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旱情检测

旱情检测

旱情检测
旱情检测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

设备清单及参数

第1包:移动墒情采集系统

第2包:旱情工情采集系统

预测干旱的谚语

预测干旱的谚语 干旱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在民间流传着很多预测干旱的谚语,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预测干旱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春水铺,夏水枯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 寒水枯,夏水枯 干旱的谚语原因造成干旱的原因既与气象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及应对干旱的能力有关。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气象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等气象条件是造成干旱与旱灾的主要因素。 (2)地形地貌原因:地形地貌条件是造成区域旱灾的重要原因。 (3)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旱灾与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带来的水源条件差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水井等不。) (4)人口因素: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超出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干旱发生时也往往加重旱灾。 (5)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由于西南地区平常年份降水较多、不太缺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内常年缺

水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也对应对干旱不利。 干旱的预警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橙色: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红色: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干旱的危害1.干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2.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 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

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简报

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简报 第期 静宁县农技中心土肥站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7月中旬全县平均气温19.8℃,较历年同期偏低0.5℃,旬降水量8.5mm,比历年同期偏少65%。据气象预报,七月下旬我县气温正常,降水偏少。虽然7月上旬我县降水较多,但入伏后,降水少、气温高,作物需水量大,蒸腾作用强,导致农田土壤水分急剧下降。我中心7月25日,对灵芝、八里等乡镇的全膜玉米、全膜马铃薯、全膜谷子、半膜玉米和露地马铃薯等作物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全膜玉米0~20厘米、20~40厘米土壤平均绝对含水量分别为11.9%、10.8%;全膜马铃薯0~20厘米,20~40厘米土壤平均绝对含水量分别为11.6%、13.1%。全膜谷子0~20厘米、20~40厘米土壤平均绝对含水量分别为10.5%、9.7%;半膜玉米0~20厘米,20~40厘米土壤平均绝对含水量分别为11.2%和11.9%;露地马铃薯0~20厘米、20~40厘米土壤平均绝对含水量分别为8.3%和7.6%。结果表明:大部分农田的土壤含水量较低,土壤墒情差。这对玉米籽粒的形成、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及谷子等大秋作物的生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此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要全力抓好各项抗旱生产措

施: 一是面对当前比较严重的旱情,要积极动员群众全力开展抗旱自救,科学应用各种抗旱、保水调节剂和化学生物抗旱技术,如所有的作物可用动力2003喷施,浓度为1000倍液,用喷施宝每支兑水50-60公斤对作物进行喷雾。对玉米蔬菜等作物可每亩用三十烷醇复合配剂2-3包。兑水15公斤喷雾,或亩用叶绿壮5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能有效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抗病虫的能力。力争把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是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目前马铃薯正处地下块茎膨大期,据调查晚疫病普遍发生,各地群众要立即进行防治,主要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玉米正处抽雄期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红蜘蛛、蚜虫,要根据危害程度选择高效低度的杀虫剂,如菊脂类,40%氧化乐果乳油等,与相应的植物生长抗旱调节剂结合起来喷雾,达到科学防治,一喷多防的作用。 三是全力启动“五小”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一切水源和水利设施,如集雨水窖、塘坝等水资源对大秋作物进行补灌,确保大秋作物的正常生长。

干旱成因分析与与对策

合肥位于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安徽省省会,下辖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处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900~1100毫米,大多数年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都在±25%以内,日照2100多个小时。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水源就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居民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供给。由于合肥市拥有众多水库,如: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陶冲水库、梅冲水库、三十头水库、罗集水库等,加之合肥市通过淠河干渠从大别山引水,使合肥市占据充足的水资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得到充分保障。但农业灌溉由于灌溉难度大,受灌溉技术的限制,使气候因素仍是使农田出现干旱,形成旱灾的主要因素。下面主要分析合肥地区农田干旱、旱灾成因与对策。 1.旱灾成因分析 1.1 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之间的矛盾 降雨持续偏少,梅雨量失常,不雨时间长,且发生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是造成旱灾的最主要原因。如2011年1至4月份合肥降雨量出现50年的同期最小值。这便是2011年旱灾出现的主要原因。 1.2 水利工程现有供水能力相对下降与需水领域相对扩大之间的矛盾 以长丰县为例,尽管全县农田水利40多年的不断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支撑和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供水的领域相对扩大,不仅要保证农作物的需水,更要保证城乡供水、工业用水等其他发面供水,从而降低了水利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1. 3 作物种植结构与水利工程布局不适用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在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习惯于种植需水量大的作物,一旦受旱容易成灾。 1.4农业效益低与较大抗旱成本之间的矛盾 越是干旱严重的地区,农民困难越大,抗旱成本高,缺少劳动力,农业效益比较低,严重影响群众抗旱积极性。

