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用地分等定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数据库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数据库标准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标准

目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本标准参加编制人员:略。

引言

为规范农用地分等数据库的内容要求,数据库结构和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农用地分等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等相关标准和规程,制定本标准。

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和省<自治区)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的内容、存储方式、交换格式,规定了农用地分等信息的分类与代码、分等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分等要素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和省<自治区)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地区<地级市)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可以参照省<自治区)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相关内容。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xxxx-xxxx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1999 3.8要素]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层 layer

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农用地分等数据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data

描述农用地等别及农用地分等相关的要素特性及关系的数据。

农用地分等数据库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database

有组织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及其相关数据的集合。

编码 encoding

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进行表达,是交换信息和数据共享的一种技术手段。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TD/T1016 3.3元数据]。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数据库内容

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标准样地、农用地分等单

元、农用地分等参数,以及农用地等别等。

分类编码的原则与方法农用地分等数据库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数据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

下:XXX

XXXX

XXX|||| | |大小一二三四

类类级级级级

码码类类类类

要要要要素素素素

码码码码

其中:

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

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

土地信息专业码为20。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不足位以0补齐。土地利用业务代码为01,农用地分等的业务代码为07。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不足位以0补齐。其中:

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

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

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

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

d> 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中的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e)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基础地理要素分类与编码

基础地理要素分类与编码表

土地利用要素分类与编码土地利用要素分类与编码表

分等要素分类与编码分等要素分类与编码表

数据库结构定义空间要素分层层名称及各层要素

序号

层名层要素几何特征属性表名是否必选说明

1 定位基础

测量控制点Point CLKZD 否测量控制点注记Annotation ZJ 否

2 行政区划

行政区Polygon XZQ 是行政界线Line XZJX 是行政要素注记Annotation ZJ 是

3 地貌

等高线Line DGX 否高程注记点Point GCZJD 否

4 土地利用

地类图斑Polygon DLTB 是线状地物Line XZDW 是零星地类Point LXDL 是地类界线Line DLJX 是土地利用要素注记Annotation ZJ 是

5 县级分等基

础信息

县级分等单元Polygon XJFDDY 是

县级分等单元注记Annotation ZJ 是县级分等因素指标区a Polygon XJZBQ 否

县级分等因素指标区注记Annotation ZJ 是

县级耕作制度分布a Polygon XJGZZD 否

县级耕作制度分布注记Annotation ZJ 是

6 县级分等重

要参数

县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Polygon XJLYXS 否

县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注记Annotation ZJ 是

县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Polygon XJJJXS 否

县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注记Annotation ZJ 是

7 县级分等结

县级自然质量等Polygon XJZRZLD 是县级自然质量等注记Annotation ZJ 是

县级利用等Polygon XJLYD 是

县级利用等注记Annotation ZJ 是

县级经济等Polygon XJJJD 是

县级经济等注记Annotation ZJ 是

8 县级标准样

地分布信息

县级标准样地分布Point XJJJY 是

县级标准样地注记Annotation ZJ 是

9 省级分等基

础信息

省级分等单元Polygon SJDY 是省级分等单元注记Annotation ZJ 是

省级耕作制度分布Polygon SJGZZD, 是省级耕作制度分布注记Annotation ZJ 是

10 省级分等重

要参数

省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Polygon SJLYXS 是省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注记Annotation ZJ 是省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Polygon SJJJXS 是省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注记Annotation ZJ 是

11 省级分等结

省级自然质量等Polygon SJZRZLD 是省级自然质量等注记Annotation ZJ 是

省级利用等Polygon SJLYD 是

省级利用等注记 Annotation ZJ 是 省级经济等 Polygon SJJJD 是 省级经济等 注记

Annotation ZJ 是 12

省级标准样

地信息 省级标准样地分布 Point SJBZYD 是 省级标准样地注记

省级标准样地注记

Annotation

ZJ

注: a 当一个县域内有多个相应层要素时必选。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定位基础”、“行政区划”、“地貌”层要素采用《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相应要素的属性表。

“土地利用”层要素采用《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相应层要素的属性表。 注记属性表结构

所有层注记均采用表5属性结构描述表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代码:ZJ )

县级分等基础层属性表结构

县级分等单元属性结构县级分等单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FDDY )

