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研究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研究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研究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研究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研究

【摘要】:城中村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建成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随着城市成长步伐的不断加快,与城市有着巨大差异的城中村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各界关注。同样,城中村问题也是困扰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最复杂、最集中的问题之一。直接表现为村内环境卫生差,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存在社会安全隐患,长远角度阻碍了太原市结构的完善和土地使用效益的提升,侵蚀了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及本可以实现的经济价值,城中村有效合理的改造会为太原市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改造的城中村带来真正的经济价值。本论文在比较国内外城中村改造的基础上,对太原市城中村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城中村问题的普遍性。在充分认识这一现象的根源与特殊性后,根据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对太原市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建议。本文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第二章从认识、了解城中村开始,从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出发,参考国内外成功城中村改造模式;第三章分析太原市城中村的现状及城中村改造概况;第四章重点分析太原市城中村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第五章针对性的提出相对应的改造建议,以

太原市亲贤村改造的成功案例作为本论文的结束。【关键词】:城中村改造现状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引言10-131.1研究的背景10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21.3研究方法121.3.1文献研究法121.3.2对比研究法121.4本文研究的结构框架12-132.城中村改造的理论基础13-172.1城中村改造的内涵和特征13-142.1.1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内涵132.1.2城中村的特征13-142.2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理论14-172.2.1城乡一体化理论142.2.2核心边缘理论14-152.2.3产权理论152.2.4层理论15-162.2.5治理和善治理论16-173.太原市城中村的现状分析17-253.1太原市城中村概况17-183.2太原市城中村现状18-223.2.1经济现状18-193.2.2文化现状193.2.3社会现状19-203.2.4土地状况203.2.5建筑现状203.2.6环境状况20-213.2.7消防隐患21-223.3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情况22-253.3.1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空间规划22-243.3.2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及措施24-254.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25-314.1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25-294.1.1

改造规模艰巨,改造成本巨大25-264.1.2难以协调利益关系26-274.1.3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生活转型问题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7-294.2现有问题产生的原因29-314.2.1二元经济社会制度29-304.2.2住房供给结构失衡304.2.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30-315.国内外典型地区城中村改造作法与经验借鉴31-385.1国外城中村改造经验借鉴31-345.1.1美国的社区发展计划31-325.1.2“历史街区”修复32-345.2国内城中村改造作法与经验借鉴34-385.2.1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模式345.2.2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模式34-355.2.3杭州市城中村改造模式35-375.2.4太原城中村改造博采众长37-386.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建议38-466.1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应遵循的原则38-396.1.1政府主导386.1.2市场运作386.1.3整村拆除38-396.1.4安置优先396.2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对策与建议39-446.2.1城中村改造所需资金的筹集39-406.2.2城中村改造外来人口的安置406.2.3城中村改造利益主体关系的协调40-426.2.4城中村改造后,村民转型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42-446.3太原市亲贤村改造成功案例借鉴44-466.3.1目前亲贤村概况446.3.2城中村改造前后的对比44-456.3.3亲贤社区的文化建设456.3.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5-46结论46-47参考文献47-49致谢49-5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洛阳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常振义 一、城中村改造的定位 目前,在城中村发展的最终定位上,国内各个城市的认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即最终将是城中村落的完全消失——在空间上、文化上、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上,完全被城市吸收,城市的规模和实力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的特色更趋明显。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各个城市在城中村改造定位认识上的差异就是十分悬殊了。具体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位有两种,一种是将城中村改造成高档商住区,一种是将城中村改造看作解决廉租房的最佳途径。 将城中村改造成高档商住区的定位:这种认识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城中村所处的区位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二是承担城中村改造任务的开发商的利益。 将城中村改造看作解决廉租房的最佳途径的定位:这种认识考虑的出发点是,城市在发展中必须解决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它并不反对在城中村进行高档的商住开发,只是强调首先或者必须拿出一部分城中村的土地用于廉租房的规划和建设。 我认为城中村改造的定位应该兼顾三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和发展,二是廉租房建设,三是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和主体 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模式,即遵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到哪里,城中村改造到哪里;道路河流整治到哪里,城中村改造到哪里”的思路,以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改善推进城中村的改造。 第二种是整体搬迁改造模式,即异地重建。 第三种是地块周转改造模式,即先选择一块土地进行村民住宅建设,将拆迁的村民逐步安置到分期建好的住宅中,然后再对旧村进行拆迁建设。 第四种是滚动开发改造模式,即通过对城中村村域内的土地进行分片分区分步骤的开发建设,逐步完成城中村的整体改造任务。 城中村改造不管采取哪一种模式都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一规划、成片开发、配套建设。都要根据各村(居)实际,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分期组织实施,防止在城市拓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新的城中村。 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考虑到参与方发挥作用的不同,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可以有以下三种选择:一是村集体经济为主体,即成立由村集体经济占大头的股份制经济实体,全面承担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旧村拆迁补偿、新区开发、回迁房建造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甚至包括改造完成后的物业管理等工作。这种模式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资金等方面需要政府提供较大支持,适用于村集体及村民筹资能力强,城中村规模较小的情况。

