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槟榔肝

答案: a慢性肝淤血;b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c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2. 心衰细胞

答案:a左心衰竭;b肺泡腔内;c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 血栓形成

答案: a活体的心脏活血管腔内;b血液成分凝固;c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 混合血栓

答案: 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c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5. 透明血栓

答案: a循环血管腔内;b由纤维蛋白构成;c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6. 栓塞

答案: a循环血液中;b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c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7. 梗死

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血流中断,又无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二、判断题

1.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答案:错误

2. 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答案:错误

3. 混合血栓又称为层状血栓。

答案:正确

4.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答案:错误

5. 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答案:错误

三、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心衰细胞见于

A.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 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 肝淤血时肝脏内

E. 脾淤血时脾脏内

答案: A

2. 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

A. 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

E. 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

答案: B

3. 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 肺、肝及胃肠道

B. 肺、脑及胃肠道

C. 肝、脾及胃肠道

D. 肾、肺及胃肠道

E. 脾、肺及胃肠道

答案: C

4. 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B. 肺泡上皮细胞

C. 异物巨细胞

D. 单核细胞

E. 心衰细胞

答案: E

5. 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

A.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B. 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

C.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

D. 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

E. 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

答案: A

6. 血肿被肉芽组织所代替,这种现象称为

A. 纤维化

B. 机化

C. 肉芽肿形成

D. 结缔组织透明变性

答案: B

7. 静脉石是指

A. 静脉血栓

B. 静脉血栓机化

C. 静脉血栓钙盐沉积

D. 静脉内钙盐沉积

E. 静脉内胆盐沉积

答案: C

8. 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互沟通的新生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

A. 血栓脱落

B. 侧支循环形成

C. 血栓机化

D. 血栓硬化

E. 再通

答案: E

9. 最常见的栓子是

A. 血栓

B. 脂肪

C. 空气

D. 细胞

E. 寄生虫

答案: A

10. 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 心

B. 肾

C. 脑

D. 肠

答案: D

11. 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

A. 该器官的血管分布

B. 坏死灶的大小

C. 梗死灶内的含血量

D. 坏死的类型

E. 侧支循环的建立

答案: A

12. 槟榔肝可发展为

A. 坏死后性肝硬化

B. 门脉性肝硬化

C. 色素性肝硬化

D. 胆汁性肝硬化

E. 淤血性肝硬化

答案: E

13. 槟榔肝的特点不包括

A. 肝细胞脂肪变性

B. 肝细胞萎缩

C. 胆小管增生

D.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

E. 肉眼观察切面呈红黄相间的花纹

答案: C

14. 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

A. 血管内膜炎

B. 血流缓慢

C. 血小板数目增多

D. 纤维蛋白溶解产物

答案: D

15. 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 阻塞血管

B. 阻塞血管破口,止血

C. 栓塞

D. 心瓣膜变形

E. DIC,并引起广泛出血和休克

答案: B

16. 血栓的结局不包括

A. 梗死

B. 溶解、吸收

C. 钙化

D. 机化

E. 再通

答案: A

四、问答题

1. 简述淤血的病变及其结局。

答案: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黏膜淤血时发绀;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

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答案:(1)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2)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2)不利的一面: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3.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答案:(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

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

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4.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答案:(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5.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答案:(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名词解释

1.萎缩

答案: a发育成熟;b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c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d间质增生。

2.化生

答案: 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b刺激因素作用;c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d 发生于同源性细胞;e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分化。

3.虎斑心

答案: a心肌脂肪变性;b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c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

间;d似虎皮斑纹。

4.透明变性

答案: a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b蛋白质沉积和蛋白变性等;c HE染色呈均质、粉染至红染。

5.心衰细胞

答案: a左心衰竭肺淤血;b肺内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6.转移性钙化

答案: a钙磷代谢障碍;b正常组织;c固体钙盐蓄积;d肺、肾、胃等。

7.坏死

答案: a钙磷代谢障碍;b正常组织;c固体钙盐蓄积;d肺、肾、胃等。

8.坏疽

答案: a大范围坏死;b腐败菌感染;c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

d分干性,湿性,气性三种。

9.机化

答案:肉芽组织;b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

10凋亡

答案: a活体内;b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c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d无急性炎反应。

二、判断题

1.萎缩的基本病变是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

答案:正确

2.器官或组织的体积较正常小就是萎缩。

答案:错误

3.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器官体积增大,都称为肥大。

答案:错误

4.化生既可以发生在同源细胞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异源细胞之间。

答案:错误

5.一般来说,变性是细胞代谢障碍所致的可逆性病变。

答案:正确

6.气球样变是细胞水肿的一种形态学表现。

答案:正确

7.透明变性可以是蛋白质在细胞内、间质内或细动脉壁内蓄积的形态学表现。

答案:正确

8.脂褐素的本质是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

答案:正确

9.坏死物或其他异物被纤维化的过程就是机化。

答案:正确

10.坏死组织或异物被纤维组织包绕的过程称包裹。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

A. 肥大

B. 增生

C. 发育不全

D. 化生

答案: C

2. 细胞内出现下列哪种色素表示细胞萎缩?

A. 胆色素

B. 黑色素

C. 脂褐素

D. 含铁血黄素

答案: C

3.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化生?

