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9版妇产科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9版妇产科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9版-妇产科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包括内、外生殖器及其相关组织。骨盆与分娩关系密切,故一并叙述。

第一节外生殖器

•大阴唇皮下含丰富血管,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小阴唇和阴蒂富含神经末梢,对性刺激敏感。

•前庭大腺若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肿。

女性外生殖器(external genitalia)指生殖器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vulva)(图2-1),位于两股内侧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1.阴阜(mons pubis)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发育时,其上的皮肤开始生长呈倒三角形分布的阴毛。阴毛的疏密与色泽存在种族和个体差异。

2.大阴唇(labium majus)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自阴阜向下向后延伸至会阴。大阴唇外侧面为皮肤,青春期后有色素沉着和阴毛,内含皮脂腺和汗腺;大阴唇内侧面湿润似黏膜。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未产妇女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产后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大阴唇逐渐萎缩。

3.小阴唇(labium minus)系位于两侧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皱。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两侧小阴唇前端融合,再分为前后两叶,

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形成阴蒂系带。大、小阴唇后端汇合,在正中线形成阴唇系带(frenulum labium pudendal)。

4.阴蒂(clitoris)位于两小阴唇顶端下方,与男性阴茎同源,由海绵体构成,在性兴奋时勃起。阴蒂分为3部分,前为阴蒂头,暴露于外阴,富含神经末梢,对性刺激敏感;中为阴蒂体;后为两阴蒂脚,附着于两侧耻骨支上。

5.阴道前庭(vaginal vestibule)为一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

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有一浅窝,称为舟状窝(fossa navicularis),又称为阴道前庭窝,经产妇受分娩影响,此窝消失。在此区域内有以下结构:(1)前庭球(vestibular bulb):又称为球海绵体,位于前庭两侧,由具有勃起性的静脉丛组成。其前端与阴蒂相接,后端膨大,与同侧前庭大腺相邻,表面被球海绵体肌覆盖。

(2)前庭大腺(major vestibular gland):又称为巴氏腺(Bartholin gland),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1~2cm),向内侧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腺,若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则能触及并看到;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肿。

(3)尿道外口(external orifice of urethra):位于阴蒂头后下方,圆形,边缘折叠而合拢。尿道外口后壁上有一对并列腺体,称为尿道旁腺。尿道旁腺开口小,容易有细菌潜伏。

(4)阴道口(vaginal orifice)和处女膜(hymen):阴道口位于尿道外口后方的前庭后部。其周缘覆有一层较薄的黏膜皱囊,称为处女膜,内含结缔组织、血管及神经末梢。处女膜多在中央有一孔,圆形或新月形,少数呈筛状或伞状。孔的大小变异很大,小至不能通过一指,甚至闭锁;大至可容两指,甚至可处女膜缺如。处女膜可因性交撕裂或由于其他损伤破裂,并受阴道分娩影响,产后仅留有处女膜痕。

第二节内生殖器

•阴道后穹隆与盆腔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可经此穿刺,引流或手术。

•子宫峡部是子宫体和子宫颈的交界处,在妊娠期形成子宫下段,是剖宫产术常用的切口部位。

•子宫的四对韧带是维持其正常位置的重要解剖结构。

•输卵管为受精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通道。

•卵巢是性腺器官,皮质是其主体,由各级发育卵泡及黄体等组成。

女性内生殖器(internal genitalia)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后二者合称为子宫附件(uterine adnexa)

(一)阴道(vagina)

阴道是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1.位置和形态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为一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子宫颈与阴道间的圆周状隐窝,称为阴道穹隆(vaginal

formix)。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盆腔最低的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引流或作为手术入路。

2.组织结构阴道壁自内向外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黏膜层由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淡红色,有许多横行皱鞭,有较大伸展性,阴道上端1/3处黏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肌层由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纤维组织膜与肌层紧密粘贴。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二)子宫(uterus)

子宫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1.形态子宫是有腔壁厚的肌性器官,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7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子宫分为子宫体(corpus uteri)和子宫颈(cervix uteri)两部分。子宫体较宽,位于子宫上部,顶部称为子宫底(fundus uteri),宫底两侧称为子宫角(cormua uteri)。子宫颈,习称宫颈,较窄呈圆柱状,位于子宫下部。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因年龄和卵巢功能而异,青春期前为1:2,生育期妇女为2:1,绝经后为1:1。

子宫腔(uterine cavity)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尖端朝下接子宫颈管。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在此处子宫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也是剖宫产术常用切口部位。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为子宫颈管(cervical canal),成年妇女长2.5~3.0cm,其下端称为子宫颈外口,通向阴道。子宫颈以阴道为界,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占子宫颈的2/3,两侧与子宫主韧带相连,称为子宫颈阴道上部;下部占子宫颈的1/3,伸入阴道内,称为子宫颈阴道部。未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呈圆形;经产妇受阴道分娩影响形成横裂,将子宫颈分为前唇和后唇。

2.组织结构子宫体和子宫颈的组织结构不同。

(1)子宫体: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1)子宫内膜层:衬于宫腔表面,无内膜下层组织。子宫内膜分为3层: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为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不受卵巢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变化。

2)子宫肌层:较厚,非孕时厚约0.8cm,由大量平滑肌组织、少量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组成,分为3层:内层肌纤维环行排列,痉挛性收缩可形成子宫收缩环;中层肌纤维交又排列,在血管周围形成“8”字形围绕血管,收缩时可压迫血管,有效地制止子宫出血;外层肌纤维纵行排列,极薄,是子宫收缩的起始点。

3)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宫底部及其前后面的脏腹膜。在子宫前面,近子宫峡部处的腹膜向前反折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在子宫后面,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子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也称道格拉斯陷凹(Douglas pouch)。

(2)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子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子宫颈管。黏液栓成分及性状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3.位置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子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稍上方。当膀胱空虚时,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子宫的正常位置依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任何原因引起的盆底组织结构破坏或功能障碍均可导致子宫脱垂。

4.子宫韧带共有4对(见图2-2)。

(1)阔韧带(broad ligament):位于子宫两侧呈翼状的双层腹膜皱,由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达盆壁而成,能够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阔韧带有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部包绕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1/3部包绕卵巢动静脉,形成骨盆漏斗韧带(infundibulopelvic ligament),又称卵巢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ovary),内含卵巢动

静脉。卵巢内侧与宫角之间的阔韧带稍增厚,称为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韧带。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相接处称为卵巢系膜。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称为输卵管系膜,内含中肾管遗迹。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为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2)圆韧带(round ligament):呈圆索状得名,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全长12~14cm。起自宫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稍下方,在阔韧带前叶的覆盖下向前外侧走行,到达两侧骨盆侧壁后,经腹股沟管止于大阴唇前端。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置的作用。

(3)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又称子宫颈横韧带。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子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纤维束,是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脱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起自子宫体和子宫颈交界处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韧带外覆腹膜,内含平滑肌、结缔组织和支配膀胱的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可因切断韧带和损伤神经引起尿潴留。宫骶韧带短厚有力,向后向上牵引子宫颈,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三)输卵管(fallopian tube,oviduct)

