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中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模式及其评价的研究与实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中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模式及其评价的研究与实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中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模式及其评价的研究与实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中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模式及其评价的研究与实

《中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模式及其评价的研究与实验》成果公报雷平生湖南省

嘉禾一中

课题批准号:XJKOICJ041

课题单位:雷平生湖南省嘉禾一中

人员:雷平生唐圣锋罗石文

《中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模式及其评价的研究与实验》成果公报

2001年9月到2005年10月我们承担了省级教育科研课题《中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模式及其评价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批准号:XJKOICJ041),在实施这一课题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和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力图构建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创新体系。2005年12月顺利的通过省级结题鉴定,得到了省市各级专家的高度评价。现将我校实施这一课题的一些创新做法总结如下。(一)系统划分了中学道德情感教育目标体系,提出了当前中学道德情感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和教育内容上的侧重点。

1、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要求因分类方法不同而不尽相同,我们在思考、制定方案时根据中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将目标要求定位在使学生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情感:

教育目标目标要求初中生情感教育重点高中生情感教育重点

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探索精神、自主感、责任感、成功感和自信心等情感品质,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激发、调整自己情感状态,形成克服困难、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以培养

和发展学生的同情心,对同学、老师、父母的爱心,对学习的兴趣,成功感和自信心为主线,使他们适应学校的学习和集体生活,初步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重点进行“珍爱自我”和“珍惜友谊”的教育,把爱的教育和美的教育结合起来,用美的规律来美化他们的心灵,展示其青春美的形象,使真挚友情升华为深厚的道德体验,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动力。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责任感以及求知欲为主线,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进取心、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情感,促进学生各方面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情感的深化,具有较强的情绪、情感调控能力等。重点进行责任感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自我形象和增强自我认同感,并在原有的自尊感、友谊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基础上,衍生出公民感、人际适应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其道德情感更加丰富。

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方面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他人、家庭、社会的爱心、尊重他人、助人为乐、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情感,进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

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初步理解美、爱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和美的行为

劳动创造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生活自理、劳动服务、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情感。

2、针对当前中学生道德情感缺失的现象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内容作为研究的重点:

(1)责任感教育: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是建设了强而有力的工作队伍。为了保证责任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了对年级与班级,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的领导,从组织上保证了责任感培养工作的开展。

二是善于发掘学校责任感培养的教育资源。责任感培养有着广阔的资源,竭力利用各种资源为教育服务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学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了解嘉禾,热爱家乡”等大型调查活动。

三是把责任感培养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把责任感培养作为科研课题来研究,把对学生教育工作提升到理论高度。

(2)自信教育:

①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各方面有充分表现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信,保护自尊,激发其勤奋努力。

②教师用情感和爱心点燃学生心中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

③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既能从成功中获得自信,也能从失败中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丧失信心。我校开展的自信教育实践活动:

①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自信“我能行”。

一是创造机遇,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二是承认差异,帮助每一个孩子体验“我能行”。

我校的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达到上限,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从而体验“我能行”。

三是恰当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

教师的工作就是要运用“正强化”的理论,恰当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激活学生的进取心,使他们在鼓励中不断上进。

②让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信“我能行”。

我校开展自信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信,教师先要自信。我们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帮助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认识到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生命成长的活动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不但帮助学生提高了自信,自己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3)感恩教育:

目前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很少去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更多的是把父母老师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需要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因为学会感恩而变得心地善良,变得富有宽容心。

(二)理清了引导中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主要形式,归纳了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方法。

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理清了中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对某种情景的感知而引起的直觉的情感体验,二是受到具体的道德形象的影响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三是由于认识到道德要求和人生理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方法:创设情境、以境育情;尊重学生、以情育情;树立榜样、以形育情;组织讨论、以理育情;参与实践、以行育情。

(三)确立了实施道德情感教育应遵循的教育原则和规律。

在实施情感教育时,教师必须遵循和体现以下最基本的教育原则:

1、示范引导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语言亲切、形象感人,为学生情感的孕育、发展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2、协同发展原则。遵循、体现这一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实施中做到了:全面素质培养是主旋律,情感教育是突破口,和谐整体发展是归宿点。

3、主体体验原则。学生的情感发展是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交往中通过自身的体验而得到发展的,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正因为这样,在实施情感教育时应注意:创设意境、主体参与;提供条件、体验内化;反复体验、升华情感。