县级分等因素指标区属性结构县级分等因素指标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ZBQ)

1.县级分等耕作制度分布属性结构

2.县级分等耕作制度分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GZZD)

1.县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

2.县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LYXS)

1.县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

2.县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JJXS)

1.县级分等结果层属性表结构

1.县级自然质量等属性结构

2.县级自然质量等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ZRZLD)

1.县级利用等属性结构

2.县级利用等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LYD)

1.县级经济等属性结构

2.县级经济等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JJD )

1.县级标准样地分布属性表结构

2.县级标准样地分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JBZYD)

1.省级分等基础层属性表结构

1.省级分等单元属性结构

2.省级分等单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DY)

1.省级耕作制度分布属性结构

2.省级分等耕作制度分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GZZD)

1.省级分等重要参数

1.省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

2.省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LYXS)

1.省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

2.省级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JJXS)

1.省级分等结果层属性表结构

1.省级自然质量等属性结构

2.省级自然等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ZRZLD)

1.省级利用等属性结构

2.省级利用等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LYD)

1.省级经济等属性结构

2.省级经济等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JJD )

1.省级标准样地分布属性结构

2.省级标准样地分布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SJBZYD)

农用地分等数据文件命名 标准图幅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以标准图幅为基础的农用地分等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命名规则说明:

a ) 主文件名采用21位字母数字型代码,扩展文件名采用三位字母数字型代码,代表数据格式;

b ) 专业代码和业务代码规定见本标准4.2;

c ) 比例尺代码为空间数据的比例尺代码,比例尺代码如表23所示;

1.

比例尺代码表

XX XX X XXXX X XX XXX XXX XXX .XXX | | | | |

| | | | 专 业 代 码

业 务 代 码

比 例 尺 代 码

年 代 时 间

1:100 万 图 幅 行 号 1:100 万 图 幅 列 号

图 幅 行 号

图 幅 列 号

特 征 码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 3总则 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 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 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 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3.3.2农用地级 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区域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在没有形式展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农用地级别划分可以不考虑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影响,直接依据定级对象所处的自然条件、利用条件和经济条件,采取因素法或样地法确定;在已经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自然质量分),根据定级对象所处的利用条件、经济条件,对分等参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进行调整,再综合其他定级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和耕作便利因素的影响,对农用地质量级别进行综合鉴定。 农用地定级成果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 3.4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 3.4.1综合分析原则 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分等定级应以对造成等级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3.4.2分层控制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建立不同行政区内的统一等级序列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上,农用地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展开,农用地定级主要是在县级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成果都必须兼顾区域内总体可比性和局部差异性两个方面的要求。在标准条件下,建立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将具有类似特征的土地划入同一土地等或土地级。 3.4.3主导因素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应根据影响因素因子的种类及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的影响,突出主导因素对土地分等定级结果的作用。 3.4.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既要反映出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不同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也要反映出不同投入水平对不同地域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收益水平的影响。

乌苏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乌苏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品种、品质和流通,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是我市农产品闯市场、树牌子、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迫切任务。为有序、有效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根据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适应市场、服务企业,加强管理。目标是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面向市场、反应快速的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工作模式。 二、主要任务是: (一)抓好农业标准制定和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一是选择一批具有我市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制定地方标准。 二是逐步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办示范区取得经验和示范区的影响带动效应,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对现有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抓好示范带动,尽快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各乡镇配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可根据各自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对比国家、行业现行有关的产品标准科学选择、确定和组织一批农业标准示范项目的实施,先确定示范点,后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采用标准化示范方式,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用标准培训农民、使农民从标准中学到新的技术、技能、技巧、诀窍等,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二)尽快组织一批无公害农产品项目的生产和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这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突破口。目前,我市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建立了四棵树镇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八十四户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已确定了番茄、辣椒、毛芹菜、莴笋等四个符合标准的无公害蔬菜,并积极组织有关方面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争取获得批准; (三)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监督体系。争取尽快把农产品检验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起来。重点对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

