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2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2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2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2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2

第二部分词汇

一、问答:

*1.什么是古用今废词?什么是古今通用词?

*2.什么是古今义同词?什么是古今义异词?

*3.古今词义范围上的差异表现在几个方面?

*4.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

二、指出下列句中画线词的古今义(古义指句中义):

1.薛谭乃谢求反。(薛谭学讴)

2.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

*3.报而罪之。(韩非子)

*4.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齐晋鞌之战)

*5.独两人及从奴十余骑驰入吴军,至戏下。(汉书·窦田灌韩列传)

*6.秦氏有好女。(古乐府·陌上桑)

7.其友竖谷阳奉酒而进之。(竖谷阳献酒)

*8.抟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9.恭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竖谷阳献酒)

10.此行小忠而贼大忠者。(竖谷阳献酒)

11.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12.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

*13.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1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

*15.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16.射其右,毙于车中。(齐晋鞌之战)

*17.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克段于鄢)

*18.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郑伯克段于鄢)

*19.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齐桓公伐楚)

*20.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鄢)

*2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桓公伐楚)

*2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冯谖客孟尝君)

*23.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2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2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26.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27.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左传·僖公五年)

*28.韩厥执繋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齐桓公伐楚)

*29.下臣不幸,属当戎行。(齐晋鞌之战)

*30.赦之,以劝事君者。(齐晋鞌之战)

*3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

*3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33.吾之不遇鲁侯,天也。(孟子·梁惠王下)

*3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子路从而后)

*35.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北冥有鱼)

*36.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北冥有鱼)37.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38.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3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40.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41.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

42.便国不必法古。(更法)

43.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更法)

*4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

1.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学射)

2.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欲学不畏暮年)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欲学不畏暮年)

4.罢师而去之。斩子反以为大戮。(竖谷阳献酒)

5.若使小忠主法,则必将涉罪以相爱。是与下安矣,然而妨害于治民者也。(竖谷阳献酒)

6.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7.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桓公伐楚)

*8.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齐桓公伐楚)

*9.楚子使屈完如师。(齐桓公伐楚)

*10.以此攻城,何城不克!(齐桓公伐楚)

*11.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郑伯克段于鄢)*12.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郑伯克段于鄢)

*13.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1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15.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齐晋鞌之战)

*16.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冯谖客孟尝君)

*17.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18.谴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崇,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冯谖客孟尝君)

*19.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郑伯克段于鄢)

*20.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和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1.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齐桓晋文之事)

2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齐桓晋文之事)

*2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从而后)

*24.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子路从而后)

*25.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26.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北冥有鱼)

*27.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

*2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9.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更法)

30.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送薛存义序)

31.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送薛存义序)

32.其为不虚假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送薛存义序)

四、说明下列各词的本义:

面善泣肖向城食揭邦域舍废伦修脩明阴阳至崇盗令牢盥元叔解节缘监末寺昏斗弦车崩景官历永险举归

五、解释下列词的句中义,说明在句中使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通假义:

㈠止

1.或百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

2.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3.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驴》)

㈡振

1.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2.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3.声振林木。(薛谭学讴)

㈢著

1.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纪昌学射)

2.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3.都护铁衣冷难著。(岑参《白雪歌》)

㈣绝

1.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纪昌学射)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3.若此者绝尘弭辙。(伯乐荐九方皋)

㈤相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伯乐荐九方皋)

2.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4.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㈥见

1.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2.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季氏将伐颛臾)

3.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4.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5.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伯乐荐九方皋)

6.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㈦败

1.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齐桓晋文之事)

2.败矣,子所使求马者。(伯乐荐九方皋)

3.涉河,(晋)侯车败。(左传·僖公十五年)

㈧安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欲学不畏暮年)

3.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6.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㈨好

1.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欲学不畏暮年)

2.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㈩疾

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3.恭王欲复战而谋事,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竖谷阳献酒)

(十一)归

1.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之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管子·霸形)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3.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十二)兵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郑伯克段于鄢)

2.擐甲执兵,固即死也。(齐晋鞌之战)