4、整体协作原则。我校教师都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生情感发展理论为指导,全身心投入这一课题研究,做到了:人人参与、齐心协力、共同配合、整体提高。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仅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科学性,注意以下四个效应:

1、避免晕轮效应,全面地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真实的情感世界。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准确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情感波动,切忌用主观的情感或片面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总体上的判断。

2、克服马太效应,平等对待学生,唤起学生自尊。学校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可概括为: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教育和越来越多的照顾,以成绩为标准来区分学生优劣,并歧视差生。

3、利用霍松效应,充分肯定学生,建立学生进取的情感基点。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表现或某一方

面的成绩要经常肯定,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从情感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地产生需求,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4、光大皮格马利翁效应,热情地期待学生,拓展学生憧憬美好未来的通道。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

(四)结合实际确定了我校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观察与访谈中,我们发现“临界生”和“留守生”的道德情感素养相对落后些,因此我们将他们确定为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重点对象。

1、“临界生”情感教育:

临界生是指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纪律观念等方面与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的学生。

转化“临界生”,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这是我校在转化临界生工作上的要求和方法。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用真情去教育感化临界生,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正确的情感,懂得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树立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对他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做到:

(1) 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极大的热情和爱的情感,对临界生不能总是训斥和批评,要捧出一颗太阳般的心温暖这些学生。(2) 教师要培养临界生有正确的情感,发展、形成其非智力因素,促进临界生的转变。可以安排一些课外体育活动,让他们参与进去,使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得到提高,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夺取先进的信心。

2、“留守生”情感教育:

留守生是指因双亲在外就业而由祖辈监护或完全寄宿在学校的学生。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很少得到双亲的关爱,家庭情感生活久缺,与他人在亲情方面的沟通能力较差。

如何去凸现“留守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我校课题组做了如下探讨。(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手打造温情教育港。

在农村社会教育体系未建立起来的今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就十分必要了。学校和教师通过家长

会和家访与家长联系,家长无论在外还是回家都可以利用电话、校访,与学校和教师取得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2)学校教育可以更有作为,营造爱心传递的环境

我校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了“联系卡制度”,用来沟通学校与留守生父母及监护人之间的联系,以确保双方信息能及时沟通;二是建立了“师生互助小组”,将教师和这类学生结对,开展“一帮一”活动;三是针对留守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四是开设了“悄悄话热线”或“倾诉信箱”,让学生倾吐各种烦恼,为学生打开“心结”。同时,有计划地对留守生的监护人进行了培训。

(3)加强情感教育,实施“代理家长制”。

“留守生”心理的共同委屈是:父母给他们只是“钱”的满足,而缺少的是情感上真正需要的“爱”。爱的空白需用“爱心”来充实,我校采取了“代理家长制”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点的。“代理家长”的成员由班主任及一部分情感素养高、关心热爱学生的教师组成,其职责主要是对特殊的“留守生”进行管理,侧重于生活上的关心指导,思想上的教育引导。

(五)理清了以“渗透、整合”为主要特征的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1)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把握教材情感因素,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情感教育。要求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制定情感发展目标,采取有效途径,促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同步发展。

(2)把时间还给学生,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至少有1/3主动活动时间,用于思考、操作、练习、讨论等。这一看似简单并略带强制性的要求,实际上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3)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把空间还给学生。通过学生个别学习、同桌小组互助学习、大组讨论交流学习、学生情境表演等形式,增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面和活动量。

(4)教师要注意倾听、善于倾听,及时发现学生问、答中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学生的情绪。不轻易打断学

生的发言,不急着赶教学进度,不搞形式主义。

(5)改进评价机制,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①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即可变动的、师生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绝非是单一的学生中心或教师中心,促进师生在人格上平等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交往。

②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即形成活跃、向上、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氛围,包括教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对每个学生进步的鼓励,对每个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行为的支持,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宽容。

③改善课堂环境。学生课堂座位、小组的变换,更有利于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乐园。

(6)明确教学达成度要求。课堂目标(知识、能力、情感)达成度不低于95% ,课堂作业时间不少于3-15分钟,85%以上学生当堂完成,让师生体会到教与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调动师生积极性。

2、合理规划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自主地进行情感体验。

(1)组织形式:为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我校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进行活动设计与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合结对,为学生提供大量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机会与空间。