中国历史上的旱灾及其成因

中国历史上的旱灾及其成因 2010-05-03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夏明方查看评论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历史时期的中国旱灾频发,而且旱灾波及的范围要远大于其他灾害,是为害最甚的天灾。 旱灾因其具有的隐蔽性、潜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极易使人们心存侥幸,消极等待,而一旦酿成重患,后果很难挽回。 旱灾既是自然变异过程和社会变动过程彼此之间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该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对自然变异的承受能力的综合反映。 保护自然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包括针对旱灾在内的灾害应急体系,始终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四大圈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组成的巨系统,即地球生态系统。但是作为地球的一个薄薄的圈层,它不仅与岩石圈的深层、大气圈的高层紧密相连,也与之外的天文宇宙系统息息相关。故而该系统内部各圈层或其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化与异动,一旦超过特定的阈值,都会对人类与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害(参见宋正海、高建国等著《中国古代自然灾异动态分析》第1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在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中,诸如地震、山崩、台风、海啸、火山喷发、洪水以及急性传染病等爆发性的灾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类似于旱灾这样的渐进性灾害,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是纵观中国历史,旱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给中华文明造成的破坏,要远比其他灾害严重得多。美籍华裔学者何炳棣在其关于中国人口历史的研究中即曾断言:“旱灾是最厉害的天灾。” 一、旱灾是危害最严重的天灾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旱灾记载,应是距今3800多年前(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的大旱,即所谓“伊洛竭而夏亡”。民国时期国内外学者如何西(A.Hosie)、竺可桢、陈达、邓拓等,都曾利用《古今图书集成》、《东华录》以及其他文献记载对中国历史时期的水旱灾害进行统计,其结果均无一例外地显示旱灾发生的次数多于水灾。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的统计结果,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旱灾共1074次,平均约每3年4个月便有1次;水灾共1058次,平均3年5个月1次(《邓拓文集》第二卷第41页,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新中国成立后,旱灾发生的频率总体上小于水灾,但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的干旱化(并非单指降雨量的减少)趋势,从生态系统变化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就灾害的后果而言,旱灾引发重大饥荒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由于影响干旱的因素很多,造成干旱的原因不同,各地气候、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目前难以采用全国统一的干旱评判标准。本附录推出的指标、公式供在编制《抗旱预案》时作参考之用,各地也可选用本地区的研究成果。 1单一干旱指标 1.1气象干旱指标 1.1.1 连续无雨日数 指作物在正常生长期间,连续无有效降雨的天数。本指标主要指作物在水分临界期(关键生长期)的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 表1 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与干旱等级关系参考值 (单位:天) 注:无有效降水指日降水量<5毫米。 水分临界期指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水分亏缺或过多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 1.1.2 降水距平或距平百分率 距平指计算期内降雨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差值,距平百分率指距平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百分比值。 中国中央气象台:单站连续三个月以上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5%~50%为一般干旱,偏少50%~80%为重旱;连续两个月降水偏少50%~80%为一般干旱,偏少80%以上为重旱。 多站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可参照下表确定。

表3 区域降水距平百分率(%)与相应的干旱等级 1.1.3 干燥程度 用大气单个要素或要素组合反映空气干燥程度和干旱状况。如温度与湿度的组合,高温、低湿与强风的组合等,可用湿润系数反映。 湿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K 1 = r / 0.10ΣT 式中:ΣT—为计算时段0℃以上活动积温(℃〃日), r—为同期降水量(毫米)。 公式2:K 2 = 2r / E 式中:E—为小型蒸发皿的水面蒸发量(毫米); r—为同期降水量(毫米)。 计算时,请参考当地的有关数据。 表4 干燥程度与干旱等级的划分 1.2水文干旱指标 1.2.1 水库蓄水量距平百分率 公式:I k =(S-S )/S ×100% 式中:S—为当前水库蓄水量(万立方米); S —为同期多年平均蓄水量(万立方米)。 表5 水库蓄水量距平百分率(%)与干旱等级

