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寄生虫复习重点要点

寄生虫复习重点要点

寄生虫复习重点要点
寄生虫复习重点要点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它们和人体及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将生物的生活方式分为3种:

1.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例如人肠腔中的结肠内阿米巴。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彼此受益。如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3.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所有的病原生物,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都是寄生物,它

们不仅能寄居人体内,获取营养,而且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称为生活史。

直接型: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

间接型:生活史中需要在中间宿主吸血昆虫体内发育。(生物源性蠕虫)

寄生虫的类型:

(1)按寄生部位分类:体外寄生虫、体内寄生虫

(2)按寄生性质分类: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

宿主类型:

终宿主: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成虫寄生于除人外的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1)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2)消化道蠕动的物理作用

(3)各种消化液的化学作用

(4)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5)补体系统的溶细胞作用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1)消除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要消灭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

似蚓蛔线虫(蛔虫)

蛔虫是最常见的人体内肠道寄生虫,可引起蛔虫病。

生活史小结

⒈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

⒉感染阶段: 感染期卵

⒊感染方式: 食入被感染期虫卵污染食物经口感染

⒋幼虫移行途径: (血肺移行)

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肺泡→支气管→咽喉→食管→胃→小肠

⒌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⒍致病阶段:成虫(主要)、幼虫

⒎诊断阶段:成虫、虫卵(粪检)

并发症是蛔虫对人最严重的危害,常见的并发症有肺蛔虫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

粪检查虫卵:直接涂片法、定量透明法、饱和盐水漂浮法

传染源:粪便中含有受精蛔虫卵的病人

传播途径:感染期卵污染食物、水、手,经口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均易感蛔虫

蛔虫流行广泛的原因:

①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

②雌虫产卵量大,24万个/条/天

③虫卵抵抗力强,主要与蛔甙层有关

④粪便管理不严,虫卵污染土壤的机会多

⑤人们卫生习惯不良

防治:药物驱虫,加强粪便管理,加强宣传教育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是常见的人体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引起鞭虫病。

生活史小结

⒈寄生部位:成虫寄生盲肠

⒉感染期:感染期卵

⒊感染方式:食入被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或水等

⒋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粪便找到虫卵即可确诊:

直接涂片法、离心沉淀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改良加藤法(虫卵计数)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

传播途径:吞食被鞭虫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蔬菜或水而经口感染。

防治:注意卫生、保护饮用水安全、加强粪便管理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引起蛲虫病

生活史小结

⒈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

⒉成虫寄生部位: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回肠下段

⒊产卵习性特殊

⒋感染阶段:感染期卵

⒌感染方式:经口吸入感染

虫卵在肛门附近,患者用手抓肛门附近皮肤,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自身感染

蛲虫病临床表现:肛门、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炎症

常用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消瘦、夜间磨牙及夜惊

清晨解便前,检测肛周虫卵:棉签拭子法、透明胶纸法

传染源:人

感染方式: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间接接触或吸入感染

防治:注意卫生,阿苯达唑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

生活史小结

⒈寄生部位:小肠

⒉感染期:丝状蚴

⒊感染方式:人接触含丝状蚴泥土

⒋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

还可经口感染(直接至小肠寄生或经口腔、食道黏膜进血管经体内移行)

经胎盘、乳汁感染

幼虫致病作用:钩蚴性皮炎

成虫致病作用: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钩虫造成患者长期慢性失血的原因:①虫体有边吸边排的习性

(贫血机制)②吸血时虫体分泌抗凝素,使伤口持续失血

③虫体不断更换失血部位

④肠黏膜损伤,影响营养吸收,加重贫血

幼虫所致的危害:①钩蚴性皮炎(地痒疹、粪毒),皮炎常见于足趾、手指间

②呼吸道症状

成虫所致的危害:①消化道症状:异嗜症(因为血含铁量下降)

②贫血

③消化道出血

④婴儿钩虫病:食欲减退、腹泻、柏油样便

皮肤、黏膜苍白,肝脾大,生长发育迟缓

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

多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

粪便找到虫卵或幼虫即可确诊:

粪便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可定量)、饱和盐水浮聚法(最常用)

传染源:钩虫感染者

感染方式:接触疫土

传播途径:经皮肤感染、经口感染

防治: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阿苯达唑)

加强粪便管理

保护易感人群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由节肢动物传播

生活史小结

⒈成虫寄生部位:班氏丝虫——深部、浅表部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上、下肢浅表淋巴系统

⒉感染阶段: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⒊中间宿主:蚊

⒋感染方式与途径:蚊叮刺吸血经皮肤感染

⒌致病阶段:成虫(主要)、幼虫

⒍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⒎夜现周期性:夜多昼少的现象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生活史基本相同,都经2个阶段的发育,即幼虫在蚊体(中间宿主)内及成虫在人(终宿主)内的发育阶段。