A. 柱状上皮改变为移行上皮

B. 移行上皮改变为鳞状上皮

C. 成纤维细胞改变为骨母细胞

D. 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

答案: D

4. 细胞缺氧时最常见的变化是

A. 内质网扩张

B. 核糖体脱落

C. 线粒体肿胀

D. 溶酶体增多

答案: C

5. 下列细胞器中对氧最敏感的是

A. 溶酶体

B. 线粒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器

答案: B

6. 缺氧时细胞最先出现的变化是

A. 细胞形态

B. 细胞代谢

C. 细胞功能

D. 细胞器形态

答案: B

7. 下述细胞死亡方式中,哪一种可以发生在生理状况下?

A. 液化性坏死

B. 凝固性坏死

C. 凋亡

D. 变态反应所致坏死

答案: C

8. 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A. 心

B. 肝

C. 肾

D. 肺

答案: B

9. “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已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肉眼形态改变?

A. 水肿

B. 脂肪变性

C. 黏液变性

D. 淀粉样变性

答案: B

10. 蓄积于细胞质内的脂肪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染成橘红色?

A. 刚果红染色

B. 苏丹III染色

C. 锇酸染色

D. PAS染色

答案: B

11. 动脉细胞壁的透明变性又称

A. 微小动动脉瘤形成

B. 细动脉栓塞

C. 细动脉透明血栓形成

D. 细动脉硬化

答案: D

12. 下列病变均可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除外

A. 血吸虫病时的虫卵结节

B. 结核病时的干酪样坏死

C. 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

D. 维生素D摄入过多的胃黏膜

答案:D

13. 最能代谢细胞坏死的三种改变时

A. 核膜破裂、核碎裂、胞质浓缩

B. 核溶解、胞质少和胞膜破裂

C. 核溶解、胞质浓缩和胞膜破裂

D. 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答案: D

14. 光镜下见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凝聚,呈深蓝色的是

A. 核碎裂

B. 核分裂

C. 核固缩

D. 核溶解

答案: C

15. 液化性坏死可发于下列哪个器官

A. 心

B. 肝

C. 脾

D. 脑

答案:D

16. 凝固性坏死的组织学特点是

A. 核碎片常见

B. 细胞膜破裂

C. 细胞、组织轮廓残留

D. 间质胶原纤维崩解

答案: C

17. 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

A. 病毒感染

B. 细菌感染

C. 结核病

D. 寄生虫病

答案: C

18. 关于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常见于四肢末端

B. 常呈黑褐色

C.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D.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答案: D

19. 湿性坏疽多见于外界相通的哪些脏器?

A. 小肠、肺、子宫

B. 胆囊、肝、胰

C. 肾、输尿管、膀胱

D. 食管、胃、肠

答案: A

20. 关于凋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

B. 活体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

C. 细胞质膜破裂,核也破裂

D. 无急性炎反应

答案: C

四、问答题

1.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答案:

(1)原因:缺氧、感染、中毒、缺乏营养。

(2)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3)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2. 简述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案:

基本病变: 1)核固缩、碎裂核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3. 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

答案: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

4.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

第三章修复

一、名词解释

1. 再生

答案:a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b修补缺损。

2. 肉芽组织

答案:a新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细胞;b炎细胞浸润;c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3. 一期愈合

答案:a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b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二、判断题

1. 组织损伤修复后都可以完全恢复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答案:错误

2. 肌细胞属永久性细胞。

答案:错误

4. 一般而言,幼稚组织比高分化组织的再生能力强。

答案:正确

5. 心肌细胞属稳定细胞。

答案:错误

6. 脑的神经细胞损伤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来修补完成。

答案:正确

7. 纤维性修复必须通过肉芽组织的增生才能完成。

答案:正确

9. 心肌梗死后及时治疗,心肌细胞可完全再生。

答案:错误

10. 黏膜糜烂常通过瘢痕修复来完成。

答案:错误

11. 肉芽组织内没有神经,因此用刀切也无感觉。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细胞中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

A. 肝细胞

B. 唾液腺

C. 心肌细胞

D. 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

答案:D

2. 下列哪种细胞不是不稳定细胞?

A. 移行上皮细胞

B. 表皮细胞

C. 血细胞

D. 肝细胞

答案:D

3. 下列那种病变或其进一步发展与肉芽组织无关?

A. 肺脓肿

B. 血肿

C. 血栓

D. 静脉石

答案:D

4. 肉芽组织的结局是

A. 填补缺损

B. 纤维化

C. 抗感染

D. 能产生细胞外基质

答案:B

5. 由肉芽组织生长修复的伤口均称为

A. 一期愈合

B. 二期愈合

C. 伤口愈合

D. 纤维性修复

答案:D

6. 下列哪项是伤口二期愈合的特点?

A. 创面小

B. 创面不洁、伴感染

C. 肉芽组织少

D. 形成瘢痕小

答案:B

四、问答题

1.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答案:a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

b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

c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他异物;

d结局: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第四章炎症

一、名词解释

1. 渗出

答案: a炎症局部组织;b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c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

2. 趋化作用

答案: a白细胞;b向着化学刺激物;c定向移动。

3. 炎症介质

答案: a介导炎症反应;b化学因子;c来自血浆和细胞。

4. 败血症(septicemia)

答案: a血液中查到细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b有全身中毒症状。

5. 脓毒败血症

答案: a化脓性细菌;b败血症;c多发性化脓灶。

6. 蜂窝织炎

答案: a疏松结缔组织;b弥漫性;c化脓性炎;d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7. 脓肿

答案: a限局性;b化脓性炎;c组织发生溶解坏死。

8. 肉芽肿

答案: a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b浸润和增生;

c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二、判断题

1. 炎症的核心是血管反应。

答案:正确

2. 炎症是防御反应,对机体无害。

答案:错误

3. 白细胞边集和粘附是白细胞游出的前提。

答案:正确

4.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

答案:错误

5. 病毒性感染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

答案:错误

6. 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常以渗出为主,浸润的炎细胞常为中性粒细胞。

答案:错误

7.任何炎症中都有变性、渗出和增生改变。

答案:正确

8.肉芽肿性炎的形态特点有利于进行病因诊断。

答案:正确

9.肉芽肿的主要成分是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答案:错误

10.炎性假瘤和炎性息肉是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的一种表现形式,需同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哪项最符合炎症的定义?

