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盾构施工监测作业指导书

盾构施工监测作业指导书

盾构施工监测作业指导书
盾构施工监测作业指导书

盾构施工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对盾构开挖区间的环境变形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的项目进行监测,及时全面地反映其变化情况,分析变化规律,判断施工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合理性,优化设计、施工参数,保证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施工监测工作。

2 依据

2.1盾构区间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盾构区间详细勘察报告,补充地质勘察报告,施工调查等资料。

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等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

2.3我公司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经验、研究成果以及现有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水平、仪器设备配套能力等。

3 职责

3.1公司精测队负责各项目盾构施工监测方案审查,对关键过程进行复测,负责对测量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负责对全公司监测仪器管理等工作。

3.2项目工程技术部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实施的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工作。3.3项目部测量组负责监测实施,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反馈、负责监测仪器及元件的保管、使用、保护等工作。

3.4项目部安质部负责对监测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对监测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参与监测数据及对应部位安全情况的分析判断。

3.5项目部物设部负责除测量及监测仪器之外的其他相关配套设备的供应和维修保养工作。

4 技术要求

4.1盾构施工中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施工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施工方法与进度确定监

控量测方案。

4.2监控量测方案应覆盖由于施工活动对隧道和环境造成安全隐患的各个方面,监控量测手段必须可靠、科学,对突发安全事故应有应急监测方案。

4.3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及监测部位,根据变形量、变形速率等,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

4.4所设计的各种监测项目要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测试数据能相互进行校验。地上地下同一个断面内的监控量测数据以及盾构掘进施工参数必须同步采集,以便进行科学分析。4.5选择成熟先进的监控量测仪器和设备,同时应满足量测精度要求,抗干扰性强,适应长期测试等条件。

4.6采用大地测量方法进行监控量测时,应在变形区外埋设水准基点,水准基点一般不少于3个,应埋设在道面基层以下稳定的原状土层中,也可埋设在稳定的建(构)筑物的墙上。

4.7观测点应埋设在能反应观测对象变形敏感的部位,并对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8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结合施工工况调整测试时间、测试频率,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

4.9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的关系,减少测点布设数量,降低监测成本。

5 监测项目及监测流程

5.1 监测项目

见表5-1。

盾构施工监测项目表表5-1

5.2 施工监测流程

见图5-1。

调整、确定掘进参数

监测数据图表、曲线分析、预测

隧道掘进测量与监测

监测成果报监理工程师

异常

停止监测

监测对象达到稳定标准

正常掘进

加密监测

地面建筑物、管线加固

险情预报

地面监测初始掘进200m 监测数据图表、曲线分析预测

区间定期监测

沉降、位移、倾斜与隧道掘进关系

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地表隆陷

地下管线沉降、位移

盾构机掘进

监测成果报监理工程师

图5-1 盾构施工监测流程图

6 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6.1 测点布置总体要求

测点布置既要考虑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保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刚度和强度。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多个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根据监测方案预先布置测点,以便监测元件及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若施工中测点遭到破坏,应尽快在原位置或临近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6.2 监测方法综述

各监测项目的设置中最终是为了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现所设立的各监测项目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不赘不缺,保证施工安全和顺利。主要监测项目实施过程包括:监测点的布置、实测过程、数据取得和分析处理等过程。

6.3 地表沉降监测

6.3.1 监测仪器

精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等。

6.3.2 监测实施方法

⑴测点布设方法,如图6-1所示,根据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深度,然后放入长600~800mm,φ16~22mm的圆头钢筋;或者用工程冲击钻打孔,埋设膨胀螺栓,最后四周用土、粗砂填实;土地里的监测点直接打入1000~1500mmφ16~22mm 的圆头钢筋,周围土体夯实,如图6-3所示。

1

监测点埋设平面示意图剖面图

图6-3 地面监测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mm)

⑷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⑸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水准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 n。则高差△H=H n-H0即为沉降值。

⑹监测频率:对于盾构隧道,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B时(B为隧道宽度),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2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周。

6.3.3 数据分析与处理

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 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

6.4 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6.4.1 监测仪器

精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等。

6.4.2 监测实施方法

⑴测点埋设:在地表下沉的纵向和横向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进行建筑物下沉及倾斜监测,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观测。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φ20~3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每幢建筑物上一般布置4个观测点,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布置6个测点。测点的布设如图6-4所示。

⑵测量方法:与地表沉降观测相同。

⑶沉降计算:与地表沉降观测相同。

⑷观测频率:与地表沉降观测相同。

图6-4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示意图

6.4.3 数据分析与处理

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具体分析同地表沉降监测。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根据所测建筑物倾斜与下沉值,判断建筑物倾斜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及采用的工程措施的可靠性。

6.5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6.5.1 监测仪器

精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等。

6.5.2 监测实施方法

⑴测点布置: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设在煤气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大型雨水管及电力方沟上,测点布置时要考虑地下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有检查井的管线应打开井盖直接将监测点布设到管线上或管线承载体上;无检查井但有开挖条件的管线应开挖暴露管线,将观测点直接布到管线上;无检查井也无开挖条件的管线可在对应的地表埋设间接观测点。管线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可视现场情况,采用抱箍式或套筒式安装。每根监测的管线上最少要有3~5个测点。

⑵测量方法:与地表沉降观测相同。

⑶沉降计算:与地表沉降观测相同。

⑷观测频率:与地表沉降观测相同。

6.5.3 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施工进度,将各测点变形值绘成管线变形曲线图。即: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据此判定施工措施有效性;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管线最大沉降;沿管线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等。

6.6 隧道收敛监测

6.6.1 监测仪器

SD1-A数显式收敛计

6.6.2 监测实施方法

⑴测点布设:沿隧道断面1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设两对称测线,分别布置在拱角上

0.5m处和隧道中部。在混凝土表面埋设收敛点,如图6-5所示。

图6-5 盾构隧道内监测断面示意图

⑵实测及计算:量测时间应在每次开挖后12小时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小时,且在下一环开挖前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及时测量记录,在施工过程中每测量一次作好记录并画出位移——时间图。

