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摸鱼儿》

《摸鱼儿》

《摸鱼儿》
《摸鱼儿》

《摸鱼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定格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中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

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

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摸鱼儿

平仄仄,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

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

洗芳林、夜来风雨,匆匆还送春去。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

君听取,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

君行到处,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

春还住,休索吟春伴侣。残花今已尘土。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

能唤否?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烦君妙语,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

作者简介摸鱼儿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

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

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山鬼“”啼风雨“本自《楚辞·九歌·山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妤“二句,写雁

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凭吊。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摸鱼儿》其二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妖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摸鱼儿

人间俯仰今古。

海柘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鉴赏

作者在小序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切哀婉的爱情故事。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有两个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固而愤而投河自尽。后来人们才发现他们在水中的尸体。由于这一爱情悲剧,后来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故事哀婉,令人动情。这首词就是作者闻听此事后,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显示作者比较进步开明的思想。本词与上首《雁丘河》同为姊妹篇。

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写莲花并蒂的奇观,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问莲根”三句,起首一个“问”字引起人们的注意。“丝”谐“思”,意为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丝连,爱情之思永存。“莲心”实指人心,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这样的起句,表现作者闻听此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情绪激动,要询问,要责问,要斥问,为什么竟发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触之大一语可见。“双花”等两句形象表明这对痴情男女至死不渝的爱情。“天已许”两句,更表现作者愤怒的心情。他们的爱情感动的连苍天都允许了,让他们化作并蒂莲,生死相依,为什么仍有人不让他们偕老白头?这一问,感情更为强烈,矛头直指禁锢男女爱情自由的封建礼教,表现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夕阳无语”四句,面对词人义正言辞的责问,没有人能回答,只见夕阳也在沉思,为苦命的鸯鸯哀悼。面对此情此景,就算是谢灵

运所写的伤感之词,娥皇、女英这样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谢客”指谢灵运,善写伤感之词,造伤感之境。“湘妃”,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寻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称她们为湘妃。以这两个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扬今,更加衬托出作者对这样事的悲伤。“未是断肠处”,谢客的伤词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赞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香奁梦”两句引用小序中韩偓《香奁集》自序语,用灵芝、瑞露这样的仙物来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人间”后三句,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但接下来的“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却盛赞他们爱情的坚贞,任凭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相思树”,等三句更确切地表明作者的进步立场。虽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被

顽固西风所误,但他们的爱情却长存人间。因而又有下句“兰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凭吊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作者知道,顽固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及时凭吊,恐怕以后再来,就会“红衣半落”,甚至于“狼藉卧风雨”了。同情之深,珍爱之切,掬之可出。结尾一句,以词人的料想推断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词更添悲剧色彩。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见长,情之真,意之切,纯情流露。全词句句有情,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充满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使词充满各种感情。此词运用的手法富杂多变,或议论,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相互交杂,而却皆有归所,更增添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辛弃疾《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⑴消:经受

⑵落红:落花

⑶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⑷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

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⑸脉脉:绵长深厚貌。

⑹君:指善妒之人。

⑺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⑻危楼:高楼上的栏杆。

赏析:

道是休去倚危栏,休倚危栏时闲愁已是教人断肠。春已逝,美人迟暮,而忧国之心亦是无处可诉,只有自我劝慰将怨意化为凄婉,虽是缠绵婉约曲,亦有郁愤英气含而不露。“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

注释

1、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2、消:消受,经受。

3、苏轼《点绛唇》词:”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4、长门事五句:《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里是说由于有人妒忌,即使千金买来《长门赋》也没用,愁苦之情仍然无法得到安慰。

5、玉环:杨贵妃的小名,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安禄山叛变后,赐死于马嵬坡。飞燕:汉成帝宠爱的妃子,后来废为庶人,自杀。两人皆以善妒著名。

鉴赏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与“蛾眉曾有人妒”语意正同。作者本来是要积极建功

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一想到国家前途的暗淡,自不免要发出”烟柳断肠”的哀叹。《鹤林玉露》云此词:“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便在汉唐时,宁不贾种豆种桃之祸哉。愚闻寿皇见此词颇不悦。”词里所流露的哀怨确是对朝廷表示不满的情绪。

简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

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

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

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

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

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张炎《摸鱼儿-高爱山隐居》

张炎《摸鱼儿-高爱山隐居》其一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

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

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

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

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碧,月在万松顶摸鱼儿张炎其二

向天涯、水流云散,依依往事非旧。

西湖见说鸥飞去,知有海翁来否。

风雨后。

甚客里逢春,尚记花间酒。

空嗟皓首。

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

归时候,花径青红尚有,好游何事诗瘦。

龟蒙未肯寻幽兴,曾恋志和渔叟。

吟啸久。

爱如此清奇,岁晚忘年友。

呼船渡口。

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特点

《摸鱼儿》向人们呈现别样韵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参考网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摸鱼儿读后感

