独立受到威胁。托克维

尔常用“不安的心灵”来描述现代人类的精神状态及其品性。托克维

尔认为正是这种不安的心灵蕴藏着人们对民主的追求、对革命的向

往和关于个人主义的思虑等多种现代性生成和发展的最隐秘的动力。由于对“心灵”的关注,使托克维尔常常将历史的描述与心理的分析

结合起来。尽管托克维尔未用过现代性一词,而常用现代的人格来

指代,但他笔尖所蕴涵的思想和激情都全部围绕着这一后人称为现

代性的社会变革过程而展开。从文艺复兴到法国革命等诸多现代化

事件中,托克维尔关注着动荡着的人类心灵的现代性及其困境,他

说到:“在平等时期,每个人自然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既没有可以求

援的世代相传的朋友,又没有确实能给予他们以同情的阶级。他们

容易被人置之不理,受到无缘无故的轻视。”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

要原因在于贵族特权被取消,身份平等使人们愿意从“一己的理性”

来亲自思考个人的命运,而不愿盲从人类之外的权威。这使人们失

去了贵族时代的团结和对崇高思想的追求,而屈服于多数人的舆论

和个人对安乐的无限度的追求,由此造成了在日趋平等的现代社会中,个人反而陷入了失去独立和自由的困境。现代性的最大挑战在

托克维尔看来恰恰就在于,现在每一个人都要求被作为平等的个体

来对待,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不再能适应民主时代的原因也就在

于它以“不平等的自由”为基础,即自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非每

个人的权利。而“民主时代”即现代的根本诉求恰恰在于它只承认“平

等的自由”,即自由必须是每一个人的自由,而且这种每个人的平等

权利日益成为人们在一切领域一切方面的诉求。可以说对现代性困

境及其对出路的寻求正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起点,这一起点使托

克维尔超越了同时代各种政治思潮,尤其是法国的各种思潮。也使

他的研究方法和写作风格独树一帜。

(二) 民主及其暴政

1.民主的危险:多数的暴政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是世界上研究笛卡

尔的学说最少,但却实现得最好的一个国家。”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

因是身份的平等,或者说是民主的社会条件。“身分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

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

都在帮助它前进。” “以为一个源远流长的社会运动能被一代人的努

力所阻止,岂非愚蠢!认为已经推翻封建制度和打倒国王的民主会

在资产者和有钱人面前退却,岂非异想!在民主已经成长得如此强大,而其敌对者已经变得如此软弱的今天,民主岂能止步不前!” “民主”这一概念在托克维尔那里是模糊不清的,“他基本上是把“民

主”这个词看成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走向平等的趋势的同义语”。在这一条件下,“一统的思想”、“习惯的束缚”、“家庭的情况”、“阶级的观点”均被打破,社会由无数个游移不定的原子组成,“每个人都力图自理,并以凡事都有主见为荣,人们之间的联系只是处于利害关系,而不在依靠思想,而且可以说,人们的见解已经只不过是一堆智力尘埃,飘散四方,再无法收拢和集结在一起。” 但是这种“智力尘埃”并不会造成智力权威的真空和无政府状态,托克维尔认为由于个人的理性限制,“不管到什么时候,在智力和道德世界都要有某种权威存在,权威的所在处可能变化不定,但他必须有其所在处,个人的独立性可能有大有小,但它决不是漫无节制的,因此问题不在于了解民主是不是有智力权威,而只在于知道这个权威的所在处和他有多大的力量。”

2.以民主的名义:平等的奴役

在一个社会里追求政治平等有两种,每一个公民都有权,或者都没有权,两者都有可能。要么是平等的自由,要么是平等的奴役。多数决定的原则符合平等的原则,一旦多数人的权力成为决定一切的权力,这时虽有民主,但却没有自由。多数人呼唤平等自由,一旦得不到,他们便呼唤平等的奴役。民主与专制是相对立的,但在民主中隐含着平等主义的倾向,这又带来了泯灭个性的危险,产生多数人的专制。这种专制主义的特征就是否定自由。

在这种专制下,人是平等的人,每个人都对他人命运漠不关心,每个人都独自生存,除了家人外,不再关心祖国,而整天追逐他们心中所想的小小的庸俗享乐。公民在统治者的庇护下很少或不太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每个公民逐渐失去自我活动能力。平等使人养成接受这一切的习惯,甚至把这一切视为恩惠。“统治者就这样??将手伸向全社会。它用一张其中织有详尽的、细微的、全面的和划一的规则的密网盖住社会”。它只让人消沉,却并不直接折磨人,它甚至有着自由的外貌,甚至在人民主权的旗帜下建立起来。这种具有监护性质的,无所不能的、但要由公民选举的单一的权力机构使中央集权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公民似乎能忍受这种束缚,但这种专制却限制和压制人,使他们精神颓靡、意志消沉和麻木不仁。托克维尔看到民主专制下的人格尊严的丧失,而这也是他最为忧虑的现代人的境遇。这正成了卢梭所言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托克维尔真正崇尚的是自由,自由是民主的目的。民主不是与自由同等重要的目的。民主更不仅仅应该是多数人的统治。

(三) 革命的目标与实际结果

法国大革命是现代性诞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法国革命抛

弃了传统,实现了最彻底的革命,但是革命要实现的结果却遥遥无期。在世界各地,“大革命成为举世瞩目的事件;它无处不在各国人

民心中产生一种隐隐约约的新时代即将来临的概念,—种变革与改

良的朦胧希望。”而这种大革命在托克维尔看来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推

翻一个旧制度,建设一个全新的制度。大革命的精神是自由,目标

是民主,有如大革命的鼓吹者以博爱为原则,目的

却是想使人平等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民主权名义下的民主专政,也只有这种专政形式才使一切人同时获得了平等——成为拿破仑统

治下的平等的奴役。革命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极具讽刺意味,他的资料考证恰恰证明,正是在改革中,

而不是在腐朽中爆发了革命。于是他更侧重于从精神的意义上指出:“法国革命是以宗教革命的方式、带着宗教革命的外表进行的一场政

治革命。”

托克维尔认为革命是现代人在失去宗教信仰的常态以后,为获得心

灵虚假的安全、自由和伟大而试图在理性主义的支配下寻求社会政

治层面的剧烈变革的心理趋势。在革命的导引下,“任何一个国家如

果在短期内多次更换元首,改变舆论和法制,其人民终要染上喜欢

变动的爱好,并对以暴力迅速进行的一切变动习以为常。??由于关

于公正和道德的通行观念不足以解释和论证革命每天都在创造的新

鲜事物,所以人们便、去追求关于社会效益的原则,创造关于政治

的必要性的理论,?自愿地习惯于心安理得地牺牲个人的特殊利益和

践踏个人的权利,以期最迅速地达到他们所设想的一般目的” 。个体

有限性和独立性被抹杀,神化的人被政治化,革命的思想和习惯成

为现代性最具实质意义的表现。

(四) 自由的实现

面对多数人的暴政,托克维尔最为关注的是如何使人自由,尤其是

在民主国家。他认为,“民主的社会状态隐含着对自由的巨大威胁。”