幼虫在蚊体寄生阶段仅进行发育并无增殖。

夜现周期性:丝虫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中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它们白天滞留于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于外周血液。微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

为夜现周期性。

夜现周期性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

与微丝蚴体内自发荧光有关

临床表现:⒈微丝蚴血症

⒉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局部表现:急性淋巴管炎(流火、红线)、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

班氏丝虫病特征: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

全身症状:丝虫热:患者在出现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局部症状的同时,多伴

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不适等全身症状。

⒊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①象皮肿:多发生于下肢和阴囊,是晚期丝虫病最常见的体征

②睾丸鞘膜积液:在班氏丝虫病中较常见

③乳糜尿:由班氏丝虫所致,阻塞部位在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

④隐性丝虫病:微丝蚴抗原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

外周血中查不到微丝蚴

血中微丝蚴检查:取血时间晚9时至次晨2时为宜。

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浓集法、海群生(乙胺嗪)白天诱出法

传染源:血中带有微丝蚴的患者、带虫者

传播媒介:班氏丝虫主要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其次为中华按蚊

马来丝虫主要为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

防治:普查普治(海群生)、灭蚊防蚊、消除丝虫病后的检测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是最小的线虫,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所致。

生活史小结

⒈寄生部位:成虫——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幼虫——同一宿主的横纹肌细胞

⒉感染阶段:旋毛虫幼虫囊包

⒊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含活幼虫囊包的肉制品)

⒋致病阶段:幼虫(主要)、成虫

⒌诊断阶段:幼虫、囊包

旋毛虫病:肠道期、急性期、恢复期

全身性肌痛是旋毛虫病最为突出的症状

从患者肌肉组织查出旋毛虫幼虫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传染源:猪、野猪、犬、鼠

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及肉制品

防治: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养猪方法、消灭鼠类、加强肉类检疫、治疗患者(阿苯达唑)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属人兽共患疾病。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肝胆管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猫、犬等哺乳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如豆螺、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如麦穗鱼、青鱼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入含有活囊蚴的鱼虾

致病:

成虫分泌代谢物及机械刺激→胆管上皮及周围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虫体聚集→胆管阻塞→胆汁瘀积→阻塞性黄疸。

胆管阻塞→继发细菌感染→胆管炎、胆囊炎、肝脓肿。

慢性感染→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萎缩→肝硬化。

虫卵、死虫、脱落细胞→结石核心→胆石症

可诱发胆管上皮癌。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无症状或轻微的消化道症状

中度感染:消化道症状为主,上腹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肝区疼痛,肝肿大。病程长者可出现消瘦、贫血、浮肿

重度感染:肝硬化、腹水

儿童青少年感染: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并可出现发育不良、侏儒症。

从患者粪便或十二指肠液内查见虫卵

粪便直接涂片法、集卵法(提高检出率),其中改良加藤法(最普遍)

传染源: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猫狗猪)。

传播途径:食入生的或未熟的含或囊蚴的淡水鱼虾

防治:

加强卫生宣传,不生食淡水鱼虾。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水源污染。

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吡喹酮、阿苯达唑)。

消灭中间宿主(灭螺)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是寄生人体小肠中最大的吸虫,可致姜片虫病。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人及猪的小肠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猪

中间宿主:扁卷螺

媒介植物:茭白、水红菱、荸荠等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或生水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可无明显症状

中度感染出现腹痛、腹泻、腹部肠鸣音亢进,消化不良、精神萎靡等症状

严重感染者,尤其儿童可出现消瘦、贫血、浮肿、腹水、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

实验室检获姜片虫虫卵或成虫是确诊的依据

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传染源:人、猪

流行因素:

①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的存在。

②中间宿主和水生媒介植物的存在。

③粪便污染水源。猪舍或厕所建在河塘边

④生食水生植物的习惯。

猪的感染:含活囊蚴的青饲料喂猪。

易感人群:生食水生植物的人群易感染

防治:

治疗传染源、强粪便管理、消灭扁卷螺、预防人、猪感染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成虫寄生于宿主肺内,引起肺吸虫病,以在肺部形成囊肿为主要病变。人的感染多因生食含囊蚴的淡水蟹、蝲蛄所致。肺吸虫病属人兽共患病。

生活史小结

成虫主要寄生人肺部,人是终宿主;犬、猫等肉食类哺乳动物是保虫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溪蟹、石蟹)和蝲蛄。

感染期:囊蚴。

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淡水蟹或蝲蛄感染。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致病

急性期

幼虫移行期:由童虫移行引起。童虫穿过肠壁,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造成肠道和肝的损伤,如出血、坏死等。

(症状:吃进囊蚴后数天到1月左右出现。轻者仅为食欲不振、乏力、消瘦、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发病急,毒性症状明显,如高热、腹痛、腹泻等;白细胞数增多,可高达20~30×109/L,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一般为20%~40%,高者可达80%以上。)

脓肿期: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

病变处呈洞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和虫体。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病