⑶观测频率:开挖面距离量测面距离<B时,每天2次/天,开挖面距离量测面<2B 时,1次/天;开挖面距离量测面<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离量测面>5B时,1次/周。

6.6.3 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测得的收敛数据结果,绘制出收敛变形位移——时间变化曲线,当位移——时间(mm/d)变化曲线趋于平缓时,且累计位移量低于预计总位移量的80%时,认为隧道是稳定的。

6.7 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6.7.1 监测仪器

精密水准仪、5m塔尺。

6.7.2 监测实施方法

测点利用管片螺栓的突出部位,选择固定环号的管片螺栓其中之一,每10环设置一个测量点,测点选择拧紧的管片螺栓并做好标记,如图6-5所示。盾构机5号台车以后的管片可以认为是相对稳定的。利用倒立塔尺的方法,测量测点的标高,每次测得标高对比即可得到拱顶下沉情况。

监测频率:开挖面距离量测面距离<B时,每天2次/天,开挖面距离量测面<2B时,1次/天;开挖面距离量测面<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离量测面>5B时,1次/周。

6.7.3 数据分析处理

根据每次测的标高结果,绘制下沉量——时间变化曲线,当曲线趋于平缓时,认为隧道拱顶是稳定的。

6.8 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6.8.1 监测仪器

测斜仪。

6.8.2 实施方法

⑴监测点布设

图6-6 盾构隧道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布点图

在典型断面上隧道两侧,各埋一根PVC测斜管,埋设时采用钻孔埋设的方法。在点位处预钻一孔径略大于所选用测斜管外径的孔,孔底低于隧道底1m。插入连接成整体的测斜管,并使测斜管的一对凹槽与线路方向平行。调整好后立即在测斜管与孔之间回填细砂,并在管口砌一窖井,以保护测斜管不受破坏。盾构隧道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布点见图6-6。

⑵监测方法

在测斜管中取1m 为每量测段长度。量测时假定测斜管底端位移为零,由下而上逐段量测各段水平偏差,直至管顶标高为止。量测时将测斜仪沿平行线路方向的管内导槽滑入管底,开始读数。徐徐提升逐段读数,直至管顶标高。提出测斜仪,平转180度重复以上步骤。两次量测的数值平均值即为平行于隧道中线方向的土体位移变化值。同样的方法沿垂直于隧道线路方向的管内导槽量测即可量测出相应的位移变化值。

⑶监测频率:30m范围内监测频率保持每天1次。

6.8.3 数据分析处理

直接使用测斜数据处理软件生成土体水平位移变化曲线,获取各深度土体水平位移变化情况,指导盾构掘进施工。

6.9 端头水位变化监测

6.9.1 监测仪器

水位计

6.9.2 实施方法

根据端头降水情况布置水位监测点位,在盾构机始发或者到达前20天完成降水井施工,开始进行降水。埋设一根管壁上打好孔的PVC管,采用钻孔机打孔,水位管深度深入隧道底标高下1m,将PVC管放入孔内,周围采用石子填充。降水期间采用水位计监测降水井及水位观测孔内的水位变化情况。

监测频率:降水前2天,1次/小时,待水位稳定后2次/天。

6.9.3 数据分析处理

通过水位计测出孔口至水面的距离,测取孔口位置标高,反算出水面的标高即为水位观测值。将每次的水位观测值连成曲线即为该孔水位变化情况。通过对水位的变化,判断端头降水情况,指导盾构机安全始发、到达。

6.10 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及采取的措施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变化与盾构机的位置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划分成五个阶段(见图6-7):

图6-7 地表沉降与盾构机位置关系

⑴先行沉降——盾构的开挖面到达之前早已产生的沉降,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降低产生的固结沉降。

⑵开挖面前沉降——开挖面通过之前产生的沉降或隆起,是对开挖面的水土压力的控制压力不足而引起的弹塑性变形。

⑶通过时沉降——盾构通过时所产生的地表变形。其原因有超挖、偏离中线施工、盾壳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擦等。

⑷盾尾空隙沉降——这是由于产生盾尾空隙时应力释放引起的弹塑性变形。若壁后注浆压力过大,附近的土压力也会引起隆起。

⑸后续沉降——这是盾构通过后长时间内继续产生的沉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盾构掘进时土体松动、扰动而产生固结沉降的缘故。

根据这五个阶段的情况,在施工中可以提前采取控制措施。如在盾构机通过前,提高土压力,使地面产生轻微的隆起,减少盾构机通过后的沉降量;在盾构通过时,控制出土量,减少超挖,控制盾构机姿态,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增大同步注浆量,将盾构掘进时的地表沉降量控制到最小;盾构掘进通过后,及时对成型管片进行二次注浆,填充管片背后的空隙,防止后期沉降。

7 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

各监测项目报警值参考设计文件要求,建议取如下值,请业主、设计等参建方给予确认。

7.1 地表沉降计隆起

7.1.1盾构掘进期间日变量报警值为±3mm。

7.1.2 一般地表变形的报警值为-30mm~+10mm,或按照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应小于1%,相应管片脱出盾尾15天以后,盾构覆土的不同厚度处的地面沉降槽最大沉降量Δ及盾构前方的最大隆起量δ不得大于表7-1中的规定数值:

盾构隧道地表沉降、隆起控制指标表7-1

7.2 建(构)筑物及管线沉降监测

7.3 拱顶沉降、基底隆起及隧道收敛及其他监测

拱顶沉降、基底隆起及隧道收敛及其他监测控制指标表7-3

8 施工机具及劳动力配置

施工机具及劳动力配置见表8-1、8-2。

施工机具配置表8-1

注:表中按照1台盾构施工进行配置,两台盾构同时施工时需相应增加。

9 施工监测注意事项

9.1施工监测时应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如每天对正在掘进的隧道上方巡视,定期对已完隧道进行巡查。