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研究

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研究 【摘要】由于城市高速发展而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被划入城区,产生了落后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底下的居民区。本文在深入分析城中村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梳理出可供探讨的城中村改造基本方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关键字】城中村方法及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1、城中村概念界定 城中村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独特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张,使得过去的郊区、农村甚至更远的土地被国家陆续征用。但国家并不能承担土地征用后原住村民的生活和就业,于是采取保留村民住宅用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及少量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存留土地,虽然农耕生产的状态不复存在,但农村居民身份及农村管理制仍然得到了保留。 2、城中村形成原因 “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原有居民“以地生财”;土地、规划、环保等政府部门规范化管理的缺位是产生“城中村”问题的政策原因;落后的城乡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中村”问题的体制原因;政府未能为大量外来人口提供足够的廉租屋是刺激“城中村”违法滥建的客观原因。 二、城中村形成的根源及存在的问题 1、城中村形成的根源 城中村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首先从客观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从而城市化进程也紧随其后高速成长,这样就产生了城市规范化管理不到位以至于满足不了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只是主要矛盾;其次从主观上看,我国城乡的二元管理体制和我国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冲突,这是两种制度产生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再次对于政府而言,城市政府的财力有限,所以在城市化的初期城市政府常常选择绕开村落的思路,导致城中村普遍存在。 2、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的障碍,它缺乏统一规划和严格管理,给城市规划、

城中村改造项目流程图

城中村改造项目流程图 申请旧村改造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镇(办)审查、备案区政府审查、备案列入区政府改造计划签订旧村改造责任书申请规划设计条件 村(居)委会镇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市规划局用地科 规划总平面设计规划总平面审批管网综合图、竖向图、给排水图审批规划选址意见书(回迁楼)土地局用地意见(土地预审)核准备案证 设计院市规划局城市科市规划局市政科市规划局用地科耕保科请示,市政府审批政务大厅发改委 规划用地许可证意见出具土地界定报告组征地卷报土地局审批地籍科、规划科、耕保科出征地意见征地卷报市政府审批办理土地所有权证 市规划局用地科国土测绘队市国土资源局各科室市政府国土资源局地籍科 划拨土地组卷(回迁楼)报市政府审批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出让土地组卷(商品房)组卷报土地储备中心挂牌公示、出让竞拍、签订成交确认书 市政府市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 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缴纳土地契税报市政府审批办理土地使用权证规划用地许可证地质勘探报告、设计施工图纸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 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用地科勘探公司、设计院市规划局建设科 现场放线、公示牌制作招标方案核准招标登记建设资金证明(总投资的35%)施工许可证办理主体验收房屋测绘报告清欠验收综合验收 规划局服务中心发改委市建设局本公司财务科市建设局建设局、施工、监理、开发单位房管局测绘队清欠办建设局、施工、监理、设计审图节能验收、人防验收、外立面验收工程竣工认可证环保验收、消防验收档案移交,出具档案备案证明守法证明办理备案证房屋所有权总证物业用房证明房屋分户证 节能办、人防办、规划局市规划局环保局、消防队建设局档案馆建设局稽查队建设局市房管局交易大厅

城中村改造方案

城中村改造方案

目录 第一篇总论 (1) 一、南芦村地块概况 (1) 二、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三、改造的主要目标 (2) 第二篇南芦村区域环境分析 (4) 第一章周边环境及市政配套分析 (4) 一、南芦村周边配套环境分析 (4) 二、地块市政配套分析 (5) 第二章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 (5) 一、市场供应 (5) 二、区域市场前景分析 (6) 第三篇南芦村开发改造方案 (6) 第一章改造模式及实施主体 (6) 一、改造模式 (6) 二、实施主体 (6) 第二章土地利用方案 (6) 一、地块的SWOT分析 (6) 二、地块核心竞争力 (7) 三、客户群分析及定位 (8) 四、项目定位 (9) 五、规划设计方案 (9) 六、“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方案 (18) 七、建设安排及实施计划 (19) 第三章改造中村民利益的保障 (20) 一、拆迁安置过渡中村民的生活 (20) 二、项目中村集体从开发中获得商业房经营或出租的收入 (20) 三、开拓了村民就业渠道 (20) 四、享受政府惠民政策 (20) 第四章项目开发改造投资估算 (20)