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脓肿。

X线: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

囊肿期: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浓缩为果酱样粘稠性液体

镜检:坏死组织+夏科雷登氏结晶体+大量虫卵。囊壁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包裹整个病灶,形成囊肿。

X线:界线清楚的结节状虫囊。

纤维疤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病灶形成疤痕。

X线: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

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见于同一器官内。

慢性并殖吸虫病分型

胸肺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或咳铁锈色痰(痰中常可见大量虫卵),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明显改变

腹肝型: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肝功紊乱、肝大、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损害表现。

皮下包块型:

脑脊髓型:阵发性剧烈头痛、癫痫

从痰液或粪便中检出虫卵是确诊的依据(直接涂片)

活组织检查

传染源:病人及保虫宿主

感染方式:①食入含活囊蚴的溪蟹及蝲蛄

②饮用含活囊蚴的生水

③生食野猪(转续宿主)肉而感染。

防治:

加强宣教

提倡熟食溪蟹及蝲蛄

不饮用生水,使囊蚴不能入口

药物首选吡喹酮、硝氯酚等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成虫寄生在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血管内。

血吸虫的主要特点:

在形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方面: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

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便中排出;

虫卵无盖;尾蚴的尾部分叉。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

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

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通过免疫机制引起损害,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危害严重。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门脉-肠系膜静脉内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牛、羊等

中间宿主:钉螺是唯一的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尾蚴

感染方式:接触疫水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

疫水:含有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称为疫水。

阳性钉螺:能逸出血吸虫尾蚴的钉螺。

卵的排出机制

在形态与生物学特性方面:

①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

②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

③虫卵无盖

④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⑤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危害严重

致病

成虫、虫卵、童虫、尾蚴均能致病,

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及纤维化是主要致病原因。

①尾蚴(分泌物)——尾蚴性皮炎(Ⅰ、Ⅳ型变态反应)

②童虫(机械性损伤)——肺炎

③成虫(夺取营养、机械性刺激)——营养不良、血管内膜炎(Ⅲ型超敏反应)

④虫卵(虫卵肉芽肿)——肝、肠纤维化

血吸虫病分型

急性:高烧、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脓血便

慢性:腹痛、多无明显症状或表现间断性腹泻、脓血便、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

晚期:①巨脾型②腹水型③结肠增殖型④侏儒型

并发症主要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

异位:多见于肺和脑

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成虫无作用。当体内寄生虫被清除后,此免疫力随之

消失,此现象称伴随免疫。

免疫逃避:血吸虫的成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生存的现象称免疫逃避。

粪便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法、尼龙绢集卵法、毛蚴孵化法

传染源:病人及病牛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包括虫卵入水、毛蚴孵出、侵入钉螺、尾蚴从钉螺体逸出和侵入终宿主。

三个重要环节: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

水体中存在钉螺

人群接触疫水

消灭传染源:治疗首选药物吡喹酮

切断传播途径:灭螺;粪管;安全供水。

保护易感者:已经接触疫水者:服蒿甲醚、青蒿琥酯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米猪肉/豆猪肉:即含囊尾蚴的猪肉,因其颜色为白色,大小如米粒或豆粒而得名。

生活史小结

中间宿主:猪、野猪、人

终宿主:人

感染期:成虫寄生:猪囊尾蚴——猪带绦虫病

幼虫寄生:虫卵——囊尾蚴病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感染方式:成虫寄生:生食米猪肉

幼虫寄生:误食虫卵

成虫在人体寄生部位:小肠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部位:部位很广,依次皮下组织、肌肉、脑、眼、心、口、肝、肺、

腹膜、上唇、乳房、子宫、神经鞘、骨等。

离开人体阶段:孕节或虫卵

成虫——猪带绦虫病

全腹隐痛、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营养不良,但一般症状轻微。囊尾蚴——猪囊尾蚴病

皮下及肌肉型囊尾蚴病

脑囊尾蚴病:癫痫发作最常见

眼囊尾蚴病

人体感染囊尾蚴的方式:①自体内感染

②自体外感染

③异体感染

猪带绦虫病的诊断:粪便查孕节、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检查虫卵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组织活检

防治

加强猪圈、厕所的管理

严格肉类检疫

宣传教育,讲究个人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

生活史小结

人是唯一终宿主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中间宿主:牛、羊、鹿等

感染期:囊尾蚴

感染方式:食入含活牛囊尾蚴肉类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夺取营养

消化道症状:饥饿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体重减轻

孕节主动从肛门逸出,引起肛门、会阴部不适和瘙痒

肠梗阻、异位寄生

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妊娠节片可确诊

肛门拭子法、透明胶带粘取法

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

粪便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竹楼)。

生食、半生食牛肉:“红肉”、“腌肉”、“剁生”

防治

驱虫:槟榔+南瓜子

其他药物: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

加强粪便管理。

卫生宣传,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或不熟牛肉。

加强肉类检疫,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的牛肉。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内,幼虫(称棘球蚴或包虫)可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动物(主要为家畜)的组织器官内,引起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

