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灭菌验证控制程序

灭菌验证控制程序

灭菌验证控制程序
灭菌验证控制程序

发放号: 受控状态:

1目的

为了满足MDD 93/42/EEC的要求,依据EN550和ISO11135标准的要求,确保环氧乙烷灭菌过程和程序的有效性以及常规监控的标准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带有CE标志产品的环氧乙烷灭菌确认。

3职责

3.1生技部负责灭菌确认工作及设备性能的确认。

3.2质管部负责组织指标菌数测定与检测EO残留量,并形成灭菌验证报告。

4工作程序

4.1灭菌原理

4.1.1无菌保证水平(SAL)

无菌保证水平(SAL)10-6是国际上采用的值。这表明一个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10-6,即100万个产品只有一个产品带菌;而通过无菌试验确认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10-6的无菌保证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需要有科学的、恰当的过程验证来保证理论上的产品是无菌的,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灭菌确认。

4.1.2物理参数

灭菌过程的周期参数根据灭菌装置和产品种类决定。灭菌温度、湿度、EO浓度、作用时间等详细内容包含在灭菌验证报告中。

4.1.3 微生物学参数

作为指标菌的微生物(ATCC9372)的灭菌保证水平为10-6。

4.2负责的设置以及产品的选择

进行物理性能适合性评价以及微生物性能适合性评价时,原则上用产品或被认为与产品同等的替身样品将灭菌柜内装满。

4.3验证方法

4.3.1灭菌确认顺序图如下:

4.3.2试运行

证明设备和规格一致。(试运行需要在空转时确认设备的运行状况)

4.3.2.1检测仪器的校准

a)对象仪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记录仪。

b)校准方法与标准:遵照各校准顺序书进行。

◆温度传感器(日常管理用)

◆温度传感器(灭菌管理用)

◆压力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日常管理用)

◆记录仪

4.3.2.2运转条件

灭菌柜按设定条件运行,设定条件在确认前确定。

4.3.2.3灭菌过程中灭菌柜内部的温度分布

将温度传感器按照ISO11135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用记录仪记录EO处理中的温度。柜内各点的温度应在设定温度+30C以内(稳定温度)。

4.3.2.4达到的真空度以及到达速度

对灭菌柜减压到真空度的值及到达的时间进行确认。

4.3.2.5加压后的气密性检验

在确认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的同时测定压力变化。

4 3.2.6 EO导入后的压力,从导入到达设定值所用的时间。

4 3.2.7排气时的减压速度与减压度

测定排气时的减压度及到达减压度所需的时间。

4.3.2.8压力上升以及速度

测定负压时到达所定压力时间。

4.3.3物理性能适合性评价

4 3.3.1灭菌过程中的产品温度分布

按照ISO11135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布点,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单位箱内,在设定的灭菌条件下运行时,测定产品的温度分布,全部作用时间内,灭菌负责载应达到所规定的最低温度。

定期的再确认时在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进行。

4 3.3.2测定灭菌过程中的压力。

4.3.3.3处理过程以及灭菌过程中的产品湿度分布

确认处理过程以及灭菌过程的湿度。

按照ISO11135标准规定的要求布点,将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单位箱内。在设定的灭菌条件下,测定产品的湿度分布。

定期的再确认时在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进行。

4 3.3.4灭菌过程中的EO浓度

灭菌过程中的EO浓度用(重量/体积)换算的方法计算。

4.3.3.5到达真空度及到达速度

确认灭菌柜到达的真空度及所需的时间。

4.3.3.6 EO导入后的压力上升以及到达速度

测定EO导入后的压力,从导入到达到设定值所用的时间。

4 3.3.7排气时的减速压速度与减压度

测定排气时的减压度及到达减压度所城的时间。注:每一次减压时都应该确认。

4.3.3.8复压时压力上升及速度

测定复压时到达所定压力的时间。注:每一次复压都应该确认。

4.3.3.9 导入EO时的温度

导入时EO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定并在记录纸上记录。

4.3.4微生物性能适合性评价

4.3.4.1方法——半周期法

利用指标菌测定D值的分布,根据最大的D值计算106个菌致死的时间(为半周期),以这一处理时间确认指标菌106个菌的死灭情况。若适合要求时则设定这一时间的2倍作为灭菌时间。

4.3.2.2生物指标(BI)

◆BI的数量及设置

按ISO11135规定的要求布点,设置于单位箱内。

◆BI和产品内设置位置

设置于各产品最难灭菌的部位,用各产品的包装袋进行包装并封口。

◆EO处理

除以下的参数外,按通常的灭菌条件进行运转;在初始条件下的参数变更时,有必要时变更湿度设定进行实施。

暴露时间:半周期以及短时间

温度、气体压力:设定值的下限

◆BI培养

a)D值测定

EO处理后,2小时内将BI取出,用琼脂培养基进行混释培养,30—370C,3天以下。

b)半周期确认

EO处理后,2小时内将BI取出,用肉汤(真菌)培养基进行培养,30—350C,7天。

4.3.4产品适合性评价

在暴露时间、温度、气体压力的各设定上限处理的制品,或者在通常条件下进行二次灭菌的制品按以下的项目评价:

a)产品机能试验

b)残留EO测定

4.4频度

首次确认在新设备导入时或产品品种追加时进行。

变更时确认在产品规格变更追加、装载方式变更、灭菌条件变更或设备变更时进行确认。

定期再确认每个条件每年至少一次。

4.5过程管理与监督检查

对每一批灭菌负荷,都必须证明其符合要求,所以,对每一批灭菌负荷的下列数据都需记录和保管。

a)整个周期灭菌柜内的温度、湿度、压力

b)暴露时间中的EO浓度

c)灭菌开始以及终了时间

d)空气转换次数

e)BI试验结果

f)导入时的EO浓度

4.6报告与文件保管

灭菌确认的报告书至少要包含以下内容:

a)校准记录

b)全记录、计算法、引用

c)负荷的详细情况

d)灭菌过程的规定

e)——处理

◆初期真空度与到达时间

◆真空持续时间

◆产品温度以及湿度

◆灭菌柜内温度

f)——灭菌

◆气体导入时的压力上升、导入时间

◆EO浓度(间接测定)