中国旱灾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干旱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都是多年少有的,重庆、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和南部、宁夏南部等地持续高温少雨,辽宁西北地区也出现近几十年没遇到过的旱情,其中重庆、四川的干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兰州遭受的是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少有的干旱。 我国是旱灾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面最广的自然灾害。但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 一、干旱不能等同于旱灾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当蒸发和蒸腾长时期超过降水量时,即发生干早。在我国西北内陆一般年降水量≤50mm的地区,多为干旱地区,所以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 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是指因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因为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明显,年际之间季风的不稳定性容易繁发旱灾,所以在我国在我国旱灾发生频次最多的并不在我国降水量最少的西北地区,而是在我国的东部湿润地区,例如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社会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旱灾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干旱既具有季节性又具有随机性,但总的来说,华南多秋冬旱或冬春旱,个别年份有秋、冬、春连旱,夏旱很少;两广北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伏旱,春旱极少;淮河以北地区以春旱或春夏连旱居多,夏旱次之,个别年有春、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川西北地区多春、夏旱,川东地区多伏、秋旱,西北地区一般常年干旱 1.干旱灾害面积广,但分布不均匀 据统计,我国每年农田受旱涝灾害的面积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7%左右,而其中60%左右是旱灾,这说明全国受旱灾面积是很广的。全国各大区都会有旱灾出现,但分布不均匀,其中黄淮海地区占了全国受旱灾面积的50%左右,长江中下游也是多旱灾的地区,这两个地区就占了全国受旱灾总面积的60%以上。 2.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有时持续时间较长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受季风气候影响,在全国境内,局地性或区域性的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例如,据研究,在1979-1991年这13年间,其中有8年是在华北、东北及华南出现干旱,另有2年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出现干旱,2年出现了全国性干旱,1年为长江流域干旱。在华北地区,在1951年-1980年的三十年中,出现较大范围的干旱就有12年,中等范围的干旱11年,其余7年出现了范围较小干旱,而这时期长江流域也有28年出现了范围不同的干旱。 从干旱持续时间看,许多地区会出现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有时甚至春夏秋三季连旱。例如,华北地区干旱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2个月或4-5个月左右,有些年份干旱持

1999及2000年夏季华北严重干旱的物理成因分析介绍

2002-05-24收到,2002-08-19收到再改稿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20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900第一部分共同资助 1999及2000年夏季华北严重 干旱的物理成因分析 *卫 捷 张庆云 陶诗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摘 要 分析了1999及2000年夏季华北严重干旱气候灾害及其物理成因。这两年华北夏季严重干旱灾害是欧亚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和长期持续的结果。在干旱持续时期,欧亚35~45b N 范围的纬度带存在E U 型静止波列。这个静止波列的遥相关强迫作用以及干旱灾害区域下垫面的正反馈作用是造成1999及2000年夏季持续性干旱最重要物理因子。 关键词:华北;干旱;大气环流异常;物理机制 文章编号 1006-9895(2004)01-0125-13 中图分类号 P425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1999及2000年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持续两年严重干旱,这是华北、东北近50年来所少有的。由于持续干旱,我国在2000年受严重旱灾面积达2107@107hm 2,北方地区农业歉收达20%~30%。1999及2000年夏季的酷热少雨天气也给工业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东北的松花江出现断流,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天津实施了从黄河紧急引水工程,以缓解该地缺水的燃眉之急,决策部门也决定启动从长江引水解决京津缺水的中线引水工程。另外,由于这两年北方地区持续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加上2000年早春亚欧大陆盛行经向环流形势,使得2000年春季3、4月北方出现12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其出现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也为50年来少有。这两年的干旱及其引发的资源与环境变化问题引起了广大公众和决策部门的关注。 很多研究表明:干旱过程常常是某种状态的异常环流型持续发展和长期维持的结果[1,2]。海洋温度异常是最重要的大气外部强迫因素之一,ENSO 对中国旱涝有明显的影响[3,4]。但是,气候异常的持续性不能完全归结为海洋巨大的热容量缓慢的变化所引 起。王会军[5]对我国几个大水年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数值模拟,指出在我国 相当多的气候异常事件中,SSTA 并不是主要原因。统计分析表明[3]:一般,拉尼娜年华北降水易偏多,1999及2000年是拉尼娜年,而华北出现了持续两年严重干旱。对重大干旱灾害事件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干旱灾害产生的机理是干旱气候灾害预测的基础。 本文将华北1999及2000年夏季重大干旱气候灾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包含前期与同期下垫面温湿特征的Palmer 干旱指数(I PDS )[6],描述干旱气候的基本特征,分析干 第28卷第1期 2004年1月大气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Vol 128 No 11Jan 1 2004