于是,他的基本问题便是“如何在不可避免地到来的民主时代守护自由。” 在托克维尔看来,现代性带给人类的是分裂、孤独,虽然不可

阻挡,却可以寻求办法来重建自由。这有两个层面:一是个体层面,二是社会政治层面,前者需要有宗教信仰支撑,后者需要公共精神

培育。

1.个体层面:宗教信仰支撑

托克维尔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主要构成因素。“人的任何行动,不管

人认为它有什么特殊性,几乎都源于他对上帝、对他与人类的关系、对自己灵魂的本性、对自己的同类应负的义务所持的非常一般的观念。??如对这些基本问题持有怀疑态度,就将使自己的行动听凭偶

然因素的支配,也可以说是任其混乱和无力。” 托克维尔认为:“人

要是没有信仰,就必然受人奴役;而要想有自由,就必须信奉宗教。托克维尔认识到,民主时代比任何时代更需要宗教信仰的支持,否

则必导致民主的暴政。“在法国,我看到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几乎总

是背道而驰的;而在美国,我却发现两者是紧密结合,统治着同一

国家的。我想找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愿望,与日俱增。” 然后他

发现在美国社会宗教能够兴盛的一个原因是在美国,宗教只管宗教

方面的事情,宗教事务与政治事务完全分离,所以人们可以容易改

变旧的法律而不触动旧的信仰。

2.社会层面:公共精神培育

在社会层面,托克维尔主张一种公共精神的培育。在民主国家,个

人处于孤立、冷漠、软弱的原子地位,彼此除了利益和权利的纠结

和冲突外,并无更深层次的关联。如何修正这种破损?托克维尔认为

要恢复人的社会性及“公共精神”,他把目光投向了市民社会。

(1) 社会中中间权力的缺乏

以前贵族社会存在“领主特权,城市自由和地方行政权”以及“贵族私

人和团体”,正是这些中间权力用责任和义务原则将其统治下的每一

个人熔铸在一个等级制社会有机体中,使它得以免于来自于一个最

高权力当局的干预和压迫,在避免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同时,获得“贵

族式自由”。这样自由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在贵族时代保障个人

独立的最大原因,是君主不独揽治理公民的任务。他把这项任务部

分地交给贵族的成员,所以中央政权总是分权的,从不全面地和以同—方式管理每个人。”托克维尔认为平等导致中间权力的消失,这

种行政上的中央集权把社会原子化为个个孤立的个人了,即在社会

中铲除了作为中介组织的等级和结社,因而在没有市民社会的情形

下使个人直接地暴露于国家的权力,这样,个人就形不成民间的力量,也就难以对国家的权力构成有效的牵制。民主政治建立在介于

个人与国家

之间的独立组织和社会集团的存在的基础之上。若是没有社会中介

的存在,统合的则是“公共意见”就会出现独裁或集权政权。

(2) 原子式个人主义的漂泊无助

托克维尔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唤起和培育公共精神。他认为

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

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因此,当每个公民各自建立了

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托克维尔

认为个人主义虽然不同于利己主义,但“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

泉干涸,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

沦为利己主义。” 当审视现代社会发展时,就会觉得现代社会的发展

更加深刻、彻底地印证了托克维尔对个人主义的评判。现代社会仍

然处于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过渡,每个人都面临个人决定。

他认为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并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在本质上却又与专制政权有着内在的亲和力。他说:“专制在本质上

是害怕被统治者的,所以它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隔绝是使其长存的最

可靠保障,并且总是倾其全力使人与人之间隔绝。在人心的所有恶中,专制最欢迎利己主义。只要被统治者不互相爱护,专制者也容

易原凉被统治者不爱他。专制者不会请被统治者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只要被统治者不想染指国家的领导工作,他就心满意足了。” 正因为

这一点,托克维尔认为专制所造成的恶,也正是平等所助长的恶。

在这样的时代,托克维尔认为人们最需要的是自由。如何构建这种

自由,托克维尔认为不需要靠恢复共同的等级和贵族。他说:“问题

不在于重建贵族制度,而在于从上帝让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民主社会

的内部发掘自由。” 托克维尔指出:“在民主国家里,全体公民都是

独立的,但又是软弱无力的。他们几乎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做一

番事业,其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人来帮助自己。因此他们如不

学会自动地互助,就将全部陷入无能为力的状态。”

(3) 市民社会

他认识到,市民社会是民主化和民主制度的一项重要领域,他强调的,不是公民参与政治,而是积极地参与自愿的结社,否则就难以

保证政体的自由性质和公民个人的自由不致失落。“如果民主国家的

人没有权利和志趣为政治目的而结社,那末,他们的财富和知识虽

然可以长期保全,但他们的独立却要遭到巨大的危险。而如果他们

根本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结社的习惯,则文明本身就要受到威胁。—个民族,如果它的成员丧失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做一番大事业的能力,而且又没养成共同去做大事业的习惯,那它不久就会回到野蛮

状态。” 因此,他认为结社就是在公民和政权之间人为地仿造出一种

中间权力。“普通的公民联合起来,也可能建立非常富裕、非常有影

响、非常强大的社团,即建立贵族性质的法人。”这些社团“都像是

一个个不能随意限制或暗中加以迫害的既有知识又有力量的公民,

它们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反对政府的无理要求的时候,也保护了公

民全体的自由”。

【篇三:《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读书笔记

一、分章概述

第一章《关于美国人的哲学方法》讲了美国人哲学的特点:崇尚个

人理性和思想独立。

第二章《关于民主国家的信仰的主要源泉》介绍了美国信仰的源泉:群众信仰,而非贵族信仰。美国的信仰来源于大多数人的信念,而

不是某一个阶级某一个集团的学说。群众信仰通过法律大大确定下来。

第三章《为什么美国人比其祖先英国人更倾向和更喜好一般观念》

对标题中的问题的回答是:一般观念比具体观念思考起来更便捷,

学习起来更方便。而民主时代的人大都务实而忙碌,一般观念更适

应于这样的社会。

第四章《为什么美国人从来没有象法国人那样热烈追求政治方面的

一般观念》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强迫每一个公民实际参加政府管

理工作的民主制度大大节制了美国人对政治方面一般观念的强烈爱好。

第五章《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这一章主要讲

了美国宗教在与政治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宗教

支持平等的原则,另一方面美国的宗教不仅提倡来世的幸福,还重

视现世的幸福。

第六章《关于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中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平等一方

面让人们独立思考,各自判断,另一方面又使人人喜欢和向往社会

有一个统一的、单一的和对大家都一律相待的权力。因此天主教徒

没有以前虔诚,而基督教徒纷纷投向天主教,从内部看天主教好像

是衰退了,而从外部看,它的势力又发展了。对此,托克维尔的解

释是,愿意调和互相对立的原则是人类智力活动天生的弱点之一。

第七章《民主国家人民的思想倾向于泛神论的原因》中作者认为随

着身分日趋平等,每个人与他人越来越无差别,个人变得日益渺小

和无力,人们便习惯于不再重视每个公民而只重视全体人民,忘记

了个体而只考虑人类整体。在这样的时代,人的精神喜欢同时包罗

万象,希望把无数的不同结果归结于一个单一的原因。因此人民的

思想倾向于泛神论。作者还说,坚信人类真正伟大的人,应当团结

起来反对泛神论。

第八章《平等是怎样唤起美国人产生人可无限完善的观念的》充满

了个人主义奋斗精神,平等使人们不像贵族制国家的人一样天生打

上等级、职业和出身的烙印,而可以追求一种上不封顶的成功。

第九章《美国人的例子》其实说得十分抽象。托克维尔认为美国因

为平等,全体人都野心勃勃力求上进。“仆人可以与主人共同享乐和

劳动,穷人也可以与富人如此;乡下人将会努力学习城里人,地方

将会努力学习首都。这样一来,谁也不会专注于生活的物质方面,

简单的手艺人也会贪婪地或偷偷地看一看高级的智力活动世界。人

们不会用贵族制国家采用的那种观点和方法去读书;但是,读书人

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最后扩及全体公民。”最终的结果是只是的扩大

化和思考的广泛化。

第十章《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中认为:平等使每个人产生凡事自行判断的愿望,对一切事物都怀有明显的、切实的爱好,而轻视传统和形式,这是平等的一般特性。