A. 是机体血管系统对致炎因子的反应

B. 是致炎因子诱发的机体的血管反应

C. 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

D. 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

答案: C

2.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形态学特征是

A. 血管扩张

B. 血浆渗出

C. 纤维蛋白(纤维素)渗出

D. 白细胞渗出

答案: D

3. 假膜性炎指的是

A. 黏膜的纤维素性炎

B. 浆膜的纤维素性炎

C. 黏膜的浆液性炎

D. 浆膜的浆液性炎

答案: A

4. 下列肺部炎症中哪种属于纤维素性炎?

A. 肺结核

B. 病毒性肺炎

C. 大叶性肺炎

D. 小叶性肺炎

答案: C

5. 下列哪项最能反应脓肿的本质?

A. 是局限性化脓性炎,局部有组织坏死液化和脓腔形成

B. 发病部位为皮下和肌肉

C. 弥漫性化脓性炎,有组织坏死液化

D. 愈合后局部常有瘢痕形成

答案: A

6. 嗜酸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及降解组胺

B. 吞噬细菌、细胞碎片

C. 产生抗体

D. 产生补体

答案: A

7. 炎症时B淋巴细胞的功能是

A. 吞噬

B. 递呈抗原

C. 释放内源性致热原

D. 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 D

8. 在细菌感染的炎症病变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A. 淋巴细胞

B. 浆细胞

C. 嗜中性粒细胞

D. 嗜嗜酸粒细胞

答案: C

9. 在病毒感染的炎性病灶中最常见的炎性细胞是

A. 淋巴细胞

B. 浆细胞

C. 嗜中性粒细胞

D. 单核巨噬细胞

答案: A

10. 脓细胞是指变性、坏死的

A. 淋巴细胞

B. 浆细胞

C. 嗜中性粒细胞

D. 嗜嗜酸粒细胞

答案: C

11. 在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病灶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A. 淋巴细胞

B. 浆细胞

C. 嗜中性粒细胞

D. 嗜嗜酸粒细胞

答案: D

12. 肉芽肿性炎中上皮细胞来源于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巨噬细胞

D. 淋巴细胞

答案: C

13. 关于炎症经血道扩散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细菌的毒素进入血液后称为毒血症

B. 细菌进入血液后称为败血症

C. 脓血症可形成转移性脓肿

D. 脓血症是化脓性细菌所致

答案: B

14. 肉芽肿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增生形成?

A. 成纤维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淋巴细胞

D. 浆细胞

答案: B

15. 炎症的变质是指局部发生

A. 萎缩和变性

B. 萎缩和坏死

C. 变性和坏死

D. 变性和再生

答案: C

16. 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

A. 浆液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化脓性炎

D. 肉芽肿性炎

答案: D

17. 关于脓肿的叙述,下列哪项时正确的?

A. 为弥漫性化脓性炎

B. 为局限性化脓性炎

C. 局部组织增生明显

D. 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答案: B

18. 关于败血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败血症的病畜有全身中毒症状

B. 败血症的病畜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

C. 细菌进入血后便称为败血症

D. 败血症的病畜可能有肝、脾和淋巴结大

答案: C

19. 炎症时血管内的血液成分经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称为

A. 渗出

B. 转移

C. 漏出

D. 浸润

答案: A

四、问答题

1. 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答案:

(1)渗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浑浊,易凝固;④比重高;⑤见于炎症。

(2)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比重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2. 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答案:(1)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病理学基础:

①红:充血;②肿: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充血和代谢增强;④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⑤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3. 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与弊。

(1)有利的方面;①稀释毒素;②免疫反应;③吞噬杀灭病原体;④促进修复;⑤局限病灶。(2)有弊的方面;①压迫,阻塞;②机化,粘连;③损伤组织。

4. 何谓化脓性炎症,包括哪几种类型?

化脓性炎症:以嗜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脓液形成的炎症。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脓性卡他:黏膜表面的化脓性炎症。

(2)积脓:脓性渗出物大量蓄积在浆膜腔内。

(3)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炎灶中央脓液形成。

(4)蜂窝织炎: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5. 简述纤维素性炎的特点,举例说明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的病变。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称为纤维素性炎。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如纤维素性肠炎;

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如纤维素性心包炎;

肺纤维素性炎:常见大叶性肺炎,肺泡腔内充满渗出的纤维素和炎性细胞。

6. 何谓肉芽肿?以结核结节为例说明肉芽肿的结构特征。

肉芽肿: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性炎。

以结核结节为例,从结节中心向外的结构:

(1)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有时钙化;

(2)坏死区周围有许多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的一层细胞带,呈放射状排列。(1分)

(3)最外层为大量淋巴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

7.肉芽肿性可分成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可分为:(1)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性肉芽肿。

(2)异物性肉芽肿:如外科缝线、粉尘引起的肉芽肿。

第五章肿瘤

一、名词解释

1.肿瘤异型性

答案: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来源组织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个差异即为异型性。

2.肿瘤转移

答案: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相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肿瘤转移。

3.癌珠

答案:(1)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2)癌巢中央出现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3)病理学确定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形态学标志。

二、判断题

1.肿瘤是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去除致瘤因素的作用后,此种增生便可逐渐停止。

答案:错误

2.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肿瘤的恶性程度愈高。

答案:错误

3.只有恶性肿瘤才可能发生转移,故凡有转移瘤形成的肿瘤均为恶性肿瘤。

答案:正确

4.恶性肿瘤血道转移的最常见部位是肺和肝脏。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瘤的主要根据?