旱情评估和预测

天门市2013年6月以来旱情评估和发展预测 (仅供参考) 一、 前期旱情评估 1、按月降水划分的旱灾等级 用月降水距平百分率为衡量干旱的主要指标。 旱情一个月,距平百分率≤-80%为一般干旱。 7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近30年)189.11mm ,7月份天门市平均降水 128.8mm 。 距平百分率RR (%)= %10011.18911.1898.128?- =-32%>-80% 故充其量只能算一般干旱。 8月份预测在处暑前后发生中雨量级降水25mm ,其距平百分比RR(%)为-79%,可以定义为一般干旱。 2、按过程降水与无雨日数划分的旱灾等级 6~8月,以一场透墒雨后,连续20~40天降水总量小于30mm 为小旱,连续40~60天为中旱,60天以上为大旱。 6~8月天门市降水情况是: 6月6日~7日,降水103.2mm ; 20日~21日,降水18.3mm ; 7月5日~7日,降水75.3mm ; 20日~1日,降水77.4mm ; 8月无降水。 据此情况,6、7两月只能算作干旱出现,8月份至现在可定义为小旱。 3、按土壤墒情划分的旱灾等级 轻旱:20cm 深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60%; 中旱:20cm 深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50%; 重旱:20cm 深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40%。 目前我市多数农田20cm 深土壤湿度≤40%,可以定义为重旱。

4、按旱情统计指标确定的旱灾等级 轻旱:指对作物正常生长有影响; 重旱:指对作物生长和作物产量有较大影响。 目前我市多半农田在田作物的正常生长及作物产量已受干旱严重影响,故可确定为重旱。 5、综合评估 综合分析旱灾等级划分的4种方法成果,天门市6月~8月份的旱灾等级为中度~重度旱灾。但它不是降水量少而产生的,而是长期晴热高温天气,使陆面蒸发、水面蒸发以及作物叶面蒸发远远大于农田持水量,造成田间潜水位下降,作物缺水成灾。 二、对8月份中、下旬旱灾形势预测 根据长期天气预报,8月中旬无降水发生,在8月23日(即处暑)后可能会有降雨发生,但强度不大。因此至8月底,预测旱情全部进入重度旱灾阶段,其时将是长期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发生,天气晴热高温,蒸发量过大。使在田作物缺水、枯萎、严重减产。 三、以降水量为主计算7、8两个月的旱灾频率 天门市7月份降水152.7mm,8月份按发生25mm(中雨量级)降雨预测,7月份降水152.7mm,其降水频率约51%,接近两年一遇,8月份降水25mm,其降水频率约18.5%,接近5.5年一遇。 以上计算说明本年前期旱灾原因不是降水少而发生的,而是长期晴热高温,35℃以上高温天数计21天(至8月13日止),因而陆面蒸发量、水面蒸发量、作物叶面蒸发量、土壤含水量下渗量的总和,远大于没有降雨发生时的正常失水量,导致旱灾发生;后期重度旱灾的原因既有晴热高温因素,兼有降水量偏小的影响。 天门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013年8月13日

干旱的成因与危害

干旱的成因与危害 什么是干旱,可造成哪些灾害? 干旱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但是,由于研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其定义和具体指标是不同的。通常所说的旱灾,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减少而形成的。其干旱程度的确定均与前期降水量、干旱持续日数、地下水位以及农作物种类、品种及其生长发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干旱的具体指标因地因时因农作物而异。 干旱可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农业。据统计,近40年来全国农田受旱灾面积平均每年达3亿亩以上,约占全国受灾总面积60%;减产粮食数百亿斤:其次是造成水资源不足,例如华北地区,近30年来由于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加上长期以来对地下水超采,水位逐年下降,沿海一些城市出现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现象。这一切不仅已成为很多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条件,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会危及整个城市的安定。长期干旱还会使生态环境恶化,诸如沙漠化、风蚀加剧等。 我国旱灾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我国地处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而且年际变化很大,由此引起的干旱,除具有普遍性外,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全国各地皆以冬春旱或春旱发生的机会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干旱出现频率在40%以上,华南和西南地区达50-60%以上。最严重的是冬春连旱,大旱年一般都属冬春连旱的情况。其次,1 我国干旱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东北地区由于降水比较稳定,干旱出现较少;黄淮海地区的降水变化大,干旱频率全年各季均较多;华南地区干旱主要集中在冬春和秋季两个时段;晒南地区则主要集中在冬春和夏季两个时段。第三,我国干旱具有持续性。在我国历史上,干旱连年出现是经常的,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一1949年间发生干旱170次,其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的。1637一1643年和1939一1945年干旱竟连续7年之久。1949年以后,干旱仍有连年发生的现象,如长江、中下游地区1958一1961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减

