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Sheep pox)和山羊痘(Goat pox)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绵羊痘和山羊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绵羊痘和山羊痘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措施和控制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羊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

2.1 流行特点

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只能使绵羊发病,山羊痘病毒只能使山羊发病。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细毛羊较其它品种的羊易感,粗毛羊和土种羊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多发于冬春季节。

该病一旦传播到无本病地区,易造成流行。

2.2 临床症状

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21 天。

2.2.1 典型病例:病羊体温升至40℃以上,2~5天后在皮肤上可见明显的局灶性充血斑点,随后在腹股沟、腋下和会阴等部位,甚至全身,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水泡,严重的可形成脓胞。欧洲某些品种的绵羊在皮肤出现病变前可发生急性死亡;某些品种的山羊可见大面积出血性痘疹和大面积丘疹,可引起死亡。

2.2.2 非典型病例:一过型羊痘仅表现轻微症状,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呈良性经过。

2.3 病理学诊断

2.3.1 剖检变化:咽喉、气管、肺、胃等部位有特征性痘疹,严重的可形成溃疡和出血性炎症。

2.3.2 组织学变化:真皮充血,浆液性水肿和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增多,主要是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的棘细胞肿大、变性、胞浆空泡化。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学诊断

电镜检查和包涵体检查(见NY/T576)。

2.4.2 血清学诊断

中和试验(见NY/T576)。

3 疫情报告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病羊,都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3.2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的有关规定执行。

4 疫情处理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的临床诊断结果,可做为疫情处理的依据。

4.1 发现或接到疑似疫情报告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检。对疑似病羊及同群羊应立即采取隔离、限制移动等防控措施。

4.2 当确诊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并通报毗邻地区。

4.2.1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指病羊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羊所在的养殖场(户)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外延3公里范围内的区域。在实际划分疫区时,应考虑当地饲养环境和自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以及气象因素,科学确定疫区范围。

受威胁区:指疫区边缘外延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4.2.2 封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应立即发布封锁令,对疫区进行封锁。

4.2.3 扑杀

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对疫点内的病羊及其同群羊彻底扑杀。

4.2.4 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羊、扑杀羊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按照GB16548 执行;对病羊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均需通过焚烧、密封堆积发酵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病死羊、扑杀羊尸体需要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须有明显标志,并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4.2.5 紧急免疫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羊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

紧急免疫接种时,应遵循从受威胁区到疫区的顺序进行免疫。

4.2.6 紧急监测

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羊群必须进行临床检查和血清学监测。

4.2.7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运)出的羊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等应当立即开展追踪调查,一经查明立即按照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2.8 封锁令的解除

疫区内没有新的病例发生,疫点内所有病死羊、被扑杀的同群羊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21 天后,对有关场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见附件1),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后,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

4.2.9 处理记录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并完整建档。

5 预防

以免疫为主,采取“扑杀与免疫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5.1 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

饲养、生产、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农业部[2002]15号令)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加强种羊调运检疫管理。饲养场要控制人员、车辆和相关物品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

5.2 消毒

各饲养场、屠宰厂(场)、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等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羊舍、羊场环境、用具、饮水等应定期进行严格消毒;饲养场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剂。

5.3 免疫

按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

所用疫苗必须是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疫苗。

5.4 监测

5.2.1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规定实施。

5.2.2 监测方法

非免疫区域:以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为主,结合病原鉴定。

免疫区域:以病原监测为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

5.2.3 监测结果的处理

监测结果要及时汇总,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上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5 检疫

5.5.1 按照GB16550执行。

5.5.2 引种检疫

国内异地引种时,应从非疫区引进,并取得原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前隔离21天,并在调运前15天至4个月进行过免疫。

从国外引进动物,按国家有关进出口检疫规定实施检疫。

5.6消毒

对饲养场、屠宰厂(场)、交易市场、运输工具等要建立并实施严格的消毒制度。

附件1

消毒

1 药品种类

烧碱、醛类、氧化剂类、氯制剂类、双链季胺盐类、生石灰等。

2 消毒范围

圈舍地面及内外墙壁,舍外环境,饲养、饮水等用具,运输等设施设备以及其它一切可能被污染的场所和设施设备。

3 消毒前的准备

3.1 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

3.2 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

4 消毒方法

4.1 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4.2 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采用撒生石灰、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

4.3 羊场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焚烧或堆积发酵等方式处理;

4.4 粪便等可采取焚烧或堆积密封发酵等方式处理;

4.5 饲养、管理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

4.6 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

4.7 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的方式消毒;

4.8 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以及区域内池塘等水域的消毒可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避免造成污染。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十二、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Sheep pox )和山羊痘(Goat pox )分别是由痘病毒科 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0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绵羊痘和山羊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 物防疫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绵羊痘和山羊痘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措施和控制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羊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诊断,必要时 进行实验室诊断。 2.1 流行特点 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

黏膜侵入机体。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只能使绵羊发病,山羊痘病毒只能使山羊发病。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细毛羊较其它品种的羊易感,粗毛羊和土种羊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多发于冬春季节。 该病一旦传播到无本病地区,易造成流行。 2.2 临床症状 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21天。 2.2.1典型病例:病羊体温升至40 C以上,2?5天后在皮肤上可见明显的局灶性充血斑点,随后在腹股沟、腋下和会阴等部位,甚至全身,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水泡,严重的可形成脓胞。欧洲某 些品种的绵羊在皮肤出现病变前可发生急性死亡;某些品种的山羊可 见大面积出血性痘疹和大面积丘疹,可引起死亡。 2.2.2非典型病例:一过型羊痘仅表现轻微症状,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呈良性经过。 2.3 病理学诊断 2.3.1剖检变化:咽喉、气管、肺、胃等部位有特征性痘疹,严重的可