第十一章《美国人以什么精神对待艺术》中提到了美国人对艺术与

欧洲传统贵族社会的人的区别,旧社会的艺术匠人只为少数贵族工作,他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荣誉,所以不在乎金钱的多寡。而美

国人艺术是普及的,艺术人也融入大众之中,他们的工作与创错以

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是一种商业化的艺术。

第十二章《美国人建筑的复杂性》讲美国建筑的复杂性是既平凡,

又伟大。托克维尔再次把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归结到民主制度上。

第十三章《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主要讲的是美国文学并不繁荣,

但深受英国文学的熏陶和影响。

第十四章《关于文学的商业性》主要将的是美国的文学与商业的结合,在贵族制度的国家,文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可能使文人得到很高的荣誉,但决不会使他们赚取大

量的金钱;而在民主制度的国家,一个作家却可以通过廉价推销作

品获得大大的财富和小小的名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需要人

们的钦佩,而只要受到人们的欢迎就可以了。

第十五章《为什么在民主社会里研究希腊和拉丁文学特别有用》对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凡想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必须经常从古

代作品中汲取营养。

第十六章《美国的民主怎样改变了英语》中反映了美国英语对英语

改造的现象,美国英语在引进新词汇和改变读音上对英语有了众多

改造。

第十七章《论民主国家的诗的某些源泉》中说,民主国家人民对于

理想、诗意的爱好没有贵族国家那么广泛和深刻,但是,他们发展

了实用性,他们所香香出来的东西几乎全是实用的东西,而所再现

的几乎也全是现实的东西。

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一章主要从演说、戏剧、历史和议会四个方面介

绍了美国的特点。演说家喜欢夸张,戏剧家的创作配合了革命与历

史的进程。

第二部分

第一章讨论的是“民主国家的人对平等的热爱比自由更加热烈和持久”的原因——“人们知道平等的来之不容易而自觉维护平等,且相信平

等经过他们的维护可以长久的延续下去而更加热爱和珍惜平等。”因

为追求平等自由而带来的动荡在所难免,而益处,恰恰相反,需要

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被感觉到。第二章谈的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和利益主义是不一样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个人奋斗。然后作者在讨论了“个人主义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这个问题,因为民主革命成功以后,社会中的每个人成功之路更

加宽阔和自由,大家追求成功的欲望自然更加强烈。第三章讨论的

是个人主义在革命成功后更加强烈的原因,因为革命大大支持和发

展了个人主义。第四章是从自由制度的角度来

谈,极端个人主义有巨大的弊端,自由制度恰好能把这种倾向限制

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第五章谈的是美国人的结社,美国人具有结社自由,但是由于他们

热在自由平等制度,所以结社也在这个尺度之内。第六章和第七章

谈的是结社各方面的关系。第八章和第九章讲的是“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美国人怎样用它同个人主义斗争,以及怎样在宗教上利用

这一原则。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讲的是美国人对物质福利的爱好以及

物质生活享乐在民主时代所产生的影响。第十二章讲的是唯灵主义,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宗教狂?——“如果绝大多数人都去追求物质生

活享乐,那末,一部分人的心灵也可能出现奇特的反应。这一部分

人将驰骋于精神世界,唯恐自己再堕入肉体希望他们留在其中的陷

阱受累。”第十三章讲的是美国人的精神世界,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心

神不安?因为欧洲的偏僻小村镇的居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处境是

不幸的,而美国人则总是盘算如何把没有的东西弄到手。第十四章

讲的是美国人怎样把对物质生活享乐的爱好与对自由的热爱和对公

共事务的关心结合起来。第十五章讲的是宗教的净化作用。第十六

章讲的是福利适度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福利过高,则容易促成一

批寄生虫,反而降低社会劳动的效率。第十七章讲的是为什么美国

人把目标定得很长远的原因。第十八章讲的是美国人把一切正当的

职业都视为高尚的,因为一切正当的职业都是以自己的劳动取得合

法的报酬。第十九章讲的是对物质的追求促成美国人都爱从事实业。第二十章讲的是实业和贵族制度之间的关系,因为实业越发达,分

工越明确,工人越注重一些细节的问题,而老板们更关注全局的问题,由此两派形成。

第三部分

第一章和第二章讲的是民情随着身份平等而日趋温和、民主使得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简化,因为大家得到了梦想已久的平等,专心

于自己的事业,而使民情更加温和。社会不再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阶级,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简化。此后几章分别介绍的是民主

制度在美国的胜利是怎样改变主仆关系、怎样影响工资、怎样影响

美国的家庭、怎样影响美国年轻女性的教育等等。在第十二章美国

人怎样理解男女平等中,作者说:“美国人希望两性同步前进,但所

走的道路永远不同。”在最后几章中,作者介绍了民主国家的和平与

战争、军队的复杂性、军队的纪律。“民主国家容易把可用的全部兵

力投入战场,而如果它很富庶并且人多,则很容易成为征服者。而

一旦它遭到侵略,敌人深入它的国土,它的御敌办法就不多了。如

果敌人占领了它的首都,国家就灭亡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在民

主国家,每个公民都是各自孤立的,非常软弱,谁也无力自卫,不

能支援他人。在民主国家里,只有国家的力量强大。国家的军事力

量一旦因为军队被击溃而消失,行政的力量由于首都被占领而瘫痪,而所剩下的只是一伙没有组织和没有力量的群众,他们不能抗击有

组织的入侵力量。我知道,使地方享有自由,并由此建立地方政权,可能减少这种危险,但这种办法经常是作用不大的。”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首先论证的是“平等使人爱好自由制度”,因为众生平等,

所以自然要求自由,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人,所以没有理由限制大

家的自由。第二章和第三章讨论的是民主自然要求中央集权,中央

集权有中央集权的巨大优势,而民主的国家,平等的国家,因为不

存在特殊的权利阶层,自然要求国家统一集中大权,谋划全局,制

定统一的法律,管理全国。第四章继而分析了让美国走上民主和中

央集权的原因。特殊的原因,和偶然的原因。比如美国

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地理上东西有大洋南

北无强邻,以及宗教、政治、法律各方面的人文原因。第五章讲的

是广泛的革命之后,统治者的地位不如以前稳定但最高权利却日益

加强,因为在以前的贵族制国家,社会分裂为不平等的两大阶级,

阶级矛盾激烈,而民主制的国家,众生平等,大家拥护和支持新制度、新国家,专注于自己人生的奋斗,而不是推翻不平等的贵族制。第六章讲的是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民主国家害怕一种当权者与

