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本章重点:

1.德育目标、内容

2.德育过程的矛盾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榜样法的概念与要求

5.认知模式的理论假设与实施要求

一、德育的概念:

?社会要求、德育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

?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吗?

二、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

三、德育的性质:

?社会性

?历史性

?阶级性和民族性

四、德育的意义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战略意义):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可塑性强但辨别能力弱

?3、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德育目标

?1、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

准;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2、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

?3、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4、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5、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六、德育内容

?1、概念: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

总和。

?2、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10填空]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

择业指导【07填空,10选择】

七、德育过程

1、概念:施教传道+受教修养;个体社会化+社会规范个体化(内化)

2、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品德形成过程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教育者的德育活动应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

3、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组合方式)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社会代表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对象;主体性

?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

?德育方法:活动方式(手段、方法)的总和

4、德育过程的矛盾

?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

?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08填空】

5、德育过程的规律

?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10填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07、09填空】

?2、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06填空】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09简答】

八、德育原则

?1、概念: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九、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教学的教育性【07选择】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十、德育方法

?1、概念:施教传道方式+受教修养方式

?2、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法:摆事实、讲道理

?榜样法:选模范、树典型【09论述、10填空】

?锻炼法:亲实践、勤坚持

?陶冶法:创情境、受感染【06选择】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重表扬、恰批评

【10简述】

十一、德育模式

?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的组合方式。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认知模式(知)、体谅模式(情)、社会模仿模式(行)。

?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实践力?

认知模式【08论述、10选择、填空】

?【瑞士】皮亚杰:理论建构

?【美】科尔伯格:实践操作的德育模式

?关注重心:道德判断力的发展阶段和顺序

?德育目的: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以及相应的道德行为的发生

?德育方法:对偶故事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理论假设

?人的道德发展主要体现在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当中,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

行为的发生。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判断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论述道德发展,强调:

?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道德判断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

?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巨大作用。

?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问题(共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

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配

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但药剂师拒绝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

?问:这个丈夫该这么做吗?为什么?

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这种方法是科尔伯格研究人的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研究中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

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逻辑推理局限于具体直觉,在具体经验和观察中进行学习。

?阶段1:他治道德

?社会视角:自我中心的世界观,不能考虑不同行动者在利益与视角方面的差异。

?道德判断:行善避恶的原因是避免来自权威的较高权力的惩罚。

?偷窃问题:为什么不:因为会有人看见,叫警察。

?Heinz困境:问题是,他去药店偷药对不对,如果对,为什么?只要他不被警察抓住,就行,因为这样他

可以帮助他的妻子;如果他被警察抓住,就不行,因为这样他就帮不了他的妻子。

?阶段2:个人主义、工具性目标和交换

?社会视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和世界观,因此他们处于冲突之中,必须进行利益调适。

?道德判断:只要遵守规则有助于个人利益,个人就应该遵守规则。但他也必须让别人遵守规则。交换、

交易和协议应该为涉及到的各方利益服务。

?偷窃:商店老板不喜欢这样的做法,而当你想要别的东西,老板会把你撵出商店。

?Heinz困境:对于海因茨来说,他妻子生命的重要性要比药对于药剂师的重要性重要。

水平二:习俗水平。儿童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

?阶段3:人际的相互期待,关系和人际遵从。

?社会视角:个人开始意识到他所属的群体以及他与别人分享的情感、期待等;能够使自己的利益服从那

些他与别人分享的利益,并站在别人立场考虑问题。

?道德判断:做正确的事就意味着满足个人的期待,特别是来自朋友和家庭的期待。

?偷窃:你的家人或朋友会对你评价很糟。

?Heinz困境:应该,否则就对他的妻子不好。

?阶段4:社会系统和良知。

?社会视角:个人能够采纳整个社会系统的视角,超出与朋友和同伴的人际视角来看待问题。个人之间的

关系被放在了社会的整个社会系统中来理解。

?道德判断:行为正确就意味着做社会的法律所规定的事。如果人人为所欲为,社会的秩序就会崩溃。

?偷窃:这违反法律。

?Heinz困境:偷窃是违法的;但他如果不帮助垂死的人也同样是违反法律的;因为对于任何社会来说,社

会成员的生命都重于任何物质财产,所以海因茨做得没错。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个人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阶段5:社会契约或效用和个人权利。