常见羊病及其防治方法

羊主要传染病及其防治方法1、口蹄疫它是由偶蹄兽共同晚染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 (1)流行情况:该病侵害多种动物(羊、牛、猪、骆驼等)和人。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经消化道和呼吸侵入,也可随空气流动传播,无季节性。 (2)症状:患羊发病后体温升高到40、5-41、5度。精神不振,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形成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和靡烂。病羊表现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状。常见的部位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部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乳房,水疱破裂后眼观形成痕。羔羊易发生心肌炎死亡。有时呈现出血性胃肠炎,临床与羊传染性脓疱病鉴别: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生于1周岁以下的幼龄羊,特征:口唇郏部水疱、脓疱及疣状痂,在齿龈,舌面、唇内也有脓、疣状厚痂的疱,但不流涎。初期体温变化不大。 (3)防治方法 (一)发病后要及时上报,划定疫区,由动物检疫部门的扑杀销毁疫点内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圈舍、用具,环境严格彻底消毒;封锁疫区防止易感畜及其产品运输,把病源消灭在疫区内。 (二)对威胁区的易感家畜紧急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扩散。(三)该病只能预防,无治疗药品,不准治疗。

2、羊快疫 本病病原为腐败梭菌引起的,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菌突然病和被子短,真胃出血,炎性损害。 (1)流行特点: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芽胞进入羊消化道,多数不发病。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秋、冬寒冷季节,引起羊感冒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腐败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死亡。 (2)临床症状:发病突然,不见症状在放牧或早晨死亡。急性病羊表现为愿行走,运动失调,腹围膨大,有腹痛,腹泻,磨牙,抽搐,最后衰弱昏迷,口流带血泡沫。多在数分钟至几小时死亡,病程极为短促。 (3)防治措施 (一)该病以预防为主。用羊三联苗搞预防注射。湿苗每年春秋两次,子苗每年一次。 (二)羊以舍饲为好,防止放牧时误食被病菌污染饲料和饮水。 (三)注意舍内的保暖通风,饲料更换时要逐渐完成,不要突然改变。 (四)治疗:可肌注青毒素每次80-160万单位,首次剂量加倍,每天3次,边用3-4天。或内服磺胺脒0。2克/公斤体重,第二天减半,连用3-4天。

羊痘的最好治疗方法

羊痘的最好治疗方法 对于羊痘一些养羊户总是满不在乎,认为其就是一种简单的皮肤病,不会对羊群造成太大的危害,然而实际上羊痘确实一种对羊群危害比较大的传染性疫病,羊群发病率最高可达80%以上,病死率最高可达25%~50%。冬末春初为羊痘的高发季节,因此当前养羊户需注意加强防治工作,下面小编则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羊痘的相关知识! 羊痘可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由绵羊痘病毒引起,只发生于绵羊,不传染给山羊和其他家畜;山羊痘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只感染山羊,同群绵羊不会被传染,另外自然情况下山羊痘病例较为少见。病羊皮肤、粘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粘膜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羊痘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给其他羊,亦可经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饲养人员、饲养用具、草料、垫料、体外寄生虫及蚊蝇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绵羊比山羊更容易发生羊痘,大小羊均可发生羊痘,但羔羊发病死亡率较高,妊娠母羊

则可发生流产,因此产羔季节发生本病会给养羊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羊痘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个发病高峰期是冬末春初,气候寒冷、雨雪、霜冻、饲料不足、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可促发本病;第二个发病高峰期是夏季,高温高湿及蚊蝇是促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羊痘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开始羊群中仅有个别羊发病,而后会逐渐波及整个羊群甚至周围羊群。病羊患病初期体温会升高到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可视粘膜可见卡他、化脓炎症。经过1~4天后,患羊会在皮肤无毛或少毛处(例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内侧、腹部、尾内侧及乳房等)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斑点,1~2天后出现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随着丘疹的逐渐扩大,变为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隆起的结节,结节在2~3天则会变成水泡,且水泡内容物会逐渐增多,最后水泡则会变为不透明的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会逐渐干燥形成痂皮,2~3周后痊愈。不过有相当一部分病羊会出现继发感染,特别是炎热的夏季,痘疹部位出现化脓和坏疽,形成较深的溃疡,散发出恶臭气味,最终多死于败血症,其病死率高达25%~50%。 第一,应加强饲养管理。根据羊对营养的需求合理对饲料进行配比及供给,冬、春季节应适当补饲以抓膘保膘,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则要做好通风降温和灭蚊灭蝇工作。羊舍内的粪污应及时进行清理,并定期对羊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第二,避免从疫区引羊,且引种时注意观察羊群健康状态。

羊病快速诊断与防治

羊病快速诊断与防治 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和病愈带毒的羊,病毒存在于痘疹、水疱液、痘痂上皮和黏膜的分泌物内,随脱落的痂皮和分泌物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可经过消化道或受伤的皮肤、黏膜而传染,山羊痘的流行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全群。羊痘对成年羊危害较轻,死亡率为1%~2%,而患病羔羊的死亡率则很高,可达50%以上。 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只能使绵羊发病,山羊痘病毒只能使山羊发病。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细毛羊较其它品种的羊易感,粗毛羊和土种羊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多发于冬春季节。 平时预防措施:一是严禁从疫区购买种羊,必须从外地引进时,应先做好疫情调查,引入后经过检疫和消毒,隔离饲养观察2个月,确认无病后,进行体表消毒后始能混群。二是用山羊痘活疫苗按相关说明,每头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ml ,注苗