(十三)伐

1.蔡溃,遂伐楚。(齐桓公伐楚)

2.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十四)从

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师,师必退。”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子路从而后)

3.故中御而从齐侯。(齐晋鞌之战)

4.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十五)鄙

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

2.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4.有鄙夫问于我。(论语·子罕)

(十六)执

1.韩厥执繫马前。(齐晋鞌之战)

2.擐甲执兵,固即死也。(齐晋鞌之战)

3.执邾悼公,以其伐我故。(左传·哀公十九年)

(十七)当

1.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赤壁之战)

2.楚战士莫不以一当十。(史记·项羽本纪)

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下臣不幸,属当戎行。(齐晋鞌之战)

(十八)乘

1.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桓公伐楚)

2.孟尝君予车五十乘。(冯谖客孟尝君)

3.发乘矢而后发。(孟子·离娄下)

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孟子·公孙丑上)

5.亟其乘屋,(诗经·豳风·七月)

(十九)给

1.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冯谖客孟尝君)

2.民人以给足富。(西门豹治邺)

(二十)就

1.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劝学)

2.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冯谖客孟尝君)

3.孟尝君就国于薛。(冯谖客孟尝君)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5.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二十一)遇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子路从而后)

(二十二)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

3.秦贪,负其强,空言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兵法)

(二十三)控

1.时则不至,控于地而已矣。(北冥有鱼)

2.兵强,控弦三十万。(史记·刘敬叔孙列传)

(二十四)适

1.适为虞人逐。(中山狼传)

2.适莽苍者,三飡而反。(北冥有鱼)

3.适子南氏。(左传·昭公七年)

4.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孔雀东南飞)

5.发闾左适戍渔阳。(史记·陈涉世家)

(二十五)御

1.邴夏御齐侯。(齐晋鞌之战)

2.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更法)

3.以此众战,谁能御之!(齐桓公伐楚)

4.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二十六)保

1.不推恩无以保妻子。(齐桓晋文之事)

2.若保赤子,(尚书·康诰)

(二十七)度

1.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

2.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桓晋文之事)

4.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二十八)岁、年

1.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

2.岁在星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4.小年不及大年。(北冥有鱼)

5.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尧典)

(二十九)治

1.治乱,天邪?(天论)

2.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天论)3.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

4.法者,治之端也。(荀子·君道)

5.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孟子·告子下)

(三十)启

1.繁启蕃长于春夏。(天论)

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3.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韩非子·有度)

(三十一)习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更法)

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三十二)兴

1.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更法)

2.从者病,莫能兴。(论语·卫灵公)

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桓晋文之事)

(三十三)暴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2.老弱无怀诈暴憎。(送薛存义序)

(三十四)及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郑伯克段于鄢)

2.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齐晋鞌之战)

3.故不能推车而及。(齐晋鞌之战)

4.无庸,将自及。(郑伯克段于鄢)

5.生庄公及共叔段。(郑伯克段于鄢)

6.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六、说明下列词在句中的词性及意义:

㈠病

1.余病矣。(齐桓晋文之事)

2.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齐晋鞌之战)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

4.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5.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㈡责

1.宋多责赂于郑。(左传·桓公十三年)

2.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原毁)

㈢亡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起义)

3.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

4.河曲知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㈣事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史记·屈原列传)

2.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3.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

㈤常

1.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天论)

2.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天论)

3.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五蠹)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㈥辞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烛之武退秦师)

2.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秋官·乡士)

3.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学讴)

4.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冯谖客孟尝君)

㈦即

1.(苏秦)即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战国策·楚策一)

2.庄公即位。(郑伯克段于鄢)

3.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4.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齐晋鞌之战)

㈧完

1.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劝学)

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齐晋鞌之战)

㈨穷

1.生死存亡,穷达贫富。(庄子·德充符)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庄子·秋水)

3.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薛谭学讴)

七、说明下列各句中带下画线的是否是几个词,并解释其意义: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伯乐荐九方皋)

2.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齐桓晋文之事)

3.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愈《蚕妇》)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

5.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易经·丰卦)

6.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7.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8.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刀。(冯婉贞)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礼)