一、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20) 二、项目投资估算 (21) 第五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39) 一、经济效益分析 (39) 二、社会效益分析 (42)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43) 一、结论 (43) 二、建议 (44)

第一篇总论 一、南芦村地块概况 某地处黄河中游,整个地区呈不规则的梯形, 东倚巍巍太岳, 西临滔滔黄河, 北与晋中、吕梁市毗邻, 南与运城市接壤,地理位置重要,自然风光优美,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里的“尧都平阳”,即今某。尧王访贤、让位于舜的传说都发生在这里。某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素称“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 (一)地理位置 南芦村地块位于某市河西新区,锣鼓大桥北800米,西邻滨河西路,东临环境优美的汾河生态公园。村西与某市一中隔路相望,一中北侧是占地2500亩的山西师范大学新校区,汾河生态公园对岸是某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地,河道上有便桥相连。本地块距某市高铁火车站3公里,距河西长途汽车站5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北侧高速引线工程即将开工,使区域地块开发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区域房地产开发带来空前的契机。 (二)用地现状 南芦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22.6亩(含代征道路及绿地76.35亩)。其中南芦村村民宅基地380亩,集体用地 142.6 亩(由南芦村村集体出租)。 (三)人口结构 南芦村地块上人口结构较为简单,南芦村中常住人口约1000人(农业人口约900人,非农业人口约100人)。 (四)村民经济来源 南芦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私房出租和私营生意。根据相关调查统计,2011年南芦村平均人均收入约为6600元/人·年。 二、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南芦村村民宅基地长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村民住宅混乱无序,村里街窄巷小,占地面积又大,使得村里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高效的利用。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的补充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 策的补充意见 并政发〔2005〕30号 颁布时间:2005-11-29发文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各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现就有关政策,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土地政策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解释,《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并政发〔2003〕10号)第三条第(三)项土地政策修改补充为: (一)城中村村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后,在其所剩余的少量集体土地全部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理征收审批手续,转为国有土地。拟征收的集体土地中有农用地的,应依照法律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再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征收集体土地中有城市规划道路、绿化带等公共用地的,由用地单位按有关规定,负责代征土地费用和其地上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拆迁安置 费用。 (二)集体土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留给村民的生产、生活用地由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按原用途继续使用,并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按市政府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组批准的改造方案和规划部门批准的具体建设项目,对进行拆迁改造的用地逐个以协议方式出让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暂不进行拆迁改造的,待拆迁改造时再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三)城中村在土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根据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政府确定的人均用地标准,留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的发展用地,用于转制后村民的生活、生产、就业安置。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政发〔2004〕29号)相关政策第二条:“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在有剩余土地的前提下,按每人133平方米控制,包括居住、公共设施、预留生产发展用地、道路交通、绿化等用地”,修改补充为: 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应包括其安置村民住宅用地、小区级公建用地、道路用地(道路红线30米以下)、小区级及以下配套公共绿地、预留的生产发展用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益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公共绿地、城市道路(道路红线30米及以上)及两侧绿化用地不计入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中。除此之外,城中村改造非农户房屋拆迁改造人均安置用地为30—50平方米,其中包括住宅、配套公建、道路、绿地、为实施改造的资金筹措开发用地。 三、改造规划编制及审批

城中村发展现状及改造情况调查问卷1

1.城中村发展现状及改造情况调查问卷(当地官员)所属地区(省/市/区/街道)__________ 问卷号__________ 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我们是南京大学的学生,想做一个关于城中村的调查问卷,可能会耽误您的一点宝贵的个人时间。但您的无私帮助将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您的真实所想将是我们调研成功的关键——有了您的不吝支持,我们便能为你们做的更多。 调查问卷采取匿名形式,请各位朋友如实填写,以期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在此,我为我们的工作给您带来的不便致以真诚的歉意。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问卷说明: 1.本调查问卷的填写对象主要是城中村的当地官员; 2.请在您所要选择的项目前的“□”内打上钩; 3.如果选项内容不全面,您可以再“_______”做补充说明; 4.如对问卷中的有关问题不了解或有疑问,请随时咨询您身边的工作人员。 正式内容: 1.您如何看待我市的“城中村”问题? □A.城中村承担了廉租房的功能,为创新产业人才进入城市提供了“低门槛” □B.城中村存在着“赃、乱、差”的问题,为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 □C.城中村建设杂乱,影响城市形象及市容市貌 □D. 其他 2.你觉得城中村在当前的城市中有无存在的必要? □A不清楚□B完全没有必要□C有一定的必要□D非常有必要 3.你觉得市政府对本村的城中村改造工作重视吗? □A.重视且实际工作到位□B.比较重视且工作基本到位 □C.表面重视实际不到位□D.不重视 4. 你认为制约本村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A.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制约□B.缺乏资金,债权债务复杂且沉重 □C.自身优势没有发掘,村集体主动性不够

