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等电子体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等电子体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等电子体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

1.下列物质属于等电子体的一组是()

A. CH4和NH3 B. B3H6N3和C6H6 C. F-和Mg D. H2O和CH4

2.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体的概念,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据上述原理,下列各对粒子中,空间结构相似的是()

A. SO2和O3B. CO2和NO2 C. CS2和NO2 D. PCl3和BF3

3.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12CO2和14CO B. H2O和CH4 C. N2和13CO D. NO和CO

4.B3N3H6与C6H6是等电子体,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3N3H6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B. B3N3H6具有碱性

C. B3N3H6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 B3N3H6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NO和NO2 B. C2H4和 N2 C. NH4+和 OH﹣ D. NO 和CO2

6.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CH4和NH3 B. CO和CO2 C. NO和NO2 D. CO2和SO2

7.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等电子体,下列微粒组是等电子体的是()

A. N2O4和NO2 B. Na+和Cl﹣C. SO42﹣和PO43﹣D. NO和O2

8.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叫等电子体,下列粒子不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CH4和NH4+ B. NO和O2 C. HCl和H2S D. NH2﹣和H3O+

9.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是()

A. CO和CO2 B. NO和CO C. CH4和NH3 D. OH﹣和S2﹣

10.下列各组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 N2O和NO2 B. O3和SO2 C. CH4和NH3 D. OH﹣和NH2﹣

*11.当原子数目与电子数目分别相等的微粒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中都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CH4和NH3 B. H2O和CO2 C. CO2和HCl D. H3O+和NH3

12.具有相同原子数和价电子数的微粒之间互称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往往具有相似的空间构型,以下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A. CO和N2 B. N2H4和C2H4 C. O3和SO2 D. CO2和N2O

13.价电子总数与原子总数都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选项中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A. CO2和 NO2 B. N2和 O2 C. CO32-和SO32- D. SO2和 O3

*14.化学上通常把原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研究发现等电子体间结构和性质相似(等电子原理).化合物B3N3H6被称为无机苯,它与苯是等电子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无机苯是仅由极性键组成的分子 B.无机苯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无机苯的二氯代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无机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5.根据等电子原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电子总数相同,均可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之间结构相似、物理性质也相近.以下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A. O22+和N2 B. O3和SO2 C. CO2和N2O D. N2H4和C2H4

16.下列各组微粒,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A. NO2、NO2+、NO2﹣B. CO2、N2O、N3﹣

C. CO32﹣、NO3﹣、SO3 D. N2、CO、CN﹣

17.与NO3ˉ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 SO3 B. PCl3 C. CH4 D. NO2

18.下列分子或离子之间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 CCl4和PO43﹣B. NH3和NH4+ C. NO2和CS2 D. CO2和SO2

19.下列各组微粒中不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CH4、NH4+ B. H2S、HCl C. CO2、N2O D. CO32﹣、NO3﹣

20.下列各微粒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N2O4和NO2 B. SO2和O3 C. CO2和NO2 D. C2H6和N2H4

21.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 NO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C. H3O+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 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

22.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 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1molB3N3H6和苯均有6mol非极性键

C. NH3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 BF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23.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硼元素可形成三个等电子体阴离子:BO2﹣、BC2m﹣和BN2n﹣,则m、n值为()

A. 5,3 B. 2,4 C. 3,1 D. 1,2

24.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硼元素可形成三个等电子体阴离子:BO2﹣、BC25﹣和BN2n﹣,则BN2n﹣中的n值为()

A. 1 B. 2 C. 3 D. 4

25.已知N2O与CO2互为等电子体.下列关于N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2O的空间构型与CO2构型不同 B. N2O的空间构型与H2O构型相似

C. N2O的空间构型与NH3构型相似 D. N2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26.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B原子最外层中有三个不成对的电子;C元素可分别与A,B,D生成RC2型化合物,其中的DC2与C3互为等电子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D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s23p4

B. B,C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B>C

C.用电子式表示AD2的形成过程为

D.由B60分子形成的晶体与A60相似,分子中总键能:B60>A60

27.臭氧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O3分子的结构如图,实线表示σ键,另外中间O原子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个O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化学键(虚线内部)﹣﹣三个O原子均等地享有这4个电子.根据等电子体原理,下列分子中与O3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是()

A. SO2 B. CO2 C. H2O D. BeCl2

28.(多选)根据等电子原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电子总数相同,均可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之间结构相似、物理性质也相近.以下各组粒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A. O3和SO2 B. CO和N2 C. CO和NO D. N2H4和C2H4

29.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3N3H6分子中存在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