群众分离的专制,如果当权者和普通民众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阶级,

而当权阶级腐败腐朽,以权谋私,那么这样的专制就是危险而可耻的。

二、分析与思考

《论美国的民主》是一部介绍美国社会相当详尽而深刻的论述,但

是也许是所有大家的特点,书中议论多、例子少。对于一个美国历

史甚至法国历史也烂熟于心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读这本书肯定是很

好的享受。

托克维尔对美国的民主模式,总体是十分肯定的态度的,不然也不

会专门写两本书来论述。但是对于美国的民主和对美国,我还是坚

持“批判性肯定”的认知态度。一方面承认其文明的先进性,另一方

面也需看到它的局限性。因为美国人的民主和善良和正义,都是限

定在美国范围之内的。在伊拉克的有虐囚丑闻;在中国近代史的劫

掠中,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强盗土匪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

非洲发现了油田的村落,美国人可以因为村民不愿搬迁而屠杀全村人。凡此种种在全世界横行霸道的事迹不需多说,只怕是不胜枚举的。

当然,不可否认美国是目前相对最发达、最民主的一个国家。只有

相对而言的最佳,而不存在绝对的封顶的完美,也许这就是现实,

人类永远地追求更美更好更进步,却永远达不到至善至美至无缺,

就像西西弗斯,在奥林匹斯山不停地推石头。

关于读书笔记作文锦集六篇

关于读书笔记作文锦集六篇 关于读书笔记作文锦集六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书笔记作文篇1 以前我一直以为狼是冷血动物,只会伤害比自己更弱小的动物。但自从我看了沈石溪的《狼王梦》之后,我对狼的看法改变了。在沈石溪先生的笔下,狼是极其爱护子女的,根本不像我们想象中的狼那样残忍。 《狼王梦》里写了黑桑和紫岚一对夫妻,黑桑想做狼王,便和紫岚想了一个假扮争风吃醋打败在位狼王的办法,然而,事情发生之前,黑桑却在鬼谷被野猪伤了生命。紫岚为了完成黑桑未尽的心愿,努力培养自己的儿子,黑仔、蓝魂儿都意外身亡,双毛也在与狼王的决斗中因为仁慈而丧命。紫岚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到女儿媚媚的身上,一开始媚媚和最没用的公狼吊吊在一起,紫岚因为想让媚媚生出好的狼崽,而使计咬死了吊吊,并把它的尸体放在山坡上,结果媚媚伤心得不吃不喝,紫岚想方设法要医好媚媚的心病,直到聪明、勇敢的卡鲁鲁出现,并最终获得媚媚的芳心。媚媚临产时,紫岚为了保护黑桑---紫岚家庭血统的狼孙们,和狡猾、精怪的老雕搏斗,惊心动魄的缠斗之后,紫岚和老雕同归于尽。卡鲁鲁和媚媚共养育了五只小狼,其中一只公狼毛色漆黑,像黑桑,另一只公狼的毛色呈紫黛色,则和紫岚相像,但愿这其中一只将来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狼王。 在这一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紫岚,因为它即使被大白狗咬得很疼,但它还是没有打滚,因为它不让自己的孩子死去,这充分体现了紫岚无比的母爱。为了完成黑桑的心愿,她含辛茹苦、努力培育自己的儿子,又体现了紫岚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保护黑桑---紫岚家庭血统的狼孙们,最终和老雕同归于尽,体现了紫岚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精神。至此,我再也不讨厌狼了,它们是有爱心、有事业心、勇敢的可爱动物,我要学习紫岚博爱、自强和大度的精神,增强责任心,做一个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的好孩子。 读书笔记作文篇2 有一本书特别好看,这本书是《阿呆和阿瓜》,就是伍美珍写的书。其实这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读后感 一作者生平及著作 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生于今伊夫林省塞纳河畔威尔内伊,1859年4月16日病逝于纳。家庭是诺曼底贵族。1823年由默兹的高级中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习法律,1827年出任凡尔赛初审法院法官。1830年与好友古斯达夫·德·博蒙商定,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向司法部请假,要求去美国考察其受到欧洲各国重视的新监狱制度。经过一番周折和亲友的斡旋,请求获准。其实,这只是表面的目的,他们真正目的是到这个国家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 1833年,他与博蒙写出《关于美国的监狱制度及其在法国的运用》的报告。这个报告后来被译成英、德、葡等几国文字。1835年,托克维尔成名之作《论美国的民主》上卷问世。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出版。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写成的《回忆录》,详述了二月革命的内幕。1856出版的《旧制度与革命》,也是一部名著,有多种文字译本。 二写作背景和由来 托克维尔认为,建立一个新世界,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他没有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政治体制的历史对比分析去创制这个民主理论,也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引用古希腊城邦和共和时期罗马的历史去说明当时资产阶级民主的过程,而认为当代的民主原则主要应当从当代的具体历史条件去总结和解释,不能用某种一般规律去总结和解释。 在托克维尔那个时代,这样能够最全面的表现出发展规律的民主的国家只有美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经历过这场革命的国家中找出一个使这场革命发展得最完美和最和平的国家,从而辨明革命自然应当产生的后果;如有可能,再探讨能使革命有益于人类的方法”(见本书上卷第17页)。这才是托克维尔去美国考察的真正目的,也是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由来。他希望客观地描述美国的民主,将其所见所闻忠实地报道出来。他在美国搜集大量资料,向权威人士请教,访问过广大地区。结果,利用他在社会学中首创的“访问法”,依据其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只在美国逗留九个月,就写出至今仍被世人赞誉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 托克维尔在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他的祖国。“我深信,这样在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一、前言 在寻找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个案时,我们坚持从教育研究的外围进入教育研究的内部:(1)先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寻找三个著名个案;(2)然后从教育领域内部寻找三个著名个案;(3)接下来解释该研究方法的操作策略;(4)最后,再以“拓展阅读材料“的形式提供三个可以直接模仿和借鉴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式的著名个案。 从这里提醒我,不要只为教育研究而做教育研究,其他领域如企业,经济,军事等等的方面的知识也要涉及去了解,不要固步自封。 (1)例如: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本尼敌克特的《菊与刀》;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曹锦清的《黄河边上的中国》;泰晖的《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 (2)例如: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沃尔科特的《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陈向明的《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刘云斌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徐碧美的《追求作乐——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3)解释“调查研究“的基本策略:收集资料:访谈、观察与问卷;分析资料:“编码“并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 (4)在拓展阅读材料推荐三分论文或研究报告:“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从自卑到自尊——一个学业优秀学生的发展分析“;“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 重视从教育研究的外围寻找著名个案 重视著名个案中的“具体的人“:除了需要从那些著名个案中领会方法之外,还需要从那些提交研究报告的具体个人的生活史和他们的学术道路中领会相关的“研究精神“。 面对相同的案例,鼓励不同的理解:只是“理解程度“的差别,不存在“学科内容“上的差别。 启用新的“分类框架“:(1)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含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这是“学者“的功夫;(2)理论研究(批判研究),它显示“思想者“的精神;(3)应用研究(变革研究),这是实践者、行动者、改革家的情怀。 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含访谈、问卷、观察以及相关的教育经验总结)与“描述性实验研究“。 理论研究包括类比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研究。