城中村改造基本流程

城中村改造基本流程(规划——土地收储——拆迁——建设) 一、规划:(申请-立项-审批) 1、申请: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 2、立项: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 3、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规委会审定。 二、土地收储: 1、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 2、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3、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因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应当就近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 三、拆迁:

1、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实行三榜公示,由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规划局、公安局、监察局等部门予以复核确认。2、集体债务审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土地依附的集体债务情况由区审计局审计、市审计局复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土地开发成本。 3、前期开发费用: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前期开发费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市建委、审计局等部门核定后支付。较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由市土委会一次性审定,计入土地出让金总额,由开发建设单位支付,各区政府按期组织完成房屋拆迁。 4、编制改造用地供应方案: 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方案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报市土委会批准。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 5、进行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太原市义井村城中村项目改造研究论文

太原市义井村城中村项目改造研究论文 摘要: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城市 化进程,积极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促进其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向现代城市 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转变,使“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从而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化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城市化的 特点和城中村问题的研究现状,而后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较为彻底的剖析了案例太原市 义井村,并指出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义井村,城市化,城中村,改造 1.绪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深入,城市人口规模在不断增长,城市建设 急剧扩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离城区较近的村庄及其耕地被逐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发 展区域内,逐渐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大片原来的农用地变更为城市建设用地,他们在城市 发展的带动与影响下发生了明显的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型,农村社区与生产方式逐渐消失。 然而由于我国特有的包括土地所有制、户籍、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在内的城乡二元体制,这 些村庄没能真正纳入到城市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之中,伴随着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和 改造,它们在土地利用、生产和生活方式、建设景观及小区组织等各方面更是保留了传统 的农村居民点特征,与现代城市文明产生冲撞,随之而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现象一一“城中村”。 一方面,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城 市化进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障碍,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造,因此对于肩负现代社会公共服 务职能的政府来说,对其改造具有必然性。如何使其成为城市功能意义上的一部分、让其 有机参与新的城市分工和产业布局,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土地是农民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城中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最基本的’ 生产和生活资料和最有效的社会保障手段。失去土地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失 去土地实际上是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基础。城中村改造中,对于农民的补偿更为重要。如果因城中村征地而不能合理补偿失地农民,也不能给予村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势必会 使失地农民成为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并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城中 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城中村改造的各项工作得以顺 利进行,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具有巨大的现 实指导意义。 所以,成功的城市化进程就必须实现城中村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的彻底转变,统 筹协调城乡发展,而不是仅仅将城中村的土地纳入政府的开发领域。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

精选-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范文资料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后,农民变成了市民,他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原来依靠出租房屋的收入也将消失,村民必须选择新的从业方式,而很多村民文化素质较低,甚至一些是文盲,要妥善地进行城中村改造,村民培训问题必须先行。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最近,我们就此问题到武汉 市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所到之处 的市、区、乡(街)、村(居)以及村民对城中村的改造交口称赞。一项改革政策能够得到利益调整各方的一致认同这是少有的。我们认为,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政策稳妥,富有创见,既解决了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存在的产权模糊、机制不活、监督不力问题,又解决了城中村被边缘化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路子。武汉市的经验值得推广。 基本作法 何谓城中村?《现代汉语词典》找不到答案,武汉市是这样届定的:城中村是指《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城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图(2019-2019年)》确定的城市建设发展预留地范围内,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后仅剩少量农用地、农民不能靠耕种土地维持生产生活且基本被城市包围的行政村。据此,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总体范围包括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等区(城

郊区暂未纳入此次改造范围)共计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涉及总人口35.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0万人。我们分别与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专班、汉阳区领导以及七个村的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科学确定六改一建改造政策。武汉市委、市政府站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2019年9月正式拉开了城 中村综合改造的序幕。在借鉴广州、北京、珠海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市下发了《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办等部门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 的意见的通知》两个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任务是六改一建,即经济组织改制,改村集体经济的双层经营模式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户籍改登,将城中村 村民农业户口改登为城市居民户口;村改居,依法撤销村民委员 会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福利改保障,村改按月发放福利为一次 性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改性,将城中村的集体土地转变 为国有土地;村湾改造,按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标准及要求,改善 公共设施;按照城市管理规范要求,建设文明社区。 六改一建较之全国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有很多创新,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项长治久安的善政。长治表现在政策的前瞻性、系统性,充分考虑了村企业的发展以及村民融入城市等问题;久安表现在永久性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两年实