灰色系统理论在干旱预测中的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在干旱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灰色系统预测中的GM(1,1)模型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并将模型应用于实例,分析研究了陕西省澄城县1989-2004年的降水资料,预测了该地区未来的旱变年年份,验证了该模型有较好的精确度,可以用于以后的实际研究中。 关键词:灰色系统;干旱;指标 1引言 灰色系统方法论是我国华中理工大学邓聚拢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处理动态系统的数学方法,它可以对系统做出分析、建模、预测、决策、控制等,是现代地理学中的的重要数学方法之一。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来寻找数,将许多原始数据累加处理后便出现了明显的规律,尽管客观系统表象复杂,数据离散,但它必然潜藏着某种内在规律。 近几年,它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及社会生态系统等领域,在因子复杂多变的农业、水利及气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2灰色灾变理论基本原理[1] 一般地,如果表征系统行为特征的指标超过了某个阈值(临界值),则称发生了灾害。因此,所谓灾变是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的表征变量而言的。如果以降水量作为旱涝灾害的表征指标,则只有当降水量小于(或大于)某一阈值时,才认为发生了旱(或涝)灾,灾变预测就是对灾变发生的年份进行预测。 首先先确定灾变的阈值,由一般较常用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标Ipa选取,R 为某年年降水量,R为多年年降水量[2]。鞠笑生、孙荣强等认为,一般的,在某一地区当Ipa≤-20%时作为出现干旱的界限。把符合这一标准的年份挑选出来,定为干旱年,根据公式可以求得干旱年阈值。然后求得干旱年序列。 把年降水量小于阈值的年份挑选出来,定为干旱年,将年份的序号组成新的序列,整理出的数列为: 对模型的精度使用残差和相对误差来检验,值越小,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越好。 3干旱模型建立及预测 3.1区域概况

基于可公度理论的安徽省干旱预测

第30卷第9期2 0 1  2年9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9 Sep .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9-0006- 03基于可公度理论的安徽省干旱预测 彭高辉1,张振伟2,马建琴2 (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11;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鉴于现有研究缺少从定性角度对干旱进行预测,利用可公度理论中的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式及构造出的可公度数频率阈值,从定性角度对安徽省1949~2006年间的严重干旱记载年份进行可公度数统计,预测和验证了2007~2011年间可能发生严重干旱及特大干旱,并在延伸记载序列基础上进行再次推演。预测结果表明,安徽省在2012年出现严重干旱、2013年出现特大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关键词:可公度理论;干旱预测;统计;安徽省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07-28,修回日期:2012-03- 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025);水利部“948”基金资助项目(201047);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0B120007);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092102310197 )作者简介:彭高辉(197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算法实现、水文分析等,E-mail:pengg aohui@ncwu.edu.cn 干旱灾害在我国发生范围广、 频率高、时间长、造成的损失严重,对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威胁极大, 因此对重点农业生产地区开展干旱统计规律研究非常必要。目前大都通过对研究区域气象等方面的多项指标研究干旱统计规律, 而后建立干旱评价体系,从而对区域的降水量等进行评价预测,而根据历史资料的定性记载进 行预测的研究却很少。可公度理论[1]是以天文学 上的可公度性为基础, 从理论和应用上对其展开研究,进而作为系统预测的一种方法,该理论略去随机事件的细节数据,将随机变量简化为布尔(BOOL) 符号,从时间域上描述其统计规律。该理论已成功预测了1976年唐山地震、1982年华北干旱、1991年长江流域洪水、1992年美国加州地震等自然灾害现象。在1982~1992年间该理论预测各种自然灾害共252次,准确率达 83.7%。门可佩[2] 利用可公度系结构图预测出我国在2000、2004、2010、2016年等年份均有可能发 生干旱;龙小霞等[3]运用可公度性理论预测出 2008年四川将发生震级大于6.7级的地震。可 见,可公度性在自然灾害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实际预警及参考意义。鉴此,本文基于可公度理论,研究了安徽省历年干旱问题,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1 可公度性理论 1.1 可公度性一般表达式 可公度性是周期性的扩张,代表了自然界事物间客观周期性的一种秩序,揭示了系统中某种因素的可共同量度的秩序体系。通过利用周期性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离差信息可进行应用预测。可 公度信息系的一般表达式为[ 1] :Xi= ∑L j=1 Ijx j +ε0 (1 )式中,L为可公度元数;Ij∈{i},且Ij≠i,即Ij 是下标集{i}={1,2,…,n}中与i不相等的任意元素,Ij为整数;xj为已发生的事件记载;ε0为事先确定的可行临界值。 由于Ij的任意性,对可公度集{Xi}={X1,X2,…,Xn}的任意元素Xi, 若可列出多个等式或在某种近似范围内存在,则说明这些可公度式存在这种信息系、隐含着某种周期性规律,即可用来对未来的突变事件进行信息预测。 1.2 三元、 四元、五元可公度性公式在天灾预测方面,根据可公度性理论,由文献[2]可建立三元、四元、五元的可公度性公式。其中,三元可公度公式为: N=A+(B-C) (2)四元可公度公式为: N=A+B-(C+D) (3)Nj=Ni+N (4 )五元可公度公式为:

干旱的原因

干旱的原因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长江区多为伏旱,华北区旱灾频率最大以春旱最为严重,个别年有春、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地区多夏旱。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另外,东北地区到底是以春旱为主还是以夏旱为主?教材上是说盛夏季节常引起旱灾,可人教社星图社地理室合编的星图社出版的地图册上 p19“中国的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分布”一图却又用春旱表示东北区。 干旱在我国是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干旱的概念: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物发育而减产失败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干旱的类型: 1、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类 (1)土壤干旱 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份的吸附力,植物的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便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至发生旱害。 (2)大气干旱 虽然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但由于空气极度干燥、光照强、气温高,植株蒸腾加剧,终使水分入不敷出,植株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遭致旱害。 2、根据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 (1)春旱 春旱主要发生在3-5月份,这时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许多地方,春季温度回升很快,空气干燥,太阳辐射较强,风力大,蒸发力强,在这些地区冬季降水稀少,一量春季长时间无雨或雨量明显偏少,就易发生春旱。 (2)夏旱 日射强烈,气温很高,空气温度低,因而土壤蒸发及植物蒸腾都很强,如长期少雨或无雨极易造成干旱。 (3)秋旱 秋旱的特点与夏旱相类似,但强度稍弱。秋夏主要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越冬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4)冬旱 由于冬季,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我国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且多西北大

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技术暂行办法

内蒙古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暂行办法 一、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概念 土壤墒情与旱情是指通过常年降雨量、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观测记录,对监测点所在区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农业生产技术配置、作物表象、灾害性天气等的观测记载,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了解降水、灌溉及土壤水分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农业生产的抗旱减灾和提高水资源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主要是以农田为对象,在不同的生态气候区,在当地主导耕作土壤和主导作物上,根据种植模式和采用的农业技术的不同建立监测点,通过定点、定期的土壤分水测定和农业生产管理、作物表象观测记载等,及时了解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有效水分含量。这一方面反映作物当前水分需求和土壤水利用状况,了解目前是否因土壤水分不足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另一方面是反映大气干旱与土壤干旱的相关规律,了解旱灾发生的趋向和程度;第三是反映不同农业技术对土壤水分的蓄、保、用的调控作用及对作物的影响。同时,通过积累多年长期定位土壤墒情监测数据,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技术模式应用条件下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结合各地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完善区域土壤墒情与旱情分级和预警制度,还可实现对土壤墒情变化情况和旱情发生程度的预测预报。

二、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的意义 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与病虫家预测预报,苗情长势调查一样,是农业生产过程的农情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意义和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可以为政府部门准确地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布局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以及季节和区域分布不均,干旱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旱灾频繁,严重制约了自治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稳定提高。在这样一个旱作粮食主产区进行墒情与旱情监测,并及时预报旱情、应对旱情,避免粮食减产是十分必要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可以为抗旱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年景的旱灾情况作出判断,调农业生产的布局问题提供支撑。 第二,通过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可以为抗旱减灾,安全生产、科学种田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业生产中确定种什么品种,在什么时间进行灌溉,灌多少水合适,能抗旱多少天,春播时土壤墒情差,是否需要采取抗旱坐水或者其他的保墒措施,根据土壤水这个限制因素,制定施肥制度等,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就可以为农业技术的实施提供依据。 第三,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可以为农业技术的水资源利用成效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的监测研究,可以评价不同技术模式的生产效益及发展前景,为筛选高效节

高考地理旱灾的各种成因(原创)

1华北春旱 (1)华北春旱严重的原因:①雨季未到,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④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⑤水资源浪费严重。 原理:由于春季来自大陆的干空气依旧控制北方地区,因此春旱一般发生在北方,发生时间在3-5月,此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使得地表升温迅速,但地表空气只能得到地表的热量却得不到地表释放的水汽,因此使得空气干燥,不易成云致雨,且此时虽然暖空气开始活跃但一般活动在南方地区,到不了北方,也使得该地区降水稀少,出现旱情。春旱是北方地区春季常见的灾害,时间长时,地表水干涸,地表龟裂,人畜饮水困难,因此做好预报工作,实时检测天气变化,节约用水,实行人工降雨,以及南水北调均可以缓解春旱。 2 长江中下游伏旱 时间: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原理:随着气温的升高,陆地气压降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逐渐西移,正常年份在7月中旬-8月中旬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十分强盛,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形成降水,7、8月又多晴朗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盛夏伏旱。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 影响地区: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原因 (1)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 (2)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 (3)气温高,蒸发旺盛。 (4)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 天气系统是: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或反气旋。

