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析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分析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分析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分析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分析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软伤疾病之一,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病理分型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下面分析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如下:

(1)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疗法最为常用,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既可限制颈部活动,又能使颈部肌肉充分松病弛休息,

使排列紊乱或脱位的椎体间关节恢复正常。

(2)围领治疗颈椎病,即颈托或叫颈围,一般外出或工作时用。其作用不是固定颈部,而是限制颈部的活动,特别对颈椎不稳者效果更好。

(3)治疗颈椎病的针灸疗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依据经络选择穴位,留针治疗效果较好,可据病情分疗程治疗。

(4)推拿治疗颈椎病为我院伤推科的特色治疗手段

治则:缓解颈肌紧张状态,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颈型以松解颈部肌群和调整颈椎小关

节错缝为主;神经根型以神经根减压为主;脊髓型以脊髓减压为主;椎动脉型以解除椎动脉扭曲为主;交感神经型以解除交感神经刺激为主。

部位及取穴:枕后部、颈项部、肩背部;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拨法、扳法。

操作:

(1)基本操作:用一指禅推法从风池沿颈项两侧推至颈肩交界处,往返10~20遍;用按揉法按揉两侧颈肩部,以椎旁及肩部的压痛点为重点,同时配合颈部的屈伸、旋转等被动运动,运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时间约5~8分钟;用拿法拿肩井,约1分钟;用指按法按天鼎、天宗及阿是穴,每穴约1分钟。

(2)辨证治疗

1)颈型颈椎病

有颈椎错缝者,可施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整复。

2)神经根型颈椎病

①以轻柔一指禅推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经操作3~5分钟,缓解疼痛。

②做颈椎掌托拔伸法或颈椎肘托拔伸法1~2分钟,再缓慢屈伸患者颈部5~10次。

3)脊髓型颈椎病

①常规操作中除去颈椎被动运动手法。

②用按揉法在下肢前侧和后侧操作6~8分钟,以松解下肢肌张力。

4)椎动脉型颈椎病

①用拇指按揉法或一指禅推法在两颞部及前额部操作约2分钟,用力要轻柔。

②用扫散法操作1~2分钟。

③用五指拿法拿头部五经3~5分钟。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①用轻巧的一指禅推法或拇指拨法在颈前气管两侧循序施治3~5分钟,以刺激其深部的椎前肌群,并配合轻巧的颈部后伸运动,使痉挛的椎前肌群放松。

②若患者以慢性头痛为主要症状,则配合按压百会、太阳、率谷等穴各1分钟,并以一指禅偏峰推法或点按法刺激两眼眶内缘1分钟。

③若患者以视力降低为主要表现,则需在拔伸颈椎时适当加大颈部前屈的角度,并以一指禅偏峰推法或点按法刺激两眼眶内缘及双侧风池1分钟。

④若患者以胸闷、心悸为主要临床特点,则以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或拇指拨法沿前斜角肌、胸小肌推移到胸大肌及诸肋间隙1分钟;以掌擦法擦热左侧胸壁,配合点按内关、膻中等穴各1分钟。

【调护】

1.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风着凉。

2.避免颈部不正常体位,防止颈部肌肉的持续静力性收缩。

3.睡眠时应避免高枕,一般枕头高度不超过10cm.

4.对颈椎病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

【按语】推拿治疗颈椎病,可以缓解颈肌高张力状态,调整颈椎节段异常位移或成角,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静脉淋巴回流,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的吸收,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的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推拿手法可分为松解手法和调整手法两大类,临床应注意两类手法的辨证使用,切忌盲目强调调整手法的功效,造成意外。本病易复发,可配合自我推拿保健和颈部的功能锻炼,减少复发率。推拿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椎动脉型疗程可较长,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且伴有进行性加重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5)药罐治疗颈椎病为我院伤推科的另一特色治疗手段