后4—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2个月。 用羊毒抗配合地塞米松。前期连用2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加1针,见效快,治愈率高。 药效说明:对于羊口蹄疫引起的卧倒不起,不吃食的现象能达到一针见效,一针即可让羊正常走路,正常吃食对于那些口泡破裂,蹄甲溃烂的需要连用2-3针,可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对于羊痘,前期连用两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加一针,对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毒病需连打2针,对于严重者需再加1针。

山羊痘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1056630.html, 山羊痘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作者:吕双燕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5期 摘要:山羊痘是由于感染山羊痘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热性、急性传染病。羔羊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妊娠母羊感染后容易发生流产,育肥羊及成年羊感染后阻碍生长、导致掉膘,且病羊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特别是容易继发引起呼吸道疾病,提高死亡率,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防控。 关键词:山羊痘;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疫情处理;药物治疗;免疫接种;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082-01 1 流行特点 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山羊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羔羊的易感性和病死率都高于成年羊。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在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其主要是皮肤和黏膜的痘疤中存在病毒,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播,也可经由皮肤或者黏膜损伤侵入机体。另外,污染病毒的空气、饮水、饲料、用具、寄生虫、T作人员等,都能够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2 临床症状 山羊群中通常是从体况差的羊开始不断出现发病,病羊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1~42℃,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鼻腔或者眼角有黏脓性分泌物流出,眼结膜潮红,呼吸困难,有时出现轻咳,如同严重感冒;妊娠母羊患病后会发生流产,哺乳母羊泌乳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开始时在病羊皮肤少毛或者无毛处出现痘疹,接着在头部、躯干以及腹部的被毛中能够看到或者触摸到皮肤表面存在隆起的痘疹,呈豌豆至黄豆大小不等。最初痘疹呈红色的圆形斑疹样,接着快速发展形成水泡,某些水泡中央会形成凹陷,之后水泡就会变成脓疱,部分脓疱会形成溃疡,最终由于全身发臭、机体衰竭而发生死亡。部分病羊的脓疱干燥后逐渐形成痂皮,且发生脱落后会出现瘢痕,此时则说明已经痊愈。 3 病理变化

山羊痘活疫苗使用说明书

山羊痘活疫苗使用说明书 【兽药名称】通用名山羊痘活疫苗 【主要成分与含量】本品含山羊痘弱毒株。每头份病毒含量不少于103.5TCID50。 【物理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山羊痘及绵羊痘。注苗后4~5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2个月。【用法与用量】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为每头份0.5ml,无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ml。 【不良反应】一般无可见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 本疫苗可用于不同品系和不同年龄的山羊及绵羊,也可用于孕羊。但给怀孕羊注射时,应避免抓羊引起的机械性流产。 2 在有羊痘流行的羊群中,可用本疫苗对未发痘的健康羊进行紧急接种。 3 稀释后的疫苗须当日用完。 【贮藏与有效期】在-15℃保存,有效期为2年; 2~8℃保存,有效期为1年半。 【废弃包装处理措施】剩余的疫苗及空瓶不得任意丢弃,须经加热或消毒灭菌后方可废弃。【规格与包装】 50头份/瓶,20瓶/盒。 山羊痘活疫苗使用说明书 【兽药名称】通用名山羊痘活疫苗 【主要成分与含量】本品含山羊痘弱毒株。每头份病毒含量不少于103.5TCID50。 【物理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山羊痘及绵羊痘。注苗后4~5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2个月。【用法与用量】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为每头份0.5ml,无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ml。 【不良反应】一般无可见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 本疫苗可用于不同品系和不同年龄的山羊及绵羊,也可用于孕羊。但给怀孕羊注射时,应避免抓羊引起的机械性流产。 2 在有羊痘流行的羊群中,可用本疫苗对未发痘的健康羊进行紧急接种。 3 稀释后的疫苗须当日用完。 【贮藏与有效期】在-15℃保存,有效期为2年; 2~8℃保存,有效期为1年半。 【废弃包装处理措施】剩余的疫苗及空瓶不得任意丢弃,须经加热或消毒灭菌后方可废弃。【规格与包装】 50头份/瓶,20瓶/盒。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Sheep pox)和山羊痘(Goat pox)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绵羊痘和山羊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绵羊痘和山羊痘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措施和控制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羊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 2.1 流行特点 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只能使绵羊发病,山羊痘病毒只能使山羊发病。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细毛羊较其它品种的羊易感,粗毛羊和土种羊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多发于冬春季节。 该病一旦传播到无本病地区,易造成流行。 2.2 临床症状

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21 天。 2.2.1 典型病例:病羊体温升至40℃以上,2~5天后在皮肤上可见明显的局灶性充血斑点,随后在腹股沟、腋下和会阴等部位,甚至全身,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水泡,严重的可形成脓胞。欧洲某些品种的绵羊在皮肤出现病变前可发生急性死亡;某些品种的山羊可见大面积出血性痘疹和大面积丘疹,可引起死亡。 2.2.2 非典型病例:一过型羊痘仅表现轻微症状,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呈良性经过。 2.3 病理学诊断 2.3.1 剖检变化:咽喉、气管、肺、胃等部位有特征性痘疹,严重的可形成溃疡和出血性炎症。 2.3.2 组织学变化:真皮充血,浆液性水肿和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增多,主要是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的棘细胞肿大、变性、胞浆空泡化。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学诊断 电镜检查和包涵体检查(见NY/T576)。 2.4.2 血清学诊断 中和试验(见NY/T576)。 3 疫情报告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病羊,都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3.2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的有关规定执行。