生活史小结

终宿主:犬、狼、豺

中间宿主:人、牛、羊、骆驼、猪、鹿等

致病阶段:棘球蚴

主要引起肝、肺、腹腔和脑等部位的包虫病

棘球蚴砂:从生发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悬浮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不育囊:有的棘球蚴囊内无原头蚴、生发囊等,称为不育囊或无头囊。

致病

棘球蚴对人体的危害以机械损害为主。其次是囊液的毒性刺激作用

棘球蚴在人体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肝右叶,其次为肺

继发感染多见

病原学诊断:棘球蚴、原头蚴、生发囊

流行因素:

虫卵对环境的污染

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

病畜内脏喂狗或乱抛

治疗:

首选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术中应务必取尽虫囊并避免囊液外溢造成过敏性休克或继发性腹腔感染。

对早期的小棘球蚴,可使用药物治疗,目前以阿苯哒唑疗效最佳,亦可使用吡喹酮、甲苯咪唑等。

曼氏迭宫绦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猫科动物,偶尔寄生于人体;但其幼虫期(裂头蚴)可寄生于人体,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大于成虫。

生活史小结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中需要三个宿主

终宿主:猫、犬及虎、豹、狐、豹猫等食肉动物(小肠)

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蛙(肌肉、腹腔、皮下等)

转续宿主:蛇、鸟、猪等多种脊椎动物

人可成为它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终宿主。

感染期:原尾蚴、裂头蚴

致病

成虫较少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不大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远较成虫大机理:寄生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局部肿胀→脓肿

常见的裂头蚴病有:

眼裂头蚴病(最常见)

皮下裂头蚴病(游走性皮下结节)

口腔颌面裂头蚴病

脑裂头蚴病

内脏裂头蚴病

成虫感染可从粪便中检出妊娠节片或虫卵确诊

裂头蚴病的诊断可通过活检,检出裂头蚴确诊

人体感染裂头蚴的途径:①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

②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

流行的主要原因:

①局部敷贴生蛙肉,主要感染方式

②生食或半生食蛙肉、蛇肉、猪肉

③喝生水→误食感染的剑水蚤

治疗

吡喹酮

杀虫手术摘除,注意必需取出头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导致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其危害性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

滋养体:为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具有运动和摄食功能。

虫体较大,不规则,借助伪足运动活跃,内(富含颗粒)、外(透明)质分明。内

质常含吞噬的RBC。有一球形的泡状核,核周染色质粒大小一致,均匀分布在核

膜边缘。核仁居中,周围围以纤细无色的丝状结构。

包囊:不摄食不活动阶段。

单核和双核包囊为未成熟包囊,四核包囊为成熟包囊。

圆形,囊壁厚。未成熟包囊含1-2个核,棒状拟染色体及块状糖原泡。成熟包囊含4个泡状核,结构同滋养体。

生活史小结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物,水与手

寄生部位:结肠粘膜皱褶或肠腺窝,可移行于肝、肺与脑等

致病阶段:滋养体

诊断阶段:滋养体、包囊

致病

破坏细胞外间质、溶解宿主组织是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宿主组织或器官的重要模式

致病因子: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吸附

阿米巴穿孔素——穿孔

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

肠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也易累及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偶累及回肠

典型的病理损伤:口小基底大的烧瓶样溃疡,一般仅累及黏膜层

肠阿米巴病

急性:常有腹泻、一日数次或数十次,粪便果酱色、伴奇臭并带血和粘液,80%病人有局限性腹痛、不适、胃肠胀气、里急后重、厌食、恶心呕吐

慢性: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肠炎,间歇性腹泻、腹痛、腹胀、消瘦与贫血等。

阿米巴肿

阿米巴结肠炎最严重的并发症:肠穿孔、细菌性腹膜炎

肠外阿米巴病

肝脓肿:最常见,多见于右叶

肺脓肿:常发生于右肺下叶

脑脓肿

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涂片法检出滋养体和(或)包囊

传染源:主要为粪便里持续有包囊排出的带虫者(包括健康带虫者和恢复期带虫者),以及慢性阿米巴痢疾患者。

感染方式:①主要是水源被含有包囊的粪便污染,人们饮用生水而感染。

②其次是手指、食物或用具被污染。

③蝇及蟑螂等昆虫也能对包囊起一定的传播作用。

④同性恋口-肛性行为:阿米巴病在欧美日等国家被列为性传播疾病STD

防治

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食物,免受污染。

加强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害虫,切断传播。

治疗病人与带虫者:首选药物:灭滴灵(甲硝唑)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主要寄生人体内脏,如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组织器官的巨嗜细胞内,引起内脏利什曼病,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出血等,又称黑热病