A.肿瘤有出血 B.肿瘤有坏死 C.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 D.肿瘤有溃疡形成

答案:C

2.癌与肉瘤的最主要区别是

A.瘤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 B.组织来源不同

C.肿瘤内血管多少不同 D.转移的途径不同

答案:B

3.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主要根据是

A.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 B.有癌巢形成

C.癌细胞似鳞状上皮细胞 D.癌巢中出现角化珠

答案:D

4.平滑肌瘤最常发生于

A.胃、肠道 B.皮下组织 C.腹膜后 D.子宫

答案:D

四、问答题

1. 试述肿瘤的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生长缓慢,体积逐渐增大,象逐渐膨胀的气球向四周组织推挤,因此肿瘤往往呈结节状,周围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2)浸润性生长:这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内,象树根长入泥土一样生长,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3)外生性生长: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

主要见于上皮性肿瘤,发生在体表、体腔、胃肠道等处的上皮性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往往呈浸润性生长,而且恶性肿瘤易发生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2.异型性、分化程度及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答案:(1)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2)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3)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3.列表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差,异型性大

核分裂无或少,无病理核分裂像多见,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慢较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

继发改变很少出现常伴有出血、坏死、溃疡

转移不转移常有转移

复发很少复发常复发

对机体影响较小,局部压迫和阻塞较大,可破坏组织,引起出血、

坏死、感染、恶病质

4.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的区别。

答案: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肿瘤增生炎性或修复增生

病因去除后细胞持续增生细胞停止增生

分化成熟程度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分化成熟

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具有自限性,受调控

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有害无益机体生存所需

5.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答案:(1)局部压迫和阻塞;(2)浸润破坏器官;(3)转移;(4)出血、坏死、感染;(5)疼痛、内分泌紊乱、恶病质。

6.试述肿瘤转移的途径

答案:有以三种转移途径:

(1)淋巴道转移: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之后可逐渐转移到远处淋巴结。肿瘤细胞首先到达淋巴结的边缘窦,以后生长繁殖可累及整个淋巴结,肉眼观,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灰白色。镜下,正常淋巴结组织结构消失,代之以肿瘤组织。

(2)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到达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肿瘤细胞多侵入管壁较薄、压力较低的静脉,形成肿瘤栓子,之后随血液循环途径运行,侵入门静脉的首先转移至肝,侵入体静脉的经右心到肺,进入肺静脉系统的瘤细胞,可经左心播散到全身。转移瘤的形态特点是:多个散在分布的,边界清楚,结节大多分布在器官的表面,体积小,圆形,结节中央常出现出血、坏死。

(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癌,这种转移瘤亦表现为多个散在结节。

兽医病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兽医病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半IJ 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X) (20 分) 1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 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 )6、良性肿瘤组织学 特点,分化良好, 无明显的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相。 ( ) 7、 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 ) 8 、肺气肿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 少而致 体积过度膨大。 ( ) 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 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 害的病理过程。 ( )10 、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 眼观肾体积肿大, 被膜紧张, 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 俗称“大红肾”。( )11 、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 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 ) 13、营养不 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 过程。 1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 ) 15、 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 NaHCO3 原发性减 少,致血 液 pH 值趋向低于正常。 ( ) 17 、心脏在缺氧时出 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 )3 、 ( )2 、 ( )4 、 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5 、 发生 ( )12 、 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16 、代谢性

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18 、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19 、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20 、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 和小RBC 增多。()21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22 、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23 、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24 、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25 、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26 、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27、当大量溶血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为直接反应阳性。() 28 、血液中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靠边的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表面,称为白细胞附壁。()29 、支气管肺炎时,肺组 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30、浮膜性纤维素 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31 、防御机能包括屏障机能、吞噬杀菌作用、解毒 机能、排毒机能。)32 、血栓与血管壁黏着,死后血 凝块易与血管壁分离()33 、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槟榔肝 答案:a慢性肝淤血;b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c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2. 心衰细胞 答案:a左心衰竭;b肺泡腔内;c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 血栓形成 答案:a活体的心脏活血管腔内;b血液成分凝固;c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 混合血栓 答案: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c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5. 透明血栓 答案:a循环血管腔内;b由纤维蛋白构成;c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6. 栓塞 答案:a循环血液中;b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c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7. 梗死 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血流中断,又无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二、判断题 1.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答案:错误 2. 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答案:错误

3. 混合血栓又称为层状血栓。 答案:正确 4.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答案:错误 5. 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答案:错误 三、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心衰细胞见于 A.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 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 肝淤血时肝脏内 E. 脾淤血时脾脏内 答案:A 2. 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 A. 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 E. 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 答案:B 3. 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 肺、肝及胃肠道 B. 肺、脑及胃肠道 C. 肝、脾及胃肠道 D. 肾、肺及胃肠道 E. 脾、肺及胃肠道 答案:C 4. 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B. 肺泡上皮细胞