?社会视角:将社会关系看作是由人们基于平等的权利与社会机会自愿达到的契约性协议来调控。

?道德判断:做正确的事要考虑他人的权利。人们必须彼此达成协议,以确保所有人的权利。因为所有人

都生而平等。

?偷窃:偷窃冒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

?Heinz困境:每个人都有生命权和财产权。这里妻子的生命权与药剂师的财产权相冲突,不过当生命与财

产发生冲突时,生命更高。

?阶段6:普遍性的伦理原则。

?社会视角:个人力图从人性和理性的普遍视角来看待社会关系。

?道德判断:做正确的事就是做普遍有效的原则提供了根据的行为。一旦法律不能从这样的原则获得根据,

人们就必须偏离法律,对抗法律。

?偷窃:不对。因为这个行动基于武断地运用权力,而不是以普遍根据为基础的合法行为。

?Heinz困境:任何不迫使药剂师的财产权让位于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的义务的法律都是不正当的。药剂师不

采取行动来挽救生命冒犯了道德法则。海因茨应该向药剂师指明这一点,如果他不能说服药剂师,也不能从法庭获得支持,他就不得不自己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困境。但在这样做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药剂师的损失。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到的推理方式

?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体谅模式(主情学派)【08填空】

?【英国】彼得·麦克费尔,等

?风靡英国和北美

?关注重心:道德情感的培养;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以一系列的人际与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1967-1971年麦克费尔对800多名英国中学生作了问卷调查:举一个成人对他好的实例,举一个成人对他

不好的实例。调查结果:“待人好表现出关心一个人的需要,情感和兴趣;待人不好则相反。”为此他的道德教育观是:道德教育不能简单地视之为规范与律令的分析,应该把重点放在人与自我以及与他人的关联上。

?道德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个人摆脱那些破坏性和自我损害的冲动……诸如自我中心、自我陶醉、自私等

等。希望道德教育能引导人过利他主义的生活,将人从彼此的不信任和恐惧中解放出来。

理论假设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重要职责。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人与人之间能够相

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关心。不仅如此,关心人和体谅人还能使自己快乐和满足。简言之,道德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并在关心人,体谅人中获得快乐。

?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尽管青少年需要成年人和同伴的体谅和

关心,也有体谅人和关心人的需要,但他们在面对实际的人际和社会问题时,所作出的反应依然不够成熟,因此,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尤其要重视促进学生成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4、教育即学会关心。

?《生命线》课程的中心在于使学生学会关怀,学会理解他人。如第一部分命名是“设身处地”(In Other

People's Shoes),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情境实例。如:你知道你最好的朋友正在做一件使他自己痛苦的事,你怎么办?你想告诉妈妈一件事,但是妈妈为了个孩子而心烦,你怎么办?你把外套借给表弟,当他还来时,发现领子上有香烟烧过的痕迹,你怎么办?等等。

实践操作部分

?实践操作部分是通过麦克费尔等人编制的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教材来实施的,该教材由

3 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景。

?1、《设身处地》:含《敏感性》《后果》《观点》3 个单元,其中所有情境都是围绕人们在家庭、学校或

邻里中经历的各种共同的人际问题设计的,这一部分目的在于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动机。

?2、证明规则: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同一性意识,把自己视为对自己的共同体作出贡献的人。

?3、付诸行动:“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社会模仿模式

(认知-行为主义学派)【10填空】

?【美国】班杜拉

?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解释并作用于环境。

?人的行为不仅由现实经验所规定,而且受未来预期影响。

?针对前两种模式的缺陷

理论假设

?1、替代性学习:S-O-R

?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建立在

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3、模仿: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与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

习效果。

?4、外部环境:建立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等促进自我期望

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

?1、个体品德参与

?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非固定的发展阶段:个体社会化、榜样

?3、道德教育应从人格形成出发

?4、榜样示范对品德的作用

?5、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

社会模仿模式的启示

?1、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内化)和行为习惯培养(模仿)有较大启迪作用;

?2、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第九章德育考点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C )

? A.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陶冶法 D. 锻炼法

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4.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各课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社会实践活动 D.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

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6.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

7.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A.心理疏导

B.择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3. 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