B. 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

C. NH3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 BF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30.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

近。

(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在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与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

31.化学家常用“等电子体”来预测不同物质的结构并推断不同物质的性质,如CH4和NH有相同的电子及空间构型。依此原理在下表空格中填出相应的化学式。

32.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称为等电子原理。如N2和CO为等电子体。下表为部分等电子体分类、立体构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面物质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BrO__________,CO________,ClO________。

(2)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与F2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__________。

(3)SF6的立体构型如图1所示,请再按照图1的表示方法在图2中表示OSF4分子中O、S、F原子的空间位置。已知OSF4分子中O、S间为共价双键,S、F间为共价单键。

33.依据等电子原理在下表中填出相应的化学式。

34.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称为等电子原理。如N2和CO为等电子体。下表为部分元素等电子体分类、空间构型表。

试回答:

(1)下面物质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BrO__________,CO________,ClO________。

(2)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与F2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__________。

(3)SF6的空间构型如图1所示,请再按照图1的表示方法在图2中表示OSF4分子中O、S、F原子的空间位置。已知OSF4分子中O、S间为共价双键,S、F间为共价单键。

答案解析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等电子体概念的理解。等电子体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微粒的原子总数相同,二是微粒的价电子总数相同。分析可知B项正确;A项中CH4与NH3原子总数不相等;C 项中F-和Mg的价电子总数不相同;D项中H2O和CH4的原子总数不相同。

2.A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只要算出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即可判断。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N、P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O、S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F、Cl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3.C

【解析】根据等电子体的概念:组成粒子的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也相同的粒子,称为等电子体。只有C项符合。

4.B

【解析】苯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具有碱性,而B3N3H6具有相似的性质,故B错误。

5.C

【解析】A,NO分子含有电子数为15,NO2的电子数为23,二者电子数目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A错误;

B,C2H4分子含有电子数为16,N2的电子数为14,二者电子数目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B错误;

C,NH4+和 OH﹣的电子数目相同,都是10个电子,为等电子体,故C正确;

D,NO分子含有电子数为15,CO2的电子数为22,二者电子数目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D错误;

6.A

【解析】A,CH4的质子数为6+1×4=10,NH3的质子数为7+1×3=10,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所以两者的电子数相等,都是10个,属于等电子体,故A正确;

B,CO的质子数为6+8=14,CO2的质子数为6+8×2=22,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B错误;

C,NO的质子数为7+8=15,NO2的质子数为7+8×2=23,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C错误;

D,CO2的质子数为6+8×2=22,SO2的质子数为16+8×2=32,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D错误;

7.C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电子数目相同的微粒为等电子体,粒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8.B

【解析】A,CH4的质子数为6+1×4=10,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电子数为10,NH4+的质子数为7+1×4=11,电子数为10,所以两者的电子数相等,都是10个,属于等电子体,故A不符合题意;

B,NO的质子数为7+8=15,O2的质子数为8×2=16,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B符合题意;

C,HCl的质子数为1+17=18,H2S的质子数为16+1×2=18,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相等,是等电子体,故C不符合题意;

D,NH2﹣与H3O+质子数分别是9、11,电子数分别为10、10,是等电子体,故D不符合题意.9.C

【解析】A,CO的质子数为6+8=14,CO2的质子数为6+8×2=22,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A错误;

B,NO的质子数为7+8=15,CO的质子数为6+8=14,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B错误;

C,CH4的质子数为6+1×4=10,NH3的质子数为7+1×3=10,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相等,都是10个,属于等电子体,故C正确;

D,OH﹣和S2﹣的电子数目分别为10、18,电子数不相等,所以两者不是等电子体,故D错误。10.B

【解析】A,N2O和NO2的原子总数为3,相同,价电子总数分别为16、17,不同,故A错误;B,O3和SO2原子总数为3,相同,价电子总数均为18,相同,故B正确;

C,CH4和NH3原子总数分别为5、4,不同,价电子总数均为8,相同,故C错误;

D,OH﹣和NH2﹣原子总数分别为2、3,不同,价电子总数均为10,相同,故D错误.

11.D

【解析】A,NH3和CH4,原子数目不相同;电子数分别为7+1×3=10,6+1×4=10,故A错误;B,H2O和CO2电子数分别为10和22,故B错误;

C,CO2和HCl原子数目不相同,故C错误;

D,H3O+和NH3原子数都为4,电子数都为10,属于等电子体,故D正确.