耕地分等技术过程

耕地分等技术过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耕地质量分等二Ο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目的与任务 (4) 三、工作内容 (6) 四、准备工作与资料搜集 (6) 五、外业补充调查 (7) 六、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 (10) 七、工作方法 (11) 八、耕地质量等级成果数据库建设 (24) 九、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 (32) 十、工作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技术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开展基于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的土地调查成果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完善工作,与土地利用现状相衔接,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定期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年度报告制度,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提供支撑。 (一)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严格实行耕地补偿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科学核算耕地生产潜力提供依据。分等成果将运用于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划定粮食主产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用地产能核算及粮食增产规划等方面。 2.科学量化耕地质量及其分布,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翔实的耕地质量数据,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提供依据。 3.基于国家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划分评定,分等结果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等别的土地分等系数的修正,可以为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生产潜力核算等提供定量化标准和依据。 4.研究成果客观地反映了农用地自然条件、利用状况和经济价值的优劣差异,为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综合地价、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征地矛盾等提供依据。 (二)任务 根据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的全部耕地(主要指旱田、水田和水浇地,暂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别。

建设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

建设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 一、现状 保证农产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和贸易公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合作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以此为目标,经过各有关方面的不懈努力,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农业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农业系统制定的国家标准已超过300项、行业标准达到900项、地方农业标准15000项,标准范围从原来只涉及少数农作物种子和种畜方面发展到了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农机、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贯穿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2、农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健全。国家农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分管农业质量标准化的机构(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在技术方面,成立了全国性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归口单位20多个,负责对标准的技术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 3、农业质量监督体系从无到有。到目前为止,已经组建国家级质检中心13个,规划筹建部级质检中心179个,范围涉及农产食品和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农机以及生态环境、药残、安全等方面。这些机构中已有120家通过了国家认证。 4、农业标准化法规逐步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农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和规定,有力

地指导了我国的农业标准工作,也规范了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质检体系建设,使农业标准化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为依法行政,依法治农奠定了基础。 5、产品质量认证开始起步。参照国际上质量认证的通行作法,组建了中国水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通过认真学习国外经验,如美国水产品认证体系HACCP,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体系,并在种子、饲料、兽药等一系列产品方面进行认证前的试点,准备摸索经验,扩大认证领域。 6、农业标准化受到社会重视。标准化的运用,大大地加强了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和先进技术的普及,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又节约了成本,还完善了产品质量,这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加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把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列为2000年工作的重点。 二、挑战 1、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农产品全面短缺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供求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从资源约束转向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表面上看,这是生产量增加、消费制约、进口冲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实质上与缺少标准化有很大关系。

宣恩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宣恩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推动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用标准化的理念来管理和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竞争力,创名优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决定》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我县规模农产品、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突出茶叶、蔬菜、果品、中药材、生猪、烟叶等主导产业,抓住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三个重点,健全农业标准、农业监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三大体系,实施“放心农产品”工程,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创名优品牌,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财政增长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二、工作目标 坚持“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 的原则 , 建立三个体系, 结合我县新型工业经济建设和质量兴县规划, 以主导产业建设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 重点抓好中药材、干鲜果、茶叶、大米、烟叶、蔬菜等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 (一优质大米产业:以珠山粮食购销公司和沙道粮食购销公司为依托,重点抓好覃家坪贡米、木龙寨大米两个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二中药材产业:以民丰药业、汤木瓜等公司为依托,主要抓好椿木营竹节人参、七叶一枝花、木瓜等名贵药材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三茶叶产业:以伍家台贡茶总厂为依托, 主要抓好万寨、晓关、椒园、长潭河等茶叶种植区的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四烟叶:以县烟草公司为依托,重点抓好各烟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2019版)

附件1 《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2019版) 2019年2月

目次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缩略语 (5) 5 数据库内容、要素分类编码与定位基础 (5) 6 数据库结构定义 (7) 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6) 8 数据交换内容和格式 (30) 9 元数据 (3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样本 (32)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元数据示例 (3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的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7027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8407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53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 1028-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TD/T XXXX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础地理信息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GB/T 13923-2006] 。 3.2 要素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1999]。 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TD/T 1016-2007] 3.4 层layer 具有相同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实体及其属性的集合[TD/T 1016-2007]。 3.5 标识码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TD/T 1016-2007]。 3.6 矢量数据vector data 用x,y或(x,y,z)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GB/T 16820-1997]。 3.7 栅格数据raster data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七月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编制单位: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杨连晓袁宝 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七月