◆灭菌柜内温度

◆灭菌柜内湿度

◆暴露时间

◆灭菌剂添加次数

◆产品温度

g)——通风

◆时间和柜内温度

◆柜内的压力改变

◆空气的进气速率

◆产品的温度

h)——微生物培养结果

灭菌报告书必须得到质管部负责人的认可。

若再确认的结果不能满足所设定的条件时,进行灭菌条件的修改。灭菌确认报告书至少要保管5年。

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环氧乙烷灭菌过程进行管理,确保灭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灭菌效果满足产品规定要求。 2 范围 ) 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技术开发部负责制定环氧乙烷灭菌的工艺文件、工艺守则,确定灭菌参数。 部负责灭菌后产品的全性能检验。 负责从事环氧乙烷灭菌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 生产部负责环氧乙烷灭菌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生产部负责环氧乙烷灭菌工艺验证的实施,以及产品的灭菌工作。 4 工作程序 设备的安装与验收 新购置环氧乙烷设备的安装、验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维修,设备的报废均应按照本公司制定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执行。 ' 新购置的设备生产部配合技术开发部制定设备验证/确认方案。内容至少应包括:验证/确认项目、验证/确认方法、技术和质量要求、验证/确认地点、验证/确认时间、验证/确认人员等。验证可以与所购设备的生产厂家共同完成,设备性能应满足GB 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中的有关指标要求。 验证/确认工作完成后,验证主要责任人应出具“验证/确认报告”,对验证的内容进行评价。出具的确认报告由总经理签名批准后,综合办公室保存归档。 仪表的校准和维护 质量保证部负责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的要求对环氧乙烷设备上的控制指示、压力仪器,温湿仪表,记录仪器的管理。生产部负责环氧乙烷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仪器仪表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在设备安装验证和运行验证完成后,还需对设备的物理性能进行验证,确认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工艺验证。

· 环境条件的确认 灭菌区域内必须达到防爆要求,应安装防爆排风扇。灭菌车间远离明火至少30米以上,并离开办公区及其他生产区。环氧乙烷气体储存钢瓶应固定支撑,房间内应阴凉,通风良好。 环氧乙烷储气罐的储存、灭菌后产品的存放应按《环氧乙烷灭菌管理制度》进行。 灭菌工艺过程的确认 灭菌工艺验证应在设备和工装已验证合格的前提下进行。 @ 环氧乙烷灭菌验证频率: a)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确认; b)当产品包装或工艺有显著改变时应进行相关项目的验证; c)验证方法和依据按照GB 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进行。 技术开发部负责编制《环氧乙烷灭菌工艺验证方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验证方案内容应包括,~ a)人员组成:从事灭菌的操作人员、设备管理及计量器具的管理人员、微生物检验人员均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有设备操作上岗证。 b)产品灭菌的适用性:灭菌前应根据环氧乙烷灭菌的特性分析产品对环氧乙烷灭菌的适用性。 c)产品包装:应证明或确认产品包装在环氧乙烷灭菌后其耐压性、阻菌性、封口强度及印刷等能够达到包装设计的预期要求。 d)生物指示物:生物指示物的选用应能满足GB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2部分:环氧乙烷灭菌用生物指示物》标准要求。 e)环氧乙烷灭菌剂:灭菌用环氧乙烷气体应符合GB 13098-1991《工业环氧乙烷》标准要求,供方应提供符合GB 13098-1991《工业环氧乙烷》标准要求的相关资料。 - f)产品初始污染菌:产品在灭菌前必须进行产品的初始污染菌检测,并确定产品从包装完毕至灭菌循环开始前的最长滞留时间。 灭菌过程的工艺确认 工艺参数的设定,根据相关资料和分析预设定各工艺参数,并进行试运行。 确定负载的装载模式图,以及生物指示剂的布点图。对产品进行灭菌,利用半周期法进行验证。 微生物性能检测,对生物指示剂的培养和灭菌后的产品进行测试,以确认灭菌的有效性。 》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1. 概述 将规定量的供试品按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操作,并接种小于100cfu 的试验菌,同时设置阳性对照,按规定温度培养3~5 天,与各相应的阳性对照管比较: 如含供试品各管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可按此法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如含供试品的任一管中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应采用增加冲洗量或使用中和剂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再重新进行验证试验。 2. 验证前提条件 供试品的选择原则:相同配方,不同规格的制品,选择其中装量最大的制品进行验证。种类相同,含量不同的制品,选择含量最高的制品进行验证。照此原则,多规格制 品按下表选择供试品进行验证。 3. 验证方法 3.1菌液制备 3.1.1细菌菌液制备程序 ①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冻干菌种管各一支,分别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营养琼脂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上,于30~35C培养18h~24h o 同法操作,培养得第3代培养物。 ②取生抱梭菌的冻干菌种管一支,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 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胃酶肉肝疱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 o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胃酶肉肝疱斜