(2)活动内容:我们考虑到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具有很强的广泛性,特从社会实践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四大类形成整体框架。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这些活动提供的演习场所。

(3)教学方法:我们以参观、讨论、阅读、演讲、表演、实验演示、琴棋书画、技巧操练、劳动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合适的环境中开展活动。

3、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借助人文环境以境育情。

(1)创设高品位的校园环境。

校园内四季的鲜花、宽敞的彩色地板、富有节奏感的水泥草地、突出主旋律的宣传橱窗、精美的书画作品展示窗等,让整个校园处处呈现一派舒适、明朗、清新、充满活力的景象,使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有

一个轻松、高雅的环境调节情绪、放松心理、得到“人文精神”上的享受。

(2)创设和谐的“理解型”人际关系环境。

全校教师团结合作、奋发向上、全身心地投入教改;特别是教师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心理权益。

4、强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

我们一抓形成情感型班集体的共同努力目标,二抓民主管理班级方式,人人有岗位,满足学生自主、创造、自我肯定的需要,三抓班级特色的创建,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由于以道德情感教育为切入口,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正规化轨道,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犯罪率为0,违规违纪现象相对减少,助人为乐、勤奋好学尉然成风。

5、落实心理辅导与心理问题研究工作,正确引导学生道德情感健康发展。

我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多年来,我校的心理咨询室接受了学生的各种心理咨询,解答了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的理智和情感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能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

6、充分利用学校、社会资源进行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多方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道德情感教育有效开展的得力保障。

7、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

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和家教讲座,让家长了解、关心、重视子女的情感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情感教育;让家长懂得家庭情感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系;让家长掌握对子女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些基本方法。(六)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自主体验,理解互动”的道德情感教育模式。

我校在理清了中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之后,构建了以“主体体验”为主,以“理解互动”搭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等人际间积极的情感应答关系的道德情感教育模式。

(七)初步构建了以注重学生道德情感形成与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模式

评价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客观性原则、方向性原则、独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总之,道德情感评价应该摒弃终结性评价,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重视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客观与真实,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朱小蔓著

2、三种学习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实施和启示湖南师大附中陈益

3、《情感德育论》朱小蔓著

4、理解教育论熊川武著

5、《呼吁客观真实的发展性评价》雷平生

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8853784.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作者:黄丽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13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情感的渗透正是从认知与意向的双重角度达到了最佳的情感培养目标,进而让学生发展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内心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一螺旋式上升过程反映了数学情感对于数学课程讲授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情感教育应从启蒙阶段着手,让学生将情感作为自身学习数学的驱动力,进而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1.充分认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学生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在心情愉悦、情绪顺畅的状态中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大幅提高,能够更加积极地在学科难题中寻求解决的方法。事实证明,调动学生的情绪,能显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学生主体的感情状态、情绪色彩和思维活跃度和智力发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热情时,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和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再次,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情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处于此阶段的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主要来源于家庭以及教师是非观念的引导,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情感教育引导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数学情感渗透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师生关系方面体现数学情感对于教学工作的内在影响与号召力,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生活方面,教师应走进学生的世界来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亲和力的体现,这对缓解学生的不安心理与紧张情绪大有裨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一种宽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地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喜欢有趋向性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理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训学效果;三是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态度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

探究情感教育德育教学中的实施

探究情感教育德育教学中的实施 为了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在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而作为德育教育中心环节的情感教育,更要推广和应用。为此,阐述了德育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德育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目前,小学德育教学中,对于情感教育的应用尚且不是非常广泛,在本文研究中,将给出一定的探讨。 标签:小学德育教育;情感教育;问题;对策 一、德育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为了在校园教学中顺利地进行德育教育,国内的不少校园都应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这重点是基于情感教育方式非常容易被大部分的群体所肯定与接受。因为当前时期面对社会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所以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而形成“轻视德育、重视智育”的现象,这导致孩子在学习和发展中缺少良好的德育教育,从而造成孩子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较难跟其他人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有效地统一智育教育、主题教育、德育教育,从而自然而然地塑造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品格、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实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面临的君临 (一)没有全面關爱学生 目前,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升学考试的压力,还有家长给孩子不断施加压力,导致很多小学生生活在重重压力氛围中。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注重个人的情感教育,对于班级中的尖子生与后进生,给予不同的态度。部分教师不仅不给学生排解压力,而且对后进生比较冷漠,对尖子生过分热情。在德育教学中,喜欢与尖子生打成一片,没有全面关注整体性学生,缺乏良好的情感关爱意识。根据心理上的研究,教师积极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之所以出现对尖子生与后进生的态度偏差,得益于自身的情感教育不到位。 (二)教师语言缺乏亲和力 语言是传递情感的桥梁,是小学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语言对于情感教育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德育相对而言,是一门比较感性的学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德育教学中会有很多关注情感的问题。包括学生的亲情、友情,还有师生情。而且在众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中,很多生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平衡好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理性是为了走得更加长远与理智,感性是为了迎合人类的本质。因此,德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时,必