作文大全读书笔记

作文大全读书笔记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圣母院里的钟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陈述着一个故事。 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影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唾弃的“愚人王”。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吗? 相比而言,如果说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灵便更加令人鄙视。一开始,良好的背景让我觉得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善良人——他收养了丑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当故事的情节愈演愈烈时,我读懂

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择手段地“爱”,让他卑鄙地,变态地劫持爱斯梅拉达,并且因“爱”成恨地要置她于死地。这是一种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爱”,充满了病态的“爱”,那不算是爱,只是伤害…… 然而,那书中最美的笔墨都倾注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她美丽,因为她有一张天真清纯的脸孔;她善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同情和爱心。她可以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给他,她给饥渴难堪却无人理睬的敲钟人送水……她有菩萨一般无人能及的心肠,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她是善与美的化身! 怎么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书中说得那样: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东西。” 当灭灯钟响彻在巴黎圣母院里,所有故事都结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将永恒地被传诵……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这次春假期间,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看的一本书的书名是《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我两天就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讲的是:阿尤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鱼枪手尼德为了抓海怪竟被潜艇鹦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读了法国的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写的《论美国的民主》不管怎么样还是有一点点的收获,开卷有益嘛,我们知道托克维尔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不断崛起发展的年代,在他之前,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体,在19世纪的前半期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法国各派别的斗争十分的尖锐,面对法国国内的革命形势,以及法国的政治上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托克维尔考察了美国的一些民主原则如“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尊重法制”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民情的影响。在今天我们看这本书,对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美国的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两部分,主要讲述了当时美国的民主对其国家的法律制度,政府的工作和国家事物所产生的影响,也论述到了美国的民主对美国的公民社会,人民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下卷主要是对民主社会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 书中介绍的神圣不可侵犯,和主权在民的思想。这些移民来美洲大陆的人的思想中保留着资产阶级思想家所大力倡导的一些理论和原则,同时一些来到美洲大陆的人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个国家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原先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是印第安人,他们过着贫穷的生活,航海大发现以后,美洲大陆成为欧洲人淘金的天堂。文明人将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的实践。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我们今天看来美国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的国家,这与其移民的构成和思想有着重要的关系,美洲大陆的移民基本上都是英国人,还有一些法国人,这些人是经历国资本主义思想的渲染的,我们知道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前,历史经历过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由于其在国内的贫穷和灾难,当他们在国内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只有选择离开,由于那时候的交通条件还不是特别的发达,可以说他们来到美洲大陆是冒生命危险的,他们来到了美洲大陆,原先在国内的贫穷和灾难使得他们更加的尊重和渴望自由和平等。可以说移民的欧洲人的脑海中所存在的民主的原则,是后来美国的民主制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原因。在今天我们看来,我们可以这样说民主的制度是不可以移植的,它是建立在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的传统的基础上的,是在一个国家土生土长的,而且也是适应一个国家人民的思想性格特点的。托克维尔也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都不要放弃完善民情的努力,也不要放弃以民情来改变,完善,和促进民主制度的希望,我们不能照搬美国人独特的思想和方法,而应根据上帝和时代为我们规定的社会情况采取自己的方法,建立我们自己的民主制度。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移民基本上没有什么思想上的障碍,他们要用他们开放的思维去建立实现一些崭新的想法,并用法律制度把它规范下来,比如说人民参与公共事物,以投票决定赋税,规定行政官员履行的职责,在这片土地上制定的法律已经全部的吸纳,并在事实上承认和确认,对于这些基本原则在当时大部分的欧洲人是

论美国的民主

一、写作背景 托克维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1835年,他发表了《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40年该书下卷又相继问世。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普遍好评,托克维尔也名扬海外。托克维尔当时所处的时代正值法国大革命结束后的动荡岁月,革命风潮涌起,政权更叠频繁。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封建主义卷土重来。1830年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大资产阶级建立了七月王朝,此时的法国实际正处于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争夺的十字路口。托克维尔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他对当时法国现状深感忧虑,作为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己经觉察到贵族时代己经没落,民主与平等是大势所趋。他借考察美国监狱制度之机,对美国社会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考察。终于写就了被世人赞誉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 二、内容简介 《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受到普遍好评,使托克维尔名扬海外。托克维尔在书中认为,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他没有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政治体制的对比中去寻求这一政治理论,也没有通过引用古希腊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的历史来说明这一问题,他认为,现在民主理论要从当时的具体实践中去追寻,反对用一般的规律去解释。在托克维尔所处的年代,具备这种实践研究意义的国家只有美国。托克维尔希望客观的描述美国的民主,将其所见所闻忠实地报道出来,“绝没有要求事实迁就观点,而是让观点以事实为依据”。 原著分上下两卷,上卷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共八章,主要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前三章主要介绍美国的地理情况与特点,美国人权的来源及其对后来美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后五章具体介绍美国的人民主权原则,乡镇,县和州的行政制度,联邦的行政,司法和立法三权分立的设置,联邦宪法等几个方面。第二部分共十章,主要是对美国民主进行社会学分析:前四章主要介绍美国的正当状况,出版自由和政治社团的特点;第五,六章主要说明美国的民主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七八章主要论述多数在美国享有的去向权威及其后果,多数的保证所具有的危险以及防止这种危险的措施和方法;第九章主要论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的一些因素,如自然地理因素,法制,民情,教育和宗教等;第十章主要论述美国境内的黑人,印第安人和白人三个种族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最后简略地分析了一下美国商业保持兴盛的原因。 原著的下卷共有四个部分,主要是论述民主对美国的智力、感情、民情和民主的思想和感情对公民社会的影响,它的实质是托克维尔以美国为背景来发挥,阐述他本人的政治哲

论美国民主读书笔记

论美国民主读书笔记 【篇一:《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摘要 《论美国的民主》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情况 和民情进行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专著,也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政 治学专著。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讲述美国政治制度及其产生的 根源,下卷以美国为背景发挥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学思想。 这部书主要介绍“自由平等”、“尊重权力”、“尊崇法制”、“主权分享”、“均势制衡”等思想和原则,对了解美国政治制度与民情具有深 远影响,对我国的法制进程也是有所启示的。 关键字:美国民主联邦宪法司法制度政治社会 《论美国的民主》分上卷和下卷,它们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 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中主要分析了 美国民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北美的外貌、英裔移民带到北美 的影响、英裔美国人的社会情况、各州的过去,政治审判与司法权、联邦宪法、政党的作用、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多数暴政、美国怎样削弱多数的暴政及种族情况等方面。而在下卷中,则分析 了民主对美国的智力活动、美国人情感、对美国民情以及对政治社 会的影响。 一、上卷 在上卷分析美国的民主是怎样产生以及哪些因素有助于美国维护民 主共和制度时,托克维尔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上帝赐予美 国人的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第二,法制;第三,民情和生活方式、生活观念。”①因此,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论述上卷内容。 (一 )美国的地理环境 在上卷前三章主要描述了美国的地理环境和英裔美国人的情况。这 是一个新大陆,封闭、独立、自成一体。“美国人没有强大的邻居,因 此不用担心外敌入侵和被人征服,也不用担心因此引起的战争和金 融灾难。”②北美广袤的未开发土地和丰富的物产为移民提供了奋斗 并富裕起来的条件,同时从欧洲来的移民具有开拓的商业冒险精神,并且不断向西部迁移,这些力量都分散开来由此建立了规模大致相 当的众多的城市。这恰是地方自治得以实行的天然条件。早期美国 移民的共同点一是相同的语言,二是对权力观念和自由原则的熟知。