11.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1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数也。(北冥有鱼)

13.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北冥有鱼)

14.由是感激。(出师表)

15.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韩非子·用人)

16.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17.三德者诚乎上,则下应之如影响。

18.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9.汤武革命,须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卦)

20.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2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22.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郑伯克段于鄢)

23.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更法)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文字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改革从______________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主要来源于。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个是。 8、商代文字指的是。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 表意方式属于。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 11、简帛文字指。 12、秦文字指。 主要特点 。 13、今文字属于文字;主要特点 。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 16、隶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 。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东师《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单选题 1:浩荡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正确答案:A 2: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中的“购”可解释为() A:采购 B:购买 C:收集 D:悬重赏征求 正确答案:D 3: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要”的本义是 A:腰 B:邀请 C:需要 D:要挟 正确答案:A 4:近体诗押韵要依照() A:切韵 B:广韵 C:唐韵 D:平水韵 正确答案:D 5: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A:词义缩小 B:词义扩大 C:词义转移 D:词义改变 正确答案:B 6:在汉语汗韵学里,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_个独立的组合,称为)A:韵目 B:韵摄 C:韵部 D:韵尾

正确答案:C 7:《庄子》一书,包括外篇()

正确答案:C 8: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谋的本义是 A:谋划 B:阴谋 C:研究 D:咨询 正确答案:D 9:有众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正确答案:C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中“特”的意义是() A:独 B:特別 C:特殊 D:公牛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五音是根据发音部位划分出来的,声母分为唇音和 A:舌音 B:齿音 C:牙音 D:喉音 正确答案:A,B,C,D 2:'‘以和氏之璧与道徳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 是)))) A:与是和的意思 B :者是助词,表示停顿 C:必是副词,一定的意思 D:示是“给……看”的意思 正确答案:A, C, D 3: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篇 5 篇 篇 IX IX IA IA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7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 交卷时间:2017-03-06 23:16:25 一、单选题 1. (4分)下列各组同义词,属于涉及对象不同的是 ? A. 操持 ? B. 趋走 ? C. 洗涤 ? D. 惧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 2. (4分)《说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从玉总声,葱。”许慎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 读曰

? B. 读如 ? C. 犹 ? D. 之言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 3. (4分)“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句中“日”的意思是 ? A. 每天 ? B. 一天天的 ? C. 往日 ? D. 今日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 4. (4分)“理”的本义是“治玉”,引而申之有“纹理”、“条理”、“道理”、“法官”等义。 ? A. 并列式 ? B. 递进式 ? C. 综合式 ? D. 转折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5.

(4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诗句中,下列四个在现代普通话中读为平声的字,中古时是仄声的是 ? A. 明 ? B. 石 ? C. 松 ? D. 泉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五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五章音韵第三节诗韵和诗律 6. (4分)“亟请于武公。”中的“亟”应读 ? A. jí ? B. qì ? C. yí ? D. jì 纠错

兰大古代汉语(上)18春平时作业3辅导资料-精品

【关键字】方式、结构 兰大《古代汉语(上)》18春平时作业3 1、B 2、B 3、C 4、C 5、C 一、单选题共10题,50分 1、“若阙地及泉,隧而见之”中“阙”的意思是 A通“阕” B挖 C下去 D上去 正确答案是:B 2、“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中的“恶”的意思是A醒来 B厌恶 C觉悟 D我 正确答案是:B 3、“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输》),句中的“所”字结构是 A所以 B所以距 C所以距子 D知所以 正确答案是:C 4、从语音上说,“萧瑟”在上古是 A双声 B叠韵 C非双声叠韵 D双声叠韵 正确答案是:C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以防止水 C莊公寤生,驚姜氏 D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正确答案是:C 6、“告”和“诉”的差别是 A行为的方式不同 B所指对象不同 C感情色彩不同 D语法功能不同 正确答案是:C 7、下列四词,不是对称代词的是 A而 B台 C乃