第四章-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和道德教育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四章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教育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 个正确答案) 1 、当看到他人的某种情绪时,通过推人至己的想象,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和心理感受的一种能力,称之为()。 A. 道德 B. 品德 C. 移情 D. 情感 2 、具体的、直接的或冲突性的(),是道德情感出现的条件。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境 C. 道德信念 D. 道德观念 3 、()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A. 中学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大学阶段 D. 幼儿期 4 、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其转折期在()岁之间。 A. 8 ~9

B. 10 ~13 C. 12 ~14 D. 15 ~17 5 、伦理性道德情感逐渐占据优势,而由道德形象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也不断地受到自我意识的自觉调控,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则逐渐减少。这是指的()。 A. 初中生 B. 高中生 C. 大学生 D. 小学生 6 、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对象目标、功能目标和()。 A. 政治目标 B. 教育目标 C. 成效目标 D. 阶段目标 7 、依恋感、安全感、自我认同感、归属感、秩序感等情感属于()。 A. 自然情感 B. 高级情感 C. 低级情感 D. 集体主义情感 8 、受教育者对他人的“良言、忠告,显示温存或者责备的目光这类极精细而纯人性的教育手段”保持着一种高度快速反应的心理状态,这称为()。 A. 定势 B. 道德敏感性

C. 心灵敏感度 D. 移情 二、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 个—5 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功能的是()。 A. 移情功能 B. 评价反应功能 C. 调控,维系功能 D. 动力导向功能 E. 人格塑造功能 2 、道德情感的特征有() A. 群体功利性与个人奉献性的统一 B. 社会普遍性与个人独特性的统一 C. 依附性与自觉性的统一 D. 内蕴性与外显性的统一 E. 道德理性与心灵感性的统一 3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研究,少年期道德情感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A. 动力导向性 B. 冲动性 C. 社会性 D. 理智性 E. 偏激性 4 、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原则有()。

(完整word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三下知识点总结

1.在镜子中、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点,还可以从他人的看法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己有特别的期望,从这些自我期望中也可以找到自己。 2.我们每个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要学会改进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 4.我们和同学们都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聊到一起,玩到一块儿。但我们每个人又各不相同。 5.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就要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6.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会更丰富、更精彩。 7.我们做人做事应该诚实,不能说谎。有时,我们会因为恐惧、胆怯或虚荣好胜而没有说实话。 8.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我们不仅能玩多人游戏,而且还可以开展更多有意思的活动。 9.在“海岛逃生”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可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却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1.我们的家乡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2.我最熟悉家乡,熟悉这里的环境,熟态这里的人和事,对它有待改进的地方了如指掌。 3.尽管我们最熟悉家乡,但还是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4.主动跟邻居打招呼,多去公共场所找小伙伴聊天,一起玩耍,认识邻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邻居。 5.去邻居家玩耍时行为要适当,邻居来自己家玩要时态度要热情。 6.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 7.邻里互助,生活和睦。为增进邻里友谊,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8.在行政区划图上能找到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邻省有哪些,还要了解家乡电话号码的区号、简称等。 9.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我们可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 10.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 11.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很容易就会抓住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然而在情感目标方面,我们往往找不着头绪,甚至有时忽略了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情感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渗透情感目标呢?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探讨了这个问题,并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张必隐教授在《阅读心理学》中指出:“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从文字符号中获取和提炼“道”“技”“情”是阅读的目的和功能所在。所以,阅读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情感”是贯穿语篇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目标之一。下面我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熟悉教材内容,注意渗透的随意性 情感目标的渗透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作为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这样教师才能把情感目标自然地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情感的思想性紧密结