12.B

【解析】A,CO和N2的原子个数都为2;价电子数:前者碳为4,氧为6,共为10,后者氮为5,2个氮共为10,原子数和价电子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故A正确;

B,N2H4和C2H4的原子个数都为6;价电子数:前者氮为5,氢为1,共为14,后者碳为4,氢为1,共为12,原子数相等,但价电子数不相等,不属于等电子体,故B错误;

C,O3和SO2的原子个数都为3;价电子数:前者氧为6,共为18,后者硫和氧都为6,共为18,原子数和价电子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故C正确;

D,CO2和N2O的原子个数都为3;价电子数:前者碳为4,氧为6,共为16,后者氮为5,氧为6,共为16,原子数和价电子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故D正确;

13.D

【解析】A,CO2的价电子数为4+6×2=16,NO2的价电子数为5+6×2=17,二者含有相同原子数和不同价电子数,不是等电子体,故A不选;

B,N2的价电子数为5×2=10,O2的价电子数为6×2=12,二者含有相同原子数和不同价电子数,不是等电子体,故B不选;

C,CO32﹣的价电子数为4+6×2+2=18,SO32﹣的价电子数为6+6×2+2=20,二者含有相同原子数和不同价电子数,不是等电子体,故C不选;

D,SO2的价电子数为6+6×2=18,O3的价电子数为6×3=18,二者含有相同原子数和相同价电子数,为等电子体,故D选.

14.C

【解析】A,苯的分子结构可知无机苯的结构,该分子结构中只含有极性键,故A错

误;

B,无机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苯相似,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故B错误;

C,苯分子中的环上六个碳原子均是等效的,而无机苯中的环上三个B原子是等效的,三个N原子又是等效的,所以该环上共有两种等效氢,故其二氯代物中,两个氯原子分别处在邻位或对位时各一种,而处在间位时,有两种,故其二氯代物的异构体有四种,故C正确;

D,无机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苯相似,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错误.

15.D

【解析】A,O22+和N2的原子个数都为2,氧原子和氮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和5,O22+价电子数共为10,N2的价电子数共为10,属于等电子体,故A正确;

B,O3和SO2的原子个数都为3;氧和硫的价电子数都为6,O3价电子数共为18,SO2的价电子数共为18,属于等电子体,故B正确;

B,CO2和N2O的原子个数都为3;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5、4,CO2价电子数共为16,N2O的价电子数共为16,属于等电子体,故C正确;

D,N2H4和C2H4的原子个数都为6;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氢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5、4、1,N2H4价电子数共为14,C2H4的价电子数共为12,价电子数不等,不属于等电子体,故D

错误;

16.A

【解析】A,NO2、NO2+、NO2﹣的电子数分别为23、22、24,电子数不一样,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故A正确;

B,CO2、N2O、N3﹣的电子数分别为22、22、22,电子数一样,原子数一样,互称为等电子体,故B错误;

C,CO32﹣、NO3﹣、SO3的电子数分别为32、32、32,电子数一样,原子数一样,互称为等电子体,故C错误;

D,N2、CO、CN﹣电子数分别为14、14、14,电子数一样,原子数一样,互称为等电子体,故D 错误.

17.A

【解析】NO3﹣中有4个原子,5+6×3+1=24个价电子,

A,SO3中有4个原子,6+6×3=24个价电子,与NO3﹣是等电子体,故A正确;

B,PCl3中有4个原子,5+7×3=26个价电子,与NO3﹣不是等电子体,故B错误;

C,CH4中有4个原子,4+1×4=8个价电子,与NO3﹣不是等电子体,故C错误;

D,NO2中有3个原子,5+6×2=17个价电子,与NO3﹣不是等电子体,故D错误;

18.A

【解析】A,CCl4和PO43﹣离子中均含有5个原子,32个价电子,所以是等电子体,故A正确;B,分子含有4个原子,NH4+离子含有5个原子,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B错误;

C,NO2分子含有3个原子,17个价电子;CS2含有3个原子,16个价电子数,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C错误;

D,CO2分子中都含有3个原子,16个价电子;SO2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18个价电子数,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D错误;

19.B

【解析】A,甲烷分子和铵根离子都含有5个原子,其价电子总数都是8,所以是等电子体,故A

不选;

B,硫化氢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氯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B选;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分子中都含有3个原子,其价电子总数是16,所以是等电子体,故C 不选;

D,碳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含有4个原子,其价电子数都是24,所以是等电子体,故D不选;

20.B

【解析】A,N2O4和NO2,原子数目不相同,不是等电子体,故A错误;

B,SO2和O3价电子数分别为18和18,原子数均为3,所以属于等电子体,故B正确;

C,CO2和NO2原子数目相同,价电子数分别为16和17,不属于等电子体,故C错误;

D,C2H6和N2H4,原子数目不相同,不是等电子体,故D错误.