无鞭毛体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单核巨噬细胞内

前鞭毛体寄生于传播媒介白蛉消化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人外周血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昼少夜多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两种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为晚10点到2点,马来为8点到4点。 2.钩蚴性皮炎:钩虫的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患者皮肤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然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3.棘球蚴砂:从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4.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5.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6.世代交替: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7.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土壤而感染宿主。绝大多数线虫,特别是肠道寄生线虫都属于此类,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8.生物原性蠕虫:生活史复杂,在发育过程中幼虫必须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经口、皮肤或昆虫叮咬感染人体。所有的吸虫和棘头虫,大部分绦虫和少数线虫属于此类。 9.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10.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11.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1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如人与寄生虫 13.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14.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 15.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16.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17.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18.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19.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20.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21.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22.旅行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引起患者脂肪吸收障碍,导致脂肪泻。因在旅行者中发病率高,故称为旅行者腹泻。 23.疟疾再燃Recrudescence: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如无重复感染而体内残余的少量红细胞内期原虫经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残存的红细胞内期原虫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24.疟疾复发Relapse:疟疾初发停止后,红细胞内期原虫已被消灭,而宿主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有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施放的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 25.疟原虫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cycle: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叫红细胞外期。人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其发育时间因种而异。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1) 2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 病称之。 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 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 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 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一系 列变化的总称。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 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 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 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 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寄生虫总论习题概况

寄生虫总论测试题 民勤职专:唐和国 一、填空题 1、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生存,这种生物叫。 2、既可营自由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叫。 3、有些寄生虫不能离开宿主独立生活,这种寄生虫叫。 4、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5、寄生虫对宿主的主要危害有、、和。 6、寄生虫为适应寄生生活、与发生变化,并具有特点。 7、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伤有、、、和。 8、医学寄生虫的侵入途径主要有、、、 、、和。 9、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0、根据生物种间营养、居住和利害关系,可将其共同生活方式分为、和、三种类型。 11、寄生虫的生活史可分和两种类型,主要根据划分。 12、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损伤的抗原物质包括、、和、。 13、大多数寄生虫感染比细菌和病毒感染所产生的获得性免疫。 14、抗体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 和。 15、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 和杀伤寄生虫。 16、寄生虫类型中,按寄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分和。 17、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和。 18、寄生虫在免疫宿主中存活机理有、和。 19、寄生虫类型中,按寄生虫生活时间分和。 20、寄生虫类型中,按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可分和。 二、单选题 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热带病研究培训特别规划,在全球范围内重点支持如下五种寄生虫病的防治() A. 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 B.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和利什曼病 C.丝虫病、囊虫病、血吸虫病、疟疾和锥虫病 D.利什曼病、血吸虫病、包虫病、锥虫病和疟疾 E.肺吸虫病、阿米巴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 2、生活史中必须有寄生生活阶段(至少有部分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叫() A. 专性寄生虫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人体寄生虫学 总结归纳_共4页