正确答案是:B 8、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 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B乘今之时,因天之助 C陈文子有马十乘 D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正确答案是:A 9、下列各句中,含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A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正确答案是:A 10、以篆书部首为依据“陌”字归 A耳部 B邑部 C阜部 D百部 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下列字在《广韵》韵中,属于入声韵的是A佳 B皆 C麦 D乏 E麻 正确答案是:CD 2、小篆的标本有 A《说文解字》上的九千余字 B诅楚文 C蝌蚪文 D泰山刻石 E峄山刻石 正确答案是:ADE 3、常用的古代汉语工具书有 A《词诠》 B《诗词曲语词汇释》 C《辞源》 D《康熙字典》 正确答案是:ABCD 4、下列词在古汉语中为别义而改变韵母的是A女 B乘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 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 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 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 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 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 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 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有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汉字学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汉字学萌芽于先秦,创建于东汉。先秦时期,一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 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转注 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亦、刃、贝、中 B、牛、鼠、月、果 C、莫、日、目、亦 D、甘、元、皿、行 8.《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假借 D、转注 9.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为声符相同的形声字的一组是()。 A、稼、秋、颖 B、杉、衫、形 C、杜、徒、吐 D、相、材、桃 10.《不见诸侯》紧接“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之后的一句是()。A.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B.一朝而获十禽。 C.终日而不获一禽。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11. 《说文解字·叙》中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六书”中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 12. 下列句中含有联绵词的一句是()。 A.今夕何夕,如此良人。B.优游浸渍,而深交之。 C.司马迁触天子喜怒。D.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3. 下列对“章句”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 疏通古书文意的注释 B. 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 C. 汇集众说的一种注释 D. 着重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的注释 14. 下列对“章句”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主要解释字词读音的注释 B.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

古代汉语作业(上)

古代汉语作业(上) 姓名:学号:分数: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 及其怠而踬也……亦以病矣(《蝜蝂传》) .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巫山、巫峡》) . 精魂为草,寔为灵芝(《巫山、巫峡》)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巫山、巫峡》) .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巫山、巫峡》) .伎女楼上坐而摘食(《王子坊》) . 琛常会宗室(《王子坊》) . 宝塔高淩(《王子坊》) . 丞位高而偪(《蓝田县丞厅壁记》) . 以兹丘之胜,致之灃、镐、鄠、杜(《鈷鉧潭西小丘记》) . 磩阶用石,幂窗用纸(《庐山草堂记》)。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 稍北,回视如树圭(《大龙湫记》) . 两峰秀色,俱可手擥(《游天都》) . 山高风鉅,雾气去来无定(《游天都》) . 是则呻佔记诵之学(《传是楼记》)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的意思 . 有鸟焉(《精卫填海》) . 漳水出焉(《精卫填海》) . 入日,渴,欲得饮(《夸父逐日》) . 北饮大泽(《夸父逐日》) .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补天》) . 积炉灰以止淫水(《女娲补天》) .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蝜蝂传》)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 又帝女居焉(《巫山、巫峡》) . 或王命急宣(《巫山、巫峡》)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巫山、巫峡》) . 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王子坊》) 朝臣莫不称力而去(《王子坊》) .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王子坊》) . 丞之职所以贰令(《蓝田县丞厅壁记》) . 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蓝田县丞厅壁记》) . 则尽枿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蓝田县丞厅壁记》) .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鈷鉧潭西小丘记》) . 殆不可数(《鈷鉧潭西小丘记》)

古代汉语下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2.0 完成日期:2012年08月06日 21点56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2年09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 的是( ) ( C ) A.《词诠》 B.《辞通》 C.《十三经索引》 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 D )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 C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 A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 )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 B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 C )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B ) 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 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 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