拔药罐具有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调理肠胃的作用,故对颈椎病,腰

椎病,肩周炎,疮疡肿毒、瘕积聚、风寒湿痹,各种痛症及胃肠系统病疗效较好。

色治疗手段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对颈椎病进行的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而后进行对症治疗的。对颈椎病进行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瘫痪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下肢麻力、无力,腿发软,易跌倒,行走不便,有踏棉花感,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患者常有头颈疼痛等表现。 1、湿胜型:肢体困重,痿软无力,下肢麻木,行走易跌倒,或有胸闷,腹腹,食欲不佳等。 2、肝肾亏虚型: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头眩,眼花,耳鸣,性功能下降。病情发展很慢。 3、气血瘀滞型:下肢疼痛剧烈,位置固定不移,活动加剧;肢体有麻木感。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瘫痪型颈椎病以下肢运动障碍,发抖,病起缓慢,间歇性发作为主。临床上以脊髓型多见。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痹痛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颈部活动受限。 1、风邪偏胜者:颈肩疼痛,位置不定,或痛在肩,或痛在肘,或痛及手部,关节活动不利,怕风。 2、寒邪偏胜者:颈部疼痛,固定不移,疼痛较剧,甚者不能入睡;疼痛遇到寒冷时加重,热敷后好转;颈部僵硬感,活动受限。 3、湿邪偏胜者:颈、背部疼痛,有沉重感;上肢疼痛、肌肤麻木不仁;不愿活动,易疲倦;伴有饮食不良、腹胀、大便稀等。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痹痛型颈椎病以颈肩、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临床上以神经根型多见。治宜温经活血,以桂枝葛根汤或蠲痹汤加减。 三、眩晕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昏、头痛、耳鸣,颈部活动受限,尤不能旋转,甚至可出现猝倒。 1、气血两虚者:眩晕在动作后加重,劳累后发生,休息后好转,精神疲倦,心慌,记忆力下降,面色苍白,头颈无力。 2、肝肾两虚型:眩晕,精神欠佳,记忆力下降,腰酸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下降。 3、痰浊中阻型:眩晕,头昏,头重,昏昏欲睡,恶心呕吐,胸闷,食少,腹胀等。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眩晕型颈椎病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即发眩晕或猝倒为主。临床上以椎动脉型多见。若属气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以用补中以益气汤加减。属痰瘀交阻者,宜祛湿化痰,散瘀通络,用温胆汤加减。

颈椎病的民间偏方、中医秘方、验方大全

颈椎病的民间偏方、中医秘方、验方大全 颈椎病的民间偏方、中医秘方、验方大全 2011-8-24 11: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 评论: 0 摘要: 外敷中药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颈部外伤、劳损、受寒等因素而诱发。其康复疗法较多,大致有牵引、体育锻炼、物理疗法、西式手法、药物、固定和制动、手术、推拿、针灸和中草药等方法。实践证 ...颈椎病的民间偏方、中医秘方、验方大全 外敷中药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颈部外伤、劳损、受寒等因素而诱发。其康复疗法较多,大致有牵引、体育锻炼、物理疗法、西式手法、药物、固定和制动、手术、推拿、针灸和中草药等方法。实践证明,中药外敷法治疗颈椎病可取得显著效果。 热敷法:药用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赤芍、红花、冰片各等量,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调至糊状,装入两个棉布袋内,置锅蒸至布袋温度达40度左右,直敷患处,

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药物袋可复使用。 薄贴法:即膏药外贴法。用川乌、草乌、羌活、独活、川芎、秦艽、威灵仙、当归、骨碎补、透骨草、桃仁、红花、细辛、乳香、没药、煅磁石、白芥子、花椒适量,加植物油1000克,按传统熬膏法加热,去渣炼油加铅丹成膏,待温度低于100度时,将穿山甲、沉香适量研为细末,加入膏内即成。用膏药贴穴位或患处。每周换药一次,连结用一个月。 敷贴法:药用制附片、桂枝、麝香、蟾酥成细末调匀,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临床治疗时,如患者体质偏热者加冰片、牡丹皮;偏湿者加苍术、珍珠;血虚者加当归、赤芍;偏肾虚者加黄芪、巴戟各适量研极细末,相兑调匀,外敷患处,每周1~2次。 涂搽法:中药制成煎剂、药酒剂、油剂或软膏等涂搽在患处。如复方马钱药酒:制马钱子、川草马、威灵仙、三七、姜黄、水蛭、乌蛇、冰片等适量,用75%的酒精适量,浸泡5~7天可用,涂搽颈椎部,每日4~6次,连续用1个月。 药枕法:药用羌活、独活、秦艽、防风、桑枝、葛根、赤芍、桃仁、细辛、补骨脂、川芎、五加皮、荆芥各等量研末,调匀装入布袋,制成枕头使用。 除上述中药外敷外,进行自我按摩晨练法效果也较好。这种方法最好在晨起进行,具体作法如下: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颈椎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颈椎病 来源:未知时间:2011-11-03 13:15:44 (一)中医辨证类:寒湿阻络型 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散瘀。 方药: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方中羌活、灵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温经活血,通络;葛根解痉,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二)中医辨证类:气血两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方中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天麻、川芎、鸡血藤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导滞。 (三)中医辨证类:气阴两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气活血。 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颈椎病中药方