面上,于30~ 35°C培养18h~24h。取生抱梭菌的第二代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 体培养基中,30~35C培养18h~24h,得第3代培养物。 ③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第3代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随后用5.0ml吸管将洗液移至另一无菌试管中,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以使细菌悬浮均匀,得初步菌悬液。 ④取初步制成的上述菌悬液和生抱梭菌第3代新鲜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不高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即得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验证细菌菌液。 3.1.2抱子悬液制备程序 ①取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冻干菌种管各一支,分别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 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23~28C培养5~7天。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上,同上述条件培养得第2代培养物。取第2代培养物,同法操作,得第3代培养物。 ②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加入上述第三代新鲜斜 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脱抱子,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棉花或纱布的毛细吸管吸出抱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不高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即得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验证抱子悬液。 3.2 薄膜过滤 3.2.1 供试品试验组 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无菌检查标准操作细则》薄膜过滤后,如为不含防腐剂供试品,则往其中一只滤筒内接入100ml改良马丁培养基,往另一只滤筒内各接入100ml 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5ml灭菌注射器抽取1ml验证菌液,从集菌培养器胶管处注入培养基中;如为含防腐剂供试品,则待供试品过滤完后,连续 3 次用

最新灭菌过程和无菌屏障系统确认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灭菌过程和无菌屏障系统进行确认控制,确保产品的无菌屏障系统在灭菌后有效期内能有效阻隔微生物,保证产品在寿命期内保持无菌。 2、范围 适用于对我司护理用液产品的灭菌过程和初包材无菌屏障系统的确认控制。 3、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组织进行灭菌过程和无菌屏障系统确认; 3.2 生产部负责实施经验证后的灭菌过程操作步骤及灭菌参数、以及灭菌过程的控制; 3.3质保部负责无菌屏障系统之公司内部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4.1 灭菌过程和无菌屏障系统的识别 4.1.1 灭菌过程 产品的灭菌过程包括灌装设备部件及工位器具湿热灭菌、料液的过滤除菌、护理用液输送系统的在线蒸汽灭菌(简称蒸汽SIP)和初包装的辐射灭菌(外包)。其中,灌装设备部件及工位器具湿热灭菌、料液的过滤除菌和初包装的辐射灭菌(外包)属于护理用液生产的特殊过程。 4.1.2 无菌屏障系统 本公司的无菌屏障系统包括初包材无菌屏障系统:护理液无菌屏障系统由瓶体和内塞组成的最小包装单元,润滑液无菌屏障系统由瓶体、内塞和外盖组成的最小包装单元。 4.2 确认的过程 4.2.1 灭菌过程的确认 灭菌过程的确认具体见《灭菌过程的确认规程》, 4.2.2 无菌屏障系统的确认 确认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无菌屏障系统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2)无菌屏障系统使用前的无菌贮存期; (3)密封完整性验证; (4)稳定性试验。 具体见《无菌屏障系统的确认规程》。 4.3 灭菌过程和无菌屏障系统的控制 4.3.1 灭菌过程的控制 4.4.1.1 灌装设备部件及工位器具湿热灭菌、料液的过滤除菌和初包装的辐射灭菌(外包)的控制具体见《特殊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4.4.1.2护理用液输送系统的在线蒸汽灭菌 a.护理液输送系统包括50L灌装罐、除菌过滤器、分离罐、充填机分配器、相关管路及阀门,需经在线 蒸汽灭菌处理。 b.润滑液输送系统包括30L灌装罐、除菌过滤器、相关管路及阀门,需经在线蒸汽灭菌处理。 c.在线蒸汽灭菌参数需经验证,所用灭菌介质为纯蒸汽。 d.按照《配液及输送系统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进行护理用液输送系统在线蒸汽灭菌的操作。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附件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为指导和规范辐照技术在中药灭菌中的正确应用,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的辐照灭菌是指利用Y射线或是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转换成的X 射线杀灭中药中微生物的过程,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一种手段。 本指导原则包括中药辐照灭菌基本原则及要求、辐照装置、辐照剂量和辐照检测等内容,适用于采用辐照灭菌的中药新药及灭菌方法变更为辐照灭菌技术的已上市中药。 二、基本原则及要求 (一)“必要、科学、合理”原则因辐照灭菌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灭菌历史尚短,基础研究需不断完善,故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充分说明其必要性。申请人需要对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性质等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如采用辐照灭菌,应针对辐照灭菌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通过提供的研究资料说明采用辐照灭菌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如处方药味含有结构不稳定成份的,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考察辐照灭菌前后成份不稳定成份的变化情况。

(二)“安全、有效、稳定”原则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以不影响原料或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为原则。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工作考察和评估辐照灭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1. 应进行辐照前后的对比研究,包括采用指纹图谱等方法,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所含成份种类或含量的变化情况。必要时,应采用与适应症相关的药效指标,比较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有效性的差异,或开展安全性研究。 2. 对于毒性饮片或处方中含有毒性饮片的半成品,药材制剂的辐照灭菌,应关注辐照灭菌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 3. 凡灭菌工艺未被明确批准为辐照灭菌的已上市中药,若要采用辐照灭菌,应按《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的相应要求进行研究。 (三)严格执行GMP 的管理要求辐照灭菌技术不能替代药品生产的GMP 管理,中药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MP 规范,各个生产环节应设置降低微生物负载的措施,严格药材的挑选、清洁、炮制等加工环节,不应当将采用辐照灭菌作为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唯一途径。药品生产企业应制定灭菌过程控制文件,保持每一灭菌批的灭菌过程参数记录,灭菌记录应可追溯到中药产品的每一生产批。 三、辐照装置应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选择和审核辐照单位,以保障 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质量。中药生产企业应要求辐照单位提供包括辐照产品名称、批号、辐照目的、辐照日期、产品装载模式、辐照装置设定的运行参数、常规剂量计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最小吸收剂量、最大吸收剂量、整体平均剂量、剂量不均匀度等在内的辐照记录。