输卵管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为卵子与精子结合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通道。位于阔韧带上缘内,内侧与子宫角相连通,外端游离呈伞状,与卵巢相近,全长8~14cm。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分为4部分:①间质部(interstitial portion):潜行于子宫壁内的部分,长约1cm,管腔最窄;②峡部(isthmic portion):在间质部外侧,细而较直,管腔较窄,长2~3cm;③壶腹部(ampula portion):在峡部外侧,壁薄,管腔宽大且弯曲,长5~8cm,内含丰富皱襞,受精常发生于此;④伞部(fimbrial portion):在输卵管最外侧端,长1~1.5cm,开口于腹腔,管口处有许多指状突起,有“拾卵”作用。

输卵管壁由3层构成:外层为浆膜层,为腹膜的一部分;中层为平滑肌层,该层肌肉的收缩有协助拾卵、运送受精卵及一定程度地阻止经血逆流和宫腔内感染向腹腔内扩散的作用;内层为黏膜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覆盖。上皮细胞分为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楔状细胞和未分化细胞4种。纤毛细胞的纤毛摆动,能协助运送受精卵;无纤毛细胞有分泌作用,又称分泌细胞;楔形细胞可能是无纤毛细胞的前身;未分化细胞又称游走细胞,是上皮的储备细胞。输卵管肌肉的收缩和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分泌及纤毛摆动,均受性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四)卵巢(ovary)

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由外侧的骨盆漏斗韧带(卵巢悬韧带)和内侧的卵巢固有韧带悬于盆壁与子宫之间,借卵巢系膜与阔韧带相连。卵巢前缘中部有卵巢门,神经血管通过骨盆漏斗韧带经卵巢系膜在此出入卵巢;卵巢后缘游离。卵巢的大小、形状随年龄大小而有差异。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生育期妇女卵巢大小约4cm×3cm×1cm,重约5~6g,灰白色;绝经后卵巢逐渐萎缩变小变硬,妇科检查时不易触到。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为生发上皮。上皮的深面有一层致密纤维组织,称为卵巢白膜。再往内为卵巢实质,又分为外层的皮质和内层的髓质。皮质是卵巢的主体,由大小不等的各级发育卵泡、黄体和它们退化

形成的残余结构及间质组织组成;髓质与卵巢门相连,由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以及少量与卵巢韧带相延续的平滑肌纤维构成。

第三节血管、淋巴及神经

•盆腔静脉的数目多于动脉,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

•女性生殖器各部的淋巴沿各自的途径回流。

•女性生殖器由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

女性生殖器的血管与淋巴管相伴行,各器官间静脉及淋巴管以丛、网状相吻合。

(一)动脉

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

1.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行,向外下行至骨盆缘处,跨过输尿管和髂总动脉下段,经骨盆漏斗韧带向内横行,再向后穿过卵巢系膜,分支经卵巢门进入卵巢。卵巢动脉在进入卵巢前,尚有分支走行于输卵管系膜内供应输卵管,其末梢在宫角附近与子宫动脉上行的卵巢支相吻合。

2.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向前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相当于子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粗,沿宫体侧缘迁曲上行,称为子宫体支,至宫角处又分为宫底支(分布于宫底部)、输卵管支(分布于输

卵管)及卵巢支(与卵巢动脉末梢吻合);下支较细,分布于子宫颈及阴道上段,称为子宫颈-阴道支。

3.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分布于阴道中下段前后壁、膀胱顶及膀胱颈。阴道动脉与子宫颈-阴道支和阴部内动脉分支相吻合。阴道上段由子宫动脉子宫颈-阴道支供应,阴道中段由阴道动脉供应,阴道下段主要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4.阴部内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支,经坐骨大孔的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腔,环绕坐骨棘背面,经坐骨小孔到达坐骨肛门窝,并分出4支:①痔下动脉:分布于直肠下段及肛门部;②会阴动脉:分布于会阴浅部;③阴唇动脉:分布于大、小阴唇;④阴蒂动脉:分布于阴蒂及前庭球。

(二)静脉

盆腔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但数目比其动脉多,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且相互吻合,使盆腔静脉感染易于蔓延。卵巢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右侧汇入下腔静脉,左侧汇入左肾静脉,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达肾静脉水平时应避免损伤。因肾静脉较细,容易发生回流受阻,故左侧盆腔静脉曲张较多。

(三)淋巴

女性内、外生殖器和盆腔组织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淋巴结通常沿相应的血管排列,成群或成串分布,其数目及确切位置变异很大。当内外生殖器发生感染或癌瘤时,往往沿各部回流的淋巴管扩散或转移。分为外生殖器淋巴与盆腔淋巴两组(图2-5)。

1.外生殖器淋巴分为深浅两部分。

(1)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上下两组,上组沿腹股沟韧带排列,收纳外生殖器、阴道下段、会阴及肛门部的淋巴;下组位于大隐静脉末端周围,收纳会阴及下肢的淋巴。其输出管大部分汇入腹股沟深淋巴结,少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

(2)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内侧,收纳阴蒂、腹股沟浅淋巴,汇入髂外及闭孔等淋巴结。

2.盆腔淋巴分为3组:①髂淋巴组由闭孔、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组成;②骶前淋巴组位于骶骨前面;③腰淋巴组(也称腹主动脉旁淋巴组)位于腹主动脉旁。

阴道下段淋巴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阴道上段淋巴回流基本与子宫颈淋巴回流相同,大部汇入髂内及闭孔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经髂总淋

巴结汇入腰淋巴结和(或)骶前淋巴结。子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部分汇入腰淋巴结,部分汇入骼内外淋巴结。子宫体前后壁淋巴可分别回流至膀胱淋巴结和直肠淋巴结。子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四)神经

女性内、外生殖器由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

1.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由第Ⅱ、Ⅲ、Ⅳ骶神经分支组成,含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走行与阴部内动脉途径相同。在坐骨结节内侧下方分成会阴神经、阴蒂背神经及肛门神经(又称痔下神经)3支,分布于会阴、阴唇及肛门周围(图2-6)。

2.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纤维由腹主动脉前神经丛分出,进入盆腔后分为两部分:①卵巢神经丛: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②骶前神经丛:大部分在子宫颈旁形成骨盆神经丛,分布于子宫体、子宫颈、膀胱上部等。骨盆神经丛中含有来自第Ⅱ、Ⅲ、IⅣ骶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及向心传导的感觉纤维(图2-7)。子宫平滑肌有自主节律活动,完全切除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性收缩,还能完成分娩活动。临床上可见低位截瘫产妇仍能自然分娩。

第四节骨盆

•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

•坐骨棘和骶棘韧带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

•女性骨盆的大小、形状异常均可影响分娩过程。

女性骨盆(pelvis)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支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分娩过程。通常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娩出。

(一)骨盆的组成

1.骨盆的骨骼骨盆由骶骨(os sacrum)、尾骨(os coccyx)及左右两

块髋骨(os coxae)组成。每块髋骨又由骼骨(os ilium)、坐骨(os ischium)和耻骨(os pubis)融合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融合而成,呈楔(三角)形,其上缘明显向前突出,称为骶岬(promontory),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

重要标志之一及产科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尾骨由4~5块尾椎合成。

2.骨盆的关节包括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和骶尾关节(sacrococcygeal joint)。在骨盆的前方两耻骨之间由纤维软骨连接,称为耻骨联合,妊娠期受女性激素影响变松动,分娩过程中可出现轻度分离,有利于胎儿娩出。在骨盆后方,两髂骨与骶骨相接,形成骶髂关节。骶骨与尾骨相连,形成骶尾关节,有一定活动度,分娩时尾骨后移可加大出口前后径。

3.骨盆的韧带连接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中,有两对重要的韧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sacrotuberous ligament),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sacrospinous ligament),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妊娠期受性激素影响,韧带松弛,有利于分娩(图29)。