【颈脉通】葛根 25克,当归15 克,川芎30 克,黄芪35 克,蜈蚣 3 条,天麻9 克,地龙15 克,白芍15 克,钩藤 20 克,五灵脂 15克,泽兰 15 克,丹参 20 克。功能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加减:兼手指麻木者加羌活 10 克,地龙 12 克,鸡血藤 20 克,首乌藤20 克;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 克,竹茹 15 克,天南星 6 克,炒 白术 15 克,生姜 6 克;痛甚者重用葛根35克,秦艽15 克;肝肾亏损者加续断15 克,炒杜仲 15 克;风寒痹阻型重用防风15 克,独活15 克,荆芥 15 克,羌活 15 克;血瘀重者加水蛭 3 克。临床运用该方临床可配合颈椎牵引、理疗、针灸及中药离子局部熏蒸效果更佳。 【老中医赵淑炳验方】威灵仙15 克,羌活15 克,当归15 克,白芍20 克,熟地15 克,川芎 15 克,葛根15 克,伸筋草20 克,黄芪30 克,姜黄15 克,乳香10 克,没药10 克,党参 10 克,甘草 6 克。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连服10 剂为 1 疗程。煎取第 3 次药汁,用纱布或毛巾浸泡后热敷颈部,每天 2~3 次。笔者屡用效果明显,一般服药 1 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这个我吃过有缓解但容易复发 【颈眼综合征31 例】均有视觉障碍或闪光暗点,视野缺损 ,甚至幻视 ,伴头痛、头晕 ,颈部酸困僵硬或肢体麻木 ,汗出等颈椎病表现。眼部检查排除眼睛的原发性病变,X 光检查颈椎有病理性改变。(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川芎嗪240mg~ 320mg, 加入 10%葡萄糖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 ,每日 1 次。(同时服中药颈椎方):太子参 20g、杭芍 30g、葛根 10g、枸杞 10g、菊花10g、决明子10g、补骨脂10g、怀牛膝20g、当归 20g、川芎 20g、生龙牡各 30g、灵仙 15~20g、白芥子10g、胆南星10g、桑枝 30g、泽泻 20g、连翘 15g,每日 1 剂水煎服 ,7 天为 1 个疗程 ,一般治疗 2 个疗程。痊愈19 例,有效 9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0.3%。有效9例中 6例于短期内复发 ,但再用上述方法仍有效。(典型病例)芮某,男 ,46 岁,视力障碍伴两眼发作性灼 热 ,眼睑垂坠半年余 ,曾多方治疗无效,近期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诊见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4~5 后缘骨质增生 ,眼底检查和颅脑CT 扫描无异常改变 ,诊为颈眼综合征。予上法治疗,1 周后症状消失 ,2 周后临床获愈。嘱其注意颈部锻炼,勿长久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时保持枕头松软 低位。随访 1 年未复发。 【脊髓型颈椎病案】主诉:双手麻木、握力弱,双下肢乏力 3 个月。加重 1 周。 3 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持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 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蹋棉花,二便正常。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 指、中指尺侧,右手尺侧 1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 7 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 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 Hoffmann's征、双 Babinski's 阳性。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96年 10月 10 日颈椎 MRI(GE,1.5T)报告: C5、6 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苔薄,脉沉细辨证:早期痉证,晚期痿证(脊 髓型颈椎病)治则: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黄芪 30g川芎 9g 白芍 9g白术 9g 汉防己 9g 米仁 30g 制半夏 9g生甘草5g。( 14 剂) 二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再予益肾温经通络,处方如下:黄芪 30g 赤芍、白芍(各)9g 川桂枝 9g射干 9g生地熟地各 18g熟附片 9g补骨脂 30g 巴戟天 30g 汉防己 9g生甘草 5g。用七周后,除Hoffman's 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 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失神经改变。续按上法治疗 3 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97 年 6 月 10 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MRI 检查示: C5、6 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受压 脊髓较治疗前变宽。 【毛德西 --疏颈活络汤】疏通经脉,散寒活络。葛根30 克,川羌活10 克,桂枝10 克,细辛 6 克,赤芍 30 克,鸡血藤 15 克,木瓜30 克,桑枝15 克,薏苡仁15 克,生甘草 10克。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1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2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外伤 1.1.4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5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6椎间盘突出 1.1.7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8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1最常见的病之一 1.2.2发病率高。有关资料表明: 年龄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8%,65岁以上为75%。 1.2.3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30-40岁,现在也不少,甚至20岁的人亦有出现。 2.颈部的解剖: 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要的