治疗山羊常见的病特效偏方.doc

治疗山羊常见的病特效偏方 概述:1、烂嘴:烂嘴开始在嘴角发生,逐渐蔓延到整个嘴唇,并有厚痂皮的泡疹,重者口腔肿胀、溃烂,不能采食。治疗山羊烂嘴的方法(先用竹片刮去痂皮消毒后治疗):①用草木灰适量加桐油调成糊状涂搽。②用野芋头捣碎浸泡人尿后连涂5天有奇效。③用香蕉或芭蕉果皮烧成灰,加煤油调成糊状涂搽。④三月泡桐叶晒干研粉敷山羊烂嘴处,每天2次,3天见效。 2、烂蹄:山羊烂蹄病,是粪便和泥泞中的坏死厌氧丝菌引起的山羊羊蹄冠腐烂。病羊跛行,蹄冠肿胀、溃烂、化脓、坏死脱落,如不及时治疗,山羊会消瘦而死。治疗时,先用清水洗净羊的烂蹄,再用10%的硫酸铜溶液消毒。治疗方法:①取生桐籽5颗去掉外壳后捣碎,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5天换一次,2-3天见效。②先将桐油100克煎沸,冷却,再取人的头发10克用火焙枯研成细末,并取冰片、乳香、没药各10克研成细末,然后与冷却的桐油及头发末掺和一块,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并包扎好,每周换一次,2-3次可治愈山羊烂蹄病。 3、感冒:山羊感冒后,流鼻涕,磨牙,不安乱走,体温不正常,有时咳嗽。治疗方法:①取大蒜25克,茅草根100克,茶辣籽5粒,加水1公斤,煎煮后取汁灌服。②还可以灌服十滴水,成羊每次1支,小羊适量。 4、咳嗽:寒冷天气受寒或异物刺激引起,病羊流鼻涕,持续性咳嗽。治疗方法:用蜈蚣泡菜油冲温开水给病羊灌服,视羊大小,灌服适量,

一般咳嗽一次见奇效。 5、肚胀:由于吃了过多的豆科青料,或是突然改变了,胃内异常发酵所致。病羊反刍停止,腹部急剧鼓胀、疼痛不安。治疗方法:①用竹笋酸水1公斤,1次灌服,同时在羊嘴内横放一根木棒,使羊自然排出气体。②用鱼石脂10克加白酒50克,待鱼石脂溶解后加冷水500克,混合后1次灌服即见效。 6、眼痛:发病初期流眼泪,眼睑紧闭,结膜红肿,以后分泌物逐渐增多成黏胶状,角膜发炎,严重者失眠。治疗方法:①取蛇蜕的皮烤成灰,研细末加盐,吹入眼中,每天2次,连用此法1周有效。②取黄连、五倍子各50克,明矾20克,加500克水煎煮后,洗患处,每天3次,3天可痊愈。

山羊常见疾病防治

山羊常见疾病防治 一、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传染性胸膜炎肺炎是一种传染极为迅速,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主要特征高热,发生浆液性纤维素性肺炎胸膜炎。 在自然条件下,健康羊和病羊接触,经由空气感染,而山羊最易感染,病原体大量存在于病羊肺脏及胸液内。 症状:病程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急性病例最为常见,死亡率较高。病初,体温上升到40-41度,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咳嗽,常离群而立或伏卧地上,听诊肺脏有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叩诊肺部呈浊音,手指按压肋间肌,病羊有疼痛感,鼻孔流出浆液粘性鼻汁,鼻粘膜及眼结膜发钳,呼吸困难,病末期,常继发胃肠炎,有时出现剧烈腹泻,粪便中常有多量肠粘膜,间有血液,病羊瘦弱,脱水,喜欢饮水,病羊多呈急性经过数天内死亡。 呈慢性经过时,病羊极度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剖检:主要病理变化,胸膜粗糙,常发生粘连,严重的肺尖、心叶、中间叶有肉变,心脏出现心包炎,心脏软弱无弹性。 防治: 1、购入羊只,须隔离观察21-30天,确无病方可合群 2、发病后隔离病羊,全群进行“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菌”免疫接种。 3、病羊停留过的羊舍、用具用5%来苏儿彻底消毒,对健康的羊更换牧地。 4、肌肉注射特来欣,每公斤体重0.2亳升,每日两次,连用三天。 5、红霉素每公斤体重4-8毫克,溶于葡萄糖溶液20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三天。 二、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此病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炎症变化拌有大量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浑浊或呈乳白色。 1、症状:潜伏期3-7天,病初患眼畏光,流泪,眼睑肿胀疼痛,眼不能开张,结膜潮红,血管舒张并有粘浓性分泌物,2-3天后角膜浑浊,有一黄白区面上有黄色沉着物,病轻短期内恢复,严重病程一般为20-30天,多数病眼可自然康复,有的招致角膜云翳,角膜白斑和失明,康复后结膜外表似乎完全健康,但在一定时期内可能继续保菌。 2、防治 (1)做好隔离工作,做好防止扑灭蚊蝇工作,病畜不暴露阳光下。 (2)西药疗法: 用2-5%硼酸水或0.1%呋喃西林水冲洗患部,拭干后再用3-5%弱蛋白银溶液滴入结合膜囊,每天2-3次,红霉素、氯霉素或四环素等眼膏点眼,土霉素碱粉吹眼(0.1g)也可滴青老素溶液(每毫升5000单位)或2%可的松软膏。如有角膜浑浊,角膜穿孔时可吹入甘汞粉注入一滴红药水。 (3)中药疗法 a.用柏树枝和1%明矾熬水,将熬出的汁用纱布过滤凉后洗眼; b.三吵粉(硼砂、脑砂、朱砂各等分)研为细末用竹管吹入眼内; c.硼砂10克,明矾6克,荆价6克,玉金3克小煮后去渣,趁温洗病眼; 三、羊传染性脓疱(口疮炎) 1、特征:是由一种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浓疱溃疡和结成瘤状厚痂。 2、症状: 有唇型、蹄型、外阴型三种,以唇型为常见。 唇型:病羊首先在口角或上唇,也有在鼻境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逐渐变为丘疹或小结节,继而形成水泡或脓疱,不久脓疱或小疱破裂,破溃面被黄色或棕色渗出物覆盖,随后形成黑褐色痂垢,若为良性,这种痂垢逐渐扩大加厚,干燥1-2周内痂皮脱落而恢复正常。病情严重,则患部继续发生水泡,脓疱痂垢并互相事例,波及整个唇连合和周围部分,病羊因唇部肿胀不能采食,身体逐渐衰弱而死亡。 蹄型:常在蹄区、蹄冠或系部发生水疱,初含奖液后变脓液,破裂后形成由脓液覆盖的溃疡,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则化脓坏死变化可能波及皮基部,在皮基部和蹄匣之间聚有稀薄或浓稠似油膏的分泌物,有恶臭的气味,压迫蹄角则从蹄冠或蹄角质的空隙中流出,坏死变化还可能波及蹄骨,在少数病例甚至腱和关节,也可能坏死,病羊跛行,长期卧地,也有可能因败血症而死,间或还可能在肺脏、肝脏和乳房中发生移性病灶。 外阴性:此型少见,表现为粘型或脓性阴道分泌物,在疼痛肿胀的阴唇和附件皮肤上有溃疡,乳和乳头的皮肤上,或同时单独发生脓疱,烂斑和痂垢;在公羊表现为肿胀的阴茎鞘和鞘口皮肤上以及阴茎上产生小脓疱,破裂后形成溃疡,单纯的外阴型很少死亡。 3、防治: (1)在流行地区,疫苗接种效果优良; (2)发病后对全群羊进行彻底检查,病羊立即隔离治疗,用具、羊舍彻底消毒,消毒剂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20%石灰乳或30%热草木灰; (3)饲料垫草挑出芒刺,加喂适量食盐,防止啃土墙,保护皮肤粘膜不发生损伤; (4)将蹄部彻底清洗、消毒,用1-2%漂白粉溶液浸泡腕关节以下部分5分钟; (5)羊群规模大时,设消毒池,长3米、宽2米、深0.3米内盛消毒液浸湿5厘米厚的锯木屑,消毒液用松溜油2份,煤酚皂0.5份,水10份。 (6)治疗:用0.1-0.2%高锰酸钾冲洗创面,再涂2%龙胆紫,碘甘油。5%土霉素软膏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即表霉素软膏再加上0.5%呋喃西林),每天1-2次。 蹄型:将蹄部在5-10%福尔马林中浸泡一分钟,每周重复一次,连续三次,涂擦土霉素软膏用绷带包扎,每周更换一次。 (7)如果体温升高,则感染其它疾病而发生炎症,则需注射抗菌剂,如口腔溃烂不能进食,则需喂稀饭汤水,使之不饿坏。