古代汉语课程作业

古代汉语课程作业 第一讲绪论 精读教科书上册《女娲补天》一文,弄清楚其中古今有差异的词的意义和语法现象。 第二讲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第三讲岳阳楼记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 1、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2、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尚书·召诰》) 3、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锺。(《孟子·公孙丑下》) 4、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诗经·唐风》 第四讲怎样查字典辞书 下列词来自《愚公移山》,通过查《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注出它们的意义。 仞高万仞叩叩石垦壤龀始龀厝一厝朔东 虽虽我之死且年且九十孀孀妻亡亡以应 谋聚室而谋惠汝之不惠阴达于汉阴荷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第五讲巫山·巫峡 第六讲郑伯克段于鄢 1、指出下列粗体字的词义。 (1)初,郑武公娶于申。(2)亟请于武公。(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4)姜氏何厌之有。(5)多行不义,必自毙。(6)夫人将启之,(7)大叔完聚……将袭郑……公伐诸鄢。(8)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2、指出本课带双宾语的句子。 3、就本课第二、第五两段,任选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七讲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汉字的结构,分析汉字结构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意义,举三例说明。 2、什么是六书,每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象形、形声、假借这三类的重要性表

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五个会意字。 3、分析下列字的部首,说明字的本义(可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 膺赝逾瑜喻渝刈溢 镒缢怡贻饴谀腴庾 第八讲齐桓公伐楚 本篇第二段由同学自学,作为本课的练习。下面提示一下学习中的要点。 1、这一段与上段在时间上隔了多久?楚国派出的使臣是谁?齐国出场的是谁? 2、齐楚双方有两段对话,每段对话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最后提“屈完及诸侯盟”?它与本篇哪个地方是前后照应的。 4、词汇方面要注意的地方: 甲、动词:如陳、徼、绥、盟、籞。 乙、名词:不糓、社稷、方城、汉水,池,城。注意“池”城”二字古今义的不同。 丙、敬词和谦词:“惠”是一个敬词,凡对方的行为有涉于自己的都可以在动词前加“惠”,实意是:您这样做对我是一种恩惠。作为敬词,意思虚化了,是表尊敬的意思。如请别人收下所送的书等,可说惠存。请对方来自己这里,可说惠临。等等。“辱”,谦词,实意是说你对我这么做,使您蒙受了耻辱。作为谦词,就是表示承蒙的意思,如“辱承指教”、“辱蒙允诺”等。 5、语法上注意“不糓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种宾语提前的句式,了解“是”的作用。(参看教科书上册“古代汉语常识”宾语用代词复指部分。) 第九讲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十讲鞌之战 指出下列的字在各句子中的意义: 1、及病未及死 故不能推车而及 而矢贯余手及肘 将及华泉 流血及屦 2、左右逢丑父为右 左轮朱殷 左并辔,右援桴而鼓 旦辟左右 从左右皆肘之 射其左,越於车下,射其右,毙於车中 3、免载齐侯以免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乃免之 4、从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故中御而从齐侯

北语19秋《古代汉语》(专)作业3答案

19秋《古代汉语》(专)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8 道试题,共32 分) 1.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 A.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C.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 D.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答案:A 2.“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句中“朝”的用法是( )。 A.动词使动用法 B.名词使动用法 C.名词意动用法 D.名词用如动词 答案:A 3.“驱而之薛”中的“之”可以理解为( )。 A.指示代词 B.疑问代词 C.人称代词 D.到某地区 答案:D 4.“卫君侍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 A.政 B.子 C.奚 D.卫君 答案:C 5.“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出自( )。 A.学而 B.为政 C.里仁 D.公治长 答案:B 6.关于律诗的对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A.首联从不用对仗 B.颔联一般不用对仗 C.尾联一般用对仗 D.中间两联一般用对仗 答案:D