2.1颈椎: 有七个椎骨组成,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间形成椎管 2.1.1颈椎骨: 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椎间xx: 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经通过 2.1.3颈椎脊突——第七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椎间盘6个,C1 C2间无间盘 2.1.5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2.1.6椎管——脊髓通过 2.1.7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颈曲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 C1为寰椎无脊突,C2为枢椎 2.2颈椎韧带 2.2.1前纵韧带 2.2.2后纵韧带 2.2.3棘上韧带 2.3颈部脊髓 2.3.1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 C2——T2形成颈膨大

(完整word版)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 一、中医辨证分析(理法方药): 1、寒湿痹阻型 证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候分析: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麻木,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30g 当归15g 桂枝15g 黄芪30g 炒白术15g 白芍12g 茯苓30g 狗脊15g 全蝎10g 炙甘草10g 羌活30g 独活30g 防己10g,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2、痰瘀阻络型 证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证候分析: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淤,津停为痰,淤组经脉,而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患者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18g 当归15g 桂枝9g 黄芪12g 白术12g 白芍12g 茯苓12g 狗脊15g 全蝎6g 炙甘草6g 法半夏12g 陈皮9g 红花12g 丹参12g ,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3、气血两虚型 证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患者素体自虚,气血生化不足,复又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

颈椎病中药治疗方法和配方

颈椎病中药治疗方法和配方 颈椎病分四型:本型以多发生于老年人,年青人亦有之,以头晕,恶心,胃肠不适,消化功能减退,有的有头痛,偏头痛,或伴有头皮痛,头胀痛,一过性视物不清,复视等。 中医认为:肝肾亏损,筋骨不坚是本病的根本。肝主筋,肝血不足经筋失养则松驰无力,则椎体移位,或破裂使椎间盘突出。肾精不足,骨失所养则退变,或产生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当以滋补肝肾为主。人之气血不来源于后天之水谷精微,恶心,胃肠不适消化功能减是气血化源不足。著名的中医专家邓铁涛说:“中医的先进就是在不损伤任何机体的情况下,通过调理就可以治好疾病.”西药是通过动物试验用上人体,而中医的经方,验方则是人们的祖先经过几百年或上千年在人体的反复验证得出的经验,治好后不复发的,.对于本病用中医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至所以社会上有人说颈椎病治不好,是他们对中医治疗慢性病,病毒性病有很好的疗效不了解,通过一个时间,人们就会通过实践有所了解的.中医的真正伟大才会被理解的。 中医治病和西医是有区别的,一:中医重视人的整体观念,就是辨症用药。二:强调人体的自身修复功能,能在尽量保护人体的原来结构的基础加以调理调节使其自然修复。三:中药是个化学集团体,不是单味化学药,是个整体作用,

是多味药协同作用,和特定作用(就是说某药对某病有特殊的作用),四:重视人的后天功能,就是强调脾胃,肝肾的强健对人体生存衰老的生话质良。只要辨症得地,用药正确,不仅可以治好,并且复发率极低. 治疗本病的关键是选对大夫用对药很重要的:从中医角度上看中医的某些病也是有特药对特病的,只要找出这个病的特药治好这个病就佝如鼓应桴的效应.如咽喉炎用咽喉草就是药到病除的.生地,地骨皮,首乌合用治疗牙根松动疼痛三五次用药就可以解决了病痛的,如是用西药花上千元也是无法解决的,中药只用几元钱就可以治好的。同样的原理,人们己找到了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治好本病也可以也是应手可治好的.藕能止血来自煲厨,长期与疾病奋斗的一线大夫是最有经验的,他们所作的处方和处方药是很有效的. 中医很重视治末病,如患了动脉型颈椎病就会考虑到长期下去就会引起脑梗塞,脑缺血性病变,就会及早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预脑梗塞,脑缺血性病变的药物,而西医则是治己病,对末病是不能防治的,等到脑梗,缺血性病变再去用药就木已成舟晚了,对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一个方面人的颈椎有7个椎体,腰椎有5个椎体,发病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或二个,西医的手术只能取出病变的椎间盘,而不能防治其他的以后就不会发生病变,而中医辨症用药就可以解决这些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治疗的同时防治其他椎体的退变,给患者体