(二)骨盆的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假骨盆又称大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上,为腹腔的一部分,其前方为腹壁下部、两侧为髂骨翼,其后方为第5腰椎。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真骨盆又称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bony birth canal)。真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为骨盆入口(pelvic inlet),下口为骨盆出口(pelvic outlet),两口之间为骨盆腔(pelvic cavity)。骨盆腔后壁是骶骨和尾骨,两侧为坐骨、坐骨棘和骶棘韧带,前壁为耻骨联合和耻骨支。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肛诊或阴道诊可触及。两坐骨棘连线的长度是衡量中骨盆横径的重要径线,同时坐骨棘又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耻骨两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骨盆腔呈前浅后深的形态,其中轴为骨盆轴,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三)骨盆的类型

根据骨盆形状(按Callwell与Moloy分类),分为4种类型。

1.女型(gynecoid type)骨盆人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坐骨棘间径≥10cm。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我国妇女占52%~58.9%。

2.扁平型(platypelloid type)骨盆人口呈扁椭圆形,入口横径大于前后径。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形,故骶骨短骨盆浅。较常见,我国妇女占2

3.2%~29%。

3.类人猿型(anthropoid type)骨盆人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大于横径。骨盆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坐骨切迹较宽,耻骨弓较窄,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骨盆的骶骨往往有6节,较其他类型骨盆深。我国妇女占1

4.2%~18%。

4.男型(android type)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骨盆腔呈漏斗形,往往造成难产。少见,我国妇女仅占1%~3.7%。

上述4种基本类型只是理论上的归类,临床所见多是混合型骨盆。骨盆的形态、大小除有种族差异外,其生长发育还受遗传、营养与性激素的影响。

第五节骨盆底

•骨盆底的功能是维持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

•在骨盆底肌肉中,肛提肌起最重要的支持作用。

•分娩可以损伤骨盆底组织。

骨盆底(pelvic floor)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如内生殖器、膀胱及直肠等)于正常位置。若骨盆底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可导致盆腔脏器脱垂或引起功能障碍;分娩可以不同程度地损伤骨盆底组织或影响其功能。

骨盆底前方为耻骨联合和耻骨弓,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和坐骨结节。两侧坐骨结节前缘的连线将骨盆底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三角区为尿生殖三角,向后下倾斜,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三角区为肛门三角,向前下倾斜,有肛管通过。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3层。

(一)外层

外层位于外生殖器及会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下面,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面的3对肌肉及一括约肌组成。此层肌肉的肌腱汇合于阴道外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中心腱。

1.球海绵体肌覆盖前庭球和前庭大腺,向前经阴道两侧附于阴蒂海绵体根部,向后与肛门外括约肌交叉混合。此肌收缩时能紧缩阴道,故又称阴道括约肌。

2.坐骨海绵体肌始于坐骨结节内侧,沿坐骨升支及耻骨降支前行,向上止于阴蒂海绵体(阴蒂脚处)。

3.会阴浅横肌从两侧坐骨结节内侧面中线向中心腱汇合。

4.肛门外括约肌为围绕肛门的环形肌束,前端汇合于中心腱。

(二)中层

中层为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及其间的一对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组成,覆盖于由耻骨弓、两侧坐骨结节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三角形平面的尿生殖膈上,又称三角韧带,其中有尿道和阴道穿过。

1.会阴深横肌自坐骨结节的内侧面伸展至中心腱处。

2.尿道括约肌环绕尿道,控制排尿。

内层为盆膈(pelvic diaphragm)是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自前向后依次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

肛提肌(levator ani muscle)是位于骨盆底的成对扁阔肌,向下、向内合成漏斗形,肛提肌构成骨盆底的大部分(见图2-11)。每侧肛提肌自前内向后外由3部分组成:①耻尾肌:为肛提肌的主要部分,肌纤维起自耻骨降支内侧,绕过阴道、直肠,向后止于尾骨,其中有小部分肌纤维止于阴道及直肠周围,分娩过程中耻尾肌容易受损伤而可致产后出现膀胱、直肠膨出;②髂尾肌:起自腱弓(即闭孔内肌表浅筋膜的增厚部分)后部,向中间及向后走行,与耻尾肌汇合,绕肛门两侧,止于尾骨;③坐尾肌:起自两侧坐骨棘,止于尾骨与骶骨。在骨盆底肌肉中,肛提肌起最重要的支持作用。又因肌纤维在阴道和直肠周围交织,有加强肛门和阴道括约肌的作用。

骨盆腔从垂直方向可分为前、中、后3部分,当骨盆底组织支持作用减弱时,容易发生相应部位器官松弛、脱垂或功能缺陷。在前骨盆腔,可发生膀胱和阴道前壁膨出;在中骨盆腔,可发生子宫和阴道富隆脱垂;在后骨盆腔,可发生直肠和阴道后壁膨出。

会阴(perineum)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前起自耻骨联合下缘,后至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狭义的会阴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厚3~4cm,又称为会阴体(perineal body),由表及里为皮肤、皮下脂肪、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腱。会阴中心腱由部分肛提肌及其筋膜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肌腱共同交织而成。会阴伸展性大,妊娠后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分娩时需保护会阴,避免发生裂伤。

第六节邻近器官

•各邻近器官与女性生殖器的解剖和病理变化可相互影响。

•女性生殖器手术时应避免损伤邻近器官。

女性生殖器与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及阑尾相邻。当女性生殖器出现病变时,常会累及邻近器官,增加诊断与治疗上的难度,反之亦然。女性生殖器的发生与泌尿系统同源,故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时,也可能伴有泌尿系统的异常。

1.尿道(urethra)为一肌性管道,始于膀胱三角尖端,穿过泌尿生殖膈,终于阴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长4~5cm,直径约0.6cm。由两层组织构成,即内面的黏膜和外面的肌层。黏膜衬于腔面,与膀胱黏膜相延续。肌层又分为两层,内层为纵行平滑肌,排尿时可缩短和扩大尿道管腔;外层为横纹肌,称尿道括约肌,由“慢缩型”肌细胞构成,可持久收缩保证尿道长时间闭合,但尿道快速闭合需借助尿道周围的肛提肌收缩。肛提肌及盆筋膜对尿道有支持作用,在腹压增加时提供抵抗而使尿道闭合,如发生损伤可出现张力性尿失禁。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与阴道邻近,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urinary bladder)为一囊状肌性器官。排空的膀胱位于耻骨联合和子宫之间,膀胱充盈时可凸向盆腔甚至腹腔。成人膀胱平均容量为350~500ml。膀胱分为顶、底、体和颈4部分。前腹壁下部腹膜覆盖膀胱顶,向后移行达子宫前壁,两者之间形成膀胱子宫陷凹。膀胱底部内面有一三角区称为膀胱三角,三角的尖向下为尿道内口,三角底的两侧为输尿管口,膀胱收缩时该三角为等边三角形,每边长约2.5cm。膀胱底部与子宫颈及阴道前壁相连,

