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化学专题综合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综合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综合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综合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3.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设计实验方案;(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考点一评价型实验题

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组成成分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的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为

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2.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3.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

4.常见的量气装置——通过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

5.有毒气体的处理装置

题组一“仪器连接”评价型

1.(2015·全国卷Ⅰ,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 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能证明D中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①F、D、G、H、D、I CuO(氧化铜)

②前面D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H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解析(1)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CO2气体生成,若有CO2气体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是降低温度,使生成的水和草酸(题给信息:受热脱水、升华)冷凝。若草酸进入装置C,会生成草酸钙沉淀,干扰CO2检验。(2)检验CO可通过检验CO还原黑色的CuO生成的CO2进行。因为分解产物中有CO2,所以要先除去CO2,可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是否除尽,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CO,然后通过加热的CuO,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气体,没有反应掉的CO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前面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H中黑色的CuO变红色,后面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3)①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以利用溶液中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将草酸与NaHCO3溶液混合,看是否有气体产生。②证明草酸是二元酸,可以利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若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即可证明草酸是二元酸。2.(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调)一氯化碘(沸点97.4 ℃),是一种红棕色易挥发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制备一氯化碘。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拟利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其装置如下:(已知碘与氯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 装置烧瓶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B 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提纯可得到较纯净的ICl ,则提纯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采用的是最新报道的制一氯化碘的方法。即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ICl 的氧化性比I 2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Cl 与乙烯作用发生加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C →E →B →D 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②防止ICl 挥发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③蒸馏

(2)3I 2+6HCl +NaClO 3=====50 ℃6ICl +NaCl +3H 2O

(3)①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 ②在ICl 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

解析 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A 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 气体和水蒸气,先用饱和食盐水(C)除HCl 气体,再用浓硫酸(E)干燥,将干燥的氯气通入B 中与碘反应,制备ICl ,而ICl 易挥发,所以B 应放在冷水中,最后用氢氧化钠(D)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结合问题分析解答。

(1)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A 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 气体和水蒸气,因此需要先用饱和食盐水(C)除HCl 气体,再用浓硫酸(E)干燥氯气,将干燥的氯气通入B 中与碘反应,制备ICl 。由于ICl 易挥发,所以B 应放在冷水中。又因为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最后用氢氧化钠(D)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则①装置顺序:A →C →E →B →D ,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4H ++2Cl -=====△

Mn 2++

Cl 2↑+2H 2O ;②ICl 易挥发,所以B 应放在冷水中,用氢氧化钠(D)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③已知:一氯化碘沸点97.4 ℃,则B 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蒸馏,收集97.4 ℃的馏分可得到较纯净的ICl 。(2)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碘元素总共升2价,氯元素总共降6价,化合价升降应相等,则碘单质应配3,再由原子守恒可得3I 2+6HCl +NaClO 3=====50 ℃

6ICl +NaCl +3H 2O 。(3)①根据氧化性强的物质制氧化性弱的物质,可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即证明ICl 的氧化性比I 2强;②一氯化碘是一种红棕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则颜色褪去,即在ICl 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说明ICl 与乙烯作用发生加成反应。

题组二 “反应原理”评价型

3.(2017·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检)据报道:研究人员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主要成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NO 2与SO 2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某实验小组对NO 2和SO 2的反应进行探究。

(1)SO 2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D 图所示进行实验。

①实验时往集气瓶中通入等体积的SO 2和NO 2,观察到集气瓶中有白烟产生,通入的NO 2气体颜色变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集气瓶中有少量水,则可能观察不到白烟,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指出D 图装置设计的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铵是我国PM2.5雾霾的主要成分,收集一定量的雾霾固体进行验证:

答案 (1)A(或C ) 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或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2)①SO 2+NO 2===SO 3+NO 生成的SO 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②没有进行尾气处理,会导致环境污染

(3)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 2溶液 加入适量的NaOH 浓溶液并加热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解析 (1)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制取二氧化硫可选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在常温下制取,选择仪器A ,圆底烧瓶中盛放Na 2SO 3固体,分液漏斗中盛放浓硫酸,滴入烧瓶中发生反应: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也可用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制取,选择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 +2H 2SO 4(浓) =====△

CuSO 4+SO 2↑+2H 2O 。(2)①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实验时往集气瓶中通入等体积的SO 2和NO 2,观察到集气瓶中有白烟产生,生成三氧化硫,反应方程式:SO 2+NO 2===SO 3+NO ,如果集气瓶中有少量水,则三氧化硫和水反应SO 3+H 2O===H 2SO 4,观察不到白烟;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为大气污染物,D 图装置为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反应的装置,缺少尾气处理,所以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为没有进行尾气处理,会导致环境污染。

(3)在检验SO 2-4时,加入氯化钡之前要先加盐酸排除CO 2-3的干扰。即先加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 2-4;检验某溶液中含有NH +

4的操作方法: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气体,试纸由红变蓝。

4.(2017·全国卷Ⅲ,26)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 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 1和K 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 1 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 称重,记为m 2 g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 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 恒重,记为m 3 g 。

a .点燃酒精灯,加热

b .熄灭酒精灯

c .关闭K 1和K 2

d .打开K 1和K 2,缓缓通入N 2

e .称量A

f .冷却到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 =________(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 、d 次序操作,则使x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 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 1和K 2,缓缓通入N 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 、D 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__(填标号)。C 、D 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品红 b .NaOH c .BaCl 2 d .Ba(NO 3)2 e .浓H 2SO 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样品中没有Fe 3+ Fe 2+易被氧气氧化为Fe 3+