9.2建(构)筑物沉降是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沉降的,累计沉降量控制在规范范围内可能满足不了要求,必须根据实际现状设定可确保该建(构)筑物本身的基本机能及可以满足结构安全性的标准值。根据地铁施工监测的成功经验,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将警告值和允许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落在此范围,应提出警告,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位移值超限。

9.3要设专人进行监测数据分析,严格执行监测数据交班会通报制度,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工况进行分析,指导盾构掘进施工。一旦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分析,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执笔人:倪贺、徐岩军

盾构现场施工隧道监测方法

精心整理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 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施工工序,第一台盾构自原水过江管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中间盾构工作井进洞后盾构主机解体调头,继续西线隧道推进施工。第二台盾构自中间盾构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水库出水输水闸井进洞后盾构转场回中间盾构工作井,继续进行西线隧道推进施工。总体筹划详见下图: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算 因很复杂,其中隧道线形、盾构形状、外径、埋深等设计条件和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地下水位分 V l S (x )i Z -地面至隧道中心深度。 φ-土的内摩擦角。 在已知盾构穿越的土层性质、覆土深度、隧道直径及施工方法后,即可事先估算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同时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把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推进过程中根据盾构性能及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变形量,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 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3.1技术依据 1)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卷(甲方提供)

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银川至西安陕西段YXZQ-4标邵山隧道砂浆锚杆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安全环保措施、应急预案等。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1)上一道工序检查符合要求,监理工程师已经验收 (2)锚杆施工人员接受严格培训,已经取得相应证件,熟练掌握锚杆施工技术。 (3)钢筋原材料检验合格 3、技术要求 依据设计文件,邵山隧道围岩断面拱墙分界以拱部140°划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均设置垫板、螺母。Ⅴ级围岩:1*1.2m (纵向*环向)间距锚杆呈梅花型布置,每根长度为4m;Ⅳ级围岩:1.2*1.2m(纵向*环向)间距锚杆呈梅花型布置,每根长度为3.5m。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工序

施工程序为:清理初期支护基面→钻孔→清孔→砂浆填充→安装锚杆→安装垫片。 4.2工艺流程 5.1施工准备 (1)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 (2)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 5.2施工工艺

5.2.1初期支护基面清理 采用高压风枪,对锚杆施做范围初期支护面进行清理,人工凿除初支基面凹凸不平处,保证锚杆施做完成后锚垫板与基面密贴。 5.2.2锚杆钻孔及清孔 石质隧道锚杆采用风动凿岩机成孔,锚杆钻孔利用开挖台阶搭设简易台架施钻,按照设计间距布孔;钻孔方向尽可能垂直结构面或初喷砼表面;锚杆孔比杆径大15㎜,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0mm;成孔后采用高压风清孔。 5.2.3砂浆锚杆注浆及安装 锚杆注浆安装前须先做好材料、机具、脚手平台和场地准备工作,注浆材料使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32.5水泥,粒径小于2.5mm的砂子,并须过筛,胶骨比1:0.5~1:1,水灰比0.38~0.45,砂浆标号不小于M20。 砂浆锚杆作业程序是:先注浆,后放锚杆,具体操作是:先将水注入牛角泵内,并倒入少量砂浆,初压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再将已调好的砂浆倒入泵内。将注浆管插至锚杆眼底,将泵盖压紧密封,一切就绪后,慢慢打开阀门开始注浆。在气压推动下,将砂浆不断压入眼底,注浆管跟着缓缓退出眼孔,并始终保持注浆管口埋在砂浆内,以免浆中出现空洞,将注浆管全部抽出后,立即把锚杆插入眼孔,然后用木楔堵塞眼口,防止砂浆流失。 锚杆孔中必须注满砂浆,发现不满须拨出锚杆重新注浆。注浆管

盾构施工控制测量

中铁三局西南公司盾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盾构施工控制测量 中铁三局西南公司盾构工程段

1.盾构施工控制测量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保证盾构机准确定位始发,根据设计蓝图计算出的隧道中心线在规范偏差允许范围内掘进并准确贯通,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采用盾构施工的区间隧道工程。 1.2 工作内容及技术要点 盾构施工测量主要分为四部分:地面控制、联系测量、洞内控制和竣工测量,具体内容及技术要求见表1.2-1。 表1.2-1 盾构施工测量内容及技术要点 1.3 测量前准备工作 1.3.1盾构施工前,项目部应成立专门的测量组织机构,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测量技能等级及执业资格。 1.3.2项目应配置精度满足要求的测量仪器,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2″,测距精度不低于Ⅱ级(5~10mm)。