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5.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6.社会模仿式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创立的。该模式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方法,道德教育应围绕社会学习展开。

7.道德教育中的认知模式认为,人的道德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

8.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9.通常,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

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10.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主要包括伟人的典范、

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三、简答题

1.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答: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第二,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第三,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第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第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四、论述题

1.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

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根据这一思想确定的德育模式是什么?该模式的理论假设是什么?该模式强调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句话是片面的或不正确的?( )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C.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D.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是主体B.学生是主体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D.A、B和C均不正确 3.就教学的静态结构而言,教学是由多项内容构成,不属于其构成内容的是( )。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介C.教师和学生D.教学原则 4.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A.被动学习B.自主学习C.间接学习D.接受学习 5.学生的学习,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 )的过程。 A.直接经验B.直接知识C.间接知识D.新的知识 6.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自学能力和( )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A.记忆能力B.创新能力C.科研能力D.辨别能力

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D.学科专业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10.在高等教育中,既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中的个性,又要重视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共性的支持,这是( )教学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1.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索研究的能力,这是( )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理论联系实际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2.只有将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彼此互相补充,实现教学原则体系的( ),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A.整体化B.系统化C.最优化D.紧密化 → 二、填空题 1.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 )。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教学目标: 1.了解班主任的素质要求和工作任务 2.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内容、方法 重点:内容与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组织建设负有专门责任。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班主任专门指导,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使各任课教师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统一教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 此外,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也需要班主任把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统一协调、妥善安排,以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学校一般是通过班主任来开展教学、教育工作的,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各项活动的开展通读学生的成长都取决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 二、班主任工作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开展班级工作,并通过协调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等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劳动、课外生活等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管理,使全班学生在团结、奋发向上的班集体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且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班主任的素质是指其思想品德、心理、行为和能力等素质状况。 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做一个班主任除了具备教师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1. 具有民主精神和友善的态度。 (1)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相等。 (2)宽容、与人为善。宽容是一种精神的表现,班主任的宽容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和尊重,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要宽容、与人为善,就要正确评价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 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善于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1)具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班主任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具备善于吸取新知识的能力。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正在发展中的新一代,每天与几十个思想活跃、奋发向上的学生打交道,为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新

教育学-中学部分-第九章班级管理(参考答案)

第九章班级管理 一、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着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3.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着作是()。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 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B.1901年C.1911年D.1949年 5.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 A.计划B.组织C.协调D.控制 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C.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D.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E.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7.对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B.《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工作暂行条例》D.《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8.班级管理计划按照内容可以分为()。 A.学习计划B.一般计划C.具体活动计划D.生活计划 9.班级管理计划的文字表述形式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A.标题B.引言C.内容D.落款 10.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实施环节主要包括()工作。 A.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B.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 C.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D.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1.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12.班级管理过程中,评价的基本要求有()。 A.明确评价标准B.评价要具有计划性、及时性、多元性C.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D.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3.班级管理的原则有()。 A.科学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C.自觉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14.班级管理中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做到()。 A.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B.了解和研究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C.了解和研究相关的教育科学规律D.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15.班级管理过程中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是()。 A.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操行评定B.对学生进行操行谈话 C.学生自评D.集体互评 16.班集体的特征有()。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奋斗目标B.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C.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D.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7.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应该做到()。 A.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B.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C.增强其自信心与集体荣誉感D.针对差异对症下药E.持之以恒18.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式有()。 A.搞好家访B.树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思想 C.开好家长会D.搞好通讯联系 19.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A.教育为主,不断完善B.认真讨论,科学合理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D.严肃慎重,相对稳定E.民主协商,表决执行 20.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式有()。 A.搞好家访B.树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思想C.开好家长会D.搞好通信联系E.定期召开接待日活动 21.班集体的作用是()。 A.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B.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C.社会适应能力D.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E.形成良好班风 22.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23.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E.师生

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 篇一:XX大学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XX大学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4名学生,其中有17位女同学,7位男同学。经大学一年级下来,我班总体情况良好,班内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被评为苏州市文明班级。现在我班已经进入了大二阶段,在班级管理上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在学习方面不抓紧,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良。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参加补考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多问、多做、多看,向优秀生学习。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系、学校活动,如卡拉OK、页制作等比赛。我班有几位同学在文娱方面表现突出,鼓励他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多参加校内外活动,把班级气氛搞得更活跃。 3、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为他们不久要踏上社会打好基矗这方面准备在这