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来源:来自互联网编辑:兽药招商网发布时间:2010-6-25 12:19:43阅读数:1116 《兽医病理学》(分值:20%) 1.病理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胚胎形成 B.病理变化 C.病因学 D.发病学 E.临床转归 2.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机械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生物性因素 E.营养因素 3.胞浆脂肪滴增多是 A.颗粒变性 B.水泡变性 C.脂肪变性 D.脂肪浸润 E.透明滴状变 4.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战伤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时,易出现 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 5.体嘌呤代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一些 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 A.钙化 B.结石形成 C.黄疸 D.糖原沉积 E.痛风 6.下列不能发生钙化的是 A.血栓 B.坏死灶 C.息肉

D.异物 E.死亡的寄生虫 7.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8.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A.血肿 B.瘀点 C.瘀斑 D.出血性浸润 E.出血性素质 9.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称为 A.血栓 B.死后血凝块 C.动脉石 D.静脉石 E.脂肪性栓子 10.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是 A.心血管膜损伤 B.血流缓慢 C.血流加快 D.血液凝固性增高 E.血液凝固性降低 11.下列病灶不能被机化的是 A.血栓 B.坏死灶 C.息肉 D.异物 E.纤维素性渗出物 12.在微循环小静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形成的,主要由纤维蛋白凝集而成的 血栓是 A.白色血栓 B.混合血栓 C.红色血栓 D.微血栓 E.组织性栓子 13.后肢发生骨折,骨髓腔中的脂肪滴进入血液所形成的脂肪性栓子,栓塞的部位主要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4.最容易发生红色梗死的器官是 A.心 B.肝 C.脑 D.肺 E.肾 15.休克过程中,受影响最早的器官是

兽医病理学

单项选择题 1. (B)右心衰竭患畜可引起: A.肺瘀血 B.肝瘀血 C.炎性充轿 D.减压后充血 2.(C)心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是 A.凝血功能障碍 B.出血 C.白色血栓 D.梗死 3. (A)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凝血功能障碍 B.出血 C.白色血栓 D.梗死 4.( A )做病理实验时,从免耳缘静脉注入空气,其栓塞主要部位是 A.右心、肺动脉及其分支 B.脾动脉 C.肝内门静脉分支 D.左心 5. (D)脑梗死时 A.梗死灶灰白色,呈锥体形 B.梗死灶呈地图状 C.梗死灶紫红色,呈锥体形 D.梗死灶发生软化、液化 6. (A)脾梗死时 A.梗死灶灰白色,呈锥体形 B.梗死灶呈地图状 C.梗死灶紫红色,呈锥体形 D.梗死灶发生软化、液化 7. (C) 肺梗死时 A.梗死灶灰白色,呈锥体形 B.梗死灶呈地图状 C.梗死灶紫红色,呈锥体形 D.梗死灶发生软化、液化8.(C)微循环小血管内的微血栓是 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 C.透明血栓 D.红色血栓 9. (C)颈静脉破裂可引起 A.氮气栓塞 B.血栓栓塞 C.空气栓塞 D.脂肪栓塞 10. (A)静脉血栓形成,侧支循环建立不足可引起 A.瘀血 B.梗死 C. 动脉性充血 D.肺动脉栓塞

11.(D)脑动脉充血时可能引起的最严重后果是 A.颅内压升高 B.脑水肿 C.头痛头晕 D.脑血管破裂出血 12.(B)左心衰竭时发生瘀血的器官是 A.肝 B.肺 C.肾 D.脑 13.(C)心力衰竭细胞是指心力衰竭时出现的 A.含脂褐索的心肌细胞 B.尘细胞 C.胞浆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D.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14. (D)槟榔肝是指: A.肝脂肪变性B.肝细胞肿胀C.肝细胞萎缩D.肝慢性瘀血 15.(B)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中性粒细胞 D.纤维蛋白 16. (C)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项对机体有利: A.阻塞血管 B.瘀血 C.止血 D.栓塞 17. (C)血栓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A.溶解 B.吸收 C.机化 D.再通 18.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形成的血栓是 A.红色血栓 B.白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微血栓 19. (A)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作用是 A.抗凝作用 B. 促凝血作用 C.缩血管作用 D.舒血管作用 20. (C)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溶血性贫血 B.纤溶过程亢进 C.凝血功能障碍 D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21. (B)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 A.气体栓塞 B.血栓栓塞 C.羊水栓塞 D.脂肪栓塞 22. (C)来自门静脉的栓子随血流运行,首先栓塞于: A.脑 B.肺 C.肝 D.肾

兽医病理学试题

兽医病理学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兽医病理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 正考题闭卷适用专业年级:动物医学2006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五道大题,共三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5分) 1.下列哪项不符合一期愈合( C)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 B 愈合时间短C.形成明显瘢痕 D.伤口缝合严密 2.炎症的重要的标志是(C) A.变性B.坏死C.渗出D.充血 3.以下哪种坏死属液化性坏死( D) A.心肌梗死B.脾梗死C.肾梗死D.脑梗死 4.“火腿脾”是指脾脏发生何种病变所致( D) A.水泡变性 B.脂肪变性 C.透明变性 D. 淀粉样变 5.气球样变的细胞最常见于( B) A.心B.肝C.脑D.脾 6.“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眼观表现( D )A.水肿B.细胞肿胀C.淀粉样变性D.脂肪变性 7.蓄积于细胞质中的脂肪滴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方法染成红色( C)A.锇酸染色B.H.E染色C.苏丹Ⅲ染色D.美兰染色 8.光镜下判定细胞是否坏死主要观察(B) A.细胞形态B.细胞核形态C.核仁形态D.染色质形态