1.3.3盾构施工前,应编制测量方案,并按程序经过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1.4 测量作业 1.4.1 交接桩及复测 1 项目中标后,交接桩资料包括平面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以及相应的“点之记”,经业主方代表(或者业主委托的第三方测量(以下简称“业主测量队”)单位代表)、施工承包方代表签字确认后生效,并到各控制桩点现场确认。 2 施工承包方完成接桩后,应及时编写复测方案并组织实施。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及业主(或业主测量队)审查。如发现有交桩控制点精度不满足要求,应在复测报告中明确申请业主测量队进行复测确认。 3 一条区间隧道交桩控制点应不少于6个,即在隧道两端各有2个以上平面控制点和1个以上水准点。 4 按照精密导线的要求进行控制导线复测,具体要求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3.3精密导线测量”执行。 1.4.2 地面控制点加密 1 加密导线点与交桩控制点宜形成附合导线,附合导线的边数宜少于12个,相邻的短边不宜小于长边的1/2,个别短边的边长不应小于100m。 2 受条件限制,加密导线点与交桩控制点只能形成闭合导线时,应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要求基础上增加至少一倍的观测频率。 3 加密水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且比较稳固的地方,至少每半年对加密水准点与交桩水准点进行一次联测。 1.4.3 平面联系测量 1 平面联系测量一般可采用一井定向(如图 1.4.3-1)、两井定向(如图 1.4.3-2),投点方式可采用钢丝或者投点仪。 2 一井定向联系三角形测量具体要求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9.3联系三角形测量”执行。 3 两井定向联系测量 1)在盾构施工时,可以利用车站两个端头井或者是一个端头井和中间的出土口位置进行两井定向。 2)左右线的地下控制边可以同时测量,但应分开计算。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三标段 长江路站~珠江路站区间上行线 盾构推进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12月22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监测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 4 - 三、监测范围及内容.......................................................................................................... - 5 - 四、监测点的布设.............................................................................................................. - 5 - 五、监测作业方法.............................................................................................................. - 6 - 六、监测相关技术要求...................................................................................................... - 7 - 七、仪器设备选用.............................................................................................................. - 8 - 八、监测施工人员组织计划(管理网络图)................................................................ - 10 - 九、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 10 - 十、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 15 - 十一、安全保证措施............................................................................................................ - 16 -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作者:————————————————————————————————日期: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3、隧道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4、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5、喷射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6、型钢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7、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8、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9、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骨架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2、预应力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 13、格构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首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洞顶截水沟、天沟以及排水沟,然后按照设计坡度刷坡。边仰坡及洞口处开挖面,采用人工借助反铲、风镐、风钻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并随之进行防护。 进口端洞门为单压式明洞门,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截水沟,然后逐级进行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按明洞施工工序施作明洞,待明洞施工完成后,进入隧道洞身施工。 由于本明洞地质条件极差,为防止坡体滑动、保证坡体的稳定性,明洞采用明挖和暗挖并分段施工的方法。左拱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部位均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先明挖左拱部土体,并随即对开挖土体两侧的边坡进行R32N 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好后施作暗挖段Φ108管棚和间距为80cm的I20a型钢钢架护拱。待型钢钢架护拱做好后,对本段明洞部分施作防水层进行土石回填以保证山体压力平衡,并施做右拱部暗挖部分管棚。待右拱部暗挖及初期支护段完成后,再分部暗挖边墙及仰拱部分,边墙及仰拱部分的支护随开挖同步进行,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形成较好的支护状态以减少围岩的沉降。 附图: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出口端为无端墙斜交洞门,先将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及格构梁施作完成后,方可施作洞门工程。由于本洞门与线路斜交,施工较一般地段复杂,施工时型钢钢架先在洞外预先按设计尺寸制作好后,现场精确放样,逐榀安装,将初期支护部分完成后,便可开始进洞施工,进洞后出口段按CD工法施工以减小围岩松驰变形量。

盾构钢套筒接收作业指导书要点

盾构钢套筒接收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地铁十号线工程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盾构钢套筒接收作业指导书 一、钢套筒设计 1、筒体 钢套筒主体部分总长10900mm,直径(内径)6500mm,外径6840mm,总重111.83t。套筒分标准段、一个后端盖和一个过渡环,标准段分为上下两个半圆,下半圆部分为三个 半圆标准段,每段3300mm,上半圆部分为拼合成半圆的三块圆弧,每段9900mm。筒体 采用钢板卷制而成。每段筒体的外周焊接纵、环向筋板以保证筒体刚度。每段筒体的端头 和上下两部分接合面均焊接圆法兰,采用法兰连接,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紧固。另外,每节 钢套筒分别于顶部设置4 个起吊用吊耳,1 个直径600mm 的加料口,底部设置3个3寸的 排浆管。钢套筒的制作由专业厂家负责,最终将验收合格的钢套筒运至施工现场。 2、后端盖 后端盖由冠球盖和平面环板组成,冠球盖和平面环板材料用30mm钢板,平面环板加焊36个厚30mm、高500mm的钢板筋板,环向均布排列焊接。后盖边缘法兰与钢套筒端头法兰采用M30、8.8级螺栓连接。 冠球盖用30mm钢板整体冲压焊接成形,后盖平面环板与冠球盖外缘内外焊 接成整体。制作完工要在球盖内侧加焊型钢或钢管井子玄,防止变形。 后端盖形状如图所示。 后端盖

3、反力架 采用盾构始发反力架紧贴后盖平面板安装,冠球部分不与反力架接触。反力架用I20的工字钢做斜撑,与固定钢板焊接。反力架定好位置后,先用400t 千斤顶顶平面盖和反力架,消除洞门到后盖板的安装间隙后,反力架上下均布8道I20的工字钢与后端盖板顶紧,承力工字钢两端用楔形块垫实并焊接。 4、筒体与洞门的连接 在原洞门环板预埋钢筋基础上,每组加焊二根直径20mm圆钢,一端焊接在车站侧墙钢筋,另一端焊在洞门环板上,用于加强洞门环板与侧墙的连接强度。钢套筒与洞门环板之间设一过渡连接板,洞门环板与过渡连接板采用烧焊连接,钢套筒的法兰端与过渡连接板采用M30、8.8级螺栓连接。 5、进料口和注排浆管 筒体中部右上角设置600*600进料口,在每段钢套筒底部预留三个3吋带球阀注排浆管,共9个等间距布置,一旦盾构机有栽头趋势头,即可在下部注双液浆回顶。

工程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龙溪站区间盾构施工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集团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九年六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2 三、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2 四、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3 (一)地表沉降4 1、监测仪器设备4 2、测点布设4 3、监测方法4 (二)隧道隆陷4 1、监测仪器设备4 2、测点布设4 3、监测方法5 (三)地面建(构)筑物监测5 1、监测仪器设备5 2、测点布设5 五、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6 (一)信息反馈流程6 (二)监测成果报告7 1、监测成果日常报表的内容8 2、监测总报告的内容8 六、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措施9 (一)质量保证体系9 (二)质量保证措施10