合,学生也易于接受,从而达到知识的讲授与情感的教育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是“水滴石穿”和“滴水功”,教师切不可生拉硬扯,如果把情感教育象贴标签一样贴到某一学科的教学中去,既显得牵强,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形象性 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情感目标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是各不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情感教育。语文课多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并且注意披文入情,以言感人。如:教学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作者传神描写、精美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对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想象,使学生潜滋暗长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藤野先生》,通过对鲁迅的“弃医从文”行动的体会,让学生真心感受作者坚贞不渝的爱国之情;历史课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充分进行教育,如讲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詹天佑、郭沫若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学生振

中学德育情感教育论文

中学德育情感教育论文 [摘要]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情绪情感对其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表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年时期虽不是心理疾病的多发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整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等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负性情感。这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十分有害,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培养学生要有积极的情绪和正性情感。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应对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学生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病与影响,以及情感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含蓄性、复杂性等特点,学校对正处于成长期且尚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的中学生忽视了情感因素,然而情感是个人品德结构中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中学生,其人际交往中除了父母之外,老师就是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了。事实上,处于身心激变时期的学生正是从现实中能够接触到的成年人身上了解现实社会,探索人生真谛的。所以,整天和中学生在一起的老师就对学生的人格、品德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工作成为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建设班集体,首先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入手,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在集体中形成一股暖流,让这股暖流温暖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心。如刚开学不久,我班有一名同学患肺炎住进了医院,住在隔离病房,同学们不能亲自去看望他,针对这一情况,我组织学生们给他写去一封慰问信,鼓励他与疾病作斗争。还有两名同学默默地为他抄写下每天的听课笔记。集体的温暖给了这名同学莫大的勇气,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还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创作了班歌以及班级口号,同学们都非常有责任内心,为班集体活动献计献策,同学们之间互助友爱的风气也初步形

道德教育

22.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作为组织德育过程的基础。答案:正确 34.“小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是好样的!”属于评价性用语中的间接性评价。答案:错误 33.小学阶段的家庭德育中,同伴关系的建立还主要是依靠外部生活环境和偶然的共同兴趣,其基本表征是以自我为中心,因生活琐事而发生人际冲突。答案:正确 37.一切与学校德育有关的因素,以及教育环境中一切直接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才能作为德育评价的内容。 答案:错误 21.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中,家校互访是最常见的个别访问,它具有针对性强、具体、细致、深入等特点。答案:错误 22.品德综合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以儿童的道德情感为基础,让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回归生活。答案:错误 23.封闭式问题设计的选项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内容而定,一般介乎在5~8项之间。答案:错误 24.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属于习俗水平。答案:错误 25.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冲突的协调主要是依靠班主任自身的指导艺术来加以解决的。答案:正确 26.相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的自我取向性、现实性、功利性、从众性等特征比较明显。答案:正确 27.评价性用语通过体现是与非、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的判断性词语来反映教育者的意图或要求。答案:错误 28.教育实践中,由于班主任被视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所以班主任工作只能作为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德育工作的辅助途径。答案:错误 29.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学习者掌握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重在了解和把握民主、法治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以及民主、法治国家和政府的运作体系、机制。答案:错误 30.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非正常现象,所以我们要严格管理班级群体,以避免非正式群体的出现。答案:错误 31.严格说来,教育也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环境因素。答案:正确

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拟题 及答案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考前练习题二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题号, 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品德测评反馈功能的反向发挥,表现为()。 A误导作用 B抑制作用 C排斥作用 D 束缚作用 2、根据学生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可、差五个级别,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 B 区分功能 C 教育功能 D 反馈功能 3、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是()。 A. 无律阶段 B. 他律阶段 C. 自律阶段 D. 自由阶段 4、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行为主体的观察 B 先天的遗传 C 后天的环境影响 D 教育者的说服教育 5、道德评价能力最初是在()的影响下形成起来的。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评价 D.别人评价 6、针对个体时,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兴趣及活动的时机,做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说所为作进一步的反省与探讨,达到辨析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目的,这种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方法称为()。 A.有效的说服—单、双面论据 B.价值澄清 C.价值辩论 D.群体约定 7、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对象目标、功能目标和()。 A.政治目标 B.教育目标 C.成效目标 D. 阶段目标 8、伦理性道德情感逐渐占据优势,而由道德形象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也不断地受到自我意识的自觉调控,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则逐渐减少。这是指的()。 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D.小学生 9、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型。 A. 马鞍 B.抛物线 C.倒U D.直线