新时期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新时期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摘要 在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一个突出的现象,实际上也是一类新城市化的社会现象。国内沿海发达城市中出现城中村现象最早。在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新时期,城中村呈现中兴的进程中,一些问题也日益地暴露了出来,严重地影响并制约了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因而,研究城中村改造问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城中村改造步骤繁多,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地多,包括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等多元素,涉及到的主体也多元化,包括村集体、村民、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开发商等。本论文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情况,研究了城中村形成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工具、形成的阶段、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也关注到了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联系到了有关城中村改造的基础理论与相关的模式,也提及到了国内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取得成效的城市,主要是深圳模式、广州模式以及西安模式这3个典范模式。 为了更为深入地说明城中村改造过程这个课题,笔者特意地选取了山东潍坊市城中村改造作为研究的具体典例展开相关的分析。简述有关城中村的改造理论,包括生命周期理论、级差地租理论、城市政体理论、城市更新理论以及博弈论等在陈述相关理论的背景下,对潍坊市城中村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包括山东潍坊市新时期城中村改造情况,主要是其改造的背景、改造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等几个部分加以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分析山东潍坊市新时期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决策徘徊问题、政策滞后问题、政策反复问题、行政沟通不到位、不适应改造以及政府干预缺位等问题。 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本论文又研究山东潍坊市新时期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包括:提高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建立有效的行政沟通、强化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树立政府的权威形象以及寻求政府管理模式与市场模式相结合的新型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城中村,山东潍坊,改造问题 Abstract In China's rapidly advancing a city to change a course, the village is a prominent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李忆冰崔海洋 一、杭州市“城中村”定义 1.杭州市“城中村”概念 杭州市“城中村”的概念,界定应与国内“城中村”相一致,借鉴国内“城中村”概念来定义杭州市“城中村”,可以这样来表述:在杭州市规划建设范围以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 杭州市“城中村”根据它们拥有土地生活主要来源等可分为三类: A类是指这些社区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征用他们原先生存基础—土地,他们已没有土地从事第一产业。它们散布于杭州的主城区的范围内,上城与下城是杭州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改造,“城中村”数量减少得很快,现存的“城中村”已经为数不多,在其他的几个区中“城中村”数量较多。 在杭州市属于A类“城中村”主要有以下28个村。 西湖区:花园村、武林村、宋江村、古荡村、庆丰村、黄龙洞村、金沙港村、玉泉村、伍联村、骆家庄村、九莲村、保亭村、益乐村; 江干区:常青村、定海村、景芳村、闸弄口村、三里亭村、皋亭村、章家坝村; 上城区:玉皇村、近江村、望江村; 下城区:长木村、打铁关村、潮王村; 拱墅区:拱宸村、七古登村、善贤村、大关村、沈塘湾村、八丈井村、东新村。 B类“城中村”是有少量的农用地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它们多处于杭州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期重点建设区域,或重要大型的基础设施即将建设区域,如:钱江新城、下沙高教园区、风景区

内等。 属于B类的“城中村”典型代表有: 西湖区:五里塘村、转塘村、虾龙圩村; 江干区:常青村、新塘村、蚕桑村; 拱墅区:阮家桥村、吉如村、庆隆村、李家桥村、三宸村、瓜山村、皋亭村; 下城区:灯塔村。 C类是主要分布在绕城公路外,杭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的农村,这些农村具有较多的土地,城市近期建设不会覆盖的地区。 2.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概述 从广义的“城中村”概念来分析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情况。 (1)A类“城中村” 这些“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交错,处于城市建设用地包围之中,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城中村”,这一地区的“城中村”数量较少,分布密度也相对较稀。居住于其中人群,被城市生活逐渐同化,贴近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青一代,大多数已接受良好的教育,易于接受城市文明,已被“城市化”。 该区内建筑景观,有些已通过商业化运作手法改造,与城市完全相融,建筑层数以多层为主,建筑形式也与周边城市建筑相协调。但有些村改造过于迁就农民的意愿,建筑层数以低层为主,建筑形式也较为落后。另外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进行改造,建筑布局混乱,基础市政设施严重短缺。 人口仍以原村落居住人口为主体,另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此租房,居住人口较为混杂。 A类“城中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工作收入、出租房屋的租金及集体企业土地升值的分红。 (2)B类“城中村” 该类“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咬合,多处于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近期建设将要影响的地区,由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城中村改造名单 五华区(51个) 一、普吉街道 (一)联家社区 1、王家桥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吴家营村(居民小组) 5、范家营村(居民小组) (二)大塘社区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组) 4、观音寺村(居民小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组) (三)普吉社区 1、小普吉村(居民小组) 2、大普吉村 二、莲华街道 (一)校场中路1、豹子头村 (二)虹山社区 1、苏家塘村 2、莲园村 (三)马村社区 1、上马村 2、中马村 3、下马村 4、沙沟埂村 三、红云街道 (一)麦溪社区1、麦溪村 (二)北仓社区 1、浪口村 2、尚家营村 3、北仓村 (三)右营社区 1、上庄村 2、右营村 3、岗头村 四、黑林铺街道 (一)昭宗社区 1、依禄村(居民小组) 2、小团山村(居民小组) 3、河底村(居民小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组) (二)团山社区 1、前所村(居民小组) 2、后所村(居民小组) 3、黑林铺村(居民小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区 1、龙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组 (四)梁家河社区1、梁家河村(社区居委会) (五)沙沟社区1、沙沟居民小组股份合作社 五、大观 (一)棕树营社区1、东区社区 六、华山 (一)桃园社区1、小菜园村 七、丰宁街道 (一)洪园社区 1、麻园村 2、菜家村(七组居民小组) 3、黄土坡白村