羊得了羊痘怎么治疗

羊得了羊痘怎么治疗 羊痘病毒(Capripoxviruses)是会引起绵羊痘(Sheep pox)、山羊痘(Goat pox)和牛结节疹(Lumpy skin disease)的病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造成相关畜产品无法输出,而引发重大经济损失。尤其绵羊痘影响的层面最大。本病50多年来一直存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目前已开发国家大都已彻底根除本病,或是仍有此病但不对外宣称,如中国大陆。近年来随著合法及非法的活畜贸易输出,本病似乎有向外扩张之危机,如越南、蒙古及希腊皆有疫情传出,越南在过去半年内即有四波疫情发生。 病因 羊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绵羊痘、山羊痘与牛结节疹(Lumpy skin disease)之间有交叉保护作用。多数毒株具有种别特异性,会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而有些毒株则对绵羊和山羊皆有感受性。病原对酸不稳定,对乾燥有抵抗力,文献报导病毒可于皮屑及痂皮中至少存活三个月、于乾燥结痂之皮屑中可能存活数年之久。本病无法由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及血清学反应来区分是属于何种病原,必需仰赖分子生物学之诊断方可区别绵羊痘、山羊痘及牛结节疹。传播方式:本病多靠动物直接接触或间接与污染接触而传播。病毒可由飞沫传播,透过昆虫机械式叮咬或者直接接触含病毒之皮屑、分泌物、粪尿或是吸入含病毒之粉尘等。在污染牧场中病毒至少可存活半年之久。 发病率及死亡率:发病率的起伏极大,死亡率常介于10%至50%。所有年龄层均会受到影响,但死亡主要发生在年轻的羔羊,其次是一岁羊和成羊。由高死亡率、流产、乳房炎、皮肤的痘疮造成羊毛及羊肉的损失,进而无法出口而严重影响国际的贸易。 疾病等级:羊痘目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通报的疾病。 公共卫生:本病非属人畜共通传染病,不会感染人。 易感染动物:绵羊、山羊。 潜伏期:人工感染为2至3日,自然感染为8-13天,最长可达21天。 预后:仔羊的死亡率高。死亡率高峰期为全身病变出现后2週左右。若是发生在新爆发地区死亡率可高达100%,若本病已成为地方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则有极大的变化,死亡率与该场之饲养管理有极大的关系。 流行病学 本病50多年来一直存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广存于印度、孟加拉、中东、北非和中非,目前已开发国家大都已彻底根除本病。文献指出曾自尼日利亚、苏丹、肯尼亚、阿拉伯联合