(2)①干燥管 ②d 、a 、b 、f 、c 、e ③76(m 2-m 3)9(m 3-m 1)

偏小 (3)①c 、a 生成白色沉淀、褪色

②2FeSO 4=====高温Fe 2O 3+SO 2↑+SO 3↑

解析 (1)绿矾溶于水电离出Fe 2+,滴加KSCN 溶液后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没有Fe 3+,通入空气之后,空气中的氧气把Fe 2+氧化为Fe 3+,Fe 3+

与KSCN 反应而使溶液显红色,说明Fe 2+易被氧气氧化为Fe 3+

。 (2)①仪器B 的名称是干燥管;②实验时先打开K 1和K 2,缓慢通入N 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绿矾中的Fe 2+氧化为Fe 3+

,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使绿矾中的结晶水变为水蒸气并被N 2排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将石英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后关闭K 1和K 2,防止空气进入石英玻璃管中,最后称量A ;

③由题意可知FeSO 4的物质的量为m 3-m 1152 mol ,水的物质的量为m 2-m 318

mol ,则绿矾中结晶水的数目x =n (H 2O )n (FeSO 4)=152(m 2-m 3)18(m 3-m 1)=76(m 2-m 3)9(m 3-m 1)

;若先点燃酒精灯再通N 2,则石英玻璃管中原有的空气会将绿矾中的Fe 2+

氧化,最终剩余的固体质量会偏大,则计算得到的结晶水的

数目会偏小。

(3)①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的红色粉末为Fe 2O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必然有SO 2产生,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还会生成SO 3,检验的试剂应选择品红溶液、BaCl 2溶液,不能选择Ba(NO 3)2溶液,因为SO 2会与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干扰SO 3 的检验,由于SO 3可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应先检验SO 3,再利用SO 2能使品红褪色的原理检验SO 2;②由题意可以得到硫酸亚铁分解的方程式为2FeSO 4=====高温

Fe 2O 3+SO 2↑+SO 3↑。 考点二 定量测定型实验题

常见的定量测定型实验题包括混合物成分的测定、物质纯度的测定以及化学式的确定等。该类试题常涉及物质的称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和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或问题解答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气体体积的测量

(1)量气装置的改进

(2)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②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上图(Ⅰ)(Ⅳ)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

2.测定实验中要有消除干扰气体的意识

如用“惰性”气体将干扰气体排出,或用溶液吸收干扰气体等。

3.测定实验中要有被测量气体全部被测量的意识

如采取反应结束后继续向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以使被测量气体全部被吸收剂吸收的方法。

4.测定实验中要有“数据”的采集处理意识

实验数据的采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一般来讲,固体试剂称质量,而液体试剂和气体试剂则

测量体积。

(1)称量固体质量时,中学一般用托盘天平,可估读到0.1 g,精确度要求高的实验中可以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可精确到0.000 1 g。

(2)测量液体体积时,一般实验中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可估读到0.1 mL,准确度要求高的定量实验如中和滴定中选用滴定管(酸式或碱式),可估读到0.01 mL。容量瓶作为精密的定容仪器,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不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

(3)气体除了量取外,还可以称量。称气体的质量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称反应装置在放出气体前后的质量减小值;另一种方法是称吸收装置前后的质量增大值。

(4)用pH试纸(测得整数值)或pH计(精确到0.01)直接测出溶液的pH,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溶液中H+或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实验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离子完全沉淀、气体完全被吸收等,必要时可以进行平行实验,重复测定,然后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如中和滴定实验中测量酸或碱的体积要平行做2~3次滴定,取体积的平均值求算未知溶液的浓度,但对于“离群”数据(指与其他数据有很大差异的数据)要舍弃,因为数据“离群”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中出现了较大的误差。

题组一滴定实验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

1.(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 中加入硼酸(H 3BO 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 注入e ,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 ,关闭k 3,d 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 1,加热b ,使水蒸气进入e 。 ①d 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 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某甘氨酸(C 2H 5NO 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 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 -1的盐酸V mL ,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

答案 (1)避免b 中压强过大 (2)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3)c 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

(4)①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②NH +4+OH -=====△NH 3↑+H 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5)1.4cV m 7.5cV m

解析 (1)a 管作用是平衡气压,防止b 中压强过大。(2)碎瓷片可防止液体加热时暴沸。f 为直形冷凝管。(3)停止加热,管路中气体温度下降,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形成负压,g 中蒸馏水倒吸入c 中。(4)①d 中保留少量水,起液封作用,防止有NH 3逸出。②e 中NH +4 与OH -加热反应放出NH 3。因为加热水蒸气充满管路,双层玻璃瓶中也充满水蒸气,起保温作用,有利于NH 3完全逸出。(5)C 2H 5NO 2~NH 3~NH 3·H 3BO 3~HCl ,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cV ×10-3 mol ×14 g·mol -1m g ×100%=1.4cV m %。样品的纯度≤cV ×10-3 mol ×75 g·mol -

1m g ×100%=7.5cV m

%。 题组二 装置变化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

2.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青蒿素是有效的抗疟药。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青蒿进行干燥剪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的分子式,将28.2 g 青蒿素放在硬质玻璃管C 中充分燃烧:

①装置E 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装置F 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该实验装置可能产生误差,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称得:

青蒿素的最简式是________。

(4)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 、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______(填字母)具有相似的性质。

A .乙醇

B .乙酸

C .乙酸乙酯

D .葡萄糖

答案 (1)增大青蒿素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过滤 蒸馏

(3)①无水CaCl 2或P 2O 5 碱石灰(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除去装置左侧通入的空气中的CO 2和水蒸气,在装置F 后加一个防止空气中的CO 2和水蒸气进入F 的装置 ③C 15H 22O 5 (4)C 解析 (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和增大青蒿素的浸取率,可以对青蒿进行干燥剪碎以增大青蒿素与乙醚的接触面积。

(2)根据流程图,经过操作Ⅰ得到了残渣,故操作Ⅰ为过滤;乙醚和青蒿素是互溶的液体,可以通过蒸馏分离。

(3)①实验测定青蒿素的分子式,需要测定其中的碳、氢、氧的含量,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需要测定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因此装置E 中盛放无水CaCl 2或P 2O 5吸收生成的水,装置F 中盛放碱石灰固体,吸收二氧化碳。

②装置左右两侧都可能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造成误差,改进方法是除去装置左侧通入的空气中的CO 2和水蒸气,在装置F 后加入一个防止空气中的CO 2和水蒸气进入F 的装置。

③E 管质量增加42.4 g -22.6 g =19.8 g ,说明生成了19.8 g 水,可得氢元素的质量:19.8 g ×218

=2.2 g ,F 管质量增加146.2 g -80.2 g =66 g ,说明生成了66 g 二氧化碳,可得碳元素的质

量:66 g ×1244

=18 g ,从而可推出含氧元素的质量:28.2 g -2.2 g -18 g =8 g ,设最简式为C x H y O z ,则:12x ∶y ∶16z =18∶2.2∶8,故x ∶y ∶z =15∶22∶5,故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 15H 22O 5。

(4)A 项,乙醇易溶于水,错误;B 项,乙酸易溶于水,错误;C 项,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入含有NaOH 、酚酞的水溶液后水解生成乙酸,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正确;D 项,葡萄糖易溶于水,错误,故选C 。

3.(2017·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1月质量检测)现有如下药品和装置:m g 锌片、铁片、稀硫酸、水,设计一个实验,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实验是在通常状况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实验: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接口字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W g 纯铁片与稀硫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V 1 mL ,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A .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 .上下移动量筒④,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 .上下移动量筒⑤,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D .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5)m g 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V 2 mL ,则Zn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字母表示)。

(6)假设锌片中含不与酸反应的杂质,实验测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________;实验结束时,仰视量筒读数,测得值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Zn +H 2SO 4===ZnSO 4+H 2↑ (2)BDCE

(3)测定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ABD (5)56V 1m V 2W

(6)偏大 偏大 解析 (1)发生的反应即锌和稀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H 2SO 4===ZnSO 4+H 2↑。(2)将稀硫酸与锌片在②中充分反应,产生的氢气从B 通入D ,通过C 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入量筒中,通过测量排出的水的量来得知产生氢气的量,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DCE 。(3)由于不是标准状况下,则需要测定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即实验目的是测定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4)要准确测量气体体积必须保持量筒内外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等,因此在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之前,应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再调节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所以合理的为ABD 。(5)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0.056V 1W

,m g 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V 2 mL ,则m M =0.001V 20.056V 1W

,解得Zn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56V 1m V 2W

。(6)假如锌片含不与酸反应的杂质,则测得生成的氢气的体积V 2偏小,则测量值偏高;实验结束时,仰视量筒读数,V 2读数偏小,测得值偏高。

考点三“猜想、验证”型实验题

假设验证型实验题在高考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假设(猜想部分),另一部分是针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实验设计部分)。在实验设计部分往往会提供所能选用的仪器和试剂,这样就限定了实验设计的方向。该类题规律性较强,需要注意设计实验部分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的规范性。

题组一“物质成分”猜想型

1.(2017·枣庄市高三“二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取3.20 g氧化铁与2.00 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 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4 g。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 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6)实验优化

学习小组同学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①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优化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 2、CO 的混合物

(3)NH +4+NO -2=====△2N 2↑+2H 2O

(4)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②中是为了排尽空气;步骤④是为了赶出所有的CO 2,确保完全吸收

(5)2C +Fe 2O 3=====高温2Fe +CO ↑+CO 2↑

(6)①Ba(OH)2溶解度大,浓度大,使CO 2被吸收的更完全,M (BaCO 3)>M (CaCO 3),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②在尾气出口处加一点燃的酒精灯(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1)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3)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 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时,能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NaNO 2+NH 4Cl=====△N 2↑+NaCl +2H 2O 。(4)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 2,其作用分别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5)生成气体的质量:3.20 g +2.00 g +48.48 g -52.4 g =1.28 g ,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Ca(OH)2+CO 2===CaCO 3↓+H 2O

44 100

x 2.00 g

44x =1002.00 g

,x =0.88 g ,生成气体的质量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差就是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28 g -0.88 g =0.4 g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生成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2O 3+2C=====高温2Fe +CO 2↑+CO ↑。(6)①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氢氧化钡易溶于水,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该对尾气进行处理,方法是点燃或收集尾气。