无菌检验验证方案样本

类别:编号: 部门:页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版次:□新订口替代: ________________ 制定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H H 日审批会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确认所用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一次性活检钳的无菌检查。 1.2 确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及检查方法的完整 性。 2. 验证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活检钳无菌检验。 3. 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附录无菌检查法 ISO11737-2: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 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T14233.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 生物学试验方法 4. 验证器材 4.1 检验环境: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 区域内进行操作。 4.2 设备: 医用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无菌检查膜过滤器、电动吸引器、 电热干燥箱、霉菌培养箱、数显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 计、冰箱、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4.3 培养基及稀释液: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pH7.0 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0.1% 蛋白胨水溶液、营养琼脂。 4.4其它实验材料:微孔滤膜(孔径w 0.45um,直径约50mm)、无菌过滤杯、无 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钳子、无菌手套、吸管(1ml和10ml)、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培养皿。

5.1 原理: 活检钳的形状为不溶物, 为微生物转移更彻底, 特选用无菌检查法中的 薄膜过滤法。 5.2 设备器材: 验证中所用器材、设备已经过国家计量单位鉴定合格并有鉴定证书。 5.3 培养基: 验证中所用培养基以经过培养基灵敏度实验检测合格。 5.4 操作步骤: 5.4.1 供试品的取样按照GB/T 2828.1- 相关规定进行逐批取样。 5.4.2 将所需物品, 供试品表面消毒, 经过传递窗, 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无菌室紫 外线消毒半小时。 5.4.3 操作人员用洗手液、自来水清洗双手, 关闭紫外灯, 换拖鞋, 脱外衣放入衣 柜, 穿洁净白大衣, 进入缓冲间, 再用洗手液、纯化水清洗双手, 用75% 乙醇对手进行消毒, 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5.4.4 进入菌检室, 打开医用洁净工作台风机, 运行至少15分钟以上。 5.4.5 将所需物品由传递窗取出, 两只消毒液桶分别放置于菌检洁净工作台一侧, 其余物品放置于传递窗一侧的方形桌上, 剥去牛皮纸外包装。 5.4.6 医用洁净工作台内点燃酒精灯。打开3个养琼脂平板, 置于医用洁净工作 台的不同位置。 5.4.7 取供试品, 在医用洁净工作台内, 打开包装袋, 小心将供试品取出, 将其剪成 约10cm的小段,浸入500ml 0.1%无菌蛋白胨水溶液中,充分振摇作为供 试液。 5.4.8 将供试液平均转入三个薄膜过滤器的滤杯中, 开启电动吸引器开关进 行过滤,用pH7.0蛋白胨-氯化钠缓冲液每次100ml冲洗滤膜三次,用平口镊子夹取滤膜(过程保持滤膜的完整性) , 一张转移到100ml 改

水针灭菌标准操作程序

水针灭菌标准操作程序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1目的 建立水针灭菌标准操作程序。 2范围 注射剂水针车间水针灭菌岗位操作。 3责任 灭菌操作工、车间工艺员、质监员。 4参考文件 《SOP文件之水针剂岗位操作规程》 5内容 准备 做好室内卫生,保持机器设备的清洁卫生。 检查仪表和管道阀门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修理。 检查检漏机真空泵油面是否符合要求,正常应为视孔的1/2处。 检查每一托盘灌封卡片是否完整,托盘的卡钩是否牢固。 高压灭菌 灭菌柜在使用前须将内部清洗一次,尤其是底部,全部清洗完毕后,再将柜室底部排气口上的钢丝网滤子取出,清洗后放回。

将放有安瓿托盘的灭菌架,由推车放入柜室中,然后将门闩锁紧。关紧柜门时,顺时针转动手柄数圈,使门闩进入柜身孔内,均匀压紧,将捏手插入,旋紧时不要用冲力去板动。 转动减压阀手柄,使蒸汽进入夹层,进气10分钟即可达到所需的压力值。。转动控制总阀手柄至消毒位置,使蒸汽进入消毒室,压力式温度计和压力真空表指针上升,同时阻气器自动将柜内冷气及冷凝水排出,当压力式温度计和压力真空表计到所需压力位置时定为消毒开始时间。 消毒压力与时间根据产品而确定。 如压力温度上升超过工艺额定值时,应调整进汽减压阀。 消毒到达预定时间后,关闭减压阀并将控制总阀手柄拨出排气位置,即可将室内的气体排出,压力真空表逐渐回至“0”位。即可缓缓开启柜门,取出灭菌安瓿。 柜内开启时,将;转盘是之捏造手拉出,反时针方向旋转柜门手柄数圈,再将捏手插入转动使门闩从柜力方孔中脱出后,拉开柜门,将搬运车推至柜身前,使车前锁上钩钩柜身之方孔,同时调整运车左右轨道,使之与消毒室内之轨道平行,将消毒安瓿拉出柜外。 安瓿检漏: 检查每一托盘灌封卡片是否完整,托盘上卡钩是否牢固。 每一托盘上方衬垫一块方形泡沫塑料,逐一加盖置真空检漏箱中,上部盖一块铝板,再压一重物,关好箱门,拧紧螺丝,开启真空泵,减压至真空达维持30分钟,后吸入靛兰溶液至箱满,关闭真空泵。稍停片刻后排尽靛兰溶液,及时取出,作常水冲洗干净,挑出漏气(安瓿内充满兰色液体)、空的安瓿并记数。置于通风处使安瓿表面干燥。 每一托盘内插一枚填好的检漏卡片。 将灭菌检漏过的安瓿,连同流程卡送往中间站贮存(或直接移交灯检工序)。流程卡上应标明品名、规格、批号、灭菌、检漏前数量与检漏后数量,操作人员等项目。 操作结束手检查各阀门是否有漏气,并按清洁规程对设备作业场地等进行清洗处理,经检查合格后,挂上状态标志。