神经根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颈椎病? 中医治疗,有按摩法、膏药法、艾灸、热敷法等,以下中医专家重点为大家介绍了四种中医特色治疗颈椎疼痛的方法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问一:很多人提到中医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疼痛,按摩哪些学位可缓解?要如何进行按摩? 中医:风池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穴位。平耳垂过来,摸到的这个凹陷就是风池。自己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可以改善脑供血。用拇指合适,两边各一个。不要直接摁着,稍微有点揉按,一次5-10分钟。能揉得局部酸酸胀胀的最好。 中医:天柱穴,沿着发际的水平线上,在大筋的边缘,与风池穴有相似的功效,按摩手法近似,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按摩即可。 中医:另外,缓解颈椎疼痛还有其他穴位,如:夹脊穴,肩井穴。这些穴位都要两边同时做,左右平衡,这也是中医的阴阳平衡。 涂抹祛痛膏药治疗颈椎病 瑶金堂中药颈肩松按摩膏:使用时,取颈适量.涂于使用部位后,顺时针按摩使其吸收。按摩切勿过度用力。按摩3-5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油膏完全吸收即可。 “颈肩松按摩膏"是有老中医熬制而成,对于治疗各类肩周炎、颈椎病都有疗效,颈肩松按摩膏可直接透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 艾灸治疗颈椎病 问四:艾灸对治疗颈椎疼痛有效么?要怎么做?

中医:推荐大家用艾条,比较简便实用。点着了以后在疼痛部位治疗,一般都是在穴位治疗。艾是直接熏烤到这个穴位,也是用热力刺激,艾药的刺激,艾燃烧发出的红外光的刺激达到治疗作用。治疗时要特别关注经络,对于腰部疼痛主要就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还有的是带脉的问题。腰痛跟这三条经脉关系比较大。 中医:我们推荐的是温和灸,艾条对着皮肤两三个厘米的距离,开始距离近点,热了时候可以拉开一点。5-7分钟就可,或者说皮肤发红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雀啄灸,就是手拿着灸,手腕的一上一下的动,这样灸离皮肤就是一远一近。还可以买温灸盒,木头做的温灸盒上面有纱窗。这样可以大面积的烤,这时需要20-30分钟左右。 中医教你热敷法 问三:据听说热敷对治疗颈椎病有效果,怎么热敷?要注意什么? 中医:热敷也是中医的一种疗法,为大家推荐一种热敷的药袋,其组成处方有:大青盐(大粒盐)100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灵磁石50g,紫磁石50g,青磁石50g,鹿角霜50g,滑石块50g(共1350g)。 中医:上述药装入纯棉制的口袋中缝住。这个药袋也适合中老年人腰腿痛。使用方法:在微波炉用中高火加热2分钟,以不烫皮肤为准。放在疼痛部位,可以横放,竖放。 中医:针灸和拔罐也可以治疗颈椎疼痛,但是针灸最好不要学习了,要找专门的医生治疗。大家在家可以做拔罐,用真空拔罐。 颈椎病常见传统治疗方法 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颈椎病? 中医治疗颈椎病,有按摩法、膏药法、艾灸、热敷法等,以下中医专家重点为大家介绍了四种中医特色治疗颈椎疼痛的方法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问一:很多人会提到中医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疼痛,按摩哪些学位可缓解?要如何进行按摩? 中医:风池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穴位。平耳垂过来,摸到的这个凹陷就是风池。自己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可以改善脑供血。用拇指合适,两边各一个。不要直接摁着,稍微有点揉按,一次5-10分钟。能揉得局部酸酸胀胀的最好。 中医:天柱穴,沿着发际的水平线上,在大筋的边缘,与风池穴有相似的功效,按摩手法近似,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按摩即可。 中医:另外,缓解颈椎疼痛还有其他穴位,如:夹脊穴,肩井穴。这些穴位都要两边同时做,左右平衡,这也是中医的阴阳平衡。 涂抹祛痛膏药治疗颈椎病 瑶金堂中药颈肩松按摩膏:使用时,取颈适量.涂于使用部位后,顺时针按摩使其吸收。按摩切勿过度用力。按摩3-5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油膏完全吸收即可。 “颈肩松按摩膏"是有老中医熬制而成,对于治疗各类肩周炎、颈椎病都有疗效,颈肩松按摩膏可直接透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 艾灸治疗颈椎病 问四:艾灸对治疗颈椎疼痛有效么?要怎么做?