《摸鱼儿》读后感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晚春残景,象征作者功业不就,流年匆匆的难堪处境,同时也是风雨飘摇南宋政权的形象写照。“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何况”二字写出作者对春光已去的无限惋惜之情。“落花无数”的暮春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领土一片片失去,抗金力量被不断压制打击,国力一天天衰弱,流露出词人的惋惜之情。“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蜘蛛象征诗人的执着。上片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并通过春意阑珊的描写,借喻朝政昏暗,国事日非的局面已难挽回了。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据史书载,长公主在汉武帝继位上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汉武帝立其女阿娇为皇后,是为陈皇后。但陈皇后却骄贵宫中,终于因妒武帝宠妃卫子夫,“挟妇人媚道”,事发被废,贬居长门宫。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里说,长门宫内的陈皇后整日愁闷悲思,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一篇解愁辞赋,即这首《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遂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转换时间,以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自喻,托古喻今,比说自己忠而见疑报国无门的遭遇。“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干。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借景抒情,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托古喻今。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当然也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委曲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下。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 回顾辛弃疾,虽一心抗金复国,却被束缚在后方的大小事务上;虽在地方尽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综合)知识分享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综合)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3]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他将豪放词推帜至一个顶峰. 二、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由于从小受到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他自幼就立下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宏愿。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何况如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quot;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代: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 飞絮。(怕一作:恨)(无归路一作:迷归路)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 柳断肠处。 句意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 文、赏析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⑴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⑵消:经受 ⑶落红:落花

⑷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⑸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⑹脉脉:绵长深厚貌。 ⑺君:指善妒之人。 ⑻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⑼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背景】 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为他设宴饯行,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句意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

辛弃疾摸鱼儿讲解

辛弃疾摸鱼儿 要求:1背诵 2领会作品的主旨 3 理解作品的象征手法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历城(今山东济南),22岁时曾组织过一支起义的队伍抗击金统治者,后投归南宋政权,但不被信任,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投归南宋政权之后,在权奸排挤、压迫下的悲愤伤感的心情。和对国事微弱的哀愁与忧虑。 上片用暮春风雨、落红飞絮,象征南宋局势的危迫,表达自己壮志未酬和行将半老的悲切。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深沉而感伤的艺术境界:春已迟暮,再也经受不起多少风雨的摧残了。晚春残景,象征着作者个人功业不就,流年匆匆消失的难堪处境,同时也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政权的形象写照。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爱惜春花却又常常担忧园林中的百花开得太早,何况眼前已是落红遍地,春残花谢!这种深厚的惜春感情,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难言的忧虑和苦闷,象征着作者心中抗金复国希望的破灭,也流露出对南宋政权的失望。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听说天尽头也长满了芳草,春将没有归路(希望春天找不到归路而长住人间),这里也含有劝谏南宋君王回心转意,停止投降卖国政策,切莫执迷不悟之意。怨春不语,怨恨春天不理睬我,仍然匆匆地走掉了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看来只有屋檐下的蜘蛛网在徒劳的粘惹飞絮,在挽留春光了!影射南宋残败的政局,只有几处蛛网,粘惹飞絮,表示春意未尽,尚有一息生气,但终究是经不起几番风雨吹打的晚春时节,苟安江左的局面,不会维持多久了。词人对南宋君臣表示了曲折婉转的怨恨和对国家的危亡表示了深切的忧虑。—紧紧抓住春光的去留,不予放手,逐层深入,描写了怜春、惜春、留春、怨春,托物寄兴,语言蕴藉。 下片通过典故,隐喻作者被压抑的苦闷,和对朝廷执政者的不满和警告。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废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用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赋解闷消愁;司马相如的文章

古诗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翻译赏析

古诗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翻译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前言】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注释】 ⑴摸鱼儿:词牌名。 ⑵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⑶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⑷消:经受。 ⑸怕:一作“恨”。 ⑹落红:落花。 ⑺无:一作“迷”。 ⑻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⑼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⑽脉脉:绵长深厚。 ⑾君:指善妒之人。 ⑿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⒀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翻译】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但全词却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词前有段小序,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捕雁者告诉他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取名叫作“雁丘”,并作了《雁丘词》。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词!“问世间情无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还不是哪个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一对殉情的大雁!这就不能不令人震撼了!老夫子不禁反问:大雁尚知“情为何物”,难道人还不如禽鸟吗?也问下世间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几人像大雁一样,为爱痴狂、钟情如斯、同甘共苦、生死相许呢?! 下面,简单地对全词进行下赏析。开篇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但“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又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附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附赏析)(2)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附赏析)(2)文章来自: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 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 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 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此词作于1179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 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②长门:汉代宫殿名,武 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 章天下最工,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 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 (1)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 要赏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词中写道“闲愁最苦”,那么作者写出了哪些“闲愁”呢?请结合本词加以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8分)⑴示例:词人主要运用了比兴、用典、层进等表现手法。比兴之法易于象征表意,如上片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还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化用典故,借古讽今。如下片用典,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巧妙地给那些小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⑵此词善于运用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如上片起首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接着写惜春而怕春早却又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