学期多开展主题班会,如演讲比赛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在校内要尊重老师,主动打招呼;在参加公众场合注意班级面貌,保持安静,遵守纪律。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学期初,对原有的班委进行调整,每位班干部都认真写好工作计划,带动全班同学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6、做好弱势学生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对象是对学习不重视和有谈恋爱倾向的,在这方面我准备多场地家长联系,双方共同来督促其认真学习,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7、做好勤工俭学工作。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外出打工,目前我班有5位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外勤工俭学,我将不间断地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8、关心住宿生生活。今年我班一部分同学住在东门,还有一部分同学自己租房。情况比较复杂,这就给管理上加大了难度,所以我将更加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经常光顾他们的宿舍。 三、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1、组织部分学生到苏州补考,并及时对学习上重视的教育。

小学教育学第九章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的历史与作用 (一)班主任的历史 班主任是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7世纪。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我国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20世纪初,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在中国,班主任产生于20世纪初期。 (二)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二、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具体任务如下: (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三)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四)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五)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第二节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P145)、组织和培养班 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二、个别教育工作 (一)先进生工作 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生。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先进生的教育,应做到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教育学第九章(上)

第周星期第节(课时)年月日 第九章教学(上) 课时2 第一节教学原则 第二节教学过程 了解教学的概念、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阶段及其基本规律 教学的概念以及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自由讨论、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运用 第一节 教学原则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 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是泛指那种经验的 传授和经验的获得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指的是学校教育中 培养人的基本途径,即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的教学活动,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 据此,我们认为,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组 织、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 定的个性和思想品德的活动。教不能脱离学,学不能没有 教,教学永远是教和学相互依存的统一活动。它的目的,在 于使学生得到合乎社会需要的培养和发展。 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 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 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它工作,建立学校的正 常秩序。因为,教学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培养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一门专门组织起来进行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通过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有力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使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从而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他们在智、德、体、美、劳等方面按预期的要求发展。因而,教学成了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只有以教学为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从而保证人才质量。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教育质量就必然下降。 二、教学的任务 教学任务是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的目标,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和尺度。只有明确教学任务,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才能发挥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的作用。明确教学任务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内容和方向问题,它是正确制定和深刻理解各科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一)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这主要是教学的智育任务,也是首要任务;同时,又是其它各项任务的基础和核心。而在这一教学任务中知识是基础。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及其二者的概括和总结的知识,即哲学知识;包括人类积累的知识遗产和当今科学知识的最新成果;还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即所谓完全知识和不完全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等等。知识浩如烟海,而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因而,教学的任务只能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导生制 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作出过重大贡献。 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2.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又称“契约式教育”,全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 laboratory plan)。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 这一制度的主要措施是:(1)把教室一律改为作业室,作业室按学科分设,室内陈列该科的参考书、图表及实验仪器等,供学生学习使用;(2)废除班级授课制,把各科教学内容制成分学期、分月、分周的作业大纲,规定每学期、每月、每周应完成的各项作业及其进度,由学生根据各科作业大纲自行学习,自行记载成绩表,教师在作业室担任指导者;(3)实行学分制,年级递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 道尔顿制在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程序教学、个别指导教育等曾发生过影响;但它偏重学习学科知识,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以及德育,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此制在20世纪20年代后曾在一些国家试行,我国的上海、北京、南京、开封等地也进行过实验。从30年代后,采用此制者就日渐减少。 3.案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曾执意教授一个要被送到工读学校的孩子何永山。在把何永山领进班里之前,她先统一全班的认识并“约法三章”:不轻视他,不提他

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精选简易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精选 简易版

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精选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计划文件应用在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精选,欢迎参阅。 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一、指导思想 在“三个代表”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认真贯彻精神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领悟党中央关于德育的方针和政策,迎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增强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根据学校、政教处德育工作的要求,注重工作的科学性、