7.律诗一般可分为四联,关于这几联的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A.第六、七、八句称尾联 B.第二、三、四句为颔联 C.第一句为首联 D.每联上句称作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答案:D 8.下列各句,用有古字的是( )。 A.子路共而立 B.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C.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D.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答案:A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9.下列作品属于韩愈的是( )。 A.《恨赋》 B.《别赋》 C.《进学解》 D.《子产不毁乡校》 答案:CD 10.下列属于“谢”的意项的是。 A.道歉 B.感激 C.告诉 D.凋谢 答案:ABCD 11.下列句子中的“武”,当“足迹”讲的是( )。 A.诚既勇兮又以武 B.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C.履帝武敏歆 D.孔武有力 答案:BC 12.“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东庄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关于所引一段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 A.“须姓吕”是本姓吕的意思 B.“根脚”意指出身 C.“耽”意为沉溺,爱好 D.“拽坝扶锄”指田里的农活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3) 1、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人们对字形感知的要求是字形要容易识别,这就要求不同字的形体之问必须有二定的区别度。如果区别度过小,就不易辨认。例如:已、己与巳,儿与几,巨与臣,氏与氐,未与末等,这些字经常被认错,原因就在于笔画太少,区别度过低。而一、人、山、牛、河、鼎、国等字容易辨认,容易区分,就是因为它们与别的字之间的区别度大。 2、心理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字形不仅是人的视觉感知的对象,还是人的心理感知的对象,因此人的心理需求就对字形的变化发生了作用。 1、美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 字形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是审美对象,于是,人们的审美要求就推动着字形发生变化。例如,为了美观,就增加一些装饰笔画或部件。 2、类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影响 人们在认知中总希望把事物归类,以便有规律可循,变难为易。这种心理投射到字形上,就产生了字的类化。例如,前面提到的归并就是类化的一种表现。另外,一些字出于表意需要也会发生类化,例如,狮子之“狮”,原来写作“师”,因为狮子是动物,所以后来就给它加上了表示动物的字符“石”,变成“狮”了。 3、异化心里对字形变化的影响。 人们总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这种心理投射到文字中,就会导致创造新的字形字体。如宋徽宗的瘦金体、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等书体都是追求新意,彰显个性之作。 3、什么是同音字?同音字有几类,有什么作用? 1、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形体、意义不同的一组字。 2、同音字又可分为基本同音字与完全同音字两类。基本同音字是指声调不同,声母、韵母相同的字。例如青、倾、晴、请、箐等,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完全同音字则指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字。例如:介、界、戒、借、届等,这些字的形体与意义都各不相同,属于不同的字,但它们的读音相同,都读作“jie”。 3、同音字的作用: 同音字可以区别同音词。 同音字可以用来注音。 同音字之间,有的还具有同一关系。 人们也可以利用同音字来探求词的同源关系。 同音字之间,还可以形成通假关系。 4、汉字误读出现讹音有几种情况? 1、讹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适用于甲义的音误用于乙义。 例如,“叶公好龙”的‘‘叶”有两个读音,一读“ye,一读“she”。用于“叶公”时,应读“she”,可是,由于这个音罕用,而它的另一个读音“ye”广为人知,于是这个字也就讹读为“ye”了。“叶公好龙”的“叶”是姓,读为“ye”不妨碍理解,但有些讹读却会引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 内容:一篇小测验 成绩比例:作业30分,考试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 1.《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之后的一句是()。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3.《烛之武退秦师》紧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后的一句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 5.下列各组汉字中,不含会意字的一组是() A.朋、比、林B.炎、吕、多 C.刀、元、徒D.圭、从、棘 6.《说文解字》说解字形主要根据()。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7.《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许慎B.段玉裁C.朱骏声D.王筠 8.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是形声字义符(形旁)又相同的一组是()。A.闻、问、间 B. 徒、吐、杜 C. 支、肢、枝 D. 江、河、沟 9.下列对“疏”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疏通古书文意的注释B.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C.汇集众说而疏通文意的注释D.对古书逐句逐字串讲的注释 10.两个汉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相代替的称为()。 A.异体字B.繁简字C.古今字D.通假字 11.下列各句中着重号的“间”字当“参与”讲的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B.侯生乃屏人间语

古代汉语教案[1]