1 评定范围与任务...................................................................................................................... - 1 - 1.1 评定范围....................................................................................................................... - 1 - 1.2 评定任务....................................................................................................................... - 1 - 2 主要评定依据.......................................................................................................................... - 1 - 2.1法律法规........................................................................................................................ - 1 - 2.2 政策文件....................................................................................................................... - 2 - 2.3 技术标准....................................................................................................................... - 3 - 2.4 基础资料....................................................................................................................... - 3 -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3 - 3.1 土地平整工程............................................................................................................... - 3 -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 4 - 4 确定评定参数体系.................................................................................................................. - 4 - 4.1 标准耕作制度与指定作物和基准作物的确定........................................................... - 4 - 4.2 因素指标区与评价因素体系的确定........................................................................... - 4 - 4.3 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确定............................................................................... - 7 - 5 分等因素及土样化验.............................................................................................................. - 8 - 6 划分分等单元.......................................................................................................................... - 8 - 6.1划分要求........................................................................................................................ - 8 - 6.2划分方法........................................................................................................................ - 9 - 6.2划分结果........................................................................................................................ - 9 - 7 耕地等别确定.......................................................................................................................... - 9 - 7.1 自然等指数计算........................................................................................................... - 9 - 7.2 利用等指数计算......................................................................................................... - 10 - 7.3 利用等别划分............................................................................................................. - 11 - 8 耕地等别评定结果................................................................................................................ - 11 -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践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践及成果应用研究 项目任务书编号:034557282 项目承担单位: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李强 项目来源:政府资金 联系电话: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 摘要: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交易的日渐活跃,土地市场的进一步健全,各地都要陆续开展该项工作,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方法研究和成果应用研究很有必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要求建立起统一的土地市场。近几年,各地城镇地价已逐步建立,完善土地市场必须建立包括农用地在内的价格体系,这使得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另外,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法的探讨,都要求建立农用地价格体系,这样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应用性研究更显必要。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概述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经济属性,对其质量优劣进行综合量化评定。分等是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等别;定级是在行政区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级别;估价是指县(市)政府根据需要针对农用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利用类型,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 二、农用地评价发展历程 (一)国内研究历程 我国农用地评价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管子?地员篇》、《禹贡》、《周礼?地官司徒》、《齐民要术》等都对土地评价进行一定研究。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耕地质量评价的著作。

耕地分等技术过程

耕地质量分等二Ο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目的与任务 (3) 三、工作内容 (4) 四、准备工作与资料搜集 (5) 五、外业补充调查 (6) 六、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 (8) 七、工作方法 (10) 八、耕地质量等级成果数据库建设 (22) 九、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 (29) 十、工作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技术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开展基于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的土地调查成果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完善工作,与土地利用现状相衔接,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定期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年度报告制度,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提供支撑。 (一)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严格实行耕地补偿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科学核算耕地生产潜力提供依据。分等成果将运用于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划定粮食主产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用地产能核算及粮食增产规划等方面。 2.科学量化耕地质量及其分布,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翔实的耕地质量数据,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提供依据。 3.基于国家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划分评定,分等结果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等别的土地分等系数的修正,可以为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生产潜力核算等提供定量化标准和依据。 4.研究成果客观地反映了农用地自然条件、利用状况和经济价值的优劣差异,为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综合地价、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征地矛盾等提供依据。 (二)任务 根据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兴城市土地调查区域的全部耕地(主要指旱田、水田和水浇地,暂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别。 耕地分等成果要求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耕地质量分级规定的主要内容如下:1.耕地质量分级的范围;2。2.农田质量分类的规范性参考文件;3.耕地质量分级原则;4.农田质量分级技术组织;(五)农业地质定级技术路线;6.农田质量分级的具体内容7.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原则,准备工作和数据安排,田间补充调查,标准耕作制度和参考作物,包括分级单位的划分,农业土地质量的评估,建立标准的样地系统,汇编,验收,更新,归档和应用成果。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域内现有的农业用地和适合耕种的未利用土地。它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土地利用计划中指定的林地,牧场和其他农业用地。22.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规范性参考文件,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标准2.1,中华人民共和国GB / T 2260行政区划代码,GB / T 19231-2003基本土地术语2.2,GB / T 2.3 21010-2007年土地利用状况分类,33,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原则,3.1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原则,3.1综合分析3.2,分层控制原则3.3,主导因素原则3.4,土地收入差异原则3.5,组合原则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6,跟踪检查原则33,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3.1,综合分析原则:农业土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结果分类应基于综合分析是引起等