思想性、方法性和层次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落实工作计划,做好学校——家长——社会的桥梁沟通,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健康宽松的环境,为新安中学创建教育一流水平的省级示范学校多做贡献! 二、要点与措施 1. 提高自身修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拒绝宠爱,施行博爱,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发展机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做“领头羊”,不做“牧羊人”;发誓做到“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 针对高一新生,本着“成材源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的观念,狠抓理想教育、心态调整和培养自信等工作,培养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教育学·小学)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级与班主任的含义 1.班级。班级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教育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学生班级的组成和班集体的形成是教育者组织和教育的结果,它一经组成便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2.班主任。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承受者,又是联络各教育渠道的纽带和桥梁。班主任是贯彻学校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描述) 1.深刻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担负着一个班学生的全面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具体贯彻和落实学校教育计划。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和落实者,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办好学校的骨干力量。 3.促进各种教育力量整合。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促进各科任教师互相配合,在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教育影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增强实施教育的整体效应。 (三)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描述)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涵盖了对班级的全面管理和对全体学生的全面负责,具体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文化学习指导、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各项任务有所不同侧重,又有机统一,要求各项任务并重,综合管理。 1.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 常性的工作。 2.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育学生学好功课,努力提高学习质量,是班主任 的中心任务和经常性的工作。班主任要坚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活动,帮助 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 3.指导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 4.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另外,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方式、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常识的教育,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阐述) 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工作内容的广泛性和工作方法的多样性。班主任在工作中要遵循教育规律,从实际出发,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成效。 (一)研究学生,引导学生发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采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背景资料、健康状况、学业情况、社会性、家庭背景。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1)资料分析法(班主任阅读、分析和研究记载着学生有关情况的书面材料,搜集学生的信息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方法); (2)观察法(直接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新生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新生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新生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时间飞逝而过,不知不觉,新的一届学生已经到校两月有余,回想这两月的班主任工作,真是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 学生刚由小学进入初中的大门,很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都需要慢慢引导,而要把一个班级建成一个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班集体,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我想,是每位班主任苦苦思索的问题。 初一是学生对初中生活的适应期。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教师、新的同学,一切皆从新字开始,同时也是新的风气、新的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班级工作抓得好,极有利于养成良好班风,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和学生的交往上,要做到离多接少。此时的学生,大都愿意把自己的长处、优点显露给教师,而不良习惯在新环境中处于自我抑制的隐蔽状态,不敢冒头。并且学生也愿意在师生共同制定的班纪班规中约束自己,展露才华。这段时期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学生也在了解班主任,他们通过班主任处理每一件事的方法来**清班主任的脾气。班主任此时应和学生保持离多接少的距离,对学生严而有方、严而有度,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严。

才开学这段时间里,班主任带着学生做好班级的每个第一次,对以后的工作都大有裨益。因此,我首先是从选择好的班委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学生互相都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再针对第一次月考的情况,我把当初进学校时初定的班委和月考后成绩比较突出的,表现好的同学名单公布出来,再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新的班委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了班集体的荣辱,为了大家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他们非常慎重的写下了他们心目中的领头羊,达到了我的公正,公平,公开,凭本事的目的,从而让学生知道只要是千里马,班主任和同学都会发现的,更加激发他们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 有了一个健全的班委,我开始着手锻炼班干部的能力,树立他们的威信,而随着学生对环境的熟悉,自身的缺点、毛病也开始暴露,班上有一个男同学,经常大错小错不断,用班长的话说,简直目中无人,班规,校规对他都不起作用,才一个月,窗户被他碰烂了,自己的凳子坏了,还经常把同学打哭,上课旁若无人吃零食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上,对该生进行了严厉的教育,肯定了班长的办事能力,树立起他们的威信,同时,私下给班长建议对这个同学实行一班两制,明确如果是小小毛病,我们要给这个同学改的时间,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改掉自己的一些坏毛病,而我对该生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还主动请家长积极配合,共同教育,让学生觉得老师虽严,但严而有据,严而有爱。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

教育学 第九章 教学(下)

第九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 分,共40 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4.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5.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C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7.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这是( A )教学方法的做法。 A.非指导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9.教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上课如同游戏、表演,使理智与感情统一,尤其是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这是(C )教学方法的做法。 A.发现法 B.探究—研讨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10.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D )。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11.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B )。 A.研究—探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小学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本【五篇】