4、洪家营村(村民小组) 5、新发村(村小组) 八、龙翔办事处 (一)潘家湾社区 1、潘家湾大村 2、潘家湾村 3、赵家堆村(居民小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组) 一、关上街道 1、香条后村(新村) 2、香条前村(新村) 3、关坡村 4、和甸营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护福村 8、双桥村 9、长村10、高家村 11、双凤第一居民小组(太平寺村)12、双凤第二居民小组(螺蛳堆村) 13、双凤第三居民小组(宏德村)14、双凤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组(万德村) 15、双凤第五居民小组(双凤村)16、小街第一居民小组(小街子村) 17、小街第二居民小组(含张居村、青棚玉龙村、梁家18、日新村 19、苏家村20、苏凤村21、上苜蓿村22、中苜蓿村 二、金马街道 1、金马街道上凹村 2、下凹村 3、马军场村 4、金马寺大村 5、金马寺下村 6、太平村 7、十里铺村 8、大桥村 9、阮家村10、朱家村 11、刘家村12、牛街一、二、三社(牛街大村)13、牛街新村14、小羊村 15、大羊村16、凉亭村17、大树营大营村18、大树营中营村19、大树营后营村 三、太和街道 1、宋旗营新村 2、南窑村 3、佴家湾村 4、前卫营村 四、吴井街道 1、岔街署光新村 2、董家湾村 3、菊花村 4、太乙桥村 5、五里多村 6、新草房村 五、官渡街道 1、官渡社区一、二、三、四组(秀英村) 2、官渡五、六组(螺峰村) 3、官渡七、八组(尚义村) 4、官王家庄村 5、西庄村一、二、三组(西庄村) 6、西庄村四、五、六组(六谷村) 六、小板桥街道 (一)羊甫社区 1、大羊甫村 2、小羊甫村 (二)小板桥社区 1、一、二、三组(大街村) 2、四、五组(东西廊村) 3、六组(郭家小村) 4、七、八组(织布营村) (三)鸣泉社区 1、一、二、三组(鸣泉村) 2、新治村民小组 3、陈旗营村民小组 4、一、二、三组(竹园村) (四)晓东社区 1、晓东村民小组 2、土桥村民小组 3、雨龙村民小组

[计划方案]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计划方案]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20XX-2020年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两治三改”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房屋调查摸底工作结果,为积极稳妥的推动我县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根据(国发〔20XX〕37号)、(皖政〔2013〕44号)等规定,以及(皖政[20XX]10号)要求,为全力推进我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改善棚户区及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确保我县20XX-2020年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目标顺利完成,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水平、改善城镇环境为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配套建设,高标准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工作目标 于20XX年-2020年9月20日前完成20XX-2020年“两治三改”棚户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 (三)主要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责任单位作为政府主导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由老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分工负责、强化配合的原则。 2、坚持政府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 3、坚持依法运作、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在棚户区拆迁补偿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的住房问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使用、资金管理、城市规划、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物业管理、最低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4、坚持科学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依据总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功能完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 5、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既要立足长远,又要面对现实,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综合治理,稳步推进。 6、坚持促进棚户区改造与维护社会稳定兼顾的原则。要正确处理推进棚户区改造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棚户区改造既要逐步推进,又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在棚户区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妥善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关于雁塔区城中村改造问题调研报告 2012年11月8日我们一行五人组成的调研小组以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对雁塔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 1.城中村改造之无形改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以及村名回 迁以后的生活状况。 2.西安市雁塔区城中村改造之具体数据收集。 3.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改造完成后发现了什么问题,以 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雁塔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情况 1.全区一共120个城中村的无形改造全部由雁塔区城中村改造办 公室进行。 2.通过土地确权改造四个村,即后村,响塘村,西三爻(堡), 双桥头。 3.将集体土地转性为国有土地也可通过征收的程序,但在具体操 作过程中存在手续繁琐以及耗时过长的问题,因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都通过提地确权的程序来完成土地转性问题。 4.雁塔区已拆25个城中村,安置回迁6个村,采取“就近安置, 原址新建”的原则。 5.2007年以前,自主改造4个村,即新加坡,长延堡,西三爻(堡)。 6.2007年,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成立,后村成为政府主导改造的第