作文读书笔记8篇

作文读书笔记8篇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几本好书。这本《天狼》是我在这个暑假里最喜欢的书。这个故事起伏跌宕,曲折动人,苍凉悲烈,荡气回肠。书中以狗和狼的角度来看人类,那里的人类非常丑陋,会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这是一本动物小说,讲述一个关于狼类,狗类和人类的遥远故事。在一个名叫桃花冈的地方,一只名叫雪玉的母警犬和一只在狼族如雷贯耳的独眼母狼发生一次长达四年的战争,小山村里淳朴的一家人因这件事被卷入其中。最后,珍珍与雪玉发生一场决战,雪玉终于嬴。但珍珍的儿子山妖却逃出来,当狼王,突袭桃花冈。桃花冈就这样消失 这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站在狼和狗的角度来看人。在狼的眼里,人类就是恶魔、就是杀动物机器;狗就是背叛狼族的叛徒。在狗的眼里,人类就是自己一生的依靠,就是誓死都不能让他受到一点伤害的主人;狼就是要去伤害主人的凶器。就是这样。狼和狗就成不共戴天的仇人。 《天狼》还有一个场景,雪玉抛弃它唯一一个没有攻击性的小班点。颠峰大战的时候,雪玉可是一只狗对付两只狼啊!而小斑点就是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和珍珍的儿子同归于尽。后来,雪玉就抱着为小班点报仇的心态打败珍珍。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你看不起一个人,也不能抛弃他,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这一本书,演绎一个长达四年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战争;这一本书,演绎原始的狼性,忠诚的狗性以及光辉的人性;这一本书,演绎遥远的野性的恨,永恒的温柔的爱…… 爱,是不分界限的;爱,是不分种族的;爱,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最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想这就是《天狼》所要揭示的主题。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美国的民主

读后感 托克维尔写的《论美国的民主》是政治类著作中的名著,也是许多专家学者推荐的研究美国民主的重要作品。自我对政治学方面的书籍感兴趣以来,我总是想弄懂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民主到底是怎么样的?于是我在2012年就买了这套书(上下册),但直到2014年的2月份才开始看这套书。从2月9号开始看起到现在才看完这套书的上册,看的比较慢。因为我做了部分的读书笔记,而做读书笔记实际上是比较花时间的,因为你要重新开始看一遍书并且还要找出书中的重点。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间想从豆瓣上找点书评或者读后感来看看,发现没有找到我满意的。于是我只好自己找重点,看看这套书的上册主要讲了美国民主的什么?托尔维尔的论述思路跟我们中国思维不一样,托克维尔并没有按照这样的套路来写,什么是民主?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哪些特点?为什么美国的民主制度比欧洲国家都要好?哪些地方是值的欧洲国家学习的?托克维尔在论述的时候在我看来有点杂乱无章,不知道是不是我很少读西方著作的缘故,反正你要想把上面的几个问题搞清楚,需要自己去找出来连成一条线。我把它分为两为几部分: 第一:为什么民主会在美国这个地方生根发芽? 首先是英裔美国人的来源对未来的民主走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托克维尔举了新英格兰海岸线移民的例子,这批移民在英国时都受过很好的教育,许多人才学出众,他们有着良好的秩序与道德因素,他们自称为朝圣者,属于清教的教派,这个教派的宗教学说本身就掺入了许多民主共和的理论,所以他们本来就有很强的民主共和理念。 另外这个清教的教徒在英国时多数属于中产阶级,所以来到美国以后他们之间各方面都日益均质化。他们不仅在财富上平等,在学识上一定程度上也是平等的,换句话说他们在力量上是非常平等的,这导致美国的社会情况上本质上民主的。另一方面对美国的民主起到方面大的作用是美国的乡镇精神、地方自治。美国是先有乡镇再有县、州,再有联邦的。乡镇精神指的是美国的乡镇都非常的独立与有权,他们认为乡镇是一个自由而强大的集体,乡镇是人们求名获利、掌权求荣的爱好之所向。而地方自治显的尤其重要,当英裔美国人来到美国时,他们早已经在乡镇这级确立了自治原则,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税负、规定行政官员的权限与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与审判。 其次美国人在革命前就确定了人民主权原则。美国革命的爆发导致人民主权原则走出乡镇走向州,人民主权原则成为法律中的法律。在民主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美国的上层阶级非常的务实与理智,他们看到既然不能从人民手中夺回权力,而且也不能嫌恶相当多的人敢于冒犯他,所以他们只要不惜一切的去讨好人民。 第二:美国的民主制度的几个特点: 一是美国法院的权力很大。刚才已经讲到,美国有乡镇自治的传统,也就是说县、州的官员一般无权指挥乡镇官员行动的,他们不去视察乡镇的政绩、去指导他们的行为、谴责他们的错误,而且在乡镇这级他们的官员都是平级的,没有隶属关系,他们是当地的人民选举产生的,不能随意的罢免与提升。那么既然美国乡镇有这样大的独立性,美国社会怎样按照统一的计划去指导社会呢?通过强大的立法权,法律规定到事情的细枝末节,只要一切下属单位与全体官员按照法律行事,那么美国的社会就会步调一致的行动。那么又如何使下属单位与官员遵从法律呢?那就是使法院惩治违法的官员,所以美国法院的权力很大,法官是美国最有权势的政治势力之一。另外美国授权法院可以宣布某项法律违宪的权力,为了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独立,美国规定最高法官为终身制,最高法官不是由立法机构或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经总统提名征求参议院同意后任命。

论美国的民主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生于1805年,卒于1859年,是法国著名的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先生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分别是今天选择的这部《论美国的民主》以及《旧制度与大革命》。可以说,《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先生的成名作,正是本书,让托克维尔先生誉满欧洲。 作者说完了,继续回到书本身。本身分为上下两卷,洋洋洒洒近70w 字,上卷重点侧重于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发表于1835年,下卷主要讲述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以及哲学考察,发表于1840年。可以算的上是研究美国制度的百科全书级著作。小子不才,今天就斗胆说一说自己从书中汲取的养分吧。还是那句话,这部书博大精深,并非三五千字就能总结的,书中包罗万象,从不同的角度一定可以获得不同的收获。 首先,来说说第一点感觉。我一直感觉是书的名字起错,本书名为《论美国的民主》,实则长篇累牍地讲述《论美国的平等》。其实,仔细想想,何为民主?民主是一类制度还是一种思想?这其实是很模糊的。如果说民主是一种制度的话,那么是不是有投票就算是民主的?或者可以换一种问法,现今的全世界,除了少数国家以外,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民主”的制度,那么这些国家的民主是不是一样的。我想很明显不一样,有的“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有的是富有人说了算,有的是你为民我为主。