小学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本【五篇】 计划本身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我愿用真诚,热情为他们撑起一片挚爱的晴空,让他们各自闪烁出最灿烂,最动人的光辉!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一、常规教育方面 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晚点时间进行一日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拇指奖"。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二、班级纪律方面 课堂纪律。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课间纪律。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三、卫生方面 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箱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班主任的作用的是()。 A.组织者 B.领导者 C.指导者 D.教育者 2.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学生 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4.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就是设计并展开()。 A.小组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6.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二、多项选择题 1.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A.集体性 B.开放性 C.针对性 D.时效性 E.自主性 2.主题班会的形式主要有()。 A.演讲比赛 B.诗歌朗诵会 C.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D.主题讨论会 E.主题报告会及汇报会 3.班集体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E.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填空题 1.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可采取观察法、_________、_________及调查访问等方法。 2.班会的类型主要有常规班会、生活会和_________。 3.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包括_________、精心准备、具体实施和_________等几个阶段。 4.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_________、_________和保管。 5.操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四个步骤。 6.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____。 四、简答题 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简述先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要求。 3.何谓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4.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1.何谓操行评定?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2.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和形成班集体? 六、案例分析题 1.下列是某小学一个班的主题班会设计,请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和方宏,对这一设计进行评价并阐述组织好主题班会的要求。 又到了3月5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时间了,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为周围的社区做一件好事,可我认为学雷锋不能图表现,只用一天的行动来表示一下就完事,而应该制度化、经常化,把爱献给

大一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大一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 正式版

大一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大一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本 一、班级建设的目标 班主任应在继承弘扬学校传统校风校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性格特征制定班级建设的目标,即所谓的"班风"。由于"班风"的提出多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所以需要全体班级成员对它有一个了解、认同并共同遵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与班级是相互依托,相互推动的,良好的班风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营造出来的,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更离不开班级的良好氛围,所以一定要把班

级建设搞成一场"全****动",而不要让它成为"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进而变成班主任一厢情愿的空洞口号。 通过半个多月时间的细心观察和个别交流,我发现所在班级的学生具有聪明活泼、个性鲜明但组织和纪律性稍差的特点,基于这种情况,我在随后召开的班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班级建设的目标和口号,即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健康向上、鼓励弘扬个性但又强调团队合作"的班集体。由于事先对学生的特点有所了解,并且征求了部分学生的意见,所以这个目标和口号立刻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认同和响应,在班会上获得了全票通过,为下一步班级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等,考生在复习时需注意识记。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的历史与作用 (一)班主任的历史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为了使班级的工作由专人负责,学校一般都委派一名教师全面负责这个班级的各项工作,这就是班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对班主任做了如下的定义:“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7世纪。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之后,经过许多教育家的努力,班级授课制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18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的提出,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成熟。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9世纪末,即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的正式创立。该馆分设了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首次采用了班级授课这一形式,开创了我国班级教学的先河。

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堂后,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在中国,班主任产生于20世纪初期。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小学各学级设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由一个教师负责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科目的教学制度称级任制。负责一个学级全部或主要科目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称级任教师。 1932年民国时期,规定中学实行级任制,1938年起中学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负责班级组织教育工作的教师称级任导师(相当于班主任)。此后,30年代的老解放区,在共产党办的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和抗日军政大学等,每个班级中率先设有班主任。全国解放后,我国继承老解放区传统,吸取苏联的教育经验,在小学里一律设置班主任。 (二)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班级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当学校把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的年龄相当、身心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的时候,还不能说这样的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它需要有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培养而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 每个人都属于一个群体,几十个学生分在一个班里就形成了一个学生群体。通过班主任的努力,全班学生逐步从松散群体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

中职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

中职新生班主任工作计 划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中职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做好班主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制定好工作计划。中职学校不同于高中学校,学生素质较低,较难管理。本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贵州,离家较远,所以又区别于别的中专班,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关心和关注。因此,本学期制定了一下详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继续搞好班级稳定工作。新学期开学,本班学生无一人流失依然是74人,8名男生,66名女生,其中,住校生70人,走读生4 人。但越是稳定的班级越容不得半点疏漏。一个班级如果不稳定,学生精力分散,班集体涣散,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学生流失率会不断增加,班级失去吸引力。稳定的班级才能赢得课堂学习的高效率,学生学习成绩才会进步,没有班级的高度凝聚力,就无从谈学习的争优,无从说考核的优秀,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要一如既往严格要求,从细节入手,把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用平和的方法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将学生的同学关系上升为友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创建稳定班集体。 第二,认真负责地完成学校各科室学生工作的安排、做好学校文体等活动开展宣传安排。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加强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 第三,加强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励志教育、自信心教育和感恩教育,多与家长沟通,告知其学生情况。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首位。德育可以让自卑的学生自信起来,让迷茫的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让冷漠的学生学会感恩,让自私的学生变得热爱集体,让消极的学生燃烧起