3云贵高原大旱原因 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处于冬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自然: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2.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 3.主要仍受西北风影响,东南风带来得水汽少,降水少, 4.河流刚结束枯水期,径流量小, 社会:1.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农业用水增加, 2.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 它与华北春旱成因最不相同的一点,那就是,它处在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 貌区岩石透水性好,溶蚀作用强。导致地表水流下渗过快,引起地表水量减少,导致地表干旱,也是引起春旱的重要原因。 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降雨异常偏少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云南经历了较为严峻的冬春连旱形势。 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续时间很长 同一季节为何会出现反差如此巨大的气候情况? 主要原因是, (1)自2009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出现了新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从而引发大气环流异常,使北方冷空气难以南下影响云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再加上云南本身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了去冬今春持续干旱。 (2)季风气候形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不稳定的季风活动又造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随机性。

【精品】doc-南康市旱情分析评估报告

南康市2009年秋冬旱情分析评估报告 (1?3)月193.7mm ,比历年同期均值多 167.7mm : (4? 6 )月 460.6mm ,比历年同期均值少 145.2mm ; ( 7?9 )月 329.6mm ,比历年同期均值少 12.9mm 。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降 雨量严重偏少。据山洪灾害监测系统监测 ,9月21日至10月30 日40天全市21个站点平均降雨3.7毫米,其 雨仅1.9毫米,与多年同期平均降雨少 97.2% 大,龙华、田头、浮石 3个站点降雨量为0。 二、 水利工程蓄水情况 据10月27日统计,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总量 米,与 历年同期相比减少 22%,蓄水量明显偏少。 库蓄水总量689.06万立方米,占有效库容的 塘蓄水总量 1072.36万立方米,占有效库容的30%,已有4座水库 干涸 或达到死水位,部分山塘干涸。 三、 旱情情况 9月15日后,由于持续晴热高温无雨天气,蒸发量大,耗水 量高,水源无法补充。虽然晚稻未受到大的影响,但长时间的干 旱少雨,对农村人口饮水、秋冬作物和果园、航运、水力发电等 影响较大。截止11月3日统计,全市秋冬作物受旱面积 3.6244 一、降雨情况 今年以来降雨总体偏少。据气象部门统计, (1?10)月全市 降雨量984.7mm ,比历年同期均值少 393.4mm ,偏少28.5%。 其中 10月全市平均降 以隆木10 mm 最 1761.42万立方 其中: 58座水 22.3%,12195 座山

千公顷,果业面积2.464千公顷。部分地方出现季节性人畜饮水 困难,全市因旱人畜饮水困难人口 4.248万人,20所学校、115 家企业用水困难。太窝中学4座水井因长时间干旱无水,由于章 水水位低,取水口也无法取水,导致2000多师生饮水困难。赤土乡引用山泉水的农户因泉水枯竭而缺水。市区和谐城10000多平 方米绿地缺乏水源浇灌。 四、旱情趋势分析 据气象部门预测,11?12月降雨量仍将偏少。持续的高温少雨、低枯水位,将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河流水质、秋冬农业生产及防火安全等。由于天气持续无雨,旱情还将进一步扩大。据调查,随着旱情发展,可能发生的饮水困难人口有7.31万人, 出现饮水困难学校42所,用水困难企业282家。江河水位偏低,又无有效降雨,使水库、山塘无水源补充,秋冬作物播种面积和灌溉、果业等将受到限制和影响,抗旱形势十分严峻。同时,由于江河来水锐减,水质恶化,在江河取水的各水厂还可能出现水质性缺水。 五、抗旱工作措施 针对当前的干旱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省防总、赣州防指的要求,做好当前防旱抗旱工作。 1、充分发挥了各类蓄水工程作用。市防指根据前期降雨偏少、 水库蓄水不足的实际情况,在确保了水库安全度汛前提下,提前下达全市小型水库后汛期度汛方案,增加蓄水量770万立方米, 为农业生产储备了充足的水源,基本保证了二晚用水需要。 2、积极应对当前防旱抗旱工作。10月21日、28日,市防 汛抗旱指挥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秋冬季低枯水位应对工作的 紧急通知》和《关于做好当前防旱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以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为重点,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千方