湖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 个人申报操作流程

1.登录系统 1.1 登录入口 入口1: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http://)。 入口2: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提升能力提升工程监测平台()。

1.2 温馨提示 (1)发展测评的用户基本信息及账号信息均来自省信息管理系统,用户名:身份证号码;初始密码:888888。 (2)如果您是首次登录发展网系统,登录后会提示您设置密码找回问题,设置好后可进入下一步。 (3)忘记密码的可以自行找回密码,也可以由信息管理系统的市/县/学校管理员重置初始密码。 2.系统首页 系统首页会显示本次申报的时间流程图,操作手册,推荐浏览器等信息,请仔细阅读。 个人信息及照片上传也在系统首页,点击【修改个人信息】。

3.申报材料

3.1验证证书 ?系统自动获取用户拥有的电子证书,点击【下一步】来填报发展测证材料。

?如果没有获取到证书,则无法进入下一步。 3.2填报材料 3.2.1个人空间网址 ?选择发展网个人空间的,系统自动获取空间地址。 ?选择其他个人空间的,请手动输入网址; 温馨提示: 1.输入网址后一定要点击【查看】按钮看看链接是否能正常打开, 并且不需要登录空间就可以访问,否则会影响专家查看您的 空间。 2.来源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空间地址的正确获取方法: 登录后在【个人信息】栏目点击姓名后弹出页面的地址是可 以用来申报的网址。 3.2.2教学资源包 ?教学资源包的内容在您的个人空间中上传,发展测评系统中只填写资源包的链接地址,请您填写后务必查看下地址是否能够正常访问,并且不需要登录下载查看内容,否则会影响专家评审。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渗透情感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拥有正确的情感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开展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总结后丰富自身的情感,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欣赏美术作品,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播放音乐或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充分放松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延伸和补充教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媒体可以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视培养学

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将图片和音乐等有机结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创作欲望和灵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二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不同的作品能够传递给人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各类富有特色的作品,使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懂得不同作品具有的时代特色以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如,教师在播放可爱的卡通形象时,学生常常会表现得很激动、很喜爱。而在播放类似《三毛流浪记》的图片时,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往往很复杂,有的同情,有的悲伤。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不同人物、场景、时代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三是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美术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其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如,在上“我的新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黏土,让学生亲手制作出自己的新朋友,这个朋友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作品也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浓厚的情感。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制作的如果是人物,可以鼓励学生送给人物本人,加深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是动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与新朋友间的趣事,锻炼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作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根据学生的喜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与教学反思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漂市一中钱少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和各种活动创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认识我们的情感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 升国旗仪式 想一想: 面对国旗、听着国歌你会有什么想法或什么感受? 提示:自豪、激动…… 教师讲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不断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向他人传递情感正能量,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品味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丰富的情感 (多媒体显示) 提示: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在书上,与同学分享。 活动一: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活动内容) 问题:(1)你有过以下情感体验吗?在生活中还有那些情感体验?

教师强调:生活中我们因为不同的情境会有着不同的情绪表现。同时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需要与他人交往,渴望得到真挚的友谊。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分组讨论: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②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阅读教材,归纳情感分类 提示:根据不同层面情感要求分类 教师总结:情感的分类 基础性情感:安全感;高级情感:道德感;正面的体验:爱的情感;负面情感:恐惧感;还有两方面混杂的体验:敬畏感。 目标导学二:情感作用 活动二忆一忆 (1)回顾你的成长经历,让你体验深刻的情感有哪些? (2)你现在最希望获得哪些情感?你会怎样的方式表达你的情感需要?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例如:们需要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我们都渴望得到爱关怀;我们参与社会事务离不开责任感、胜任感。 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活动三:情景分析 (多媒体显示情景) 情景一 教数学的张老师很严肃,一开始我和一些同学都怕他,可现在我觉得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前一段时间我生病在家,张老师来看我,给我补课,还给我带来他亲手煲的鸡汤,虽然我不喜欢鸡汤,但因为是张老师为我做的,我还是很