题组二 “反应原理”猜想型

2.(2017·北京理综,28)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 +2Ag +===Fe 2++2Ag ”的实验中检测到Fe 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

-1硝酸银溶液(pH ≈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

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能产生Fe3+;

假设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根据_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 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黑色固体部分溶解(其他答案合理均可)②Fe2+

(2)2Fe3++Fe===3Fe2+

②4Fe2++O2+4H+===4Fe3++2H2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随时间变长,白色沉淀减少,红色加深

③0.017 mol·L-1 Fe(NO3)3溶液Fe(NO3)2溶液和KSCN溶液如图连接装置,电流计指针偏转,左烧杯中溶液变红色,右烧杯中银棒出现黑色固体

(3)溶液中存在如下两个平衡:①Ag++Fe2+Fe3++Ag,②Fe3++3SCN-Fe(SCN)3,随着反应①的进行,c(Fe3+)增大,平衡②正移,溶液红色加深,随后发生反应2Fe3++Fe===3Fe2+,c(Fe3+)减少,平衡②逆移,溶液红色变浅

解析(1)①黑色固体中有Ag和Fe,加入过量稀盐酸,铁粉会全部溶解,若仍有黑色固体剩余,则为银;②本题是Fe2+的检验,加入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Fe2+。

(2)铁粉过量时会与Fe3+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Fe3++Fe===3Fe2+;②当空气中的O2存在时,Fe2+会与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答案为4Fe2++O2+4H+===4Fe3++2H2O,当溶液中存在Ag+时,Ag+与SCN-会发生反应Ag++SCN-===AgSCN↓,故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③实验Ⅰ要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原因,需要发生反应2Fe3++Fe===3Fe2+,且存在HNO3及O2的条件下,证明溶液

中不存在Fe3+即可,再考虑控制变量,Ⅰ中选用c(NO-3)=0.05 mol·L-1的Fe(NO3)3溶液,实验Ⅱ需要将反应Ag++Fe2+Fe3++Ag设计成原电池,右烧杯反应:Ag++e-===Ag,左烧杯反应:Fe2+-e-===Fe3+,所以甲溶液选Fe(NO3)2溶液和KSCN溶液;必须涉及左、右烧杯的现象。

(3)ⅰ中溶液呈红色,且烧杯中有黑色固体,说明发生反应①Ag++Fe2+Fe3++Ag、

②Fe3++3SCN-Fe(SCN)3;ⅱ中反应①正向进行,c(Fe3+)增大,c(Ag+)减小,平衡②正移,红色加深;ⅲ中由于铁粉过量,2Fe3++Fe===3Fe2+,120 min后c(Fe3+)减小,②逆移,溶液红色变浅。

考点四高考实验的新宠——有机制备实验

“有机实验”在高考中频频出现,主要涉及有机物的制备、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实验探究等。常常考查蒸馏和分液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问题。

(1)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2)蒸馏装置

1.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 g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字母)。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7)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填标号)。

a .30%

b .40%

c .60%

d .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b (7)c (8)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解析 (1)仪器B 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2)第一次水洗,主要洗去大部分硫酸和醋酸,第二次水洗除掉NaHCO 3杂质。(3)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在水层上方。分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酸,能够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5)加入无水MgSO 4固体的目的是除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水分。

(6)蒸馏操作中,需要测定馏分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 和c 中温度计位置均正确,但c 中的冷凝装置为球形冷凝管,它一般用作反应装置,主要用于冷凝回流,使反应更彻底,故只有b 项正确。

(7)据浓H 2SO 4△+H 2O 可知,4.4 g 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3.0 g

乙酸,故乙酸有剩余,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6.5 g ,故该反应的产率为

3.9 g 6.5 g ×100%=60%。(8)异戊醇的沸点为131 ℃,蒸馏时,若从130 ℃开始收集馏分,将会有一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使产率偏高。

2.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钙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C 6H 12O 6(葡萄糖)+Br 2+H 2O ―→C 6H 12O 7(葡萄糖酸)+2HBr

2C 6H 12O 7+CaCO 3―→Ca(C 6H 11O 7)2(葡萄糖酸钙)+H 2O +CO 2↑

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实验流程如下:

C 6H 12O 6溶液――→滴加3%溴水/55 ℃①――→过量CaCO 3/70 ℃②――→趁热过滤③――→乙醇④悬浊液――→抽滤⑤――→洗涤⑥――→干燥

⑦Ca(C 6H 11O 7)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的是________。

制备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他试剂,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________。