山羊常见疾病的防治

山羊常见疾病的防治 对羊群要按时防疫,发现病羊,要及早治疗。勤驱虫,山羊无体内外寄生虫时,一般较少感染其它疾病;一旦患有体内外寄生虫病时,由于抵抗力下降,其它疾病接踵而来。因此,必须定期驱虫(2-3个月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且每年进行山羊传染性胸膜性肺炎苗和山羊三联四防苗免疫注射各一次(两种疫苗免疫间隔的时间至少要一周)。 1、羔羊痢疾。症状:无精神、不吃奶、拉灰白、淡黄或绿色特臭稀粪或粪粘肛门,后期粪带血,肛门失禁,最后脱水衰竭而死。治疗:用灭痢精,按说明书内服,每日2—3 次或用土霉素片加糖水内服,每日2—3 次。 2、传染性角(结)膜炎。症状:眼畏光、闭目、流泪、结膜充血,角膜呈灰白色,有的眼睑外翻、失明,不能进食而饿死。治疗:用硫酸黄连素眼药水滴眼,每日3 次,2—3天可愈;用威灵仙、鹅不食、田基王等量,70%酒精浸七天,以药水喷眼,每日2次,1—3天可愈。采新鲜的桃枝或柳枝剥皮插入顺气孔,疗效也很好。 3、传染性烂口疮。症状:口角、鼻镜发炎、破裂、流血、灰色痂皮,进食困难。治疗:刮掉痂皮,后用巴蕉皮烧灰与桐油调擦患处,每日2 次。或用锅底灰、生盐等量混合撒患

处,每日一次。或用兽用碘涂擦患处,每日2—3次,2—3 天可痊愈。 4、疥螨病。症状:患处皮肤奇痒、毛脱落、皮裂,后成痂皮变厚。治疗:(1)用温水洗患处,将锅底灰、生盐、硫磺研粉、废机油各150 克,调匀涂患处,每日一次;(2)用0.5% 敌百虫液擦洗患部,(3)雄黄10克、白矾20克,研粉与松榴油200 毫升调匀涂患处。(4)用阿福丁进行皮下注射,可同时驱除羊体内外寄生虫。 5、肝片吸虫病。症状:羊瘦弱、便秘拉泻交替发生、皮毛粗乱或脱毛,胸、腹水肿,眼结膜苍白。治疗:用丙硫苯咪唑15—20 毫克/公斤体重灌服。或皮下注射阿福丁。 6、山羊传染性胸膜性肺炎。是山羊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俗称山羊烂肺病。只发生于山羊。特征为高热、肝肺变。(1)诊断要点最急性型:体温升高,有肺炎症状,呼吸急促、咳嗽、鼻液带血,胸水增加,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充血、发绀,倒地而死,病程5-6天。急性型:精神沉郁、发抖、呼吸及心跳加快有杂音、咳嗽、鼻液粘浓性并呈铁锈色,后期呼吸极为困难,孕羊大批流产,腹胀和腹泻,衰竭而死,病程15-30天。慢性型:咳嗽、鼻漏、腹泻、消瘦。(2)预防和治疗每年定期用山羊传染性胸膜性肺炎氢氧化铝菌苗或弱毒鸡胚苗进行预防注射。新购进羊隔离饲养观测一个月以上,才可合群;发现此病,立

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doc

十二、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Sheep pox)和山羊痘(Goat pox)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绵羊痘和山羊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绵羊痘和山羊痘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措施和控制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羊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 2.1 流行特点 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

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只能使绵羊发病,山羊痘病毒只能使山羊发病。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细毛羊较其它品种的羊易感,粗毛羊和土种羊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多发于冬春季节。 该病一旦传播到无本病地区,易造成流行。 2.2 临床症状 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21 天。 2.2.1 典型病例:病羊体温升至40℃以上,2~5天后在皮肤上可见明显的局灶性充血斑点,随后在腹股沟、腋下和会阴等部位,甚至全身,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水泡,严重的可形成脓胞。欧洲某些品种的绵羊在皮肤出现病变前可发生急性死亡;某些品种的山羊可见大面积出血性痘疹和大面积丘疹,可引起死亡。 2.2.2 非典型病例:一过型羊痘仅表现轻微症状,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呈良性经过。 2.3 病理学诊断 2.3.1 剖检变化:咽喉、气管、肺、胃等部位有特征性痘疹,严重的可形成溃疡和出血性炎症。 2.3.2 组织学变化:真皮充血,浆液性水肿和细胞浸润。炎性

山羊常见的疾病

常见的疾病 1、瘤胃膨胀(臌气)。病因是过食豆科植物、霉变草料、豆饼及精料等易导致此病。防治:①穿刺放气,常规消毒后,用套管针缓慢放气。②制酵。甲醛3--5毫升加水300--500毫升,或用鱼石脂3毫升、松节油10毫升、酒精20毫升,混合加水200毫升灌服。 2、羊肺炎。病因是多由寒冷或吸入异物及刺激性气体引起。防治:①青霉素80万、链霉素100万肌注2--3次/天。②10%磺胺咪啶钠20--30毫升肌注,每天2次,连用3--5天。 3、有机磷中毒。病因是吃了有机磷杀虫剂(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污染的草料所致。防治:①1%阿托品2--3毫升皮下注射或肌注,病重时1小时注射1次。 ②解磷定20--50毫升千克体重,加入300毫升5%糖水静脉注射。 4、有机氟中毒。有机氟农药多为氟乙酰胺,剧毒、残效期长。防治;①解氟灵(50%乙酰胺)肌注,用量每天每千克体重用0.10--0.30克,分2--4次注射,首次量为全日量的一半。②洗胃。③为保护胃黏膜,可投予鸡蛋清、氢氧化铝、凝胶次硝酸铋等。④补液,调节电解质平衡。 5、羊快疫。病因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治疗常无效果。防治:每年注射1次羊厌氧菌五联苗,2毫升/只。 6、绦虫病。①用阿苯唑8毫克/千克体重,1次灌服。②硫双二氯酚100毫克/千克体重,1次灌服。 7、螨病。①用0.10%--0.20%杀虫脒水溶液药浴。②用0.50%--1%敌百虫水溶液涂擦患部。 8、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指产后4--6小时,胎衣仍排不下来的疾病。病因是孕羊缺乏运动,饲料中缺乏钙盐、维生素,饮饲失调,体质虚弱,此外子宫炎、布氏杆菌等也可致病。防治:药物疗法。产后不超过24小时的,可用垂体后叶素、催产素或麦角新碱注射液0.80--1毫升肌注。②手术剥离法。保定病羊,按常规准备及消毒后,沿胎衣表面把手伸入子宫,小心剥离,最后宫内灌注抗生素或防腐消毒液,如土霉素或0.20%普鲁卡因溶液。 9、羔羊产出后假死。①可将羔羊露出口、鼻浸在40℃左右温水中。②人工呼吸法:一种是倒提后肢,拍击其背、胸部;另一种是平卧后,两手有节律地挤压胸部两侧;③酒精擦拭鼻孔周围刺激呼吸。