21.B

【解析】A,CH4和NH4+原子数都是5,价电子数都是8,是等电子体,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109°28′,故A错误;

B,NO3﹣和CO32﹣原子数都是4,价电子数都是24,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故B正确;

C,H3O+价电子数都是8,PCl3价电子数都是26,价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故C错误;D,B3N3H6分子中有双键即有π键,π键是以“肩并肩”式重叠形式构成的,所以B3N3H6分子中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故D错误;

22.D

【解析】A,CH4和NH4+原子总数为5,价电子总数都为8,是等电子体,为正四面体结构;

B,B3N3H6和苯原子总数为12,价电子总数都为30,是等电子体,B3N3H6中不含非极性键;C,NH3和PCl3原子总数为4,NH3价电子总数为8,PCl3价电子总数为26,不是等电子体;

D,BF3和CO32﹣原子总数为4,价电子总数都为24,是等电子体,BF3成3个σ键,B原子不含孤对电子,采取sp2杂化,为平面正三角形

23.A

【解析】BO2﹣中电子总数为5+8×2+1=22,所以BC2m﹣、BN2n﹣中电子总数为5+6×2+m=5+7×2+n=22,解得m=5;n=3.

24.C

【解析】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BO2﹣、BC25﹣的原子数均为3,BO2﹣电子数均为3+6×2+1=16,则BN2n﹣的价电子数也应为16.即3+5×2+n=16,则n=3.

25.D

【解析】已知N2O与CO2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已知CO2为直线形的分子,所以N2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而H2O的构型为V形,NH3构型为三角锥形,

26.D

【解析】有A,B,C,D四种元素,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p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故A由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A为碳元素,A,B,C属于同一周期,B原子最外层中有三个不成对的电子,B的p能级容纳3的电子,故B为氮元素,C元素可分别与A,B,D生成RC2型化合物,其中的DC2与C3互为等电子体,C,D属于同族元素,故C 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

27.A

【解析】已知O3分子的结构如图,在臭氧O3中,中心的氧原子以sp2杂化,与两旁的配位氧原子键合生成两个σ键,使O3分子称折线形,在三个氧原子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垂直于分子平面的大π键,这个离域的π键是由中心的氧原子提供两个p电子、另外两个配位氧原子各提供一个p电子形成的,

A,SO2分子呈“V”字形结构,其成键方式与O3类似,S原子sp2杂化,S原子和两侧的氧原子除以σ键结合以外,还形成一个三中心四电子的大π键,故A正确;

B,CO2为含有2对σ键电子对,为sp杂化,空间结构为直线形,故B错误;

C,H2O中O含有4对价层电子对,为sp3杂化,含有2对孤电子对,为“V”字形结构,但是分子中没有大π键,故C错误;

D,BeCl2含有3对价层电子对,为sp2杂化,没有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故D错误;

28.AB

【解析】A,O3和SO2的原子个数都为3;价电子数:前者氧为6,共为18,后者硫和氧都为6,共为18,原子数和价电子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故A正确;

B,CO和N2的原子个数都为2;价电子数:前者碳为4,氧为6,共为10,后者氮为5,2个氮共为10,原子数和价电子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故B正确;

C,CO和NO的原子个数都为2;价电子数:前者碳为4,氧为6,共为10,后者氮为5,氧为6,共为11,原子数相等,但价电子数不相等,不属于等电子体,故C错误;

D,N2H4和C2H4的原子个数都为6;价电子数:前者氮为5,氢为1,共为14,后者碳为4,氢为1,共为12,原子数相等,但价电子数不相等,不属于等电子体,故D错误.

29.BD

【解析】A,B3N3H6和苯原子总数为12,价电子总数都为30,是等电子体,苯的分子结构可知B3N3H6的结构,该分子结构中没有双键,故A错误;

B,根据B3N3H6的结构可知,B3N3H6中没有双键即不存在π键,所以B3N3H6分子

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故B正确;

C,NH3的原子总数为4,价电子总数为8,PCl3的原子总数为4,价电子总数为26,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C错误;

D,BF3和CO32﹣原子总数都为4,价电子总数都为24,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故D 正确.