A .新制Cu(OH)2悬浊液

B .酸性KMnO 4溶液

C .O 2/葡萄糖氧化酶

D .[Ag(NH 3)2]OH 溶液

(2)第②步充分反应后CaCO 3固体需有剩余,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中不宜用CaCl 2替代CaCO 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 1.)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品红溶液NaOH溶液品红溶液 A B C D E ⑴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 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SO2 NaOH溶液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中的目的: 。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 2.((A).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 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 g/L NaOH溶液是指160 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用文字说明)。(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选填序号)。 a.Na2O2b.Na2S 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选填序号)。 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3..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它的制备原理和路线如下: 2Na2CO3 + 3H2O2→2 Na2CO3·3H2O2 + Q (Q>0)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整理打印版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 姓名王铮 1、(2013大纲卷)10、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0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2、(2013福建卷)10.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置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3、(2013江苏卷)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 4、(2013江苏卷)1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5、(2013海南卷)6.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b-c-d-e-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6、(2013海南卷)7.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7、(2013海南卷)11.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 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瓶支管口 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8、[2013高考?重庆卷?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doc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有机反应机理 新近发现了烯烃的一种新反应,当RCH==CHR (I)在苯中用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处理时,歧化成RCH==CHR(II)和R CH==CHR (III),即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反常现象 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是试剂,药品出了问题吗?为了找原因,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加入0.1 mm x 10 mm x 25 mm,纯度99.5%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实验结果如下表.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反应产物 某中学生取50.00 g纯净的Na2SO3.7H2O,在6000C以上将其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恒重后样品的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时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期望值.经仔细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并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 (1) 他对反常现象的解释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设计的验证性实验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a2SO3.7H2O晶体受强热后所得样品不可能只是失去结晶水,因为它碱性大大增强,故也不可能是Na2SO4(因其是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实验习题选摘 1.(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 (A)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B)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C)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E)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及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F)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G)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H)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J)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少量硫酸会产生沉淀 (K)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答案、(6分)(BCDGJK)(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2、(8分)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1)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2)容量瓶:。 (3)酸式滴定管:。 (4)集气瓶(收集氯化氢):。

答案、(8分,每空2分) (1)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用已给酸液润洗滴定管2~3次(4)干燥集气瓶 3(5分).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配制100g10%的硫酸铜溶液时,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解于90g水中 B.鉴别溴乙烷:先加NaOH溶液,微热,在加稀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C.制乙烯时,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混合液中 D.用3mL乙醇、2mLH2SO4、2mL冰醋酸制乙酸乙酯,为增大反应速率,现改用6mL乙醇、4mLH2SO4、4mL冰醋酸 E.将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黑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答案. BCE(共5分,错选得0分,漏选得2分). 4、(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字母代号) A、实验室制取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 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 B、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及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 的最高温度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到充分沉淀后,取上层 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 热蒸发滤液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E、进行纤维素水解实验时,把一小团脱脂棉放入试管中,滴入少量90%的浓硫酸搅拌, 使脱脂棉变成糊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加热至溶液呈亮棕色,然后加入新制的Cu (OH)2加热至沸腾即可 答案。BC 5.(6分)下列操作或说法合理的是 A.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4.80毫升的浓硫酸 B.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及试管内壁一般不应接触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探究型实验评价与设计 教案设计

探究型实验评价与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评价、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实验探究方案。 2.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解决化学实验方案类设计问题的思维模型。 3. 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了解解决化学问题的策略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评价、设计探究型实验方案 难点: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解决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问题的思维模型。 三、设计意图 本节课设计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精确定位学生知识体系中薄弱位置,以微专题的方式梳理、探究、解决学生在探究型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方面的问题,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模型。暗线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评价,逐步发现实验方案设计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收集证据,在探索中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感悟解决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基于“极课大数据”平台的学情调研分析;基于学情特点的课件制作;基于网络平台的QQ图像传输、基于思维构建的学案。 五、教学过程 1 、数据分析引入课题 探究型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是近几年高考考察的热点和难点。该类型的题目以新情境下探究型实验方案设计为主要形式综合考察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下面,让我们从课前完成的学情检测分析入手。 学情调研设计了三种题型

从得分情况来看,第一种题型得分率较低,第三种题型得分率相对较高,如何解决第一种题型得分率相对较低的问题便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2 、实验评价以评促设 【学情调研1】 1. 请根据下面溶解度曲线,设计实验方案,由MnSO4和 MgSO4混合溶液制备MnSO4?H2O晶体。 实验方案: 。 【整体分析】 【案例评价】 【板书】一、实验评价:原理选择、条件控制、规范表达

高考化学综合实验(高考真题及模拟汇编)

高考热点专题训练 物质制备实验和探究实验(高考真题及模拟汇编)1.【2019北京】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 (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 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SO42-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实验二中,SO32-被氧化为SO42-进入D。 实验三:探究SO42-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 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同步:35 探究型和定量分析型实验题(含解析)

课时作业(三十五) 探究型和定量分析型实验题 1.保护环境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Ⅰ.某环保部门处理含CN -电镀废水的方法如图(CN -和CNO - 中N 的化合价均为-3价): 含CN -的废水――→NaClO 含CNO -的废水―――→NaClO H 2SO 4 N 2、CO 2、Cl 2 某学习小组依据上述方法,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该电镀废水处理的研究。 操作步骤: ⅰ.先关闭装置甲的开关,再将含CN - 废水与过量NaClO 溶液混合,取200 mL 混合液[其中c(CN -)为0.200 mol·L -1]加入装置甲中,塞上橡皮塞。 ⅱ.待装置甲中充分反应后,打开开关,使溶液全部流入装置乙中,关闭开关。 ⅲ.测定干燥管Ⅰ增加的质量。 (1)写出装置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丙中的试剂是________,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上述实验中的气体都被充分吸收。若干燥管Ⅰ增重1.408 g 。则CN -被处理的百分率为________。 (4)你认为用此装置进行实验,与(3)对比,CN -被处理的百分率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法确定”或“无影响”),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防治空气污染,燃煤脱硫很重要。目前,科学家对Fe 3+溶液脱硫技术的研究已取得新成果。 (5)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SO 2与Fe 3+反应的产物”,将过量的SO 2通入FeCl 3溶液中后,各取10 mL 反应液分别加入编号为A 、B 、C 的试管中,并设计以下3种实验方案: 方案①:A 中加入少量KMnO 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B 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C 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突破专题答案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专题答案 1、(1)CO 和CO 2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 后,静置,液,滴加适量H 2O 2,充分振荡后滴加 2、(1)ade (2)Fe 3+ +Ag= Fe 2+ +Ag + (3)①将银镜在硝酸铜溶液中 (4)同意 4Fe 3+ +6H 2O+9Ag+3NO 3-=4Fe (OH )3+9Ag + +3NO 3、(1)除去铁表面的氧化膜 NO (2)4Fe+10H ++NO 3-=Fe 2++NH 4+ +3H 2O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氮氧化物 (3) 溶液的温度 使用催化剂 (4)将两份相同的KNO 3溶液的pH 分别调至2.5和3.5,, 分别加入等量且足量Fe 粉,等反应完 成后,用离子色谱仪分别测定溶液中NO 3-浓度,如果前者NO 3-浓度低,说明酸性越强脱氮速率越快。 4、(1)2Na 2SO 3+O 2=2Na 2SO 4 (2) 假设2:Na 2SO 3完全变质; 假设3:Na 2SO 3部分变质 (3)