一村。 7.完成经济体制改造的共70个村,完成标准即,报民政局拿到完 成批复。改造规模不能低于2000户,村规模小的就近合并为一个社区。 8.目前,34个完成改造的城中村有民政局统一管理,成为社区, 农民转化为居民,并且完成经济体制改革,成立社区。 9.改造赔付方式主要有3种,即房屋+预留地,房屋+商业面积, 房屋+货币。 三、无形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医疗保险问题 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盾上。2007年,市政府157号文件指出“自转为居民后,5年以内仍可享受惠民政策。”同年,市卫生局发文指出“户口本转化为居民,则不能参加农合。”而农合只需要农民缴纳30元即可享受的医疗保险,转化为居民后需缴纳180元才能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目前,此问题仍未解决。 2.养老保险问题 曲江管委会已解决此问题,主要存在于高新区,已拆村养老保险未落实。 4.村民不愿意回迁的原因主要有:对过渡费不满意以及对房屋质 量、户型不满意。 四、经济体制改造的基本情况 1.由原来的“改制先行,改建跟进”原则改变为“有形无形同步

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规划、土地、建设手续办理流程说明(太原)

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规划、土地、建设手续办理流程说明(太原) 一、改造计划由市城改办根据太原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结合我市城市发展的重点和各区实际,提出年度改造村名单,报市城中村改造协调领导组同意后公布。 二、土地测绘、人口统计区国土局在区政府的领导下,按市城改办和市国土局的安排完成城中村改造村现状土地权属调查、测绘、登记、发证工作。区公安部门冻结改造村人口,澄清底数。土地和人口资料数据由区政府审核把关后加盖公章,报市城改办备案,同时市城改办抄送市规划局。 三、用地控制规划编制、报审由市城改办会同市规划局根据城中村改造计划,确定并下达城中村用地控制规划编制计划,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市规划局按照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市城改办组织有关单位划定城中村改造用地(人均133平方米)范围,市城改办、市规划局双方确定后,报市政府批

准。 四、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编制及报审由村委会编制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明确城中村改造进度及旧村拆迁时序。建设方案经区政府同意后,报市城改办审查。在此基础上各村编制完成城中村改造方案,由区政府审查批准,市城改办备案,各区政府组织实施。 五、城中村改造总平面图及建筑单体设计方案编制及报审由村委会委托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城中村改造总平面图及建筑单体设计方案,由市规划局组织审查后按程序批复。 六、申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按照城中村改造进度安排,由村委会持审定后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报市城改办前置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市政务大厅规划窗口按程序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七、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村委会提出申请,市规划局按照程序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八、原集体企业改制对城中村原集体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折股量化到户(人),成立新的股份制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需具备开发资质牞利于在城中村改造用地上进行经营性项目的开发建设。 九、土地转用、供地(划拨或出让)经市城改办前置审查并出具意见后,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持土地征用、转用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最近,我们就此问题到武汉市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所到之处的市、区、乡(街)、村(居)以及村民对城中村的改造交口称赞。一项改革政策能够得到利益调整各方的一致认同这是少有的。我们认为,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政策稳妥,富有创见,既解决了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存在的产权模糊、机制不活、监督不力问题,又解决了城中村被“边缘化”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路子。武汉市的经验值得推广。 基本作法 何谓城中村?《现代汉语词典》找不到答案,武汉市是这样届定的:城中村是指《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城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图(1997-2010年)》确定的城市建设发展预留地范围内,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后仅剩少量农用地、农民不能靠耕种土地维持生产生活且基本被城市包围的行政村。据此,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总体范围包括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等区(城郊区暂未纳入此次改造范围)共计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涉及总人口35.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0万人。我们分别与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专班、汉阳区领导以及七个村的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科学确定“六改一建”改造政策。武汉市委、市政府站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2004年9月正式拉开了城中村综合改造的序幕。在借鉴广州、北京、珠海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市下发了《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办等部门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两个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任务是“六改一建”,即“经济组织改制”,改村集体经济的双层经营模式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户籍改登”,将城中村村民农业户口改登为城市居民户口;“村改居”,依法撤销村民委员会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福利改保障”,村改按月发放福利为一次性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改性”,将城中村的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村湾改造”,按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标准及要求,改善公共设施;按照城市管理规范要求,建设文明社区。 “六改一建”较之全国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有很多创新,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项“长治久安”的“善政”。“长治”表现在政策的前瞻性、系统性,充分考虑了村企业的发展以及村民融入城市等问题;“久安”表现在永久性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两年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是很科学的。 二、试点先行。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武汉市将城中村分为ABC 三类,A类村为人均农用地小于或等于0.1亩,B类村为人均农用地大于0.1亩、小于0.5亩的村,C 类村为人均农用地大于0.5亩的村。同时确定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办试点;第二步是以试点为基础,全面推进AB 类村