级差异的各种相对稳定因素;3.2,分级控制原则:农田分类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国家等级序列。实际上,农田分类是在国家,省和县各级进行的。县级分类的结果应在县范围内具有可比性;省级协调和总结的结果应在省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国家一级的协调和总结结果应在国家范围内具有可比性;3.3,主导因素原理:农用地分类应基于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着眼于对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在分类结果中的作用;33.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3.4,土地收入差异原则:农业土地分类应反映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和经济水平差异对区域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级别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农用地分类应基于定量计算。定性分析的结果可用于调整和确定农用土地分类结果,提高农用土地分类结果的准确性;3.6,跟踪检查的原则:在农用土地分类工作中,应对每一步结果进行测试,并进行专家咨询和论证,以确保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4.1。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统一的农业用地分类标准参数体系,包括光温(气候)生产力潜力指数,标准耕作制度和国家成果汇总。4.2。省土地行政主管

农用地分等定级第三章

第三章农用地定级 第一节农用地定级的方法与步骤 3.1.1 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 1)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 农用地定级的两条思路: ①从原因或本质入手,以土地质量为标准,从分析造成土地质量的原因入手, 评价量化土地因素质量分值,评价土地级别;优点:客观、真实;缺点: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存在地区差异,评价因素和指标难以统一,不利于地区间比较。 ②从结果或外在表现入手,对土地产出或土地收益进行修正,排除非土地因素 的影响,根据修正后的土地产量或土地收益来反推土地级别。优点:将土地级别与土地利用的结果紧密联系,有利于不同地区间土地级别的比较;缺点:非土地因素如投入强度、经营管理水平、科技水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地利用结果不稳定。 目前我国采用第一种思路开展定级工作,并形成了三种基本方法: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 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定级参评因素因子体系及其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优点:独立性强,不受有无分等结果影响;缺点:与区域为其他农用地定级结果可比性差。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结果进行修正评定农用地级别是分等结果的细化和深入;优点:充分利用分等结果,地域间土地级别可以比较;缺点:独立工作性较差。 样地法——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特征属性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定级单元特征属性分值,评价土地级别。缺点:依赖土地分等结果,可比性差。2)农用地定级的基本原则 ①合分析原则 ②导因素原则 ③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④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农业标准化体系》复习提纲(已整理)

《农业标准化》(选修)复习提纲 相应的英文缩写或中文名称: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美国联邦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 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HACCP(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含义: HACCP表示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TBT技术性贸易壁垒、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WTO(世界贸易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报联盟)、JAS(日本有机农业标准)、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第一章农业标准化概论 1. 名词解释:标准、标准化、农业标准化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掌握) 农业标准化的特点--生物性--区域性-复杂性--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同步 2. 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标准化著作。 4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农业词典《尔雅》周代《礼记.月令》中记载了最早的酿酒规章。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已经认识到施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河南出土的战国犁,是中国甚至是世界农具标准化史上的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创举《春秋左传》中记载的“二至、二分”等二十四节气,至今仍在沿用,秦朝的《仓律》、《金布律》、《田律》等中有关于种子选择保管使用、布的规格、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规定被尊为“农师”的汜胜之所作的《汜胜之书》提出了农业生产的总原则。北魏,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古农书, 元代的《农桑辑要》对农作物、蔬菜、水果、畜禽及农产品加工、贮藏和酿造方法等进行了论述。王祯撰写的《王祯农书》内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农器图谱。明朝的《开工天物》是研究农业标准化的重要参考书籍,是世界纺织技术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教科书,是继春秋《周记.考工记》之后介绍标准化资料最多的科学著作。《农政全书》是我国近古农业生产的百科全书。--清代《棉花图》、《烟草谱》等 3. 世界标准日,ISO章程,农业国际标准的功能,采用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1969,ISO理事会发布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 ISO的章程规定: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标准化团体作为其成员 农业国际标准的功能(1)技术价值(2)经济效果(3)贸易依据(4)法规属性 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掌握) --等同采用IDT (identical) 指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相同,或者与国 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只存在少量编辑性修改。 --修改采用MOD (modified) 指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并清楚地标明这些 差异以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允许包含编辑性修改。 --非等效采用NEQ (not equivalent) 指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不同,它们之间 的差异没有被清楚地标明。 我国应对农业国际标准化的对策 --积极跟踪国际标准组织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动向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积极转化国际标准 --与国际加强合作、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 第二章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