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 今天将有几位可爱的神秘嘉宾与我们一起同堂上课哦!大家鼓掌欢迎我们可爱的 小朋友。首先我问各位小朋友几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道德吗? 这里你有五颗糖,你身边有这三个人,你想分给他们吃吗?如果分,该怎么分呢? 分别问四个小朋友。 案例:对偶故事 (1)黎明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一天,老师喊他去办公室帮忙,他兴冲冲地推 开教师办公室的门,只听到哐当一声响,开门用力过猛,门背后的2个热水壶全 倒了,并且碎了。可黎明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 (2)有一个叫薛友的小男孩。一天,趁母亲外出时,他想从柜子里拿一些巧克 力吃。由于放巧克力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刚碰到巧克力就听见哐当一 声,一个热水壶被他碰倒在地,碎了。 1. 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 ? 为什么 ? 2. 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 3、你认为谁应该受到惩罚,该怎么惩罚? 4、对这则案例中发生的事情、损坏的财物,你还有别的看法吗? 谢谢各位小朋友,欢送小朋友离场哦!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指小学生对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它由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两部分组成。道德观念也可以说是道德规范, 那么根据这几位小朋友的回答和我们每个人在小学时期品德发展状况的回忆中, 我们来谈谈小学生会产生哪些道德观念?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这些道德观 念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呢?他们的道德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本节课

要解决的主题。 思考题:小学生有哪些道德观念呢?并有怎样的发展特点? 学生回答,学生作答时,老师逐一分析各种道德观念的发展特点 第一,公有观念的发展。这个问题不仅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很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一个核心的道德问题。以损坏公共财物和私人财物为例,研究发现,公有观念:5岁儿童还不能区分公与私,他们往往从私人的角度出发,公有观念还不明显。7岁儿童已能笼统区分公与私,他们头脑里初步出现公私关系的意识,认为公家财物比私人财物重要。9岁儿童在公有观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已经具备了有关集体意识的具体观念,懂得了公共财物是集体公有的。11岁儿童忆能较抽名胜地从集体主义原则的角度来考虑公私关系。认为公共财物是首要的,私人财物是次要的,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首先考虑集体利益。看来,儿童的公有观念只有到了11岁才比较稳定。 第二,集体观念的发展。集体观念包括树立集体荣誉感、执行集体委托、维护集体利益等。研究发现,7岁儿童的集体观念已经出现,并能初步分化为集体和为个人的行为动机。但他们在荣誉问题上很难摆脱个人的束缚,这个观念直到11岁儿童还占相当大的比例。至于执行集体委托和维护集体利益的观念,其转折的年龄是9岁。从9岁以后才发生重大的飞跃式的变化。 第三,友谊观念的发展。在学校这个集体范围内,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在怎样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这对品德教育很有帮助。研究发现,儿童的友好关系大多建立在外部特征上,如邻近、新近、一起玩、相互予取等,很少建立在智力、能力、性格与内部特征方面。不友好关系大多取决于攻击行为、无理打闹、不守纪律等原因。上述不友好表现绝大多数是男性。研究还发现,小学各年级儿童真正的朋友关系,直到五年级基本是保持在同性之间。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5.1我们的情感世界 知识点总结及课时习题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1课时我们的情感世界 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知识点总结: 1. 情感与情绪有什么联系? (1) 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2) 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2. 情感与情绪有什么区别? 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情感有什么作用? (1) 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2) 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3) 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4)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 课时习题: 一、单选题 1.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 世界更加丰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12年后奥运再摘金,看着奥运颁奖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可以体验到( ) A.正义感 B.胜任感 C.爱国主义情感 D.责任感 2.孩子的顽皮可能引起父亲的愤怒,但每一个做父亲的决不会因为 孩子引起他的一次生气,而失掉他的亲子之爱。这是因为( ) ①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 积累的