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施工区间金融高新区站至中间风井段施工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区间】以直线延海八路下行。两侧地面建筑物较少,无高层建筑。主线在五丫口大桥南侧下穿珠江支流,珠江支流宽约100米,然后继续延龙溪大道下穿行。 本区间隧道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800M,线路轨面埋深为14-26米,左右线间 距18-11米,区间隧道最大线路纵坡为24.90/ 00,最小纵坡为4.0000/ 00. 竖曲线半 径为5000米。 区段隧道顶板主要位于<1>、<2-1A>、<2-1B>、<2-2>、<2-3>、<2-4>、<5-1>、<5-2>、中,区间盾构隧道用两台盾构机由东向西掘进,到达中间风井起吊。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区间平纵断面及 设计说明(含区间监测图);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三、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 本方案包含监测范围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施工区间金融高新区站至中间风井段。沿线既有管线及建(构)筑物详见表1。

[作业指导书,锚索施工] 锚索施工

[作业指导书,锚索施工] 锚索施工 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1、施工准备1.1现场准备根据明挖基坑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施工工期要求,锚索施工采用潜孔钻孔机,孔径为180mm。锚索施工紧接基坑土方开挖进行,基坑土方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当每层土方开挖至锚索孔位下0.5m高程时,平整开挖面后进行锚索施工。根据钻机的特点,钻机的工作面宽度不小于6m,施工时东西两侧各设置1台钻机同时施钻。施工用电采用交流电,功率35kW/台,空压机功率185kW/台。1.2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及操作规范,制定作业交底书,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掌握锚索施工中的技术要求。(2)试验室对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确保采用的原材料满足要求。(3)锚索工程主要施工人员上岗前需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2、施工方法及工艺 2.1 工艺流程锚索质量检查锚索加工制作砼围檩施工二次灌浆养护张拉锁定单锚施工结束钻孔锚索安装一次灌浆成孔深度检查测定浆液流动度取样材料设备品质检验锚孔定位钻机就位确定锚索位置锚固角机械材料进场造孔设备检验拔出套管图4-1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遵循“分段分层、由上而下、先锚固、后开挖”的原则进行锚索施工及基坑开挖。开挖土方至每道腰梁位置后,进行相对应锚索钻孔、注浆、安装砼腰梁、张拉锚固施工。 2.2 锚孔施作工艺锚孔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能满足锚索施工要求后进行。(1)锚孔测放根据实际情况,先按设计布置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放样,并用红油漆在现场施工部位标明锚索开孔位置。锚孔位置偏差不得超过±20mm。如遇既有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须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但调整后的测放精度,尽量不大于100mm。对测放并验收合格的锚孔位置进行编号,并用油漆标示在现场,该编号作为锚索制作编号的依据。(2)钻孔设备钻孔施工是锚索施工中控制工期的关键工序。为提高钻孔效率和保证钻孔质量,钻孔设备的选择,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锚孔孔径、锚孔深度、以及施工场地条件等来选择钻孔设备,岩层中采用YQ100型电空潜孔锚索钻机,潜孔冲击成孔。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等易于塌缩孔和卡钻埋钻的地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技术,确保成孔质量和施工进度。(3)钻机就位锚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钻孔、下锚和注浆施工所需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墙面准确测放锚索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1.0°,方位允许误差±2.0°。(4)钻进方式锚孔钻进采用干钻,以确保锚固工程施工不至于恶化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难以钻进时方可采用水钻。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5)钻进过程锚索钻孔施工要加强钻机的导向作用,及时检测孔斜误差,合理采用纠偏措施,确保锚索钻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孔道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6)孔径、孔深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设计孔径150mm,孔深详见附图)。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但不宜超出0.3m,当遇特殊地质情况时,可适当增加超钻深度,但不可超过0.5m。(7)锚孔清理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风(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除相对坚硬完整的岩体锚固外,余均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锚孔。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安装锚索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如果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8)锚孔检验锚孔钻

盾构施工测量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施工技术,它是将隧道的定向掘进、运输、衬砌、安装等各工种组合成一体的施工方法。其埋设深度可以很深,不受地面建筑、天气和交通等的影响,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是一种先进的土层隧道施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越江隧道等的施工中。 盾构施工测量主要是控制盾构的位置和推进方向,目的是确保盾构按照设计轴线推进,管片拼装后型后满足隧道轴线误差控制要求。利用洞内导线点测定盾构机的位置(当前空间位置和轴线方向),通过推进油缸施以不同的推力,调整盾构的位置和推进方向,使盾构机的掘进按照设计的线路方向推进。盾构推进只是盾构施工技术的一部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测量还包括地面测量(地面控制测量﹑沉降观测和井位放样等)﹑联系测量(方位传递﹑坐标传递和高程传递等)以及地下施工测量(地下导线点的测设、洞门钢环的安装、始发台的定位、反力架的定位、盾构始发测量﹑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测量、隧道沉降测量﹑联络通道的施工测量、盾构到达测量、贯通测量、断面测量以及竣工测量等)。每一步的测量工作都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施工。在各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盾构施工测量。这些工作决定着隧道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盾构机能否准确进入接受井并确保隧道准确贯通。 一、地面控制测量 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对于隧道工程,地面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合适的测量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地面控制点,为联系测量和地下控制测量提供起算依据,同时也作为以后复核测量和竣工测量的起算数据。地面测量控制网的点位和起算数据由建设单位负责提供,一般要求暗挖隧道的地面控制网精度不应低于国家四等三角网测量的技术指标及精度要求,同时要根据盾构隧道的贯通长度、联系测量和地下控制导线的精度等条件,估算地面控制网应达到的精度。施测时,以现有平面GPS控制点为依据布置平面控制点,建立地面导线控制网。 2、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以现有的二等水准点从工作井至接收井布设水准线路,用此精密水准点来控制隧道的施工高程。在施工前、施工中和进洞前分三次复核水准路线。