其间组织疏松,盆底肌肉及其筋膜受损时,膀胱与尿道可随子宫颈及阴道前壁一并脱出。

3.输尿管(ureter)为一对圆索状肌性管道,管壁厚1mm,由黏膜、肌层、外膜构成。全长约30cm,粗细不一,内径最细3~4mm,最粗7~8mm。起自肾盂,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行(腰段);在骶骼关节处跨骼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骨盆腔(盆段),并继续在腹膜后沿髂内动脉下行,到达阔韧带基底部向前内方行,在子宫颈部外侧约2.0cm,于子宫动脉下方穿过,位于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外侧1.5~2.0cm处,斜向前内穿越输尿管隧道进入膀胱。在施行高位结扎卵巢血管、结扎子宫动脉及打开输尿管隧道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输尿管行程和数目可有变异,且可随子宫发育异常连同该侧肾脏一并缺如。在输尿管走行过程中,支配肾、卵巢、子宫及膀胱的血管在其周围分支并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血管丛营养输尿管,在盆腔手术时应注意保护输尿管血运,避免因缺血形成输尿管瘘。

4.直肠(rectum)于盆腔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全长10~14cm。直肠前面与阴道后壁相连,盆底肌肉与筋膜受损伤,常与阴道后壁一并膨出。肛管长2~3cm,借会阴体与阴道下段分开,阴道分娩时应保护会阴,避免损伤肛管。

5.阑尾(vermiform appendix)为连于盲肠内侧壁的盲端细管,形似蚯蚓,其位置、长短、粗细变异很大,常位于右骼窝内,下端有时可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位置,因此,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右侧附件及子宫,应注意鉴别诊

断,并且如果发生在妊娠期,增大子宫将阑尾推向外上侧,容易延误诊断。阑尾也是黏液性肿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故卵巢黏液性癌手术时应常规切除阑尾。

南华大妇产科护理学讲义02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 一、骨盆 (一)组成 1 .骨骼 ⑴舐骨5-6般椎⑵尾骨4-5尾椎⑶骸骨:骼骨、坐骨、耻骨 2 .关节 ⑴耻骨关节⑵既能关节⑶舐尾关节 女性耻骨间盘内矢状间隙较大,孕妇、产妇尤甚。 3 .韧带 ⑴舐结节韧带⑵舐棘韧带 靓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 妊娠期激素影响下,韧带松弛,关节活动度增加,利于分娩。 (二)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骼耻缘及舐岬上缘连线为界 骨盆假骨盆(大骨盆)腹腔内 真骨盆(小骨盆)即骨产道,胎儿娩出通道真骨盆标记:能岬骨盆 内测量对角径重要据点 坐骨棘经肛查或阴道可触及,是分娩过程衡量胎先露下降程度重要标志

耻骨弓 (三)平面 (四)类型(按Callwell与Moloy分类) 1.女型最常见 2.扁平型 3.类人猿型 4.男型 (五滑盆轴 (六)骨盆底 二、生殖器 (一)外生殖器 即外阴,位于两股内侧之间,前以耻骨联合为界,后以会阴为界 1 .阴阜⑴耻骨联合前隆起的脂肪垫 ⑵阴毛呈倒三角,其疏密、粗细、颜色因人或种族而异 2 .大阴唇⑴起于阴阜,止于会阴 ⑵外侧皮肤,内侧粘膜 ⑶含丰富血管、神经、淋巴,局部受伤发生出血易形成大阴唇血肿 ⑷未产妇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尿道口;经产妇因分娩影响两侧分开; 绝经后呈萎缩状。 3 .小阴唇⑴大阴唇内侧 ⑵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

4 .阴蒂⑴位于两小阴唇之间顶端 ⑵似男性阴茎海绵体组织,有勃起性 ⑶分为阴蒂头、阴蒂体、阴蒂脚 5 .阴道前庭⑴两小阴唇之间菱形区 ⑵两口两腺一球一膜尿道口尿道旁腺(斯氏腺) 阴道口处女膜两面为鳞状上皮,中间一孔 经血、阴道分泌物排出通道 初次性交时破裂 分娩后残留数个隆起处女膜痕 前庭球 前庭大腺(巴氏腺)位于前庭后方小阴唇和处女膜之间 性兴奋分泌黄白粘液,润滑作用;若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脓肿或囊肿 (二)内生殖器 1 .阴道⑴作用: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通道 ⑵位置和形态①真骨盆下部中央,前临膀胱和尿道,后临直肠 ②上宽下窄,前浅后长(前壁7~9cm,后壁10〜12cm) ③上端包绕子宫颈,称阴道穹隆,可分前、后、左、右四部分 ④后穹隆与直肠子宫陷凹紧贴,后者若有积液,可经后穹隆穿刺或引流,是诊断或手术的途径 ⑤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

第九版-妇产科学整理

第九版-妇产科学整理第一章:妇科解剖学 1.1 外阴结构 1.1.1 阴毛 1.1.2 阴唇 1.1.3 阴蒂 1.1.4 大阴唇 1.1.5 小阴唇 1.1.6 阴道口 1.1.7 尿道口第一页共120字 1.2 内阴部结构 1.2.1 阴道 1.2.2 子宫颈

1.2.3 子宫腔 1.2.4 输卵管 1.2.5 卵巢 1.2.6 骨盆腔器官第一页共240字 1.3 乳房结构 1.3.1 乳头 1.3.2 乳晕 1.3.3 乳腺 1.3.4 乳腺导管系统 1.3.5 淋巴系统第一页共360字第二章: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2.1 生理周期 2.1.1 月经周期 2.1.2 卵巢周期

2.1.3 乳房周期第一页共480字 2.2 激素分泌 2.2.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2.2.2 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 2.2.3 雌激素和孕激素第一页共600字 2.3 生殖生理 2.3.1 排卵 2.3.2 受精 2.3.3 着床 2.3.4 妊娠第一页共720字 2.4 妊娠生理学 2.4.1 绒毛膜细胞 2.4.2 羊膜 2.4.3 滋养层和绒兰层

2.4.4 羊水 2.4.5 胎盘第一页共840字 第三章:疾病与病理生理 3.1 阴道疾病 3.1.1 阴道炎 3.1.2 阴道感染 3.1.3 阴道痒症 3.1.4 阴道炎症性疾病第一页共960字 3.2 宫颈疾病 3.2.1 子宫颈炎 3.2.2 宫颈糜烂 3.2.3 宫颈癌前病变 3.2.4 子宫颈癌第一页共1080字

3.3 子宫疾病 3.3.1 子宫内膜异位症 3.3.2 子宫肌瘤 3.3.3 子宫内膜增生 3.3.4 子宫腺肌症第一页共1200字 3.4 卵巢疾病 3.4.1 多囊卵巢综合征 3.4.2 卵巢早衰 3.4.3 卵巢囊肿 3.4.4 卵巢癌第一页共1320字 3.5 乳房疾病 3.5.1 乳腺炎 3.5.2 乳腺增生 3.5.3 乳腺纤维瘤

妇产科学

产科学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内生殖器:阴道、卵巢、输卵管、子宫 子宫组织结构 -宫体:子宫内膜:功能层(致密层、海绵层);基底层 肌层:分3层-内环外纵中交叉。子宫收缩时内压迫血管,有效的控制子宫出血。 浆膜层(脏腹膜):形成两个陷凹、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又称道格拉斯陷凹)。 -宫颈: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宫颈管:宫颈腔内呈梭型,称为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到3cm。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非孕期长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在此处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为组织学内口。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血管、淋巴及神经 -动脉: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 -淋巴: 阴道下段→腹股沟浅淋巴结 阴道上段、宫颈→闭孔与髂内淋巴结(大部分) 髂外淋巴结(小部分)→骶前淋巴结 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淋巴结 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骨盆 骨盆的分界—真骨盆、假骨盆 骨盆的类型—女型男型类人猿型扁平型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各期无截然界限)