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2019版

附件1 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2019 版) 2019年 2 月

目次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缩略语 (5) 5 数据库内容、要素分类编码与定位基础 (5) 6 数据库结构定义 (7) 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6) 8 数据交换内容和格式 (30) 9 元数据 (31)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样本 (3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元数据示例 (3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的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 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土地基本术语 GB/T 28407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 33469耕地质量等级 CH/T 1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53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 1028-2010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TD/T 1032-201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TD/T 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TD/T XXXX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版)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础地理信息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 地理信息[GB/T 13923-2006] 3.2 要素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1999] 。 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TD/T 1016-2007] 3.4 层layer 具有相同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实体及其属性的集合[TD/T 1016-2007] 。 3.5 标识码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TD/T 1016-2007] 。 3.6 矢量数据vector data 用x , y或(x , y, z)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GB/T 16820-1997] 。 3.7 栅格数据raster data 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片数据 [GB/T16820-1997] 。 3.8 图形数据graphic data 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GB/T 16820-1997] 。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大调查专用稿) 二○○七年十月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总则 (3) 5 准备工作 (7) 6 资料补充调查 (7) 7 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 (9) 8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 (11) 9 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 (13) 10 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 (14) 11 县级成果 (15) 12 省级成果 (17) 13 成果验收 (18) 14 成果更新 (20) 15 成果归档与应用 (2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调查表 (22)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过程表 (24) 附录C(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表 (26) 附录D(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28) 附录E(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表格格式 (31)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2003年4月8日) 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年8月10日)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 3.1 农用地 本规范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3.2 农用地等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等别。 3.3 基准作物 是标准粮换算的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3.4 指定作物 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见《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B。3.5 标准粮产量 标准粮产量是农用地分等确定的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产量为基准,其他指定作物的产

中国特色的农业标准化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的农业标准化体系研究 卢 岚,邱先磊,王 敬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本文基于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深入研究我国实现农业标准化的动力机制,并且对工业工程在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创新性的探讨,最后提出了适合国情的农业标准化推广策略。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工业工程;推广策略;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5)07-0069-08 The Research on the Agr i culture St andard i za ti on System w ith Ch i n ese Character isti cs LU Lan,Q I U Xian-lei,WANG J ing (School of M anage m ent,T ianjin U 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 opmental situati on of the agriculture p r oducti on standardizati on,this article makes a further study on the motive mechanis m of the realizati on of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 on in China,and then has a creative exp l orati on of the app licati on of I ndustrial Engineering(I E)in the standardizati on manage ment of agricul2 ture p r oducti on.Further more,it puts f or ward the expanding strategy of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 on that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situati on in China. Key words: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 on;industrial engineering(I E);expanding strategy;agriculture modernizati on 我国农业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外观等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大部分仍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质量较低,造成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产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农民增收困难。 我国已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W T O,融入国际经济运转体系后农业面临着全球化竞争的严峻挑战。农产品价格、质量是国际农产品竞争的两大要素,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道路。 一、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科学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理,对农业经济活动中的有关方面和有关环节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的过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农业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到90年代,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进入了综合标准化阶段,期间提出了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与农业标准化检测体系。从1996年开始,我国的农业标准化进展较快,平均每年安排国家标准100项左右。截止到1999年底,累计完成农业方面国家标准1056项,农业行业标准累计达1600多项;各省共制定农业地方标准累计达6179项[1]。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逐渐重视,以及全社会对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农民问题的深切关注,我国农业标准化的步伐也进一步加 收稿日期:2005-04-07 基金项目:科技部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G D1B146) 作者简介:卢 岚(1953-),女,江苏南京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9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