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方法与设计方案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方法,属于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从权威机构网站获取某时间段的降水遥感影像数据;将遥感影像数据转换为降水量;以连续30天组成一个月尺度的计算时段,将所述计算时段内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即可得到所述计算时段的降水量,分别计算所述计算时段与历年同期的降水量,并计算得到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制作目标区域的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本技术能够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获取未来各天的天气状况和温度范围,计算未来各天预计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从而达到对未来各天进行定量化干旱预测的目的。 技术要求 1.一种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从权威机构网站获取某时间段的降水遥感影像数据; S2、将遥感影像数据转换为降水量; S3、以连续30天组成一个月尺度的计算时段,将所述计算时段内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即可得到所述计算时段的降水量,分别计算所述计算时段与历年同期的降水量,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其中,PA是某时段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单位为%;P是计算时段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是计算时段同期平均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n是同期降水量的个数;Pi是计算时段第i年降水量,单位是毫米(mm); S4、制作目标区域的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S5、根据国标《气象干旱在在》划分的标准和计算得出的PA计,在分布图上在在不同在在旱在的分布范围,并旱计不同在在旱在面积和占比在况,实现目标区域的旱在定量化监测; S6、从气象部门获取目标区域及其周边区域的天气预报数据,包括未来多天的天气状况和气温计化范围; S7、根据《天气状况与旱在计化计查找表》和《日平均温度与旱在计化计查找表》,分别将各天的天气状况和日平均温度转换成相应的天气类型旱在计化计和温度旱在计化计,将天气类型旱在计化计与温度旱在计化计相加,得到目标区域及其周边区域各天的旱在总计化计; S8、根据目标区域及其周边区域各天的旱在总计化计制作各天的目标区域旱在计化分布图; S9、将第N天的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与第N+1天的旱在计化计相加,得到第N+1天的PA预测计;将第N+1天的PA预测计与第N+2天的旱在计化计相加,得到第N+2天的PA预测计;依此类推,分别得到N+3……在未来各天的PA预测计; S10、按照国标《气象干旱在在》划分的标准,根据PA计分别旱计分旱未来各天的旱在等在及分布范围,实现未来各天的旱在定量化预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权威机构网站为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服务网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象干旱监测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月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提取出目标周边区域的降水影像数据,依据目标周边区域的矢量边界进行数据裁剪;

干旱、贫瘠土地可种植物

平潭适宜种植植物 1.月季: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 微带酸性沙壤土最好。喜欢阳光,但是过多的强光直射又对花蕾发育不利,花瓣容易焦枯,喜欢温暖,一般气温在22~25℃最为花生长的适宜温度,夏季高温对开花不利。喜日照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风的环境,盛夏需适当遮荫。 要求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之微酸性土壤,但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 2.盆架子:喜阳光,喜温暖至高温环境,越冬不宜低于-5℃,喜湿润怕干燥,环境 湿度宜保持在50%以上,根系发达,有一定抗风能力,适生于深厚肥沃疏松的酸性沙壤土;对二氧化硫抗性中等;受害落叶,但能不断长新叶。 3.夹竹桃: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耐旱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碱 性土上也能生长。忌水渍,耐一定程度空气干燥。适生于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土壤,微酸性、微碱土也能适应。 4.蜘蛛兰: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不择土壤,但以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 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 5.台湾相思:喜暖热气候,亦耐低温,喜光,亦耐半阴,耐旱瘠土壤,亦耐短期水 淹,喜酸性土。相思树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适应性也非常强,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正常生长,还有就是它自身的固氮能力,能自己制造肥料,对绿地的改善。相思树它还有一个很好的一个特性,它就是根部有根瘤,有固氮的作用,能把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形成养分,对增加土壤的肥力很有好处。 6.假连翘:喜温暖湿润气候,抗寒力较低,遇5~6℃长期低温或短期霜冻,植株受 寒害。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沙质土、粘重土、酸性土或钙质土均宜。较喜肥,贫瘠地生长不良。耐水湿,不耐干旱。盆栽或地植均宜施足基肥,以后每年生长旺盛期,施复合肥1~2次。 7.六月雪:性喜阳光,也较耐阴,忌狂风烈日,高温酷暑时节宜疏荫。喜轻荫,畏 太阳,深山叶木之下多有之。对温度要求不严,在华南为常绿,西南为半常绿。 耐旱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盆栽宜用含腐殖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强的微酸性、湿润培养土,生长良好。 8.翠芦莉:植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耐旱和耐湿力均较强。 喜高温,耐酷暑,生长适温22℃~30℃。不择土壤,耐贫瘠力强,耐轻度盐碱土壤。对光照要求不严,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 9.红叶石楠:耐低温,耐土地瘠薄,有一定耐盐碱和耐干旱能力,生长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