注:其它合理答案与步骤均给分 (3)制备并收集SO 2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右图) (4)品红褪色;SO 2+Br 2+2H 2O=4H ++2Br -+SO 42- (5)不是用浓硫酸;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白纸不变黑,说明不是浓硫酸。 5、(1)由于Ba(OH)2·8H 2O 与收空气中的CO 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 3,未变质的Ba(OH)2·8H 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3)①搅拌溶解 250ml 容量瓶中 ②0.1980 (4)不能。 6、(1)2H 2SO 4(浓)+ 4+2H 2O +2SO 2↑; (2)BaSO 4 还原 (3)2NO+O 2=2NO 2; (4)①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 3溶液 ②甲:SO 42- +Ba 2+ =BaSO 4↓;乙:2Ba 2+ +2SO 2+O 2+2H 2O=2BaSO 4+4H + ;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7、Ⅰ.(1)容量瓶 (2)2 5 6 2 8 5O 2 (3)酸式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 (5)偏高 Ⅱ. 浓硫酸 Na 2SO 3 氢氧化钠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 解题技巧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化学综合实验试题的解题策略 角度1:以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的综合实验试题 【题型解读】 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在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中已出现,并且有发展的趋势。这类有机物的制备反应来源于教材中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不是太难,故此类综合实验的难度属于中档水平。 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 ①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特点组装要求; ②实验步骤中的反应原理及除杂方法和原理; ③有机物的提纯方法和某些试剂的作用; ④有机物产率的计算。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审清反应原理(试剂要求、反应条件、产物性质) (2)审清装置的设计问题 ①球形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②温度计的位置。

③烧瓶、三颈瓶的容量大小。 ④尾气处理、加热方式(水浴、油浴等)。 (3)审清实验步骤 ①加试剂顺序; ②反应制备; ③除杂分离提纯试剂和方法。 (4)审清反应物的量,确定过量反应物,用少量反应物计算产品的理论量,再算产率。 2.答题忠告 (1)对试剂的作用或目的答题时要具体、全面、不漏要点。 (2)对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要从低端进水。 (3)有机物的干燥剂常用一些吸水的盐如CaCl2、MgSO4等。 (4)对于补加沸石要注意“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5)对有机物的产率要注意有效数字。 角度2: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 【题型解读】

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以能力立意,把化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融为一体。试题源于教材实验,但又高于教材。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缜密性、统摄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试题难度较大。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的角度主要有 ①气密性检查; ②仪器连接; ③反应原理涉及的方程式; ④各仪器的作用; ⑤各部分的现象; ⑥装置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明确涉及气体和新物质制备实验的思路(实验流程):气体的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顺序要明确: ①仪器是否齐全:如制备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吸收装置。 ②仪器连接顺序是否合理:如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2018高考化学复习物质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题

课时3 物质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题 1.(2016·课标全国Ⅲ,26)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一)碳酸钙的制备 (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____。 (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________(填标号)。 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b.玻璃棒用作引流 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CaCO3――→ 稀盐酸、煮沸、过滤 ②滤液――→ 氨水和双氧水 冰浴③ ――→ 过滤 白色结晶 (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 是________。 (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 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应混合液中盐酸过量,加入氨水可以中和盐酸,调节溶液的pH 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2)a项,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容易造成溶液飞溅,错误;b项,玻璃棒用作引流,正确;c项,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防止有气泡,正确;d项,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错误;e项,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容易划破滤纸,错误。(3)步骤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O2,溶液呈酸性,而CaO2溶于酸,故应将溶液煮沸以除去溶解的CO2气体。(4)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CaCl2、H2O2、NH3·H2O,产物为CaO2、NH4Cl和H2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2H2O,由于H2O2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反应应在冰浴中进行。(5)由于乙醇与水互溶且易挥发,所以使用乙醇洗涤去除晶体表面的水分。(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的缺点是:没有除杂净化工艺,所制得产品纯度低。 答案(1)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过滤分离(2)ade (3)酸除去溶液中的CO2 (4)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2H2O或CaCl2+2NH3·H2O +H2O2+6H2O===CaO2·8H2O↓+2NH4Cl 温度过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5)去除晶体表面水分 (6)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纯度较低 2.(2017·广西适应性测试)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探究实验。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高考大题突破题型三综合实验探究专题强化训练