中医:推荐大家用艾条,比较简便实用。点着了以后在疼痛部位治疗,一般都是在穴位治疗。艾是直接熏烤到这个穴位,也是用热力刺激,艾药的刺激,艾燃烧发出的红外光的刺激达到治疗作用。治疗时要特别关注经络,对于腰部疼痛主要就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还有的是带脉的问题。腰痛跟这三条经脉关系比较大。 中医:我们推荐的是温和灸,艾条对着皮肤两三个厘米的距离,开始距离近点,热了时候可以拉开一点。5-7分钟就可,或者说皮肤发红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雀啄灸,就是手拿着灸,手腕的一上一下的动,这样灸离皮肤就是一远一近。还可以买温灸盒,木头做的温灸盒上面有纱窗。这样可以大面积的烤,这时需要20-30分钟左右。 中医教你热敷法 问三:据听说热敷对治疗颈椎病有效果,怎么热敷?要注意什么? 中医:热敷也是中医的一种疗法,为大家推荐一种热敷的药袋,其组成处方有:大青盐(大粒盐)100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灵磁石50g,紫磁石50g,青磁石50g,鹿角霜50g,滑石块50g(共1350g)。 中医:上述药装入纯棉制的口袋中缝住。这个药袋也适合中老年人腰腿痛。使用方法:在微波炉用中高火加热2分钟,以不烫皮肤为准。放在疼痛部位,可以横放,竖放。 中医:针灸和拔罐也可以治疗颈椎疼痛,但是针灸最好不要学习了,要找专门的医生治疗。大家在家可以做拔罐,用真空拔罐。 颈椎病常见传统治疗方法 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颈椎病的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中药治疗 除痹逐淤汤 组成: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威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 芥子9克。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服6剂停一天,12天为一个疗程。 威灵苁蓉汤(丸) 组成:威灵仙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青风藤15克,丹参15 克。 主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炎疼痛等。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日2次分服。或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 克,每服1粒,日2次。 筋骨止痛酒 组成:生草乌10克,细辛10克,洋金花6克,冰片16克。 主治:同威灵苁蓉汤。 用法:先将前三味药研末,用50%酒精300毫升浸入,冰片另用50%酒精2 00毫升浸入,每日搅拌1次,约1周全部溶化,滤去渣,将二药液和匀,用有色玻璃贮藏。每次用棉球蘸药液少许涂痛处或放痛处片刻,痛止取下,每天2- 3次。 白芍木瓜汤 组成: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功效:舒筋活血,滋阴止痛。 主治:颈椎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眩晕停 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30克,山药30克,茯神30克,丹参30克,五味子12克,白术30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菊花30克,防风15克,玉竹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30克,蚤休10克。 功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佐以熄风。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性眩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

加味葛根汤 组成:葛根20克,桂枝15克,酒芍15克,麻黄5克,甘草15克,生姜5克,大枣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申姜15克,狗脊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鹿角胶15克(捣碎冲服)。 功效:祛风散寒,养血和血,补肝益肾,强筋壮骨,蠲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颈椎病药物治疗偏方秘方: 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为辨证施治提供了依据。同属于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或脊髓型的病人,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征象和脉象,所以按中医分型可能属于不同的类型,其治疗方法不同,用药也不一样。 1、外伤型颈椎病偏方:行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药:姜黄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如伤后着寒或宿伤而有风寒者可用麻桂温经汤,药方如下: 赤芍12克,麻黄10克,桂枝12克,红花6克,白芷15克,细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风寒湿痹、经络受阻型颈椎病偏偏方:祛风除湿,温经活络。 方药:羌活10克,独活15克,蒿本10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荆子10克。水煎服。 如两手麻木为主,说明气虚,可用人参益气汤,方剂如下: 黄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参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滋补肝肾,益气活血颈椎病偏方。 方剂: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风15克,细辛3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 地黄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党参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 如四肢痿软症较重,宜用加味四物汤,方剂如下: 当归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麦冬12g,党参20g,黄柏10g,黄连1 5g,知母 10g,杜仲12g,牛膝15g,苍术12g,黄芪20g。水煎服。 4、痰湿凝阻、经络瘀滞型:理气化痰,通经活络颈椎病偏方。 方剂:姜半夏6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如病人气虚,加党参、白芍、黄芪;肢体麻重,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两目羞明、忌目视物昏花、睛痛难开者可用神效黄芪汤,方剂如下: 蔓荆子10克,陈皮10克,人参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水煎服。 5、外用熏洗药颈椎病偏偏方: 方剂:独活、秦艽、防风、艾叶、透骨草、刘寄奴、苏木、赤芍、红花、甲珠、灵仙、乌梅、木瓜,各9克。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颈椎病中药方