9.下列细胞中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弱(C) A.肝细胞B.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C.心肌细胞D.血细胞 10.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A)A.再生B.增生C.化生D.机化 11.肉芽组织眼观呈颗粒状的主要原因是( A ) A.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袢状弯曲 B.大量炎性细胞呈灶性聚集 C.成纤维细胞灶性聚集 D.感染、炎性水肿 12.凝固性坏死好发于下列器官,但除( D )之外。 A.肝B.脾C.肾D.脑 13.湿性坏疽多见于下列那些器官中(D) A.肝、胃、肠B.胆囊、肾、胰C.脾、子宫、肺D.肺、子宫、小肠 14.“心衰细胞”见于( A ) A.左心衰时肺泡腔内B.右心衰时肺泡腔内C.肺水肿时肺泡腔内D.肝淤血时肝血窦内 15.“槟榔肝”是由于( D) A.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B.肝脏出血和肝细胞坏死C.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 D.中央静脉与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16.禽霍乱时,肝脏表面出现的灰黄色针尖大病灶的病理本质为( B)A.脂肪变性B.坏死灶C.肉芽肿结节D.小的化脓灶17.急性炎症时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D ) A.组织细胞变性坏死B.局部组织充血水肿C.组织分解代谢增强D.渗出物压迫、炎性介质刺激 18.在细菌感染的炎症中,最常见的炎性细胞是( A) A.嗜中性白细胞B.浆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 19.关于萎缩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D) A萎缩的器官均匀性缩小. B萎缩的器官重量减轻.C.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数量减少D.间质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数量减少 20.白细胞自血管内游出,在组织内作定向运动的现象称( D )A.白细胞吞噬B.炎性渗出 C炎性漏出 D.趋化作用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所招收的与兽医相关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要求掌握兽医病理学总论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及病理形态学变化,各论中各器官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特征、基本规律及病理形态学变化。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兽医病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内容 1.绪论及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1)兽医病理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地位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研究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疾病概念、发生的原因。 3)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根据该规律能分析疾病发生的过程。 考试要求 1)掌握兽医病理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地位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研究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掌握疾病概念、发生的原因。 3)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根据该规律能分析疾病发生的过程 2.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1)水肿,脱水的概念,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呼吸性、代谢性酸碱平衡基本概念、发生原因和发生机理和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水肿,脱水的概念,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呼吸性、代谢性酸碱平衡基本概念、发生原因和发生机理和对机体

所产生的影响。 3.缺氧 考试内容 1)低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2)等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血液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4)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低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等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掌握血液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4)掌握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4.发热 考试内容 1)发热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 2)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热型。 3)发热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考试要求 1)掌握发热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 2)掌握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热型。 3)了解发热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兽医病理学复习题.doc

兽医病理学复习题 兽医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揭示疾病 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一门学科。 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淤血:是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组织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肺褐色硬化:肺长期肺淤血,可引起肺泡壁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脏变硬,称“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淤血的肝窦及中央静脉呈暗红色,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呈黄色,因而肝脏切面呈红黄相互交错的斑 纹,形似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 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管腔内。 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的固体质块 栓塞:是指在循环的血流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 梗死: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 萎缩: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和组织,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 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其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E常物质 数量过多。 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脂肪变性:是指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胞浆内出现脂肪滴或脂肪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虎斑心:脂变心肌呈灰黄色,浑浊,松软脆弱,可见在正常色彩的心肌纤维之间分布着一排排黄色的条 纹,外观上黄红相间类似虎皮状斑纹,称“虎斑心” 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凝固性坏死:在蛋白凝固酶的作用下,坏死组织发生凝固。 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除凝固的蛋白质外,还含有多量脂类物质(来自结核杆菌),故外观呈黄色或灰黄 色、质地柔软易碎的无结构物质,形如干酪(奶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蜡样坏死:是肌肉组织发生的凝固性坏死。肌肉肿胀,无光泽,干燥坚实,呈灰黄或灰白色,外观如石 蜡,故称蜡样坏死。 坏疽:组织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或腐败邕感染引起的一种变化。分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 适应:是指机体对体内、外环境条件变化时所发生的各种积极的有效的反应。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称为肥大 增生:细胞数量增多,并伴有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的过程。 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上利功能上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称为 化生。 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称为机化。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增殖形成的一种幼稚结缔组织 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包括组织的变质、血管反应和 增生,其中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变质:炎症时局部组织的一种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渗出:指炎症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内的过程。

兽医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 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的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和出血等变化。充血是机体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代谢、机能和抗病能力增强。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的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和器官中血流量增多。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 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 4.胸腔和肺脏的疾病 病理变化:淤血的组织和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的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的局部温度降低 镜检:淤血的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的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和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 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 结局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的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淤血的组织和器官机能和代谢都发生障碍。长期淤血的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是淤血的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 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又称局部贫血 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

(完整版)兽医病理学试题库和参考答案解析

《兽医病理学》题库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 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 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 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 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8、肺气肿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 1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 1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 1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1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1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1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1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1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1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 1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2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2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2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2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2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 2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 2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兽医病理学重点

兽医病理学重点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病理性充血又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如:瘤胃鼓气后放气)。 充血的病理变化:体积稍微肿大,颜色潮红,代谢旺盛,温热。 (二)静脉性淤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 (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 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槟榔肝:指慢性肝淤血的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 二、出血: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1.原因和类型: (1)破裂性出血 (2)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血管外。 2.病理变化(1)内出血 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 瘀点: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不超1mm。 瘀斑: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为1~10mm。 出血性素质:指全身性渗出性出血的倾向。 (2)外出血:咳血、吐血等。 三、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1、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1)血管内膜的损伤: 暴露其内的结缔组织→激活凝血因子 凝血 释放组织因子血小板粘集 (2)血流状态的改变:a、血轴流向血管壁靠拢;