山羊常见病症

山羊常见病症 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以一岁以内,膘情好的多发。发病季节多在初春和秋末。其特征是死快,真胃和十二支肠出血水肿和坏死。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一)、临床症状 突然发生,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疼痛感,排出黑色稀粪,磨牙。体温一般正常,饮食欲废绝。发病后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痉挛而死,很少延长一天以上的病例。 (二)、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剖开有恶臭,天然孔流出血样液体,可视粘膜充血呈兰紫色。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肝肿大,呈土黄色。真胃和指肠出血水肿和坏死。 (三)、诊断要点 羊快疫由于病程短,缺乏特征病状,要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变化综合判定。 (四)、预防与治疗 1、由于病程短,来不及治疗,所以应注射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进行预防。对病死羊应深埋,对用具,圈舍用20%漂白粉或3%烧碱液消毒。

2、0.5%高锰酸钾溶液250毫升,灌服,每天一次。 3、非常粉针和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每公斤0.2—0.5万单位,败血康10—2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 3、来一针注射液,每头每次2—2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主要是B型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初生羔羊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发生于7天以内,以2-3天发病最多。病羔是主要传染源,病源随粪便排除,污染羊圈,用具母羊 体表和乳头,健康羔羊经消化道,脐带或伤口传染。其特征是剧烈腹泻和神精症状,死亡率很高,给羊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天。病初羔羊精神萎顿,垂头弓背,不吮乳。腹胀腹痛,腹泻,粪便呈粥 样或水样,颜色呈灰白色,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病羔虚弱脱水,眼球下陷,皮毛粗乱,卧地不起而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 真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充血,发红,溃疡,肠子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肺充血或瘀血。 (三)诊断要点

山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山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羔羊痢疾 该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主要特征,危害7日龄以内羔羊,常致羔羊大批死亡。 (1)病原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存在于小肠等消化道内及粪便中。 (2)流行特点主要通过消化道,也可通过脐带或其他创伤部位传播。病原菌主要来自污染的羊舍、饮水和饲料。 (3)预防措施①加强母羊饲养管理,保持羊舍清洁干燥。②羔羊出生后,应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③预防接种,每年秋季可预防注射羔羊痢疾五联苗等。④做好脐带和圈舍消毒。 (4)治疗方法①病羔灌服土霉素0.2~0.3克、胃蛋白酶0.2~0.3克,每日2次。②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小苏打0.2克,加水适量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3次。③腹泻脱水羔羊,每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毫升。 2.巴氏杆菌病 该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当寒冷、闷热、多雨、天气剧变、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时多发。 (1)病原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发于冬末春初,平时健康羊也常为带菌者,但不发生危害,而一旦天气剧变或营养不良时即可发病。 (2)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幼龄羊和羔羊。病原菌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的伤口传播。 (3)预防措施①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冻、受热等诱因。②保持羊舍清洁卫生,通风透气。③发现病羊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10%石灰乳或3%来苏儿或5%漂白粉消毒。 (4)治疗方法①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②严重病例用四环素或磺胺噻唑钠等配合5%葡萄糖静注。 3.传染性脓疮(羊口疮) 羊口疮是山羊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 (1)病原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散播在地面的病毒,经过秋、冬至翌春仍有传染性,对高温和甲醛较敏感。 (2)流行特点病毒通过病羊、带毒羊经皮肤或伤口感染传播。羔羊、幼羊发病较多,常呈群发性流行。 (3)预防措施①定期注射弱毒或灭活疫苗,免疫期2年。②严防创伤感染,饲料和垫草应尽量拣出芒刺。③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羊舍和用具用2%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等彻底消毒。 (4)治疗方法①用0.1%~0.2%高锰酸钾冲洗创面,再涂2%龙胆紫、碘甘油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每天1~2次。②出现全身症状时,可每日肌注磺胺嘧啶30毫升、安定痛10毫升、病毒灵20毫升,连用3~5天。 4.羊痘 该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多继发肺炎或化脓性乳房炎,怀孕后期的母羊常引起流产。 (1)病原有山羊痘和绵羊痘两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痘痂、浆液内。对热、阳光、碱和常用消毒药均较敏感。 (2)流行特点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及含毒飞沫和尘埃传播,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及消