【颈脉通】葛根25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黄芪35克,蜈蚣3条,天麻9克,地龙15克,白芍15克,钩藤20克,五灵脂15克,泽兰15克,丹参20克。功能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加减:兼手指麻木者加羌活10克,地龙12克,鸡血藤20克,首乌藤20克;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克,竹茹15克,天南星6克,炒白术15克,生姜6克;痛甚者重用葛根35克,秦艽15克;肝肾亏损者加续断15克,炒杜仲15克;风寒痹阻型重用防风15克,独活15克,荆芥15克,羌活15克;血瘀重者加水蛭3克。临床运用该方临床可配合颈椎牵引、理疗、针灸及中药离子局部熏蒸效果更佳。 【老中医赵淑炳验方】威灵仙15克,羌活1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熟地15克,川芎15克,葛根15克,伸筋草20克,黄芪30克,姜黄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0剂为1疗程。煎取第3次药汁,用纱布或毛巾浸泡后热敷颈部,每天2~3次。笔者屡用效果明显,一般服药1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这个我吃过有缓解但容易复发 【颈眼综合征31例】均有视觉障碍或闪光暗点,视野缺损,甚至幻视,伴头痛、头晕,颈部酸困僵硬或肢体麻木,汗出等颈椎病表现。眼部检查排除眼睛的原发性病变,X光检查颈椎有病理性改变。(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川芎嗪240mg~32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服中药颈椎方):太子参20g、杭芍30g、葛根10g、枸杞10g、菊花10g、决明子10g、补骨脂10g、怀牛膝20g、当归20g、川芎20g、生龙牡各30g、灵仙15~20g、白芥子10g、胆南星10g、桑枝30g、泽泻20g、连翘15g,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痊愈19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有效9例中6例于短期内复发,但再用上述方法仍有效。(典型病例)芮某,男,46岁,视力障碍伴两眼发作性灼热,眼睑垂坠半年余,曾多方治疗无效,近期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诊见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4~5后缘骨质增生,眼底检查和颅脑CT扫描无异常改变,诊为颈眼综合征。予上法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2周后临床获愈。嘱其注意颈部锻炼,勿长久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时保持枕头松软低位。随访1年未复发。 【脊髓型颈椎病案】主诉:双手麻木、握力弱,双下肢乏力3个月。加重1周。3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持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蹋棉花,二便正常。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指、中指尺侧,右手尺侧1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7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s征、双Babinski's阳性。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96年10月10日颈椎MRI(GE,1.5T)报告:C5、6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苔薄,脉沉细辨证:早期痉证,晚期痿证(脊髓型颈椎病)治则: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黄芪30g 川芎9g 白芍9g 白术9g 汉防己9g 米仁30g 制半夏9g 生甘草5g。(14剂) 二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再予益肾温经通络,处方如下:黄芪30g 赤芍、白芍(各)9g 川桂枝9g 射干9g 生地熟地各18g 熟附片9g 补骨脂30g 巴戟天30g 汉防己9g 生甘草5g。用七周后,除Hoffman's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失神经改变。续按上法治疗3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97年6月10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MRI检查示:C5、6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受压脊髓较治疗前变宽。 【毛德西--疏颈活络汤】疏通经脉,散寒活络。葛根30克,川羌活10克,桂枝10克,细辛6克,赤芍30克,鸡血藤15克,木瓜30克,桑枝15克,薏苡仁15克,生甘草10克。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4种方法

颈椎病 按摩疗法 用手上下提捏患者的后颈部肌肉,从后发际到颈肩处,左右手轮换做3~5分钟,用手拿肩部肌肉3~5分钟,前后转肩1~2分钟,慢速左右转动头部1~2分钟。此法就是放松颈肩部的肌肉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或预防颈椎病。 药枕疗法 选取当归、川芎、辛荑花、羌活、藁本、制川乌、乳香、没药、葛根、红花、赤芍、菖蒲、灯心草、桂枝、细辛、白芷、丹参、防风、威灵仙、冰片、合欢花、吴茱萸各30克,研为粗末,装枕芯。每日枕用不少于6小时,连用3~6个月。此法对颈椎病有很好疗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中药热敷法 药用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赤芍、红花、冰片各等量,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炒成糊状,装入两个棉布袋中,置锅蒸热,直敷患处,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药袋可使用数次。 内服中药

用中医治疗颈椎疾病是以温补肝肾、养血益精为主,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为辅,多采用内服中药的方法,分类型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治法、梳头疗法、按摩疗法等,也能使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消失及治愈。 颈椎病的其它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是眩晕,而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以及其它软组织的炎性变则是会引起病人的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关节囊炎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 牵引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能够纠正颈椎的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功能治疗 功能治疗方法就是在手法纠正患椎旋转移位之后,积极的进行颈部的功能锻炼,来调整颈椎以及周围的组织关系,缓解血管神经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弛肌肉痉挛,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二、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