兽医病理学重要复习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 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 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兽医病理学试题与答案汇编

一、选择 1、淤血的病理变化是:() A.体积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降低,机能加强B.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局部温度降低,血流缓慢C.体积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升高,代谢旺盛D.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局部温度升高,血流缓慢 2、肺淤血时,肺脏内出现的细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 A.尘细胞B.心力衰竭细胞C多核巨细胞.D.单核细胞 3、肌肉组织所发生的坏死一般称为 A、蜡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湿性坏疽 4、下列因素中,哪个属于化学性致病因素() A.病毒B.刀伤C.电离辐射D.农药 5、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时肺脏病变属于:() A、肺气肿 B、纤维素性肺炎 C、肺肉变 D、肺萎陷 6、急性炎症组织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 A.巨噬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 7、当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有可能是以下哪种原因() A.急性炎症B.慢性炎症C.增生性炎症D.寄生虫感染 8、造成纤维素性肠炎的主要病因是以下哪种疾病() A.猪肺疫B.猪的败血型链球菌C.猪瘟D.猪蓝耳病 9、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脑及胃肠道B.肺、肝及胃肠道C.、脾、肺及胃肠道D.肝、脾及胃肠道10、病毒性肝炎的间质内浸润的炎性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 血管壁通透性升高C血流加快D血管破裂 2、等渗性脱水是以下哪种情况() A.以失水为主,失水大于失钠B.失盐与失水比例大致相等,血浆渗透压未变 C.失钠大于失水D.低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3、肺脏发生的凝固性坏死一般属于() A、蜡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干性坏疽 4、当机体发生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所发生水肿的机理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C.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高D.淋巴回流受阻 5、鸡败血性大肠杆菌病时其肝脏所发生的炎症属于:() A、固膜性炎 B、浆液性炎 C、浮膜性炎 D、卡他性炎 6、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急性炎症B.病毒感染C.寄生虫感染D.慢性炎症 7、炎症的变质是指局部发生() A.萎缩和变性B.萎缩和坏死C.变性和坏死D.变性和再生 8、造成肝脏出现小的灰白色坏死灶的主要病因是以下哪种疾病() A.鸡霍乱B.猪的败血型链球菌C.猪瘟D.猪蓝耳病 9、外周血液中血细胞衰老、死亡后,可不断地从造血器官血细胞得到补充,这个过程是()A.完全再生B.生理性再生C.不完全再生D.病理性再生 10、脂肪变性常发生于哪个器官()

《兽医病理学》病理总结

病理总结 1、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静脉端血液流出量正常动脉端血液流入量增多,从而使得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 2、静脉性充血:局部组织器官内动脉端血液流入量正常,静脉端血液流出受阻,使静脉血蓄积的病理现象。又叫被动充血,简称淤血。 3、肺脏褐色硬化:肺长期淤血时,可引起肺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常伴有大量含铁血黄素在肺泡腔和肺间质内沉积,使肺组织呈棕褐色,使肺脏发生褐色硬化。 4、槟榔肝:肝淤血时,切面肝小叶中心淤血呈紫红色,周围常因脂变呈黄褐色,有红黄相间的结构 6、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结成块或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7、栓塞:血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随血液运行至其它血管,而阻塞其它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管腔的物质称为“栓子”。 10、变性:变性是机体受到不同病因的损伤,引起实质细胞或间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或间质出现了正常时见不到的异常物质,称为变性。 11、细胞肿胀: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多发生于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也可见于皮肤和粘膜的被覆上皮细胞,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变性。 12、脂肪变性:脂肪变性是指在变性的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小滴为特征的一种变性。 13、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在心外膜下和心室乳头肌及肉柱的静脉血管周围,可见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分布在色彩正常的心肌之间,外观上呈黄红相间的虎皮状斑纹,这就叫虎斑心。 15、凝固性坏死:组织细胞坏死后,其蛋白质在凝固酶的作用下发生凝集,凝固性坏死的组织呈黄色或灰黄色,稍突出于脏器表面,质地干燥、坚实、无光泽与周围组织之间有一圈充血的炎性反应带。 16、干酪样坏死:是一种凝固性坏死。除凝固的蛋白质外,坏死组织还富含脂类物质,呈松软、乳黄色,似豆腐渣或干酪。 17、蜡样坏死:肌肉发生凝固性坏死后,肌纤维浑浊呈黄灰虲或灰白色,干燥而坚实,如石蜡一样。。 20、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并伴有功能增高称为肥大。 21、增生: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22、化生:化生是机体内一种成熟的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功能要求下完全改变其机能和形态特征而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23、机化: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增生,取代体内的坏死组织,炎性产物,血栓或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 24、肉芽组织: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5、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反应。 26、变质:物质代谢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部组织的变性和坏死。 27、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28、蜂窝织炎:当皮下组织、肌膜或肌肉内发生化脓性炎时,脓汁沿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地扩散,形成广泛性的脓性浸润。 29、脓肿:当局部组织器官化脓时,由于中心坏死称为脓肿。 30、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 31、完全痊愈:病因消除后,疾病的所有症状消失,机体由病理性调节转化为生理性调节,受损器官的形态结构、机能活动、物质代谢恢复,动物的生产力恢复。 32、不完全痊愈:病因消除后,疾病的主要症状虽然消失,但受损器官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机能活动还没有完全恢复,还遗留有疾病的目些残疾或永久性病变。 33、死亡:生命活动终止,完整机体解体。也即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作用过强,机体的调节作用破坏,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适应力耗尽,呼吸和心跳等生命活动停止。 34、临床死亡(相对死亡):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抑制,但大脑神经细胞还没有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是一种可逆性死亡。 35、生物学死亡(真死):脑组织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不能复活。尸体逐渐出现尸僵、尸冷、尸腐、尸斑等死后变化。 36、应激:机体在应激原的作用下,处于紧张状态时发生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借此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37、反应性:指机体对各种刺激物(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能以比较恒定的样式发生反应的特性。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临床病理学复习资料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贫血性充血)】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气胸、胸水等。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常见的栓子种类:1、血栓2、组织碎片和细胞3、细菌团块、寄生虫如:肺、肾小球、淋巴结的细菌栓塞。 4、气体、脂肪】【栓塞类型:血栓性栓塞、脂肪性栓塞、空气性栓塞、其他栓塞】【栓塞的部位和途径:1、来自肺静脉、左心室和大循环系统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可在全身各器官的动脉分支处发生栓塞。2、来自大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可在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栓塞。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此外,在房室隔或室间隔缺损时,心脏内的栓子可有压力高的一侧经缺损部进入另一侧心腔,再随血流引起相应动脉分支的栓塞。】出血:指血流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即在血管或心脏之外可见到红细胞渗出性出血:指由于小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地渗出血管外。常有示病性。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聚积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瘀点:指约针头大小或更小的渗出性出血(一般直径部超过1mm。。瘀斑:指范围较大的渗出性出血(直径由数毫米至1cm)【瘀点和瘀斑:是渗出性出血的表现形式。】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官腔内。见于各种浆膜腔和体腔。溢血:指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如脑溢血。出血性浸润:指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弥漫性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的局部组织呈大片暗红色。出血性素质:指机体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倾