城中村改造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城中村改造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郑州市高新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城郊村逐渐成为城区的一部分,但是这种转变并没有使这些村落真正融入城市,而是形成了所谓的“城中村”,这些村落的使高新区的发展陷入困境,城中村改造成为了郑州市城市规划的重点对象。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以祥营村为例提出了城中村改造中所面临的困难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中村;祥营村;问题;对策 一、高新区城中村改造中的难点 1.村民传统思想的抵触 虽然村民们也十分向往城市的生活,但是由于村民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更习惯自家的独栋小院,而不愿意搬入小区居住。村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会使他们失去原有的土地和房屋,严重损害他们的原有利益,大多不愿意接受改造,甚至给政府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加上村民相对来说理论水平低,对于政府的行为不理解,较难沟通。因此,如何说服村民接受改造是城中村改造中最大的难题。若能把村民的问题解决,其他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2.实际运作中的困难重重 尽管城中村改造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一些情况特殊的困难户,政府不得不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而这样又会引起其他村民的不满。一些有争议的土地、建筑如何赔偿。对于村民一些有组织的抗议活动如何处理等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很难处理。可见城中村改造问题繁多、矛盾尖锐、关系复杂,并非易事。 二、高新区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1.村民与政府相互不信任、不理解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和政府各执一词,村民表示对安置赔偿不满,拆迁后得不偿失,楼房不如自家小院,并且生活更加拮据。而且由于现在政府与开发商的负面新闻太多,对政府官员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村民对政府非常不信任,对政府承诺的一系列赔偿尤其是回迁安置时间表示怀疑。有不满也不愿与政府沟通,认为政府不会为村民考虑,反而会把自己被抓起来。而政府则是与村民完全不同的说法。他们认为村民欲壑难填,政府无论怎样做都满足不了村民无限的贪欲。政府目前给予的补偿已经相当合理了,拆迁后补偿给村民的住房远远大于村民的自住需求,随便卖一套都是一笔不少的钱。而且只要肯劳动,以后的生活根本不成问题。可见政府与村民相互不理解,并且缺乏沟通是目前高新区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城中村改造名单 五华区(51个) 一、普吉街道 (一)联家社区 1、王家桥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吴家营村(居民小组) 5、范家营村(居民小组) (二)大塘社区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组) 4、观音寺村(居民小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组) (三)普吉社区 1、小普吉村(居民小组) 2、大普吉村 二、莲华街道 (一)校场中路1、豹子头村 (二)虹山社区 1、苏家塘村 2、莲园村 (三)马村社区 1、上马村 2、中马村 3、下马村 4、沙沟埂村 三、红云街道

(一)麦溪社区1、麦溪村 (二)北仓社区 1、浪口村 2、尚家营村 3、北仓村(三)右营社区 1、上庄村 2、右营村 3、岗头村 四、黑林铺街道 (一)昭宗社区 1、依禄村(居民小组) 2、小团山村(居民小组) 3、河底村(居民小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组)(二)团山社区 1、前所村(居民小组) 2、后所村(居民小组) 3、黑林铺村(居民小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区 1、龙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组(四)梁家河社区1、梁家河村(社区居委会)(五)沙沟社区1、沙沟居民小组股份合作社五、大观 (一)棕树营社区1、东区社区 六、华山 (一)桃园社区1、小菜园村

七、丰宁街道 (一)洪园社区 1、麻园村 2、菜家村(七组居民小组) 3、黄土坡白村 4、洪家营村(村民小组) 5、新发村(村小组) 八、龙翔办事处 (一)潘家湾社区 1、潘家湾大村 2、潘家湾村 3、赵家堆村(居民小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组) 一、关上街道 1、香条后村(新村) 2、香条前村(新村) 3、关坡村 4、和甸营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护福村 8、双桥村 9、长村10、高家村 11、双凤第一居民小组(太平寺村)12、双凤第二居民小组(螺蛳堆村) 13、双凤第三居民小组(宏德村)14、双凤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组(万德村) 15、双凤第五居民小组(双凤村)16、小街第一居民小组(小街子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