古代汉语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古代汉语》教案 学年学期2007 -2008 学年第 1 学期 主讲教师 张居三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 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 第一次课绪论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讲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性质、内容、要点,教材的特点,学习方法,考核形式。使初学者对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重点及难点: 古代汉语的分期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 授课内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的分期 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 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课程的性质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基础知识,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如:说明句型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判断句等;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对其类型加以分析;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词性;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现象等。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课程,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分析研究,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使学习者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三、教材 (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 《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 常用词——古代词义材料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3(语法部分) 一、填空: 1.古代汉语的名词有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不具备的,一是名词作判断句谓语,二是名词作状语。 2.在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3.古代汉语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4.由于谓词性代词的意义相当于一个述宾结构,故称为谓词性代词。 5.基数词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都要加“有”字。 6.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谓语的修饰语),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7.介词多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成的一类词。 8.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三类。 9.句末语气词“矣”表示对动态变化的报道。 10.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及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即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如名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 11.古代汉语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往往有连词,而现代汉语一般没有。 12.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差别和大,主要表现在词类活用问题(特殊的述宾结构)、语序问题(述宾结构的位置问题)、被动句问题三方面。 二、名词解释: 1.意动动词:所谓意动动词是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者认为宾语属于某类人或事物。(注意: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活用作意动动词) 2.无定代词:无定代词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类指示代词,没有确定的特指对象,所以叫无定代词。有“或”(表示肯定)和“莫”(表示否定)。 3.表敬副词: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一类副词,一般都是从动词虚化来的,主要有请、敬、谨、幸、辱等。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敬辞直接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种是用谦辞表示自谦,间接向听话人表达敬意。4.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有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 5.自指:所谓自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没有转指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只是自身一般的事物化了,不再是一个陈述。如“仁”在“仁者,人也”组合中没有转指,只是一般地事物化了,“仁者”即指“仁这种品德”。或答:所谓自指是指助词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提取与原谓词性成分核心动词相关的名词性 成分,并没有转而指称施事或受事,而只是谓词性成分自身一般地事物化了、事件化了。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 ①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构成一个组合。如,“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一句中,形容词“奇”或用为动词,与代词“之”构成述宾结构。 ②形容词出现在助词“所”之后,一般或用作意动动词。如,“俗之所贵,主之

古代汉语(1)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许慎: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2、六书:是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学说,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到了西汉末年,六书理论臻于成熟。东汉许慎继承发展了前代六书理论,自著作《说文解字》将六书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 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全书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叙》一卷,正文收9353字,重文收1163字。 4、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5、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6、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7、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8、假借: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的同音字来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9、因形示义:汉字具有表意性,字形与意义有这密切的联系,因形示义、义寓形中,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地表现所写词的意义。 10、随体诘诎:许慎用以表达对象形字的解释。即字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诘诎:屈曲,曲折。 11、独体:指事字一种,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构成,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 12、合体:指事字一种,以象形字为基础,于其上附加指示符号。 13、变体:指事字一种,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来表现词义的。 14、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转注字的形体范围而称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不能转变其形体范围,只是用字法,故称“四体二用” 二、简答 1、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时记录传递汉语的社会性书写符号体系,是人们为克服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把语言信息传向远方和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汉字是记录汉语、表达汉语词义的。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3、象形造字法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在六书中所处的地位怎样? 象形造字法主要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以生动的图像表达词义。在六书中,象形字历史悠久,是汉字构形的基础。 4、指事造字法与象形法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象形字所表达的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的客观实体,而指事字一般所表达的多是抽象概念;象形字采用的是描画物象的写实法,指事字则是运用抽象符号的象征法。 5、说明异体字与古今自得主要区别 异体字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古今字只是把所兼的某个意义交给了今字,今字意义与古字意义不完全相符。 6、什么是六书假借 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两书是用字法。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要表达的词。 7、什么是用字假借 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临时借用一个音同音近字来代替,是“本有其字”。 8、假借与通假有什么区别 用字通假和六书假借不同:①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临时借用一个音同音近字来代替,是“本有其字”;

北师大古代汉语 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 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不义不昵,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转注 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亦、刃、贝、中 B、牛、鼠、月、果 C、莫、日、目、亦 D、甘、元、皿、行 8.《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假借 D、转注

兰大古代汉语18春平时作业3辅导资料

兰大《古代汉语(上)》18春平时作业3 1、B 2、B 3、C 4、C 5、C 一、单选题共10题,50分 1、“若阙地及泉,隧而见之”中“阙”的意思是 A通“阕” B挖 C下去 D上去 正确答案是:B 2、“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中的“恶”的意思是A醒来 B厌恶 C觉悟 D我 正确答案是:B 3、“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输》),句中的“所”字结构是 A所以 B所以距 C所以距子 D知所以 正确答案是:C 4、从语音上说,“萧瑟”在上古是 A双声 B叠韵 C非双声叠韵 D双声叠韵 正确答案是:C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以防止水 C莊公寤生,驚姜氏 D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正确答案是:C 6、“告”和“诉”的差别是 A行为的方式不同 B所指对象不同 C感情色彩不同 D语法功能不同