美好的希望。鼓励学生从阴暗中走出来,寻找自身的优势,并不断进行提升,教会学生感恩,因为感恩的人在给了你伤痛时,也让你获得了成长。 第四,加强学风建设,鼓励学生进行深造准备,迎接社会挑战。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学生在几个月之后将面临社会实践,学校学习时间已不多,对于学生的发展应给予相应的引导,进行深造的同学让其多学习理论和技能知识,对于即将找工作的学生给予社会生存技巧、社交、面试等能力的提升。 第五,继续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指导。不论在任何一个班级班干部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是班级体的核心和顶梁柱,对他们下放相应的权利,对他们进行工作的指导,不但可以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卸下一些学生能干的事情,腾出多余的时间,多给予后进生一些思想沟通,另一方面,班级管理也是管理的一种,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掌握更多地生存技能。 第六,继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上学期,已将班级公约,班规出台,有详细的学生档案,但对于学生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因此,本学期将实行班务日志管理,在班规制定上,以人为本,尽量做到柔、文、粗、活,多一些人文关怀。 第七、个人应加强自身教育技能、管理技能的学习。班主任在作为管理者的同时,也是一名教育者肩负着管理与教育的双重责任。因此在提升班级管理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业务水平的学习,提升个人教育技能,这样才能更大地赢得学生的敬佩,减轻管理障碍。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本章重点: 1.德育目标、内容 2.德育过程的矛盾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榜样法的概念与要求 5.认知模式的理论假设与实施要求 一、德育的概念: ?社会要求、德育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 ?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吗? 二、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 三、德育的性质: ?社会性 ?历史性 ?阶级性和民族性 四、德育的意义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战略意义):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可塑性强但辨别能力弱 ?3、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德育目标 ?1、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 准;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2、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 ?3、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4、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5、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六、德育内容 ?1、概念: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 总和。 ?2、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10填空]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 择业指导【07填空,10选择】 七、德育过程 1、概念:施教传道+受教修养;个体社会化+社会规范个体化(内化) 2、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品德形成过程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教育者的德育活动应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 3、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组合方式)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社会代表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对象;主体性 ?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 ?德育方法:活动方式(手段、方法)的总和 4、德育过程的矛盾 ?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 ?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08填空】 5、德育过程的规律 ?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10填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07、09填空】 ?2、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06填空】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09简答】 八、德育原则 ?1、概念: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教学目标: 1. 了解班主任的素质要求和工作任务 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内容、方法重点:内容与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组织建设负有专门责任。 2. 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班主任专门指导,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 班主任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使各任课教师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统一教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 此外,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也需要班主任把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统一协调、妥善安排,以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 4.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5. 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学校一般是通过班主任来开展教学、教育工作的,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各项活动的开展通读学生的成长都取决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 二、班主任工作任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开展班级工作,并通过协调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等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劳动、课外生活等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管理,使全班学生在团结、奋发向上的班集体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且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班主任的素质是指其思想品德、心理、行为和能力等素质状况。 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做一个班主任除了具备教师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1. 具有民主精神和友善的态度。 (1)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相等。 (2)宽容、与人为善。宽容是一种精神的表现,班主任的宽容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和尊重,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要宽容、与人为善,就要正确评价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 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善于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1)具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班主任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具备善于吸取新知识的能力。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正在发展中的新一代,每天与几十个思想活跃、奋发向上的学生打交道,为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新时代的创造者,就应使自己具有求知的意识和善于学习的能力。 3. 具有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的能力。 (1)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特长。 (2)善于与学生交流思想,做学生的大朋友。 4. 具有开展班级工作的多种能力。 (1)创建班集体的能力。创建班集体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基本功,可以说,不会创建班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