辐照灭菌验证确认方案说明

辐照灭菌 验证确认方案 编号: . 版次: 起草人:日期: . 审核人:日期: . 批准人:日期: .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验证人员 4验证进度 5验证方案内容 5.1资料档案确认 5.2设备检查确认 5.2.1安装确认与运行确认 5.2.2辐照单位相关资质证件(附件一) 5.2.3辐照单位相关信息、银行账号(附件二) 5.3性能确认 5.3.1目的 5.3.2内包装材料材质确认 5.3.3灭菌剂量确认(附件三) 5.3.4 产品装载模式的确认 5.3.5产品剂量分布图(附件四) 5.3.6检测项目及标准 5.4灭菌效果测试 5.5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5.6第三方检验、检验报告(附件五) 6再验证周期 7验证总结及方案批准 7.1验证总结 7.2验证结果审核 7.3方案批准 8 GB 18280 – 2000 idt ISO11137:199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辐照灭菌》(附件六) 9老化试验方案、试验记录(附件七) 10再验证记录(附件八)

1概述 辐照灭菌与其他主要灭菌方式对比所存在的优点 常见术语和定义 1)钴 60:钴59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5.27年。 2)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因衰变而减少为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3)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Bq,1Bq 等于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内有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即1Bq=1次衰变/秒。早期的放射性活

度单位叫居里(Ci),1Ci=3.7×1010Bq。 4)吸收剂量:传输到物质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的量。衡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Gray(戈瑞),1Gray就是1千克的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以前衡量吸收剂量使用的单位是rad (拉德) ,取名于"radiation absorbed dose”。1戈瑞= 100 拉德。 5)无菌保证水平 (SAL) :灭菌后单元产品上存在微生物的概率。例如SAL为10-6 的含义是100万个产品里有一个产品被污染。 6)D-10值:将同源微生物总数杀灭90%所需的辐照剂量 (kGy)。 7)不均匀度:同批产品在辐照容器中的最大吸收剂量与最小吸收剂量之比值,即U=Dmax/Dmin,亦称剂量均匀性。 8)最低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低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量。9)最高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高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量。10)生物负载:一件产品上活微生物的总数。 11)剂量计:对辐射有可重复出现、可测量的响应的器件或系统,可用于测量给定材料中的吸收剂量。 12)微生物限度标准:由相关法规和或生产工艺标准规定的具体量化标准。合格产品的微生物负载,在保质期限内,不得高于微生物限度标准。 13)初始微生物指标:进行灭菌(杀菌)之前,产品的微生物负载。 14)照否标签:一种粘贴式标签,接受足够的伽玛射线时会改变颜色,从而将已经辐照的产品与未辐照产品区分开。照否标签分为两种量程(灵敏度):4~10kGy,辐照后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10kGy,辐照后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 15)消毒:杀灭或消除产品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16)灭菌:经确认使产品无活微生物的加工。(在灭菌加工中,微生物的死亡规律用指数函数表示。因此,任何单件产品上微生物的存在可以用概率表示。概率可以减少到非常低的数目,

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号:A 更改状态: 1 目的 对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环氧乙烷灭菌过程进行管理,确保灭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灭菌效果满足产品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XXXXXXX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技术开发部负责制定环氧乙烷灭菌的工艺文件、工艺守则,确定灭菌参数。 3.2 质量保证部负责灭菌后产品的全性能检验。 3.3 综合办公室负责从事环氧乙烷灭菌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3.4 生产部负责环氧乙烷灭菌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3.5 生产部负责环氧乙烷灭菌工艺验证的实施,以及产品的灭菌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设备的安装与验收 4.1.1 新购置环氧乙烷设备的安装、验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维修,设备的报废均应按照本公司制定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执行。 4.1.2 新购置的设备生产部配合技术开发部制定设备验证/确认方案。内容至少应包括:验证/确认项目、验证/确认方法、技术和质量要求、验证/确认地点、验证/确认时间、验证/确认人员等。验证可以与所购设备的生产厂家共同完成,设备性能应满足GB 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中的有关指标要求。 4.1.3 验证/确认工作完成后,验证主要责任人应出具“验证/确认报告”,对验证的内容进行评价。出具的确认报告由总经理签名批准后,综合办公室保存归档。 4.1.4 仪表的校准和维护 质量保证部负责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的要求对环氧乙烷设备上的控制指示、压力仪器,温湿仪表,记录仪器的管理。生产部负责环氧乙烷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仪器仪表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4.1.5 在设备安装验证和运行验证完成后,还需对设备的物理性能进行验证,确认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工艺验证。 4.2 环境条件的确认 4.2.1 灭菌区域内必须达到防爆要求,应安装防爆排风扇。灭菌车间远离明火至少30米以上,并离开办公区及其他生产区。环氧乙烷气体储存钢瓶应固定支撑,房间内应阴凉,通风良好。 4.2.2 环氧乙烷储气罐的储存、灭菌后产品的存放应按《环氧乙烷灭菌管理制度》进行。 4.3 灭菌工艺过程的确认

灭菌验证控制程序

发放号: 受控状态:

1目的 为了满足MDD 93/42/EEC的要求,依据EN550和ISO11135标准的要求,确保环氧乙烷灭菌过程和程序的有效性以及常规监控的标准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带有CE标志产品的环氧乙烷灭菌确认。 3职责 生技部负责灭菌确认工作及设备性能的确认。 质管部负责组织指标菌数测定与检测EO残留量,并形成灭菌验证报告。 4工作程序 灭菌原理 无菌保证水平(SAL) 无菌保证水平(SAL)10-6是国际上采用的值。这表明一个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10-6,即100万个产品只有一个产品带菌;而通过无菌试验确认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10-6的无菌保证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需要有科学的、恰当的过程验证来保证理论上的产品是无菌的,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灭菌确认。 物理参数 灭菌过程的周期参数根据灭菌装置和产品种类决定。灭菌温度、湿度、EO浓度、作用时间等详细内容包含在灭菌验证报告中。 微生物学参数 作为指标菌的微生物(ATCC9372)的灭菌保证水平为10-6。 负责的设置以及产品的选择 进行物理性能适合性评价以及微生物性能适合性评价时,原则上用产品或被认为与产品同等的替身样品将灭菌柜内装满。 验证方法 灭菌确认顺序图如下: 试运行 证明设备和规格一致。(试运行需要在空转时确认设备的运行状况) 检测仪器的校准 对象仪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记录仪。 校准方法与标准:遵照各校准顺序书进行。 温度传感器(日常管理用) 温度传感器(灭菌管理用) 压力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日常管理用) 记录仪 运转条件 灭菌柜按设定条件运行,设定条件在确认前确定。 灭菌过程中灭菌柜内部的温度分布 将温度传感器按照ISO11135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用记录仪记录EO处理中的温度。柜内各点的温度应在设定温度+30C以内(稳定温度)。 达到的真空度以及到达速度 对灭菌柜减压到真空度的值及到达的时间进行确认。 加压后的气密性检验 在确认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的同时测定压力变化。 4 EO导入后的压力,从导入到达设定值所用的时间。 4 排气时的减压速度与减压度 测定排气时的减压度及到达减压度所需的时间。 压力上升以及速度 测定负压时到达所定压力时间。 物理性能适合性评价 4 灭菌过程中的产品温度分布 按照ISO11135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布点,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单位箱内,在设定的灭菌条件下运行时,测定产品的温度分布,全部作用时间内,灭菌负责载应达到所规定的最低温度。 定期的再确认时在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进行。 4 测定灭菌过程中的压力。 处理过程以及灭菌过程中的产品湿度分布 确认处理过程以及灭菌过程的湿度。 按照ISO11135标准规定的要求布点,将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单位箱内。在设定的灭菌条件下,测定产品的湿度分布。 定期的再确认时在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进行。 4 灭菌过程中的EO浓度 灭菌过程中的EO浓度用(重量/体积)换算的方法计算。 到达真空度及到达速度 确认灭菌柜到达的真空度及所需的时间。 EO导入后的压力上升以及到达速度 测定EO导入后的压力,从导入到达到设定值所用的时间。 4 排气时的减速压速度与减压度 测定排气时的减压度及到达减压度所城的时间。注:每一次减压时都应该确认。 复压时压力上升及速度 测定复压时到达所定压力的时间。注:每一次复压都应该确认。 导入EO时的温度 导入时EO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定并在记录纸上记录。 微生物性能适合性评价 方法——半周期法

医院灭菌确认控制程序

灭菌确认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灭菌确认控制程序,对灭菌确认进行控制,确保灭菌工作符合标准的要求。 2.适用范围 2.1灭菌确认的对象及其所需确认的项目 2.2根据需要验证0验证对象 О:定期校正也包括确认测定仪器。 О:适用于可能直接影响产品品质的新规定或变更计测器。 3、职责 感染科负责灭菌确认监督管理和产品放行标准执行情况。 设备科负责设备性能确认。

供应室负责指标菌的菌数测定与产品的无菌试验。 检验科负责检验。 总务科负责三个月一次的水质检测工作。 4.工作程序 4.1原理 4.1.1无菌保证水平 无菌保证水平(SAL)10-6是国际上采用的值。这表明一个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10-6,或100万个产品中有一个产品是阳性的。通过无菌试验确认微生物存活概率为10-6的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是不可能的.而做100万个产品的无菌试验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需要有科学的、恰当的过程验证来保证理论上的产品无菌性。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灭菌确认,简单的讲就是得出无菌保证水平10-6的验证。 4.1.2物理参数 灭菌过程的周期性参数根据灭菌装置和产品的种类决定。灭菌温度、压力、作用时间等详细内容包含在灭菌确认报告书之中。 4.1.3微生物学参数 作为指标菌的微生物3m公司生产3M ATTEST 1262的灭菌保证水平(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为10-6。 4.2负荷的设置及产品的选择 进行物理性能适合评价以及微生物性能适合性评价时,原则上用产品或被认为与产品同等的替身样品将灭菌柜内装满。 4.3试运行 证明设备和规格一致。(试运行需要在空载时确认设备的运行状况)。 4.3.1检测仪器的校准 对象仪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时间计时器、电脑、程控箱。 校准方法与标准:遵照各校准顺序书进行. ●温度传感器(日常管理用) ●温度传感器及记录仪(灭菌确认用) ●压力传感器(日常管理用) ●时间计时器(日常管理用)