正确答案是:C 7、下列四词,不是对称代词的是 A而 B台 C乃 D若 正确答案是:B 8、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 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B乘今之时,因天之助 C陈文子有马十乘 D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正确答案是:A 9、下列各句中,含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A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正确答案是:A 10、以篆书部首为依据“陌”字归 A耳部 B邑部 C阜部 D百部 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下列字在《广韵》韵中,属于入声韵的是A佳 B皆 C麦 D乏 E麻 正确答案是:CD 2、小篆的标本有 A《说文解字》上的九千余字 B诅楚文 C蝌蚪文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A2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A 交卷时间:2017-01-18 21:16:28 一、单选题 1. (4分)“首”的本义是“人头”,引而申之有“动物的头”、“器物的顶端”、“事物的开端”、“首领”等义。词义引申的类型是 ? A. 并列式 ? B. 递进式 ? C. 综合式 ? D. 转折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 (4分)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 A. 垂陲 ? B. 难谁 ? C. 齐剂 ? D. 赴讣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一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一章文字第四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3. (4分)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 太后之色少解 ? B. 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 C. 寡人之民不加多 ? D.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二节副词 4. (4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句中“无”是? A. 表示疑问的否定词 ? B. 表示祈使的否定词 ? C. 表示叙述的否定词 ? D. 表示问话的语气词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五节助词 5. (4分)《论语.公冶长》:“子曰:‘盍各言尔志?’”句中“盍”的意思是 ? A. 同“盖”

? B. 同“何不” ? C. 同“何” ? D. 同“曷”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五节助词 6. (4分)下列工具书,专门解释虚词,收列材料遍及经、史、子、集的是? A. 《经传释词》 ? B. 《说文解字》 ? C. 《经籍纂诂》 ? D. 《助字辨略》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六章 收起解析

古代汉语2作业1答案

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义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表示对象。 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介词,表示行为对象 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介词,表示被动。 4、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变成。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助动词,表示被动。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助动词,表示被动。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词,与何组成固定格式“何……为” 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 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 1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处所。 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助动词,表示被动。 13、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动词,遭受。 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副词,仅仅,只是;是:指示代词,这 15、树成阴而众鸟息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为之辞”。指示代词 17、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代词,这样 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疑问词,怎么能。 19、之二虫又何如用作定语,只指示、不称代,这 2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此其所以败也。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原因。 21、吾知所以距子矣。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处所。 二、解释下列词意义,说明与现代汉语中词性是否相同。 (一)莫:1、疑问代词,没有谁,不同。 2、疑问代词,没有什么,不同。 (二)或:1、无定代词,不同。

2、无定代词,不同。 (三)是:1、指示代词,这样,不同。 2、指示代词,这,不同。 3、判断词,正确,对,相同。 (四)非:1、动词,非难,不同。 2、形容词,不正确,相同。 3、动词,责怪,不同。 4、副词,表否定,不同。 (五)以:1、连词,表关联,不同。 2、副词,将近,不同。 3、动词,认为,相同。 4、介词,凭借,不同。 5、连词,表原因,不同。 6、介词,表时间。 三、说明下面字的意义 1、竟:副词,终于。 2、少:副词,稍微。 3、颇:副词,稍微。 4、特:副词,但,仅仅。 5、稍:副词,逐渐。 6、既:副词,已经。 7、第:程度副词,但,只。 8、但:范围副词,都。 9、曾:情态副词,竟然。 作业2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文体:文章的体裁、样式。 2、封事:关涉机密政事,防止泄漏,使用皂帛作囊封板,所以叫“封事”。 3、檄文:是诏令的一个附件,多用于征召、晓喻、申讨,属军用文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