兽医病理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识点)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12、发绀:瘀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的皮肤时,瘀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称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4、脂肪变性:在变性的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滴的病理变化过程。 5、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或透明化,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出现一种光镜下呈均质、无结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6、淀粉样变性:也称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物质在某些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沉着的一种病理过程。 坏死:活体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8、干酪样坏死:是一种凝固型坏死,其特征为坏死组织崩解彻底,变成松软易碎、灰白色或灰黄色、似干酪或豆腐渣样物质。如乳房结核、肺结核、肝脏干酪样坏死等。 9、坏疽:当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杆菌感染而形成的黑褐色或黑色的坏死灶的特殊的病理变化,称为坏疽。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皮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的西米相似。 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的脾组织与黄色的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机体对于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做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的。 萎缩:由于物质代障碍,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称为萎缩。 24、再生:体细胞或组织损伤后,由邻近健康组织细胞分裂增殖来修补的过程。再生可分为生理型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18、弥散性血管凝血(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以血液凝固性增高,微循环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时,心脏表面覆盖有易于剥落的黄白色薄层纤维素。病程稍长的病例,这种纤维素因心跳动而摩擦牵引、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化生:是指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上和功能上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称为肥大。 包囊形成:肉芽组织包囊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栓子等病理产物的过程。 修复:机体对死亡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肉芽组织:是由毛细管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虎斑心:发生脂肪变性的黄色心肌纤维和正常的红色心肌纤维间隔排列,在心腔表面和切面见到虎斑样的花纹。 渗出: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的过程。 炎症:机体在致炎因素作用下产生的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 炎症介质:在致炎因素的作用下,由细胞或血浆产生的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 脱水:机体水分因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所造成水的负平衡,称为脱水。 低渗性脱水:动物脱水时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均降低,称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动物体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称高渗性脱水。 酸碱平衡紊乱: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度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 代性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NaHCO3 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CO2 排出障碍或CO2 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代性碱中毒:是指由于体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酸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NaHCO3 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CO2 排出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大学兽医学习资料--兽医病理学的试题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兽医病理学》(分值:20%) 1.病理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胚胎形成B.病理变化C.病因学D.发病学E.临床转归 2.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机械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 D.生物性因素E.营养因素 3.胞浆内脂肪滴增多是 A.颗粒变性B.水泡变性C.脂肪变性 D.脂肪浸润E.透明滴状变 4.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战伤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时,易出现 A.干性坏疽B.湿性坏疽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E.液化性坏死 5.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内一些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 A.钙化B.结石形成C.黄疸

D.糖原沉积E.痛风 6.下列不能发生钙化的是 A.血栓B.坏死灶C.息肉 D.异物E.死亡的寄生虫 7.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8.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A.血肿B.瘀点C.瘀斑D.出血性浸润E.出血性素质 9.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称为 A.血栓B.死后血凝块C.动脉石D.静脉石E.脂肪性栓子 10.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是 A.心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缓慢C.血流加快 D.血液凝固性增高E.血液凝固性降低 11.下列病灶不能被机化的是 A.血栓B.坏死灶C.息肉D.异物E.纤维素性渗出物 12.在微循环小静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形成的,主要由纤维蛋白凝集而成的

兽医病理学资料

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得原因、发病机理与患病机体所呈现得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得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得发生,发展与转归得基本规律,为疾病得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 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得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得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与出血等变化。充血就是机体得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得代谢、机能与抗病能力增强。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得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与器官中血流量增多。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 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 4、胸腔与肺脏得疾病 病理变化:淤血得组织与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得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得局部温度降低 镜检:淤血得组织内小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得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与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 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 结局与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得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淤血得组织与器官机能与代谢都发生障碍。长期淤血得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与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就是淤血得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 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又称局部贫血 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 对机体得主要影响:短暂轻度得缺血,病因消除后可迅速恢复组织得机能;长期严重得缺血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