30. (1)N2CO CO2N2O(2)SO2O3

【解析】(1)第二周期元素中,只有B、C、N、O、F可形成共价分子,同素异形体间显然不能形成等电子体,若为含2个原子的等电子体,则可能是某元素的单质与其相邻元素间的化合物,如N2和CO,在此基础上增加同种元素的原子可得其他的等电子体,如N2O和CO2。

(2)NO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为:5+6×2+1=18,平均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可能为O3或SO2,经过讨论知其他情况下,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不合题意。

31. (从左到右)C2H6NO CO2N2O4CO

【解析】通过CH4和NH的比较可知,由于C的原子序数比N的原子序数小1,所以C原子的电子数与N+的电子数相等,因此只要C、N原子数相等且其他元素种类和原子总数相同即符合题意,不要忘了所带的电荷数,如N2H和C2H6。

32. (1)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形(2)O

(3)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似。

(1)BrO为四原子26电子体,所以其结构与SO一样为三角锥形;CO为四原子24电子体,与SO3的结构相同,为平面三角形;同理可知ClO为四面体形。

(2)F2为双原子14电子体,所以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与F2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O。

(3)SF6为七原子48电子体,立体构型为八面体形,如图1;OSF4为六原子40电子体,其立体构型为三角双锥形。

33.(从上到下,从左到右)C2H6NO CO2N2O4CO

【解析】通过对CH4和NH的比较可知,由于C的原子序数比N的原子序数小1,所以C原子的电子数与N+的电子数相等,因此只要C、N原子数相等且其他元素种类和原子总数相同即符合题意,不要忘了所带的电荷数。如N2H和C2H6。

34. (1)三角锥型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型

(2)O

(3)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似。

(1)BrO为四原子26电子体,所以其结构与SO一样为三角锥型;CO为四原子24电子体,与SO3的结构相同,为平面三角形;同理可知ClO为四面体型。

(2)F2为双原子14电子体,所以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与F2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O。

(3)SF6为七原子48电子体,空间构型为八面体型,如图1;OSF4为六原子40电子体,其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型。

化学选修三,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级与能层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

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填空

高中化学选修3 部分知识填空 1、符号表示的意义: A 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___ D E 2、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3、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__________ 第ⅡA族:________ ②第ⅦA 族:_________ ③第0族:____________ 4、构造原理: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七大能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Cu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 Cu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 C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 P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 5、泡利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特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特规则特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主族主要含区,副族 主要含区,过渡元素主要含区。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_____________,价电 子数等于族序数。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_____________;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 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 布为________________;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周期数 =最大能层数(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 哪一族,如:29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7、电离能: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很不错)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 — 表示方法:AB A ++B - Ki=[ A +][ B -]/[AB] 6、影响因素: a 、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 2SO 3>H 3PO 4>HF>CH 3COOH>H 2CO 3>H 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 W = c[H +]·c[OH -] 25℃时, [H +]=[OH -] =10-7 mol/L ; K W = [H +]·[OH -] = 1*10-14 注意: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 值一定 ; 物质 单质 @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 O …… 混和物 纯净物

高二化学选修前三章知识点总结

学大教育高二化学(选修4)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气态,液态,固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得实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得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得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得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得热效应 1、化学反应得反应热 (1)反应热得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得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得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得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得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得测定 测定反应热得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得变化,根据体系得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得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与反应后体系得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与反应得反应热。 2、化学反应得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得能量就是物质固有得性质,可以用称为“焓”得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得总焓与反应物得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得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得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得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得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得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得变化与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得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 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得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得单位就是J·mol-1或 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得系数加倍,ΔH得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得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就是一步完成,还就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得计算。 常见题型就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得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得ΔH为 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得ΔH得代数与。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θ计算反应焓变ΔH。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 H mθ(C)+dΔf H mθ(D)]-[aΔf H mθ(A)+bΔf H mθ(B)]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二部分理科生可能觉得学习化学知识点归纳不重要,可一到考试就不知道怎么去复习了。为了方便大家的时间,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

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H表示。 (2)反应焓变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 (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H,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 3 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 、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 、d、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 轨道呈球形、p 轨道呈纺锤形,d 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 (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 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 、f14 )、半充满(p3 、d5 、f7 )、全空时(p0、

d0、fO)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 、29Cu [Ar]3d104s1. (3) . 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 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 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 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 表示,单位为kJ/mol 。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 到ns2np6 的周期性变化. (2)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 要大即第n A族、第V 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 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 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江苏高考化学复习期末必看——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全归纳:第二章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常见的等电子体:CO和N2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都属共价键(2)配位化合物 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电离方程式:[Zn(NH3)4]SO4===[Zn(NH3)4]2++ SO42- 配合物内界稳定不电离参加化学反应,外界电离后参加反应

高二化学选修5归纳与整理_有机化学基础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 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 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 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为1s2外,其余为ns2np6。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轨道,还未出现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