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功能 1.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2.内分泌功能:产生性激素 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始基卵泡是女性的基本生殖单位,也是卵细胞储备的唯一形式。 2.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 3.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来源 雌激素:排卵前卵泡膜细胞;排卵后黄体细胞 孕激素:排卵后黄体细胞 雄激素:间质细胞核门细胞 --属于类固醇激素,基本化学结构环戊烷多氢菲环——甾体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促使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 (3)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 (4)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维持阴道酸性环境。 (6)使乳腺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7)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8)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 (9)促进钠水储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钙盐及磷盐在骨质中沉积,维持正常骨质。 (10)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减少子宫收缩。 (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3)使宫颈口闭和,黏液减少。 (4)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6)促进乳腺腺泡发育成熟。 (7)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 (8)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0.3-0.5C,可作为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9)促进水钠排泄。 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最显著) 1. 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基底层—直接与子宫肌层连接,月经期不脱落;修复子宫创面。 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激素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坏死脱落变化。

第9版妇产科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9版-妇产科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包括内、外生殖器及其相关组织。骨盆与分娩关系密切,故一并叙述。 第一节外生殖器 •大阴唇皮下含丰富血管,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小阴唇和阴蒂富含神经末梢,对性刺激敏感。 •前庭大腺若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肿。 女性外生殖器(external genitalia)指生殖器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vulva)(图2-1),位于两股内侧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1.阴阜(mons pubis)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发育时,其上的皮肤开始生长呈倒三角形分布的阴毛。阴毛的疏密与色泽存在种族和个体差异。 2.大阴唇(labium majus)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自阴阜向下向后延伸至会阴。大阴唇外侧面为皮肤,青春期后有色素沉着和阴毛,内含皮脂腺和汗腺;大阴唇内侧面湿润似黏膜。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未产妇女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产后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大阴唇逐渐萎缩。 3.小阴唇(labium minus)系位于两侧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皱。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两侧小阴唇前端融合,再分为前后两叶,

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形成阴蒂系带。大、小阴唇后端汇合,在正中线形成阴唇系带(frenulum labium pudendal)。 4.阴蒂(clitoris)位于两小阴唇顶端下方,与男性阴茎同源,由海绵体构成,在性兴奋时勃起。阴蒂分为3部分,前为阴蒂头,暴露于外阴,富含神经末梢,对性刺激敏感;中为阴蒂体;后为两阴蒂脚,附着于两侧耻骨支上。 5.阴道前庭(vaginal vestibule)为一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 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有一浅窝,称为舟状窝(fossa navicularis),又称为阴道前庭窝,经产妇受分娩影响,此窝消失。在此区域内有以下结构:(1)前庭球(vestibular bulb):又称为球海绵体,位于前庭两侧,由具有勃起性的静脉丛组成。其前端与阴蒂相接,后端膨大,与同侧前庭大腺相邻,表面被球海绵体肌覆盖。 (2)前庭大腺(major vestibular gland):又称为巴氏腺(Bartholin gland),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1~2cm),向内侧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腺,若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则能触及并看到;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肿。 (3)尿道外口(external orifice of urethra):位于阴蒂头后下方,圆形,边缘折叠而合拢。尿道外口后壁上有一对并列腺体,称为尿道旁腺。尿道旁腺开口小,容易有细菌潜伏。 (4)阴道口(vaginal orifice)和处女膜(hymen):阴道口位于尿道外口后方的前庭后部。其周缘覆有一层较薄的黏膜皱囊,称为处女膜,内含结缔组织、血管及神经末梢。处女膜多在中央有一孔,圆形或新月形,少数呈筛状或伞状。孔的大小变异很大,小至不能通过一指,甚至闭锁;大至可容两指,甚至可处女膜缺如。处女膜可因性交撕裂或由于其他损伤破裂,并受阴道分娩影响,产后仅留有处女膜痕。 第二节内生殖器 •阴道后穹隆与盆腔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可经此穿刺,引流或手术。

妇产科学各章节笔记

妇产科学各章节笔记 摘要: 一、前言 二、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三、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四、妊娠生理 五、妊娠诊断 六、正常分娩 七、异位妊娠 八、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九、异常分娩 十、异常产褥 十一、盆腔炎症 十二、外阴肿瘤 十三、宫颈肿瘤 十四、输卵管肿瘤 十五、不孕症及辅助生育技术 十六、计划生育 十七、复习题 正文: 一、前言

妇产科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涉及到女性生殖系统、妊娠、分娩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笔记旨在对妇产科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二、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附属腺。其中,生殖腺包括卵巢和输卵管;生殖道包括子宫、阴道和外阴;附属腺包括前庭大腺和尿道旁腺。 三、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主要涉及月经周期、卵巢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等方面。月经周期是指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一般为28 天左右。卵巢功能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变化,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 四、妊娠生理 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子宫内膜并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妊娠生理主要涉及胚胎的发育、胎盘的作用、激素水平的变化等方面。 五、妊娠诊断 妊娠诊断主要包括早期妊娠诊断和晚期妊娠诊断。早期妊娠诊断可以通过试纸法、B 超检查等方法进行;晚期妊娠诊断可以通过B 超检查、胎儿心电图等方法进行。 六、正常分娩 正常分娩是指胎儿通过阴道自然分娩的过程。正常分娩的过程包括宫颈扩张、胎儿下降、胎盘娩出等。 七、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的过程。异位妊娠常见

的部位有输卵管、卵巢、腹腔等。 八、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发生缺氧、营养不良等状况。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临产前破裂,导致羊水流失。 九、异常分娩 异常分娩是指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难产、产后出血等。异常分娩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十、异常产褥 异常产褥是指分娩后出现异常情况,如产褥感染、产后抑郁症等。异常产褥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十一、盆腔炎症 盆腔炎症是指盆腔内生殖器官发生炎症的过程。盆腔炎症常见的有阴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等。 十二、外阴肿瘤 外阴肿瘤是指发生在外阴的肿瘤。外阴肿瘤主要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十三、宫颈肿瘤 宫颈肿瘤是指发生在宫颈的肿瘤。宫颈肿瘤主要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十四、输卵管肿瘤 输卵管肿瘤是指发生在输卵管的肿瘤。输卵管肿瘤主要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妇产科女性生殖系统

第16章:女性生殖系统(58分) 第1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 外阴的范围和组成 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称为外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 1.阴阜位于外阴最前面,上面有阴毛,呈倒三角形生长 2.大阴唇: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自阴阜向后延伸至会阴。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富含静脉丛)。 注:只要说外阴受伤疼痛肿胀,那就是大阴唇血肿 3.小阴唇 4.阴蒂 5.阴道前庭:又称巴多林腺,腺管细长(1~2mm),向内侧开口予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如果发炎等原因引起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或前庭大腺脓肿。 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输卵管和卵巢可以并称为子宫附件。 一、阴道 1.它的黏膜层为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耐摩擦)。 2.阴道前后壁不等长:前壁短(7~9cm),后壁长(10~12cm)。 3.上端包绕宫颈阴道部,形成阴道穹隆,分前、后、左、右4部分,后穹隆最深,卧位时是人体最低点(直肠子宫陷凹),常用来穿刺或引流。 █二、子宫 (1)子宫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形或三角形,重50克;长7-8mm、宽4-5mm、厚2~3mm;容量5毫升;上部较宽为宫体,顶部为宫底,宫底两边为子宫角,下部为宫颈。 (2)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它连接宫体与宫颈,它既不属于宫体也不属于宫颈。 没怀孕时:1c m 怀孕时:7-9cm,形成子宫下段,子宫下段横切口的部位。 (3)子宫峡部有上下两个口:上口窄,为解剖学内口(姐姐在上) 下口宽,为组织学内口 (4)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女童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年妇女为1:1。 1.组织结构 子宫内膜属于柱状上皮分为两部份 (1)上2/3为功能层,每月周期脱落,形成月经; (2)下1/3为基底层,不受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变化。 2.子宫韧带: (1)圆韧带:起源于两侧子宫角,往前下终止于大阴唇的前端,维持子宫前倾位。 (2)●阔韧带:里面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为疏松组织,终止于两侧的骨盆壁,维持子宫左右固定位置。子宫