题型三综合实验探究 [专题强化训练] 1.TiCl4是制备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制备TiCl4,设计实验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 3) 水溶性 TiCl4-25 136 1.5 易水解,能溶于有机溶剂 CCl4-23 76.8 1.6 难溶于水 (1)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________________(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操作的字母)。 A.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B.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C.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D.加热装置D中陶瓷管 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时,开始进行步骤D。 (3)装置A中导管m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中除生成TiCl4外,同时生成一种气态不成盐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计实验证明装置F中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TiCl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高考化学实验必过汇总

高中高考化学实验必过汇总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考点一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1.识别四类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②蒸发皿③坩埚④圆底烧瓶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⑦蒸馏烧瓶⑧锥形瓶⑨集气瓶⑩广口瓶 ?燃烧匙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漏斗②分液漏斗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①量筒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温度计⑤托盘天平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②表面皿③滴瓶④胶头滴管2.熟记十大基本操作 下面10个基本操作在高考中经常考到,要熟练记忆。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

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下图: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综合实验题A

题型特训11第8题化学综合实验题A 1.(2019辽宁抚顺一模)氮化钙(C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通常条件下为棕色易水解的固体。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氮化钙并测定其纯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Ⅰ.氮化钙的制备 (1)按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下列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字母,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2)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 为。 (3)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装置A的作 用。 (4)若用下图装置F替代上述流程中的A装置,请补充以下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先点燃装置处酒精灯,再点燃装置 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 ③先熄灭装置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处酒精灯,最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氮化钙中含有未反应的钙,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Ⅱ.测定氮化钙的纯度

①称取3.9 g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蒸出并通入100.00 mL 1.00 mol·L-1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稀释到200.00 mL。 ②取20.00 mL稀释后的溶液,用0.2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 25.00 mL。 (6)所得固体中氮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2.(2019陕西咸阳三模)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检验上层清液中所含离子的种类,取上层清液,滴加,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②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检验方法是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加入适量稀硝酸使固体溶解,再滴加(填试剂),产生(填现象)。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这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查阅资料可知,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3)实验中溶液变为红色的离子方程式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填离子符号)。 (4)对产生Fe3+的原因做如下假设。

2020年高考化学提分攻略20 探究型综合实验【带答案解析】

题型20 探究型综合实验 一、解题策略 1.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1)发现问题:就是在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和异常现象等。 (2)提出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3)设计验证方案:就是根据猜想,结合实验条件设计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各种猜想进行验证。 (4)具体实施实验:就是根据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组装仪器、按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 (5)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就是认真全面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所得数据,然后进行推理分析 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2.探究实验设计的四个要求 二、题型分类 (一)物质性质的探究 1.题型特点 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然后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究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质。 2.基本思路和方法 根据物质的组成(或成分)→提出各物质(或离子)性质的假设→根据这些性质找到可能存在的反应→确定检验的试剂和 仪器→确定实验的顺序→叙述实验的操作和预期的现象,得出结论。 3.常见物质的热分解反应规律 (1)难溶性碳酸盐――→△ 氧化物+CO 2;

(2)碳酸的酸式盐――→△ 碳酸的正盐+CO 2+H 2O ; (3)铵盐――→△ NH 3+相应的酸(或酸性氧化物+H 2O)(NH 4NO 3除外); (4)硝酸盐――→△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亚硝酸盐)+氮氧化物(NO 或NO 2)+O 2; (5)草酸晶体――→△ CO 2+CO +H 2O 。 4.氧化性、还原性与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如Fe 3+ 、H + ; (2)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如Cl -; (3)元素处于中间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Cl 2。 (二)反应原理探究型 1.变量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解答变量探究类试题的关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只改变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规律。注意:选择数据要 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思路总结 2.规律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探究也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规律,物质的酸(碱)性强弱规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规律等,都是开展有关规律探究的重要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经典情境。 解决有关规律探究问题的实验设计,其常用方法示例如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般通过设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来完成,如通过让 金属单质与相同浓度的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H 2的速率快慢来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推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从而找出相应的性质递变规律。 (2)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可以通过控制所含的杂质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 钢铁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角度设计实验,找出规律。 【典例1】【2019·北京理综,28】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 2与AgNO 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 2,将足量SO 2通入AgNO 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