所以,托克维尔先生认为,美国的民主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建立在社会的高度平等之上的。关于平等一事,我想起了霍布斯先生的《利维坦》,书中认为平等是现代国家的首要要义,只有大家基于法律面前的平等,共同让渡权利,国家才是合法。这也和托克维尔先生对美国的民主进行考察的结论不谋而合。 好了,既然平等是美国民主的重要因素。那么这种平等缘何而来呢?托克维尔先生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宗教。托克维尔先生认为美国人对平等和自由的信念是源于宗教的,自由的信念是新教的产物,因为人直接自主地和上帝进行沟通,而平等的观念是有天主教培育的,因为天主教表示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一样的。这么说有几分道理,但也许是因为托克维尔先生本人是天主教徒的缘故吧。 第二,移民。书中托克维尔先生盛赞了美国的产生,正是因为大多一穷二白的移民,美国才建立了这样平等的制度。因为所有踏上这片土地的人,基本都差不多,不像欧洲那样拥有世袭的土地,那样世袭的爵位。正是因为美国是一群基督教移民,在机会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赤手空拳地建立起来的,所以平等由经济层面进入了政治层面。 第三,地理。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托克维尔先生认为,但凡周围强敌环伺的国家,都容易产生独裁,而周边安宁的国家都更容易民主。这有点和我们小的时候背诵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美国史》参考书目

作业:写一篇读书报告,要求: 1、从本课程所开列的参考书中任选一种加以报告和评论。 2、上交时间:第十周。 3、读书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需交手写稿。 4、报告需至少应该包括下列内容(但不必拘泥于这种排序):(1) 综述所选 著作的主要内容、结构、所用材料;(2) 梳理和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或论点;(3) 评论著作的研究质量、材料组织和写作水平;(4) 讨论著作的学术贡献和对个人的启发;(5) 讨论著作的不足之处。 《美国史》参考书目 1、(美)埃里克?方纳 (Eric Foner) :《美国自由的故事》,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美)赫伯特?斯坦:《美国总统经济史—从罗斯福到克林顿》,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 4、(美)詹姆斯·M·麦克菲尔森:《总统的力量--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中国友谊出版社,2007年。 5、(美)加里?纳什 (Gary Nash) 等编著《美国人民》(上、下卷), 刘德斌主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海南出版社,2006年。 7、杨生茂、刘绪贻《美国通史》(6卷本):《美国的奠基时代》、《美国独立和初步繁荣时代》、《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战后美国史》、《崛起和扩张的年代》 8、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9、黄安年:《美国的崛起(新大陆-19世纪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0、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 1990 11、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 (上、下册),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12、李庆余《美国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南京大学 1990 13、王玮《美国对亚太政策的研究(1945-1972)》山东人民 1995 14、陆镜生编著:《美国人权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考察》,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 15、张友伦等:《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 16、邓蜀生:《世代悲欢“美国梦”——美国移民历程及种族矛盾》,中国社科2001年; 17、庄锡昌著:《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关于读书笔记的作文精选

关于读书笔记的作文精选 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他(阿龙纳斯)接受了邀请并参加捕捉行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来得知这只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这潜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径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水中奇异景象。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是,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在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

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2?~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而在“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一章,叙述尼摩船长,啊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在细节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他,作为逃到海底的人类种族代表之一,而对人类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 这本书还写到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___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读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书评 课堂上老师对托克维尔夸赞有加,翻看本书首先学习到的便是关于这一传奇作者的一生。年仅三十岁的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了仅仅九个月零几天就创造出了《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这是大多数世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五年后下卷的问世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望尘莫及的忧伤与向其学习拜读名著的急切,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走上了欣赏名著之路。 有人说,这本书之所以成为名著,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至此,我的心中有两个疑惑,第一,为什么民主会在美国这个地方生根发芽?第二,美国的民主制度有何特点?带着心中的不解与对作者的崇拜,我开始认真地拜读《论美国的民主》。 多次的反复阅读、多次的虚心求教、多次的沉思联想,终于让我在读罢此书后对自己预先抛出的两个问题有了较为满意的回答。论及民主在美国生根发芽的原因时,我认为首先是英裔美国人的来源对未来的民主走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托克维尔举了新英格兰海岸线移民的例子,这批移民在英国时都受过很好的教育,许多人才学出众,他们有着良好的秩序与道德因素,他们自称为朝圣者,属于清教的教派,这个教派的宗教学说本身就掺入了许多民主共和的理论,所以他们本来就有很强的民主共和理念。另外这个清教的教徒在英国时多数属于中产阶级,所以来到美国以后他们之间各方面都日益均质化。他们不仅在财富上平等,在学识上一定程度上也是平等的,换句话说他们在力量上是非常平等的,这导致美国的社会情况本质上是民主的。另一方面对美国的民主起到方面大的作用是美国的乡镇精神、地方自治。美国是先有乡镇再有县、州,再有联邦的。乡镇精神指的是美国的乡镇都非常的独立与有权,他们认为乡镇是一个自由而强大的集体,乡镇是人们求名获利、掌权求荣的爱好之所向。而地方自治显的尤其重要,当英裔美国人来到美国时,他们早已经在乡镇这级确立了自治原则,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税负、规定行政官员的权限与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与审判。其次美国人在革命前就确定了人民主权原则。美国革命的爆发导致人民主权原则走出乡镇走向州,人民主权原则成为法律中的法律。在民主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美国的上层阶级非常的务实与理智,他们看到既然不能从人民手中夺回权力,而且也不能嫌恶相当多的人敢于冒犯他,所以他们只要不惜一切的去讨好人民。 关于美国民主制度的特点,我总结出了如下四点:第一,美国法院的权利很大。刚才已经讲到,美国有乡镇自治的传统,也就是说县、州的官员一般无权指挥乡镇官员行动的,他们不去视察乡镇的政绩、去指导他们的行为、谴责他们的错误,而且在乡镇这级他们的官员都是平级的,没有隶属关系,他们是当地的人民选举产生的,不能随意的罢免与提升。那么既然美国乡镇有这样大的独立性,美国社会怎样按照统一的计划去指导社会呢?通过强大的立法权,法律规定到事情的细枝末节,只要一切下属单位与全体官员按照法律行事,那么美国的社会就会步调一致的行动。那么又如何使下属单位与官员遵从法律呢?那就是使法院惩治违法的官员,所以美国法院的权力很大,法官是美国最有权势的政治势力之一。另外美国授权法院可以宣布某项法律违宪的权力,为了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独立,美国规定最高法官为终身制,最高法官不是由立法机构或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经总统提名征求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第二,美国宪法不是一纸空文而是设计精密运