(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 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 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溶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 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 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 (供临床医学、麻醉、护理专业本科生用) 测试题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研究感染人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科学叫医学寄生虫学。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热带病研究培训特别规划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重点防治的六种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种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均属寄生虫病。 3.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生物叫宿主。 4.寄生在宿主体内组织、器官或细胞内的寄生虫叫体内寄生虫。 5.既可营自生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叫兼性寄生虫。 6.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中间宿主。 7.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称生活史。 8.寄生虫生活史类型主要以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划分。 9.寄生虫对宿主的主要危害有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和毒性与免疫损伤。 10.寄生虫可诱导宿主产生变态反应,包括变态反应、 11.医学寄生虫的侵入途径主要有经口、直接经皮肤、经媒介昆虫叮咬、经接触、经胎盘。 12.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免疫反应。 13.宿主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稳固的免疫力,这种获得性免疫类型称消除免疫。 14.抗体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和。 15.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和杀伤寄生虫。 16.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为、和。 1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流行因素为、和。 18.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结果为、和。 19.按寄生虫抗原的来源分抗原、抗原和抗原。 20.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称。 二、单项选择题 1.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叫 A.体外寄生虫 B.体内寄生虫 C.兼性寄生虫 D.永久性寄生虫 E.暂时性寄生虫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第二中间宿主 E.转续宿主 3.可诱导变态反应的寄生虫抗原有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寄生虫复习资料 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称生活史。 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保虫宿主:也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 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有机会进入其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6.感染期:寄生虫有不同的发育阶段,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期。 7.机会致病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繁 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即获得性免疫。这种抵抗力对再 次入侵的幼虫具有杀伤作用,对成虫不起杀伤作用,原发感染继续存在,称为伴随免疫。 9.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现象称为异位寄生。 11.传染源: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12.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某些传播因素,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13.粪毒:又称钩蚴性皮炎,人赤手裸足在田间劳作,接触土壤,丝虫蚴侵入皮肤,侵入处有奇痒和烧 灼感,脚趾手指间皮肤较薄嫩处,可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即为钩蚴性皮炎。 14.夜现周期性:丝虫的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的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15.丝虫热:深部淋巴系统急性炎症,出现畏寒、发热,但局部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的现象称为丝虫热。 16.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吸虫毛蚴的腺体分泌物中含有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和酶等物质,是可溶性虫 卵抗原。 17.疫水:含有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称为疫水。 18.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称为阳性钉螺。 19.米猪肉:有带绦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称为“米猪肉”或“豆猪肉”。 20.棘球蚴砂:棘球绦虫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囊砂或棘球蚴 砂。 21.阴道的自净作用:健康妇女阴道的内环境因乳酸杆菌的作用而保持酸性(PH3.8~4.4),可抑制虫体 及细菌生长繁殖,这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 22.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 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23.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再感染,由于体内疟原虫迟发 型子孢子的存在,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 24.带虫免疫:人类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 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25.变态:昆虫的胚后发育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的过 程称为变态。 26.孳生地:节肢动物幼虫生活的场所。 27.季节消长:节肢动物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密度的现象。(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经历蛹期分为完全变 态和不完全变态) 28.免疫逃避: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后,有些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这种现 象称免疫逃避。 29.虫煤病:由节肢动物经生物性传播方式传播的疾病称为虫煤病,在传染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30.生殖营养周期:雌蚊从吸血到产卵的整个过程,包括雌蚊的饱吸血液、胃血消化以及卵的发育成熟 和产出成熟的卵3个阶段,称为一个生殖营养周期。 31.隐形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 现象。 32.象皮肿:由于从淋巴管破溃流出含高蛋白质的淋巴液积聚在皮下组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 33.潜伏期: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包括红细胞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和红细胞内 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裂殖子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寄生虫复习题及答案精编版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带虫者 伴随免疫夜现周期性生物源性蠕虫疟疾复发生物性传播 二、填空题 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 2、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为、、。 3、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有、、。 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为、、。 5、常见蠕虫卵的形态结构,有波浪状蛋白质膜的是,外形两侧不对称的是,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6、写出下列寄生虫的寄生部位:蛔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姜片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疟原虫和。 7、写出下列寄生虫的感染阶段:蛔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姜片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疟原虫。 8、取痰液检查的寄生虫病有、、。 9、可致肝、肺、脑同时损害的寄生虫有、、、。10、填中间宿主。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有、,卫氏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姜片虫的中间宿主。 11、典型疟疾发作的三步曲是、、。 12、人体寄生虫学内容包括、、。 13、建国初期的五大寄生虫病,在长江以北流行是。 14、线虫的发育过程中有、、三个阶段。 15、蛔虫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在于成虫有乱窜、钻孔的习性,由此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钩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丝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16、蛔虫病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饱和盐水漂浮法主要用于的检查。 17、送检标本需注意保温的原虫有与,需在晚间采集血液标本检查的寄生虫是。 18、能以引起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是、、。 19、猪带绦虫感染人体的方式有、、。 20、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主要危害是,其方式有与。 三、单项选择题 1、联合国倡议重点防治的6种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5种是寄生虫病,它们是: A、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 B、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锥虫病 C、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D、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痢疾阿米巴病 2、人体寄生虫学的范畴不包括: A、医学原虫学 B、医学蠕虫学

免疫学检验复习考试重点总

2017 年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总结如下 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l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 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 细胞的mlg 主要 为mlgM和ml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 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 T细胞受体二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 (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 CD4+ CD8-=辅助性T 细胞(Th) CD3+ CD4- 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 (T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试验)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 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 H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 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 lgA> IgM > lgD> 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医学寄生虫重点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寄生:是两个生物体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二者中某一方(寄生者),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方(被寄生者)的体或体表,以被寄生者的组织、体液等作自己的营养,并带给被寄生者以不同程度损害,甚至造成死亡。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者称作寄生虫,被寄生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从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到达易感宿主,经过生长、生殖其下一代的全过程。又称此过程为生活周期。 直接发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终宿主),这类寄生虫称为同宿主寄生虫。由虫卵发育到感染性虫卵或感染性幼虫都在外界。这类寄生虫,大多是由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而经口感染;只有少数直接发育的寄生虫是经皮肤而侵入宿主机体如类圆线虫。间接发育:寄生虫的生活史中,除终宿主外,尚需通过中间宿主进行发育,才能感染终宿主。这类寄生虫具有两个以上的宿主,称为异宿主寄生虫。 感染性虫卵(幼虫):刚由终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一般无感染能力,需发育至一定阶段时才具有感染能力。有的种类幼虫的第一、二次蜕皮均在卵进行,成为感染性虫卵,如猪蛔虫卵;尖尾线虫、圆形线虫的虫卵需要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经过两次蜕皮变为低三期幼虫时才具有感染能力。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发育为尾蚴,排出于外界环境中才具有感染能力或形成感染性的囊蚴;绦虫要经过中间宿主体的发育而成为裂头蚴、囊尾蚴等才具有感染能力。 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严格特定的动物体,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某种宿主的专性寄生虫,而这些动物即称为该类寄生虫的专性宿主, 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 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寄生的宿主叫终末宿主。寄生虫在其体生长至性成熟阶段,并在那里以有性方式进行繁殖。如人和牛是日本血吸虫的终末宿主。在原生动物中,则以其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寄生的宿主叫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其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在这种宿主体发育生长。 贮藏宿主: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转入一个并非它们生理上需要的动物体,并保持着对宿主的感染力,这个动物称为贮藏宿主。 偶然宿主:寄生虫例外地进入不是正常宿主的体发育为成虫,称此动物为该寄生虫的偶然宿主。如寄生于犬的犬复殖绦虫,可偶然寄生于人体。 传播媒介:通常指脊椎动物宿主之间起传播寄生虫病作用的低等动物,尤指传播血液寄生虫病的吸血节肢动物,或吸虫囊蚴附着的植物。 暂时性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只有在需求食物时才与宿主接触,如蚊和虻; 永久性寄生虫永久性寄生虫是长期地,并且往往是终生地居留在宿主体,以完成其整个生活过程中的各个发育阶段,许多蠕虫和原虫都是这样的。 外寄生虫: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于宿主的皮肤上,如蚊、蜱、螨和某些昆虫。 寄生虫:寄生于宿主的部器官或组织中,如大多数的蠕虫和原虫。 移行:有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在宿主体游动,从一处移至另一处,最后定居在一定部位,这种活动称为移行。