摸鱼儿 辛弃疾 教案

[摸鱼儿辛弃疾教案]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摸鱼儿辛弃疾教案。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⑴消 :经受 ⑵落红:落花 ⑷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⑸脉脉:绵长深厚貌。 ⑹君:指善妒之人。 ⑺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⑻危楼:高楼上的栏杆。

【译文】: 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那是因为陈皇后的美貌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你们不要高兴得蹦跳了,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作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鉴赏】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与蛾眉曾有人妒语意正同。作者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一想到国家前途的暗淡,自不免要发出烟柳断肠的哀叹。《鹤林玉露》云此词: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便在汉唐时,宁不贾种豆种桃之祸哉。愚闻寿皇见此词颇不悦。词里所流露的哀怨确是对朝廷表示不满的情绪。 【简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教案《摸鱼儿辛弃疾教案》。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quot;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 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幵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幵得过早, 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⑴摸鱼儿:词牌名。 ⑵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⑶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⑷消:经受。 ⑸怕:一作恨”。

⑹落红:落花。 ⑺无:一作迷”。 ⑻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⑼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另I」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⑽脉脉:绵长深厚。 (11)君:指善妒之人。 (12)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3)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幵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幵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幵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幵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 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 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quot;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摸鱼儿(并序)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眽眽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同官王正之: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①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②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之后的居所。陈皇后幽居长门,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③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相干试题阅读附答案 一: 1、全词作者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结合原文扼要赏析。(5分)

2、全词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原文扼要赏析。(6分) 3.本词词风涵蓄委宛,借景抒情是一方面,请扼要分析。(3分) 4.本词词风涵蓄委宛,用典是另一方面,请扼要分析。(3分) 答案: 1、拟人(比拟),用典,(各1分)共2分 分析:将春拟人化,呼叫春不要离开,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1分) 词人借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1分)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趾高气扬,你们莫非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1分) 2、上阕惜春、怨春、留春的繁杂情感。(2分)下阕对南宋国事衰微的感叹伤感,(2分)作者感慨时日虚掷,事业无成的悲忿。(2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上片写景,词人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情感,缠绵悠扬,一唱三叹。结尾几句,词人以蜘蛛吐丝结网来表达挽留残春的心境,委宛地抒发了词人惜春和伤春的情怀,写得弯曲哀婉。 下片结尾几句,写危楼日暮景象,蕴涵着词人对国家前程的忧愁之情。(意思对便可。有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4、下片用典,以三个没人受到忌妒为比喻,表现了词人明珠暗投的苦闷,词情抑郁,回肠荡气。“君莫舞”几句,写了杨玉环和

《摸鱼儿》

《摸鱼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定格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中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 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 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摸鱼儿 平仄仄,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 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 洗芳林、夜来风雨,匆匆还送春去。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 君听取,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

君行到处,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 春还住,休索吟春伴侣。残花今已尘土。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 能唤否?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烦君妙语,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 作者简介摸鱼儿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

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

辛弃疾 摸鱼儿赏析(综合)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3]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他将豪放词推帜至一个顶峰. 二、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由于从小受到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他自幼就立下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宏愿。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是

摸鱼儿

摸鱼儿作者: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 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 画簷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 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 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 再了经受不起几次风雨,美好的春季又急匆匆过去了。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耽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那么,何况如今面对这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我劝说春光: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你还能到哪里去呢?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网,沾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那是因为陈皇后的美貌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你们不要高兴得蹦跳了,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作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辛词内容丰富,反映了社会现实,饱含爱国热情。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作。两宋豪放词派由苏轼开创,而由辛弃疾继承、发展,故后人往往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 摸鱼儿,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文体:抒情词 作者借宫中美人的春秋闺怨,抒发了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微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词以比兴手法抒写情怀。 课文结构分析: 上片借物起兴,以江南暮春的衰残景象象征南宋微弱的抗金势力,借美人之伤春、惜美、留春、怨春,表达对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惜; 下片托古喻今,用汉武时陈皇后的宫帏旧事自喻,暗示自己南渡以来,长期遭受朝廷冷落、排挤、猜忌的际遇,抒发年华虚掷、抱负成空的苦闷激愤。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一】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皆尘土”,是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闲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