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φ25中空注浆锚杆 1、锚杆安装 ⑴钻孔前检查锚杆是否中空,钻头水孔是否有异物堵塞,若有应清理干净,保证杆体与钻头通畅。 ⑵连接钻头钻杆,连接钻机和钻杆。由于在破碎岩层中钻进,钻头的水孔易堵塞,因此在钻进过程中,应放慢钻进速度,多回转,少冲击,若在钻孔中有水孔堵塞现象,应后撤钻杆50cm,并反复扫孔,使水孔畅通,然后慢慢钻进,直至设计深度。 ⑶钻到设计深度后,要用水或高压风洗孔,检查钻头水孔是否畅通,确认畅通后将钻机连接套从锚杆上卸下,要求锚杆外露孔口长度10~15cm。 ⑷若锚杆需加长时,用钻杆连接套连接已施作锚杆和另一根锚杆,继续钻进,直到要求深度。 ⑸钻孔完成后,用钢管将止浆塞通过锚杆外露端打入孔口10cm左右,同时安装锚杆垫板及螺母,但此时不宜上紧。 2、锚杆注浆 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⑴注浆采用DML30-2型锚杆专用注浆泵反循环注浆工艺,适合隧道拱部注浆,注浆前应先检查注浆泵及其零件是否齐备和正常,严格按操作程序作业。 ⑵检查水泥、砂的粒径、比例、温度等是否符合规定,浆液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制。 ⑶用水或风再次检查锚孔是否畅通,孔口返水或风即可。迅速将锚杆和注浆管及泵用快速接头连接好。 ⑷开动注浆泵,整个注浆过程要连接灌注,不得停顿,必须一次完成,观察当浆液从止浆塞边缘流出或压力表达到设计值,即可停泵。若注浆过程中出现堵管现象,应及时清理锚杆,

注浆管及泵,此时若压力表显示有压力,应反转电机1~2秒卸压,方可卸下各接头。 ⑸当完成一根锚杆的注浆后,应迅速卸下注浆软管与锚杆的接头,清洗并安装到另一根锚杆,继续注浆;若停泵时间较长,应放掉泵及管中余浆,以免堵孔。 ⑹注浆过程中,要及时清洗接头,以保证注浆过程的连续性,完成整个注浆后,应及时清洗及保养泵。 ⑺在注浆达到初始设计强度后,上紧螺母及垫板。 3、注意事项 ⑴在钻孔过程中,为保证钻孔顺直,保证锚固安装质量,应使用十字钻头(Cross cut bit)或纽扣钻头(Botton bit),不宜使用一字钻头。 ⑵为保证注浆效果,止浆塞打入孔口应不小于10cm,而且待排完气后应立即用快凝水泥砂浆封闭止浆塞以外的孔隙,以保证注浆压力及效果。 ⑶采用纯水泥浆,建议水灰比(w/c)在0.4:1~0.50:1之间。 二、Φ22砂浆锚杆 1、锚杆制作 ⑴锚杆在构件加工厂统一加工,锚杆选用指定供应厂家的Φ22钢筋制作,要求锚杆杆体必须调直无缺损、无锈、无杂质。 ⑵锚杆根据洞内围岩级别及设计要求制成不同长度,分类存放,便于取用。 ⑶锚杆垫板采用厚6mm钢板制成,规格150×150mm,中间钻孔,垫板由构件加工厂统一加工。 2、锚杆施工工艺

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上海东亚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五监测技术方案 六监测人员安排 七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 八附图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倚赖于经验,19世纪才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开始用于指导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于是在重大或长大隧道中,及时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就成为施工控制的重要项目之一。 因此施工量测项目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为了验证设计和计算是否合理,运营是否安全,各种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施工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地下工程的设计,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列入设计文件,并在施工中实施。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管理,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按照动态管理量测断面的信息,正确而经济的施工;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预测和确定到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工序和实施二次衬砌的时间;根据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和修正施工前的预设计;积累资料,已有工程的量测结果可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工程中,作为其他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 盾构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地面沉陷、位移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监测工程设置了相应的监测手段,对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一工程概况 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位于长兴岛上,起点于牛棚圩以北的丁字坝附近,与青草沙水库出水输水闸井相接;终止于永和路以南120m左右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东侧绿化带内,与长江原水过江管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锚索安全操作规程

锚索安全操作规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锚索工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节打眼操作 第1条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打锚索施工时的打眼工作。 第2条上岗条件 从事打眼工作的员工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3条安全规定 一、打眼前必须检查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有问题处理好后再施工。如果自己不能处理,要停止作业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汇报,听候指示。 二、打眼使用的设备必须保持完好,打眼使用的机械不许带病作业。 三、管路的连接必须使用标准件快速接头或双丝双摽摽牢。 第4条操作准备 一、打眼前首先敲帮问顶,处理顶帮危岩活矸,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打眼。打眼前清理好施工现场。 二、打眼前要先检查巷道高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如有不符合者,处理好后方可打眼。 三、锚索的眼位要在打眼前按设计要求定位、标记,并将眼位周边的岩壁找平以保证托盘与岩壁接触严密。要使用合适的钻头,保证眼径、杆径和药卷直径的合理匹配。

四、准备并检修好打眼设备、钎杆、钻头等打眼所需机具。连接好打眼设备所用的各种管路。打锚索眼前应将打眼机具、锚杆、钢绞线、托盘、托板、锚固剂等准备齐全。 五、根据锚索的设计方向和角度,按眼位固定好钻眼机具开始打眼。 六、开眼前,开眼工必须扎好袖口,严禁戴手套。 第5条操作顺序 连接管路→定眼位→开眼→钻眼→连接钎杆→打眼完毕。 第6条正常操作 一、打眼必须先慢速开好眼位,方可正常钻眼。严格按照眼的角度施工,在钻杆上做好标记,保证钻眼深度不小于锚索的有效长度,不大于锚索有效长度100mm。 二、钻眼期间必须两人配合作业,一人操作钻眼机具,一人观山换钎杆。打眼机运行时,周围1米内严禁站人,以防断钎伤人。 三、打眼顺序应由外向里(工作面方向)进行。 四、开眼时要使钻机慢速运转,待钎子钻进50mm后再正常运转。 五、打眼时要按锚杆(索)的设计要求掌握好角度,偏差不超过10°。 六、锚索眼要打直打顺。 七、打眼时要采用湿式打眼,打眼结束时要将眼内岩粉用水冲干净。