ISO11137辐照灭菌剂量确认中文版

ISO11137-2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辐射灭菌 第二部分:灭菌剂量的确定 目录: (1) 引言 (3) 1. 范围 (4) 2. 引用标准 (4) 3. 缩写、术语和定义 (4) 3.1 缩写 (4) 3.2 术语 (5) 4 确定和保持剂量设定,剂量认证以及灭菌剂量审核中的产品族 (6) 4.1 总则 (6) 4.2 产品族的定义 (6) 4.3 代表产品族实施验证剂量试验和灭菌剂量审核所指定的产品 (7) 4.4 产品族的保持 (8) 4.5 灭菌剂量的确定和灭菌剂量审核失败对产品族的影响 (8) 5 确定和验证灭菌剂量的产品的选择及试验 (8) 5.1 产品特性 (8) 5.2 样品份额 (9) 5.3 取样方式 (10) 5.4 微生物试验 (10) 5.5 辐照 (10) 6 剂量确定方法 (10) 7 方法1:利用生物负载信息进行剂量设定 (11) 7.1 原理 (11) 7.2 使用方法1对平均生物负载≥1.0的多个生产批次的产品的程序 (12) 7.3 使用方法1对平均生物负载≥1.0的单一生产批次的产品的程序 (16) 7.4 使用方法1对平均生物负载在0.1~0.9之间的单一或多个生产批次的产品的程序 (17) 8 方法2:用增量剂量实验中得到的部分阳性信息确定外推因子的剂量设定 (18) 8.1 原理 (18) 8.2 方法2A的程序 (18) 8.3 方法2B的程序 (21) 9. VDmax方法——以25kGy或15kGy作为灭菌剂量的证明 (23) 9.1 原理 (23)

9.2 对多个生产批次使用VDmax25方法的程序 (24) 9.3 对单一生产批次使用VDmax25方法的程序 (27) 9.4 对多个生产批次使用VDmax15方法的程序 (29) 9.5 对单一生产批次使用VDmax15方法的程序 (31) 10 灭菌剂量的审核 (32) 10.1 目的和频率 (32) 10.2 使用方法1或方法2进行灭菌剂量设定的审核程序 (32) 10.3 使用VDmax方法证明灭菌剂量的审核程序 (35) 11 实例 (38) 11.1 方法1举例 (38) 11.2 方法2举例 (40) 11.3 方法3举例 (46) 11.4 使用方法1进行灭菌剂量设定的审核的实例,审核的结果有必要增加灭菌剂量 (47) 11.5 使用方法2A进行灭菌剂量设定的审核的实例,审核的结果有必要增加灭菌剂量 (48) 11.6 使用方法VDmax25证明灭菌剂量的审核的实例 (49)

无菌试验方法验证方案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无菌试验 方法验证方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验证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培养基的适用性、无菌性、灵敏度。 2.样品信息 3.实验设备及器材 3.1使用仪器及器具:大试管、灭菌锅、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3.2使用材料及菌种: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生饱梭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 4.验证组成员及职责 姓名部门职责 品质部组长: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核准并负责验证报告的核准 品质部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起草并组织实施 品质部负责验证过程中现场的监控及验证实施和试验过程的操作 5.验证依据 《中国药典》2015版和GB/14233.2-2005 6.验证步骤 6.1检测设备计量有效性验证 确认以下设备经过校量并在有效期内 设备名称是否校验是否在有效期内备注 灭菌锅 洁净工作台 生物安全柜 电子天平

电热恒温箱 霉菌培养箱 确认人/日期:审核/日期: 6.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6.2.1无菌性检查:取每种每批培养基5支(瓶),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6.2.2灵敏度检查 6.2.2.1菌液制备方法描述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或者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胞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或者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5%(ml/ml)聚山梨酯80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6.2.2.2培养基接种 取每管将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饱梭菌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天。逐日观察结果。 6.2.2.3结果判断,空白对照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批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规定。 6.2.2.4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培养基试验液是否长菌菌生长情况培养条件判定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 菌1ml 1. 30℃-35℃培 养3天 2. 铜绿假单胞菌 1ml 1. 2. 生饱杆菌1ml 1. 2. 空白对照 胰酪大豆胨枯草芽孢杆菌 1.20℃-25℃培

灭菌过程确认和控制程序备课讲稿

灭菌过程确认和控制 程序

1. 目的 对供应商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灭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公司对灭菌产品进行验证,确保灭菌产品满足GB18279、ISO11135/EN550标准和MDD93/42/EEC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在外协进行的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的控制,以及灭菌验证的控制。 3 职责 3.1 供应商负责提供灭菌过程和灭菌产品验证的控制方法。 3.2 质量科负责灭菌过程的确认,生产科配合。 3.3质量科负责灭菌产品的检查验证,编写灭菌验证报告,保存灭菌记录和灭菌验证报告。 4 工作程序 4.1生产科采购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灭菌供应商。 4.2技术科制定灭菌产品无菌检验规程,并组织生产科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确认。 4.3灭菌供应商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a)供应商应将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作为特殊过程进行控制 b)供应商应建立环氧乙烷灭菌文件化的程序,记录齐全; c)供应商建立并保持氧乙烷灭菌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 d)供应商应控制环氧乙烷灭菌的全过程 4.4对供应商环氧乙烷灭菌的确认 4.4.1灭菌前准备: a)测定待灭菌产品的初始污染菌。 b)使用有环氧乙烷指示卡的包装材料包装产品。 c)把待灭菌的产品按规定要求放入灭菌柜内进行预处理。 d)装柜后按EN550标准绘制的生物指示物布点图在灭菌柜内进行布点。 4.4.2灭菌设备的技术性能确认验证: a)温度均匀性验证范围: --空载时温度均匀性验证(温度波动范围:3℃) --装载时温度均匀性验证(温度波动范围:≤10℃) b)灭菌负载时的温度试验。 c)灭菌器的真空泄露试验。 d)灭菌器的正压泄露试验。 4.4.3灭菌过程确认验证的参数控制:

委外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1. 目的 确保产品灭菌符合GB 18280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产品的委外灭菌的控制。 3. 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灭菌外包方的选择和组织评价及灭菌过程的确认。 3.2 质量部负责对灭菌产品初始污染菌的检测和产品灭菌后的检测、验证。 3.3管理者代表负责辐射灭菌确认方案、报告的批准。 4. 工作程序 4.1 委外灭菌过程评审和批准的准则: a)灭菌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和灭菌资质,提供法人证书、营业执照和灭菌资之证明; b)灭菌单位须具有优良的辐照灭菌设备,并经过可靠验证; c)必须具有可操作的灭菌设备操作规程; d)设备操作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 e)本单位产品的清洗、包装环境须符合YY0033的要求,产品的初始包装须经过验证确认; f)灭菌工艺参数须经双方共同进行验证确定; g)灭菌单位严格按照验证过的灭菌工艺参数进行灭菌操作,并能提供灭菌过程的灭菌操作记录或报告; h)质量部负责对每一批次产品在灭菌后进行无菌检测,检测结果为无菌; i)技术部负责组织灭菌过程确认小组,根据以上情况对委外的灭菌过程进行确认,必要时进行再确认; 4.2 灭菌确认小组 灭菌确认小组由技术部、质量部、生产部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管理者代表担任。 4.3 对灭菌单位资质、设备及操作人员的确认 4.3.1 技术部依据4.1的相关要求对灭菌单位的资质情况、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设备状况及人员培训情况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并索取相关资料。 4.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确认小组依据调查资料对灭菌单位进行评价,如评价合格,确定为合格的灭菌协作单位。 4.4 灭菌工艺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制剂及其他制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试验方法,是作为无菌产品批放行的重要依据及药监部门对无菌产品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项目。因此如何确保无菌检查方法的准确可靠至关重要,而检查方法的验证是保证检查结果的公正、科学和准确的基础,因此各个主要国家的GMP或药典都对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2010版中国药典对分析方法验证和检查的要求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是GMP检查中检查的重点和容易发现问题的区域。 验证要求与方法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一般分为前验证和再验证两种。 前验证,也称预验证,指在无菌分析方法正式使用前,按照预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检查方法必须进行前验证。 再验证,指某一检查方法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旨在证实已验证状态没有发生飘移而进行的重新验证及对检查方法进行修订、改变时进行的验证。 通常一个无菌产品的检查流程为:首先基于产品的剂型、溶解度等性质,按照药典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前处理;然后根据产品的特性是否有抑菌性,确定是否需要增加去除产品抑菌性的方法;最后验证整个检查方法中用到的一切及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式、检查过程、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这里,验证的重点环节包括: 前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后续步骤的效果和重现性,应是验证的重点。 供试品中抑菌活性的去除是当前验证工作的重点,尤其强调应充分验证供试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具体的验证方法如下: 菌种的选择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通常选择以下6种试验中常用的控制菌的标准菌株,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代表药品中常见的污染菌——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代表革兰阳性菌、生孢梭菌[CMCC(B)64 941]代表厌氧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代表革兰阴性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代表酵母菌、黑曲霉菌[CMCC(F)98 003]代表霉菌。 菌液的制备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

灭菌过程的监测

灭菌过程的监测 目前医院中心供应室对灭菌质量监测主要有三种监测方式 1、物理监测 2、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 ①物理监测:物理监测是最基本的灭菌质量监控。它主要是 指灭菌器的反应状态,各项关键参数示范打到涉及或每次灭菌设置的要求,特别是运行中的灭菌压力、稳定和灭菌时间,一般现有设备都具备灭菌才积累 ②化学监测:化学监测是指快速观察物质变化或化学变化来 测试灭菌过程的一个或多个关键参数,能及时反映每个灭菌包裹的灭菌效果。首先是对灭菌器的监测。我们主要是采用B-D测试包,它能监测灭菌器对空气排除的效果监测。在消毒灭菌过程中我们还放置了综合化学指示剂(又名移动式化学指示剂),也是第五类指示剂。它能像水印温度计那样在一定条件下,其指示性标识会顺着某一方向“爬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爬行指示卡。我科现在应用的就是这类化学指示剂来对灭菌物品进行有效监测的。如果标识爬入某一规定区域,则表明已达到终末点,反之未达到终末点。它避免了多参数化学指示剂用肉眼辨别颜色深浅所致的误差。第五类综合化学指示剂判断准确,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因此在国内外已有逐步取代多参数化学指示剂用作包裹内部监测,尤其是手术器械包的监测。如果有植入物的包裹,在生物监测不能及时出结果,而又急用时,爬行指示剂可以作为提前放行

的标志。 ③生物监测:大家都知道,灭菌是指杀灭所以形式微生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是以几何级消灭的,因此评价医疗产品的灭菌程度常用无菌保证水平(SAL)10-6 来表示。也就是说,在每百万件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要少于一件。生物指示剂就是为了保证整个灭菌过程要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而应用的。生物监测是通过标准化的菌株和合乎要求的抗力来考核整个负荷是否达到无菌保证水平。生物指示剂有三种,即菌片条、自含式菌片、密封安吾式。我科目前采用的是自含式菌片,也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压力菌汽灭菌指示剂的指示菌通常用的也是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具体检查方法:将生物指示剂至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引用全面手术巾制成。长边折成3层,短边2层没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大小,测试包在测试过程中应放在灭菌锅内最难灭菌处,一般是压力蒸汽锅的排气口和物品中间。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如新装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反复三次,植入型器械应每一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最后不得不提是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上述所说的都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还有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应≧3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