有关读书笔记作文集锦6篇

有关读书笔记作文集锦6篇 读书笔记作文篇1 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凶恶、残忍、坚决、严厉、厉害”,而“狼”字,仅在“狠”字上多了一点。在我看来,这一点真是太妙了,因为它使得狼狠,狼的有智慧,狼的有原则。 翻开《狼图腾》,我所看到的是游牧民族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我所感受到的是草原人民的淳朴、智慧,而真正触及我灵魂的是狼性。这是一顿狼的精神盛宴。 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狼造就草原人民的性格,是狼塑造了草原民族的灵魂,是狼书写了游牧民族的历史。在草原上,想要生存下去,就得和狼战斗,而狼是强大的。在书中讲述了几次狼与人之间的大战,曾对狼群的进攻有着这样描述:“在草原中嗖嗖飞奔的狼群,像几十枚破浪高速潜行的鱼雷运载这最锋利、最刺心、刺胆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羊群冲去”。狼是战神,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狼的顽强和尊严,狼的视死如归、不屈不挠。令人倍受震撼。为了生存,草原人民与狼战斗,在不断的战斗过程中,草原人民进化了。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竟用区区几十万就能横扫欧亚?消灭西夏几十万铁骑,大金国百万大军,南宋百多万水师和步骑,俄罗斯钦察联军,罗马条顿骑士团,攻占中亚匈牙利、波兰、整个俄罗斯,并打垮波斯、伊朗、中国、印度等文明大国?还迫使东罗皇帝采取和亲政策,将玛丽公主嫁给了成吉思汗的曾孙。蒙古人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这个一开始连自己的文字和铁箭头都还没有,用兽骨做箭头的原始落后的游牧小民族,怎么会有那么强大的军事能量和军事智慧?我想成吉思汗的军事奇迹就在狼的 身上。战争是群体与群体的武力行为,战争与打猎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打猎不是战争,人人从打猎中并不能学到真正的实战技能。教科书上说,游牧民族的实战技能来源于打猎,现在看来,结论并非如此,更准确的结论应该是游牧民族卓越的军事才能来源与草原民族与草原狼长期的残酷的不间断的生存斗争。蒙古的草原民族绝对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农业民族或其他游牧民族更善战、更懂战、更具有先天的军事优势。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托克维尔其人。托克维尔(1805(乙丑年)-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美国的民主》第一卷、《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旧制度与大革命》。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但是如果让我撰写托克维尔的墓志铭并且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其成绩:一言以蔽之,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的作者。可见这两本书对于作者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这两本书就没有托克维尔。 这本书告诉我们,法国大革命的由来:精神自由的被毁以及政治自由民主的缺失。我们应该觉醒的:人人生而平等,是现代民主的基石。精神自由、司法独立,这两点使得法国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诸多弊端,重新成为西方民主国家的一个典范。 托克维尔本书中还提出一个最为吊诡(悖论)的问题:“何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从书中找到的答案如下: 一是政府有法不依或者朝令夕改,造成百姓的恐慌。国王宣

布说:“劳动权是一切财产中最神圣的财产;一切有损于劳动权的法律均违背自然权利,均当被视为无效的法律”。几个月后,损害劳动者的行会和劳役制度又重新恢复。这种对苦难的叙述使人民激愤起来,在人民内心深处燃起贪欲、嫉妒和仇恨。 二是人们利益需求单一趋同,人们变得日益相似。正是由于专制权力的加强,人们逐渐丧失了精神的自由,甚至人身的自由,人与人之间变得互不来往,社会诚信缺失,不同阶级之间乃至同一阶级内部都不会相互协作。而正是这种自由的丧失,使得旧制度变得难以维持,因为它只会加剧社会的分裂,而难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也就是中国古语所云: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船就会翻。 三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农民虽然脱离贵族地主阶级的束缚但是而政府为了获得财政收入只得将注意力集中到农民身上,于是作为最穷且享受公共福利最少的群体,却不得不承受最沉重的负担,这必然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对于繁荣何以加速革命的到来,其实孔子早有判断,他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繁荣未必保证社会不会动荡,还可以从唐朝安史之乱中得到印证。安史之乱前,唐代经济繁荣到了顶峰,国家仓库和农户家中存有大量粮食,而这不妨碍动荡和拐点的到来。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xxx 书名:旧制度与大革命 出版社名称: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作者:托克维尔 译者:冯棠 作者简介: 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出身贵族,亲历法国大革命五大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早年热心参政,1848年二月革命后,曾参与第二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并曾出任外交部长。后对政治日益失望,退出政界,潜心写书。主要代表作品有《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和《回忆录》等。--摘自搜狗百科 内容梗概: 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著述。这不是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一部研究大革命背后政治制度变化与影响的著作。通过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相关的文献、档案和事件,托克维尔开创性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旧制度最繁荣、最开明的时期,革命却加速发生;大革命为什么在压迫最轻的地方首先爆发;为什么革命者要愤怒地摧毁一切现行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和言论自由,是否导致人民对政府百般苛求;为了实现酷爱的平等,人们为何宁愿不要自由,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托克维尔在普遍意义上,厘清了民主、专制、自由、平等这四个重要政治概念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转型时期,当下的社会现实与法国大革命时期虽然不同,但托克维尔揭示的道理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借鉴。--摘自搜狗百科 读后感: 这本书是以前很喜欢的一位老师推荐的,而且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了解外国的历史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本身也对法国大革命比较感兴趣,但是这本书的深度还是很高的,读了一遍,只是有一些粗略的感想。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就大革命本身特点展开探讨,颠覆了人们对大革命的一贯认知,指出大革命的根本取向是消灭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是实现人民对平等的追求。第二篇讲述大革命得以发生的基础——旧制度的种种机制。通过对每个机制的运行、发展的阐述得出,法国国王的中央集权制是所有机制如此变化、存在和运行的根本原因。而大革命的敌人--贵族统治的封建等级制度,很早就被国王的中央集权制架空,在大革命开始前已经开始崩溃。第三篇主要从思想动因及其相关因素方面进行了补充性的分析阐述,进一步对革命发生的顺序、逻辑和较为浅显却直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初中开始我们就有学习法国大革命了,老师说过,法国大革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书上写的只是皮毛;高中的课本讲的稍微详细一点,但也是很表面的分析它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无外乎国王独裁专制,政府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等等通常所见的说辞。读者们也自然而然的觉得,肯定是官逼民反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起来闹革命。然而真相远不是这么回事。 托克维尔的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却非常详尽的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的深层次的原因,而且在我看来他的观点是颠覆性的,他分析的原因深刻而且令人深思甚至是让我震撼的。 托克维尔在前言中就提到“现在要出版的这本书,并不是要写一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因为那段历史已经有人写得栩栩如生,我不想重复。这是一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这本书非常深刻。

关于学生作文《爱的教育》读后感读书笔记3篇

关于学生作文《爱的教育》读后感读书笔记3 篇 正是因为安利科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接下来WTT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1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当我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不禁想起了这首深入人心的歌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着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着,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书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几句通俗易懂、亲切感人的话语就让人们感受到爱的伟大。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深深的父母之情、师生之情、友谊之情,让人们读了以后不禁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刚翻开《爱的教育》,我就爱上了这本书。书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都都深深的吸引着我,都让我感觉到了爱的力量之大。就说《卡罗纳》这篇文章吧:安利柯的同学——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心情十分低落,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关心他,同情他,都用自己的行动去安慰他,希望他不要太伤心。小作者的母亲不让他扑进自己的怀抱,就是怕卡罗纳看见了别人都能投进妈妈温暖的怀抱,就想起自己的妈妈经去世而感到伤心难过,她想得多周到呀!小作者心领神会,明白了妈妈的意思,拉着卡罗纳的手一起回家,多懂事的孩子呀!这本书内容真挚,情感动人,字字真诚、篇篇动人,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读这本书,可以树立高尚品质,学会关爱他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冰心奶奶曾说过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要把爱看成一种自然、美好、平常的字眼,只要有了爱,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爱,能感动一切,更让人无怨无悔。爱是多么的纯洁、透明啊!爱是多么的伟大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人世间处处充满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2 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这些问题便如潮水般向我涌来。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