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工程施工 8 标段 【龙归站~人和站盾构区间(二) 】土建工程 盾构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1 编制依据 §1 编制依据
1、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工程施工 8 标段工程合同文件 (GDJCDG-0521) 2、 《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GJ08-233—1999) 3、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 4、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97) 6、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 夏才初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2 工程概况 §2 工程概况
三号线延长线出龙归站沿 106 国道继续向北行进,穿过沙坑涌、北二环高速 公路、泥坑涌、流溪河后到人和站。本区间为龙归~人和区间的第二段盾构施工 段,由南端风井始发往北掘进至北端中间风井吊出,掘进长度为 1750.4 米(右 线) 。 本标里程范围 YCK19+830~YCK21+660,即南端风井终点~北端风井起点 段盾构和南端风井;含 4#、5#、6#联络通道。 南端风井起点里程 YCK19+830,终点里程 YCK19+909.6,结构净长度为 78m;4#联络通道里程 YCK19+900,与风井合建。 盾构区间起点里程 YCK19+909.6, 终点里程 YCK21+660, 右线盾构长 1750.4 米, 左线盾构长 1749.2 米, 区间盾构总长 3499.6 米; 5#联络通道里程 YCK20+500, 6#联络通道里程 YCK21+100。 见图 2-1。
1

施工作业指导书内容及格式要求

关于规范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的要求 根据《西成铁路管理制度标准化》相关要求,现对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要求如下: 一、施工作业指导书主要编制依据: 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规范、验收标准和施工指南; 经审核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合同及相关协议; 国家级工法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 二、施工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明确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工程类别、地质、环境等作业条件。对特殊地质等条件有不合适情况时,应予说明。 作业准备:说明作业开始应具备的条件和应完成的工作,包括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机械设备及施工器具配备、材料、试验等。 技术要求:明确工程类别和项目应达到的技术指标、相应的技术标准。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说明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内部施工阶段划分,各组成部分的作业顺序和先后顺序。(可绘制施工流程图、工艺流程图) 施工要求:分解说明作业方法、采取的相关措施,需要控制的内容和参数。

劳动组织:说明建设项目的劳动力组织方式,完成施工项目需要的人员构成、数量、使用安排和作业指标。 材料要求:说明完成施工项目的材料总类、型号、数量、和使用计划,相关技术要求。 设备机具配置:说明施工项目需要的设备、机具的型号、性能和数量。 质量控制及检验:明确施工项目的质量标准,控制要点,检查方法、验收程序及指标、 安全及环保要求: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并按照级别进行分级管理,明确施工项目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卡控措施;按照文明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和作业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控制要点,指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对设计既有线、公路、航道、高空作业等安全重点工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重要的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必须都编制作业指导书。 根据我项目特点,现将需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的项目汇总如下:桥梁: 基坑开挖、砌体工程、钻孔桩、桩基钢筋笼、水下灌注砼、承台、大体积承台、墩身、空心墩身、翻模、施工脚手架、托架施工、0#块施工、挂篮施工(安、运行、拆)、线型控制、合拢、综合接地、桥面系、钢筋施工、模板施工、砼施工、预应力施工(孔道、张拉、注浆)、支座施工。 路基:

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第一节监测方案设计和测点布设原则 18.1.1 监测组织机构 18.1.2 设计原则 1、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如(明挖、暗挖、盾构)确定监护对象(建筑物、管线、隧道等),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2、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遥测技术等。 4、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以节约监测费用。 18.1.3 测点布设原则 1、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来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 5、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深层测点应在施工前30 天布置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8.1.4 主要监测仪器

在本标中,若我局中标将采用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研制的“隧道形变自动化监测系统”用于本标监测控制。 该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对整个被监测区域进行多点同时快速扫描式测量,测试的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因此所取得的每一瞬时观测值更真实、更可靠的反映当时被测目标的变形状态。 1、BOY—1 型臂式倾斜仪 该仪器具有传感器体积小,安装简单灵活,既能分散单个观测,又能多臂组合成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该仪器可用来监测隧道纵向倾斜(沉降)、环缝变形错位及隧道收敛变形等。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05mm—0.01mm(1—2 角秒) 测量范围:±5°或±10°(臂的最大倾斜度) 采数频率:自由选择 平均日漂移:小于0.05mm/d 测量精度(单臂):±0.017mm 适宜环境温度:0°—45℃ 适宜环境湿度:90% 电源:AC200V 50HZ 0.15W DC±9V 20Ma 2、激光水平位移监测仪 利用激光发散小,能量高的特性,使用激光束做为位移监测的参照系(基准线),用装有硅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板对激光聚焦中心进行自动跟踪,光电转换板与一个精密位移传感器相连,这样就可以测量出接收端相对激光束的水平位移变化量。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5mm 测量动态范围:50mm 采数速度、频率:2 分钟以上自由选择 日漂移:小于0.05mm/d 测站精度:0.1mm 非线性误差:小于2% 电源:AC220V 50HZ 3、数据采集及处理软件 为了使监测仪采集的数据使用电脑来分析处理,采用相应的软件和建立数据库。本次处理软件是在windows 下进行数据处理和操作,使用微软公司开发的Visual Basic 6.0 软件,Visual Basic 6.0 可以支持使用多种数据库,Access 是Visual Basic 6.0 的内部数据库,其操作方便,安全性强,因此选择Access 作为数据处理的数据库。 计算机接口采用DC1054A/D 转换器和DC1070A/D 转换器,前者用于激光位移仪,后者用于臂式倾斜仪。 本次采用的软件主要有下述几方面的功能: A、实时采集数据并同时显示各监测目标点的观测数据和连续变化的图形; B、对观测数据储存和各种形式的输出; C、打印数据报表和绘制输出观测图形(全部数据、小时值、日均值、五日均值、月均值); D、对监测到各项目各组数据(任意时间区段)进行精度计算统计和分析; E、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关的数学处理: (1)滑动滤波(圆滑观测曲线); (2)低通滤波(去掉高频躁声);