绵羊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与治疗

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病治疗方法 一、羔羊痢疾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羊痢疾,主要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是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特征。预防方法:在该病易发地区,每年对羔羊用“羊快疫、肠毒血、猝狙、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预防接种,剂量和用法按说明书使用,免疫期一般为9个月。母羊分娩前30天和20天分别皮下注射羔羊痢疾甲醛灭活菌苗2毫升和3毫升,羔羊可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治疗方法:内服土霉素0.2~0.3克或土霉素、蛋白酶各0.2~0.3克,水调灌服,每天2次,连服2~3天;也可将敌菌净与磺胺按1∶5的比例混合后灌服病羔,每公斤体重用药30毫克。 二、羔羊肺炎由肺炎球菌和羊霉形体引起。此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昼夜温差大的季节,并多见于瘦弱母羊产下的羔羊。由温带转入寒带饲养的羊所产羔羊发病率高。预防方法:在发病严重地区,给母羊和2月龄以上的幼龄羊注射羊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2~3毫升。治疗方法:⑴胸腔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20万单位,在倒数第6~8肋间,背部向下4~5厘米处进针深1~2厘米,每天2次,连用3~4天。⑵肌肉注射磺胺嘧啶,每天2次,每次2~3毫升,连用3~4天。 ⑶枝原净、泰乐霉素口服或注射,每公斤体重用药45毫克,每天1次,连用6天。 三、羔羊腹泻多种病原微生物都能引起羔羊腹泻,其中主要是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杆菌、轮状病毒、牛腹泻病毒等。该病一般发生于7日龄内羔羊,以2~4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防治方法: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⑴口服土霉素、链霉素各0.125~0.25克,也可再加乳酶生1片,每天2次。⑵肌肉注射痢菌净,每次1~2毫升,2次即可。⑶口服杨树花煎剂、增效泻痢宁、维迪康,对病毒引起的腹泻疗效较高。 四、眼病该病多发生在温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传染很快,多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可达90%~100%,但病死率很低。病羊流泪,羞明,疼痛,结膜充血,浮肿,角膜混浊,严重的角膜呈云雾状,最后视力可能完全丧失。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掉膘。防治方法:⑴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0.5%~1%的明矾溶液进行冲洗。⑵用氯霉素、氟哌酸或红霉素、金霉素眼药膏(水)点眼治疗。⑶用皮脂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0.1%~0.2%氢化可的松)配合抗生素、麻醉药进行结膜下注射治疗。 五、羊流感波尔山羊耐高温不耐低温,酷暑中即便暴晒也很少中暑。但一入秋,羊只早晨大多不太愿意出圈,易患感冒,流鼻涕。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急促(每分钟120次左右),肺部无明显锣音,体温达40.5℃左右。一般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病因:引进的波尔山羊尚未完全适应我省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剧烈,易导致波尔山羊发生“流感”。治疗方法:每天上午用复方氨基比林20毫升,下午用安乃近20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天,另加地塞米松10毫升注射。经过治疗,第3天可痊愈。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每天每100公斤体重用长效青霉素10毫升、卡那霉素250万单位分别作肌肉注射,每

羊痘及羊痘疫苗治疗

羊痘及羊痘治疗方法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的五疹和疱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致死率。在大多数绵羊和山羊生产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本病除死亡率较高外,还会造成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和多数病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给养羊业造成很大损害。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毒主要侵犯羊,人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侵害绵羊的为绵羊痘,侵害山羊的为山羊痘。山羊、绵羊互不传染。绵羊比山羊更容易感染。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发,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为特征。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该病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但症状较轻。尚未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报道。传染后有终生免疫力,临床上以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的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为特征。病羊与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被病羊污染的场所、草地,与病羊接触过的用具、饲管人员,以及蚊蝇等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均可成为传播媒介。由于本病在同群羊中传播面广、病程长,造成羊只的极度消瘦,从而导致部分羊只死亡,给人力财力造成很大损失,在

养殖户中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各种山羊都可感染。 隔离、消毒将病羊隔离饲养,并对圈舍、运动场、剖检现场进行彻底清理,粪便堆积发酵。羊舍内外及用具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隔天1次。尸体作深埋处理。 使用(羊毒抗)配合地塞米松。前期连用两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加一针。见效快,治愈率高。-英国意康生物 药效说明:对于羊口蹄疫引起的卧倒不起,不吃食的现象能达到一针见效,一针即可让羊正常走路,正常吃食对于那些口泡破裂,蹄甲溃烂的需要连用2-3针,可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对于羊痘,前期连用两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加一针,对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毒病需连打2针,对于严重者需再加1针。

山羊痘症状

山羊痘症状 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传染性病毒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绵羊痘病毒只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只感染山羊。但山羊痘发病比绵羊痘发病较缓慢。 流行特点: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疱液和痴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部膜侵入机体。人、饲管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也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倩。 症状:潜伏期为2一12天,平均6—8天。发痘前,可见病羊体温升高到41℃一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强性或脓性鼻漏,呼吸和脉搏增快。经1—4天后开始发痘。 发痘时,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的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内面、阴唇、乳房、阴囊及包皮上。山羊大多发生在乳房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疮,内含清亮的浆液。此时病羊体温下降。由于白细胞破裂或内容物干涸,形成棕色颁后痊愈。 在羊痘流行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病羊呈现非典型病程经过,如在形成丘疹后,不再出现其他各期变化;有的病羊病程经过很严重,痘疹密集,互相融合连成一片,由于化脓茵侵入,皮肤发生坏死,全身病状严重;甚至有的病羊,在痘疹聚集的部位或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出血。这些重剧病例多死亡。一般典型病程需3—4周,冬季较春季为长。 专家治病: 预防: ?加强羊的饲养管理,羊圈要保持干燥清 洁,抓好秋膘,做好肪寒过冬工作。 ?平时注意不从疫区引进羊只,发生疫倩 时及时封锁,闲离消毒。

相关文档