(完整版)高考化学实验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大题专题(二)实验叙述 一、【考点分析】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二、【知识归纳】1、基本化学仪器及其使用(1)容器及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平底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 用于盛放物质的仪器:集气瓶、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2)加热器:酒精灯、酒精喷灯、水浴装置(控制一定温度≤100℃) (3)计量器: ①温度计 ②天平:粗略称量药品(固体)的质量(精度≥0.1g) ③滴定管(酸式、碱式):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 ④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精度0.01ml)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1000ml等 ⑤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1ml) ⑥移液管: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 (4)过滤(分离)器:普通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5)干燥仪器:干燥管、干燥器、洗气瓶 (6)夹持(支撑)器:试管夹、铁夹、镊子、坩埚钳、铁圈、三角架、泥三角、石棉网、试管架、漏斗架、铁架台、滴定管夹 (7)连接器:导管(玻璃、橡胶)、胶塞、活塞、接液管(牛角管) (8)其他:药匙、研钵、玻璃棒、试管刷、冷凝器、滴管、表面皿、水槽、U形管 2、常用药品的保存及其取用(Ⅰ)化学试剂的存放 (1)存放的原则依药品状态选口径,依光照稳定性选颜色,依热稳定性选温度,依酸碱性选瓶塞,相互反应不共放,多种情况同时想,特殊试剂特殊放,单独记忆不能忘。 (2)存放例析①易被氧化而变质的试剂活泼金属单质K、Ca、Na等遇O2或H2O都会剧烈反应而变质,一般保存在煤油里,以隔绝空气和水,Li的密度小于煤油,宜用固体石蜡封存;Na2SO3、FeCl2、FeSO4、KI、Na2S等平时保存固体而不保存液体,需要液体时现配制;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试剂瓶内放少量铁钉或铁屑以保持溶液中以Fe2+为主;苯酚要密封保存。 ②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吸水、潮解、水解)而变质的试剂如氢氧化钠、石灰水、漂白粉、碱石灰、CaCl2、电石、P2O5、水玻璃、过氧化钠等应密封保存;石灰水要现用现配制;浓H2SO4易吸水变稀,应密封保存;各种试纸一般也应密封保存。 ③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如HNO3、AgNO3、氯水、AgBr、AgI、H2O2等,一般应放于棕色试剂瓶中,或用黑纸包裹,置于冷暗处密封保存。 ④易燃或易爆试剂如白磷,少量保存在水中,大量则应保存于密封容器中。切割小块白磷应在水中进行。红磷、硫磺、镁粉等应远离火种,远离氧化剂,置于阴凉通风处。易燃、易爆、挥发性有机物等与强氧化剂(如NH4NO3、KClO3)不能混合存放。 ⑤易挥发或易升华试剂 a.液溴易挥发、有剧毒,应盛在细口试剂瓶中,液面上加适量水(水比液溴轻,可浮于液溴之上形成“水封”),瓶口用蜡封好,置于冷暗处。取用时配戴乳胶手套,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取用时宜用长胶头滴管吸取底层纯溴)。 b.氢氟酸易挥发、剧毒,保存于塑料瓶中。 c.氨水、浓盐酸、碘、萘及低沸点有机物如苯、甲苯、乙醚等均应装在试剂瓶内加塑料盖密封,放于冷暗处。 d.氯水、挥发性有机物等亦应避光放冷暗处。 ⑥一些特殊物质的保存强碱、水玻璃及某些显较强碱性的水溶液等不能用磨口玻璃瓶;浓HNO3、浓H2SO4、液溴、溴水、大部分有机物不能用橡胶塞;易风化的物质也应密封存放(如Na2CO3·10H2O等)。 (3)常用试剂的保存方法(Ⅱ)药品的取用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综合试题(含答案)

2.PCL 3 有毒,在潮湿的空气中可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白雾。它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有重要的应 用。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等未画出)制取PCL 3 ,在圆底烧瓶e中放入足量 白磷,将CL 2 迅速而有不间断地通入e中,氯气与白磷会发生反应,产生火焰。 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的物理常数如下: 熔点沸点 三氯化磷-112℃76℃ 五氯化磷148℃200℃分 解 并在b仪器处加热。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和白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使仪器e不致因局部过热而炸裂,实验开始前应在e的底部放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烧杯h中加入冰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所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将白磷保存于水中,取出的白磷用滤纸初步吸去表面水分,然后浸入无水酒精中片刻,再浸入乙醚中片刻即可完全除去水分。已知酒精与乙醚互溶,乙醚易挥发。用上述方法除去水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O可用作颜料、玻璃磨光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CuO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的H 2SO 4 是用1体积98% H 2 SO 4 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答案】

探究类实验题 热点一 物质性质的验证与探究 思维导图 第1步 第3步↓ 第4步↓ 第5步↓ 方法探究 1.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若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则乙装置的a瓶中溶液可以是___淀粉--KI溶液,对应的现象为_______溶液变为蓝色。 2.高锰酸钾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化工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D中的少量溶液加入E中,振荡E。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含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但是若通入的氯气过量,Cl2也能将I-转化为I2:Cl2+2I-=== 2Cl-+I2,则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答案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3.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过程(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装置A中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①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①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酸性KMnO4溶液 ① A中酸性KMnO4溶液没有完全褪色,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在(1)①操作后打开b,关闭a。 ①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的位置。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2H2S+SO2===3S↓+2H2O

(完整版)高考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2.(2019·成都模拟)砂质土壤分析中常用 Karl Fischer法是测定其中微量水含量,该方法原理是I2和SO2反应定量消耗水(假设土壤中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 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Ⅰ:消耗反应样品中的水 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Karl Fischer法的实验装置图: (2)装置连接的顺序为a→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顺序);M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 其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步骤为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入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反应结束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继续通入N2, ⑤取下D装置,…… 步骤④中继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Ⅱ:测定剩余的碘 向反应后的D装置加入蒸馏水,过滤,充分洗涤滤渣,并合并洗涤液和滤液,将其配成250.00 mL溶液,取25.00 mL 用0.20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剩余的碘单质,已知反 应如下:2S2O2-3+I2===S4O2-6+2I-。 (4)Na2S2O3标准液应装在________(填“酸式”“碱式”)滴定管中;上述操作中,合并 洗涤液和滤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实验重复四次得到数据如下: 实验①②③④ 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mL 18.37 20.05 19.95 20.00 2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