②情感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情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 ③情绪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相对稳定 ④情感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绪则相对稳定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3.2016年3月29日,沈阳地铁一号线上一男一女嗑瓜子,吃完后瓜子壶扔了一地。沈阳地铁第一时间发微博对其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人家自己的事儿,别人无权说三道四 B.这是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表现 C.社会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不必大惊小怪 D.这是不遵守公共规则,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4.当人们看到小偷行窃时,愤恨的情绪使人产生正义感;当人们看到自己的祖国遭到外敌入侵时,人们就会产生无比愤怒和激动的情绪,由此而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这说明( )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 ②情感源于情绪,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③情绪源于情感,伴随着情感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④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情绪与情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情绪与情感是紧密相关的 B.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摘要】情感教育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情感教育,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师生合作交流情感教育开展的基础”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用与方法,值得教学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渗透; 情感交流; 教育渗透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于人的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态度的真实体验,是人们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助推剂。记得德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说,好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满意、愉快、高兴、欢乐,相反,就会感到郁闷、痛苦、愤懑和憎恨。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1师生合作交流是情感教育开展的基础 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也受情感因素的制约。因为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其微妙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令人叹为观止。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又是师生情感交流沟通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更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那么,怎样去做呢?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曾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就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学生。首先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发光点”,帮助其树立好学习信心。其次,要主动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学生打成一片。三是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学生,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心理压力,用“情”与“理”去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这样,我们的教学措施才有针对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持久动力。 2情感教育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它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学习,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已得到了充分证明。因为良好的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可推动学生发奋努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到极致。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线教师,不应该只注重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还应注重他们学习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的表现,研究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方面的情感因素的发展。如好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科现象非常厉害,有的爱好语文,有的爱好数学,还有的喜欢文体艺术等。面对此类现象,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如:“你的智力很好,有学好数学的天赋将来一定有所成就”,“你提出的问题很好,很有见地”,“你的语言很精彩、精辟,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等,激起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活力。 3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德育中情感教育初探

小学德育中情感教育初探 概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善用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特征,真正使品德、智力、体质、美感、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承担着教书育人任务的学校及其教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确立适合的情感目标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情感目标也不同,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人为地拔高也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比如小学阶段主要是围绕“自我接纳,培养学生的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和集体观念”,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等。同是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情感目标也有所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相应的要求,再逐步提高,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学校的课程设置,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担负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发展,重视道德观、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課程。又如语文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帮手。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比如利用声情并茂的诵读,用语言文字的魅力对学生施加影响。 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有一篇文章《触摸春天》,讲述了一个失明的小姑娘,在春天的花园里用手感受春天的美好。全文洋溢着小姑娘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失明并没有让小姑娘失去对美的追求。教师在教授课文时,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盲人的体验活动,使他们感受眼睛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地体会了盲童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同时,教师展示了海伦·凯勒、张海迪的资料,观看了《千手观音》等,让学生认识到身体的残疾虽然不幸,但那种敢于面对不幸、追求幸福的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情感教育。偶有涉及,也是几句硬梆梆的诸如“你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教条。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认识,以致长大后出现错误或偏激的道德行为。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足以暴露出现阶段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情感蕴涵在课文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还是愤恨?是讽刺还是赞美?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借助体味和揣摩课文内在意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实,通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各段写法类似,均由话别引出发生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教学时应凭借朗读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在朗读描写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吃的这一部分时,对描写大娘动作的词要求重音朗读,辅以缓急恰当的语气,读出朝鲜大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心挂念志愿军战士的慈母之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感情朗读,以达到升华情感体验之目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 二、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动人的人类生活。对描摹祖国壮丽山川、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起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道德与情感

道德与情感的交融 在中国的道德教育领域,只强调人对道德认知的学习和道德价值的判断,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著作的阐述、社会规范、习俗的熏染、潜移默化,以及人的理性思维活动的内化和积淀来进行。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表现为重“认知”,轻“导行”;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而缺乏情感共鸣的道德教育难起深入持久的效果,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也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的感受。心理学研究证明:情大于理;在人际交往、教育传播领域,人的情感比理智更为真切、更为有效。 一、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朱小蔓认为:情感不仅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而且在个体道德形成的完整过程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价值。可见,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把学校道德认知、评价、实践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是完全符合教育心理和教育规律的。 二、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指导原则 当前学校的学校道德教育,教育者往往会用社会的、成人的标准和要求,以知识、概念的形式向学生贯输,缺乏学生的情感体验,甚至与社会生活脱节,难以形成内在的道德要求和学校价值观念,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由此产生了教师不愿从教、学生无心向学现象。因此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学习的模式,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关键。 以教育心理和教育规律为指导的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尝试,需要有生动、感人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开阔视野,紧贴社会生活,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他们一般有以下心理特点: 一、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办法可以讲一个名人、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二、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矛盾。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达此目的应着重注意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开展“决不迁就自己”的活动,一旦意识到某件事或行为不对,不管是多么强烈地诱惑你,也勇敢地说一声“不”。为解决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差,造成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尝试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跟踪记录,把他们每一时段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指正。使学生逐渐自觉对照检查,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