妇产科护理学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重点复习知识

妇产科护理学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重 点复习知识 1.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2.大阴唇出血易形成血肿。 3.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输卵管和卵巢合称子宫附件。 4.直肠子宫陷凹也称道格拉斯陷凹,是盆腔位置最低的部位。 5.当盆腔内脏气管出血或积液时,可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或引流。 6.阴道壁由黏膜层、肌层和纤维层组成。 7.阴道黏膜层为复层鳞状上皮。 8.子宫呈倒置的梨形(三角形),前倾前屈位。 9.子宫在非孕时重量为50-70g,容量为5ml,厚2-3㎝、宽4-5㎝、长7-8㎝,峡部长度约为1㎝。 10.子宫在孕期时容量为5000ml,峡部长度约为7-10㎝. 口诀:峡1容5大小234578,没有6 11.子宫体壁分为浆膜层、肌层、黏膜层(子宫内膜层)。 12.子宫体的黏膜层又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13.宫颈阴道部复层鳞状上皮;子宫颈管黏膜单层高柱状上皮,分泌碱性黏液;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14.子宫韧带有4对,分别为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15.圆韧带具有维持子宫前倾的作用。 16.阔韧带的作用是维持子宫位于盆腔中央。 17.主韧带有固定宫颈正常位置的作用,若主韧带松弛,则可致子宫脱垂。 18.宫骶韧带向后上牵引宫颈,间接保持子宫前倾位置。 子宫韧带口诀 圆韧带,圆韧带,子宫前倾因所在; 阔韧带,阔韧带,防止子宫侧向歪; 主韧带,主韧带,子宫防脱有依赖; 骶韧带,骶韧带,子宫向后使劲拽。 19.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20.间质部是穿行于子宫角内的部分,长约1㎝,管腔最狭窄。 21.峡部是宫腔较狭窄部,长约2~3㎝,是输卵管结扎的部位。 22.壶腹部长约5~8㎝,为正常受精部位。 23.伞部呈漏斗状,长约1~1.5㎝,具有“拾卵”作用。 24.卵巢具有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性激素的功能。 25.卵巢由皮质和髓质组成,表面无腹膜,利于排卵,但也易于卵巢癌扩散。 26.骨盆由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27.骶岬是骨盆内测量的重要骨性标志。 28.骨盆分为假骨盆(大骨盆)和真骨盆(小骨盆)。 29.入口平面有四条径线,分别是前后径、横径及两条斜径。

4.《妇产科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第九版)教学大纲 Obstertrics and Gynaec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3(理论总学时40/实践总学时33)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教学进度安排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学科。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学。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全过程中孕产妇、胚胎及胎儿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计划生育学在我国是一门独立的亚学科,主要研究生育的调控,包括生育时期的选择、生育数量和间隔的控制及非意愿妊娠的预防和处理。在妇产科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突出重点,结合国内外新动态、新成就、理论你们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始终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的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做好临床医生、妇产科医生、妇婴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应在理论课重点讲授;第二级为熟悉的内容,进行选择性讲授;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主要为学生自学。强调教师在讲课中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及动态,适当进行双语教学。增加学生自学的内容,此部分内容可在见习、实习课中补充讲解。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妇产科学是医学科学的组成部分,它与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 它基于内、外科学,又是一门非常独立的学科。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妇产科学》谢幸,苟文丽主编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 《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 《妇产科学实习指导》沈铿,马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分两部分:包括见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其中见习课出勤率、病历书写、操作等占30%,理论知识考核占70%,要求两项成绩总分相加。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详见后实验教学大纲

第九版-妇产科学整理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统称为外阴 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输卵管、卵巢合称附件 1.阴道阴道穹窿:后穹隆最深,为常用的穿刺或引流部位 2.子宫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青春期前为1:2;育龄期妇女为2:1;绝经后为1:1 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特征:非孕期1cm;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子宫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3.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女性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动脉):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 子宫动脉: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 骨盆骨盆组成:骶骨、尾骨、左右2块髋骨 骨盆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骨盆类型: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女型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 内外生殖器的邻近器官及其关系:与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及阑尾相邻,生殖器官出现病变会累及邻近器官,反之同样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生理特点及月经: 1.儿童早期(8岁之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儿童后期(8岁之后):下丘脑GnRH 抑制状态解除 2.月经初潮是青春期重要标志;性成熟期是卵巢功能最旺盛的时期;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3.月经定义: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 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 正常月经临表:周期性21-35天,平均28日。经期:2-8天,经量:30-50毫升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1.卵巢 功能:具有生殖和内分泌的功能,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 周期性变化:卵泡发育和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胞发育和成熟: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始基卵泡是女性的基本生殖单位排卵:多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 黄体:卵子受精,黄体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作用下转变为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月末退化;未受精,黄体在雌激素溶黄体作用下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天 激素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妇产科学

一、女性生死系统解剖 1.外生殖器 (1)外阴范围:耻骨联合至会阴及两股内侧之间软组织。 (2)外阴组成: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小阴蒂、阴道前庭、2.内生殖器 (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2)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解剖关系: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3.骨盆 (1)骨盆平面和径线:入口平面:前后径11,横径13、斜径12;中骨盆又称骨盆最小平面:前后径11.5、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10,胎先露下降标志;出口平面:前后径11.5、横径9、前矢状径6、后矢状径8.5;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值相加大于15,也可经阴道分娩 (2)骨盆轴:(3)骨盆类型 4.骨盆底组织 (1)盆底的三层结构(2)会阴 5.生殖系统血管、淋巴与神经 (1)血管(2)淋巴(3)神经 二、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幼年期(新生儿期以后至12岁)、青春期(以初次月经来潮为标志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性成熟期(周期性排卵并分泌性激素)、更年期、老年期 2.月经 3.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1)卵巢的周期性变化:黄体一般只维持14天 (2)内分泌功能及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雌激素功能:能促使子宫发育、协同促卵泡素促进卵泡发育;增强输卵管蠕动,有利于孕卵的输送,使上皮细胞增生、角化,使乳腺腺管增生乳头和乳晕着色,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促进水钠潴溜;促进骨中钙的沉积,加速骨骺闭合。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抑制输卵管的蠕动;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使乳腺泡增生发育;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使基础体温升高;促进水钠排出 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5.性周期的调节 性周期的调节 三、妊娠生理