框架梁锚索、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框架梁锚索、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指导框架梁锚索、锚杆施工作业的实施。 2、适用条件及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路堑边坡框架梁锚索、锚杆施工作业的实施。 3、编制依据 3.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3.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3 安邵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设计图第二册《路基、路面设计图》; 3.4 《湖南省高速公路精细化施工实施细则》; 3.5 有关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 4、施工准备 (1)准备锚索及锚具,张拉设备事先进行标定。锚索每根钢绞线顺直,不扭不叉。 (2)清理表面浮土及松动岩石,沿坡面搭设脚手架。 (3)测设定出锚索孔位。 (4)室内试配M35 水泥砂浆配比。 (5)锚索施工前,先在强风化地层分别进行一组 3 孔的抗拔试验孔,以求出设计地层水泥砂浆与孔壁的实际剪切强度,校核设计选取参数,抗拔试验由施

工、设计、监理人员共同参加。若与设计相符,则指导全面施工。 5、施工方法 5.1 施工工艺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 5.2 施工方案 5.2.1 框架梁锚索施工 1)按设计要求,锚索正式施工前,先在强风化地层分别进行一组3 孔的抗拔试验孔,求出强风化地层与砂浆锚固体间的极限抗剪强度,以确定设计参数是否

满足锚固工程稳定、安全的需求,进而确定是否需进行锚固段长度修正。拉拔试验时请监理、设计人员及相关人员共同参与、验收;若有出入,可作为修改锚索长度的设计依据。 2)框架梁锚索的施工顺序 施工放样一边坡清理及孔位布置一搭设平台、钻孔一清孔一锚索制作一锚索安装T注浆T养护T框架砼施工(钢筋加工和模板安装)T锚索张拉T补张拉及锁定f封锚、砼强度检测。 3)施工前,由测量技术人员按设计要求,把锚孔孔位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土0.2m。然后进行边坡清理,根据工作需要搭设工作平台。 4 )钻孔采用潜空钻,根据锚索孔径选用? 130mm的钻头,钻杆对位时按设计要求钻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倾角)为20°,并在钻进过程中注意控制钻进角度, 要求成孔后,锚孔的孔斜度(倾角)误差不超过±2°。成孔深度要求比锚索设计长度加0.2m左右即成孔大于10.2m。钻孔结束后,采用高压风吹孔,清除孔内的粉尘,然后对成孔深度进行复查,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易坍孔时应采用跟管钻进技术,如遇坍孔,应立即停钻,灌浆固壁(灌浆压力0.1~0.2MPa),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钻孔完成后必须使用高压风清孔,清除孔内岩粉和积水。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成孔质量验收。 5)锚索制作可以在钻孔的同时在现场进行编制,也可以事先在加工厂内编 制,采用汽车按需要运输到现场。本次施工的锚索采用 3 根高强度低松驰的预应力钢绞线(?=15.24mm)制作,钢绞线强度Rb=1860Mpa,锚具采用OVM15-3 型。锚索应力锁定吨位Pt=360KN,锚索倾角20度,锚孔孔径130mm,孔口安装长0.5m外径为①130孔口定位钢管,张拉段范围套波纹管。锚索自由段的锚索束每隔1m 用细铁丝绑扎,涂刷防锈油等强力防腐涂料,波纹管内注满黄油,两端外绕工程胶布封闭,每米绑扎一个圆环对中支架固定。锚索锚固段每隔1m 设一个扩张环,用厚度20mm 的聚氯乙烯塑料板加工而成,每两个扩张环中间用细铁丝绑扎锚索。

盾构施工监测总结报告

XXXX~XXXX区间盾构施工监测 总结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X轨道交通X号线X期工程XX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1.1工程简述 (3)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 2 监测作业方案 (5) 2.1监测依据 (5) 2.2监测内容 (6) 2.3监测频率 (6) 2.4监测精度 (7) 2.5警戒值的执行 (8) 3.监测成果质量 (9) 3.1质量控制 (9) 4监测组织实施 (9) 4.1投入的仪器设备 (9) 4.2监测人员组织 (10) 5完成监测工作量 (10) 6监测成果总结 (11) 6.1监测统计成果 (11) 6.2监测成果曲线 (11) 7监测成果分析 (11)

1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XXXX~XXXX区间设计范围为Y(Z)DK16+915.15~Y(Z)DK18+733,右线长1817.85m,左线长1794.332m(短链23.518m),线路自XXX站向南穿越万国商业广场、南塘村、白沙湾路与曲塘路交汇处、并穿越杜花路立交和京珠高速公路,向南到达XXXX。区间线间距为13~15m,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450m。区间隧道最大纵坡为26‰。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埋深约在15~40m之间。区间在YDK17+276.055、YDK17+876.055和YDK18+400处各设置一条区间联络通道,其中YDK17+876.055兼做泵房,联络通道及泵房采用矿山法施工。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2.1 地形、地貌 本段地貌单元主要为XXXⅠ级阶地,地形平坦开阔,河湖发育,水塘星罗棋布,局部可见残丘、岗地,地面标高32~38m,局部岗地标高可达60多m。 1.2.2 地层岩性 各岩土层具体分部特征及土性变化情况见《地层特性表》。 本盾构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残积粉质粘土(4-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盾构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1-2)、粉质粘土(2-1)、圆砾(2-4)、卵石(2-5)、粉质粘土(4-1)、残积粉细砂(4-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5-1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 1.2.3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