寄生虫期末复习测试题--老师供题

----------○老师供题 一、名词解释 滋养体:机会致病寄生虫:幼虫移行:疟疾发作:寄生虫:带虫者:感染阶段: 8.钩虫造成贫血的原因为,,。 其中每天每一条亚洲钩虫所造成的失血量为。 9.疟疾的传染源为中有的患者和带虫者。 10.血吸虫感染人的整个过程中阶段引起的疾病最为严重,致病基础为。

11.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的形态特点为,,。 12.线虫感染的病人中,血中会升高,幼虫移行过程中在引起的症状最为常见。 13.可自体感染的寄生虫有,。 的 24.蛔虫成虫的形态特征为, ,。25.阿米巴肺脓肿病人咳出的痰液颜色为,肺吸虫病人咳出的痰液颜色为。 2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WHO要求防治的五大类寄生虫病为,

,,,。 27.寄生虫的生活史分为阶段和阶段。 28.血吸虫感染人的整个过程中阶段引起的疾病最为严重,致病基础为。主要的病变部位为。 29.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中排出的主要是,慢性阿米巴痢疾患者发作的间歇期粪便中排出的主要是。 30.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 。 1.粪便检查华枝睾吸虫卵的方法错误的是() A.自然沉淀法 B.加藤法 C.直接涂片法 D.漂浮法 2.下列哪个寄生虫病不是人兽共患病() A.疟疾 B.血吸虫病 C.肺吸虫病 D.肝吸虫病 3.下列哪种原虫不是细胞内的寄生原虫()

A.刚地弓形虫 B.间日疟原虫 C.溶组织内阿米巴 D.隐孢子虫 4.溶组织阿米巴病的传播阶段为() A.包囊 B.四核包囊 C.滋养体 D.滋养体与包囊 5.下列哪一个不是卫氏并殖吸虫的特点() A.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B.虫体雌雄生殖器官并列 C.虫体颜色呈红褐色 D.虫体长宽比为2:1 6.溶组织阿米巴生殖方式为() A.二分裂 B.多分裂 C.出芽生殖 D.接合生殖 7.骨髓穿刺不能用于诊断() A疟疾B丝虫病C贾第虫病D弓形虫病 8. 不作为疟疾发作致病的因素是() A.裂殖子 B.疟色素 C.红细胞碎片 D.变性的血红蛋白 9.下列哪个寄生虫病不是人兽共患病() A.疟疾 B.血吸虫病 C.肺吸虫病 D.肝吸虫病10.在新鲜人粪中检出蛔虫卵不具有以下形态特征() A未受精蛔虫卵B受精蛔虫卵 C 含幼虫蛔虫卵D脱蛋白膜蛔虫卵 以下三题共用以下4个选项 12.间日疟多次发作() 13.间日疟疾再燃() 14.间日疟疾复发() A.与残存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有关 B.与肝细胞休眠子有关 C.与两者都有关 D.与两者都无关 1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要求防治的主要热带病,有五种寄生虫病,它们是:A利什曼病、血吸虫病、疟疾、锥虫病、丝虫病 B蛔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疟疾 C弓形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阿米巴病 D钩虫病、血吸虫病、疟疾、利什曼病、弓形虫病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 总论部分: 1.人体寄生虫学分类: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 2.WHO热带病特别规划署规定的5类7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2种)、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锥虫病(2种); 3.我国建国初期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钩虫病; 4.三种共生现象及例举: 1)共栖(偏利共生):鮣鱼与大鱼;2)互利共生:白蚁与鞭毛虫;3)寄生: 5.保虫宿主举例:生食鱼虾的猫、狗等为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中间宿主; 6.转续宿主举例: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的转续宿主 7.寄生虫分类举例: 1)偶然寄生虫:蝇蛆病 2)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 3)体外寄生虫:蚊、白蛉、虱、蚤等 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 8.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1)形态特征的改变:体形的改变;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某些器官发达;新器官的产生;2)生理特征的改变:抗消化液的作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方式获得能量;生殖能力普遍增强; 9.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和免疫损伤; 10.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方式: 1)非消除性免疫: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的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皮肤利什曼病; 11.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2.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1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1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5.简答: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是否总是对宿主有利,为什么? 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有时可表现为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可导致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16.举例说明人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 医学寄生虫部分: 一、形态 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蛲虫、钩虫、鞭虫; 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 和牛带绦虫、棘球绦虫 2.线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1)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端向腹侧弯曲或膨大成交合伞结构; 2)消化系统简单而完整,有简单的神经系统,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3)生活史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蜕皮,一般蜕皮4次; 3.似蚓蛔线虫(蛔虫): 1)成虫属大型线虫,体长平均25cm,口孔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寄生虫学问答题