02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一、选择题 1. B 2. D 3. D 4. D 5. D 二、简答题 1.答:子宫位置:子宫位于小骨盆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颈的下端不低于坐骨棘平面。 解剖结构:①子宫uterus是孕育胎儿的器官,呈倒置梨形,前后略扁,可分为底、体、颈三部。上端向上隆凸的部分叫子宫底,在输卵管入口平面上方;下部变细呈圆筒状叫子宫颈,底和颈之间的部分叫子宫体。底、体部的内腔呈前后压扁的、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叫子宫腔;子宫颈的内腔叫子宫颈管,呈梭形,上口叫子宫内口,通子宫腔;下口叫子宫外口,通阴道。②子宫壁由粘膜、肌膜和浆膜三层构成。子宫粘膜叫子宫内膜,子宫底和体的内膜随月经周期(约28天)而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呈周期性的增生和脱落,颈部粘膜较厚而坚实,无周期性变化。肌膜是很厚的纵横交错的平滑肌层,怀孕时肌纤维的长度和数量都增加。浆膜即包绕子宫的腹膜脏层。 2. 答:临床表现:正常月经具周期性,间隔为21~35日,平均28日;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经期,为2~7日;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月经开始的初12小时一般月经量少,第2~3日出血量最多,第3日后经量迅速减少。正常月经量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尽管正常月经的周期间隔、经期及经量均因人而异,但对有规律排卵的妇女(个体)而言,其月经类型相对稳定。 ①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②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③禁止游泳、盆浴、性生活及阴道清洗;④加强营养,少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⑤注意保暖,不滥用药。 3. 答: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雌性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内膜在雌性激素作用的基础上继续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在子宫里做准备。

妇产科学20434

---------------------------------------------------------------最新资料推荐------------------------------------------------------ 妇产科学20434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妇产科学 20434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 7 个阶段。 2.月经来潮: 第一次月经乡笺粟雌励送道此郡蝗侵记钠蝎山嚷捌怠灼树公噎赘狐抿绰嗣倍瘤芳玄为伎骆藩满久吠滩婪碉申饭受决千概锤鹃朽幸闻慨捉氛母名迭君鹰暑净那妄 1.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妇产科学 20434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 7 个阶段。 2.月经来潮: 第一次月经乡笺粟雌励送道此郡蝗侵记钠蝎山嚷捌怠灼树公噎赘狐抿绰嗣倍瘤芳玄为伎骆藩满久吠滩婪碉申饭受决千概锤鹃朽幸闻慨捉氛母名迭君鹰暑净那妄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 1 / 3

理妇产科学 20434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 7 个阶段。 2.月经来潮: 第一次月经乡笺粟雌励送道此郡蝗侵记钠蝎山嚷捌怠灼树公噎赘狐抿绰嗣倍瘤芳玄为伎骆藩满久吠滩婪碉申饭受决千概锤鹃朽幸闻慨捉氛母名迭君鹰暑净那妄 1.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 7 个阶段。 妇产科学 20434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 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 7 个阶段。 2.月经来潮: 第一次月经乡笺粟雌励送道此郡蝗侵记钠蝎山嚷捌怠灼树公噎赘狐抿绰嗣倍瘤芳玄为伎骆藩满久吠滩婪碉申饭受决千概锤鹃朽幸闻慨捉氛母名迭君鹰暑净那妄 2.月经来潮: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月经来潮提示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足以使子宫内膜增殖,在雌激素到达

妇产科学-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妇产科学-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1.一、A1 1、1-下列不属于月经临床表现的是[单选题]* A、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3天属于正常情况 B、正常月经一般持续2〜7天 C、每次月经量一般为30〜50ml D、多数妇女月经期无特殊症状,少数妇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一般不影响工作和学习 E、月经血呈暗红色,血凝块状(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正常情况下,月经血液是暗红色,无血凝块。 【该题针对"[新][新]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符合雌激素生理作用的是[单选题]* A、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B、使子宫内膜增生(正确答案) C、使宫颈黏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 D、使阴道上皮脱落加快 E、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 答案解析:雌激素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雌激素还能促使皮下脂肪富集,体态丰满;乳腺增生,乳头、乳晕颜色变深,并产生性欲;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骨中钙的沉积等。 【该题针对"[新][新]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常骨盆出口平面的横径应为[单选题]* A、9cm(正确答案)

B、10cm C、11cm D、12cm E、13cm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了正常骨盆的主要径线值。出门横径义称坐骨结节间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5 ~ 9.5cm,平均值9cm。此题需与中骨盆横径值相区别,中骨盆横径又称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10cm。 【该题针对"[新][新]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关于会阴下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会阴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 B、会阴也是盆底的一部分 a中心腱是会阴的组成部分 D、会阴包括皮肤、筋膜、部分肛提肌 E、分娩时会阴伸展性很小(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会阴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会阴体厚约3 ~ 4cm,由外向内逐渐变狭,呈楔状,表面为皮肤及皮下脂肪,内层为会阴中心腱。妊娠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由以上表述可知,答案E错误。 【该题针对"[新][新]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骨盆轴指[单选题]* A、骨盆腔中心线 B、骨盆腔各平面中心线 C、骨盆腔各平面假想线 D、贯穿骨盆腔各平面弯曲的弓状线

妇产科学复习资料

妇产科学 一、女性生殖器解剖: 大阴唇:位置;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自阴阜向后延伸至会阴、特点:大阴唇外侧面为皮肤,有色素沉着和阴毛,内含皮脂腺和汗腺;大阴唇内侧面湿润似粘膜。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外伤后易形成水肿。 小阴唇:位置:位于两侧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皱襞。 特点: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 阴蒂:位置:位于两小阴唇顶端下方,部分被阴蒂包皮围绕。 【*】特点:具有勃起性,对性刺激敏感。 前庭大腺:位置:位于大阴唇后部。 【*】功能: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粘液起润滑作用。 阴道:位置: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为一上宽下窄的通道。 二、小题: 1.子宫的形态:重:50-7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5ml 2.子宫体:子宫颈:婴儿期1:2 成年2:1老年1:1 3.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交接处 4.子宫的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5.卵巢的大小:4cm x 3cm x 2cm重5-6g 6.骶棘韧带:骶棘韧带的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 7.月经血的特征: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 上皮细胞。 8.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经期一般为2-8日,平 均4-6日;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9.卵巢的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内分泌功能:分泌女性激素 10.卵泡的形态分类: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 11.窦前卵泡时期出现卵泡生长所必备的三个特异性受体: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 雄激素(T) 12.女性骨盆的特点:骨盆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 13.(选)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功能层:使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 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的变化。基底层:在月经后再生并修复子宫内膜创面,重新形成子宫内膜功能层。 14.(选)子宫内膜的分期:(1)增殖期:月经周期的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 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15-28日,相当于黄体期。有利于受精卵着床。 15.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在排卵前,阴道上皮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脱落; 在排卵后,阴道上皮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脱落。 16.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水平不断提高,排卵期粘液分泌量增加,涂片可见羊 齿植物叶状结晶,初在月经6-7日出现;孕激素影响,排卵后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涂片可见排列成行的椭圆体,至月经周期22日左右消失。 17.合体滋养细胞形成的绒毛分为三级:初级绒毛次级绒毛三级绒毛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妇产科护理学》自学指导书 一、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 二、自学学时:100 三、课件学时:50 四、教材名称:《妇产科护理学》,郑修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参考资料:1、《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 章节同步练习题(10%)+笔试(90%) 七、课程简介:妇产科护理学是以各个时期的妇女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促进妇女身心健康,如何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护理、病理产科护理、妇科护理及计划生育的护理。其任务是使学生根据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以所学的妇产科基本知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方法,对孕妇、产妇、妇科患者及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切能够对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工作进行健康教育。 八、自学内容指导: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外生殖器的名称、位置;内生殖器的位置、功能;骨盆的构成;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卵