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不足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偏方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偏方 浴疗法 处方:伸筋草、五加皮、乳香、没药各12克,秦艽、当归、红花、土鳖虫、路路通、桑叶、桂枝、骨碎补、炙川乌、炙草乌各9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0分钟,过滤取药液温浴患部,每日1次,每次20分钟,7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药包热敷法 处方: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防己、附子、千年健、威灵仙、桂枝、路路通、秦艽、羌活、独活、麻黄、红花各30克。 用法:上述药物研成粗末,装入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布袋内,每袋150克。用时将药袋加水煎煮20~30分钟,稍凉后将药袋置于患处热敷,每次30分钟,1日1次,2个月为1疗程。热敷时以皮肤耐受为度,每袋药用2~3天。 隔姜灸法

处方:枣核大艾炷18~36壮。 用法:选用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及阿是穴为主,配合大椎、肩井、风池、肩贞、合谷、足三里等,按艾炷隔姜灸法,每次灸3~6个穴位,每穴3~6壮,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耳穴压豆法 处方:王不留行籽 用法: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前后对称贴压,3天换贴1次,治疗间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双耳贴压10次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各型颈椎病。 薄贴法 处方:三七10克,川芎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姜黄15克,没药15克,杜仲15克,天麻15克,白芷15克,川椒5克,麝香2克。

用法:前10味药共研细粉,放入150毫升白酒微火煎成糊状,或用米醋拌成糊状,摊在纱布上,并将麝香搽在上面,敷于患处。药干后可重新调成糊状再用,每剂药可连用3~5次,15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药枕法 处方:当归300克,羌活300克,藁本300克,制川乌300克,黑附片300克,川芎300克,赤芍300克,红花30克,地龙300克,血竭300克,菖蒲300克,灯心草300克,细辛300克,桂枝300克,紫丹参300克,防风300克,莱菔子300克,威灵仙300克,乳香200克,没药200克,冰片20克。 用法:将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和入冰片,装入枕芯,令患者枕垫于头项下,每日使用6小时以上,3个月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拔火罐也能治疗颈椎病 火罐法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BGS000 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 二、疾病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颈椎病中医治疗

颈椎病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颈椎病五法:每日或隔日中药 外敷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软伤疾病之一,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病理分型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颈椎病中医病名为“项痹病”。临床证候分以下4型:寒湿痹阻型,症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痰瘀阻络型,症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气血不足型,症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

无力。脾肾亏虚型,症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力,或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吃力,头晕,耳鸣。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要依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瘀则通之,结则散之,寒则热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其具体治法当根据具体辨证结果来确定。寒湿痹阻型,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痰瘀阻络型,治以健脾祛痰,活血通络,疏经止痛。气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脾肾亏虚型,治以健脾益肾,温肾壮元。 针刺通络镇痛法 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 合为主,并配合辨证结果而配合相应穴位。各型颈椎病均应选取颈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及圆形或 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并配以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中渚、后溪共为主穴,每次选用 3~4穴。再根据颈椎病病理分型、辨证结果、循经部位分别选穴。 分型针刺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 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 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1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2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 外伤 1.1.4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5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6椎间盘突出 1.1.7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8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 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1最常见的病之一 1.2.2发病率高。有关资料表明:年龄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8%,65岁以上为75%。 1.2.3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30-40岁,现在也不少,甚至20岁的人亦有 出现。 2.颈部的解剖: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要的 2.1 颈椎:有七个椎骨组成,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 间形成椎管 2.1.1颈椎骨: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椎间孔: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经通过 2.1.3颈椎脊突——第七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椎间盘 6个,C1 C2 间无间盘 2.1.5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2.1.6椎管——脊髓通过 2.1.7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颈曲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 C1为寰椎无脊突,C2为枢椎 2.2 颈椎韧带 2.2.1前纵韧带 2.2.2后纵韧带 2.2.3棘上韧带 2.3 颈部脊髓 2.3.1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 C2——T2 形成颈膨大 2.3.3前角细胞发达,与上肢灵巧运动有关。(运动神经发达) 2.4颈神经 8对枕骨与C1 一对,C1以下各椎骨一对 2.5 椎动脉 2.5.1 第一段(颈部)第六颈椎以前,颈动脉分出。 2.5.2第二段(颈椎骨部) 2.5.3第三段(头部以下) 2.6 颈部交感N 2.6.1 颈上N节第2、3、4椎横突 2.6.2 颈中N节 C6高度 2.6.3 颈中间N节 C7高度 2.6.4 颈下N节 C7与第1肋骨颈之间 2.7 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斜才肌、颈阔肌深部有前中后斜角肌、肩胛提肌、夹 肌等。 3.颈椎与脏府经络的关系 3.1 与经脉的关系: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手少阳、手太阴肺有 关,与其它经脉亦存在一定的关系。 3.2 与脏府的关系:与五脏六府却有一定的关系,主要与五脏关系较大 3.3 与气血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