1、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寄生虫宿主的流类型。 2、人体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夺取营养、机械损害、毒素作用、 免疫损害、寄生、传播病原体 3、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抗原的特点为体表、代谢、体抗原; 有属、种、株期的特异性和共同抗原;包内寄生,肠腔内寄生保护宿主免受免疫攻击寄生虫结构和抗原复杂多数感染产生的免疫力不强为带虫免疫或伴随免疫。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类型:消除性、非消除性免疫后者包括带虫免疫、伴随免疫。免疫逃避机制:抗原伪装、抗原变异、免疫抑制、细胞内、肠道内、血脑屏障、囊膜隔离。 4、寄生虫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播方式:经土壤、经水、经空气、经食物、经人体接触、经媒介。入侵途径:皮肤(污染泥土、皮肤接触)、口、胎盘、媒介。 5、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生物、自然、社会 6、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7、寄生虫病防治:控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感染保 护健康人群。 8、机会致病寄生虫有哪些?分别说明它们生活史、对人类的危害 和防治。 9、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弓形虫胎儿畸形等先天 性弓形虫病、获得性弓形虫病;旅游者腹泻、水样腹泻。 10、疟原虫的生活史与致病的关系、疟疾的流行与防治。

1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检测和防治。 12、利什曼原虫的媒介、寄生部位、致病、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关 键词即可) 13、 14、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原有哪些?它们的感染期、寄生部位,致 病及如何检测、防治这类寄生虫感染? 15、二种微丝蚴的形态鉴别、丝虫的媒介、感染期、寄生部位、致 病、检测及防治。 16、旋毛虫的保虫宿主、感染期、致病及防治 17、旋毛虫、弓形虫、广州管圆线虫等,肌肉组织病原检测、血清 免疫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 18、试述血吸虫的生活史、致病机理、流行和防治原则。 19、肺吸虫、肝吸虫的感染期、寄生部位、致病及肺吸虫病的临床 分型、流行和防治。 20、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的感染期、寄生部位、致病和防 治。 21、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的形态鉴别、感染期、寄生部位、致病和 防治。 22、永久性寄生的节肢动物及对它们的防治。 23、蚊、白玲、蝇、跳蚤、虱和蜱螨传播的病原体,传播方式及相 应的病原体。 24、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人体寄生虫学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寄生虫(parasites)和宿主(host):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5.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 6.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7、人兽共患寄生虫: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亦称寄生虫性动物源性疾病。 8.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9.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0.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1.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2.幼虫移性症: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如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寄居在人体可引起内脏或皮肤等部位损害(幼虫移行症). 13.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4.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日本血吸虫成虫在门脉系统以外的静脉内寄生称异位寄生,而见于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则称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玻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脑和肺。 15、机会致病寄生虫:一些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宿主后,在其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 机会致病原虫:在寄生原虫中,有些种群对健康宿主不表现明显致病性,却在这类宿主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这类虫种称为机会致病原虫。 16、包囊携带者(cyst carrier)指粪便中持续排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无症状带虫者,是阿米巴病的主要传染源。 17.疟疾发作:是指由于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代谢产物、变性和残余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噬后,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的热原质,与疟原虫的代谢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引起疟疾发作。典型的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阶段。 18.疟疾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值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19.疟疾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20.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不出现于外周血液,集中于肺毛细血管,晚上出现在外周血液中,称夜现周期性。 21.棘球蚴砂:棘球蚴中的生发囊、子囊、孙囊中的原头蚴脱落下来的沙粒状颗粒物质。 22.自体内重复感染(auto-infection):自体内感染是猪囊尾蚴病的感方式之一,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