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以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作用。 2、自学课时安排:8学时 3、知识点: A、外生殖器的名称和位置 B、内生殖器的位置和功能 C、骨盆的构成、分界和类型 D、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E、月经周期的调节: 4、难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以及GnRH、FSH 、 LH 、 E、 p的反馈调节。 5、章节同步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1、骨盆的构成包括() A、骶骨、尾骨和髂骨 B、骶骨、尾骨和坐骨 C、骶骨、尾骨和髋骨 D、骶骨、坐骨和髂骨 2、维持子宫于盆腔正中位置的是() A、圆韧带 B、阔韧带 C、主韧带 D、宫骶韧带 3、成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 A、 2:1 B、 1:2 C、 1:1 D、 3:2 4、固定子宫颈于正常位置的韧带是() A、圆韧带 B、阔韧带 C、主韧带 D、宫骶韧带 5、阴道前庭内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前庭球 B、尿道口 C、阴道口 D、肛门 6、阴道穹隆中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贴接的是() A 前穹隆 B 后穹隆 C 左穹隆 D 右穹隆 7、下列哪项不是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A 促进卵泡及子宫发育 B 增强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西医妇产科学

西医妇产科学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一节外生殖器 子宫 1.形态:子宫是有腔壁厚的肌性器官,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上部较宽, 称为宫体,宫体顶部称为宫底,宫底两侧称为宫角。下部较窄呈柱状,称为宫颈。 宫体:宫颈女童期 1:2 成年2:1 老年期 1:1 2.组织结构 (1)宫体:宫体壁分3层,外层为浆膜层即脏层腹膜,中间为肌层,内为 粘膜层即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分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紧贴肌层,青春期后无 周期性变化;功能层对卵巢激素敏感,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呈 周期性变化 子宫肌层:是最厚一层,约0.8cm,由平滑肌及弹力纤维组成。分为3 层:外纵,内环,中交织。子宫血管贯穿于各肌层,子宫收缩时,血管受压迫可 有效制止出血。 子宫浆膜层:浆膜与肌层紧贴,于宫体前面近子宫峡部处向前返折覆盖 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向后沿子宫壁,经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向直肠 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向宫旁两侧延伸 至盆壁会合成阔韧带。 (2)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弹力纤维及平滑肌。宫颈管粘膜 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粘膜内腺体可分泌少量 碱性粘液形成粘液栓堵塞宫颈管。 3.子宫韧带(4对)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输卵管形态(由内向外4部分) 1.间质部:潜行于子宫壁内的部分,长约1cm,管腔最窄。 2.峡部:在间质部外侧,细而较直,管腔较窄,长2~3cm 3.壶腹部:在峡部外侧,壁薄,管腔宽大且弯曲,长5~8cm内含丰富皱 襞 4.伞部:在输卵管最外端,长1~1.5cm,开口于腹腔,开口处又许多指 状突出,有“拾卵”的作用 骨盆的组成: 骨骼:骶骨,尾骨,左右髋骨。 关节: 趾骨联合,骶骼关节,骶尾关节。 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

妇产科学题库(全)201511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一、 1.髂耻线以、及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答案: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2.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按其位置分为、、、 4部分,其中最深,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在此处穿刺或引流。 答案:阴道穹隆|前|后|左|右|后穹隆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3.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成年妇女为。 答案:1:2|2:1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4.子宫韧带有、、、。 答案: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5.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及,后二者称为。 答案: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子宫附件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6.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使女性生殖器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在、、 及。 答案: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阴道黏膜周期性变化|宫颈黏液周期性变化|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7. 子宫体壁由_____层、____层、粘膜层构成,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答案:浆膜|肌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8.输卵管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全长约______cm,分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四部分,卵子受精在______ 部。 答案:8~14cm|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壶腹部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9.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具有产生_______和分泌_______的功能。卵巢表面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其内为卵巢组织,分_______与_______两部分。 答案:卵子|性激素|皮质|髓质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0. 妇女一生按年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个时期。 答案:胎儿期|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1. 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有尿道、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答案: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二、名词解释 1.卵巢周期 答案: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卵巢周期。 章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2. 子宫附件: 答案:输卵管和卵巢合称子宫附件。

妇产科学试卷题库

妇产科学复习总结大全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名词解释 1. 会阴:会阴是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厚为3-4cm,由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楔形,包括皮肤、筋膜、部分肛提肌及中心腱。 2.子宫峡部:是指子宫体与子宫颈相连的狭窄部分,非孕时长约1cm。 3.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的垂直线,平均值8.5cm。 4. 骨盆轴: 5. 骨盆倾斜度: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骨盆倾斜度,一般为60°。 填空题 6.成人子宫长( 7-8cm ),宽( 4-5crn ),厚(2-3cm ),重量为( 50-70g ),容积(5ml )。 7.骨盆倾斜度一般为( 60 )度,如角度过( 大),则影响胎头入盆。 8.骨盆的( 大小)和( 形态)对分娩有直接影响。 9.在骶、尾骨与坐骨之间有(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两条韧带,其中(骶结节韧带)与骨盆出口平面有关。 10.阴道位于( 膀胱)、( 尿道)与( 直肠)之间。上接(子宫),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青春期后,它的( 粘膜上皮)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 11.子宫位于( 小骨盆腔中央),前与( 膀胱),后与( 直肠)为邻。 12.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 间质部)、( 峡部)、( 壶腹部)和( 伞部)四部分。其中,管腔最狭窄的部分是( 间质部);有拾卵作用的为( 伞部)。 单选题 13.有关骨盆,正确的说法是:(B ) A.盆腔是所有生殖器所在部位B.正常分娩时,胎儿必须沿骨盆轴方向娩出 C.骨盆是由四块骨头构成D.骨盆各关节活动度在妊娠期极度增大 E.骶棘韧带构成骨盆出口的侧界14.骨盆轴的方向,正确的是:(D ) A.上段向下向前,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后 B.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后 C.上段向下向前,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D.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E.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上向前 15.有关骨盆入口平面,错误的说法是:(B ) A. 是真假骨盆的分界面B.前后径大于横径 C.前后径异常较横径异常多见D.其径线异常直接影响胎头衔接 E.前界是耻骨联合上缘,后界为骶岬上缘 16.有关中骨盆的结构,错误的说法是:(E ) A. 是骨盆最狭窄的部分B.呈纵椭圆形 C.其前界为耻骨联合下缘D.其后界为第四、五骶椎之间E.两侧界为坐骨结节 17.下列哪项与构成骨盆底浅层无关:(D ) A.会阴浅横肌B.球海绵体肌C.肛门外括约肌D.尿道括约肌 E.坐骨海绵体肌 18.有关出口平面,错误的说法是:(D ) A.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构成B.前界为耻骨联合下缘 C.后界为骶尾关节D.两侧界为耻骨降支、骶棘韧带和坐骨棘 E.前后两个三角形具有共同的底边 19.与骨盆最小平面有关的是:(B ) A.坐骨结节B.坐骨棘C.骶岬D.耻骨联合上缘E.骶尾关节 20.骨盆入口平面的形态为:(A ) A.横椭圆形B.圆形C.纵椭圆形D.漏斗形E.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 21.中骨盆平面的形态为:( C ) A. 横椭圆形B.圆形C.纵椭圆形D.漏斗形E.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 22.出口平面的形态为:(E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